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实验教案

科学实验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实验教案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1篇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对一些典型法律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思维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法。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判例教学法,后者是指在英美法系,教师组织学生研究和讨论法院判例,归纳出判例中蕴含的法律原则,从而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司法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的一种法学教学方法。判例教学的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

案例教学法也不同于举例说明。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以及教师以案例为媒介,推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举例说明仍属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范畴,教师举例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说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因为教师例举了一些实例而加以改变。

二、案例教学法在农林院校法学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授课内容的吸引力

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教师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阐析法律概念、法律原理和法律规定等内容,而学生则被困入“抄笔记、背笔记、记法条”的程序中。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既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又显得不够直观生动,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案例教学法有事件,有情节,生动而具体,通常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另外,案例教学法因需要向学生介绍案情,故通常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录像、图片、幻灯等视听资料来增强其生动性、形象性。深奥的法学理论通过通俗有趣的案例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得以诠释,学生学习的乐趣便会在心中油然而生。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传统法学教学基本上属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堂成为教师“一言堂”的场所。案例教学法要求营造热烈而融洽的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原来消极的受教育者变成积极的探索者、参与者,充当课堂的主角,与指导教师处于平等讨论者的地位。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学生参与课堂前“心中有数”,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有针对性地预习,认真钻研教师指定的案例汇编或教师临时选定的案例,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形成解决案例的初步意见,否则就无法参与课堂的分析、讨论和辩论,更遑论掌握法律的精髓和原则。而且,对案例的探讨甚至辩论,既有助于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案例本身反映出的基本原理,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实现农林院校法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即普通法学人才、应用法学人才、法学研究人才和法学精英人才。[1]农林院校尤其是地方农林院校的法学教育在专业师资力量、办学经验、生源质量等方面,相对于综合类、政法类高校还有一定距离,由此决定其应该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性法学人才的培养上。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一个逻辑推理和辩证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已经存在了的法律概念、法律原理和法律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学生分析、交流、讨论案例的过程,既是对所学习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理解法律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而且,如果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掌握了法律分析的方法,那么即使他不去记忆那些法律条文,他也一样能够运用法律推理能力理解他所不熟悉的法律。另外,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教师将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组织学生从法律职业者的角度分析、讨论和辩论这些案例,实际上也是在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类似问题的能力。故案例教学法在保证高校为社会培养应用性法学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农林院校法学本科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合适课程和合适时间

农林院校法学本科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就课程设置来讲,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其一,课程性质和课程的难易程度。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逻辑思维模式是演绎法,主要适用于应用法学课程,如民法、经济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课程

对于理论法学课程,如法理学、宪法、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等课程和应用法学课程中的法学概念、原理的讲授则不宜采用案例教学法;有些法学课程如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仅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具体规则难以使学生了解其运用,因此应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其二,农林院校法学本科的专业方向。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法学、经济法、国际法等七个专业统一调整为法学一个本科专业后,各法学专业应在大学三、四年级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以实现法学教育的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素质、举办学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以及应用性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农林院校法学本科应以民商、经济法作为其专业方向。因此,作为以培养应用性法学人才为目标和提高层次的课程,农林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法应该选择民商法学类和经济法学类课程包括民法、合同法、婚姻继承法、商法、经济法、农业法、环境资源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等方面的案例,进行教学。其三,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学生已基本掌握法律知识体系,对法律理论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应有的法律基础知识,且因其直接来源于高中毕业,我国的应试教育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社会经验均不够成熟,此时开设案例教学法课程,难以实现其帮助学生理解法学理论,提高专业能力的目的。因此,案例教学法课程宜安排在大三、大四开设。考虑到国家司法考试一般安排在九月份即大四的第一个学期举行,为了实现法学本科教学与司法考试的对接,最好在大三就应该教授完司考所要求掌握的主要课程,因此,安排在大四开设案例教学法课程,既可避免学生在大四无课程可学的情况存在,又与案例教学法作为提高课程的性质相适应。

(二)挑选适合案例教学法的老师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一,教师必须通晓本专业、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及法律规定。对于大陆法系国家来说,法是“法学家的法”,是系统地建立起来的概念化的、抽象化的、形式化的纯粹理论体系。[2]只有理论知识体系完备,知识面宽广,能全面准确地理解法律规范的含义,且对新情况、新问题能及时了解,并将之体现在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教师乐于关注社会现实,善于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能将法律理论与司法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三,教师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教学内容显得不够直观、生动,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案例教学会增加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并节省教学时间,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三)精心选编案例教学资料

收集、选取和汇编案例资料是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为搞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教师收集、选取和汇编案例教学资料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围绕教学目的选取案例。任何课程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教师选取案例教学资料既要让案例统一于总体的教学内容,又要让其服务于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以便通过案例教学不断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理解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选择典型性案例。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能体现或包含所要阐述的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精神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规律等,使学生在案例教学后不仅能解决讨论、分析过的案件,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解决同类案件。其三,注意案例的生动性和新颖性。教师应尽量选取那些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具体、生动而新颖的典型案例,否则无法反映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甚至出现分析、讨论案件的结论与新的法律规定相矛盾的问题。其四,要有层次性,即案例教学应当由易到难。案例教学初期,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如果案例过难,学生势必难以准确掌握。

尔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当逐步过渡至案情复杂、知识点难度较大的案例,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有效组织案例教学的实施案例教学从环节上可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活动三个环节。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83-02

电工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一门关键性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兴专业、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给电工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因此,对《电工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了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工学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

“电工技术”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电子技术”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计算。随着现代化社会对学生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在教改活动中请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根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删除那些陈旧的、次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推导过程,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使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和决心。补充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内容,尤其是新器件在相关领域的使用,从而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可将优化的某些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中包含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根据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各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针对知识点和技能面确定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等内容,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推行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实训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边做实验边讨论,引导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将显著提高,激发学习兴趣。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电工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要有驾驭课题、组织教学的能力,还要具备工程师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双师型”的人才,才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的。我们在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某电子产品的制作为工作任务,比如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数字钟电路,这个项目中整合了门电路、计数、显示与驱动、振荡器等知识点。学生在清楚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设计出布局合理的电路,在正确安装电路后,能检测并能排除电路故障,使电路正常工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动手体验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概括起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阶段:

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查找、分析和整理相关信息。

2.制定工作计划阶段

本阶段中,学生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通过讨论确定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并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这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3.项目实施阶段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EDA软件进行仿真设计,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翻阅资料、修正电路来消化各知识点,完成理论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根据仿真电路,在实验箱搭接实际电路,验证器件功能,出现故障,小组讨论、查找并排除。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各种器件的规格、型号及性能,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检查、评价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可改进的方法。并对本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同时还要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

从实践中看,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使之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验成绩占的比例非常小,甚至有时还不计成绩。为综合评定学生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单独考核

实验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功能、实验原理、数据分析、实验电路设计等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能、故障排除及实验数据的测试及分析处理等知识,实验考试的内容分基础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基础部分占40%,设计部分占60%,教师精心设计多套实验操作考题,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学生各自的测试内容可以采取抽签方式决定。

2.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评定可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3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40%,对实验提出好的改进意见,对在平时创作等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

3.理论课考试

理论课成绩仍然采取考试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课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而成,各占50%。

4.尝试开卷考试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习档案 外科实验课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87-02

Surgical experiments in building a learning profil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better efficiency of enhancing students ' learning. Method random issue archives of learning of students, is set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oes not issue the archives of learning of students taking 4 classes, for the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do not issue archives of learning, but relevant content by teachers after clas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content items to fill in, Resuts data SPSS17.0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through 4 classes o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4 class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Key words】learning archives surger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sis

外科实验课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基本技能学习,在学生学习中存在诸多不足,由于实验课程学习的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常需要一对一的进行教学等,学生学习常难达到学习要求,为此设计学习档案,解决教学过程中交流纽带,学生可在指定的时间内找到培训人员及学习场地,方便学生的同时,教学任务亦能较好完成,构建外科学实验课的学习档案,亦能完成教学档案的构建,教学任务分配、带教教师的安排、教学实验准备等,对学生和带教教师均较透明。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06年至09年入校中专、高职、大专护理专业的学生。

1.2 方法 随机抽取4个班级总214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并随机抽取4个班级21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的班级每名学生发放一式两份外科学实验课的学习档案,学习档案中将外科要培训的各项技能(16项基本技能)用提纲式将教学内容、课时、教学时间、带教老师、考核内容等,列项并指定培训时间与带教教师,课后学生填上教学时间和效果。带教老师填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评价,学生拿到学习档案可根据学习档案安排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学生完成后将其中一份档案上交教研组,教研组根据回收学生的学习档案,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填上考试结果,考核老师,学习结束。

1.3 安排 教研组根据学习档案要求,安排学习场地,带教教师,带教设备,规定带教教师必需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在每位学生档案上写明学生学习表现、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时间、并签名。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附表1),分别将数据进行了实验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附表2)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

1.5 结果

实验组的均值位于84-90之间,与对照组对比均值在63-70之间;实验组的标准差位于14-26之间, 与对照组对比标准差位于4-12之间;检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T检验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论

外科实验课采用学习档案教学的模式,学习档案式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外科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外科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较快掌握了外科实验课中学习的多项基本操作技能。

3 讨论

3.1 学习效率提高因素

实验组的教与学双项均较透明,教与学的任务非常明确,且学生下课后有学习档案能更明确下一个学习目标,有增强学习目标的作用,学习安排也更具体,便于自我规化和完整学习,因此对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学习规化、学习方法、学习安排、学习结果均有强化作用。

3.2 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与教师施教密不可分,教师乐于见到自己的学生有好的学习成果,充分体现自己辛劳汗水的价值观,外科学实验课的学习档案,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的记录中,也历史记下了带教教师的责任,不言而喻的强化教师责任,对教师责任强化的效果,确保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因此外科学实验课的学习档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3.3 外科学实验课采用学习档案式教学的发展前景

外科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是外科专业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学习,这些技能的学习是从事临床外科医护工作人员必要具有的基本工作技能,是外科学基本专业技能学习记录,目前外科学实验课的学习档案暂时只限在教与学的效果分析上,以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今后可纳入学校学生管理上、实习安排、学生择业、用人单位招聘、就业单位用工、晋升等多种用途的参考基本资料等,强调基本专业技能的学习又提升了这一作用,学生对学习目的、学习动机上、动力更强、老师的责任更强、效果也会更好,有更好升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义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10,1.75-77.

[2]江城.探索职校发展新途径 增强学生职业竟争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5-86.

[3]刘旭东.论教学制度创新与学校文化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4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做到文从字顺。

2.学习本文运用衬托突出重点的写法。

3.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运用衬托突出重点的写法。

2.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蓝天碧海、绿树红花都是文学家赞美的对象。其中,莲花更是以其“清水出芙蓉”的独特风姿为历代文人盛赞不衰,把它当做高洁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二、解题

题目中的“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那么“说”呢?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那么题目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三、熟读课文

1.请大家小声读课文一遍,要求是读准字音、句子。

2.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在读准字音方面还有没有问题。

3.范读课文,听听自己的节奏有没有把握的不准确的地方。

4.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尽量读出节奏感。

5.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同桌两个同学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要求:不会解释的词语加点,不会翻译的句子划横线,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加三角符号。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共同解决。

3.一人一句翻译课文。

4.齐读课文。

五、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质?借莲花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

明确后归纳: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莲花有如此高洁的品格,难怪作者喜爱莲花,赞美莲花。把莲花比作是花中的“君子”。

请一位同学把这些句子读一遍,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大家齐读这段话,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其实,我们已经不难发现,在作者的笔下,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花,而是君子的象征。那么作者借莲花抒发什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归纳:

作者借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赞美君子的高尚情操,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对莲花的描写,看似句句写花,实则句句写人。

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只可惜,这样的君子太少了,所以作者忍不住发出感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要提到“菊”和“牡丹”?

学生讨论

明确归纳:

衬托:菊——正衬,牡丹——反衬,目的是为了衬托莲的美好形象和高尚品质。

找出与“菊”和“牡丹”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作者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呢?

“隐逸者”“富贵者”

作者又用它们比喻什么人呢?

“隐士”“富贵者”(追名逐利的人)

(1)为什么用比喻隐士呢?

和陶渊明有关。

学生谈对陶渊明的了解

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品格高洁,又“独爱菊”,所以作者用比喻隐士。

傲霜怒放,和莲花的高尚品格相似,所以用它来正面衬托莲花,陶渊明坚持高洁的品格,和作者是一样,所以作者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自己。

只是爱的人太少,也就是真正的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逸者太少了,所以作者说“陶后鲜有闻”,表示了惋惜之情。

(2)唐代的达官贵人酷爱牡丹,所以用牡丹比喻富贵者,唐代人喜欢牡丹到了什么程度呢?看了下面的诗句就知道了。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所以作者才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世人为什么喜爱牡丹?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

世人喜爱象征富贵的牡丹,实际上是富贵,名利的追求,作者对这种世风是厌恶的,鄙弃的。这与作者的高洁品格是截然相反的,所以作者用的来反衬自己。

(3)作者实际上是借三种花写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同时表明自己的追求:

一种是像陶渊明那样,厌恶世俗的污浊,但他选择消极避世;

一种是大多数人那样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一种是作者坚持的:身处污浊的环境中而能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品格。

六、小结课文

这篇课文,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追求,同时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莲:君子(予)

借物喻意

托物言志 正 衬 反 衬

菊:隐士(陶渊明) 牡丹:富贵者(世人)

七、教学反思

从上完课到现在,一直在思索。那就先从一开始的构思谈起吧: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文章注释又非常详细,个人认为理解难度不大,除了个别词句没有注释外,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充分遵循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设计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语文教学就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设置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力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直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而不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于是让读书贯穿整堂课。从一开始的快速浏览,扫清读音障碍,到最后的自由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间穿插齐读、指名朗读、老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让语文课有浓浓的语文味儿。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同行们常说,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但是显然对学生的考虑尚欠周到,而是过多地注意了自己的教学流程,导致有些问题的讨论未落到实处,甚至有把老师的见解强加给学生的痕迹。还有大胆质疑的能力还不够,对学生放手幅度还不够,学生有点被牵着走的感觉。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新课程 探究式教学设计 案例研究

1.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要大力提倡科学探究,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化学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笔者身处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以期为初中化学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以下是笔者在一次校级公开课展示中的一则探究式教学案例的研究。

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案例研究

2.1学情分析

因为自己上公开课的班级生源相对来说较好,加上从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第一堂课开始,笔者就非常注重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探究式教学,所以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的基础。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碳的单质和化学性质之后,了解到碳跟氧气和某些氧化物反应的产物里有二氧化碳,但都不是在化学实验中需要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简便制取方法。另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比较熟悉,所以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设计成探究课会更能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获取信息和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交流讨论的能力,思维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2.2教材分析

教材对于“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是:首先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呈现方式是直接以陈述性的知识给出,基本上是平铺直叙;接着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呈现方式是以“活动与探究”栏目的形式给出;最后是总结性的知识内容,呈现方式是以“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栏目的形式给出,教材内容详见图1所示。

2.3教学设计构成

笔者深刻地解读教材,同时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理清教材内容的知识线索和活动线索之后,认为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直接知识呈现的内容部分设计成活动探究的教学活动,这样就将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化为查阅资料、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具体教学设计详见图2。

2.4本课题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依据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笔者确定本课题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础知识;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5教学实施过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环节一: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具体内容详见图3。

在这个探究教学环节中,笔者提前一周布置课下学习任务即学生按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制取二氧化碳,从而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查找有关资料获得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然后课余时间小组内讨论、课堂上小组间选派一名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交流讨论,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的能力,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笔者认为,进行这样的教学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比直接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学习,学生能收获更多东西。

环节二: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具体内容详见图4。

在这一探究教学环节中,笔者一改往日大包大揽的做法,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出现,自己独立思考确定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即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考虑,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交流讨论比较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即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比较大小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类比的抽象思维能力;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仪器,这些仪器都是学生在实验室里可以见到和经常使用的简单仪器,由学生自己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间派学生代表小组间交流和讨论各自设计的实验装置的优缺点,最后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装置,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观点、具有一定的反思和评价的能力。这样通过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自己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环节三:学生亲自动手制取二氧化碳。

在这一探究教学环节中,由学生小组合作选择最后确定的最佳装置,合适的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快速地收集、验满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笔者作为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通过亲自动手成功地制取二氧化碳,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技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环节四:归纳总结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完全放开,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这一课题学习过程中收获了哪些东西。笔者当时还设计了活动表现评价表,通过上面的思考题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在这一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的实际落实情况。

环节五:布置课后探究式作业。

这一环节是课堂上探究教学活动的延续,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各种废旧物品制取二氧化碳。例如:鸡蛋壳和贝壳可以代替大理石,食醋可以代替稀盐酸等,把课堂探究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3.结语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被动消极地学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倡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因此,化学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以科学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充分体验、动手和思维。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王磊.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