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舞蹈生自我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课程改革;中职幼师舞蹈课改;舞蹈素质教育;舞蹈创编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时代对我们中职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智能型的高素质应用人才,需要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和具有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人才。中职的课程直接影响到中职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又是课程最重要的出发点,因此中职课程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当前课程改革的成效。
对于幼师和学前教育来说舞蹈课是必不可少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有的中职舞蹈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一、教学专业特色不突出,没有把握幼师专业特征
中职幼师专业的舞蹈课程,不能把艺术高考或成人形体舞蹈课程训练模式照搬过来,如果照搬造成幼师的学生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幼师专业的特征“按需施教”,开设适合幼师专业特征的舞蹈课程。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长期以来我们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地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仍然显得十分陈旧、单一,具体表现为: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视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三、缺乏对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在舞蹈专业技能技巧准确掌握的方面,忽略了学生自身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创编出的舞蹈作品只能满足基本视觉的需求缺乏艺术教育思想方面的精髓。
四、课程考评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整体的综合性考评
一直以来我们只凭学生跳教师课上教授的舞蹈作品或组合就算完成了对学生学业的考核,考评重点放到了掌握专业知识的准确程度,没有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标给我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并将这种新型教学理念应用于教法改革实践过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同仁们共勉:
一、明确目标,培养能力解决要素问题
中职幼师的舞蹈课程不能只单一地教授适合高中成人阶段的舞蹈知识,要把幼儿舞蹈的教学也加入到舞蹈课程当中,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体系。在强化教授专业的技能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和舞蹈创编能力。所谓的能力诸要素应在职教舞蹈课程内容中都得到反映。
二、以学生为主导 ,改变单一教学方式
幼儿舞蹈教学要“教”与“编”相结合。如让学生在课上表演自编的舞蹈动作或舞蹈组合使其亲身参与,学生在亲身体验或模仿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或者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用幼儿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授课,让学生更能切身地体会到如何为幼儿授课;或者用各种启发的方法教授学生,如语言启发式、联想启发式、观摩启发式等,让学生充分感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核心
在以学生为主导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如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不能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同时,教师要在学生的创编过程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小老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教学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提倡注重个性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要以她们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提供适合于她们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因材施教。如何培养学生自觉的职业意识呢?首先在教学中要把幼儿舞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与方法,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懂得教幼儿跳舞可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制定舞蹈动作的难易度,循序渐进地教授,科学的运用舞蹈专业术语。培养学生耐心地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幼儿舞蹈活动的能力。
五、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电视电影作品,尤其是加大中外舞蹈经典作品欣赏课程的投入力度,使学生们逐步接受和感悟舞蹈美的特有韵味。这种赏析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入发现美、了解美、诠释美的审美意识的升华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悟美”能力和舞蹈美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表达美、展示没的意识,启发学生的舞蹈创编意识,提高学生舞蹈的创编艺术水平。
六、完善考评机制
教学考评是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认定和评价。考评不应该是单一的,不能只着重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教学的考评应该以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机制。
如舞蹈考核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考核:
(一)考核学生课上所学的舞蹈组合或作品。
课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是基础性考核,考核内容以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技巧为主,使学生在专业方面有扎实的根基。
(二)考核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学生教学能力的考核要强调学生自我总结和归纳科学的教学步骤,以及创造出更多的教授幼儿的教学方法。
(三)考核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
学生编创能力的考核要从独舞创编和群舞创编两个方面进行考核。首先,独舞和群舞的创编都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舞蹈编导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其次,由于两者表演的形式不同考核的能力重点也有所不同。独舞着重考核学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和表演能力,群舞则着重考核学生组织和协作能力,总之,最终达成综合性考评的目的。
摘 要:在以前的舞蹈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通过练习规定动作来学习。通过实践教学发现,在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舞蹈;教W;自主学习
以前在上舞蹈课时,我总是习惯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动作一招一式地进行练习,时刻强调手型、眼神、头部摆动、身体姿势等等,学生也是按部就班地跟着示范动作机械地模仿,时间长了以后发现学生的动作缺乏灵性,眼神也不生动,没有很大的兴趣。后来我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舞蹈课上创设了情景教学,学生可以根据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参与舞蹈的学习,学习兴趣更高了,效果也好了很多。但在一次微课教学中我发现除了情景教学外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次上微课时,我选择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进行《韵律操――吸腿跳》的学习,并采用了情景教学“金鸡独立”(原地吸腿动作)、“金鸡起舞”(原地吸腿跳动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但从学生课中和课后的表现来看,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这个活泼有趣的跳跃动作学习热情并不高,有的还表现得懒洋洋的,多次练习后很多学生跳起来后还是做成了后踢腿的动作。这是为什么?是教学情景的设计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还是不适合这个教学内容?我再次翻出教学视频仔细观看并请教音乐教学的专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过度重视情景,忽视学习方法。在课中看到的始终是教师在对教学情景进行渲染:“好,现在小金鸡学会了单腿站立”;“看看他们是怎样站的”;“小金鸡长大了,不仅学会了单腿站立还学会了跳舞……”,却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只是采用了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方法,既没有学生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也没有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索,因此,这样的学习只能使学生暂时产生一点点新鲜感,并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原动力。
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重新修改和完善了教案:在情景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和创造性。(1)教师示范“金鸡独立”的动作后请学生自己观察,共同总结动作要领:“请小金鸡仔细观察鸡妈妈的动作,并把你看到的动作说出来、做出来”。(2)教师和学生一起玩“金鸡独立”的游戏,“看谁站的时间长”,在游戏中掌握动作,强化动作。(3)在“金鸡起舞”(原地吸腿跳动作)的教学环节中创设“聪明的小金鸡”这样一种角色,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集体智慧,想出最好的吸腿跳“提膝盖、绷脚尖”的练习方法。
在第二次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喜万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特别是各组自创的练习吸腿跳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自己用双手放在腰部作参照物来测量提膝盖的方法,也有两人一组互相用这个方法测试的,有的想出了俯卧在地上双臂支撑做向前提膝绷脚尖的动作,还有的小组采用了仰卧在草坪上做双替提膝绷脚尖的动作……孩子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练得汗流浃背却乐此不疲,他们在自我创造的过程中体验了满满的成就感!
两次微课后,我再次进行了反思:
1.“虚―实”结合
如果说第一次课的情景教学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虚架子”,那么第二次课的鼓励学生采用“不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它的“实底子”。只有适当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得到平衡发展。
2.“教―学”结合
以前我们总是会在教研会上提三个问题: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其实我们也应该多问问:让孩子们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事实再次证明,填鸭式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学习会造成教育的巨大差异,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思想和创造能力。只有当我们理清“怎样教”和“怎样学”的关系,才会设计出更多的教与学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萍.探讨体育舞蹈在小学普及的可行性[J].新课程(中旬),2012(6).
[2]张力勇.开发体育特色课程 引领学校科学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3(10).
关键词:学前教育;五年制;舞蹈;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修课。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基本上沿袭着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视舞蹈基本功的练习,而对幼儿园早期教育阶段迫切需要的编创和表演能力重视不够。这样,就形成了学生难的舞蹈跳不了,儿童舞蹈跳不好的尴尬局面。如何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具备扎实舞蹈基本功和编创幼儿舞蹈的初步技能,以适应将来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是每一位舞蹈教师所向往和探索的。其中,教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否合理,对整个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人从教学体系的构建入手,经过不断实践、总结、优化,形成了自己的“三步走”教学体系。在教学中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一步:用爱心唤醒学生,培养兴趣
舞蹈教学是幼师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认真把握本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紧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我们都说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导的不是学生需要的(包括学生错误地认为不需要)如何实现导?教师一味导,学生没练出来,教师累坏了,又怎能突出学生是主体?所以,主体和主导具有先决条件: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即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失去了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空谈。
一年级的学生从初中升入,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品质都比较差,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但这部分学生多数有一个共同的有点:活泼、好动、易被感染。所以,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师真诚的爱,会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最重要的学生会找到学习的快乐。当然,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我总是注意给学生心理暗示,让她们觉得老师喜欢她,认为她行。久而久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时教师的“导”也就顺理成章,每节课学生们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不想让学生成为主体都难了。
第二步:整合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舞蹈课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功(基训)、民族舞、幼儿舞及幼儿舞创编三大部分。基训课是学生学习舞蹈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直接指向将来舞蹈能力的教学内容。民族舞是建立在基训教学之上的关于民族舞蹈传承和学生舞蹈素材、素养的教学内容。幼儿舞及幼舞创编则是作为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功。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各个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换句话说,就是各个教学内容都是分阶段教授的。各个教学内容之间联系、融合太少,学生掌握起来太零散。往往是学了后边的,忘记前边的。所以,学生明显存在着教学内容之间的知识割裂,甚至有时会感觉学到幼儿舞和创编时,前边几年学的东西用不上或不知怎样运用。
对于上面介绍的情况,我采取了“以培养创编能力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在基训课上,教授学生集训的同时,教授给学生幼儿集训的训练方法,并让学生课下以儿歌做伴奏,创编自己设计的幼儿基训操。比如:在训练背肌时,学生想到用模仿大象甩鼻子的方法,配以大象的儿歌,形象又生动。在教授民族舞时,引导学生如何将民族舞蹈幼儿化。有了基训创编的热情,学生在民族舞的简化上显得思路开阔多了。有的将民歌新唱作为创作灵感,将民族舞现代化;有的受童话故事的启发,将民族舞情节化等等。教学内容进行到幼儿舞和幼儿舞创编,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显得太轻松了。因为学生有前边教学创编的基础,教师剩下的就是引导提高学生的视角广度和思维开度。
第三步:为学生创造表演机会,树立自信
舞蹈,是人类的肢体语言,又是一种表现艺术,只在课堂上学习,不拿到舞台上检验,是不会体现出教学成果的优与劣的。学生从课堂走到舞台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好、表现欲望强,上台对于她们而言那是享受。可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那就不见得了。有的学生内向、有的学生不自信、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差,再加上没有好的舞蹈条件,这样的学生上台就是“难受”。为了克服学生“难受”的心里,树立学生的自信,我从集训开始就为学生们有目的地创造表演机会。小范围的有班内课上表演、同年级其中期末汇报表演、期末考试集体观摩等等。通过对舞蹈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学生们对舞蹈有了自信,那么上舞蹈课也就更加有兴趣了,二者相辅相成。至于大的表演机会,像暑假给学生布置教师节演出的任务,九月布置国庆晚会演出任务,等等。不管哪一项任务,都有一个共同要求:差生必须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看似不可能的一个要求,看似不合常理的一个要求,就是这样一个要求大大激发了差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好学生的组织能力。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适时组织适当的活动,能够增强班集体生活的吸引力,同时能够为学生释放过剩精力找到正当途径,增强班集体的稳定。活动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得到集体的认可,找到自己的位置,使班集体显得更有吸引力,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凝心聚力,增强了集体的归属感。而活动策略还能帮助班主任树立能力威信和情感威信,增加教师的亲和力。
二、实施活动策略的方式
1.组织竞赛类活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对竞赛类活动情有独钟,知识竞赛、体育竞赛、才艺竞赛等都可以。竞赛类活动有助于班集体积极向上的风气的形成。笔者尝试过“歇后语接龙”、“古诗擂台赛”、“卫生知识知多少”、“奥运知识抢答”等比赛,争强好胜的天性使学生主动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领域,比强调一百遍知识的重要性更有效。
2.组织节庆类活动,开发生活中的资源。
在每个节庆日到来的时候,开展相关的活动,是挖掘生活资源实施教育影响的可为之举。比如:9月可以开展“名人和他的老师”故事会、“假如我是老师”演讲、敬师卡制作比赛、“唱给老师的歌”演唱会等;10月可以开展“我爱祖国山河美”图片展、我最喜欢的风景名胜手抄报展览、共和国建设者的风采、家长讲述自己的工作报告会等;中秋节前后,可以开展天文知识竞赛、“月亮的传说”故事会、家庭中秋联欢会……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愉悦其身心,陶冶其情操,提高其素质,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激发其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组织社会实践类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可以面向社会、面向他人、面向家庭,寻找服务的项目与岗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笔者实践过的活动有“校园文明督导队”、“学当一天家”、“低碳生活宣传员”等。我们还多次带学生去福利院给孩子、老人表演节目,为他们募捐、做好事。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学习了劳动技能,更有助于学生增进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增强交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树立为集体、为家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4.重视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传统教育、联系心理健康教育等可以确定多样的主题活动的选题。活动的形式很多,如故事式、展览式、竞赛式、表演式、演讲式、辩论式、游戏式、参观访问式、调查式,还可融入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
三、实施活动策略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不盲目追求活动规模。
活动不在于规模的大小,并不是只有主题班队活动才是活动。在班主任的字典里,活动无处不在。活动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形式和手段,而且是更受学生欢迎、活泼生动的形式和手段。
2.生本性原则,树立正确的活动观。
活动不是目的,不是成果,是过程,是手段,是契机。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刚开始尝试活动育人的时候,我未免有些急功近利,希望活动搞得热闹、漂亮,有时不惜亲自代劳,赤膊上阵,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我的第一次活动是“敬礼,五星红旗”,是爱国主义教育专题。为此,我找故事、做幻灯片、编舞蹈、排诗朗诵、写剧本,还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排练,学生教师都累得要死,最后,活动在全校观摩,热闹、漂亮。表面看来,这次活动很成功,其实,这样的活动和如今盛行的演课式的公开课作秀一样,只是表演,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作用不大。同专题的另一次活动就不同了,我把全班学生按照居住地分组,让学生通过寻找老照片、寻找家里的老古董、走访楼道各家的故事等途径展开调查,然后指导每组制作一份手抄报,准备一个演讲,集中汇报交流。这次活动学生参与面广,活动空间大,教师只是指导协调,轻松多了,还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有一组同学找到的老照片上,有爷爷住过的泥墙草顶的房子,有爸爸结婚时的简易平房,还有后来的套房,讲述了祖国的发展,在活动中孩子锻炼了能力,受到了教育,这样活动才达到了目的。
3.无痕性原则,避免生硬的教育印记。
活动的教育意义要能巧妙自然地渗透在活动中。当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明白地知道“我在受教育”,这样的教育就已失去了一半成功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做时间的主人,笔者做过一次模拟拍卖活动。给每个孩子发24张小纸条,每张纸条代表一个小时,到生命商店购买以活动命名的商品,如睡眠、游戏、劳动、学习、饮食等,买好后请学生介绍购买的结果以及这样购买的原因,合理分配时间的教育就在游戏活动中完成了。
关键词:欧美舞蹈教学 素质教育
舞蹈是幼儿艺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幼儿动作姿态变幻来表现音乐内容的一种形象艺术。由于舞蹈动感较强,具有较高的动态性、观赏性、审美性和艺术性,且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一直以来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
当今社会愈来愈重视孩子们的艺术素质教育,艺术素质高低已也成为孩子是否优秀的一项重要标志,孩子艺术素质培育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推动幼儿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契机,更为我们从事幼儿舞蹈教学的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拓展空间,但必须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就现实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精神,无论从观念上、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幼儿舞蹈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发展和创新,积极探索现代化、国际化和人性化三者有机结合的新的舞蹈教学方式、措施及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陈旧的、呆扳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创造性的走出幼儿欧美舞的教学新路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程度的提升幼儿舞蹈素质,努力培养高素质的舞蹈艺术后备人才。
欧美舞是舞蹈教育培训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每一个舞蹈动作组合都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响,通过舞蹈学习,让学生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感受到生活中舞蹈无处不在。同时,通过欧美舞训练,让孩子们懂得相互间的帮助和配合,懂得只有发扬团队精神,形成和谐的搭配才能呈现出完美的舞蹈画面,让孩子懂得怎样通过舞蹈动作去传递和弘扬爱的精神。
欧美舞作为对西方舞蹈文化进行普及的一个渠道,有别于其它舞蹈形式的教育,立足于幼儿思维、心理和生理特点,追求简洁化的舞蹈基础性训练,先让幼儿对西方芭蕾、宫廷舞蹈、爵士舞、踢踏舞以及拉丁舞、街舞、音乐剧表演形式等舞蹈文化和舞蹈形象有初步的了解,继而有所掌握,透过舞蹈这扇窗口,提高幼儿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作为一名舞蹈老师,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切体会和感受到幼儿欧美舞应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舞蹈教学为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培训过程,来实现或者说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尤其需要以下个方面下功夫:
一、通过动感较强的欧美舞蹈能力及其艺术感知的训练,努力塑造良好的形体姿态,培养良好的身体协调和仪表气质。大家知道,幼儿时期的身体,无论是骨骼,还是肌肉和肌腱,都还很脆弱,正处于人体生长变形最快的时期,可塑性非常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欧美舞,通过快节奏和动感强的欧美舞的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骨骼生长发育,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预防、矫正和改善因不良习惯导致的不良形态和身体毛病,如:因长期内八字脚形走路所导致的小腿内侧弯曲或呈“X”形腿脚,还有诸如含胸驼背、端肩缩脖,以及身体虚弱,常常生病,弱不禁风等,通过科学有序的舞蹈训练,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态,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敏捷性、灵活性,以及不怕困难和坚忍顽强的精神品质,消除娇气任性的不良习气,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和积极维护团队核心利益,从小树立起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提升自我价值观和荣誉感,促进幼儿身体、气质、风度、仪表、意识、思维等全面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欧美舞蹈具有其它舞蹈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功能作用和积极影响,而且这个这种观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和专家学者的共识。
通过音乐感知、欧美舞欣赏、动作训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幼儿整体素质。我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就曾指出:“大凡健康的幼儿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学习,他们本能地会唱唱歌,会表现舞蹈的韵律。”舞蹈教育是一种基本的美育,对形成幼儿最初的美学观念,培养幼儿最初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通过学习欧美舞,进行审美教育,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的审美观,可以培养和促进幼儿日后形成高尚的审美趣味和美好的情操,不断提升美丑鉴别力,激发幼儿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增强美的表现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欧美舞教育可以让幼儿从朦朦胧胧的潜意识中感知舞蹈的感应力和敏感性;幼儿集体舞可以培养乐观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民族民间舞蹈可以培养不怕吃苦,坚强勇敢的进取精神;而抒情柔曼的舞蹈,则可以培养纯洁高尚的品质情操,让幼儿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实践证明,欧美舞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美育培育的最佳形式,舞蹈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最初审美观念的形成。
二、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音乐、美术、文学等其它艺术门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舞蹈和绘画、雕塑都属于艺术范畴,都是直观的视觉艺术,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绘画和雕塑更侧重于追求静止造形中获得动态性的效果,而舞蹈则要求在人体运动中变化出雕塑性的种种造型。像中国舞蹈一样,欧美舞的动静,悲喜苦乐全都在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氛围中充分流露。这就扩大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范围,充分挖掘和构建幼儿审美心理结构,以此达到对幼儿的心灵的陶冶和人格塑造。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舞蹈则更能表现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舞蹈情感与思想感情紧紧相联,密不可分。所以作为舞蹈表现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的情感,也就毫无疑问的成了舞蹈审美感受中最强劲的动力中介和助推利器,从这个功能作用上来说,欧美舞无疑是幼儿获取美育滋润的最快捷最有效的艺术形式。
通过欧美舞的欣赏和训练,让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例如:欧美舞教材一级课、头的练习(抱娃娃)的训练目的提出,绝大部分处于一级年龄的小朋友在站立时都会出现塌腰和撅屁股的毛病、因为小朋友一开始总难找到后背直立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可以先让小朋友平躺在地上,然后手臂向上伸直,腿脚向下伸直,先让他们找找后背感觉,让他们站立时尽量学会寻找脚掌重心,并注意保持肩部下沉,以此来改掉斜肩膀的毛病,假如小朋友听不懂收腹和挺胸,可以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如:“把胸前的小窗户关起来”等,让他们能尽量领会。教材里特别强调站姿是确保小朋友脊椎能否健康发育的重要性,应尽量避免因挤压脊椎造成幼儿个子矮小以及外型不好看的不良后果,所以舞蹈组合重点应放在站姿训练上,而在教学中则要求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头的动作必须保证在站姿正确的基础上进行。授课时则可让小朋友带自己喜欢的娃娃或者玩具,让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周边的人和事。在训练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涵养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
三、激发舞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开发智力,调动情感,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思维决定一切的时代,伴随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已从单一直向转向多位立体。舞蹈形象直观地借助人体动作变化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训练人的形象思维。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舞蹈动作不是一般的生活动作,而是经过艺术的提炼、加工、美化,并按照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规律要求来进行组织的,因而带有形象的抽象性、多义性和模糊性。需要人们创设情景展开想象才能充实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进一步感悟和理解动作的象征性和表现性,使抽象的暗示和隐喻明朗化,以此来拓展和反映出作品的深度与内涵。就舞蹈本身而言,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活动,作为人体感觉思维,都是通过意象思维进行的,而这种意象能够有效的唤起人本能的创造思维,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思维走向,以及想象中的不同的审美创造。这种想象与创造恰恰是幼儿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是我们从事幼儿欧美舞所需要的培养目标,它使我们教育和培养的意义得到了很好的延伸与超越。可见幼儿欧美舞不仅有利于幼儿审美教育,而且在发展想象与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四、通过课程中群体性的互动协作,增强团队的协作意识与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幼儿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对幼儿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与其事业成败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合作意识是人体在社会活动和工作生活中与所处团队组织中承担不同角色所产生的心理倾向,是协调活动能力及集体组织的价值取向。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协调配合性较差,但又极具潜在的培养价值,需要我们认真激发和挖掘。大家都知道,个性太强或者说太任性是当前幼儿普遍存在的一个显著特征,幼儿平时在一起互相合作的机会很少,从这个角度而言,舞蹈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他们互动协作的最佳形式,通过舞蹈学习训练,培养幼儿集体目标、团队价值、合作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有利于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行为,自觉养成协商合作,合理分工,平等互助,团结协作,利人利己的亲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