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初中知识要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人类与环境”内容,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分析理解,可以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一、培养兴趣,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因此,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因此,为了培养兴趣,建议大家把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挂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地图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刻入我们脑中。
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区时计算、太阳高度角、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算得上文科中的物理,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应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多思索,多比较,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学习时要以书为主,重视教材。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会答题思路与答题逻辑。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评价优劣利弊,找到相应对策办法。
三、图文结合,“人在图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多看地图,“图不离手”、“人在图在”(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并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在培养自己的地图技能时首先注意的是图与图之间的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其次是图与文之间的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学会图形与知识点搭桥。比如拿到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递变规律中读出地形,坡度,进而了解该地发展农业的方向。另外培养地图技能还要特别注意经纬网定位,在训练中常常要求自己能准确找出主要经纬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学会在地图上分析气候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进而了解农业生产与交通区位。经过这样的训练,将地图埋于心中,在地图上应对知识点,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脑中的知识就可以在地图上随意地舞蹈。
四、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不忽视初中地理的知识的学习。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才能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同时,要想学习好这一学科,建议大家多接触一些课外知识,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与思路,达到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境界,获得天马行空,恣肆的效果。
五、举一反三,每分必得
高考不仅考查考生上述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阶段保持清醒头脑,在平时的训练中既保证做题适量,又要争取每道题做对,及时查漏补缺,向预定目标稳步前进。有的同学也做过很多的题,但是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常犯一些相同的错误,题做得越多,犯同样错误的机会越多,虽然通过大量的练习。学习却没有多大的起色,这样就好似被题海所淹没。我们应该在题海中畅游,每一次训练题做完后,我都会认真总结对与错,并把不会的知识点在书上及时找到,一一凿实,以便做到“错过的题不再错,做过的题要会做”。同时在冲刺阶段加大作题量来说非常有用,概念也好,图形也好,通过一次次的训练总结,零碎的知识点得到了强化。但更要注意在做题与看书二者之间找到平衡,二者决不可偏废其一。
六、掌握技巧,沉着应试
高中和初中是中学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阶段,不论是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还是学习的目标要求,也不论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从初中到高中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普遍感到高中地理比较难学,特别是高一上学期必修一模块的内容,许多学生不知如何去学,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高中地理教师的高度重视。实际上,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加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形成许多不良定势,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不良定势突出表现为:在动机和态度上,缺乏主动进取精神,忽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被动、依赖地学习,甚至对地理学习感到厌烦;在学习策略和方法上,注重背记、追求熟练的方法,不善于分析和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无法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温习功课时,不会总结教师讲述的要点和思路,不会主动占有丰富的地理材料,常常以为学习就是做作业,考试就是做答案;在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题意,只是现成地套用地理原理,不能根据题目的变化,灵活合理地调整解题步骤,只是模仿原有例题模式的固定程序。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中考取消地理科目后,不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所造成的。学生升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地理教材与教学要求,只能按原有的定势继续学习,从而严重阻碍了高中地理学习的展开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如何做好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呢?
二、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1.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馈,明确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及学习效果,及时找出自己的学习差距,使自我检查、评定、调控的能力随学习的升级而发展。例如,学生刚进入高一新学期学习,我就在第一堂绪言课提请学生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知识的理解、比较、归纳和梳理;(2)按章、节总结知识网胳和结构体系,掌握知识系统;(3)加强高、初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融合;(4)善于图文转化,注意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等基本技能的提高;(5)灵活运用典型范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三个过渡:感知方式上由听觉型为主向视觉型为主的过渡;记忆方式上由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理解)记忆为主的过渡;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通过上述指导,使学生明确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学习特点与要求等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随着学习的升级而改进原有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
学习策略的作用模式示意图
对于学生来讲,问题的成功解决有利于学习经验的积累,但并不等于已形成学习策略。学习经验只有经主体内化方可转化为学习策略。通过学习活动的深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逐步拥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并能够用这些学习策略解决相适应的学习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知识的掌握是通过知识内化而实现的,要把课本的知识和教师传授的方法转变为学生的知识财富,就必须通过思维掌握知识的意义及其结构,达到理解,形成概念,把新的知识归入、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力求做到:教材序列组织,分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新旧知识紧密联系,便于输入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并网”加工;零散的知识要组块聚合,冗长的信息要浓缩编码,引导学生从机械单纯背记,转向注意掌握知识结构和规律。例如,在讲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时,利用下列图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大气运动知识在本章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通过上面图式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然后通过实验演示或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详细描述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进而把大气水平运动形成的推导过程演示给学生看,从而克服了学生因缺乏空间观念而造成对本节知识学习的困难。
3.善于设疑,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避免思维中不良定势的形成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要善于变换角度设疑,创造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避免学生墨守陈规,以习惯的、固定的思路去解题。例如在讲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的《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时,可先将要学的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展示给学生:“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第一次横渡大西洋走的是沿欧洲至美洲的直线距离,路程较近,一共用了37天;第二次去美洲经非洲北部,然后再向西航行,路程更遥远,但反而只用了20天,这是为什么呢?”,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顺利步入新课的学习。
然后,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图表精讲基本原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重点指导学生对照分析“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与“世界洋流模式图”的相关联系,从而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课前提出的案例,并根据所学原理寻找解题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教与学的充分准备,师生共同探讨,在相互启发中开阔思路,促使正确答案的产生。讨论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对问题的主要分歧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对哥伦布两次航行而选择不同的航线,学生中存在截然不同的意见,教师对这一分歧点加以点拨解疑,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把直觉感受转化为理性认识。学生接受了教师的反馈信息与理性提升,从而继续保持获取新知。
识的兴趣,并在提高中产生新的学习动力,促进探求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4.引入广义知识教学模型,指导学生加工信息与知识转化
教学是以教学目标定向的活动,教学目标指引学习,指导教学,指导对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根据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以及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可采用广义知识教学模型。此模型的意义在于,知识类型不同,学习与教学过程均不相同,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展示如下图:
例如,在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的《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时,教师在分析盛行风对洋流形成影响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建构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如图2),并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①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中B和C);②中、高纬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图中A),南半球则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图中D);③北印度洋海区为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最后教师可展示下面案例:“某中学生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港抛下一漂流瓶,试图借助洋流漂行。若干年后,漂流瓶被远在美国旧金山港的中学生打捞上来。问:(1)这只漂流瓶依次经过哪些洋流?你能绘出它的漂流路线吗?(2)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而其他条件不变,其漂流路线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让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检测策略性知识是否生成。
若学生完成策略性知识的生成,不仅能够准确写出该漂流瓶依次经过的洋流名称(第1问),而且能够联系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变化对盛行风向与洋流流向的改变作用,快速回答出漂流瓶漂流路线变短及其原因(第2问)。由此可见,知识分类引入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知识转化与整合的基本方法,进而提高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物料准备和精神准备,以免上课时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不应做过于激烈的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吁吁或不能平静下来。其次,听课要全神贯注。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这是口到;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这是耳到;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是眼到;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这是心到;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这是手到。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就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要求作业的规范化,上课注意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独立完成,及时订正错题,不懂就问,对自己严格要求,等等。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影响课堂纪律等,应要求其限期改正。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2.做好学法衔接
初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使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听课、作业、消化、归纳等,能将前面提到的基本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帮助学生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1)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认真记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
(2)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不尽。因材施“导”,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人教B版教材在编写上低起点、缓坡度的做法,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信心、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变化是很大的,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变应紧跟这些变化的需求,所以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加快自身的发展,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工作,大胆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课程的建构者及研究者,争当智慧型、研究型的教师。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习产生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4.学会审题,培养思考习惯
审题是发现解法的前提,其重要性可用一句话概括:“问题想得透彻,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审题,让学生做到以下几方面:(1)初步地全面理解题意,能清楚地理解全部条件和结论;(2)准确地作出必要的图形,包括示意图;(3)必要时,要把不便进行数学处理的语言化为便于数学处理的语言;(4)预习主要步骤和主要方法;(5)发现比较隐蔽的条件。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应从学生审题这一环节抓起,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找联系,由表及里抓本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
很多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数学成绩有所下降;还有一些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总是感觉很吃力,数学学习成了沉重的负担。初中阶段处于小学和高中的衔接阶段,能否在初中阶段打好数学基础,关系到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否顺利的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笔者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出如下见解,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引导学生学会听讲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上,打开学生的“听门”,使学生专心听讲。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如何高效的听课,指导学生要集中精力听老师每节课提出的学习要点,尤其要注意公式、法则、定理的推导与应用。再次,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训练也意义重大,通过训练提高学生专心听讲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阅读数学教材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数学教材进行逐句阅读,特别是对教材中出现的数学名词、关键定理要认真地理解并掌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教材例题的方法,学生不仅要能领会题意,找出解题方法,还要学会如何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在学生掌握了阅读教材的方法之后,教师还要指点学生,自学不可求快求多,关键是准确把握知识点,不仅要熟练掌握教师课堂上已经讲解的知识点,还要对教师没讲解的知识点进行预习。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数学分析能力、数学综合能力、数学的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其外在表现形式是数学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对学生进行思维速度的训练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师在合理设置课堂的教学内容的情况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速度进行训练,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对学生进行思维质量的训练
与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不同的是,思维质量的训练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对各种解题方法进行细致的剖析,寻找具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趣味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推进,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性忽略趣味性的状况。教师进行趣味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脑、想象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黄金分割法》一文不仅介绍了黄金分割问题的提出、作法和证明,而且指出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上的作用,书中指出作圆内接正十边形也能归纳为黄金分割的应用。大量的教学事实证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趣味教学,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适应新课堂的需求,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新式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教学。很多时候,教师会感觉即使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运用,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能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组合,进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六、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实现教与学双赢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强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以赞赏和鼓励为主,少批评或不批评学生,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轻松愉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效果,取得求知的成功。教师在实施赏识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要多给予学生肯定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投以期待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在课下,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可以是关于课内的也可以是关于课外的,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教师的关心与赞赏,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数学的决心,有这样的心理基础,学生的数学成绩必定会有所提升,进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精讲例题,重视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