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乡的调查报告

家乡的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乡的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乡的调查报告

家乡的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二 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村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对家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实地调查,我们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唐坪村大气状况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造成的。

(二)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认为,目前唐坪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纷纷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唐坪村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改进意见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营养化。

3、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家乡的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总所周知,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同样存在,并将在中华名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xx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 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于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家乡的一些村落,同一些村民、村干进行了交谈,真真实实的了解到了,三农问题不仅是国家当前的一大核心问题,而且也对我县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每一个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开资均来自农业上的收入,而我们却在农业生产上有着极多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并且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共存问题。以下,我就我家乡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首先,三农问题是三个共存性的问题,它们互相牵连,互相制约;其次,三农问题会引发其它的问题,这就更加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再者,三农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历史性的问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就有着历史的艰巨性。

家乡的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重庆市大学生 价值取向 引导途径

一、引言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把某种价值作为行动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它是个体的活动或意识中所渗透的价值指向,是人们实际生活中追求价值的方向;也指一个人应该以怎样的人生态度面对自我、他人和社会,他为人们应当追求什么和应当怎样追求提供了标准,指明了方向。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才能寻找正确的、合理的价值取向,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否则,如果被社会各种负面的腐朽思想所影响,就难免陷入困惑,迷失自我,失去奋斗目标。

重庆市作为我国西南片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地区,教育方面的投入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社会向高校人才的需求也是日趋增大。然而就业压力早已是社会的焦点问题,高校人才的输出数量与质量的不平衡是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毕业生数量与质量的不平衡一方面使得社会资源闲置浪费,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增加了在校大学生的毕业恐惧感和就业压力。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本小组成员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展开了调查分析。本次调查集中了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12所重庆市高校近1500份的有效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对重庆市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对重庆市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把握在校大学生为适应现代社会而采取的自我增值的方式,明晰在校大学生自我定位的主流思想,在汇总的基础上总结影响在校大学生自我增值的因素,并对大学生将来面对的就业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促进重庆市高校人才输出的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重庆市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调研结果对我国其他省市的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定位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

二、重庆市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分析

1.价值观取向积极,务实但功利。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不少暴发户以高消费为荣,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与失衡。

在对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决于什么这个问题的调查统计中发现:63%的同学选择了自我价值的实现,12%的同学选择了对社会的贡献,选择生活的安逸程度和社会地位高低选项人数基本相等,选择以拥有财富的多少判别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只占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如今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并没有偏离正确轨道很多,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对于拜金主义、拜权主义和享乐主义大学生们都能正确地认识其错误性。但同时部分同学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存在困惑和迷惘,对人生价值评价过于片面和偏执。

2.学习意识较强,但综合素质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自主学习的同学有111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6.56%;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的方式提高自身能力的同学只有304人,仅占20.89%。可见,学生的学习意识较强,但是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方面来讲,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做事很重视效率,大学生虽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但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一般单位很少给予大学生提供这样的实践机会;从学校来讲,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虽然近年来高校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效果远远没有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学生本身来讲,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对于社会要求具备的技能不是很了解,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能适应社会,就能达到社会的要求,从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3.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锻炼。

据调庆市大学生每周花费在自主学习的时间为10―15小时的占59.57%,时间为15―20小时的占23.83%,时间为20个小时以上的占9.75%,6.87%的学生每周自主学习的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下。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重庆市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可见他们对专业知识是相当看重的。然而他们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看法差别很大,有40.17%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很有意义,并且只要有时间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有43.01%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多大的意义,并且不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15.50%的学生的观点相对中庸,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并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除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大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参与社会实践能有效提升大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大学生在闲暇时间应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4.自制能力弱,言行难以一致。

对于大学生做人生规划和实施力度的数据,我们丝毫不感到意外。如同我们预期的一样,只有51%的大学生做过完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40%的学生想过但是没有做过,还有一部分根本就没有想过。尽管很多高校在大一时就举行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但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却不高。而且,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中仅有18%严格按计划实施过;61%的学生实施的力度不够,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还有21%的学生所制订的规划如同虚设,没有实施过。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当归咎于大学生在思想上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觉悟不够,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欠缺,等等。

学校和社会对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比如很多高校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工作,教育他们学会自我观察、自我剖析、自我调节,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优劣得失,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并给他们介绍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如升华法、转移法、分离法、利用法、解脱法等,以增强心理防御机制。

5.心理逐渐成熟,敢于面对挫折。

在面对挫折时,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勇敢面对。也有一部分人选择求助于他人、尽力躲避或者是不知所措。大学学习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要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我的内在价值。

6.就业为先,深造后选。

在对大学生毕业去的调查统计中发现,52%的大学生选择直接就业,36%的学生选择考研,选择出国、自己创业和考公务员的只占少数。对于这组数据应当结合重庆的地理位置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需求进行分析。选择直接就业是现时代的普遍现象,但是由于现在各大高校的扩招,本科生越来越多,而文凭对就业有很大的影响,这就使考研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的选择。由于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内陆,而且是重工业城市,如今国家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风险意识很强,多数选择规避风险,加之公务员的录取率很低,多方面的因素促使多数大学生选择直接就业。

7.就业信心不容乐观。

在对重庆市大学生对于目前就业状况所持态度的调查中发现,60.35%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另有25.61%的学生持乐观的态度,14.04%的学生持消极的态度。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是不行的。有部分专家提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盲目自信。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好,因而盲目自信,择业目标高,最后会由于高要求导致在就业时受挫。因此,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就业心态,不盲目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不盲目地追求“淘金梦”,应该更加切合实际、客观地认识周围的就业环境及就业形势,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就业难题。

8.毕业生择业重薪酬也重单位性质。

目前有很多专家在做调查时发现很多求职大学生希望拿到较高的试用期工资,他们在择业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这样往往会导致在择业时遭拒。能力与价值是相互依存的,能力是价值体现的基础,价值是能力的作用结果,对于高工资要求的择业大学生应当注意两者的关系。对大学生选择的单位性质调查数据显示,41%的学生选择国有企业,22%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18%的学生选择外资企业,其余所占比例很小,出现这种情况是符合现今就业趋势的。无论是工作的稳定性还是工资国有企业较其他企业都有明显的优势。重庆市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地帮助与支持,采取了高校每年安排经费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9.“两极”矛盾突出。

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各种人才聚集,目标明确且努力的人会越来越优秀,而闲散懒惰的人则会越来差。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因此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十分必要的,但有34%的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娱乐游戏,迷恋虚拟世界。大学校园里“宅男”与“宅女”早已是司空见惯。

三、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差异的原因及分析

1.亲人影响与自身经历双重作用。

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塑造因素的调查统计中发现,50%的学生认为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塑造其决定性影响的是父母或家人;24%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是最大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上的名人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人生目标的变化,人生目标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学的人生规划等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82%的大学生人生目标或多或少有些变化,其中有47%的学生是由于自身的经历所引起的,受亲人朋友影响的占到41%。这种现象说明大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进入大学后,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了,对于自身的价值取向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时伴随着思辨能力的提升和对社会形势了解的加深,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开始从中学时代的懵懂逐渐明确。

2.再学习能力低,心理不成熟。

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基础。大学生们对自己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知识储备,以及未来再学习的时间、可能性等缺乏清醒认识,因而在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方面存在盲目性,往往把激情当成了实情,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过高地设计目标,一旦目标达不到,挫折感会使人不自信,影响更长远目标的实现。

3.学校的校园氛围影响重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学里的校园氛围对于学生的涵养有极大的影响。不同修养的学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差别很大。在调查中发现,有62.8%的学生认为校园的氛围对于培养学生气质,以及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非常的重要。

4.学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缺乏引导。

如今虽然不少学校组织大一新生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但是很多只是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由于学校没有及时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念的培养,大部分学生根本不知如何规划,做出的书面规划非常空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还有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因此,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方案缺乏计划性,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与自己职业相关的知识。另外,由于缺少良好的职业规划,大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地有选择性地学习自己将来有用的知识,得过且过,造成浪费,而这种浪费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四、积极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途径

1.多读书、善学习、重实践。

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而言,他们有很多的闲暇时间,将这些空余时间抽出三分之一来多多学习汲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不仅有助于开阔视野,而且读书可以明心志,在读书过程中思考会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审度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注重实践,大学生可以在与别人的接触中切实地感受到各种能力在不同场合中的应用,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很多的企事业单位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大学里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和比赛都给了大学生一个很好的锻炼的舞台,所以大学生应当在课余时间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和比赛,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己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真正达到学有所用,实现小我价值。

2.多交益友,相互学习。

拥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才能使生活更加充实,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价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多交益友,无论是自制能力好还是差的学生,益友都可以起督促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会无意识地产生一种竞争的默契,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产生正确的引导。

3.学校积极引导,要务实不能重形式。

大学生的心理在逐渐走向成熟,但仍然欠缺承受风险压力的能力。对于学校而言,应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虚拟网络世界对大学生的诱惑力极大,网络和社会等各种渠道传播的错误信息极易诱发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是最直接也应该是最有效的方式。这还取决于学校在这方面的关心力度。就本次的调查结果而言,目前,重庆市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的力度比较大,但是引导学生参与心理教育活动的效果却达不到预期,对于心理教育活动应大力度宣传和开展。

4.多提供实践机会。

为了让大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尽早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提高他们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社会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应当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实践单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实践当中;同时学生自己也需要积极地寻找实践的机会,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5.改变传统教育方法,提倡创新。

提升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关键在于不断创新教育方法。首先,课堂的价值观教育要坚决改变传统的“我说你听”的“满堂灌”做法,而应把对学生的价值要求通过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价值澄清法”、辩论法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只有学生积极地思考,不断地自我反省、重塑,学生的价值观才真正从外在要求变成内在同化。其次,要有意识地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作用。校园里要充分利用讲座、纪念活动、校园广播、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最后,价值观教育的范围要走出课堂,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大课堂里磨炼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五、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由于年龄、角色、地位、思维方式等方面相近,在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上具有上述普遍的共性,但在思考的程度、心理状态、行为表现等方面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历史的转折和价值的转型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当代大学生在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中发展了自己,又在发展中产生了对人生价值的新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中的现实问题,每个人都要正确地认识。大学生目前还未完全进入社会,更应该恰当地弄清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理性地在社会中发展自己,把握自己。这就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一)从理论上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学习有关社会发展的理论,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性,既不要有个人英雄主义,盲目夸大自己,觉得世界上无我不能办事,以为个人脱离社会也能照样生存,又不要忽视个人的作用,误认为社会对个人有着“绝对支配性”。否则,一旦处于恶劣环境,就会自暴自弃,以致被不良风气侵害,蜕化变质,最终被社会淘汰。(二)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恰当位置。社会总是时时刻刻在变化、发展,个人在社会中会随之相应变化,对社会的认识绝不能一成不变,要在变化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把握。如不注意这些,自己的认识就有可能会产生错位,或者自恃清高,妄自尊大,或者把个人前途看得过于灰暗,丧失进取的信心与动力。同时,老师要积极为学生解惑有关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在学习生活中,老师应当更多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快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面对困难,学生自身应当积极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校应该完善有关提高大学生对自我定位及自我增值的部门及体制,力争将在校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之人;社会也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完善的就业机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给予优惠。这样,学生、老师、学校、社会结合为一个有效联系紧密的就业链,使就业难不再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渝办发[2009]72),2009.

家乡的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平和县育才中学

九年级4班研究小组

课题组长:张舒婷

课题成员:赖奕萱、黄颖、林静、赖圳妍

指导教师:游伟桦、叶剑伟

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xx年11月

研究步骤:

1、对相关小区进行寻访,在寻访的过程中拍照并收集相关资料。

2、通过平和网或各小区宣传册等查阅相关小区更详细的资料。

3、制作问卷调查表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共同讨论确定最美家园的名单。

4、整理最美家园的图片和资料,共同制作她的平面图、宣传册。

5、制作演示文稿,整理调查报告。

小组分工:

讨论方案:全体成员

图片拍摄:赖奕萱

资料收集:林静

制作相关报册:全体成员

开展问卷调查:全体成员

制作演示文稿:黄颖、赖圳妍

整理调查报告:张舒婷

研究目的:

家乡的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逃离北上广”

毕业生人数增加

参与调研的52461名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覆盖各地各级高校的各专业学生。在XX年应届生期望就业地中,41.3%希望到“北上广”就业,省会城市为54.2%,其他城市仅为4.5%。其中希望到“北上广”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比XX年有所下降,XX年的这一比例占到42.8%。这说明,随着“北上广”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逃离”。

实际上,“北上广”并非是多数云南毕业生的首选。近期,一场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的XX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专场双向选择供需洽谈会,就吸引了许多毕业生前来应聘。洽谈会是专门为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的云南籍免费师范生举办的,但即便是毕业于名校的免费师范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多数学生还是感到了求职压力。为了能够应聘上一个岗位,不少学生都向三四个学校投了简历。

在应聘的师范生中,不少人也表达了想回家乡的意愿。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的高明媚老家在石林,所以她更倾向于留在昆明。“能离家近些,自己压力也小点。我们班有3个云南籍的免费师范生,一个已经签约,还有一个是保山的也打算回家。”高明媚说。

云南毕业生

月薪多在3000元

调查报告显示,XX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平均值为4357元,而实际签约工作的月薪平均值为3945元。而XX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为4467元,而实际签约月薪仅为3727元。

这份调查报告并未公布云南省的具体情况。但通过对部分在昆高校毕业生的走访了解到,虽已快到毕业季,但仍有不少学生并未找到满意的工作。“我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我们班有48个人,目前约有一半的学生与企业签约了,主要是保险销售、企业文职岗位,月薪多数在2500-3000元。”云南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小苏透露,自己找到了一份行政岗位的工作,月薪实习期是XX元、转正后3000元。这与调查报告公布的3945元月薪差距还是较大。

云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小也称,班上的28个同学只有十几个找到工作,主要是广告公司文案、企业行政等,工资在3000元左右。在走访的其余多名毕业生中,其目前找到工作的月薪也集中在3000元左右。

客服销售生产加工

最不受待见

调查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最不愿意从事的岗位中,位居前三分别为客服、销售、生产加工,其中客服投票数达到了14.3%,销售为13.3%,生产加工为11.1%。客服类职位劳动强度大,报酬较低,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不高,很难受到大学毕业生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