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方程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
谈到化学,特别是高中化学,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化学方程式太多,记不住。而有效记忆并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是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关键。高中化学方程式种类繁多,很多学生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死记硬背,或者强行记忆,这样就导致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了的结果。记不住化学方程式就导致学习化学非常困难,从而影响了化学成绩的提高,最终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记忆化学方程式呢?根据本人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希望对广大高中生有所帮助。
一、分类总结记忆法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掌握此类方法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这几个概念。同类物质一般都具有相似的性质,记住一个方程式也就记住了一类方程式。如CO2能和NaOH反应:CO2+2NaOH=Na2CO3+H2O,对这个方程式我们不能只把它看成一个方程式,要从分类法的角度去看它,其中CO2属于酸性氧化物,NaOH属于碱,这个方程式代表一类方程式即: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如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因此他们都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3+2NaOH=Na2SO4+H2O。
2.根据元素的位置记忆
如在周期表中处在同一列的主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具有相似的性质。如第一列的碱金属元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卤族元素单质都能和氢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等。
二、情境记忆法
人们在记忆时,总是对图像、声音或故事即有一定的情境更印象深刻,也就是说记忆化学方程式时不能单纯地记忆,而应把它放到一定的情境中记忆。例如在记忆Na和H2O反应时,可以结合实验现象这个情境来记忆,如钠与水反应时水面有响声说明有气体生成,最后溶液变红了说明有碱生成。又如我们在学习Cu和稀HNO3反应时,记忆Cu和稀HNO3前的系数3和8时可以结合一个节日“三八妇女节”,可以想象一下“三八妇女节”比较稀少,一年才一次,因此就记住了铜和稀硝酸反应前面的系数是3和8。
三、“特征反应”记忆法
此类方法适用于有机化学中方程式的记忆。记忆有机化学方程式关键是记忆官能团的特征反应。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比如烷烃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卤代烃、醇可发生消去反应;醇、羧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等等。这些特征反应实际上是由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的,抓住了官能团就抓住了特征反应,也就容易记忆方程式了。
四、做题重现记忆法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知识,就要温习它,记忆化学方程式也不例外,记忆了、学习了就要去用它。所以,记过以后一定要做做题目,学以致用,在题目中用到此方程式时就相当于温习了,第一次做题不会看看书,第二次就有点印象了,第三次再遇到就可以准确地写出了。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面是“朋友”的道理。
一、残缺型方程式
此类试题一般给出部分反应物和部分产物,通常是“缺胳膊、少腿”,需要我们补充完整,并配平。这是常见的一种考查形式,一般难度不大,可依题给信息找出已知的反应物和产物,再根据原子个数守恒或物质的特征填写出未知产物后配平。
【例1】[2013年全国课标卷I,36(1)问选编]CO和NaO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酸钠、甲酸钠加热脱氢生成草酸钠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思路分析】本题所涉及到的方程式并非中学所要求的,但结合题意,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难写出方程式,注意反应条件的书写和配平,这样才完整,才能得该问的满分:CO +NaOH HCOONa ; 2HCOONa Na2C2O4 + H2。
【评注】考生易忽视反应条件的书写或对脱氢不理解,若注意到产物中有草酸钠,根据元素守恒,即可理解脱氢是变为H2而不是变为水。亦可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理解:HCOONa中碳显+2价,Na2C2O4中碳显+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易知脱掉氢必然变为H2。
【备考方略】平时掌握一些方程式配平得基本技巧,如:观察法、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守恒)法、拆分法、待定系数法、缺项配平法等。在考试过程中遇到此类试题不要惊慌失措,冷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能够把题目所给物质理清楚了,即可把“胳膊和腿”诊好。
变式训练1. (1)在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Fe(OH)2固体,发现有H2和黑色固体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橙红色(NH4)2Cr2O7固体受热分解得到固体甲和常见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乙,又知乙不能氧化Na2S也不能还原CuO,写出该分解反应的方程式:
。
【思路分析】(1)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高的不能是氧元素,由于O2和H2加热条件下不共存,只能是铁元素化合价降低,从颜色和价态判断,固体是Fe3O4,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则有:3Fe(OH)2――Fe3O4+H2,根据原子个数守恒不难发现还有H2O生成,配应为:3Fe(OH) 2Fe3O4+H2+2H2O;(2)根据题给信息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乙为N2,而不是H2(能还原CuO)或O2(能氧化Na2S),进而推测(NH4)2Cr2O7分解得N2、H2O(8个H结合4个O变成4个H2O)、Cr2O3(剩余的2个Cr结合3个O 变为Cr2O3,即甲),故分解的方程式为:(NH4)2Cr2O7 N2+4H2O+Cr2O3。
二、流程型方程式
近几年广东、上海、江苏、安微、福建、浙江、山东、天津等地高考试题中频繁考查化学工艺流程题,2013年几乎各省都涉及到了流程题的考查。此类试题必然有些设问与信息方程式的书写有关,而往往该处是学生得分障碍较大的地方。
【例2】[2013年全国课标卷I・27(3)~(4)问选编]LiCoO2固体在H2SO4和H2O2混合液中“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沉钴”(CoSO4与NH4HCO3反应,生成CoCO3沉淀)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思路分析】结合题给流程来看,LiCoO2是不溶于NaOH的,因此在滤渣中LiCoO2会与H2SO4、H2O2反应,要注意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Co由+3+2,则LiCoO2是作氧化剂,H2SO4仅提供酸性环境,还原剂是H2O2,配平可得:2LiCoO2+3H2SO4+H2O2 Li2SO4+2CoSO4+O2+4H2O;此时不能顾此失彼,注意要写所有的反应,另外反应是过量的H2O2受热分解:2H2O2 2H2O+O2;“沉钴”就是要使Co2+变为沉淀,加入的是NH4HCO3,能产生CoCO3,另外必然产生CO2,否则无法配平(可理解为:1个HCO3-电离产生了H+和CO32-,H+结合另1个HCO3-产生CO2):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H2O+CO2。
【点评】本题陷阱较多:(1)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只知道H2O2做氧化剂,结果配平错误;(2)以偏概全,漏写H2O2分解的方程式;(3)不理解用硫酸酸化而不能用盐酸酸化的原因所在;(4)“沉钴”时看到陌生的名词如:“反萃取”、“有机相”、“水相”就束手无策,没有信心去作答;(5)CoSO4与NH4HCO3的产物不能推测出有CO2和H2O生成,错误写成生成H2SO4,在2009年北京高考、2009年江苏高考、2012年广州二模均考过类似的反应: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H2O+CO2。从上述不难看出,只有我们慢慢审题,细心作答,才能得到应有的分数的。
【备考方略】有关与化学工艺流程有关的信息方程式书写模式可总结如下:先写出“反应物(原料+加入的物质+溶液酸碱环境) 生成物(目标产物+杂质)”,再配平。灵活运用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正确预测合理的产物,提高准确率。
变式训练2. 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的操作流程来制备KMnO4:
①写出第一步高温熔融时生成了K2MnO4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反应a的化学方程式
;
③反应b是用惰性电极电解,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思路分析】题给流程不复杂,反应物和生成物关系明了,关键是我们要看得懂流程。①题给流程中反应物已列出有三种,生成物有K2MnO4和KC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可知MnO2作还原剂,KClO3作氧化剂,KOH提供碱性介质环境,另外根据质量守恒还有H2O生成,不难配平:3MnO2+KClO3+6KOH 3K2MnO4+KCl+3H2O;②结合流程可知K2MnO4在酸性溶液(通入了CO2)发生歧化反应,产物MnO2、K2CO3、KMnO4配平即可得:3K2MnO4 +2CO2 ===2KMnO4+MnO2+2 K2CO3;③结合流程,根据电解规律,Mn的化合价升高,降低的必然是H2O中的氢,生成H2,另外还得到KMnO4和KOH,注意书写离子方程式,配平得:2MnO42-+2H2O 2OH-+2MnO4-+H2。
三、预测型方程式
有些方程式,考生不能准确判断产物,与上面介绍的两类相比难度更大。如何正确预测产物?这对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搜索,结合已有知识和题给新信息进行加工、类比、联想、讨论等多种科学思维方式联用,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例3】[2013年全国课标卷II・27(1)问选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 Mn(Ⅱ), Ni(Ⅱ)等杂质)的提纯方法如下:先加稀硫酸得浸出液,再调pH约为5后,后加适量高锰酸钾溶液,加KMnO4此时除掉的杂质离子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
;【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
【思路分析】题给流程中的Fe(Ⅱ), Mn(Ⅱ), Ni(Ⅱ)等杂质可理解是其对应氧化物,这点要能够理解,否则给后面作答带来困难。加硫酸ZnO、FeO、MnO、NiO均溶解得到对应的硫酸盐留在浸出液中,再加KMnO4时,Fe2+和Mn2+会被氧化而除去。MnO4-与Mn2+发生归中反应产生MnO2这点要想得到,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把主要物质配出来:2MnO4-+3Mn2+――5MnO2,左边缺2个O,右边缺4个正电荷,只要在左边补2个H2O,右边另外生成4个H+刚好配平此反应:2MnO4ˉ+3Mn2++2H2O=5MnO2+4H+; Fe2+的氧化产物是否为Fe3+呢?这就要注意题给的pH=5,周知Fe3+在pH=3~4时已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生成Fe(OH)3才比较合理,这样才符合除杂而不引入新的杂质,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物质列出:MnO4-+3Fe2+――MnO2+3Fe(OH)3,左边缺7个O,只能在左边再补7个H2O,而非补7个OH-(酸性条件补充OH-不合理),这样右边会多余5个H,刚好写成5个H+,满足两边电荷守恒:MnO4ˉ+3Fe2++7H2O=3Fe(OH)3+MnO2+5H+。结合题意可知若pH过低,酸性过强,铁离子和锰离子不能生成沉淀,从而无法除去铁和锰杂质。
【点评】本题难点:(1)Fe(Ⅱ), Mn(Ⅱ), Ni(Ⅱ)等杂质理解为其对应氧化物,导致判断错误,影响后面问题的准确率;(2)离子方程式的配平错误,①产物判断错误,不能理解是生成Fe(OH)3;②介质写错,不能理解生成Fe(OH)3还生成H+,因而反应物补充了OH-,③漏写沉淀符合等各种错误。回答第二空的方程式要结合第一空和第三空来看好理解些,因为第一空就是除杂,但不能引入新杂质,只能转化为对应沉淀才行,第三问就是问控制pH的原因,但不少同学无整体意识,而导致该题失分特别严重。
【备考方略】有关产物预测时一定要注意不只是满足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还要注意环境介质,因为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不只是满足氧化还原规律就对,还得看环境的酸碱性。书写反应式要注意巧用水的小技巧,具体可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清晰表明:在酸性介质中,生成物不可能是OH-,在碱性介质中生成物不可能是H+,在中性介质中,生成物可能是H+、OH-、H2O等。例如2012年全国卷也有类似问题。
变式训练3 、(2013年广东高考理综第31题(3)问改编)请写出O3通入到FeSO4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的离子方程式,已知:溶液pH反应前为5.2,反应后变为4.1,且O3参与的反应和:2I-+ O3+2H+= I2+O2+H2O类似。
【思路分析】本题要求所写的反应方程式与本例相似,是今年我省得分率较低题目之一,要求考生要学会类比,但又不能机械类比。不注意pH的变化,则会认为发生反应为:O3+2Fe2++2H+=2Fe3++O2+H2O……①的典型错误。因为这样会导致pH升高,另外pH=4.1时,Fe3++3H2O=Fe(OH)3+3H+……②进行完全了,因而所写的反应应该是①与②相加消掉Fe3+,即:2×①+②得:O3+2Fe2++5H2O=2Fe(OH)3+4H++O2。这样既能解释pH下降,又能解释铁的存在形式。
四、计算型方程式
这类与计算相结合的方程式书写难度最大,部分考生会望而生畏,直接放弃,高考考虑得分因素,一般考得少,作为有区分度的考点使用。例如2011年全国课标卷的第26题的热重分析、2012年全国课标卷的第26题FeClx的确定,计算量都较大。
【例4】(在不同温度下Fe2O3被CO还原,产物可能为Fe3O4、FeO或Fe,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1)根据图像推断400℃-500℃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像推断600℃-650℃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 根据图像推断700℃-800℃之间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首先我们要读懂图像中的曲线变化含义,200℃-400℃质量不变,400℃-500℃质量第一次减轻,600℃-650℃质量第二次减轻,700℃-800℃质量第三次减轻,之后不再变化了,并且结合题意知反应过程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只能是氧元素的质量,以此思路进行计算即可得固体成分,再进行方程式书写即可。(1)先算出n(Fe2O3)=48.0/160=0.3mol,,400℃-500℃之间:m(O)=(48.0-46.4)g=1.6g,减少n(O)=0.1mol,450℃时产物中n(Fe)=2n(Fe2O3)=0.6mol、n(O)=3n(Fe2O3)-0.1mol=0.8mol,即对应固体化学式为Fe3O4, 故400℃-500℃之间的反应可表示为:3Fe2O3+CO 2Fe3O4+CO2;(2)500℃-600℃之间质量不变,仍为Fe3O4, 600℃-650℃之间:m(O)=(48.0-43.2)g=4.8g,减少n(O)=0.3mol,650℃时产物中n(O)=3n(Fe2O3)-0.3mol=0.6mol,故化学式为FeO,则600℃-650℃之间的反应为:Fe3O4+CO 3FeO+CO2;(3)800℃时固体质量33.6g为0.6molFe的质量,故700℃-800℃之间的反应为:FeO+CO Fe+CO2。
【点评】关于热重分析法的相关计算,最早出现在1997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中,考查MnC2O4・2H2O的热重分析,随后2000年广东省高考考了CaC2O4・2H2O、2011年全国课标卷考了CuSO4・5H2O的热重分析,近几年各地模拟题中也常出现考查此类计算,此类试题要读懂图表的含义,搞清楚变化特征,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是关键之一。
【备考方略】关于计算型方程式书写其实关键还是在计算,当我们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这一基本能力,能够将图、表、数据这些抽象语言通过具体计算转化为化学语言,题目才能顺利答对,这也是体现个人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魅力所在之处。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学会自己计算,不要依赖于答案,做多了自然能够顺利突破这个瓶颈。
变式训练4、某化合物中A中仅含K、Fe、C、N四种元素。取36.8gA加热至400℃分解成KCN、Fe3C、C、 N2,生成的N2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Fe3C质量是C质量的3倍。Fe3C的物质的量是N2物质的量的1/3,则A的化学式为 ,写出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思路分析】利用题给数据计算可得:n(N2)=0.1mol;n(Fe3C)=0.1/3mol,m(Fe3C)= 0.1/3mol×180g/mol=6g,则m(C)=2g,根据质量守恒可得:m(KCN)=36.8-2.8-6-2=26g, n(KCN)=26g÷65g/mol=0.4mol,根据元素守恒:n(N)∶n(Fe)∶n(C)∶n(K)=(0.2+0.4)∶0.1∶(0.1/3+1/6+0.4)∶0.4 = 6∶1∶6∶4,结合题意再整理顺序可得化学式为:K4Fe(CN)6,结合物质的量的关系,可写出400℃时分解方程式为:6K4Fe(CN)6 C+2Fe3C+6N2+24KCN。
其实信息方程式的书写类型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借助盖斯定律的书写类型、电化学中的电极反应类型、有机推断中的反应类型等,总而言之书写这些信息方程式,我们要遵循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推导、切不可违背反应原理,再加上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顺利解决。
关键词:高中化学 记忆 理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64-01
化学作为一门具体的自然学科,要求要有数学的逻辑,也要求人文学科的记忆素养。因为作为一门具体的自然学科,在具体的领域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性质与学习要求。如我们在一线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记忆的东西太多,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和一些实验的步骤。这些让很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在他们的理念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需要的是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思维,记忆的东西相对较少,可是真正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东西都需要去记忆,而且是不能有所差错的。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少的困惑与不适,让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这点在我们江苏的高考中也有所体现,选化学的学生在等级达标中出现了较多的不匹配情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对这样的学情不关注或是不给以探索的话,不仅对自己的教学会有影响,更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教学信心与教学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下面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对这一问题做下粗浅的探索。
1 帮助学生改变理念,正确看待化学学科
大家知道,初中化学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常识,为此,初中的化学课堂教学多是对化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是对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有个基本了解即可。再加上中考的应试压力与化学学科学时的影响与限制导致我们初中的化学课很“势利”,为此初中化学课堂主要是基础知识的了解与记忆,给学生以中错觉,就是化学只要记忆就够了。然而到了高中以后,高中化学教育不是化学基本素养的培养,而是对化学基本知识的运用于掌握,而要想掌握的话,就必须要拓展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因此高中化学教材看似很薄其实是很厚的,需要教师不断的根据教材去拓展很多的知识,所以本来要掌握的知识就多,再加上逻辑推理出来的很多“衍生”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浩瀚,也让学生感觉到无所适从。为此我们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明白这样的知识掌握是必须的。让其明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具体的学科,其有着自己的特点,需要记忆,只有在掌握很多知识背景的前提下才能让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运用更加的自如。
2 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基础知识
由上所述,大家知道高中化学教材在知识量上比初中有了很多的拓展,为此想尽快的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就必须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正确记忆基础知识的机会与方法,帮助学生重拾学习化学的信心。既然高中化学对高中生的要求有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或是抽象思维提升,那我们就要注重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与锻炼,不可以像初中时期那样对学生采取简单的方法,为了应试而进行大量的记忆。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如此多的内容。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帮助他们提高记忆的效果。
2.1运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记忆如果单纯的是记忆的话,这样的记忆往往是徒劳的也是无效的,因为记忆的目的不是记忆,而是运用。为此,在课堂教学中短暂的教学时间里,我们可能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让学生亲手去做,或是过多的时间慢慢的去感悟一个化学方程式,但我们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来告诉学生这个化学方程式发生的真实过程。如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亲手演示就是很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卤素为例,我们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氯元素化合物为例,着力探索其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氯素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给学时以直观的感受,在演示的过程中要告诉学生这样做的目的与注意事项。并在在演示后让学生总结出我们想要的结论,这样的话,学生就更容易的理解,也就更有利于学生对氯化合物相关知识的记忆。同时因为同属于一个系列当中,所以其他卤素也就有了相对共同的化学性质比如: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等,这样的举一反三的理解加记忆就有利于学生学习他们认为比较难记忆的化学方程式了。正所谓我们所说的“在理解中去记忆,在记忆中去理解”。还比如讲“离子方程式”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成象技术,播放一些离子在发生反应时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感觉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2.2加强实验教学,增强记忆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实验的开展,通过学生自己亲手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明白化学方程式发生的真实过程。由于化学学科的实验性,也就是具有实证主义的特点,因此在实验中学生有可能因为对实验发生条件的把握不是很清楚,会使实验失败,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这种失败让学生在不断的实验中找到符合条件的实验条件与前提,从而在反复的实验中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无意记忆”,而且在实验中还可以训练学生其他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关键词:高中化学;提高成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16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尽管有些学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在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提高高中化学成绩的七大策略。
一、学与练相结合
学生要想获得进步,就必须清楚导致自己化学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常用的公式、概念记忆不清,或是基本的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例如,摩尔、物质的量的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如果对这些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就容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之后,应及时找教师查缺补漏,同时应注意处理课本与做题的关系。研究课本与做题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6甚至3∶7。所谓“研究课本”是指一字一句地阅读课本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应向教师请教,认真倾听教师的分析,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
另外,要学好化学,还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4∶6”的意义就在于此。在开始做题时,学生不必过于强求自己每道题都能作对,尤其是在从“差”到“优”的转化过程中,“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在研究完课本之后不能马上做题加以巩固,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并且,只做课本上的题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涉及任课教师推荐的课外习题,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做题,学生不仅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可以在做题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或对一些题型的不同理解,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夯实,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二、敢于提问,解决问题
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其弊端是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这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面对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的课堂,教师不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解答。而且课堂所讲的内容,很多时候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导致后面的内容更加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听课失败,甚至沦为“差生”的行列。
对此,学生应积极地向教师提出疑问,将自己的理解大声说出来,从而使疑惑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上课认真听讲
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生”是由上课不注意听讲造成的。“跑神”的表现多种多样,有苦思冥想其他问题的、有胡思乱想其他事情的……这些都可以说是退步的导火线、是学习进入“恶性循环”的开始。这样会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最后只能成为被动的听讲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因此,学生只有杜绝上课跑神,才能得到进步,才能走出“差生”的阴影,做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学生。
四、避免被教师“伤害”
任何一个教师都不愿意伤害学生。当然,这里的“伤害”不是人身伤害,而是指教师在无意间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造成的。我们知道,不论干什么事情,关键在于“落实”。就学习而言,教师讲得再生动有趣,但是学生如果最终不落实在作业上,那么,一切都如过眼烟云、昙花一现。因此,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好数理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业是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载体。因此,当教师在评讲作业时,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而是直接窃取了教师的答案。那么,学生就会一次又一次地丧失培养和训练思维的机会。
对此,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就需要认真完成作业,并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将自己做错的题进行摘录,为以后的复习与进一步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在教师讲题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避免教师的“伤害”。
五、敢于提出疑问,与教师及时交流
很多时候,学生自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但是再做类似题目的时候,还是无法完全得分。这说明学生对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对此,学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将自己做题的方法与教师进行探讨,从而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或解题方法上的不当之处,最终使自己的成绩获得提升。
六、认真识记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考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化学计算题,更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断言:学生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方程式,一定得不到高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差生与优秀生的本质区别就是在化学方程式上是否进行了认真的识记。可见,认真识记化学方程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意义重大。
七、准备“备忘本”
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错再错”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差生”。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们可以将不会的知识通过再次复习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进行再次复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准备“备忘本”。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不会的知识记录下来在课后进行答疑解惑,而不至于由于课程过紧而出现忘记的现象。
从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困难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困难问题入手,通过分析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因素,旨在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找到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影响原因,从而可以科学有效地解决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化学;学习困难;认知因素
一、前言
针对高中化学学科中普遍存在着的学习困难问题,将对我们在学习化学时的状态和特点进行认知因素影响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高中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由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构成的,找到这些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并且对其进行认知因素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我们自身的化学成绩。
二、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分析
根据查阅资料的结果表明,高中化学学科新课程学习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同学的化学学习态度差,因为化学这门学科占高考分数中的比例比较低,因此,很多同学都没有对化学学科进行相应的足够重视。其次,大部分同学的化学理论学习基础较弱,由于高中化学新课程起步较晚,很多同学对高中化学的知识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体系。再次,由于化学学科比较难理解,很多同学都对高中化学缺乏学习的兴趣。最后,有的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速度比较快,导致了我们很多同学的化学学习理解思路都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使得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很吃力,从而导致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问题的产生。比如说我们在学习电离方程式这节课时,一些同学无法掌握好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因而有的同学在学习化学时就产生了对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对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离子在电离过程中的电价变化学习掌握不到位,这些高中化学中新课程中的学习困难导致了自己的化学成绩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具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化学的能力比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差,缺乏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认知体系[1]。
三、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根据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高中时期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以具体经验思维为基础。而高中化学课程当中的许多概念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要想提高化学成绩,还是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化学。
(二)学习的认知风格不同
每位同学的认知方式不同,也导致了对化学新课程的理解程度不同,而同学之间不同的认知差异也造成了化学学习困难。有的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当中,不容易受到其他学习环境所影响,而有的同学在学习时就容易溜号,并受到身边同学影响,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干扰从而影响对自己对化学学习的判断理解能力[2]。
(三)化学学科认知结构
我们对各种化学知识结构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对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也就不同。有的同学的化学理论结构框架比较松散,是导致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化学学习困难的同学的认知结构主要存在化学知识不足的特点,因为每位同学的理论知识储备都是不同的,因此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也就不同。他们的化学知识体系缺乏相应的结构化,对待化学知识概念的认识并不清晰,所以说我们对化学知识的表征系统并不是十分完善,不能正确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表征,思维比较僵化,原有的学习知识提取比较困难,比较容易受到之前学习的干扰。比如说初中化学学习到的知识或者是物理生物学的知识混淆不清,不能将原来的学习知识同新学习的化学课程相结合,许多错误的学习概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具有思维定势,而思维定势的出现又导致了化学知识负迁移现象的出现,比如说在我们在学习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就常常会受到无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习惯影响。
(四)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是指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监控,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对化学学习困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都有着元认知过程的监控,通过元认知控制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时,能够有效地使用化学学习策略,掌握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掌握陈述性化学知识学习的策略,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加工深度。所以我们要对高中化学的学习进行合理的监控,增加学习化学的反馈效果,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四、提高化学成绩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主要是由同学中的认知影响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自身的化学知识体系,构建一个合理的认知结构,将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的各单元知识点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化学知识网络体系,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主动探索并研究化学课程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要学会自主进行研究学习,并且通过每次的阶段性考试来检验学习的结果,要对自己的化学成绩要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不能因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存在学习困难就产生畏难的学习情绪,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自身的学习特点,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学生自身的化学成绩[3]。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并且对高中化学学生学习困难问题进行了认知因素的有关分析,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并研究了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从根本上认识到了我们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
作者:范颖霏 单位:武钢三中国际部
参考文献:
[1]马雷蕾.化学学习困难的诊断性评价分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4,0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