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出行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便于大家操作,这次的tips按照护肤和彩妆步骤来分别排列:
1.卸妆方面,可以使用眼部的卸妆液来卸除整个妆容,眼部皮肤比面部娇嫩的多,所以眼部用卸妆产品用在面部是完全没有问题哒,反过来可不行哦。个人不太推荐卸妆湿巾类的产品,感觉卸妆力度不够。旅行中暴露在室外的时间相对较长,灰尘和氧化的妆面更需要彻底的卸除才能保证肌肤的正常呼吸。
2.洁面我自己偏爱一粒一粒单独包装的洁颜粉,使用方便卫生,而且包装随用随丢,不需要背着整管的洁面膏到处跑。
3.使用保湿喷雾代替爽肤水,同时在飞机上或者日晒后也能给皮肤降温,及时补充水分,50ml的小罐子最适合。
4.精华方面我喜欢带精油类的产品,包装一般都比较小,并且除了作为精华,也能充当按摩油,旅行中倒时差或者饮食不习惯造成的浮肿,都能够通过按摩来缓解。
5.面霜或乳液推荐使用无防晒值的产品,早晚使用同一款即可。专柜赠送的中小样这时候就派上用场啦。重点是对目的地的温度湿度做好功课,选择适合的产品。
6.面膜使用贴片式面膜,按照出行时间计算好用量。化妆棉以及棉签等辅助用品同理。
7使用能够代替妆前乳的防晒霜。请注意,不是带防哪值的妆前乳哦,它们真的很不一样!
8底妆方面选择粉条或者气垫BB霜等能够快速上妆的产品,不使用遮瑕膏,需要特别遮盖的瑕疵部位通过叠加使用来完成。
9腮红和唇部使用唇颊两用的膏状或液状产品,用手指推开,眼部可以选择大地色系的眼影笔,在眼皮上描画后用手指轻轻向眉毛方向晕染。这样就不用带化妆刷出门啦。
10定妆和补妆时可以使用同一款粉饼,建议挑选有轻度遮盖力的产品,能够兼顾定妆时的妆面自然通透和补妆时的适当遮瑕。
11眼线笔请选择旋转式而不是需要卷笔刀的产品,否则请记得带卷笔刀一起出门……非彩妆高手不推荐眼线液,旅行时常常没有充足的时间来仔细的描画,眼线笔可以使用棉签来对线条进行修改,而眼线液如果画的不理想基本只有卸妆重来一条路。
12睫毛膏最好挑选持久型温水可卸除的款式,保证不晕染同时又方便卸妆。
13香水可以使用随身的mini香水瓶进行分装。
14跟天真一样习惯吃一些营养补剂的妹子们.可以使用专门的分装药盒,按照天数携带。
修订工作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颁布以来,对于全国的初中化学课程建设、教材研发、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在2010年8月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6411名初中化学教师进行了网络调查,结果显示,92.63%的老师认为“与旧课程相比,自己更愿意教授新课程”;87.51%的教师认为喜欢学习化学的学生多了。关于教科书(被调查者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或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教科书),96.41%的教师认为教科书编写结构非常合理、合理或基本合理;95.22%的教师认为教科书中的探究活动符合或总体符合学生的发展过程;93.21%的教师认为教科书中活动性、开放性习题设置合理或基本合理,教师可以选择使用;98.19%的教师认为教材的栏目设计合理或基本合理。在课堂教学上,与实施新课程之前相比,99.45%的教师认为现在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解释、质疑的机会,97.42%的教师认为化学课堂中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机会多了,97.73%的教师认为化学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多了,98.54%的教师认为化学课堂中教师更重视讨论生活、生产中的化学问题,98.97%的教师认为教学中重视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师多了,93.12%的教师认为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的教师多了。此外,48.46%的教师平均每周开展一次探究活动,33.64%的教师平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探究活动,11.31%教师平均每个学期开展3—4次探究活动。同时,调查也反映出了化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些问题,例如,59.45%的教师认为教科书多数章节中的习题数量偏少;10.49%的教师认为教科书中的习题时难时易,缺少筛选,与教科书内容不一致;6.09%的教师认为教材有活动性、开放性习题,但不太符合教学需求,教师只是偶尔使用,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调查结果虽然只是来自于山东一个省,但是由于山东省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加上调查对象覆盖了该省17个地市的6千多名教师,所以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的。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文献研究,通过分析2001到2010年发表的1259篇初中化学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发现新课程改革以来,关于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教学实施与研究、实验教学及探究教学的实施与研究、教学情景设置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实施与研究、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教学新技术新理论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比较活跃,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及其研究中得到积极反映。
总而言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颁布以来,对于全国的初中化学课程建设、教材研发、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取得非常显著的成就。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所设定的五大内容主题、19个二级内容主题,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所提供的具体载体和明确的学习标准,得到了从学科专家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高度认可。与此同时,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初中化学课程基本是在9年级,也就是初中三年级开设,教学受到中考的严重影响,一年课程往往被压缩为半年,由于应试教学和大题量训练造成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问题依然突出。二是由于观念问题、课时紧张、实验员缺少、硬件条件差等多种原因,实验和探究更多地停留在课标、教材和考试题上,学生分组实验没有得到基本保障。三是常规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依然比较单一,教学实效性问题依然存在。
《江苏教育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是什么时候开始启动的?修订工作是怎样推进的?
修订工作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2007年就成立了。从那时候开始,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调查分析和多次集中讨论与修改,修订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中央及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本着对国家基础教育和下一代负责的精神,听取多方意见,逐条分析来自各地和各方面的修订意见;制定修订工作的计划,反复研究修订的方案,明确了修订的原则,确定拟修订的具体内容;执笔完成修订后的初稿。2008年3月到4月,在前后修订6稿和集体审读的基础上,形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讨论稿》。2008年4月到11月,修订组对《修订讨论稿》文本进行了多次细致的审读和修改。2010年1月到12月,修订组结合《规划纲要》的精神和教育部提出的修改要求,对标准《修订讨论稿》进行了全面、仔细的审读,不仅对标准文本做了文字加工,而且重新撰写了“课程实施建议”部分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征求意见稿》。2011年1月到2月,结合各地的修订建议,修订组对征求意见稿内容逐条进行审核和文字修改,最后形成《修订送审稿》。2011年12月,修订稿正式。
在修订的过程中,2007年,教育部向29个省和42个国家实验区1742名教师下发了调查问卷,征询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修订建议,调查对象涉及实验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化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2010年,教育部又一次下发问卷,征求对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对象涉及12个省、7个大学课程中心和若干市县实验区及出版社。同时,修订组成员来自高师院校、教研机构和重点中学,他们各自利用本地初中化学教师培训、教材培训和教研活动等时机进行座谈征询或半开放性访谈10余次,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这些调查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成为修订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
《江苏教育研究》:这次化学课程标准遵循的主要原则和思路是什么?
关键词:出行方式;结构优化;道路资源;出行成本
中图分类号: I043 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城市居民出行结构,直接影响着人们出行的效率。对于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进行优化,可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顺畅运行,减少出行成本,降低交通能耗,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合理健康发展。另外,对城市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进行优化研究,有助于合理利用有限的城市交通空间,从而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
1、模型假设
为了建立合理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优化模型,现提出四点理想化的假设条件:
(1) 所研究城市为相对封闭的、独立的系统;
(2) 城市交通系统的边界保持不变;
(3) 城市居民的出行率和出行总量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
(4) 本模型仅考虑步行、公共汽车、出租车及私家车等四种出行方式。
2、模型目标函数
本文主要考虑道路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出行者的出行成本,将本模型的目标函数确定为出行者平均消耗的时空资源数量最小及出行者平均出行成本最小。
(1) 出行者平均时空资源的消耗最小
出行者平均时空资源的消耗数量反映了城市道路时空资源的使用效率。本文采用时空资源的消耗指数来评价道路资源的使用效率,按公式1-1计算。
(1-1)
式中——出行方式i占出行总量的比例;
——出行方式i的人均时空资源消耗(m2·s/人);
——出行方式i的平均出行距离(m)。
出行方式i的人均时空资源消耗与该方式运行时的侧向净空、出行距离、运行速度以及安全车头间距等因素有关,按公式1-2计算。
(1-2)
式中——出行方式i正常运行时的侧向净空(m);
——出行方式i的安全车头间距(m);
——出行方式i的安全车头时距(s);
——出行方式i的平均载客人数(人);
——出行方式i的平均运行速度(m/s)。
出行者采用各出行方式的安全车头间距的计算公式为:
(1-3)
式中——车辆制动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s);
——车辆长度(m);
——安全车间距离(m);
——道路摩阻系数;
——道路纵向坡度。
安全车头时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1-4)
步行的安全时距根据经验取值,一般取为0.8s。
(2) 出行者的平均出行成本最小
出行者的出行成本主要包括出行费用成本和出行时间成本两个部分。通过出行时间的价值将出行费用转化为对应的出行时间,与实际出行时间相加得到出行者的出行成本。出行者的平均出行成本按公式1-5计算。
(1-5)
式中——出行方式i的平均费用(元);
——出行方式i的时间价值(元/h)。
根据以上优化目标,得到居民出行结构优化的目标函数如下:
(1-6)
(1-7)
3、模型约束条件
本文主要考虑道路资源的数量、居民出行可达性、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限制,提出如下几个约束条件。
(1) 城市道路资源的约束
道路资源数量是居民出行结构发展的刚性约束,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1-8)
式中——出行方式i的人均动态占用道路面积(m2/人);
——城市人均动态占用道路面积限制指标(m2/人)。
出行方式i的人均动态占用道路面积按公式1-9和1-10计算。
(1-9)
(1-10)
(2) 居民出行可达性的约束
城市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是评价交通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居民正常出行需求以及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居民出行的可达性用居民在预算出行时间内的平均出行距离与等效城市半径的关系来表示。居民出行的可达性约束如下所示。
(1-11)
式中——居民的预算出行时间(h);
——等效城市半径(km)。
等效城市半径可按城市用地面积(记为A)推算得到,其计算公式为:
(1-12)
(3) 城市环境承受能力的约束
本文重点考虑CO和NOx,通过确定的二者排放的上限值来对居民出行结构进行限制。城市居民出行结构的环境承受能力的约束条件如下:
(1-13)
(1-14)
式中——出行方式i污染物j的人均排放因子(g/(人·km));
——关于污染物j排放量的上限值(g/(人·km));
Vij——为出行方式i污染物j的单车排放因子,单位为g/(车·km)。
各出行方式关于CO和NOX的单车排放因子如表1-3所示。
表1-3 各出行方式CO和NOX的单车排放因子(g/(车·km))
单车排放因子 摩托车 公共汽车 出租车 私家车
CO 16.3 40.38 45.6 43.6
NOX 0.1 6.6 1.8 2.8
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按公式1-15计算。
(1-15)
(1-16)
式中——时间内城市环境允许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污染物排放源强(mg/m2·s);
——城区面积(m2);
——排放周期,通常为1h或24h。
——地面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值(mg/m3);
——城市大气的混合层高度(m);
——城市主导风速(m/s)。
由于居民出行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是城市大气污染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居民出行的大气污染物限值按公式1-17确定。
(1-17)
式中——居民出行污染物的浓度限值(mg);
——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物占总污染物的比例;
——居民出行大气污染物占城市交通污染物的比例。
(4) 城市能源消耗的约束
为促进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城市居民出行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从而缓解我国城市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状况。城市能源消耗约束条件如下:
(1-18)
式中——出行方式i的能源消耗因子(MJ/人·km);
——人均出行能源消耗的上限值(MJ/人·km)。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各交通出行方式的能源消耗因子如表1-5所示。
表1-5 各出行方式的能源消耗因子
出行方式 地铁 公共汽车 摩托车 私家车 出租车
能耗因子(MJ/人·km) 0.322 0.714 1.495 2.795 5.990
Carlsson-Kanyama等人调查得到发达国家为满足居民的正常出行每年人均消耗能源的上限值为1. 1×104MJ,其中交通出行占15%。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我国城市的交通系统能源消耗上限值为发达国家的60%,由此得到人均出行能源消耗的上限值为18.1 MJ/人·km。
(5) 各出行方式的发展规模约束
有关学者通过研究城市交通结构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分布情况等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交通结构建议值,如表1-6所示:
表1-6 我国城市交通结构建议值
城市规模 经济发展程度 交通结构比例(%)
公共交通 私家车 自行车 步行
特大城市 发达 >50 10-15 15-20 15-20
欠发达 30-40 10-15 20-25 25-30
大城市 发达 30-40 10-15 25-30 20-25
欠发达 30-35 10-15 25-30 25-35
中小城市 — 10-20 20-35 25-30 20-35
王炜等人通过分析出租车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认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出租车的分担率应控制在2%-5%。
4、模型求解
本文建立的居民出行结构优化模型是多目标的线性约束模型,可以通过Excel、Matlab或Lingo等软件对分别每一个优化目标分别进行求解。考虑到模型约束条件均是线性的,因此采用EXCEL软件的规划求解加载宏进行求解。
5、实例分析
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进行居民出行结构优化实例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模型目标函数
根据统计数据,按公式计算各出行方式的平均时空资源消耗、平均出行距离等参数,最终得到出行者时空资源消耗最小的目标函数为:
(1-21)
根据各出行方式的时间价值,由公式计算得到出行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为:
(1-23)
(2) 模型约束条件
根据相关规范,以及《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中城市人均占用道路面积为13m2/人的发展目标,得到道路资源约束条件为:
(1-24)
根据实际,将值取为40min,A=408 km2,得到可达性约束条件为:
(1-25)
根据哈尔滨市人口、出行总量、城区面积、CO和NOX排放情况等,按公式计算得到环境承载能力的约束条件为:
(1-26)
(1-27)
由各方式的能源消耗因子和能源消耗的上限值,以及正常天气下居民采用各方式的平均出行距离,按公式5-18得到居民出行结构的能源消耗约束条件为:
(1-28)
由哈尔滨市的发展现状,根据表5-6确定各出行方式的发展规模如下:
(1-29)
(1-30)
(1-31)
(1-32)
(1-33)
(3) 模型求解
采用EXCEL规划求解加载宏分别求解两个目标函数。目标函数Z1对应求解结果为:minZ1=1.8730,P1=31.92%,P2=42.90%,P3=5.00%,P4=20.18%。Z2对应求解结果为:minZ2=0.7192,P1=33.75%,P2=39.29%,P3=5.00%,P4=21.96%。
综合考虑两个优化目标,分别赋予其不同的权重值(均取0.5),计算得到居民出行方式优化结构为:P1=32.84%,P2=41.09%,P3=5.00%,P4=21.07%。
参考文献:
一、什么是记者明星化包装
记者明星化包装的实质就是使“名记”产生过程化、主动化,人为策划出若干新闻事件,增加记者的出镜率、曝光率。将相关记者的内在和外在进行美化提升,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受众能接受的“明星”,从而产生“明星效应”。更进一步说,将记者打造出个性化。以达到其在节目中有特定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的效果,成为节目品牌。
现在,媒体都有意识地实施造星运动。一个记者明星,往往是一个节目、栏目或一份报纸的旗帜或招牌。“因而署名报道让新闻版面俨然成为成就记者‘名声’的重要舞台,也大幅提高记者透过‘产品现身’累积个人专业资产的可能性。即便是新人,若能不断随着大篇幅报道‘露名’。其知名度与声望几率均立可提升。”
二、记者明星化包装的目标
1、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收视率。
目前,中国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从节目稀缺化到节目过剩化,从资讯的匮乏到信息的全面爆炸,而观众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十分有限,所以,节目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节目的竞争就是节目制作人员的竞争。如果将节目中记者进行明星化包装。实施品牌战略,就能达到目前电视市场上电视和广告方都期待的收视效果。 2、包装记者和栏目品牌。 如今。电视栏目都强化包装和推介手段,进入了品牌之战。如何在竞争中获胜,取得较高的收视率,记者明星化可谓不可或缺的一环。名记是稳定忠诚的受众群的重要保障。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柴静制作了《杨柳坪七日》,被天涯社区评为“2008年度最受网友喜欢的记者”。和当时若干裸的血泪报道相比,这个“七日”淡而有味。其实,她是因《北京“非典”狙击战》等专题节目,成为央视名记。提起她,很多人会想到央视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以及《新闻调查》,这就是记者明星化后,给栏目带来的品牌效应。
3、形成栏目核心竞争力。
节目内容是形成电视栏目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明星化的记者就是节目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根本上说,节目内容的竞争力依靠于节目内容的制作者,而记者就是制作者中重要的一员。如果能有效地将记者进行明星化包装,扩大记者的明星效益,就能让栏目有不被抄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就有了独树一帜的武器,能够在收视率市场上被受众长期选择。
记者明星化包装后。就成为“名记”。“名记”诞生的光环。就造就了“名记”品牌效应的扩大,与之关联的栏目就一路风生水起。“记者形象成为新闻节目甚至是频道的代言,成为节目或频道大力推广的视觉识别符号。凤凰卫视是记者品牌化在中国的成功范例。”
三、记者明星化包装的操作策略
记者明星化包装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为,而是贯穿于整个节目制作过程,因为节目的生产过程就是记者明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者的明星化必须遵循包装宣传的规律,不是孤立的,将更多地受节目定位、受众等制约。记者明星化包装的策略有:
1、根据个人特点进行风格化定位和个性化塑造。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记者的修养素质是靠长期工作实践形成的,这种素质的积累形成,便成就了记者的个性化魅力。在这个注重个性和特色的时代,个性化魅力是新闻记者形成个人品牌的关键。
建立自己的语言风格。任何新闻作品都带有记者的感彩和语言风格。记者的个性越强,自主的魅力展示得越鲜活,发出了独特的声音,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在观众中得到肯定和提升。
强化思想和观点的独创性。记者要培养在同类新闻竞争中高人一筹、最吸引人眼球的判断力和表现力。这种原创能力。是凸显个性的创新精神。强化思想和观点的独创性,要从思想蕴含、策划方法、表现方式几个方面着手。在采编、报道、播报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挖掘能力和独特的视角。尤其是在全球近千名记者云集的大事件报道中。已无独家新闻可言,拼的是策划水平和独创观点,记者要善于把握这样的机会。让自己在观众面前脱颖而出。
2、建立完整的宣传推广策略和手段。扩大记者品牌知名度。
记者明星化,不仅要靠记者本身素质的提升,更要依靠系统的包装意识和策略。凤凰卫视的品牌效应离不开凤凰卫视的“明星效应”,而在凤凰卫视。“明星”的培训和制造有一支强大的专业化包装队伍提供支持。目前,这种“明星化”的运作思路已经在全国各电视媒体得到认可和推广。比如用主播的名字为节目命名、用近景甚至特写镜头让记者与观众接近、表现记者的个性化语言甚至个性化观点等等。
量身打造,对记者进行形象定位,是对记者形象的创意,也就是让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用富有个性的、准确的、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并以此作为塑造品牌主持人形象的依据。如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小丫跑两会》、《岩松看台湾》等一系列个性化的节目。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新闻栏目《综合1时间》于2009年全新打造了明星记者团队“美丽帮女郎”。这支团队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美女记者。分成资讯帮女郎、生活帮女郎、情感帮女郎、社区帮女郎,职责就是帮助湖北的观众搜集关键资讯、解决生活难题、调解情感矛盾。这是记者明星化包装的一次突破。
对知名记者进行节目外的包装和宣传。以知名记者形象拍摄个性化的宣传片。为一些知名度高的记者设立个人网站、博客。举行记者会、观众见面会等,都不失为制造明星记者的途径。凤凰卫视就专门设有公关部,负责在平面媒体上大量推介知名记者和主持人的形象。并在电视上滚动播出他们的宣传片。
1、慎用空气芳香剂
不要为了让浴厕变香而使用空气芳香剂。空气芳香剂多为化学合成制剂,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有塑化剂,里面也可能掺杂甲醛或苯,有害呼吸、神经系统,可能让我们生病。
2、用不香的沐浴乳
邻苯二甲酸酯因为稳定性高,方便定型、维持香气,所以经常现迹在洗面奶、沐浴乳、洗发精、体香剂、洗衣精、指甲油、妊娠霜、保养品里面。长期使用,小剂量也可能变成大危害,建议选择香味较淡的产品,或以香皂替代。
3、洗头时多冲洗两次。
建议不要使用太浓稠或太香的发胶,睡前要洗掉,而且至少洗两遍。
4、彻底卸妆
化妆品当然也可能“中”塑,建议彻底卸妆,平时非必要,少化大浓妆。
办公室
1、摸完传真纸要洗手
碰触传真纸或自动提款机的收据后,记得洗手,因为纸张表面常涂上双酚A,这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即使很低剂量进入体内,长久下来也会引发健康危机。
双酚A会影响女性内分泌、生殖能力、男性精虫异常等问题。研究发现,怀孕妇女长期暴露在双酚A的环境里,孩子出生后患气喘病的风险就高。
2、带不锈钢碗筷外出用餐
要外出用餐时记得带环保碗筷,最好是不锈钢材质,因为所有塑料制品都不应该装或碰触油脂、热食。所以,在餐馆打包食物时,记得拿不锈钢饭盒去装,或干脆就在店内吃完。
千万不要直接把纸制饭盒放入微波炉加热,因为这些纸质饭盒为了防水,内膜会有一层胶膜,遇热会溶出塑化剂:同理,纸盒装的牛奶也一样,应先倒入玻璃杯内再加热。
3、不用塑料杯喝水
美国哈佛医学院曾做过实验,一组人给不锈钢的瓶子装冷水,另一组发给使用PC塑料材质的容器装冷水。每天喝,一周后,检测尿液内双酚A的含量,结果发现,用PC材质容器喝水的人,双酚A含量明显高出许多。
这实验是用冷水,如果是热水,问题恐怕更大,使用塑料材质的容器盛水喝,如果是PC材质,容易释放出双酚A,如果是PVC材质,遇热会释出塑化剂。塑料容器会标示出可耐热温度但并不表示不会释放出化学物质。
因此,请用玻璃、瓷器、陶杯或不锈钢的杯子喝水。同理,塑料制的保温杯或饭盒也一样,不要盛装热食,如果非用不可,仅装冷水或水果就好。
4、丢掉车内塑料瓶的水
下班后开车时,如果车内还有没喝完的瓶装水,千万不要再喝,因为经过阳光曝晒或车内高温一整天,塑料瓶内的塑化剂已经彻底溶出。
客厅
1、别让孩子在塑料地垫上爬玩
巧拼地垫的材质多含有塑化剂,建议在上面铺薄棉被或毯子,避免孩子直接接触:如果孩子在塑料地垫上爬玩,手里玩着各种塑料玩具,记得要常常洗手。另外,也少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减少摄入塑化剂。
2、用完橡皮擦要洗手
晚上帮孩子看功课时不妨留意一下,不要让孩子用橡皮擦蘸口水,或边写功课边吃东西。因为通常橡胶很硬,必须加高剂量的塑化剂才能让橡皮擦软化。并且要记得叮咛孩子写完功课后以及饭前都要勤洗手。研究发现,因塑化剂而性早熟的女童让她们饭前洗手,摄入的塑化剂就会大为降低。
3、定期清洁电视线、宽带网络线
别小看客厅内的电线与灰尘。一般家内灰尘,测得的塑化剂高达1643.6微克,占总浓度90%以上,其中,电器用品的电缆线,是室内环境中塑化剂的主要来源之一。
建议多清理电视机、电风扇、宽带网络缆线,为了避免释放塑化剂,别让一团团管线堆满灰尘,或长时间插电发热,外出时不妨拔掉插头,既安全又省电。
4、木质地板少打蜡
让室内塑化剂浓度变高的帮凶之一,也包括木质地板!这与木质地板的防水层或亮光漆有关,如果经常打蜡,地板灰尘会有比较高的塑化剂。
5、新家具、新装潢,注意通风
如果客厅刚装潢好或购买新的家具,飘出一股刺鼻的味道,建议多打开窗,让室内通风,或根本就不要买含甲醛的家具,因为很难吹散。
合成板类的装潢建材内含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级致癌物,气味强烈的甲醛可能增加罹患咽喉癌、白血病的风险。
如果建筑物的通风能力有限,去除室内甲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种一些植物。吊兰、虎皮兰、绿萝、鸭脚木、散尾葵、红掌、元宝树、发财树等植物可将甲醛代谢掉,放在室内养得愈好,种得愈久,去除甲醛的能力愈佳。
厨房
1、丢掉保鲜膜吧
研究发现,保鲜膜经微波加热后会散溢出大量的塑化剂。经采样发现,微波炉周围的空气及粉尘中,含有五种邻苯二甲酸酯类。这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飘散在空气中,冷凝后吸附在物体表面,粉尘微粒也可能污染其他食物。如果不得不使用,保鲜膜距离食物至少2公分以上。
最好的做法还是丢了吧,改用盘子覆盖在容器上,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别把剩菜装入塑料保鲜盒,尤其是使用过久的保鲜盒。
塑料容器最怕酸、油、热。研究发现,塑料制的便当盒加热后,释出的塑化剂浓度就会达每日可容忍摄取量的63.1~92.2%。同时,不论哪种塑料材质的容器,只要装油脂菜肴,即使不加热,也会溶出塑化剂。
如果只装冷食,也要留意保鲜盒的外观有没有受损,如果刷洗过度有破损,或经过阳光曝晒或使用过久,都可能跑出塑化剂。
家中所有保鲜容器,都改用玻璃制品,因为玻璃对身体健康安全无虞。
2、直接用手吃手扒鸡
常戴塑料手套吃油腻手扒鸡的人,建议下次直接用手还比较安全,至少不会吃进塑化剂。
3、罐头内藏的危机
国外研究发现,含有树脂附膜的罐头食品,经检测食物中都有双酚A。
4、少食用方便面和面内附的油包
能不用就不用,油脂容易诱使塑料包溶出塑化剂,如果要提味,还不如使用新鲜的食材。
卧室
1、把干洗回来的衣服请出卧室
从干洗店取回来的衣服通常会有一股怪味道,这是因为使用石化干洗溶剂甚至更毒的四氯乙烯。这些洗剂排入河川不只伤害环境、造成生物毒性、变种,也伤及人体健康,增加致癌风险。
2、衣服以水洗较佳,可选用椰子油或柑橘油成分的天然洗剂。
至于刚买回来的新衣服也最好先洗过再穿,因为有些厂商会使用甲醛当作助染剂、塑形和漂白剂。当你从干洗店拿回来整烫好的衣服,建议先挂在阳台吹散化学毒气,不要急着穿或直接放入密闭衣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