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地安全总结

建筑工地安全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地安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地安全总结

建筑工地安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标化工地;消防;

中图分类号: [TU99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地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1.1安全管理不规范

在对建筑工地的检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建筑工地管理上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 1) 人员管理方面,只负责建筑施工,不分担消防安全责任;

( 2) 建筑材料堆放管理不规范,乱堆乱放现象十分严重;

( 3) 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管理不到位,沙土、砖木、建材等建筑材料连片堆放,占用防火间距现象十分普遍,消防通道达不到 4 米的规范要求,甚至有些易燃可燃材料堆垛堵塞了消防通道;

( 4) 临时用火用电管理方面失控漏管,工地动火取暖做饭、私拉乱接电源线路和非法电气焊等时有发生;

( 5) 建筑消防设施不能与施工进度同步建设施工,现场监时消防水源、灭火器材配置不能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

1.2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和火灾防范能力差。施工企业对员工宿舍管理松懈,对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建筑工地内的员工集体宿舍,大多是简易临时可燃性用房,室内人员床铺密集,衣物、被子、日常用品等可燃物较多,私拉乱接电线现象普遍,使用液化气或明火做饭,有的员工为了省钱自己用电热杯、电炉子或电饭锅做饭,极易引发火灾。

二、标化工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2.1强化一套运作机制

我部以准能基本建设本安体系文件为纲领,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安全管理制度手册》、《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及《评分办法》等体系文件,汇编了30项制度(办法)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围绕体系文件的执行,我部配套建立了7项制度,包括全员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安全责任逐级包保制,全员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考评奖惩兑现制,项目部和工程队领导昼夜跟班制,以参训考试成绩公开、每日安全工作点评公开、检查结果公开和奖惩兑现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四公开”制,以及本安体系落实情况与员工个人绩效、奖惩、晋级挂钩的“三挂钩”制。随着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我部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本安体系的贯彻工作纳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轨道。

2.2激活一个有效载体

为推动本安体系的运行,我们结合实际采取了“一法三卡”安全工作法。“一法”是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三卡”是指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和化学物质信息卡。“一法三卡”强调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是一种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方法,也是我部对接和落实本安体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我们通过“五个到位”,即思想理念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运作机制到位、员工技能到位、经费保障到位,把“一法三卡”落实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并通过排查安全隐患、危险源点——确定整改责任人及时限——适时整改和排除——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并查找新的隐患和危险源点,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周期性工作流程,使安全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过“一法三卡”工作法,共排查一般危险源308项、重大危险源4项,通过这样的循环管理,全部得到了整改和闭合,有效防范了风险。“一法三卡”工作法的实行,增强了全员内在驱动力,激发了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了事事讲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局面。

2.3完善一套监控系统

为强化对危险源的监控,我们十分注重依靠科技兴安,充分利用网络电子技术,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一是采用全方位电子监控系统,监控范围覆盖了我标段所有生产、生活场所;二是采用微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对控制工程鸡鸣驿隧道施工进行实时监控,在隧道进口设置了控制室和彩色大屏幕显示器。项目部通过宽带网络与这两大监控系统联接,使项目经理、安全总监等主要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即可随时掌握隧道施工情况,进行信息传递和指挥监控,及时预警提示和处置危险源。我们还利用QQ群和“飞信”短信群发功能,每天向员工发送安全警示信息和温馨提醒,如“幸福是棵树,安全是沃土”、“安全保健康,千金及不上”、“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等,确保了安全信息的畅通和及时。

2.4营造一个浓厚氛围

坚持理念先行,以提高员工安全思想意识为切入点,坚持不懈地抓安全理念的渗透、导入,通过安全文化的引领,促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从而创造良好的本质安全文化建设软环境。我们建立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员工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覆盖面达100%,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建立完善各种标牌、标语、警示牌等,安装了工地广播,通过这些宣传载体,通知安全事项,传达安全信息,宣传安全理念,使全体员工随处可见、随时获警、耳濡目染、身心融入,营造了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为安全的浓厚氛围。

2.5严格施工管理,加强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 1) 规范合理划分用火用电区域。针对建筑施工中的火灾特点,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对办公区、施工、电气焊等作业区、库房以及员工食堂生活区等要合理划分,易燃、可燃材料要集中堆放,留出足够的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存放易燃、可燃材料的仓库要作为防火检查的重点部位,加强日常管理。

( 2) 时刻绷紧安全意识这根弦,尤其是在重点部位用火用电时要严加管理,施工现场要严禁吸烟,禁止擅自运用各种形式的明火。因施工需要用火用电的,必须事先向主管部门申请并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作业,并加强临时用火用电管理。

( 3) 在建筑施工现场的重点部位,严格执行《施工通知》的要求,在明显和方便提取的位置配备齐全且符合要求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材、消防沙箱、铁锹、消防水桶等,设置“消防用品,不得挪用”等明显标志; 临时用水不能满足消防要求的,在附近应设置消防水池,以便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就近取水灭火。

( 4) 建设与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做到建筑消防设施与建筑同步设计、施工与验收。

2.6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管理

按照《消防法》的规定,施工单位要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消防知识、火灾案例,组织开展日常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员工上岗前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施工单位,还可以组织职工进行灭火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同时,加强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严禁在宿舍内私拉乱接电线,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使用液化气钢瓶,作到人走电关。使用电褥子时,首先要购买合格的产品,在不使用要时关闭电源,防止温度过高引燃褥子、被子等可燃物,确保消防安全。

三、总结

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切实加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科学监督管理,最终达到消除火灾隐患目的,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筑工程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1]景海琴。 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浅谈[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

[2]陈家平,何凡松。 铁路施工标准化工地的创建及其意义[J]。 技术与市场,2011,(7)。

建筑工地安全总结范文第2篇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苏政发〔*〕10号)精神,认真分解落实《江苏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明确责任、细化任务、落实措施,切实做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环节治理,提升食品安全控制能力

切实加强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治理,确保食品安全。

(一)深化种植养殖环节治理。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安全农业工程,加强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立无公害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06年新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00万亩(100个),其中绿色食品基地50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5万亩;建设无公害畜禽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步伐,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00万亩,畜禽产地200个,水产品产地30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00个、无公害水产品30个、绿色食品150个、有机农产品60个。实行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对蔬菜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残留、水产品药残等开展定量定点的例行监测工作,建立月检月报制度,合格率均较上年有所提升;实施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模式,提高出口动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基地检验检疫备案数量,力争比上年增加20%。建立全省农业生态环境和认定产地、认证产品GIS实时监管体系,为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提供依据。

(二)严格生产加工规范。认真实施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组织实施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继续开展肉制品、乳制品等10类食品无生产许可证的查处;做好对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相关产品实施市场准入的准备工作。完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任务,加强数据分析汇总,分析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研究改进办法和措施。建立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数据库以及分布图,实施电子监管;组织实施集中整顿,对普查企业进行A、B、C、D分类监管,扶持A类,帮促B类,整顿C类,关停并转或依法取缔D类。

(三)强化流通环节监管。集中开展依法清理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工作,全面摸清食品经营主体情况,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和经济户口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等企业六项自律制度,构建食品安全防范体系,全省大中型市场、商场、超市和专业批发市场自律制度实施率达到90%以上,农村地区及个体工商户达到75%以上。组织实施定向和不定向食品质量监测,加大食品市场治理和规范力度。

(四)切实抓好餐饮消费卫生安全工作。认真组织实施《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城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95%以上,餐饮单位及农村学校食堂达80%以上;修订完善《江苏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等规章,进一步规范食品卫生行政许可行为。

二、突出重点,综合整治

以粮油、肉、菜、果、奶、豆制品、水产品、饮用水、保健食品、儿童食品、食盐及消费者投诉多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乡镇农村、校园及周边为重点区域,以制假售假、无照经营、滥用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等违法生产经营活动为重点对象,以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及季节性消费为重点时段,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一)继续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进一步提高“放心粮油”的覆盖面。加强市场粮油质量监督检查,强化陈化粮监管,严禁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实施粮油品牌战略,培育我省粮油品牌。

(二)加强屠宰场(厂)整治。完善肉类产品监管法规,修订《江苏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制定生猪屠宰场(厂)建设规划,抓好牲畜定点屠宰场(厂)清理整顿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肉类检验检疫规范及票证管理制度,依法查处生猪私屠滥宰、注胶注水等违法行为。实施出口肉类屠宰企业驻厂兽医制度,出口肉制品原料必须来自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厂。研究制定可行措施,强化对私宰肉、病死猪肉的防范监管工作。加强对宾馆餐饮部、酒楼、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畜禽产品管理,确保肉品团体消费安全。

(三)严把出入境食品安全关。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动植物源性食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出入境食品的检验检疫,严把国门,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流出。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的动态评估,做好对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的预警应对工作。

(四)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开展集中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排查饮用水安全风险,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实施监测,及时掌握城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并定期检查。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有计划地推进城乡供水管网和设备的改造、更新。加强饮用水应急救援工作,制定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强化桶装、瓶装饮用水监督管理。

(五)清理整顿保健食品市场。加强保健食品注册管理,严格执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做好新增保健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认证工作。严格保健食品生产规范,建立保健食品生产情况动态监管制度。组织开展全省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全面清理整顿保健食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在保健食品中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添加剂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加强食盐管理。以保障食盐安全和持续消除碘缺乏病为目标,以防止工业盐、无碘盐、硝盐、土盐冲击市场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严格食盐定点生产许可,加强监测和检查,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加强食盐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诚信教育面达90%以上,食盐安全承诺书签约面达90%以上。

三、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管工作机制

(一)加强网络建设,健全监管体系。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研究制定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坚持统筹城乡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针对农村食品生产、市场及餐饮消费情况,开展一次全省联合执法检查。

(二)建立和完善预警与应急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快速处置能力。制定《江苏省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完善全省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食品安全监测网点建设,增加监测品种、扩大监测范围,推进监测信息的交流与共享。选择部分高风险食品品种进行食品安全状况调查试点,逐步了解和掌握食品危险性评估技术。制定预警和处置预案,健全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做好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为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法制保障;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建立食品安全监察专员制度,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强化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修订完善《江苏省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发挥评价杠杆作用,促进责任到位、措施落实、典型示范、问题整改。

(四)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和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省级及地区性信息平台,加快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统一。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归集、管理、分析和综合利用,为制定食品安全规划、政策和工作措施,增强监管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针对性提供依据。认真抓好粮食行业和无锡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生产经营质量信息及经营信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