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生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河南科技学院服装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介绍了《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特点,并分析了《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理论内容导入式讲解、课程中安排工厂实习或参观、情景模拟和加强教师队伍培养等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服装专业;本科教学;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改革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27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82-02
生产管理课程是系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要把握良好的教学节奏,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服装企业资源与管理,生产物料的仓储管理,掌握服装生产管理体系概念,掌握服装生产类型与运作过以及排料工序管理,服装缝制工序管理。掌握服装企业生产相关岗位技能,更好地明确就业方向及岗位定位选择,做好职业规划,辅助完成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服务于企业。
1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特点
生产管理课程包含内容较多,首先要了解服装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服装企业的组织结构,此外包括服装生产物料管理、裁剪工程、缝制工程、成本管理、作业现场的研究和改善等。现在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以工厂参观,难以布置合适的课下作业,教学过程中学生较难以参与其中。甚至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服装工厂,对课堂讲解内容一知半解,缺乏兴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应平淡,课堂讨论也不能积极参与,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参与其中,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上称此种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1]。课程导入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导入是在讲解内容之前,以故事、游戏和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习的兴趣。把握住这个良好的开端,以精彩的课堂导入把学生牢牢吸引到课程中来。
2上课过程中常见问题
2.1对生产管理不了解,缺乏兴趣
在众多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不知道生产管理能给他们的职业空间大小。学生可以在学习服装设计、绘画、服装结构、服装工艺等课程中收获乐趣和成就,学习的效果比较立竿见影,而生产管理的学习成果却不能马上呈现,学生也不清楚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生产管理知识是否适用,并且理论的学习印象不深刻,易忘,因此学生就缺乏学习的动力。大部分学生没有在服装工厂工作经验,学习中需要有真实的或虚拟的生产环境,而校园缺乏这样的环境,到企业一线进行教学操作难度较大,可行性和稳定性无法保障[2]。每年都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生经常性的参观学习却不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实际效用,令学校和企业都陷入尴尬境地。
2.2生产管理课程内容较多,且细节繁琐
服装生产管理涵盖生产的所有环节,有些知识复杂繁琐,学生觉得难以接受,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因为知识点多又缺乏趣味,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2.3教师一线生产管理经验缺乏
生产管理经验需从长期的企业磨练中获得,现代大规模定制的模式要求产品品种多、批量小,这给服装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服装生产管理的教育也有新要求。大部分老师是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就业,没有工厂工作经验,所掌握的知识也大多是从自己老师那里获得。教师在招聘中较多强调学历,年长的老师们大部分已经不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状况,所讲授知识偏于陈旧。年轻老师多是学校毕业后直接来学校教学,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工作后也很难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因此教学内容多是上学时学到的知识或从书本上得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早已脱离市场。很多老师也下到企业学习锻炼,但因为时间和身份原因,不能真正地参与到一线工作,对企业真实管理情况掌握有限。
3课程改革建议
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3]。
3.1理论内容导入式讲解
老师上课过程中发现,谈到就业工作选择,学生脱口而出的工作岗位基本上是设计师、版师等,这是他们能想到的服装岗位。实际上服装的劳动密集型主要就体现在生产管理上,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工厂,对生产管理知之甚少。第一节课的导入学习以讨论交流的方式让每一位同学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计划自己未来5年到10年的职业道路,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而后为学生分析生产管理能够为他们提供的工作岗位以及服装生产管理的职位上升空间,充分激发学生对生产管理的兴趣,为以后的理论讲解做好铺垫。
在上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可采用游戏法、模拟法、生活情景法和多媒体导入法等[4]。游戏法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编排在游戏中,通过做简单小游戏的方式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模拟法即把所讲理论让学生模拟操作,感受更加深刻;生活情景法是把陌生的新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场景联系,便于学生接受;多媒体导入法则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课件中若仅有文字和图标难免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穿插播放图片、视频等更加易于接受。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到主动去思考问题并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3.2课程中安排工厂实习或参观
传统的生产管理参观模式时间较短,一般1d时间,这种参观方式只能让学生感受服装工厂的生产氛围,对工厂的具体结构、生产安排、流水线安排及生产状况还无从了解。
改变原来的工厂参观模式,在课程讲授一部分之后,让学生到工厂实习,安排一定时长的实习周,让学生自己到工厂发现问题,把这些问题和老师及同学交流,共同研究解决。这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方法,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情景模拟
3.3.1工厂情景模拟步骤
工厂情景模拟可如下分步进行:
为指定品牌做商品企划,设计款式以便进行后续的生产;
测试工序工时,试制样衣,调整结构和工艺,做出首件良品即产前样;
根据样衣用料和订单数量,确定需采购物资,采购面料辅料,安排采购人员;
制定生产计划;
确定详细的裁剪缝制方案,安排流水线员工和相应工序。
产品后整理;
根据材料成本、管理成本、运营成本以及市场情况确定产品价格,并进行销售。
3.3.2实验室模拟工厂
在学校实验室内模拟工厂的生产场景,在接近工厂环境的氛围中学习,分班进行比赛,安排一个简单流水线,下达生产任务并签订订货合同,让学生担任厂长、主任、组长以及一线工人的职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身份的转变和自己肩上的责任,赋予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可能因为自己的不认真造成生产的经济损失。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让他们独立完成服装企业的全运作过程,接受从市场调研、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模拟训练,使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企业运作环境中完成适应服装市场变化的职业岗位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3]。
3.4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教师队伍培养不应是短期的培训和学习,应该是永久持续进行的。要想上好生产管理课,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必须和企业建立互利合作的工作模式,只有教师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才能获得生产一线的管理经验。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并为此提供良好平台,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应依托企业的实际需求,人才引进上在注重学历的同时更要侧重动手实践能力,应优先录用有企业工作经验、有新教育观念的人才。
4结语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课堂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对有些课程来说它是主要手段,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手段。将理论性较强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进行导入式讲解,配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时俊卿.学习心向:有效学习的前期准备[J].北京教育(普通版),2011,(9).
[2]刘辉,朱晓炜.《服装生产管理》工作过程导向化的学习情境设计[J].职业时空,2011,(10).
关键词: 服装生产企业; 服装生产管理; 服装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 TS9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068-01
一、引言
当时间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服装高等教育的毕业生绝大多进人服装外贸、内贸和服装生产企业的管理层,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是管理者的必修课程。而服装界在外贸、内贸、零售及生产企业中存在的新课题,如在控制生产进度,标准化管理,原辅材料管理,设计管理,技术管理,生产工艺管理,设备管理,技术档案管理,岗位技术培训,劳动定额管理,服装质量控制、检验、统计与分析等方面均有更高的要求。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对服装企业的要求
服装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为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服装生产技术管理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以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计划为主要目的,企业只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产值、产量、利润等技术经济指标,即可谓是一个很好的企业。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技术管理的目的则要由上级满意转变为市场需求和用户满意,由上级认可转变为社会认可。为此,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一切均应以生产优质产品、使用户满意、能占领市场为管理方向。服装生产管理是指服装生产从投料到产品完成的全过程的管理,同时也包括与服装生产有关的生产要素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及其与生产相关的信息管理。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是随着服装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而逐步形成的。服装生产,在个体经营或作坊式的生产时期,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均统一在个体经营者的头脑之中。经营者在承接业务、计算用料、测量人体、服装裁剪、缝制、锁钉、熨烫、包装、送货、收款、结账等作业中均由其一人独立完成。他是经营者,又是生产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在整个经营和生产过程中,均由他本人协调处理,这就是服装生产管理的初级阶段。当今国外服装品牌纷纷抢占我国服装市场,而我国的服装生产企业又多为来料、来样、来牌的“三来”加工企业,即使是自主品牌的设计、生产与经营的企业中,也仅有少数企业能与国外品牌抗争。生产管理薄弱、质量水平低劣,是造成我国服装生产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为此,在全行业中必须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意识、风险意识、科研意识、广告意识、优质意识及占领市场意识。
三、服装企业质量管理要求
(一)均衡生产,调度有序
1.配合公司,根据厂部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结合本部的生产实力,具体组织生产计划的实施工作。
2.负责实施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贯彻落实到员工。
3.制定和执行现场作业标准及工艺流程,从而使生产的产品,按照 客户的需要进行,保证进度和质量。
4.实现全面均衡有节奏的同步生产,使最终的生产便于包装及装箱。
(二)产品质量控制有力
工厂接到订单后,先组织技术部门人员,分析该款标准样衣的工艺特点,并打版制作标准样衣。对标准样衣的各个部位协商制定质量标准,制定工艺流程。
新款上线前务必督促有关现场管理员制作产前样、对一线生产员工缝制辅导到位,要求管理人员、质检人员进行巡检和半成品抽检。严格要求并督促各组员工按工艺标准进行缝制,并及时向业务部门提供大货样。各款在上线生产前即将生产时,有关现场管理人员应组织车间员工开生产例会或早会,对该款做详细的说明,并将技术部提供的样衣、工艺单及质量标准书面通知,公布于众。
(三)原辅材料,供应及时
1.必需及时跟踪下单的原辅材料,如有需上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处理。
2.组织车间各有关人员做好一切产前准备工作:如生产设备的配置,有关人员的调配,有关工具的搭配等。
3.配合技术部准备好有关需用的定位板、实样板等各类生产前的必备用品,使每款上线,都井井有条,临阵不乱。
(四)纪律严明、考核严格
1.严格执行厂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管理制度,对违反本厂管理制度人员,视情节轻重,按规章制度有关条款予以处罚。
2.督促每位员工准时上下班,做好车间有关人员的考勤制度。
3.对考勤制度做到公正、公平,以理服人,以事实为根据。
(五)设备完好,运转正常
1.督促各组员工负责保养好各自的机台设备,做到“谁使用―谁保管―谁使用”。
2.督促有关人员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调整、维护和保养。
3.督促各组员工每天上班清洁机台,检查自用设备是否完好,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以保机台运作正常。
(六)安全第一,消除隐患
1.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做到安全第一。
2.做好安全生产消防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3.严禁一切易燃品及火种进入生产车间,车间内杜绝吸烟。
4.车间主任每天下班前需督促有关人员检查车间每个角落,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5.下班后督促各有关人员清理车间所有人员,关闭车间所有电路,关闭好大门。
6.督促每位员工养成人离机关的习惯,并提醒有关人员定期安检。
(七)堆放整齐,文明生产
做到:裁片不落地,衣框不乱放;衣角不掉地,成品不乱堆;散线不乱抛,断针不乱丢;补片一换一,辅料次换优;食物不进车间,杂物不放衣框;机台保持清洁,场地整洁卫生。
1.平车、凳子、框子及有关工具、设备定放置,排放整齐,不准随意摆放、挪动或调换。
2.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严禁带入车间。
3.要求半成品、成品要堆放整齐,不可随意捆绑,不能落地,次品隔离并加以标识,防止机器漏油造成污渍,对不同货号的半成品或裁片分开,以免造成色差。
4.保证生产现场的环境卫生清洁,督促有关人员每天打扫生产现场,督促各组员工保持环境卫生。
5.督促有关人员定期擦洗门窗、现场地面及各生产备用工具。
参考文献:
上世纪70、80年代,湖南服装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服装工业产量、产值、出口创汇等几大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涌现了长沙第一服装厂、长沙童装厂,长沙衬衫厂以及“九龙”、“培罗蒙”、“光明”等一批知名服装企业和服装品牌。90年代中后期,一批新的服装品牌开始出现,涌现出益鑫泰、风景缘、忘不了、超世洋服、天剑、豪雕、依柳、浪漫风华、洋格、挺绅、湘泉、波士等一大批服装品牌,一度让湖南人引以自豪。
本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湖南服装企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企业由于产业配套环境较差,专业技术研发人才缺乏、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逐步淡出大众视野,如曾经获得中国服装行业最受欢迎的十大畅销品牌称号、湖南省著名商标获得者的超世洋服,于2011年被忘不了并购;而一度风行湖南的知名女装品牌风景缘搬离湖南长沙,迁往深圳发展。
湖南服饰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差、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生产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生产管理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低附加值产品占主导、品牌影响力不大等问题,成为阻碍湖南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湖南大多数企业还并没有真正实施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大多数企业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管理方式与水平的滞后。因此,对于企业文化构建、制度建设、员工关爱与成长通道等方面不够完善,这也是湖南服装企业落后于外省发展地区的原因之一。
湖南服装企业生产管理者大多数是从生产一线培养而来。由于从业门槛偏低,服装生产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管理能力及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有限,不能适应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需要。旭荣公司夏建龙总经理表示,目前他们企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由于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管理经验与管理模式老套,接受新思想、创新意识相对弱,对优化流水线、组织精益生产线带有畏难与抵触情绪,在聘请不到水平更高的生产管理人员时,只能以牺牲生产效率为代价。
湖南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发展思路和突破方向
湖南省委九届十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号召,因此,对湖南服装企业进行精益生产管理研究与实践,可以提高生产效益,节约人力资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品牌升级,对将湖南服装产业建设成为湖南新型工业化支柱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服装企业在发展时间和能力积累上都要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的企业。服装企业面临的最大困惑为:生产程序混乱,职责不明确,操作工艺不规范,生产进度缓慢,员工流动频繁,职业素质普遍较低,责任感严重缺乏。班组长、主管、厂长、部门经理多数还是凭经验和感觉指挥现场生产,管理思路、心态和观念、规范管理能力、工作责任感、应变能力、程序操作管理执行力、沟通协调能力、现场组织指挥能力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效率低下的过时运作模式以及系统化管理的缺乏,导致很多服装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瓶颈,企业增长乏力,如何解决这些传统棘手的问题?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精益生产是多品种小批量条件下的最优生产方式,实施精益生产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而被誉为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
精益生产是通向敏捷制造的桥梁,通过精益生产,迅速实现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
湖南省政府出台的湘政办发 “《湖南省人民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纺织产业的意见》”([2011]14号文件)中,将湖南纺织服装业作为千亿元级产业培育,强调以品牌为依托,形成产业集群,以技术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11年在湖南工商局登记的服装生产企业108家,主营业务收入为218.90亿元,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从业人数约4.73万人左右。湖南纺织服装业已逐步形成了以长沙、株洲为核心的五大产业集群,其中,圣得西、派意特、忘不了等服装企业已进入中国服装企业销售排名100强,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迅速,成为支撑全省服装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圣得西、派意特、忘不了等湖南服装行业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重视产品研发、生产管理与销售渠道拓展,如圣得西在服装生产方面实行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引进春晓科技研发的GST软件,系统构建各缝制工序作业标准,准确测算各缝制工序工时,合理制定服装加工单价,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报价。同时,根据各工序的加工时间,安排线水线的车位布局,使分工平衡;导入模板技术,使复杂工序简单化、标准化,提升单工序效率,降低品质不良率,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品质差异化,提高品质及生产时间的稳定性;建立了ODM仓库,ODM仓库实行超市化管理等等。
由此可见,湖南服装企业的发展,必须以精益生产管理为基础,实现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最高品质产品的管理运营,这是湖南服装企业赢取市场的“杀手锏”,也湖南服装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的必修之课。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服装企业,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合理化对策
我国是服装生产和消费大国,不同类型的服装企业遍布全国各地,服装市场繁荣、流通量大。随着国内外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服装这个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目前很多服装企业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库存管理问题。关于库存管理方面的研究真正受到人们重视和关注是在90年代后期。库存管理作为服装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于有实物产品产出的生产型企业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管理的原则和目标是通过调节库存积压、生产需求预测的不准确、仓库人员应对危机能力以及生产与仓库衔接不到位之间的内在联系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不断提高库存管理水平,进行适时而恰当的库存管理,已经成为左右服装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之一。
一、生产型服装企业库存管理面临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和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先,服装行业也必须适应市场的快速变换,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反应,只有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来解决库存管理问题,服装企业才能适应商品季节性、多样性、消费者的不确定性和短周期循环特性,从而更好的解决服装企业在当今时代下的库存管理问题,在实践中慢慢优化管理策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运用到先进管理方法的企业只占极少数,致使更多的企业在库存管理模式上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现代市场的管理状况,结果使得很多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严重的库存管理问题。
⑴配货计划不合理,适应不了市场环境要求。例如在冬天,天气没有想象的那么冷,生产出来的厚衣服销售就没有预期时的效果,或者设计出来的衣服款式不能满足消费者,则供应到加盟商或零售上那里去的产品就会出现滞销现象。于是,一大批一大批应季但不适销的产品就会变成积压商品,或者等待减价销售。
⑵企业间缺乏协同合作。在以前的服装企业管理中,企业考虑到的仅仅是自身的发展,很少顾及其他供应链节点企业效益的好坏而对自身会带来的影响,所以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他们之间没有达成共同的管理思想。
⑶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在企业运作各个环节中的信息,如销售反馈回来的市场销售信息、目前企业中库存状况、生产计划等管理的重要数据,如果存在因管理沟通不到位,就不利于总公司集中采购和商品的调配,很容易造成业务的无法控制和库存管理状况的混乱感。
⑷没有科学的市场预测方法。市场上现在还没有一个预测模型是针对服装产品的,这就使得管理者没有办法保证各种成本利益上的平衡关系,有的仅是管理者以往工作的经验和传统的方式来操作。
二、服装生产企业库存管理问题的合理化对策
(一)及时处理过季产品的库存
仓库里面储存有很多因季节销售后剩余的产品,堆放在仓库里面,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理。就一直那么放在仓库里面,久而久之,这样的产品在仓库里面就越积越多,造成了仓库的能储存的货物越来越少,空间越来越窄。要广开销售渠道,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甚至可以参与类似于希望工程公益慈善活动。这么做不仅可以提高公司在外界的声誉,更能减少仓库的积压,改善库存管理。
(二)提高生产预测的准确度
公司生产部门在生产一种产品时,可以与销售部门沟通,因为销售人员是和加盟商以及和产品打交道的人接触的,对市场的需求就比较了解,更能确定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类型。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随之变化,所以部门与部门之间得到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各个部门都能了解到现今市场的需求,减少采购量,降低库存,增加公司的流动资金,从而来提高生产预测的准确度。
(三)进行管理制度完善化
公司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库存管理方面的制度,来保障库存信息的正确性,一定时期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存档,增强库存管理工作人员的分析洞察能力。每位仓库人员都要合理安排自身的工作,明确自己工作的分工,与其他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从而增强库存管理人员应对危机的能力。
(四)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信息化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即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多个环节整合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结构和模式。通过服装供应链, 企业间进一步增强分工和协作, 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 合理规划库存, 最终使各方都能获得利益最大化。同样作为服装企业本身也必须建立一个更有效的供应链执行系统, 例如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系统、订单执行系统等。因为企业的反应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公司想要获得高额的利润,减少库存 ,降低采购费用和库存管理费用,公司库存管理就必须达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根据公司实际管理模式和管理现状的分析现状来看,选择了最适合本公司的VMI策略。要成功实施VMI策略,公司就要改变订单的处理方式,建立比较标准化的托付订单处理模式,公司物资供应中心可以根据现有的ERP系统建立一种适合自身订单的处理模式,把分散的订货、交货等环节集中起来。
首先,公司必须建立需求情报信息系统,对销售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供应商必须能够在公司里面获得他们需要的有关信息。
其次,公司要全力协助供应商建立一个销售网点,使得供应商更好的管理库存,保证自己库存里的产品满足信息上的需求。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保证自身产品条码的唯一可读性;相同产品合理分类,保证商品条码的一致性。
关键词:ISO9001 质量管理 转型期 服装生产企业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外部市场疲软,贸易订单减少,以及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迫使部分外贸型服装生产企业由国外市场向国内市场转移,本文称这一过程为转型期,在此期间,部分服装生产企业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得不到有效运转,产品质量和整体业绩没有明显改善。本文以审核时发现的问题,分析现状并提出转型期服装生产企业所要采取的措施,同时为即将转型的企业提供参考。
1.转型期服装生产企业管理现状
实施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是进入国内外市场的条件,但它并不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保证。首先,在审核时发现部分服装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偏文件化以及基础管理薄弱。这些企业主要是以获得证书为主要目的,热衷于获证后的对外宣传,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这种偏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用性不强,即使企业通过认证,这种质量管理体系也不能很好运行,企业经营管理并不会因此得以提高。
其次,部分服装生产企业在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后,通过认真实施,其质量管理得到很大改善,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质量记录等也得以全面建立或补充完善,为企业带了一定的经济回报。但在转向国内市场时,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得以很好地运行,究其原因:①企业采用的还是出口贸易时的质量管理体系,未及时更新。②没有关联好转型前与转型期的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契合点。这种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造成体系的滞后性,时效性较差。
再者,对于企业来说,其产品质量包括着面辅料及配件的控制,同时也包括着生产线质量的控制。在外贸时,产品质量一般是依据买家要求,提供一份第三方测试报告就可以出货。在审核时发现,服装生产企业面向国内市场时,服装生产企业以及买家(如果有)对国内有关产品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不熟悉,服装产品质量不容易控制。原因为国内服装标准是生产型标准(由国家或行业指导企业如何生产并提出产品品质要求而制定的标准)。由于服装产品的特殊性,其种类繁多,对应的标准也很多,在面对众多标准时,企业往往会无所适从,这样会造成一系列问题:①企业不清楚生产服装的产品标准,从而不去执行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②由于服装产品类型多样,国家或行业标准并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作为生产的依据;③企业标准制定的不合理,如某服装企业将有毒有害的物质纳入到企业标准检验中,而现有国家或第三方以及企业对此并不具备检验这些项目的条件,实际上做不到,也不符合认证要求。
2.ISO 9001标准在转型期服装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中应用
2.1 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需要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为保证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应切实发挥各级领导的作用,领导层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领导的最主要作用是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企业最高领导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质量风气,组织好质量职能活动和质量任务的分配,组织人员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时要使全体员工都参与实现方针目标活动并有相应的措施实施。为广泛宣传质量管理标准的内涵,企业最高领导需要正确组织标准宣贯的培训工作,在宣贯标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分阶段分别组织不同程度的培训,提高领导及全员职工对ISO 90001标准的深入认识。
企业管理者代表应发挥其监督作用,在深入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和查找发生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如果问题不易解决应与最高领导进行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服装生产企业转型期,企业管理者代表尤其要注意体系的有效运行,如:原有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质量记录等能否在转型期运用,其中最容易出问题的是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文件。笔者在审核时就曾发现服装制版人员按出口贸易时的规格尺寸做内销服装版型。经询问,这是因为制版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国内尺寸规格及版型较少或者没有,但有诸多外贸服装相关信息,制版人员未被告知原有信息失效,在进一步了解后发现企业的作业指导文件也未进行修改。
中基层领导应发挥其执行力、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信息沟通,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服装生产企业中的中基层领导存在于采购、接跟单、生产、制版、质检、仓储等一线环节,他们最贴近实际最了解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转型期,他们应主动带领员工学习和掌握新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质量记录,知晓转型前与转型期质量管理体系中异同之处,了解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带领员工总结转型前的质量管理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转型期状况结合并创新质量管理模式。
因此,各级领导应依据本职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保证体系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2.2 切实加强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提升产品水平,使产品质量管理精细化
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化是基于标准的建立,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转型期,服装生产企业应组织专门技术人员,研究和分析国内市场的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技术要求,做好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包括:成品质量体系和成品生产质量体系。
服装成品质量体系的制定首先应充分考虑到国家、行业及地方的强制性标准和国家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对于一件服装成品,其包括:织物(面里料等)、辅料(衬布、垫肩、缝线等)、配件(钮扣、拉链等)等组件,其质量分为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及包装贮存及运输质量。因此,企业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组件是否有对应的强制性标准并明白其适用范围,将其作为制定成品质量体系的关键。其次,应清楚服装成品和组件(构成服装的部件,如面料、附件等)质量标准之间的区别,由于我国采用的是生产型标准,服装成品及其组件都有相应的推荐性标准。组件生产商在生产时都会按照组件的推荐标准进行质量控制,但采购这样的组件并不一定能满足服装成品质量要求。因而服装生产企业需要用国家、行业推荐性产品标准来作为制定成品质量体系的重点,并做好对供应商考核。最后,国家或行业对各种服装产品都有其推荐性标准且种类众多,企业制定产品质量体系时应比较和选择贴近产品特点的推荐性标准,避免风险和降低成本。
上述服装成品质量体系的建设主要依据国家、行业及地方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但由于服装产品多样性,这些标准并不能满足企业产品的需要,如含绒量50%以下的服装并没有产品标准可供企业使用。还有为使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企业开发的高科技、高安全或独特设计的产品,这些产品或有测试方法而无相应技术要求,或既测试方法也无技术要求。因此,企业需要制定企业标准来作为生产的依据并完善该质量体系,在制定时应切合企业实际,并且要完整和及时备案。
服装成品生产质量体系的建设要通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质量记录等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一件成品服装要经历设计、制版、制样、裁样、缝制、整烫、检针等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诸多过程,比如缝制环节有缝制顺序、缝制工艺和质量要求、缝制作业编排、断针处理等过程。因此,企业在建立生产质量体系时不但要重视好各个环节,同时也要对这些环节细化到最小的过程,使确立体系科学且实用和适用。
为做好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使产品质量达到预定目标且可控,企业应运用好过程方法。过程方法指的是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具有分合性。任何一个过程,都可以分为若干个更小的过程;而若干个性质相似的过程,又可以组成一个大过程。对于服装企业,在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中,应强调主要过程并简化过程,制定并执行过程的程序,以及对过程进行控制和改进过程,使之产品质量管理精细化。
2.3 时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准确定位,优化产品结构
顾客的需求推动着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是否畅销则反映了顾客实际需要。因此说顾客需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首,企业应依存于顾客,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使产品畅销,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利润。所以,为使产品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能够在转型后快速稳定发展,企业需要关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深化和发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技术管理。要实现产品质量满足顾客潜在需求,服装生产企业必须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其次,制定服装产品质量发展规划。企业结合实际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导,进行品种发展优化、技术改造、质量成本规划。服装生产企业根本任务是生产和销售,因此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根据企业实际制定服装产品质量成本规划。
最后,关注顾客对生产模式的需求。转型前服装生产企业多是大批量生产,而在转向国内市场后由于市场细分多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虽有大批量生产,但企业应该及时关注并结合实际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
3.结语
对于转型期服装加工业,最主要是依据企业实际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转型期企业领导必须思想上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强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满足顾客当前和潜在的质量需求,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ISO 9000-2005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S]
[2]ISO 9001-2008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S]
[3]ISO 9004-2009 Managing for the sustained success of an organization - A quality management approach [S]
[4]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与质量改进和质量创新[J],谢碧双,中国标准化,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