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教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英语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院在毕业论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存在几个方面的不协调,主要是在管理、评价、导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校制定的工作条例和制度是不全面、不细致的,执行过程中也不严格、不规范和难以落实。也就是说学校在指导教学方面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教师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教导学生。管理方面主要的问题有三:一是缺少明确的毕业论文管理条例来体现英语的专业特点;二是毕业论文管理机构不健全,成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三是没有行之有益有效的质量监控程序。
(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需要论文评价体系,用以解决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论文答辩和质量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价主体是关于学生的学历、职称、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学生的答案参差不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也很难确定。评价标准是关于评价论文时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导致评价者很难用细致科学合理的量化角度评价论文,致使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还是真正的公平公正,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层次和水平。还有教师出于种种考虑,勉强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过度宽容和迁就,这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和错误暗示,会让学生有不用努力学习,通过抄袭就可以顺利通过的侥幸心理。
(三)导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大多数学生一生中第一次接触学术研究工作,对每个学生都有重大的意义,使得教师对毕业生关于毕业论文方面的指导尤为重要。但是教师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投入的精力少,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毕业论文的教育工作。其次,大多数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学校缺乏专门用于毕业论文指导的经费和师资,主要是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学缺少重视,投入极少。最后,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乏味,教师难以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创新趣味的理念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过程过度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和讲解,但是缺少对个案的分析或实践的开展,导致很多学生表面上理解和吸收了知识,但是在毕业论文进行研究时,依然不知所措。
(四)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的问题很多。第一,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第二,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等应具备的掌握的不扎实。第三,缺乏对选题的科学领域的深入了解,没有正解认识和理解题目的要求。第四,学生难以独立高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五,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低,只求能够通过,而且学生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往往思想陈旧,缺乏创新能力。每部第六,学生的感性认识强,但是缺乏理性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总结。学生在选题时太过盲目,随大流,有的学生摇摆不定,常常更换自己的选题,有的学生太草率,没有经过研究和思考,有的学生选择的题目与自己的专业无关,或者题目太大,给人的感觉是不知所云。
二、撰写英语毕业论文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严谨性和规范性,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防止抄袭行为的出现,教学生认真做事、诚信做人。
加强指导教师的自身认识,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培养,真正领会英语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教学生撰写论文的同时教他们诚信做人。
(二)加强对毕业论各个环节的指导教育
调整论文撰写辅导的时间和形式。以往是在第七学期开学举行毕业论文讲座,但是论文是在十二月份开始撰写,相隔时间较长,难有实际效果,不过是走过场,内容太多,学生收效甚微。因此,学校作出了调整,把撰写过程分为收集资料、选定题目、撰写报告、规范格式、参考文献和文献综述这六个部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撰写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论文质量。
(三)加强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督
建立一个健全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学生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教师论文指导的质量。主要是在论文准备阶段、论文写作过程、论文写作中期和论文评估体系这四个方面的监控管理。
(四)加强外文书籍的资料建设
英语论文离不开参考文献,外文的参考文献对学生的写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校应该为学生建立外文图书资源库,加强资料室方面的投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从思想上重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加强对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写作技巧,加强有关部门对撰写论文的各环节的监控管理,以及加强外文书籍资料产投入,来保证学生能够写出有深度有新意有质量的英语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盛国强,周永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04):42-45.
一、课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活动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案例;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分层安排实践体验活动任务,如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实践难度较大的体验活动;最后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将已经准备好的实践体验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例如,教学“植物”时,教师可先弄清学生对各种植物的了解程度,以便找出符合学生实际及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案例,然后根据植物的花、叶、果实和种子的不同,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实践体验任务,如观察植物生长处的土壤及植物的花、叶和果实的结构等,最后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实地考察,以为后续的科学教学奠定实践基础。课前实践活动的这些指导及探索措施还可应用于“显微镜下的世界”和“植物的种子”的学习。
二、课中同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活动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同步进行,让学生有内容可研究,有知识可凭借。这样的活动,学生有兴趣,也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要积极引进生活实践案例,因为缺少生活实践的科学课是乏味无趣的,也是纸上谈兵的。对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与课堂同步的探索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例如,教学“绿色植物的繁殖”时,教师可就教学内容———扦插方法、植物繁殖时花的作用以及促进植物生长的途径等,直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的树林处,观察并实施教学中提到的方法,如“为树浇水,以促进生长”等,以实现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同步进行。又如,在教学“排除电路故障”时,教师可出示生活实例: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电路故障。学生都能判断出电路为断路,但电路哪儿断路,怎样排除这一故障,学生无从下手。对此,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电源接触不良或是已损坏,应更换电源。有的小组提出电流表接触不良或坏了,有的小组则认为某一导线断了……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究竟哪一个正确呢?又怎么一一解决呢?教师让学生讨论并动手实践排除故障,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三、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教师印象;印象管理;课堂教学
一、教师印象管理的概念界定
对于印象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基雅维利里在《君主论》里有关如何控制人类行为的见解,但真正对印象管理有较深入研究并对印象管理研究有过较大影响的还要算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在其享誉世界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一书中,戈夫曼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交往的需要,我们常常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恰当的印象,这种有意影响别人对自己形成符合自己期望的某种印象的过程就叫做印象管理。它既是人际交往顺利进行的必要策略,也是人类社会互动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人类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印象管理是指教师凭借其在学校中承担的社会角色,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育生活中,通过自我形象的塑造向学生投射某些信息,希望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符合自己期望的某种印象。但它与其它人际互动中的印象管理不同的一点在于,它的最终目的在于试图以此来有意识地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发生某种期望的确认和转变,这种行为就是教师的印象管理。
二、实行教师印象管理的意义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有自我印象管理的意识和技巧,一方面能有效地使教师自觉约束与调节自己的言行,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从而保证在教学中呈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判断是否成功地给对方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是由交往的对象来作评判的,因此这也会迫使教师不再只专注于自己的表现,而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生的需求和反映上,有利于形成师生间真正的交流与互动。
2.毫无疑问,教师的交往对象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感染、模仿、暗示等途径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格层次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艺术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教师的专业修养、对学生的期望,也影响着学生的个人抱负、升学计划以及今后的专业取向。从教师那里,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榜样和示范的观察和习得,来为自己的个体生命注入知识、思维、能力和人格等精神能量。[1]这就意味着,教师通过对自我印象的管理可以使学生在对教师的观察和模仿中完成自我社会化形象的建构。
3.当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去赢得学生的信任,有利于教师从凭借制度和法定优势确立起来的“地位偶像”转型为建立在学识和人格基础上的“精神偶像”,这种转型可以内化成教师的个人权威,对于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及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对教师印象管理策略的探寻
印象管理是戈夫曼拟剧论的中心,他采用戏剧理论的方法,将人们的社会互动类比成戏剧表演,并划分了两个表演区域:前台与后台。前台是个人按一种一般性的固定方式进行表演、为观众规定特定的情景的舞台部分,也即让观众看到、使观众从中获得一定意义的舞台部分。后台是不让观众看到的、限制观众与局外人进入的舞台部分。同样,对于教师来说也存在着相对应的前台和后台,因此教师的印象管理就包括对前台的印象管理和对后台的印象管理两部分。课堂无疑是教师展现教学技巧、专业修养的“前台”,而对于学生相对封闭的教师办公室则可视为教师的“后台”区域。
1.完善教师的“前台”印象。在课堂教学这一舞台上,教师的仪表和言语、行为等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对知识传授和学生教育产生影响。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印象管理技巧来塑造自己专业的“前台”印象。
(1)强化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中非常重视“第一印象”,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最初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强烈而深刻的,这在心理学上也叫做“首因效应”。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者威信的树立和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首因效应”,掌握先入为主的交往主动权。教师要重视初次与学生接触时的仪表姿态、言行表现和才学发挥,努力创造最佳的第一印象,为进一步的教育打下良好基础。[2]
同时,在塑造第一印象时要求教师要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因为不同类型的教师对自己所期望扮演的角色都有不同的界定,比如说有些教师想要扮演的是“权威者”的形象,有些教师倾向于“合作者”的形象,也有些倾向于“指导者”的形象或“大朋友”的形象,这些教师的自我定位直接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及行为,就要以相应的外表和行为与角色相适应。
(2)理想的自我展示。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是师生交往中一张精美的名片,要想获得学生长久的良好印象,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自我展示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进行积极的自我宣传,展现自我特色和人格魅力,进一步确立教师丰富多彩的立体形象。比如说在赞扬某个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的同时,你不由自主地讲起了自己以往学习阶段的辉煌成绩,这样就自然地展现了自我,并且让学生“内隐”地敬佩你,从而提高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但切忌过分表现自己,要及时关注作为观众的学生的反映,适可而止,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其次,尽量控制教学程序的严密性以避免失误。比如说在课前对教案进行精心设计、熟练操作各种教学工具、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教师应该牢记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在课堂中不能出现无意动作或失控行为,应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防感情用事,特别是控制面部表情和说话态度。
(3)密切观察学生的暗示,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课堂情境中,当教师表现出令学生非期望、不可接受和不满意的言行时,学生会利用某些行为向教师发出暗示。比如当教师没有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就会增多。如果教师对这些行为或者加以忽略,或者视为破坏,不是着眼于修正自己的行为,而且将焦点放在了呵责、惩罚这些学生上面,那么最终往往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
2.维护教师的“后台”印象。我们通常只停留在对教师“前台”的控制和管理,而很少关注到教师的“后台”形象会对其“前台”形象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比如说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举止严谨,而回到办公室后却将腿翘到办公桌上,如果此时恰有学生闯入这一“后台”,则学生会更倾向于相信“后台”的真实性,从而认为该教师在学生面前是虚伪的,这样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原有的印象。因此教师印象管理不仅是探讨如何完善教师的“前台”印象,更要注重对“后台”印象的管理。
(1)保持教师集体的团结一致。教师之间难免会存在内部矛盾与意见,有些教师会在学生面前评论其它的教师或其它教师所任教的科目,其实这就好比是演出过程中演员之间的相互拆台,最终只能两败俱伤。因此,教师间内部的矛盾与意见都不应呈现在学生面前。全体教师的举止行为应表现出共同承担了教师这个职业所应具有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和期望。这样教师就能维持一种和谐的“剧场印象”,这是教师进行前台表演的基础和支撑点。
(2)尽量做到后台与前台行为的一致。成功的印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信性。虚假的、前后不一致的自我呈现会使评价者产生对被评价者矛盾的体验甚至全盘否定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有可能导致评价者对被评价者所有行为评价的降低。也就是说,当学生发现教师在后台的行为与前台不一致时,学生会倾向于相信后台的真实性,而这会导致教师在前台的所有努力都为学生所否定。
因此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在后台的言行举止与前台一致。切不可回到后台就粗话连篇,更不要在后台与其他教师大肆谈论学生的种种不足或对工作诸多报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贯的道德示范,积极地引导、影响学生,这样才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3)消极印象的修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过错行为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贬损自己已有的良好印象。当教师主观上认为(或客观上被认为)给学生留下了非期望的印象时,就需要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来修复学生对自己的印象。它包括道歉、说明和补偿性自我呈现等。当教师的过错行为伤害了学生时,要真诚向学生道歉,即承认自己的应付的责任,并对自己的行径表示自责和悔恨,以期获得学生的谅解,这样可以避免大面积恶化师生关系;说明是教师对非期望、不可接受和不满意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辩解,使过失言行尽可能合理化或者弱化,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响;补偿性自我呈现是指当教师不慎造成消极印象后,通过展示自己其它方面积极的特征来弥补这种消极的印象。教师对自己消极印象的修复,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人性的真实,更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教师的印象管理贯穿在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有效的印象管理思想和印象管理技术进行印象管理,是树立和保持现代教师良好印象的有效措施。教师印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要以“始终想着你的学生”为基本的教学价值观,即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体察自己的一言一行。正如英国小说家福特对于其他小说家所说:“你必须永远想着你的读者,仅此就构成了——技巧!”同样,倘若教师不能从作为接受者和观看者的学生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所有的技巧和策略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参考文献】
[1]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5]陈晓康.教师教学印象管理刍议[J].教书育人,2006,(8).
[3]金一波,王大伟,胡丛莉.教师印象管理:内涵与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6,(9).
[4]马和民.教育社会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仍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进行医学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系统传授知识体系,学生以聆听者、旁观者的身份听讲、获取知识。最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尽量理解重点、难点,下课及时、认真地梳理、复习,力求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此模式具有信息量大、充分体现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但因为是全程输入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忽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身份而凸显出种种不足,主要表现在:(1)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未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程的参与感不强,学习热情不高,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沉闷;(2)学生对老师有强烈的依赖,在听课时没有明确的目标,较为随意,未提前对知识进行有效的预习,对学习内容的框架缺乏了解,习惯于等着老师讲,老师讲多少就听多少,没有讲的内容就忽略,不明白的问题直接跳过,不愿也不会主动展开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及能力;(3)学生易形成思维定式,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讲授,互动较少,学生没有与老师的思维形成共振,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形成了“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的思维定式,缺乏质疑的勇气和批判性思维;(4)老师面对众多学生,进行大班理论集体授课,缺乏了解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环节,无从把握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程度,无法兼顾不同学习资质的学生的个性化要求[3,4]。综上所述,“填鸭式”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医学教育者们所期待的最佳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2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旨在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和老师可以平等地相互交流、探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老师的引导,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自觉性选择性的学习,使其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乐趣,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建立创新性思维。参与式教学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良[2,5]。参与式教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国内外许多院校的课程中实施,并因其突出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形式多样,方法丰富,具有可行性[2,12]。参与式教育教学法主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即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在学生小讲课后进行分组合作,根据小讲课的相关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实践练习,最后对结果进行相互评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真正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掌握所讲内容。另一种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的元素,如:小专题介绍、快速反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示教与学习等,灵活应用交际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三位一体教学法、自然法、合作学习法、功能意念法等多种方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6-8];(2)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团队学习所取得的效果要优于学生单独学所取得的成效。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或协作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因此强调成员之间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默契配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形成有效沟通、团队合作意识、互助习惯,共享团队成员的知识,扩充个人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11];(3)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许多研究表明,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概括总结、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综合实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拓宽视野,实现学习个体化和个性化[12]。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师指定的题目,学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有比较宽松的发挥空间,可根据自己的程度和兴趣爱好自我拓展,而不是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老师讲授的内容。
3参与式教学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
为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保障《内科学》教学质量,基于参与式教学的先进理念与实践优势,我们在教学中构建并应用了学生“自主课前展示”环节,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6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学生在教师授课前展示对本节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成果,以PPT为载体,展示语言为中文、英语或中英结合的双语模式,展示内容包括三个层面:(1)前置补偿,对本章节内容中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2)新课预习,预先熟悉、梳理本章节内容,并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概括介绍,提出不理解、有困惑的内容;(3)知识融合,横向联系相关知识体系,将本章节内容与曾经学习过的有相似特点、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疾病作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归纳及融会贯通。每位学生均需参与展示,以团队(2-3人)合作的方式进行。对照组学生不做展示,相同时间内学习相关知识。最后通过调查问卷、理论考核等主观、客观评价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课前展示内容详实、具体,条理较清晰,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做了初步梳理总结,展示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在其后的授课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互动良好,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和准确度较高。学生们普遍认同“课前展示”在理论授课之前的承上启下、有效衔接作用,在复习巩固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预习新课,有效融合基础与临床的相关知识,对新课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展示的过程中初步梳理、概括了重点概念和知识点,提出困惑和不理解的地方,使得在其后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协作、演讲技巧、课件制作等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照组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自习时比较随意,时间利用不够高效,有开小差及做其他事情的情况。授课过程中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感较弱,互动较少,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和准确度不高。在最终的理论知识考核中,实验组对主观题的回答明显优于对照组,选择题得分也较对照组同学有所提高。
4对参与式教学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现代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出人文和专业素质协调发展、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具备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医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出专业知识牢固的医学生,更是由于其特殊的职业要求,要逐渐训练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缜密的临床思维、善于沟通交流,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力的医生,其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13-15]。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学生“自主课前展示”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空间和平台。加强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参与角色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从被动的聆听者、旁观者变为课堂的有机整体。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学习过程就成为其自我发现、自我重建、自我认知的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强化快速学习能力,在锻炼思维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展示除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知识梳理总结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及批判性思维外,还对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等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加强价值感、成就感和自信心。课前展示后,教师及时进行反馈、点评,有效地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并对不同资质的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具体了解。
化学是初中阶段的最新学科,是有着很大吸引力的学科,是化学的启蒙学科。人们对于新鲜事物都是有着充足的兴趣的,学生们在这个年龄阶段更是对一切的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把这一兴趣点变得无限延伸,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叫他们始终保持这种兴趣,激情,为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1.把演示实验放在教学的首位
新的教材中演示实验的数量不少,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兴奋点之一,只有把他们的爱好兴趣激发到位,才能学好。演示实验的实现,是对概念,原理的最好解释,是对知识的验证,是学生观察的最佳途径,完成教给学生操作的教学,我们教师要做到的是操作规范,演示到位,现象明显、分析准确。例如,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教学生认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指导孩子们阅读教材,进一步归纳和总结出红磷燃烧的条件。
2.家庭小小实验的必要性
新教材中的十几个小小的家庭小实验,为教学提供了帮助,孩子们的兴趣也进一步加强,把课内的只是延伸到了课外,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点燃泡沫,观察现象,孩子们动手了,观察了现象,最后都深有体会的说不能燃烧泡沫,要做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这些小实验的利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更加牢固。
3.课余时间开发兴趣小组
对化学有着兴趣的学生不少,我们要利用课余时间把他们组织到一起,开展一些比较好的活动,比如举办专题讲座,搞一些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等。要锻炼孩子们多动手操作,多开动脑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运用科学的方法,操作好实验,锻炼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技术
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形成科学态度的最佳方法。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规范、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都是实验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在每一节课都要提醒和帮助学生们做到的,做到严格要求学生。我们在做演示实验时注意自己的操作要规范,实现教师的示范作用,不能糊弄完事。对于学生在实验室中的规范也要时时提醒,做到科学、严谨、严肃。孩子们在做酸的性质的实验的时候,叫他们认真观察现象,认真记录现象,每一个学生都是瞪大了眼睛去观察,用心去观察,及时的做着笔记,对于盐酸过量的反应现象也做了观察和记录,做了比较详尽的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态度,最后教孩子们整理药品、打扫卫生、整洁桌面,为后边的实验者扫清障碍。
对于一些比较常用的操作,我们可以采用简洁的脍炙人口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比如: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要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等等,还有就是酒精灯的使用两查、两不、两禁止。我们在气体制法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给孩子们提出几点要点,一个是实验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二是对整个制取装置中的仪器的了解和操作,三是要有正确的制取方法,四是正确的检验气体的办法。这几点缺一不可,丢失了一点,我们就会前功尽弃,制取不出来我们想要制取的气体,只会看着干着急,干瞪眼。最佳的学习方法适合的是我们在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之上的,要做到教材,学生,教学方法三者合一,相辅相成,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