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教育硕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94-02
一、为全面解决农村教师匮乏问题,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行了“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计划
2006、2010年教育部进一步完善了该政策,继续扩大了培养规模,显示了国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规定:“推荐学校要按照推荐免试条件和程序选拔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1]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农村教育硕士的选拔过程很公正,就读农村教育硕士的大学毕业生其综合素质都很高。被推荐的农村教育硕士在任教期间大都能出色地完成体育教学计划,无论是上课还是带训练队都能传送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能给学校输送新的血液。但政策要求的“培养高校要对其进行网络跟踪指导学习”落实不到位,多数学生认为,任教期间培养高校完全没有跟踪指导,也没有向他们推荐过书籍、资料等文献,而且网络资源、电话跟踪等规定的落实情况都不到位,农村教育硕士在任教期间没安排导师,造成任教期间没人指导学习,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同时,人们普遍认为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期限(5年或4年)有些长,多数学生更倾向于三年(含脱产学习一年),即“1+1+1”的培养方式。
二、研究生导师具有知识传递、道德熏陶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基本功能[2]
关于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导师的选定方面,通过调查发现,2007级、2008级和2009级的农村教育硕士在脱产学习前大多数都没有导师进行跟踪指导,直至进入培养高校脱产学习那年,才由培养高校指定,学生在选择导师的环节缺少自主性。而2010级、2011级和2012级的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在任教前已经由高校安排了导师,甚至实行“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即农村任教学校一个导师,培养高校一个导师,双重指导[3],这样“既有利于农村教育硕士理论水平的提升,又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4]”。
三、“培养环节执行情况”中要求最严格的是学位论文的撰写,在选题与开题、评审、答辩环节上,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很严格”;其次是对课程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能否毕业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它是研究生专业知识以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志[5]。由此可见培养高校对农村教育硕士在态度上还是比较严谨的,没有对他们敷衍了事。通过调查发现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主要是本人的教学与工作经历,他们在选题时所遇到的困难依次为:选题来源匮乏、专业知识基础差、选题角度难定、导师指导不足。究其原因,首先是教育硕士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理解不透,掌握不牢;其次是对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不能灵活运用;再次是文字表达能力比较欠缺[6]。这与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本来在写作上就有一定困难,再者由于任教期间没有打下良好基础,必然导致选题时遇到种种困难。农村教育硕士在脱产学习时需学习各科课程、完成各类作业,另外家庭琐事分散一部分精力,写作时间大大减少;其次写作功底不深也是造成“时间紧张”的重要原因。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大多认为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先进,能比较全面地传授该门课程的基本观念,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某些科目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将课程与农村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与实际工作有些脱节。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依次是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实际操作,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更好地去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四、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大纲》规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三类
系统建构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有助于高校提升教育硕士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鉴于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特殊性,农村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应加强实践环节,去掉那些从教育学硕士培养计划中拿来的严重脱离教学实际的课程内容[8]。农村教育硕士的教学对象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较差,如班级容量较大、教学场地与教学器材不足等等,因此多数农村教育硕士认为学到的东西挺好,却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在课程比例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教育理论课程过多而实际应用操作课程过少;第二是政治课所占比重过大,与其他课程的课时比例失衡;第三是在关于英语课程的调查中,有64.6%的学生选择了“根本没必要学英语”。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在任教三年中几乎用不到英语,他们认为以后的教学也不会用到英语,英语课程占了大比重,势必会减少其他课程的比例分配[9]。另外,作为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用性也不强,他们将来的工作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体育课多数为室外课,并且农村教学环境比较落后,多媒体设备不普及,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机会不多,因此,建议将英语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为选修课比较合理,这样更适用于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上,某些高校与以前(指本科阶段)内容衔接很好,既不重复,又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提升,因此,相关高校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上合理安排课程结构,而且还要对课程内容仔细审查,避免与以前(本科)的内容重复。
五、脱产学习后的提升程度是培养质量好坏的重要体现因素之一
尽管多数学生认为脱产学习后不能较好地将所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但多数学生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原任教单位领导也感到尤其是带队训练水平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他们带回来了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用简单的器材可以练出佳绩,用相同的器材可以练出花样,使原来枯燥的训练变得有生机有活力,运动员们的训练热情也提高了很多,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体育教学环境简陋、体育器材不足的现实困难。说明农村教育硕士在经过脱产学习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总体能力得到了发展,与“硕师计划”设计初衷基本吻合,不足之处是在脱产学习过程中教学能力没有得到理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为农村学校培养教育硕士师资工作的通知[DB/OL].(2006-03-02).
.
[3]李静茹.中国研究生导师制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4:6-10.
[4]邓超华,王云兰.农村教育硕士的学位性质与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4):18-19、20.
[5]尼继珍.学位论写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0:7.
[6]王克勤,盖立春.对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反思及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4,(8):40.
[7]李世讴.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3.
[8]秦新燕.我国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10):94.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09-01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其是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人的语言能力首先是从听说技能开始。因此,学生要想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并更好地运用英语,首先就需要培养听说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就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运用英语的实际机会。然而在农村英语听说教学中,由于环境条件比较差,学生的听说技能明显低于城市学生。因此,教育研究者就需要加大对农村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研究,充分运用各种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
一、农村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
1、农村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环境较差。首先,英语听说教学的整体氛围较差。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才接触英语,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英语。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与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处。从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上对英语不够重视,缺乏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农村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设施严重不足。目前,大多农村学校只配备了录音机,甚至有的学校连录音机也没有配备,只有极少数的学校具有多媒体设施。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凭借口头说教进行听说教学。另外,学生家庭大多没有配备学习英语的工具,从而使得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比较困难。
3、农村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师本来就比较少,根据调查分析,一个学校通常只配备了3至4个英语教师。另外大多英语教师自身的听说能力有限,不能够给学生做出很好的示范。同时,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过程比较枯燥,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学生自身的问题。农村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比较少,学生在初中学习英语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障碍。一方面,由于农村几乎没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在课堂上只能够听录音模仿发声,如果学生没有正确掌握发音,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听说技能的学习,出现心理影响,在上课的时候就会保持沉默,不愿开口学习英语。另一方面,由于现今教材难度的提高,词汇量加大,而农村初中学生本身没有较好的英语基础,缺乏词汇量,对英语的掌握不够准确,从而会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策略
1、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引导学生正确发音
学校需要加强教学设施建设,配备录音机或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听”是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先听音,再开口,确保发音正确。教师在进行听说教学的时候,就要充分利用录音机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学会听,模仿录音中的正确发音和语调。及时纠正自己的发音。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音进行录制,再放给学生听,找出自身发音的问题。如果学校有条件,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将标准的发音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习外国人的发音,例如语调、停顿、音长、节奏等方面的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进行听说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讲解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发音的区别,美式英语比较圆润,多带有卷舌音,例如car、door、party等在r音节后含有卷舌音[r]。
2、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用来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英语,使用地道的英语交流,教师就要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和氛围。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使用英语交流,大胆开口。教师可以为学生起英文名字,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时候只能使用英语说话,让学生处于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3、善于使用情境对话,创造良好的语境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交流活动。从而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听说教学活动中来。例如,教师在进行《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这个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情境对话,可以让学生到讲台表演。教师可以将有关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行发挥。例如可以写:“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或者How many subjects do you have this week?”等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考火车的形式,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回答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短语和词汇进行造句联系,如用subject来造句,或者让学生写出带有subject单词的五个不同问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4、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猜谜语、讲故事、学唱英语歌曲、复述课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另外,在课外还可以组织英语朗诵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情境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英语课余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体会英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龚昭新.谈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14(07):101-102.
关键词: 游戏法 养成教育 技巧与技法 多边教学活动
一、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时期,脑功能的成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为小学生学习外语提供了可能;心理语言学为小学阶段开设英语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儿童好玩、爱动、表现欲强、好奇心重等特点,在进行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时,将听力练习辅以游戏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当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时,接受的知识才能真正消化吸收。为此,我设计的听力题和口语练习情景大部分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比如,做听力题时,考虑到学生爱画画,就以边听边画的形式展开,例如:Draw a big tree,color it green;in front of it there is a small house,color it red ...让学生把各自的作品送给朋友或小伙伴,完全做对的孩子给予小笑脸或金苹果奖励,提高孩子乐于听的兴趣。有时把听力放置在具体的指令、行动中,如将学生分成几小组,以小组竞赛发指令的形式展开,例如:open the door;run to the window;bend down low;touch your nose;open your pencil case,show me a pencil ...看哪一组获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听力的欲望。与此类似的游戏有“Simon says”,“Bingo”等。口语方面,多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如购物情景、进餐情景、旅游情景、动物园情景、生日聚会情景、告别情景等。让学生三五为一组进入角色表演,对表演逼真、口语流利者给予真实的物品奖励,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又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对课文知识点和句型的掌握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与此相关的游戏有“双簧”、“传话”、“小记者”、“分角色表演”等。
二、语感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目前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很多学生语感较弱甚至根本没有语感,也存在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语感,并指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拓宽语言运用的范围。在我看来,不仅阅读有精泛之分,而且听、说、写有精泛之分,我对课本教材的把握采取“精”的方式,而对智力开发报、小故事等课外发展知识采取“泛”的方式。(2)引导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汉语的教学原则,目的是减少学生对汉语的依赖性和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声音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3)指导学生随时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其随时将一些常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记录下来,通过强化记忆的方式,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烂熟于心,从而有效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4)适时运用音形结合法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调与凸显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加强音形联系,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有利途径。(5)创建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英语学了利用课堂时间和学生自己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多给学生创建一些无意识的学习环境,如学校或班级开设英语角,办英语小广播、英语手抄报、黑板报等;让学生与英语教师用英语互相问候交流,课前每日一语等。(6)及时向学生渗透中西文化差异。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行之有效的实际工具。如果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就会产生歧义,给正常交际带来困难。
三、对学生做题技巧、技法的指导
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原则,努力为学生更多地创建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加大听、说教学的力度,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语言实践中,重新唤回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信心,真正体现《英语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全新教学理念,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最终目标。做听力测试时,在学生的语感还没达到一定层次时,可以教授学生抓住关键词(Key words)或建立信息链解决问题,建立信息链是指在快速阅览听力材料时,脑海里马上层现出与之相关的句型及语言点,一般来说,只要掌握了“5W—1H”法则,英语的问答句型就不在话下。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的目的,不能仅着眼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开展灵活、生动的多边教学活动
灵活是兴趣之源,少年儿童正处在心理与生理的发育成长阶段,具有活泼好动、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对于死板机械的内容很容易失去兴趣。语言本身的性质及少儿的自身特点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遵循灵活性原则,在教学方法、语言学习和语言的使用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大脑真正动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其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得到充分培养,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灵活、生动的多边教学活动。为此我在两个实验班分别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活动,有“每日一语”、“英语角”、“故事坊”、“角色对调”、“小广播”、“英语兴趣小组”、“班级英语周报”等,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生动的形式吸引了不少家长的参与,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此外,在课堂教学上,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和Flash画面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感观,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远程教育网、校园网及班级博客等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薛中梁.名师谈英语课堂教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如火如荼的国培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看似有效地大面积培养和提高了许多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其实不然,据笔者所知,没有多少教师在真正学习,多数参培教师是兴高采烈地借此机会疗养一下。就算你想提高,有的培训的某些课也是在做无用功。
另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的启动,无疑是开辟了加强中小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养语文教师的一条新途径。可是,没有国家政策、经济的大力关怀,只有微乎其微的人,像笔者一样的农村教师在这条路上,自费而努力地拼搏着,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毕竟势单力薄,难以承担广大农村教育之重任。
一、提出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师担负着光荣的职责,在中小学德育教学和学生的成长中处于特殊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所处的时代又赋予语文教师在精神文明建设殊而艰巨的任务。语文教师要完成党和国家赋于的重任,就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全面提高自己;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但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专业知识陈旧单一、教学目的狭隘、教学方法简单、科研意识薄弱等等。因此,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开展大规模国培,无疑可以提高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但这只是杯水车薪。更不幸的是,参培的教师中真正想学习和认真学习的不到10%。况且时间上不能保证,虽然每次学习有3个月之久,但远远不够。因此,笔者认为,国家教育部应该大规模开展语文教育硕士的培养,拿出一部分资金,鼓励中小学老师报考学科在职教育硕士,从时间、经济和政策上激发他们真正投入回炉锻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二、分析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养,只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才会有所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也有了一些提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培养教育青少年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促进其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临日新月异的教育的新形势,尤其是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绝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无科研意识。多数农村语文教师是非语文专业出身,几乎都是半路出家,改行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因此教书育人的专业感会大打折扣,缺乏专业精神,对工作马马虎虎,缺少正确的行为规范,不关心自己教学是否应该改进。有的甚至认为无论什么教师都可以教语文,认为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好教;有的学校把教语文当着“养老院”或“福利”安排即将退休老师或年轻教师来教。如此师资的素养的情况是可想而知的。当然我也是一个半路出家的语文教师,但我非常清楚自己是喜欢语文教学才转行的,虽然通过自学掌握不少语文知识,却从不满足于此,很想进一步地提高我的语文教学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所以笔者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国培机会,为此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认真落到实处。但光有这次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另外,今年笔者报考湖北大学在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正在紧张复习备考,希望自己能通过教育硕士考试,再次到湖北大学深造,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
(二)绝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由于多数语文教师偏“老龄化”,所以他们不想或不会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而是多年来一本教案讲到底,课堂上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更有甚者,上课时连照本宣科都做不到,而是让学生划划圈圈,背诵了事。虽然每年参加一些培训,学过一些理论,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科研能力而不会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三)绝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教学目的狭隘。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将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围绕应试这个怪圈进行。尤其考前大量的题海战术,导致学生讨厌上语文课,这严重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初衷。
(四)绝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的视野狭窄。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但有些语文教师的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结果导致他们满足于现状,以为能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即可,天文地理音乐美术均与语文教师无关。当课本中出现了有关自然科学领域的简单原理或现象时,有的教师一代而过,有的含混不清,有的则告诉学生找物理老师解答,如此等等。
(五)绝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差,缺乏精深的专业知识。有的语文教师备课不充分,只是读读课本讲讲课本;有的身为语文教师,知识陈旧,课堂举例重复陈旧毫无典型性,也缺乏教育意义;有的年轻教师自以为学历高,工作不安心,身兼数职,没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中似蜻蜓点水,不求甚解,只增加了学生知识的总量,而不能教学生掌握知识新的生长点。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目前科研落后的状况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缺乏造成的。因此,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都要行动起来,去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
《教师法》第八条(六)款指出,“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这也是教师要履行的基本义务。另外《教师法》也规定了教师有获得学习和进修的权利。因此,笔者认为让一部分有能力的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参加教育硕士学习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他人“富”起来,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因此,笔者认为,国家教育部开展国培是非常重要的,但大力开展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从经济、政策上支持主动考教育硕士的农村语文教师,对提高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和科研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要建立科学而民主的语文教师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和学习保障制度,为语文教师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和学习的环境。
高校自缺失与同质化发展关联性分析
治理视野下的大学自之路径选择
我国公立大学治理变革的困境与破解——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
论中国大学权力运行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行政法视野中的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运行机制探析
依法落实高校人事自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
农村义务教育基本价值追求的政策表达
学校布局调整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我国农村地区学校撤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东中西六地的调查分析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问题与对策
农村教育硕士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兼论教育硕士培养的城乡二元化倾向
朝向德性的教育——浅解《政治学》卷八中的教育思想
不确定性知识观及其教学意蕴
考试分数:一种人学的阅读
学习:自我经验的投资
论教育的哲学基础
徐特立与湖南近代私立教育
基于活力管理理论的高校教师积极性探讨
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及影响
儒家交往观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启示
女子高校学生自我价值保护策略及相关因素
大学生自杀防控机制构建的思路
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析——基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分析
基于生本立场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思考
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科学教育改革
多媒体教学中画面艺术的功效
对比语用学视角下的第一人称指示语
诗境·禅境·陶境——陶艺制作与欣赏教学的审美意蕴
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的多元化分析
从开端计划到NCLB:弱势儿童教育制度的发展
从高度内聚到分工合作:西方大学内部权力配置模式的发展历程
治理理论视域下教育政策执行滞后问题的思考
构建中层理论: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的可能路径
论学校规则的伦理取向
虚幻与真实之间——基于时空视阈的当代教育解读
走向有效教学:基于适应与超越的视点
论幼儿科学教育儿童化
民办高校收费问题与对策
思想沙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形式的创新探索
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思维方式的转变
大学生道德健康:理念、问题与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发展分析
中国新加坡中小学校德育过程的设计分析
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一个责任伦理视角
课程创生:中小学教师主体性的自我确证
需求导向:农村教师个性化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构建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关怀文化传统:课程改革的又一使命
当前我国研究生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经济学解释
质量维度:基于胜任特征的研究生导师评价研究
普通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制度的创新研究
论“质量工程”背景下本科教学管理的内涵
专业学院教学规范保障的思考与实践
论重点学科管理机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