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正心明性,修身养德,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树立当代大学生举止文明、言行得当、富有涵养的良好风范和形象,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自律与自我教育的整体氛围与风气,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进一步推进我院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于是市营一班作为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市场学系团总支的一个团支部,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围绕“讲文明、树正气、塑形象”的活动主题,开展了“修身明礼、砥砺品行、健康成长、励志成才”主题团日活动。
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是团组织生活的主题,为加强对广大同学的思想教育,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质。各班针对自己班级不同情况,结合我校校训,突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基础文明修养、社会公德意识、诚信行为、环境保护、网络道德等主题。积极开展团组织生活工作,切实使团的组织生活成为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提高团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形式,成为团员吸取思想营养的重要渠道。
市营一班团支部于11月17日上午在博学楼101教室举办了以“文明修身,砥砺思想”为主题的团会,主要采用了团员演讲的形式。具体步骤如下:
1.开展小型团委会,商讨本次文明修身团会的开展事宜,例如采取什么形式,用什么资料,书写策划等等。
2.下发通知,告知本部团员团会时间、地点,号召团员们积极参与演讲,事先做好准备,尽量脱稿。
3.11月17日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团会活动的开展,先由主持人宣讲本次文明修身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号召大家积极主动的培养自己的素养,达到文明修身的要求,自觉成为讲文明、素质高、德艺双馨的的合格大学生。
4.由准备好演讲的团员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团员们的演讲十分精彩,准确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对做文明大学生的看法及决心,现场气氛很热烈。
5.演讲结束后,由大家集体讨论以后文明修身方面的打算,最后打算许诺一项文明承诺,大家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于是打算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首先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环境,即宿舍卫生,团会结束。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不断赋予“四重”新的内涵。在当今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的时代,中外交流不断广泛深入的同时也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深受外国思想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越来越少。使得现在很多有识之士,极力倡导恢复国学、拯救中国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赋予“四重”新的时代使命。
(一)重言:指人们要重视自己的语言。从宏观上指要重视自己的民族语言。民族语言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有力支撑。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本身的语言没有了,那是很可悲的一件事。一个连本民族语言都掌握不好的人将是民族的罪人、历史的罪人。如果我们不重视学习保护自己的民族语言,使我们的传统民族语言逐步被外来文化吞噬融合直至消亡,那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灵魂也在随之消亡。当今很多年轻人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学习外语、了解外来文化上,而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知之甚少,写错别字、写文章有语病、对成语典故理解不透彻、读不懂古文资料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些行为都在严重的损害着我们的民族语言。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言”。
从微观上指要重视个人语言修养。语言是展示人整体素质和修养的主要媒介,因此人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不说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话。
(二)重行:指人们要重视自己的行为。从宏观上指要重视带有民族特点的行为。
带有民族特点的行为同样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个民族带有民族特点的行为消逝了,这个民族也就消亡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带有民族特点的行为逐渐为人们所淡化,尤其是在大城市表现更为明显。春节、端午、中秋、婚礼、寿辰等很多重大节日及庆典也逐渐丧失了很多传统的习俗与活动,趋于简单化。这同样也严重的损害着祖国的传统民族文化。
从微观上指要重视个人行为修养。行为活动是反映人各方面素质和修养的主要方式。人的行为活动要道德、文明、积极、向上。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做正直、善良、孝顺、有上进心、有责任感的人。
(三)重貌:指人们要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外在形象是我们对人或事物的第一外在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外貌可以给人身心愉悦的审美感受、同时重视自己的外貌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和重视。“美的外貌”并非单纯指外在长相,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独特气质。它需要具有内外兼修的素质与修养。人的长相无法选择,但人的气质和修养却可以不断培养和提高。“重貌”也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善于打扮、穿着入时。而是能够在适当的场合、穿着得体大方、让别人感到自己的尊重与重视,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的一种能力。很多人只重视内在品性的修养而忽略了外貌的修饰,这是不够的。如果在某些重要的场合,我们穿着随意不得体,往往给人不够重视的感觉,往往会影响到整体效果。也有一些人有很多价值不菲的服饰,但搭配起来却效果不好。因此会美也是一种能力,也是需要学习的。“重貌”往往会在“重言”、“重行”的基础上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重好:指人们要重视自己的嗜好。爱好在人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爱好可以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变得志向高远、博学多才。相反不好的爱好则可以使人懒散懈怠、不思进取、误入歧途。比如读书可以使人博学睿智、而赌博则会容易让人倾家荡产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择好”也如择偶,人们要高度重视嗜好对人发展的影响力,慎重选择自己的爱好。才能使自己具备高洁的品性与才能。
二、“四重”的涵义
所谓“四重”指的是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法言·修身》篇中对修身法则总结的一种合称,指的是“重言、重行、重貌、重好”。它分别从言行举止、仪表喜好上对人们提出了要求,倡导人们要重视自己的语言、行为、外貌、喜好,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修身法则。该总结词约义丰、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操作可谓经典之作,虽时隔千年,但仍久盛不衰,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四重”之间的关系及作用
《法言·修身》中的“四重”是一个彼此之间既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它
们分别强调着“修身”的不同侧面,同时又共同支撑起一个完整的优秀品格。这“四重”概况精炼准确、全面质朴,缺一不可,对后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扬雄认为“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欢。”的确,如果我们在修身时用这“四重”作为时刻提醒自己的行为准则,不但可以使自己过的充实快乐、增长自己的品德才干、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还能赢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发展机会,更能较好的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使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扬雄〈法言〉思想研究》郭君铭广西师大出版社
[2]《扬子〈法言〉译注》李守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海南出版社
一、主题班会案例描述
(一)班主任组织,揭示班会主题
(二)主持人开场白
(三)表演小品“我的一天”,现场表演或事先剪切成视频。展示校园情景,然后按照个人文明礼仪、校园文明礼仪、食堂文明礼仪、课堂文明礼仪几个校园情景文明礼仪进行讨论。
(四)情景文明礼仪
个人文明礼仪
1.第一小组为主,评价小品“我的一天”中涉及个人的文明礼仪现象(哪些符合文明礼仪要求,哪些不符合要求,正确的言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2.班会前将校园个人文明礼仪典范制成视频,展示。
3.第一小组主持,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查找问题,对照检查,自我整改。
4.总结班级个人文明礼仪规范:言谈礼貌、仪态举止、谈话姿势、个人及宿舍卫生习惯。
校园文明礼仪
1.第二小组为主,评价小品“我的一天”中涉及校园文明礼仪现象(哪些符合文明礼仪要求,哪些不符合要求,正确的言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2.班会前将校园文明礼仪典范制成视频,展示。
3.第二小组主持,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查找问题,对照检查,自我整改。
4.总结班级校园文明礼仪规范:同学交往的礼仪、尊师的礼仪。
食堂文明礼仪
1.第三小组为主,评价小品“我的一天”中涉及食堂文明礼仪现象(哪些符合文明礼仪要求,哪些不符合要求,正确的言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2.班会前将食堂文明礼仪典范制成视频,展示。
3.第三小组主持,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查找问题,对照检查,自我整改。
4.总结班级食堂文明礼仪规范
课堂文明礼仪
1.第四小组为主,评价小品“我的一天”中涉及食堂文明礼仪现象(哪些符合文明礼仪要求,哪些不符合要求,正确的言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2.班会前将食堂文明礼仪典范制成视频,展示。
3.第四小组主持,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查找问题,对照检查,自我整改。
4.总结班级课堂文明礼仪规范。
(五)主持人总结
二、案例分析
大学生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大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
三、指导建议
大学生堪称“准职业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礼仪知识,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和外在的礼仪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四、资源拓展
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大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齐抓共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才素质。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文明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人与社会达到高度的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大学生礼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黄菊良.大学生礼仪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不够的问题。一些学生来校一年多还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当遇到一些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时,则会产生心态失衡,有的甚至会发生意外事件。与此同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愿与老师交流沟通的现象。有问题只是与同学或老乡交流,不愿与老师沟通。对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加上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心里孤傲,目标缺失,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整日哀叹“没劲”、“无聊”,在学生中产生出负面影响。
二、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分析
面对现实中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加以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更需要我们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深入分析其原因。目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管理,轻引导。长期以来,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工作中,一直延续着强调管理的思想观念,而忽视思想引导。试图用僵硬的制度框架将学生束缚住,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收效甚微。二是教育学生的针对性欠缺。面对现实中的高职学生,我们在实际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针对性欠缺的情况。教育者所想的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难以让学生产生心理触动,进而内化为实际行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却难以解决。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所实施的教育工作作用降低。另外,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认识学生,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多数还是沿用过去的老方法和手段,难以取得学生的信任,使思想教育工作多数停留在表面,时效性不强。三是学生教育管理者的素质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目前的普遍状况是,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目标不明确,眼高手低。存在这些问题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知识方面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工作的责任感不强,能力不够,缺乏深入生活的基础,多数只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办事。试想这样的状况能产生好的效果吗?加之,有些时候缺乏全局观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各种事件。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同时,教育工者自身对这项工作缺乏敬业精神,或许还有个人利益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长期在一个较低水平徘徊,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提出“关爱教育”的育人理念,在点点滴滴的人文关怀中融入对学生的全面关爱。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立足“三格培育”(对广大团员青年体格、人格、品格的培育),坚持“四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实施“五关爱”(政治上关心学生成长、学习上关心学生进步、生活上关心学生实际困难、心理上关注学生健康、毕业时关注学生高质量就业),探索、总结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完善引领学生成长的三大教育体系,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生日常修身教育体系、格调高雅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1.加强学生思想状况研究认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研,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对于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减少学生的不适应,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学院将调研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利用开学初、重大事件发生后、重要节庆日采取座谈会、学生谈心、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把握整理学生关心关注的舆情信息,做好收集和整理,为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深入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院官方微博、学生组织官方微博建设和学生网上互动交流,及时学院信息;在学生信息反馈、行为动向方面及时掌控,确保学生思想稳定。根据院系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分级、分类、分阶段开展思想调研工作机制。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困难生、留级生、心理问题生、民族学生等不同类型学生调研,发现各类学生的不同问题,主动研究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帮扶措施,做到教育管理和帮扶服务相结合。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教育管理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实效。
2.培养积极向上的“三观”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政治理论素养不高、时事政治关注较少的特点。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如: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为契机,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演讲、读书、征文主题教育活动;在清明节、国庆节开展祭奠先烈和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将枯燥的理论宣讲变为灵活多变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极大提高。以“青年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为载体,不断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用身边的同学带动自己。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校育人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日常修身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日常修身教育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培养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以促进学院学风建设为目标,以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为重点,开展以“行为文明、教室文明、食堂文明、宿舍文明和网络文明”为内容的校园基础文明活动。通过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的同学来约束个人的言行,强化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生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的改进。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星级文明班级和星级文明宿舍的创建,打造了一批富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集体,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规范了个人行为、提高了学生文明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讲孝德、重品行”感恩回报行动,隆重表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下步孝德建设工作任务,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爱老美德,加快推进全市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刚才,对30个孝德建设先进集体,20名孝德标兵、小标兵进行了表彰,有3个
先进典型作了交流发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向莅临会议指导的**市妇联吕主席表示感谢!
下面,我就下步开展孝德建设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强化孝德建设的时代意义。孝德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过至深至远的历史性作用。在家庭、亲情关系依然十分重要的今天,讲孝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基础。但是,对待传统孝德这份历史遗产,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观点、辩证的分析,切实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中去认识、把握、谋划和推进,必须去其糟粕,汲取精华,赋予“讲孝德”以时代新意。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围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实际,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以孝德建设为契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荣辱观以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小公民道德计划等相关科学理论和法律法规,进一步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破除迷信、崇尚科学,互帮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敬业爱国,在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过程中,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真正使孝敬老人、感恩社会的行动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基本品行,一种自觉行动,一种新形势下的精神追求,进一步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孝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在全社会呼唤孝德、期盼亲情的新形势下,加强孝德建设,进一步净化心灵、纯洁思想、扭转社会不良风气,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促进和谐相处、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单位要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深入抓好孝德教育工作。这次“讲孝德、重品行”感恩回报行动,在开展时机、活动方式、组织领导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做法。会后,大家要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通过总结经验,提炼升华,切实把有价值的东西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形成我市孝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特色。榜样在前,心有所依,人有所随。要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召开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以看得见、选得准、学得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俗和个人偏见,主动消除误会、化解矛盾,识大体、顾大局、求稳定、促和谐,在全市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凡事起教于细微,尝试于躬行。要以创新思路、深化活动为主线,着力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影响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努力在全市形成关注弱势、关爱社会、关心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动力,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