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革应当对症下药,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明白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到底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
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从纵向结构上看,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都存在着问题。目前,中国的管理层次则普遍存在着偏多的情况。从中央到地方,有4到5级的管理层级,这就导致了很多管理职能上的重合以及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还带来了大量的超编制人员,给我国的纳税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纵向结构还体现在管理幅度上。管理幅度即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行政领导者直接领导与指导的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的数目。学者一般认为3-9或4-12个为好。不过,在中国省一级,改革前均管辖70-100个县(市),为此,自1983年实施地市合并改革以来,增加地级市一个管理层级,试行市管县体制;然而另一方面,在同级政府内部,又往往存在管理幅度偏小,“官多兵少”现象。同时,纵向结构的不合理还不利于政令的畅通,此外层级过多也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地方保护。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障碍。
从横向结构上看,中国的部门结构即同级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平行分工关系有着很多的不合理。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也是严重的。在每个部门各自的工作的范围内,各个部门为了争取好的业绩纷纷各自为战、缺少合作,这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竞争,也消耗了很多无谓的竞争成本;在每个部门职能有交叉的范围内,各个部门又会互相拆台,同时为了避免责任,往往会踢皮球而采用无作为的方式来对待这部分工作,这样,显然会带来行政效率的低下,不利于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2.行政组织编制及其管理混乱。行政组织编制是指法定行政组织的人员定额及职务的配置,必须根据职能的需要来设置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三定”。目前,我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很多岗位因人而设,编制因人而定,这会导致编制本身过大,而且在编的人员并不一定是该岗位最需要的人。这样必然会使得行政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还会滋生腐败。同时,由于对编制确定的不严肃,还会带来很多编制外的人员进入行政管理部门。这使得官僚机构越来越膨胀,而根据帕金森定律可以知道,行政机构作的工作数量和人员的数量是成反比的,越来越多的人消耗了纳税人越来越多的钱,却做着越来越少的工作。
3.行政监督明显不足。我们知道,中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主要由系统内部监督和系统外部监督两大部分。系统内部监督主要包括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由于每一级行政机关都有自己繁重的工作,所以要求上级行政机关能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显然是不现实的。行政监察机关虽然有法律赋予的监察权,但由于监察机关只能处以撤职以下的行政处分,而且由于历史传统、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监察机关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审计机关这些年影响力有了空前的提高,但由于审计监督只是审计机关依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财政(务)收支、个人收入、财经法纪等方面情况实行的一种专门性审核活动,它的职能范围仅限于财务方面的审核,所以也很难全方位的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
我国的系统外部监督包括执政党监督、立法机关(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社会舆论、参政党、政协的监督以及公民的监督。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下,执政党实际上承担了很多行政职能和其他公共权力行使的职能,因此,它不可能把自己完全置于中立的位置去监督行政行为;同样,目前的中国,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地位还是无法和行政机关同日而语的,它们也很难切实地起到监督的作用;至于社会舆论和普通公民的监督都必须还要借助法律的途径,并不是最直接的手段。可见,我国的行政行为是缺乏有力监督的。
4.行政法制不健全或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我国的行政领域上还有很多法律空白,比如行政审批的手续非常繁琐,而且各地都有不同,这方面就需要相关的法律规范来加以规定。较之无法可依,其实有法不依的危害更为严重。我国的行政机关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依法行政的意识,这不仅极大的破坏了法律的权威,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公民对行政机关的认同感。
二、关于行政制度改革的个人看法
1.从行政机构入手,努力推进行政机构设置的改革。在纵向结构上,适当的减少我国行政管理的层级,比如江苏已经开始逐步撤销地级市,这样有利于政令的畅通,还可以减少很多行政成本。
2.严格我国的行政编制,真正做到由岗定人,杜绝因人设岗的情况,这样做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腐败,还有利于选出最适合岗位的管理人员。编制的制定应当合理,对于编制外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控制数量。
3.努力加强行政监督的力度。首先要完善系统内部监督,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权威和影响力,逐步做到对政府的每个重要行政行为实施监督,进一步加大审计机关的审计广度和深度。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为立法、行政、司法外第四大权力的作用,积极监督和报道行政机关的行为,协助政务公开的推进。参政党、人民政协和全体公民也应提高参政意识,积极行使手中的监督权力。相信,有了强有力的行政监督,我国的行政制度改革一定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4.完善立法并加强依法行政意识的宣传教育。对于很多行政领域的法律空白,我们应努力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而更有现实意义的则是,提高全体行政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依照已有的法律办事,增强行政行为的权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感。
三、总结
通过对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缺乏服务意识、法制意识以及规范化的机构设置。我们应当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促使我国政府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从单一的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治理型政府;从官僚机构臃肿的政府转向实干而精简的政府。
总之,我们应当努力促使我国的政府从棱柱型向衍射型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能,同时又不过多的干预经济和市场。只要我国的行政制度改革能向这个方向发展,政府一定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相反还会成为我国加入WTO以后保障我国人民、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工具。
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分公司的行政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使公司各项行政工作有章可循,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文件收发
第三条公司文件由指定的拟稿人拟稿,属董事局的文件由董事局秘书核稿,属公司的文件由办公室主任核稿。
文件形成后,属董事局的由董事局主席签发,属公司的由总经理签发,属党内的由党委书记签发。属于秘密的
文件,核稿人应该注秘密字样,并确定报送范围。秘密文件按保密规定,由专人印制、报送。
第四条文件由文印室负责校对,并送拟稿人或核稿人审查合格后,方能复印、盖章。
第五条文件由办公室负责报送。送件人应把文件内容、报送日期、部门、接件人等事项登记清楚,并报告报送
结果。秘密文件由专人按核定的范围报送。
第六条经签发的文件原稿送保密(档案)室存档。
第七条外来的文件由办公室专人负责签收。签收人应于接件当日即按文件的要求报送给有关部门,不得积压迟
误;属急件的,应在接件后即时报送。
第八条文印室管理
第九条文印室人员应遵守公司的保密规定,禁止非文印室人员进入文印室,不泄露工作中接触的公司保密事项。
第十条打印文件,应按文件收发规定由主管领导签署,电报、传真、复印由部门主任(部长)签署。
第十一条打印文件,发电报、传真、电传,复印文件资料,均需分类逐项登记,以备查验。文印室人员必须按
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打字、电报、电传、传真、复印任务,不得积压迟误。工作任务紧张时,应加班完成。
工作中如遇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与有关人员校对清楚。
第十二条电报、电传、传真、文件、复印件应及时发送给有关人员。因积压迟误而致工作失误、损失的,追究
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复印机由专人管理,非专管人员不准乱开机进行复印。
第十四条文印室应每月统计核算费用上报办公室,同时抄报计划财务部。
第十五条文印室人员应爱护各种设备,节约用纸,降低消耗、费用。对各种设备应按规范要求操作、保养,发
现故障,应及时报请维修,以免影响工作。
第十六条严禁私事使用传真电话。违犯者除补交电话费外,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处理;屡教不改者予以除名。
第十七条电脑室管理
第十八条电脑室人员应遵守公司的保密规定;禁止非电脑室人员进入电脑室。输入电脑的信息属公司机密,未
经批准不准向任何人提供、泄露。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第十九条电脑室人员必须按照要求和规定采集、输入、输出信息,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第二十条信息载体必须安全存放、保管,防止丢失或失效。任何人不得将信息载体带出电脑室。
第二十一条电脑室人员应爱护各种设备,降低消耗、费用。对各种设备应按规范要求操作、保养。发现故障,
应及时报请维修,以免影响工作。
第二十二条电脑室应每月统计核算费用上报办公室,同时抄报计划财务部。
第二十三条严禁将电脑用于私人学习或玩游戏。违犯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处理或行政处分;屡教不改者予以
除名。
第二十四条电脑室设备应由专业人员操作、使用。禁止非专业人员操作、使用,否则,造成设备损坏的应照价
赔偿。
第二十五条办公用品领用
第二十六条公司各部门所需的办公用品,由办公室统一购置,各部门按实际需要领用。
第二十七条各部门专用的表格,由各部门制定格式,由办公室统一订制。
第二十八条办公用品只能用于办公,不得移作他用或私用。
第二十九条所有员工对办公用品必须爱护,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禁止贪污,努力降低消耗、费用。
第三十条购置日常办公用品或报销正常办公费用,由办公室主任审批;购置大宗高级办公用品,必须按财务管
理规定报总经理批准后始得购置。
第三十一条电话使用
第三十二条电话为办公配备、使用。私事打市内电话不得防碍联系公务。
第三十三条禁止员工为私事挂发长途电话。违者除补交长途电话费外,给予罚款处理。确有急事者,应请示部
门领导同意,并按邮电部门规定交长途电话费。
第三十四条联系业务时应尽量减少挂发长途电话,降低费用。
第三十五条车辆使用管理
第三十六条公司车辆必须为公司业务服务,各部门公务用车,由部门领导先向办公室(车队)报告,说明用车事
由、地点、时间,办公室(车队)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派车。
第三十七条职员因公务需要经车队安排可以派车。
第三十八条下班后或节假日需用车的,必须事先报送用车计划给办公室(车队)否则按私事用车处理。
第三十九条公司领导出差外地时,其车辆归车队统一保管(使用)。
第四十条外单位借车,需经办公室主任同意,总经理批准后由车队长安排。
第四十一条车辆驾驶实行专人专车,专车专管。
第四十二条车辆在下班后或节假日应按指定地点停放,并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第四十三条车辆如需送厂修理,须事前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四十四条司机必须凭主管部门的派车通知出车,否则按私事用车处理。
第四十五条使用车辆应办的各项手续由司机本人负责办理。否则,由此所引起的罚款、处理、损失等由本人负
责。
第四十六条集体宿舍管理
第四十七条住集体宿舍的员工应服从管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讲究卫生、文明礼貌、注意安全。
第四十八条住宿员工应爱护宿舍内各项公物及设施。损坏、遗失,公物者必须照价赔偿。
第四十九条住宿员工应自负房租、水电费、卫生费等,如过期不交费而被罚款、断水、断电等,责任自负。
第五十条集体宿舍内不得私自留宿他人,违者视情节轻重处理。特殊情况需留宿的,须先报告办公室或宿舍负
责人同意。
第五十一条不准在宿舍内高声喧哗;宿舍内各项文娱活动应在晚上11点以前结束,以免影响他人休息。不准
在宿舍内干违法乱纪的事。
[摘要]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大踏步前进,而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步伐却远远落后,刚刚结束的两会通过的“大部制”改革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努力促使我国的政府从棱柱型向衍射型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能。
[关键词]行政管理制度面临问题制度改革
在改革开放已经进行30年后的今天,回顾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和变化之大完全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中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远远落后于经济领域的改革进程。那么中国究竟应该怎样推进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行政管理制度面临的问题
改革应当对症下药,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明白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到底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
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从纵向结构上看,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都存在着问题。目前,中国的管理层次则普遍存在着偏多的情况。从中央到地方,有4到5级的管理层级,这就导致了很多管理职能上的重合以及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还带来了大量的超编制人员,给我国的纳税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纵向结构还体现在管理幅度上。管理幅度即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行政领导者直接领导与指导的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的数目。学者一般认为3-9或4-12个为好。不过,在中国省一级,改革前均管辖70-100个县(市),为此,自1983年实施地市合并改革以来,增加地级市一个管理层级,试行市管县体制;然而另一方面,在同级政府内部,又往往存在管理幅度偏小,“官多兵少”现象。同时,纵向结构的不合理还不利于政令的畅通,此外层级过多也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地方保护。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障碍。
从横向结构上看,中国的部门结构即同级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平行分工关系有着很多的不合理。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也是严重的。在每个部门各自的工作的范围内,各个部门为了争取好的业绩纷纷各自为战、缺少合作,这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竞争,也消耗了很多无谓的竞争成本;在每个部门职能有交叉的范围内,各个部门又会互相拆台,同时为了避免责任,往往会踢皮球而采用无作为的方式来对待这部分工作,这样,显然会带来行政效率的低下,不利于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2.行政组织编制及其管理混乱。行政组织编制是指法定行政组织的人员定额及职务的配置,必须根据职能的需要来设置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三定”。目前,我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很多岗位因人而设,编制因人而定,这会导致编制本身过大,而且在编的人员并不一定是该岗位最需要的人。这样必然会使得行政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还会滋生腐败。同时,由于对编制确定的不严肃,还会带来很多编制外的人员进入行政管理部门。这使得官僚机构越来越膨胀,而根据帕金森定律可以知道,行政机构作的工作数量和人员的数量是成反比的,越来越多的人消耗了纳税人越来越多的钱,却做着越来越少的工作。
3.行政监督明显不足。我们知道,中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主要由系统内部监督和系统外部监督两大部分。系统内部监督主要包括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由于每一级行政机关都有自己繁重的工作,所以要求上级行政机关能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显然是不现实的。行政监察机关虽然有法律赋予的监察权,但由于监察机关只能处以撤职以下的行政处分,而且由于历史传统、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监察机关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审计机关这些年影响力有了空前的提高,但由于审计监督只是审计机关依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财政(务)收支、个人收入、财经法纪等方面情况实行的一种专门性审核活动,它的职能范围仅限于财务方面的审核,所以也很难全方位的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我国的系统外部监督包括执政党监督、立法机关(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社会舆论、参政党、政协的监督以及公民的监督。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下,执政党实际上承担了很多行政职能和其他公共权力行使的职能,因此,它不可能把自己完全置于中立的位置去监督行政行为;同样,目前的中国,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地位还是无法和行政机关同日而语的,它们也很难切实地起到监督的作用;至于社会舆论和普通公民的监督都必须还要借助法律的途径,并不是最直接的手段。可见,我国的行政行为是缺乏有力监督的。
4.行政法制不健全或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我国的行政领域上还有很多法律空白,比如行政审批的手续非常繁琐,而且各地都有不同,这方面就需要相关的法律规范来加以规定。较之无法可依,其实有法不依的危害更为严重。我国的行政机关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依法行政的意识,这不仅极大的破坏了法律的权威,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公民对行政机关的认同感。
二、关于行政制度改革的个人看法
1.从行政机构入手,努力推进行政机构设置的改革。在纵向结构上,适当的减少我国行政管理的层级,比如江苏已经开始逐步撤销地级市,这样有利于政令的畅通,还可以减少很多行政成本。
2.严格我国的行政编制,真正做到由岗定人,杜绝因人设岗的情况,这样做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腐败,还有利于选出最适合岗位的管理人员。编制的制定应当合理,对于编制外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控制数量。
3.努力加强行政监督的力度。首先要完善系统内部监督,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权威和影响力,逐步做到对政府的每个重要行政行为实施监督,进一步加大审计机关的审计广度和深度。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为立法、行政、司法外第四大权力的作用,积极监督和报道行政机关的行为,协助政务公开的推进。参政党、人民政协和全体公民也应提高参政意识,积极行使手中的监督权力。相信,有了强有力的行政监督,我国的行政制度改革一定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4.完善立法并加强依法行政意识的宣传教育。对于很多行政领域的法律空白,我们应努力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而更有现实意义的则是,提高全体行政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依照已有的法律办事,增强行政行为的权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感。
三、总结
在政府和高等院校关系中,主要通过政府进行集中式管理为主,采用直接管理手段对各大高校中主要事物进行管理,高校中一切大项目决策权归政府,甚至行政管理出现在教育中的每个环节,比如,学校的课程配置、人员调整和教师的调度与薪酬的分配等,都有政府对其进行管理,院校对政府作出的各种决定进行实施,高校就相当于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在管理教育的同时随时等待政府的调遣.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框架下,领导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威,高校管理工作中没有民主氛围,管理人员唯上不唯下,个别人员为了表现,甚至可以牺牲工作效果.权力的过分集中还容易形成管理人员的权力崇拜
1.1规划行政管理手段为主
我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手段主要包含了拨款、政策指示、行政规划和立法等多种管理手段,教育中的各个环节都带有一种浓重的行政色彩.我国高校的政策、财政支出大都倾斜于教学、科研方面的人才培养,往往忽略了对行政管理者进行进修培训的关注和保障,行政管理人员觉得自身提高的机会和渠道都受到了限制,由于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难于提高到满意的程度,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便开始自暴自弃,对待工作缺乏激情,工作责任感不强,导致在工作中处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状态.
1.2学院封闭式管理
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事物组成,高等院校是社会中的一个部分,它肩负着提高人们知识的重任,不能独立在社会中,特别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物资日益丰富的今天.我国高等院校的建校目标就是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为社会服务.通过对学校各环节的管理来实现学校工作成果对社会有利的影响,所以,学校在进行全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的辨证统一.但是高校和社会、高校与高校之间没有形成一种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沟通方式,使学校处于独立办学的处境中,在闭门办学的过程中降低了社会参与管理的程度,导致人才培养得不到有效的质量保证,缺乏一定的评估系统.
2.我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现状
2.1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我国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是高等院校中行政管理改革还在初级阶段,在改革中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摸索.由于市场的竞争机制,使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活跃的同时出现了一定的危机,比如,在不同体制的转变中,很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对转变环境很好的适应,在思想上或者自身情感上发生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改变,甚至有人格上的冲突,工作进度较慢,工作内容缺乏创新,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全局观念.种种原因导致了管理人员缺少激情,这种消极的工作状态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
2.2行政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和其他部门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工作性质决定了队伍的高素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领导很大程度上不太重视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很多领导片面的对行政工作进行理解,认为只要态度端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没有考虑工作人员的特长和工作岗位相适应的问题,使很多人员在自身的岗位上不能通过自己的优势来更好的完成岗位任务.工作人员由于兴趣爱好问题,消极的对待眼下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使管理水平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2.3行政管理队伍与教学队伍差距过大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中得不到应用的重视,在各个方面和教学师资队伍无法相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随着改革政策,很多规定都偏向了教学工作,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被大大降低;(2)很多拥有高学历的人员不愿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普遍认为前途不是特别光明.就算从事了行政管理工作,很多情况下是科研和管理同时进行,不能把足够的精力放在行政管理中;(3)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人员中,不是年龄偏高就是学历较低,也没有过硬的管理技术,加上国家政策有所倾斜,规定高校教师可以随时去进修,但是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比较严格,工作期间给予进修的机会少之又少,只有骨干人员有进修的资格,使低学历人员没有提升自己的机会,导致管理失去了创新性和科学性.
3.建议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对策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制秉承政府机关管理形式已有很长的时间,虽然经过几次改革,但政府机关式管理形式的影子仍然存在.依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空间仍然很大.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起高效、精减的组织结构;定位应该明确,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目标就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形成一个坚持以人为本,充满人性化管理机制的管理形态.个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协调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
我国很多高校中行政权力远远高于学术权力,行政管理权限被任意放大,权利意识过分突出,科研工作比较单一,参与决策的机会比较少.高校作为一个育人之地,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所以,要最大程度上协调行政管理和学术、科研之间的关系,保障高校领域资源得到平衡的发展,对学术权力进行适度的提升,增加专家和学者在管理中的话语权,明确各自管理领域所要发挥的作用,制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规章制度,两者只有协调和统一,高校才能有效和稳定的发展.
3.2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的发展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行政管理工作,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为此需要对行政管理队伍进行必要的壮大,提高人员素质,紧抓工作效率.高素质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形成的,需要对人员长期进行锻炼,达到一定的管理水平,提高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努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高素质管理队伍是完善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要对领导体制进行完善,对人员加强专业培训,还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培养出促使管理快速发展的队伍.
3.3精简行政机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高校机构在时展中,应进行必要的改革,行政机构较多,把高校中管理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完善各种机制,健全规章制度.解决有些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也要解决有些部门编制过少、人员不足的问题,做到职能与机构相匹配、任务与人员编制相匹配.
3.4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高校办学的宗旨就是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行政管理工作除了管理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服务育人,一个好的管理模式的实施为的是更好的服务于师生.行政管理人员要在原有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再次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明确管理工作是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很好的对管理实践和未来管理模式进行定位.把以人为本的观念延伸到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运用正确的观念来进行沟通和协助,努力营造出一个较为轻松的人际关系,通过有效的服务为高校中行政管理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行业高度重视,进行了很大的改革计划,特别是我国高等院校,由于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我国高技术人才的重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大批人才.高等院校中的行政管理制度是整个院校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是行政进行管理的依据,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达到顺利实施的目的.高效实施行政管理制度是高等院校的义务,直接决定着院校未来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制度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 :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制度;管理现状;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28-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全球化经济的到来,很多高校中现行的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时代化管理要求,因此,需要对高等院校中行政管理水平进行整体的提升,在高校和有序运行的基础上,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将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1 我国以往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制度
我国经历了30年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以集权的方式对整个经济进行控制和管理,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相辅相成,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集权的管理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政府进行集中式直接管理
在政府和高等院校关系中,主要通过政府进行集中式管理为主,采用直接管理手段对各大高校中主要事物进行管理,高校中一切大项目决策权归政府,甚至行政管理出现在教育中的每个环节,比如,学校的课程配置、人员调整和教师的调度与薪酬的分配等,都有政府对其进行管理,院校对政府作出的各种决定进行实施,高校就相当于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在管理教育的同时随时等待政府的调遣.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框架下,领导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威,高校管理工作中没有民主氛围,管理人员唯上不唯下,个别人员为了表现,甚至可以牺牲工作效果.权力的过分集中还容易形成管理人员的权力崇拜.
1.2 规划行政管理手段为主
我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手段主要包含了拨款、政策指示、行政规划和立法等多种管理手段,教育中的各个环节都带有一种浓重的行政色彩.我国高校的政策、财政支出大都倾斜于教学、科研方面的人才培养,往往忽略了对行政管理者进行进修培训的关注和保障,行政管理人员觉得自身提高的机会和渠道都受到了限制,由于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难于提高到满意的程度,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便开始自暴自弃,对待工作缺乏激情,工作责任感不强,导致在工作中处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状态.
1.3 学院封闭式管理
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事物组成,高等院校是社会中的一个部分,它肩负着提高人们知识的重任,不能独立在社会中,特别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物资日益丰富的今天.我国高等院校的建校目标就是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为社会服务.通过对学校各环节的管理来实现学校工作成果对社会有利的影响,所以,学校在进行全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的辨证统一.但是高校和社会、高校与高校之间没有形成一种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沟通方式,使学校处于独立办学的处境中,在闭门办学的过程中降低了社会参与管理的程度,导致人才培养得不到有效的质量保证,缺乏一定的评估系统.
2 我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现状
2.1 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我国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是高等院校中行政管理改革还在初级阶段,在改革中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摸索.由于市场的竞争机制,使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活跃的同时出现了一定的危机,比如,在不同体制的转变中,很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对转变环境很好的适应,在思想上或者自身情感上发生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改变,甚至有人格上的冲突,工作进度较慢,工作内容缺乏创新,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全局观念.种种原因导致了管理人员缺少激情,这种消极的工作状态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
2.2 行政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和其他部门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工作性质决定了队伍的高素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领导很大程度上不太重视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很多领导片面的对行政工作进行理解,认为只要态度端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没有考虑工作人员的特长和工作岗位相适应的问题,使很多人员在自身的岗位上不能通过自己的优势来更好的完成岗位任务.工作人员由于兴趣爱好问题,消极的对待眼下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使管理水平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2.3 行政管理队伍与教学队伍差距过大
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中得不到应用的重视,在各个方面和教学师资队伍无法相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随着改革政策,很多规定都偏向了教学工作,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被大大降低;(2)很多拥有高学历的人员不愿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普遍认为前途不是特别光明.就算从事了行政管理工作,很多情况下是科研和管理同时进行,不能把足够的精力放在行政管理中;(3)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人员中,不是年龄偏高就是学历较低,也没有过硬的管理技术,加上国家政策有所倾斜,规定高校教师可以随时去进修,但是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比较严格,工作期间给予进修的机会少之又少,只有骨干人员有进修的资格,使低学历人员没有提升自己的机会,导致管理失去了创新性和科学性.
3 建议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对策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制秉承政府机关管理形式已有很长的时间,虽然经过几次改革,但政府机关式管理形式的影子仍然存在.依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空间仍然很大.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起高效、精减的组织结构;定位应该明确,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目标就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形成一个坚持以人为本,充满人性化管理机制的管理形态.个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 协调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
我国很多高校中行政权力远远高于学术权力,行政管理权限被任意放大,权利意识过分突出,科研工作比较单一,参与决策的机会比较少.高校作为一个育人之地,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所以,要最大程度上协调行政管理和学术、科研之间的关系,保障高校领域资源得到平衡的发展,对学术权力进行适度的提升,增加专家和学者在管理中的话语权,明确各自管理领域所要发挥的作用,制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规章制度,两者只有协调和统一,高校才能有效和稳定的发展.
3.2 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的发展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行政管理工作,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为此需要对行政管理队伍进行必要的壮大,提高人员素质,紧抓工作效率.高素质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形成的,需要对人员长期进行锻炼,达到一定的管理水平,提高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努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高素质管理队伍是完善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要对领导体制进行完善,对人员加强专业培训,还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培养出促使管理快速发展的队伍.
3.3 精简行政机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高校机构在时展中,应进行必要的改革,行政机构较多,把高校中管理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完善各种机制,健全规章制度.解决有些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也要解决有些部门编制过少、人员不足的问题,做到职能与机构相匹配、任务与人员编制相匹配.
3.4 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高校办学的宗旨就是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行政管理工作除了管理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服务育人,一个好的管理模式的实施为的是更好的服务于师生.行政管理人员要在原有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再次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明确管理工作是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很好的对管理实践和未来管理模式进行定位.把以人为本的观念延伸到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运用正确的观念来进行沟通和协助,努力营造出一个较为轻松的人际关系,通过有效的服务为高校中行政管理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对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进行改革,需要对有关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对领导体制进行深化,领导体制的不断完善很大程度上是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核心部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比较快,行政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很大革新,通过革新后的管理方式来充分展现出行政管理人员的潜能,为高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与世界接轨,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和交流程度的不断加大,高校管理机制改革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高校管理以开展教育质量管理改革为中心,更新管理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找准管理定位已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袁潇.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蒲于文.我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研究[D].四川大学,2004.
〔3〕李雯.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43.
〔4〕郭莉,高洁.民办院校行政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2):225-226.
〔5〕周伟,李宜钊.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问题若干思考[J].2010(4):41
〔6〕常辰辰.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6):251.
〔7〕陈海娥.改进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基本途径探讨[J].大学教育,2013(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