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养计划

教养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养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养计划

教养计划范文第1篇

引导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逐渐认识常用物品及标记,鼓励他们尝试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满足幼儿不同需要,适当保留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保教人员分别照料幼儿的生活起居,给他们以母爱,多搂抱他们,给他们心理上的安慰。

室内张贴幼儿家庭生活照片和教师的照片,增加大家庭的欢迎氛围。

作息时间的随幼儿需要灵活调整,每天上午适当增加一次睡眠。游戏鼓励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上幼儿园。

引导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喜欢幼儿园的玩具和环境。

逐渐熟悉幼儿园老师和同伴,喜欢与他们游戏和交往。

投入数量充足的电动玩具、拖车以及上弦的、机械的、带声响的各类玩具。

教养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教师资;二元化;培养模式;韩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3-0053-04

韩国的幼儿教育由教育部和保健福祉部分治,即前者管理幼儿园,后者管理托幼中心。这是一种二元化教育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在韩国,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法》招收3~5岁的幼儿,以半日制、时间延长制、全日制等形式实施保育和教育,这类幼教机构由韩国的市、道教育厅直接管理;托幼中心则根据《婴幼儿保育法》招收未满6周岁的婴幼儿,对其实施全日制保育和教育,这类幼教机构由韩国的市、郡、区政府直接管理。受此管理体制的影响,韩国的幼教师资也采取二元化培养模式,即教育部主要负责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保健福祉部主要负责托幼中心保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

一、韩国幼教师资二元化培养模式现状

1.培养机构的二元化

韩国的幼儿园教师师资主要在专科大学、本科大学、大学院①、广播通讯大学和产业大学②等院校中进行培养(详见表1)。

韩国的托幼中心保育教师主要在专科大学、本科大学、保育教师教育院和网络大学等院校中进行培养(详见表2)。

2.培养课程的二元化

韩国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设置虽然因校而异,但总体上看各校都将课程分为教养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三种类型。其中教养类课程包括国语、外语、韩国史等必修课及人文、社会、自然、艺术等领域的选修课;教师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师素养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过程、教育评价、教育方法、教育心理、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及教育管理、生活指导及其他教育理论课程等,教师素养课程包括对特殊儿童的理解(含英才教育)、教师业务素养等;专业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学科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幼儿教育论、幼儿教育课程、婴幼儿发展与教育、幼儿数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幼儿教师论、幼儿动作教育、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教育机构运营管理、儿童福祉、幼儿健康教育、幼儿观察及教育实习等,学科教育课程包括学科教育论、学科教材研究及指导法、逻辑及论述、其他学科教育领域课程等。〔1〕若学生在专科大学的幼儿教育及儿童学专业获得80~110学分(其中教养类课程15~22学分、教师教育类课程16~20学分、专业类课程45~57学分),或在综合或普通大学的幼儿教育及儿童学专业获得140学分(其中教养类课程39~50学分、教师教育类课程22~28学分、专业类课程55~68学分),就可通过免试核准取得幼儿园正教师2级资格证书。

韩国托幼中心保育教师的培养课程虽因培养机构而异,但大体上都根据韩国《婴幼儿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设置课程。该法“施行规则”第十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韩国保育教师培养机构的教育课程应在保育基础、发展及指导、婴幼儿教育、健康-安全-营养、家庭与社会合作、保育实习等六个领域设置相应课程”。以韩国大学的保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其“保育基础”领域主要设置了儿童福祉、保育学概论、儿童发展等课程,“发展及指导”领域主要设置了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儿童观察及行动研究、儿童生活指导、儿童咨询、特殊儿童指导等课程,“婴幼儿教育”领域设置了游戏指导、语言指导、儿童文学、儿童音乐与动作、儿童美术、儿童数学-科学指导、婴幼儿训练项目开发与评价、婴幼儿教学法等课程,“健康-营养-安全”领域主要设置了儿童健康教育、儿童看护学、儿童安全管理、儿童营养学、精神健康等课程,“家庭与社会合作”领域主要设置了父母教育、家庭福祉、家庭关系、地域社会福祉、保育政策、保育教师、保育设施运营管理等课程。〔2〕若学生共修5个领域的12门课程,修满35学分就可免试核准取得保育教师2级证书。

3.任职资格标准的二元化

韩国《幼儿教育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分为正教师1级、正教师2级和准教师”“总统决定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标准,由教育部长官核准并颁发任职资格证书”“一般大学幼儿教育专业和儿童学专业取得相应学分的学生或获得幼儿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学生,可在毕业时领取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具体任职资格标准如下:(1)幼儿园准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者,可取得幼儿园准教师资格①。(2)幼儿教育专业毕业者,或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教师教育类课程一定学分者,或在教育大学院或教育部指定大学院获得幼儿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者,或取得准教师资格并有2年以上教育经历且接受过一定继续教育者,可领取幼儿园正教师2级资格证书。(3)取得幼儿园正教师2级资格并有3年以上教育经历且接受过一定继续教育者,或取得幼儿园正教师2级资格后在教育大学院或教育部指定大学院获得幼儿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且接受过一定继续教育者,可领取幼儿园正教师1级资格证书。

韩国《婴幼儿保育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保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分为保育教师1级、保育教师2级和保育教师3级”“总统决定保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由保健福祉部长官核准并颁发任职资格证书”。保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具体如下:(1)高中毕业或取得同等学历并在保育教师教育院修完规定课程者,可领取保育教师3级资格证书。(2)在大学修满保健福祉部规定的保育相关科目并获得学分毕业者,或取得保育教师3级资格并有2年以上保育实践经历者,或接受保健福祉部长官指定的晋级 教育者,可领取保育教师2级资格证书。(3)取得保育教师2级资格并有2年以上保育实践经历者,或取得保育教师2级资格后并获得保育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且有1年以上保育实践经历者,或接受保健福祉部长官指定的晋级教育者,可领取保育教师1级资格证书。

二、韩国幼教师资二元化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培养机构的二元化,导致教育开支的浪费

韩国幼儿教育法律制度的二元化,即教育部的《幼儿教育法》与保健福祉部的《婴幼儿保育法》,导致了幼教师资培养机构的二元化。因此,韩国幼教师资培养机构重叠,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教育项目重复开发,财政开支负担沉重,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且教育部与保健福祉部、市道教育厅与市道区政府以及幼教师资培养机构间矛盾丛生。例如,幼儿园和托幼中心的课程内容基本类似,〔3〕但幼教师资培养机构依然按照《幼儿教育法》和《婴幼儿保育法》的不同规定重复开发课程资源,导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且影响了韩国幼儿园教师与保育教师一体化的培养与管理。

2.培养课程的二元化,影响幼儿师资培养的质量

比较韩国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与托幼中心保育教师培养课程的设置,可以发现以下两点不同之处:(1)托幼中心保育教师培养课程中缺乏教师教育类课程,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师素养的课程几乎没有设置。韩国有学者对幼儿园教师和保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进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托幼中心保育教师培养课程中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比重严重偏低,导致保育教师普遍缺乏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进而导致其在教育理念更新和专业发展方面明显滞后于幼儿园教师。(2)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中则缺少与保育相关的课程,导致其看护和照顾幼儿的质量水平较低,进而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全面提高。

3.任职资格标准的二元化,影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如前所述,韩国幼儿园教师和托幼中心保育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部门规定的最低学历标准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韩国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的最低要求为2年制专科大学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并取得正教师2级资格;保育教师任职资格的最低要求为高中毕业,在保育教师教育院学习一年并取得保育教师3级资格。〔4〕这种二元化的任职资格标准和学习年限的差异极易导致幼儿园教师和保育教师培养质量上的差距,进而影响韩国幼儿师资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韩国幼教师资二元化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1.促进幼儿教育与保育的整合

为了解决幼儿教育二元化体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韩国学界主张对二元化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改革,先整合幼儿园(招收3~5岁幼儿)和托幼中心(招收0~6岁幼儿)的现有资源后,重新规划设立托幼中心(招收0~2岁婴幼儿)和幼儿园(招收3~5岁幼儿)。托幼中心和幼儿园或均由教育部管理,或由教育部管理幼儿园,保健福祉部管理托幼中心。〔5〕

为了切实开展一体化的幼儿教育体系建设,韩国政府于2013年成立了“幼保整合委员会”,并于同年7月召开幼儿家长座谈会,收集家长对幼保整合的意见,确保幼保整合工作的有效开展。同年12月,幼保整合委员会“幼保整合方案”,提出于2015年开始正式推进幼保整合,并优先推进0~2岁婴幼儿入园计划。从2016年开始,政府将进一步整合教育部和保健福祉部二元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托幼中心保育教师和幼儿园教师间的待遇差距将逐渐缩小。〔6〕

2.开发幼儿教育国家课程

为了更好地落实履行国家对3~5岁幼儿保育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减轻幼儿家长的养育负担,促进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韩国政府对二元化的幼儿教育课程,即幼儿园教育课程和托幼中心保育课程进行了整合与改革,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幼儿教育国家课程。幼儿教育国家课程具体由身体运动及健康、沟通交流、社会关系、艺术经验、自然探究等几方面构成。该课程以基本生活习惯、良好品格的养成,自律性、创意性的培养为重点,旨在将幼儿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和谐,尊重他人,爱护自然,热爱本国文化的人,为民主国家、市民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7〕

3.开发幼教师资培养机构的“标准教育课程”

韩国学者认为,整合幼保和普及幼儿教育是韩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幼教发展的这一趋势是韩国幼儿教师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韩国学者认为应开发幼教师资培养机构的“标准教育课程”,以缩小各培养机构间教育质量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标准教育课程”应凸显师范性和综合性,避免科目的重复。此外,还应延长教育实习周数(由4周延长为8周),以培养学生的现场适应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8〕

4.延长保育教师教育院的受教育年限,提高保育教师资格标准

如上所述,韩国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培养年限为2年,而保育教师的最低培养年限为1年。换言之,高中毕业生在保育教师教育院学习一年,修满12学分(35门课程),就可取得保育教师3级资格。由于培训时间短、科目多、任务重,要求受训者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技能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有较大难度的。韩国学者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托幼机构接受到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为此,韩国学者认为应延长保育教师教育院的最低培养年限,并将保育教师3级资格调整为2级,由此提高保育教师的素质,提高保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英.中韩幼儿教师培养课程比较研究〔D〕.大田:培材大学校,2011.

〔2〕尹贤淑.韩国与法国保育教师培养体系及其作用比较研究〔D〕.大邱:天主教大学,2010.

〔3〕李世淳.国家幼儿教育课程与标准保育课程的比较研究〔R〕.首尔:韩国婴幼儿保育学会学术会,2007.

〔4〕李基燮.幼儿教育、保育的二元化问题与改善方案研究〔D〕.首尔:高丽大学校,2010.

〔5〕张明林.幼保整合模型探索与推进现状〔R〕.首尔:韩国幼儿教育学会学术会,2013.

教养计划范文第3篇

【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内容为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的内容。

《凤阳花鼓》是一首欢快、很有特点的民间曲艺音乐,是六年级下册的歌曲,歌曲易学易唱,歌词质朴。笔者以山东本土的快书导入课题,学生在欣赏中熟悉歌曲,同时逐步了解这种说唱艺术。学唱歌曲时,从分析曲谱中的切分节奏入手演唱歌曲,逐步将歌曲处理得更加完整;接下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演唱,体会凤阳花鼓的表演情景;最后鼓励学生创编歌词。

【教学目标】

一、了解凤阳花鼓戏的有关知识、熟练演唱歌曲。

二、能够基本演唱歌曲曲谱,正确掌握歌曲中模仿打击乐部分的演唱技巧。

三、为歌曲填词,体会创作歌词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演唱情景,能够按自己的想象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

一、正确处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衬词部分模仿打击乐的乐句。

二、即兴创编歌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一、介绍凤阳花鼓的图片以及花鼓表演视频。

二、钢琴、小鼓两面、学生准备碟子和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一段山东快书的模仿形式导入: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哩个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

这堂课上,

表一表中国的曲艺表演。

评书、大鼓、和双簧,

快板、单弦、二人转,

相声乐、评弹美,

凤阳花鼓将故事讲,

曲艺表演说与唱,

百姓喜爱美名扬!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的这段开场白模仿了那种表演形式?

生:山东快书。

师:山东快书是我们山东地区非常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在我国,至今保存下来的中国民间的各种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段音乐,大家猜猜它是哪种曲艺门类?

(设计思路:用山东快书的方式导入课堂让学生感到既有趣又为下文引出凤阳花鼓打下基础。)

二、欣赏歌曲

1、第一遍欣赏《凤阳花鼓》,并回答老师预先提出的问题。

在导入部分笔者已经提到了“凤阳花鼓”,所以很多学生能够答出这是“凤阳花鼓”。

2、简单介绍凤阳花鼓。

出示课件:两张花鼓表演图片,一张为一男一女表演,一张为两位女演员表演。

师:花鼓是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表演时一男一女手拿锣鼓边歌边舞。安徽凤阳的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同时口唱小调,古人形容凤阳花鼓是——“音节凄婉,令人神醉”。

3、二次欣赏,请学生边听边跟着哼唱旋律。

(设计思路:歌曲旋律朴实、朗朗上口,让学生有目的的欣赏两遍后,学生基本上就可以将歌曲旋律哼唱下来了,为下一步识谱降低了难度。)

三、解决难点:切分节奏

1、练习切分节奏

2、听老师将歌曲和曲谱各演唱一遍,边听边思考:歌曲中“手拿着”、“别的”“单会”(让学生标注在书上)几个字的曲谱有什么特点?

3、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中的三个切分音曲谱。

(设计思路:歌曲中切分节奏是个小难点,教学中老师点出来的三个地方都是切分音,学生带着问题听老师范唱歌曲和曲谱,可以让学生对曲谱有所了解,自觉找出三个切分音的共同特点——中间长两边短,并且加以练习,从而首先解决歌曲重难点。)

四、演唱歌谱

1、教师和学生以接唱的形式将歌谱唱一唱,一人一句;然后让学生试着将曲谱完整唱一唱。

2、加入歌词,将歌曲前半段从“左手锣”至“哎哎哎嗬”跟老师伴奏唱一唱,说一说歌词有什么特点?

生:比较随意、生活化、口语化。

师:歌词中后面衬词部分“得儿另当飘一飘”是什么意思?(敲锣鼓)对,演唱者模仿打击乐的声音边唱边敲打,我们也来试一试好不好?老师这里有一面小鼓,大家看看歌词中哪几个字最能模仿鼓声?

生:得儿

3、教师在前三句“得儿”处给大家敲鼓,大家先来念一念:得儿铃咚飘一飘……最后一句教师一边即兴做动作,一边念词;然后老师唱一唱,学生以桌子为鼓,给老师伴奏,自己也尝试做简单的动作边念词。速度放慢一倍练习。

4、学生自己完整唱一唱,强调学生要将儿化音唱的轻巧跳跃,表现出小鼓声的清脆,有弹性。

(设计思路:这是本首歌第二个小难点,衬词最后一句词比较快,而且要唱的轻快、灵巧才能表现出模仿打击乐的感觉,所以笔者让学生以桌为鼓,从念到唱,一步步解决难点,同时体会边打击边唱的感觉,最后一句学生跟着节奏即兴做动作即可,给学生自己发挥的余地,学生更有兴趣。)

5、点出曲艺表演特点

师:这也是民间曲艺表演的特点之一,它将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结合在一起,所以也称之为“说唱艺术”。

6、“凤阳花鼓”是安徽凤阳最有代表性的说唱艺术,它常常是两个人表演。请男女同学也来共同演唱这首歌曲,一人一句,衬词部分合唱,同时敲打桌子。

五、分组表演

1、师生表演

出示课件:欣赏一段凤阳花鼓戏的表演视频。

师:表演者手拿锣鼓、边歌边舞,这种演唱形式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老师手中的两面小鼓就代替花鼓,老师也想挑选一位同学来配合老师表演,看看我们能不能演绎出凤阳花鼓的风采。

请一位学生,和老师一起做着简单的舞蹈动作,边唱边表演,全体同学一起演唱。

2、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小碟子和筷子,和老师一起表演唱。

六、创编歌词

1、师:凤阳花鼓表演的内容大多数是生活中的故事或演唱者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多为即兴之作,老师今天也效仿这些民间作者,即兴创编了一段词,大家想不想听?

同学们,你们好,

我们把凤阳花鼓唱,

别人的歌儿唱的好,

我们的歌声也不差,

也不差 哎哎嗬。

得儿铃咚飘一飘,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铃咚飘得儿飘得儿铃咚一得儿飘。

老师相信大家的创编一定比老师的更精彩,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唱一唱我们美好的生活。现在,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创作我们的“新编凤阳花鼓”。

(设计思路:创编歌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展示学生的个性。这首歌曲的创编歌词难度并不是非常高,但对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可能刚开始无从下手,老师先做个示范,给学生一个借鉴参考,降低了学生创编的难度。)

2、请两三组同学上台拿着小碟和筷子展示自己的新编凤阳花鼓,并请同学们来点评点评。

教养计划范文第4篇

师: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借助课题简单地说一句话?

生: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朋友在图画课上画杨桃,虽然画得不像,但老师……

师:能不能借助课题用一句话简单说?

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故事。

师:非常好。看来借助课题、拓展课题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尝试运用。

【点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一项要求。杨老师依据教材的内容,教给学生用“拓展课题”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很好。学生只有习得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片段二】

师:在图画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和老师各有什么不同的反应?请默读第2~12自然段。(生默读)

生:“我”在图画课上画画,然后被老师选上了,同学们觉得很丑,就嘲笑。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是——

生:哈哈大笑。

师:那么老师呢,老师是怎样的反应?

生:老师神情变得很严肃。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同学们的反应,同学们嘲笑“我”画的杨桃。谁来读读这个句子?(出示:“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是一种嘲笑。同样写嘲笑,这两个句子一样吗?请一位同学先来读读带问号的句子。(生读)

师:你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请问这是在问别人吗?

生:这是反问,说明他觉得杨桃不是这个样子。

师:这是用反问的语气在嘲笑。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师:谁再来读读下面这个带感叹号的句子。

生:(读)“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师:这个感叹号读得真好。我们一起用肯定的语气来读一读。

生:(齐读)“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师:读课文我们要关注标点。关注了标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出示:“不像!”“不……像。”“像五角星!”“像……五……角星。”)这是同学们在课堂上两次回答老师的话。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第一句非常肯定,第二句有些犹豫了。

师: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标点符号不一样。

师:左右两边的字呢?

生:一样。

师: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标点,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咱们男同学读左边的,女同学读右边的,我们来听一听。(生读)

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咱们赶紧联系上下文找一找答案。

师:现在,我来当文中的老师,你们就是同学。男同学先注意了——“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生:“不像!”

师:“它像什么?”

生:“像五角星!”

师:你们为什么读得这么肯定?

生 :因为它就是五角星。

生:有点嘲笑,杨桃画得像五角星一样。

师:这两句话后面都有一个感叹号,该怎么读?男同学再来试一试。

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生:“不像!”

师:“它像什么?”

生:“像五角星!”

师:这得多亏两个感叹号的功劳了。

师:女同学注意了,现在,你看看,这个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生:“不……像。”

师:“那么,像什么呢?”

生:“像……五……角星。”

师:为什么吞吞吐吐?

生:因为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

师:是的,知道刚才自己错了。

师:为什么吞吞吐吐?

生:因为从文中“我”的角度去看,的确像五角星,所以同学们知道刚才自己错了。

师:同学们,从三个省略号咱们读出了一种自责、惭愧。是的,三个省略号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这是省略号的功劳。我们不光要关注文字,还要关注文字背后的标点符号。

【点评】杨老师从两个特殊句式入手,“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引导学生从表达的意思和效果上反复体会。此外,还通过朗读比较,让学生重点关注两个带有省略号的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深刻内涵,去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语文教学不光要关注写什么,还要关注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片段三】

师:(出示: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老师的神情也不再严肃了,而是变得——

生:和颜悦色。

师:“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生:和气。

师:你们再做一做和颜悦色的表情。(生表达)

师:想不想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和颜悦色说这番话的?(师范读)

师:老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看的角度不同,看的样子也不一样。这让我想到了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这两句话其实说的是一个道理。不过苏轼是看山,我们是看杨桃。

师:第三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来读。(生读)

生:这段话并不是指画杨桃这件事,可能是指任何事情。

师:(读)“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生跟着读)

师:“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生: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说得真好,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点评】理解老师和颜悦色、语重心长的这番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个难点如何突破?杨老师采取的是分步走的战略,即第一步,学习一二句,弄清楚由于角度不同,所以看到事物的形状也就不一样;第二步,学习第三句,由此及彼,让学生明白要学会换个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不要冒然下结论;第三步,学习第四句,学会“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步步逼近,直指文心,实在是“妙”!

教养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学素养;化学教学;学生;培养;实践

前言

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就化学专业而言,既要求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也要求人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与科学素养。如果化学教学不积极、不重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那么就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而限制我国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非常必要。

一、科学素养培养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前所述,科学素养是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融为一体的有效手段与前提条件,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今天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渗透科学素养、强化科学意识、注重实验设计能力提升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高素养人才,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所以,科学素养培养在化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与实践

1、全面渗透科学素养

相对传统化学教学,现代化学教学的内涵已变得更加深刻和丰富,它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理论,同时还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这一要求,为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目标,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将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贯彻与渗透。通过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的全面渗透来营造良好的、浓厚的科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科学创造力与科学性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为例,在讲授化学式、分子/原子结构、化学键、官能团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质的内部结构,善于发现物质深层奥秘,让学生明白通过自主探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为人知的科学真理,发现科学的魅力。在讲授电离平衡、化学式平衡、溶解平衡时,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电离及溶解的过程进行仔细观察,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透过化学现象了解事物本质的能力。

2、强化学生科学意识

现代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发挥,注重的是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依赖于学生的意识。只有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意识,行为上才可能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应时常向学生强调科学的重要性,在全面渗透科学素养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增强学生科学意识。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也要求化学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引导与强化,这本身也符合化学这一学科特点,同时也是在现代教育模式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本要求。当遇到化学问题时,不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明确的解释出其原因,但至少得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化学现象,这是化学科学意识的最基本、最基础性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时,应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科学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3、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针对化学实验性、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过程中,还应重视起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实验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在加深知识理解与掌握基础上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能力,提升科学素养。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设计,并将实验设计任务认真布置下去,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教学,由小组学生自主完成对实验的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兴趣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在实验室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素材中选取自己需要的进行实验。在做实验时,教师应要求小组内部分工要明确,保证每个成员均负责一定的实验内容,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当中。例如,在学习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四个实验项目,包括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解质及非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特性。试验用电解质溶液浓度可以从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0.3mol/L的氯化氢溶液或0.5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自由选择。在设计时,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先简略画出实验装置图,并对装置图进行修改使其尽可能规范,然后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从小灯泡亮度不同的变化中学生会清楚的了解到不同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从而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总结今天,科学素养培养已成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且很多学校都已开始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还需要化学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做出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潘学良.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物理教学策略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石璇.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吴伟丽.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庄晓花.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4,03:63.

相关期刊更多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绿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