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质量检测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质量检测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第1篇

上岗前首先要对检测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上岗后还要组织检测人员与其他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到单位进行系统的讲解。另外,检测部门还应具有监督人员,确保检测人员能够胜任检测工作并且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特别明确各检测项目的检测人员、仪器设备的可操作人员,标准溶液的配置人员。

2 检测仪器

检测部门应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及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数量满足工作需要。同时将所有仪器设备统一建立档案并按照规定程序对仪器进行管理。检测部门应密切留意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定期对所有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当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并请专业人员进行修理,应经确认恢复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仪器要每年经过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才能进行使用,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两次计量检定中间我们通常进行一次期间核查。

3 检测用品

检测用品包括检测用的耗材、试剂和药品,检测用品的质量严重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是要对提供检测用品的供货商进行严格考察和把关,建立诚信商家档案。对购置回来的检测用品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才允许使用。二是定期对试剂和药品进行排查,对于临期的试剂和药品进行标注尽快使用,对于过期的试剂和药品立即丢弃。三是检测部门同时应该对标准物质建立档案,每种标准物质都有相应的标准物质证书以保证可溯源性;购置到货的标准物质应进行验收,并根据其性质妥善存放,在有效使用期内定期进行期间核查。

4 水产品检测方法

检测部门应优先采取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并定期跟踪方法的有效性,确保使用的标准现行有效。首次采用的标准方法,在用于检测前应对方法的技术要素进行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如果发现标准方法叙述不详(此步骤会影响检测结果),应立即将详细的操作步骤提交书面材料,经审核批准后使用。

5 水产品检测环境

由于检测部门经常要接触一些有毒的药品和试剂,所进行的检测试验也会产生一些危害身体的有毒气体和废弃物,所以检测部门必须具备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基本防护设施,以确保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检测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配备处理紧急事故的装置、器材和物品,如消防器材、防护用具、急救箱等。检测室应有足够的面积将检测区与非检测区进行区分,检测区应明确标识并进行有效隔离。仪器室的环境条件应满足仪器正常工作需要,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实验室应进行温、湿度记录。每一个检测室都应该设立安全卫生责任人,负责责任区域内环境条件和卫生情况的监管和记录。

6 水产品检测过程

检测过程包括抽样、样品处置、测试、数据记录、结果报告等。水产品的抽样应严格按照《SC/T3016-2004水产品抽样方法》规定执行,参与抽样的人员应掌握抽样的理论和方案,并在抽样过程中做好记录。收样人应认真检查样品的包装和状态,样品应编号登记,加贴唯一性标识,按照规定进行保存和处置。样品在接收、制备和测试的各个过程中应始终确保样品的原始特性、未受污染、变质或混淆。检测人员对检测方法中的计算公式应正确理解,计算结果应进行复核,并及时进行检测数据的记录。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要撰写检测结果报告,内容应包括必需的全部信息和客户的委托合同上列明的要求。文件管理员应将检测报告与相关原始记录归档保存,报告中的每一结果都应附有经过校对的原始记录。

7 小结

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随着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发展铁路事业,我国铁路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京沪线、京广线、武广线以及沪杭线等高铁的建成通车,说明我国铁路施工工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提高。虽然如此,当前我国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铁路工程在质量监测工作方面长期处于摸索状态,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相关的制度也不完善以及经验的缺乏。因此,铁路工程的相关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地策略不断对质量检测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目前,我国铁路工程质量检测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基桩检测方法和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其中,基桩检测又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桥梁基桩、地基处理桩、路基填筑和隧道及挡土墙。本文从这两种方法出发,探讨当前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铁路工程质量检测方法中基桩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2.1桥梁基桩之所以要对铁路桥梁基桩质量进行检测,主要是为了检验基桩上的混凝土是否完整。铁路桥梁基桩工程质量检测细,从中可知钻芯法通过对混凝土的直接检测,能够判定存在疑问的基桩。例如,某铁路桥梁工程的365桩长为55m、桩径为1.4m、C30,,412桩长为55m、桩径为1.2m、C30。若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365桩与412桩进行检测,则可能会因波速与桩底清晰度而导致测试判断出现失误,从而使得缺陷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将声波透射法运用其中并结合钻芯法,则会减少或消除误判、提高检测效果,从而为桩体的质量提供了保障。随着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日益明显。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最大的问题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测试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从而使得其存在一些隐患,提高了工程的风险性。而声波透射法虽然弥补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局限性与缺陷,但是其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是有前提限制的。测点的声学参数概率分布是近似为正态的分布即是声波透射法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前提。因此,目前我国铁路桥梁基桩方面的质量检测的问题依然存在,相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2.2地基处理桩目前,铁路工程建设在地基处理方面通常是采用地基处理桩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的。地基处理桩的桩型被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碎石桩、PHC桩以及CFG桩等。当前,一般是采用抽检方式对桩身的承载力与质量进行检测,且不同的桩型其检测的方案也大不相同。其具体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与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预制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压能力与完整程度进行检测;另一种是通过采用钻芯法和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粉喷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载能力与完整性进行检测。其中,前一种情况虽然对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因受接桩部分的影响而使得检测出现误差,达不到检测要求。因此,应采用载荷试验法或高应变法对有问题的桩体进行验证。

2.3路基填筑当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路基填筑方面已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能够全方位的对路基填筑进行检测,其中检测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路基填筑的施工阶段和竣工后的质量检测评价方面。目前,铁路工程中路基填筑的质量检测存在一个误区,即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路基检测的滞后,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对压实效果的反映程度。由于路基试验开展时间受现行规范的规定,若要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强化对路基填筑质量的控制,则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和现场试验检测人员进行协调,并共同完成试验工作。

2.4隧道及挡土墙目前,我国铁道工程中对隧道及挡土墙质量检测的技术并不成熟,其采用的是检测方法主要是借助地质雷达技术来对其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种,即局部检测与整体检测。当前,铁道工程中隧道质量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竣工验收、既有线隧道质量评估以及阶段性检测等。由于其他部分的检测条件还不够成熟,从而严重影响了检测信息的准确度与有效性。同时,对挡土墙工程质量的检测也因此而使得检测效果并不理想。

3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主要是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来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在铁道工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项新技术,它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质雷达检测方法不仅测试的速度更快,而且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虽然如此,但是在铁道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往往被现场检测人员忽视,从而使得检测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里程的标记、雷达波速的标定以及缺陷中空洞的准确定位等。下面来分别对里程的标定问题与空洞定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3.1里程的标定问题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对铁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时,因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无法确保天线一直是呈直线工作状态而使得其不能保证里程数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检测的效果不佳。所以,现场检验人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里程数的准确性。

3.2空洞定位问题为了确保铁道工程中隧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一般会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来对其进行检测。由于当在检测线附近存在空洞等缺陷时,会使得地质雷达图像上出现相应反应的不准确,从而严重影响检测的效果。因此,现场检验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来确保空洞定位的准确性。

4结束语

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第3篇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关系到样品代表其批次的情况和品质,因此取样是试验的基础和关键。电线电缆具体取样在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中均没有说明,本人在检测工作中通常的做法是这样的:取待检测用样品,将样品起始部分大约1000㎜长的线头截去,再按顺序截取12段初步试样,线段长度分别为:第1~4段大于100㎜(约120㎜);第5段大于1000㎜(约1200㎜),第6~8段大于100㎜(约120㎜);第9段大于5000㎜;第10~12段大于100㎜(约120㎜);第13段为600±25㎜(约120㎜)。其中第1、3、6、8、11线段用于做老化前拉力试验;第2、4、7、10、12线段用于老化试验和老化后拉力试验;第5段用于导体电阻试验;第9段绕成直径为150~200㎜的线圈,两头各露出约150㎜,用于电压试验和绝缘电阻试验。利用这些初步试样,再进行各检测参数的试验制备工作。

2电线电缆检测基本参数

以建筑工程中常用60227IEC01(BV)规格电缆为例,可在《额定电压在450/750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GB/T5023.3-2008中找到该产品技术要求、试验要求、检测结果判定依据。根据当前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电线电缆各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来看,检测的基本参数有:线芯直径、绝缘厚度、导体电阻、绝缘电阻、电压试验、老化前和老化后拉力(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

3质量检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线芯直径根据GB/T5023.1-2008标准规定,将大于100㎜长的第1、6、9电线铜芯取出,制备3根20~30㎜长的铜芯,分别放置于仪器观测面上,观测一个面后,再旋转90°,观测另一个面。3个铜芯共观测6个数值,取观测的6个数值的算术平均数,数据修约采用四舍五入,最后结果与GB/T53956-2008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值比较,小于等于为合格,大于判为不合格。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线芯直径标准中只规定了上限,而没有规定下限,因此说并不是线芯越粗越好。2)绝缘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1)绝缘厚度将第1、6、9线段上去除所有护层,抽出导体和隔离层(如果有的话)。用锋利刀片如剃刀刀片沿着与导体轴线垂直的平面切取薄片。切取的3个绝缘薄片分别放置于显微投影仪的测量装置工作面上;切割面与光轴垂直。从目测最薄点开始测量,读取一个数值;转动60°,再读取一个数值;一共转动5次,读取6个数值为一组,共读取三组。结果判定时取三组18个值的算术平均数,数据修约采用四舍五入,最后结果与标准值比较,大于等于为合格,小于为不合格。所测全部数值的最小值作为绝缘厚度的最小厚度(最薄厚度)。最小厚度(最薄厚度)应大于等于绝缘厚度规定值90%-0.1㎜。该参数检测时需注意事项是:一应从目测最薄点开始测量;二是如果绝缘试件包括压印标记凹痕,则该处绝缘厚度不应用来计算平均厚度,但在任何情况下,压印标记凹痕处的绝缘厚度应符合有关电缆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值。(2)外形尺寸电缆外径不超过25mm时,用测微计、投影仪或类似仪器;电缆外径超过25mm时,应用测量带测量其圆周长,然后计算直径,也可使用可直接读数的测量带测量。例行试验标准中允许用刻度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在测量时应尽量减少接触压力,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将3个绝缘薄片再分别放置于低倍投影仪的测量装置工作面上;任意取其中的一个直径,读取一个数字;转动90度,再读取一个数字;三个薄片共读取六个数值,尺寸为25mm及以下者,读数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大于25mm以上者,读数至小数点后一位。外形尺寸取6个数值的算术平均数,保留位数同检测时读数位数;结果判定时保留位数同产品标准,数据修约采用四舍五入。最后结果与标准值比较,小于等于该标准为合格,大于为不合格。3)导体电阻按GB/T5023.3-2008第2.1规定,取出从被测电线上切取长度不小于1000㎜(一般为1200㎜)的试样。去除试样外表面绝缘、扩套或其他覆盖物,也可以只去除试样两端与测量系统连接部位的覆盖物,露出导体。此检测值得我们注意的事项有:一去除覆盖物时要小心进行,防止损伤导体。二是试样拉直:不应有任何导致试样导体横截面积发生变化的扭曲,也不应导致试样导体伸长。三是试样表面处理:试样在接入测量系统前,应预先清洁其连接部位的导体表面,支除附着物、污秽和油垢;连接处表面的氧化层应尽可能除尽,如用试剂处理后,必须用水充分清洗以清除试剂残留液;对于阻水型导体试样,应采用低熔点合金浇注。四是试样长度:应在单臂电桥的夹头或双臂电一对电位夹头之间的试样上测量试样长度。型式试样时测量误差应不超过±0.15%,例行试样时测量误差应不超过±0.5%。五是检测温度最好在20℃。4)电压试验将绕好待检的5000mm长的线圈两头各拨开大约10mm长铜丝后,放置于高压水池中。注入水,注意线圈两端露出水面约250mm;线圈在水中浸泡1h;将交流高压试验台一头接线夹子夹在拨开的铜丝上;接通电源按产品标准要求缓慢施加电压。在电压试验过程本人认为应注意的问题是:一是接通电源后应缓慢施加电压,对试样施加电压时,应当从足够低的数值(不应超过产品标准规定试验电压值的40%)开始,以防止操作瞬变过程而引起的过电压影响;然后应缓慢的升高电压,以便能在仪表准确读数,但也不能升的太慢,以免造成在接近试验电压时耐压时间过长。当施加电压超过75%的试验电压后,只要以每秒2%的频率升压,一般可满足上述要求。保持试验电压到规定时间后,降低电压,直至低于所规定的试验电压的40%,然后再切断电源,以免可能出现瞬变过程而导致故障或造成不正确的试验结果。二是试验设备和试验区域应有安全保护措施;试验回路应有快速保护装置,以保证当试样击穿或试样终端发生沿其表面闪络放电或内部击穿时能迅速切断试验电源;二是试验设备、测量系统和试样的高压端与周围接地体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防止产生空气放电。试验区域周围应有接地电极,接地电阻小于4Ω,试验装置的接地端和试样的接地端或附加电极均应与接地电极可靠连接。三是检测操作人员注意安全,应有两人同时在场检测,手戴绝缘手套,脚穿绝缘胶鞋站在绝缘垫上。结果判定:①如果高压5min没有击穿,则为合格;如果击穿,则为不合格,那么紧跟其后的绝缘电阻检测不用做了,如果合格,则取出样品放置于盘中,等待绝缘电阻测试。②试验中如发生异常现象,应判断是否属于“假击穿”。假击穿现象应予以排除,并重新试验。只有当试样不可能再次耐受相同电压值的试验时,则应认为试样已击穿。③如果试验过程中,试样的试验终端发生沿其表面闪络放电或内部击穿,允许另做试验终端,并重复进行试验。④试验过程中因故停继续试验,除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外,应重新计时。5)绝缘电阻根据GB/T5023.2-2008标准要求,将绝缘电阻水箱注满,温控开关打开,设置为70℃。将试样放于70℃水箱中。试样的有效长度误差应不超过1%。线圈在70℃的水中浸泡2h;在此过程中将线圈轻轻抖动,除去线圈上的气泡;然后开始检测,在导体和水之间施工80~500V的直流电压,在施加电压1min后测量。将结果换算成1km的值,与标准值比较,不小于为合格,小于为不合格。该检测中本人认为应注意的问题是:一该检测必须紧接着高压试验后;二是水温度达到70℃时再放入被检测试样;三是在浸泡过程中应轻轻抖动电线,除去线圈上的水泡;四是为使绝缘电阻测量值基本稳定,测试充电时间应足够充分,不少于1min,不超过5min,推荐1min读数。6)老化前后拉力(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1)老化前拉力试样制备用第1、3、6、8、11线段试件来进行老化前拉力检测。拉力检测试样尽可能使用哑铃试件,只有当绝缘线芯尺寸不能制各哑铃试件时才使用管状试件(一般情况下16mm2以下的线采用管状试件)。哑铃试件:将绝缘线芯轴向切开,抽出导体展开,每一个试样切成适当的试条,在试条上标上记号,以识别取自哪个试样及其在试样上的相关位置。试条应磨平或削平,使标记线之间具有平行的表面。用冲模(哑铃刀)在制各好的试条上冲切哑铃试件,如有可能应并排冲切2个哑铃试件。管状试件:将试样都统-切成100mm长的线段,抽出导体。(2)老化检测试样制备将第2、4、7、10、12线段5个试件的一端插入为铜导体直径90%的20mm长的铜丝,用小夹子将其有铜丝一头夹住。将试件挂于老化箱中部进行老化检测。每一个试件距离其他试件至少20mm,并且不应与任何其他物体,金属绑扎线除外,其作用是保证各试件充分老化均匀。老化检测时间为7×24h,老化检测温度为80±2℃。当老化检测结束后,应从箱内取出试件,并在实验室环境温度下放置至少16h。老化后拉力检测试件制备同老化前。(3)老化前拉力检测拉力检测前,根据GB/T2951.11-2008标准要求,将所有试样放置规定温度下调节到规定时间,后进行电线电缆截面积测量,截面积测量应根据试件型式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具体如下:①哑铃试件:哑铃试件截面积是试件宽度和最小厚度的乘积。②管状试件:管状试件截面积是一个圆环形,S=(D-d)*d*3.14,其D为测量外型尺寸(mm),d为测量的绝缘厚度(mm)截面积测量完毕后,将待检5根绝缘试件分别在线的中部标出间距为20mm长两个标记点;将试件夹在试验机上,保持试件长度方向的中线与试验机夹具中心在一条线上,这样试件受力较均匀,测得的数据较准确;反之,如果试件受到的拉力出现偏心,从而就会造成测试结果出现偏差。测试五个试件,若有试件断裂在根部,即拉力机钳口位置,检测结果应作废。通常计算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至少需要4个有效数据。(4)老化后检测试件从老化箱中取出,在环境温度下放置16h后进行拉力试验,避免阳光直射。检测的方法、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数据处理及判定同老化前。

4结束语

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各种建筑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在大部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都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的好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建筑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保证建筑混凝土的质量,对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这就无形中增大了混凝土质量检测的难度。不过,近些年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混凝土检测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现代化的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但我国在这些先进方法的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提高我国混凝土质量检测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在建筑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导致建筑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从而对整个建筑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下面就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1)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矿物掺和料以及化学外加剂等组成的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这些原材料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如果使用不合格、不达标的原材料,混凝土的质量也不会好,因此保证原材料质量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要特别注意的是混凝土制作中所使用的水,必须避免使用被污染的水或矿质含量过高的水,否则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2)混凝土的制作技术及方案:不正确的混凝土制作技术及方案也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例如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如果砂子的含量超标,就会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够[1]。(3)制作混凝土的机器设备:机器设备的性能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当搅拌机无法进行连续不断的运转时,就会对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凝结时间产生影响,从而降低混凝土的质量。(4)混凝土的运输: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输平整性、运输时间以及运输期间的质量维护等因素也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运输工程中必须做好运输防护工作,从而保证混凝土质量。(5)混凝土制作和施工人员的素质:混凝土的制作要靠专业的制作人员来完成,而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也需要工程人员的专业技术作保证。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建筑混凝土各个环节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另外,这些专业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来及时发现问题,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只用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近几年,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究出了多种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1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

可采用超声波法对混凝土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其主要包括混凝土均匀性和混凝土结合面质量两方面的检测。对混凝土均匀性的检测是通过超声波在不均匀混凝土中的速度差异来实现检测,即在某选定区域内均匀地布置若干检测点,一般检测点间的距离为20~50厘米,在测定每一个检测点的声速后,根据这些声速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偏差系数就可以判断各部位均匀性的优劣。而对于混凝土结合面的质量检测,则是在选定的间距为10~30厘米的测点位置进行声时、波幅和频率的检测,再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异常值判断来确定结合面的异常情况。

3.2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目前有回弹法、超声波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和射钉法等多种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方法。(1)回弹法:是指通过回弹仪测定混凝土表面硬度,再根据硬度来确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回弹法检测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优点,但其缺点是较易受设备、环境以及结构物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很难检测出混凝土内部结构的质量缺陷[2],因此回弹法只适用于混凝土表面强度的检测。(2)超声波法:是一种既方便又灵敏的检测方法,其可以采用“斜测”和“对测”两种方式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气泡以及泥浆的外漏。(3)超声回弹综合法:该方法是将“超声”与“回弹”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方法,其结合了这两者的优点,可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混凝土的强度。其中的超声波法可同时反映材料的弹性性质和内部构造的部分信息;回弹法可同时反映材料表面的弹性性质和塑性性质。但应用该方法时必须解决混凝土表面的悬浮木块问题,否则会给混凝土强度带来不良影响。(4)钻芯法:该方法是先通过专用仪器设备对混凝土进行钻芯取样,再对取样的钻芯进行加工,最后通过抗压试验测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钻芯法优点是可直接测出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抗压强度,但缺点是试验期间较长,一般为一周左右,因此不适合要求迅速检测质量的工程[3]。另外要注意,在进行钻芯取样时,钻芯点要选择在没有钢筋或预埋件的部位,并且芯样要及时分析。(5)射钉法:该方法是先将一特制钢钉射入混凝土,再通过试验建立射钉外露长度与混凝土强度两者的关系曲线,进而推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射钉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较快等优点,但缺点是会对混凝土表层造成一定损害,而且在一些特殊的部位不能使用射钉法进行检测,比如内部有钢筋或表层有较大石子的部位。

3.3混凝土裂缝检测

对混凝土裂缝的检测也是采用基于超声波的检测方法。当裂缝为深度小于50厘米的浅裂缝时,采用跨缝测点和不跨缝测点同时检测的方式,利用测点间声值的差异就可计算出浅裂缝的深度。而对于深度大于50厘米的深裂缝,则要采用钻孔平测法来进行检测,即在裂缝的两侧分别钻孔,孔深不能小于预计裂缝深度70厘米,然后将换能器从两个钻孔中同步同高度的向空中移动,并逐点读取声时值、波幅以及换能器的深度,当声时值和波幅基本稳定时,换能器的深度即为裂缝深度。

4.结束语

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第5篇

图1静载试验荷载-沉降(Q-s)曲线桩基工程施工结束后,对事先预留的3根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其中一根试桩当试验荷载加至10360kN时,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达到101.21mm。根据规范[2]终止加载,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7770kN为该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曲线如图1所示。由于静载试验结果与设计要求相差极大,怀疑该桩的桩身可能存在强度缺陷,于是静载试验结束后,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速度时域曲线如图2所示。从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可见,该试桩桩身完整,但低应变法检测曲线在桩端附近显示明显的同向反射,表明桩底区域存在强度缺陷。随后采用钻芯法检测进行验证,芯样照片如图3所示。钻芯结果显示,该桩桩身完整性为Ⅰ类,与低应变法检测结果一致,持力层为中~微风化花岗岩,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但桩底沉渣厚度达400mm,远超设计要求的50mm的控制标准。可见,图2曲线中的桩端同向反射是由于桩端沉渣造成。

2加固方案及效果

2.1加固方案

由于本工程设计采用的是满堂桩基础,各桩间距基本达到规范要求的最小桩距,桩侧已无补桩的空间,只能采用原位补桩。如果采用原位补桩方法,成孔时间预计长达30天,造价高达10万元,项目的工期和经济压力很大,各方均无法承受。综合各种因素,各方一致同意利用钻芯孔采用高压注浆的方式对桩端沉渣进行加固处理。首先在原有钻孔基础上补充一个钻孔,此钻孔位置应尽量远离原钻孔。在2个钻孔中设置好注浆管后,先用不小于10Mpa的高压水清孔,冲击沉渣夹层,高压切割过程中不断上下拉动旋转注浆管,清除出较多沉渣,并不断清理孔内沉渣,直至2个钻孔连通、返滤水变清为止。注浆过程分两次,第一次为预注浆(开放式注浆):水泥浆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按水灰比0.6配制,内掺水泥用量12%的UEA膨胀剂,目的是有效降低水化热和减少收缩,同时掺水泥用量2%的超早强剂,以提高早期强度。注浆时将其中一个注浆管连到注浆泵上,开始时慢慢注入,待有水泥浆从孔中和另1个管内冒出时暂停注浆。第二次为高压注浆(封闭式注浆):利用高压循环装置连接一个预埋管,同时给另外1个管加上堵头,然后持续加压注浆,直至压力达到3MPa时停止加压并保持数分钟,压力稳定后再停止注浆。然后拆下注浆泵管口接到另一个注浆管,并将刚注完浆的管口封住,同样加压3MPa并保持至压力不再减小为止。待60分钟后再进行2次注浆,压力同样是3MPa,保持压力10min后停止注浆,60min后拔出注浆管用人工回灌水泥浆并将注浆孔封闭。

2.2加固效果

注浆28天后,先采用低应变法检查桩端注浆效果,速度时域曲线如图4所示。图4静载试验桩注浆后低应变速度时域曲线为了验证该桩注浆后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再对该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当最大试验荷载加至设计要求的25900kN时,该试桩试验进展顺利,未出现异常现象。试桩在最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仅有34.10mm,小于40mm,且没有明显的沉降增大的现象,未达到极限承载状态,满足设计要求。可见,本次注浆效果良好,该桩经加固,完全满足作为工程桩使用的要求。试验曲线如图5所示。由于本工程冲孔灌注桩施工采用的是正循环清孔方式,其余工程桩也或多或少的存在桩端沉渣过厚的缺陷。依据上述试桩检测及加固成功的经验,综合分析决定采用以下方案对所有工程进行质量验证。首先利用低应变法对所有工程桩进行普查,确定桩底同向反射明显的问题桩;其次,采用钻芯法验证桩底沉渣情况,对于桩底沉渣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采用压力注浆法加固;最后,选取3~5根加固桩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其承载力,以验证加固效果。

3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