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专题论文

金融专题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专题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专题论文

金融专题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地流转;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土地债券

1.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概述

1.1 农地流转与农地金融

农地流转指农民将自身的土地通过转租、转包、入股、换地等方式实现经营权的变更。所谓农地金融是指以土地产权的抵押作为获取信用的保证,使土地经营者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解决土地经营者的资金短缺困难,以实现农业单位投入的产出增长。

1.2 农地使用权抵押

农地使用权抵押指农民以自身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抵押,从而获得自身经营所需的资金并履行按时足额偿还借款的义务。由于农业自身的高风险性,银行一般不愿向农民提供信用贷款,而农民又无法向银行提供理想的抵押物。作为农民主要财产的土地,不仅具有较高的价值,而且因为土地的稀缺性,价值一般不会随时间而贬值,这恰好能满足银行所需抵押品的要求。

2.农地流转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农地流转,特别是农地使用权抵押,与金融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农地的资源稀缺性,其价值的货币衡量往往数目巨大,特别在人口剧增的情况下。这就使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代表的农地流转所需的资金很大。同时,由于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往往与农业长期性投入相关,投入期限较长,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政府财政都无法满足其资金的长期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金融支持就成了农地流转的唯一选择。

通过e-views对1990~2010年的支农资金和第一产业产值的相关性分析可得,二者的相关性达到了0.85,建立二者的线性方程:

其中:NC表示农林牧渔总产值;ZZ表示支农资金总额。该式中变量的T检验和F检验都是显着的,可决系数也达到了0.732,能通过经济意义上的检验。可见,金融支持对以农地抵押为代表的农地流转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3.我国金融支持农地流转主要潜在制约因素分析

3.1 农地流转的支持金融机构缺失

金融机构要实现长期持续的农业支持,必须保证一定的赢利性,这就要求农地流转的支持金融机构将追求利润,或者至少是保本微利作为经营目标。

农信社在经过1996年的行社分离和国家注资消除部分历史包袱后,经营已经倾向商业化,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亏损扭转,将原本具有双重属性的农地流转的金融支持业务交给商业化运作的农信社来负责,对农信社来说不仅会间接加重其运营成本、增加其资金运用风险,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目前农地流转的支持金融机构是缺失的。建立符合农地流转规律、具有双重属性的金融机构是我国农地流转金融支持的当务之急。

3.2 农地流转的资金缺口大

(1)长期的“以农哺工”政策致使农业自身积累能力弱,无法完成农地投入的完全自身积累。

(2)农业生产回报率低,农民放弃经营土地。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我国农业的回报率偏低。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放弃经营土地,开始进入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这样,农村的大量土地要么交予家中的老人经营,要么闲置,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该部分土地的流转需求相当旺盛,这就加大了对农地流转的金融资金的需求。

(3)农业自身的高风险性,农民贷款缺乏理想的抵押品。由于农业生产的对象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导致农业自身拥有很高的经营不稳定性。农业的高风险,农民贷款缺乏理想抵押品的条件下,使得追求利润的金融资金不愿涉足。

4.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金融支持的合理选择

4.1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金融支持的选择

借鉴农地金融比较成功的国家、地区的经验,我认为目前国内流行的一种观点较合理:我国的农地抵押贷款由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信社共同承担。具体说,由农发行作为主管机关来主管农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并且负责发行土地债券,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发行的基层机构来负责农地抵押贷款的发放、回收等具体的业务。 转贴于

4.2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金融支持模式的可行性

从我国金融支持农地流转的政策性和商业性入手,其资金来源主要有:

(1)财政部支农政策资金。土地抵押贷款有一定的政策性,目的又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率,那么财政性资金理应成为其资金的来源之一。政府可以将每年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比如农业基本建设支出项资金,通过“农发行总行——农发行分支行——农信社土地抵押贷款部”发放到农民手中。由于农信社土地抵押贷款部的上级直接是农发行县级支行,而且该部门业务专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财政支农资金被挪为它用。

(2)股金。合作性质是跟农业的自然特性紧密联系的,合作化经营对降低信息收集成本、监督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化解风险方面都有帮助。为此,贷款农民在取得贷款的同时,以贷款额的一定比例,比如5%购买农信社土地抵押贷款部的股份——美国农地系统便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这样,整个农地金融系统可以凭借乘数效应创造更多的资金。从理论上,100RMB股金可以通过农民入股的方式变成(假设农民购买贷款额5%的股份):

银行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能更好的执行土地抵押贷款的业务,贷款农民在每年年末还可以获取一定的股息以及红利,这是一个双方都乐于接受的结果。

土地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在成立之初的启动资金,可以参照美国联邦土地银行的方法:政府在其成立之初,以入股的形式投入一笔“种子资金”,但是所得股权不具有投票权,不能干预银行的正常运转。银行在今后的运营当中,逐步归还政府的资金,直至还清为止,政府完全退股。

(3)土地债券。以农地使用权为抵押的农地金融的国外运作成功经验之一便是以抵押土地做担保发行土地抵押债券。农地抵押贷款由于农业土地价值高、期限长,需要相当大的资金量来支持,商业性银行无法承担,发行土地债券,不仅能获得大量的经营农地抵押贷款所需的资金,而且能将位置固定、价值较大的农地分割为便于流通的、价值较小的债券。这在扩大抵押贷款的参与者同时也将土地抵押贷款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化,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充分的流动性,加速了资金的流转速度。

参考文献

金融专题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务学院;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29-01

一、导论

《西方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财经类高校以来,通过探讨西方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复合导向型人才愈加重视,因而许多院校通常对国际贸易、金融学等非经济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甚至设置为非经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商务学院作为贵州财经大学的二级学院,其非经济类专业的三本学生有其相应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若在教学各环节中照搬二本经济类专业的授课模式,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将该课程特征、独有逻辑方法与学生注重应用特点相结合,是商务学院教学课程改革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1.教材适用度问题。由于缺乏非经济专业针对性的适用教材,照搬西方经济学经济专业课教材,该教材内容体系广、案例少、难度大,难以因材施教,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内容择选性问题。针对非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无须深入系统地介绍该教材的理论体系和经济模型,使得具有文科背景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3.教学方法创新问题。教学中多偏重阐释基本原理,缺乏操作性、实证性教学案例,背离了教学目标。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态度,这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知识体系构建均有深远的影响。

4.教学考核的检验问题。考核方法缺乏针对性,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考核,缺乏考查非经济专业学生运用现实经济领域问题的分析能力,难以考量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西方经济学人才培养的建议

非经济类专业人才配培养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导向型范式,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管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灵活运用课堂讨论、案例与专题讲座等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其洞察力,倡导其探究能力,提高其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强化适用教材的建设。以商务学院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择选教材应具有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注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前瞻性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等。

2.针对性配置教学内容。鉴于非经济专业的学生基础薄弱、课程课时有限,合理配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个体发展和学科背景择选实用性强教学内容,减少经济模型讲解。

3.完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授课理念,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式学习。如在理论讲解中穿插现实案例。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和专题论文,引导和深化学生思辨和组织能力。

金融专题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不同学历层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雷同。同一学历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主观随意性大

对于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应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相同的教案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随意性太大,任课教师基本上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教师没能做到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导致同一学历层次、不同专业的同一课程知识点的涵盖面和深浅程度差异很大,教学水平和效果参差不齐,学生反映较大,收不到应有的良好教学效果,影响了该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计划的安排脱节

货币银行学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很宽,教学面临着内容庞杂而课时不足的难题,而其教学内容更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类专业目前已开设《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它对学生学习和理解货币银行学相关知识有很大帮助。但是,有的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却和以上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无形中破坏了这两门课程的继承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课程内容的陌生或重复,影响到学生学习货币银行学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应注意货币银行学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与协调,明确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欠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却不如专业实务课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如果按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是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讲解,即在课堂中照本宣科,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平铺,大条套小条,甚至大段念诵教材,讲解中不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不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忽略每章内的各个目与节、节与节之间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容易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索然,只会死记硬背,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一来,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真实、公正的考查,考核方式有待合理化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验。货币银行学课程在经济类专业属于考试课,由任课教师挂牌上课,学生采取自由选课形式,其他专业属于考查课。考试课的考核采取题库抽题,考查课程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无论抽题还是自己命题都是一种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但是采取题库抽题的考核形式,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对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欠缺。因为按要求题库中各套题中同一类型的题目不能有重复现象,这使得题库出题教师为达到要求在一套试题中无法充分体现货币银行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应掌握的程度。此外,有的教师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考前任意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考试结果难以客观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

二、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一)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因层次和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

货币银行学课程涉及的内容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内容一一介绍清楚,因此任课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以保证学生在不同的培养阶段上获得相应层次的教育。

首先,同一层次不同专业开设的《货币银行学》课程要统一界定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以保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例如,对本科层次各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统一界定基础性教学内容(约占整体的60%左右),这部分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覆盖的,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以此保证各专业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求;同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给教师留出40%左右的自主性教学内容比重,给教师一定的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和余地,以突出各专业的特性并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其次,应以大纲的形式界定各层次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提出差别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设计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组织方案和课时分配的基本建议,选定不同学历层次的基本教材和参考文献,确定出各学历层次的考核标准和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层次或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对授课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以提高教学质量。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应开设不同学时数和内容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目前对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一般开设54学时左右课时,而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开设45学时左右课时比较合宜。但对于函授和干部培训班的学生,应在授课时数和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力求做到课时少、内容精、通俗易懂。论文百事通

(二)教材的选取要考虑到“先进性”和“适用性”

能否使用优秀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先进性”和“适用性”是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既要有突出的学术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适用性”指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前市场上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版本众多,各种版本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在选取教材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谨慎选择。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构建沟通平台,实现课堂延伸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提高单位学时内教学知识量的传递速度。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文字、图片、视频、色彩等信息载体的综合使用,减轻了单一方式对学生造成的课堂疲劳,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很多知识点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口头表述和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而采用CAI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加深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此外,由于经济金融发展变革的速度加快,知识革新日新月异,新版教材的内容也不一定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CAI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教学方法,比如结合实践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自我学习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思辨、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新晨

网络改变世界,以网络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促进了多样化信息的传递。在教学环节中,任课教师可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主页、课程互动电子信箱将为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课余的沟通提供便利,不仅保证课程相关资料的最大程度共享,而且保证了学生疑难问题的及时解答,实现了有效的沟通。课堂外教师的课外指导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建立综合考评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进行综合考评

金融专题论文范文第4篇

责任衍生理想

“海外华侨华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其中既有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又有现性的文化精神,善於把握机会,善於致富。”这种文化的累积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华侨及其子弟固有、特有、独有的文化特徵。作为华侨後裔的许桢博士,这两种思想在他的身上展露无遗。

他是香港本地人,出生於一个殷实的华侨之家。他的祖先三百多年前从深圳宝安移居到香港一个叫做西贡半岛的地方。他们与香港很大一部分居民以及东南沿岸的居民一样,饱受人口增多、经济困顿的苦楚,後以各种理由去国外谋生。“那时去海外生活的华人大多是以奴隶或半奴隶的身份去的,华人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黑人奴隶的角色。他们是中国或是华人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批移民海外的人,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很多华人s依然能蛴弥腔酆退手创下一个事业帝国。这批既能吃苦也能致富的华人是第一代身上同时拥有传统中国人价值观、又有在海外生活经历的一批人,他们在商界、政界、文化界有着贯通中西的特色和能力。”许桢博士说。

他的祖先也在这批华人中,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他,那些华侨的特质也深刻在他的心中,他和大多数有这样家庭背景的华侨後裔一样操作起英语、粤语、客家话都如同母语一般熟练、精通。而华侨们为祖国所竭尽全力做的努力,固化成了一种情结,不时地牵动着他纤细的神经,那些叫做执著和责任的东西大如珠玉,细如雾霭,流动在了许桢博士的生命之中。

许桢博士深受华侨家庭的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甚至对其日後选择从事的领域起着关键作用的正是其祖父对他引导。许桢博士的祖父是一位传统的华侨,同时又因所在之地文化圈隶属於岭东文化,深受宋明礼教的影响,所以其祖父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作为一个男性,尤其是一个成功的男性,对族群、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十分强烈的责任感。他与子女及後辈的相处模式与封建时期较像,那是一种十分内敛的情感,相处中鲜少有温情的时刻和感情直接释放的时刻,相处中更多的是理想和责任的传承。他在与祖父的相处中,也是被这样的精神感染。他说:“这也是海外华侨子弟普遍存在的相模式,成为了一种特质,应该、也需要传承下去。”

他感动於无数华侨子弟为了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进程不惜耗尽了自己的一生去追求他们想追求的东西,然而s因为受到时代的局限而无法实现,於是他们将这种追求的延续寄於第二代、第三代子弟之上。这种特质释放出来的责任衍生了华侨子弟――许桢博士对家国的理想――研究城市未来。因为到了一百年後的今天,时代的局面已经发生改变,今天的人们可以用无穷的智慧、无限的知识、无数的手段来实现追求。

为了纪念自己敬爱的祖父,许桢博士将自己一手创建的研究所取名为“香港智明研究所”,这是香港一家财政独立的民间私人研究机构。许桢博士期望用民间或独立的身份,透过华人对外接触的经验,从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对外关S环境等方面,为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提出一些建议,做出一些贡献。这是他创立智明研究所的初衷。

价值观成就理想

许桢博士十分认可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先生曾讲过的一句话:“所谓人才,性格、阅历能力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整套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这个时代包括国内外华人社会、港台富裕层中在慢慢流逝的东西,而这种流逝的现象已经出现,K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许桢博士十分担忧――当流逝之後,整个社会的发展力量和精神也将逐步由聚走到散。如果不及时挽救,结果难以想象。所以这个社会一个人除了能力和品德之外,应该有一个方向感,由精英组成的向某一个方向前进的共同力量,这是对未来的一个期盼。

许桢博士一头扎进了学术研究领域,澹泊而空灵,这一驻足、一转眼便已过十年时间,为促进亚太地区,特别是两岸四地及海外华人社群沟通,共同参与城市发展的思考和讨论,交流社会文化问题及政治、经济发展意见,让结合学理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政策研究报告。“中国有改革开放的历史机会,而曾经也有许多民族正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难以复兴,最终被历史湮灭。历史的教训也给我们敲响了一剂警钟,这种现象是否会一定不会在中国出现,在不努力的前提下,无人可以保证。”许桢博士说。

“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城市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金钱所不能替代的财富。香港的软实力幅员广大。尤其是电影、音乐、动漫、饮食等流行文化,通行亚太;以新潮、包容、多元为特徵,成为海外华人共同回忆,也影响着中国,乃至全球文创产业。”环境造就文化,文化是一个地方经过时间的沉淀而形成的特质,它反过来也影响着城市,扎根在城市的世世代代中,扎根於普通人群中,是一个城市的瑰宝,所以文化这个东西特别值得人珍惜,K需要好好地运用及发扬。“所以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尤其是掌握了各种权利和力量的人,应该更加开放、更有引导性地让香港的年轻人不只是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更应该对这个世界的主导力量美国的文化感兴趣。”许桢博士说。香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蛲时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及英美最核心的价值和方向对接,如何自处、怎样利用这个历史留给香港人的条件是关键。

在许桢博士的意识里,香港的文化空间是宽广的,这种宽广程度在世界上其它城市中K不多见,这种宽广能蛉孟愀壅驹诤芎玫奈恢萌ジ╊中国的大历史和英美的大历史。

“提出来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里面说到‘五通三同’,在‘三同’中的最後‘一同’为‘民心趋同’,我觉得这一同最为重要。”许桢博士分析说,“香港在二十世纪是除了好莱坞之外最重要的流行文化输出国,那个时期的香港以每年超过一百部的速度拍摄、u作了很多电影,这在整个中国的历史极为罕见。然而遗憾的是在过去十年,香港未能很好地把握住与内地市场流行文化的融合。可喜的是香港仍集聚了相当一部分人才,香港还很好地保留了与香港相关的电影u作制度。香港是未来能蛴朊拦一日之长短的重要的战略之地,未来的中国应该很好的利用香港这个创作力旺盛、创作自由历史深厚的地方,以流行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开路先锋,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潮流。”

他说起了电影《功夫熊猫》,这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电影,一部让中国理解、值得中国人去深究的电影。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思想或设计的环节从头至尾都是以美国创作人员为核心,但是他们s将中国的文化诠释得十分精屎途细,影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丫啊⒎装以至食物无一不充满了中国的元素。《功夫熊猫》系列电影连拍三集。电影这类呈现工业化之态、批量生产、与芭蕾舞、红酒等高雅文化相比略显通俗的文化产业背後所需要的文化力量,K不比高雅文化来得简单,而这也是中国人需要奋起直追的。许桢博士如此认为。

“我们应当凭借在区内最完整的u作流程,最成熟的发行体系,整合两岸四地及‘一带一路’诸国的创新力量,透过生活模式的树立,文化娱乐的传播,致使‘民心相通’;让香港软实力在融入中国文创产业过程中,率先开拓欧亚市场,成为环球流行文化之一极。”许桢博士提议。站在香港的高度上,许桢博士洞若观火,心明如镜。

物质决定理想

自小,许桢博士就对政治、经济、城市规划这些相对静谧的事物有着十分浓c的兴趣,同时他的性格中s又有着十分活跃的因子,一股子赚钱的欲望,和建立一份自己的事业的理想也不时地充斥在他的心中,让他无法安静地、乖巧地坐在象牙塔中。学艺中夹杂着从商冲动,双重思想在许桢博士的脑海中碰撞,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比谁弱,於是便有了这样既对立着s又奇地融合着的奇怪的共处。

许桢博士说他是幸运的,因为在这样学术研究这样一条有些孤寂的道路上,他遇到了可以与他同行的人,有许多给了他很大帮助、很多支持和眷顾的朋友、亲人、同学、老师,让他走到了十年後的今天。何其有幸,因为有了学术研究做包装,才让许桢博士在城市开发、房地产顾问业务中,有了事业发展的空间,真正地开创了自己的一个天地,一步步走到了物质充足的今天。

在全球金融海啸过去之後、中国内地、香港以及东南亚房地产市场还相对低潮s也呈现出从低谷晚上走的态势时,许桢博士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启事业之路,促使他将需要面对的困难锁定在创业之初解决,因此,在过去的五六年时间里,房地产整体市场逐渐好转,在这个过程中许桢博士也较为顺利地积累了资金。更因为有了这个前提,让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体系以及他自己掌握的香港智明研究所之外,有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其中,兼顾了事业的理想和学术研究。

许桢博士组建的团队是以设计为核心的房地产开发顾问团队,主要涉及产品的定位和市场分析,最核心的内容为建筑,包括室内和景观设计,随後是营销推广,其中牵涉到大量的设计项目,从策略和宏观角度出发,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程度将设计和美感作为服务的核心。他将房地产顾问工作取名为“城市众合体”,他思考的是人们怎麽生活的感受的问题,一种合众行为,他的第一个工作就是透过他所认为的美好的生活,将团队组合起来,放置一些元素。

在引领团队“作战”时,他裼美嗨啤跋钣稹钡姆绺瘢善用“雷动风举,後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之战术,用行动感染身边的人去全力以赴,以自己在设计中对音乐和雕塑独到的见解影响创作团队的创作风格,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他喜欢自然,在音乐的u作中善於融入鸟叫的声音,协助团队其他人员进行创作。

多年积淀,许桢博士既解决了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履行了自己的家庭责任,也为研究工作打下了资金铺垫,孕育了理想。

不求闻达於世,但终究希望能为城市发展做一点贡献

许桢博士现在主要从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个人的事业,房地产顾问工作,一是香港智明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思考和探讨一个城市在未来能蚋人提供怎样的生活平台,其有形及无形的空间究竟如何?一是与海内外媒体合作,在香港本地的电子媒体、纸质媒体撰写专题论文,於中央台、凤凰台等主流电视台不定期地合作,发表时政、文化评论。

许桢博士说:“城市未来的研究,是我个人的主观意愿,一个良好的愿望,单凭个人的能力和精力要达到这个愿望很难,也很有限,但我还很年轻,沿着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於我而言,很重要,也很必要。”不求闻达於世的他,终究还是希望自己在学术研究上走出一条路,能蛭城市未来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已然打下物质基础的他决定在今年进一步将商业或盈利的方向转向非牟利的、学术的、宏观的研究。他发表了诸多香港论文,见诸两岸四地及欧美媒体,对香港这个城市未来的走向起到了引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