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设备管理;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合理管理不仅可以使设备得到更好地维护,使用寿命延长,更重要的是使企业的在低成本高效益的轨迹上运行。

二、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历史回顾

1、设备管理体制

多年来,化工企业设备管理是在政府指导下进行的,从国务院、原化工部到省政府、原石化厅,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订了一整套设备管理条例、办法、规定等,要求各地化工企业遵照执行。

2、设备管理和维修模式

(1)计划预修

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化工企业基本上采用原苏联的计划预修体制。它是以磨损规律为依据,总结长期实践经验,按照不同的时间周期对设备进行大修、中修、小修或检查。采用计划预修制,可以把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大量严重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2)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应用

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一方面,国际上各种先进设备、生产线不断引进;另一方面,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也逐步进入中国企业。起源于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为中国企业所接受,并被推广应用。

三、化工企业设备综合管理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的商业环境、动态的市场、更激烈和高水平的竞争使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条件下,设备的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设备管理的系统性特点

(1)设备管理的全流程特点

化工生产企业生产的最大的特点是工艺流程连续性强,设备腐蚀磨损严重。一台设备、一套装置、一条管线甚至各个零件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系统的停产。

(2)设备管理的全企业特点

从企业内部来看,一方面设备本身结构日趋复杂化、自动化、精密化、并配有繁杂的辅助设施,往往需要很多专业的配合才能搞好维修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日趋庞大化、复杂化,设备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工艺、质量、财务、生产、计划、物资、教育、安全、坏保等管理工作有密切的联系。

(3)设备管理的全过程特点

企业的设各管理工作是由计划、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等环节组成,各环节的工作相互影响,所有工作的总目标是追求生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能最高。

2、管理从技术型向技术经济型转化的特点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通过经济管理,强化成本意识,通过研究设备价值的转换、资金的补偿、维修费用的经济性、新设备投资与设备技术改造的经济性评价等方面,提高设备生产效率,追求生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效果。

3、设备管理信息高度集成的特点

化工生产企业要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首先要实现信息集成。由于设备管理的目标在于企业获得总体效益,而企业能否获得最大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各种功能的协调。

四、化工企业设备综合管理体系结构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是由计划、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等环节组成。可以总结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基本流程是:首先对在用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针对各部件、零件相互摩擦产生的技术状态变化而进行的经常性的检查调整和处理;然后通过对设备系统进行检查、检测,发现故障征兆,以防止故障发生并使其保持在规定状态以及故障发生以后所进行的维修活动;如果某些设备没有维修价值,还需要对其进行外购处理,因此,建立化工生产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结构如图表1所示。

图表 1设备综合管理体系结构

五、化工企业设备管理方法的探讨

1、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最基本工作,具体如下所示:

(1)备台帐管理

控股公司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实行了三级联动管理模式的固定资产管理,即同一项同定资产由车间设备管理部、财务部协同管理。每一项固定资产首先由财务部编制资产卡片号,其次由设备管理部门编制设备编号,再由车间编制该项资产的工艺流程编号,即我们通常说的位号,最后三部门都要以这3个重点编号为基础编制各自的设备管理台帐。

(2)备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是设备使用、管理、维修的重要依据,为保证设备维修工作的质量、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使用、维修水平,充分发挥设备档案为日常设备管、修、用服务的职能,公司要求各产业公司每台设备都要根据相关的设备台帐建立设备档案,详细的记录该项设备从购置、安装验收、移交使用、维护管理、更新改造、以至报废的全部生命周期;同时设备主管部门也要选取各产业公司车间里的重点设备建立详细的设备档案,以便集中设备主管部门有限的精力去重点监护各公司里重要设备。

(3)工具台帐管理

工具是提高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合理的工具搭配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维修的精度和速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工具的自然属性,常常发生超标领用,不正常损坏以及莫名其妙的丢失等各种现象。

2、品备件的储备定额管理

备品备件是指在设备检修中,准备更换的零部件。哪些是必备的备件,准备多少比较合适,即供应与需要的问题在生产实际中很难同步,往往会产生很大的矛盾。

(1)备件消耗定额

储备定额的编制要以消耗定额为依据,按既能保证设备的正常生产、维修使用,满足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的实际需要,又不造成超储和积压的原则。

(2)备件储备定额

公司备品备件储备的原则是以耗定储,根据消耗定额,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以下几种情况的备件储备定额:

①使用寿命小于修理周期的易损件应予以储备,如三角带、油封等配件。

②同种类型设备多,消耗量大,应按1/3~1/4储备备品备件,如机械密封的动环、静环配件。

③自制难度大,采购周期长,可在保证年消耗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储备,如压缩机及气压机的活塞坏,缸套、曲轴等配件。

④对完成生产任务关系重大,一旦停机会造成整个车间乃至全厂停车的关键设备,不但平时要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而且要储备足够的备品备件,如催化烟气轮机、主风机的密封,转子等配件。

⑤对于非标配件、需出图让外协单位制作的备品备件要适当增加储备量。

(3)备件储备形式

如前文所讲,京博控股是一个涉及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热电联产等多个产业的集团公司,储备定额的制定过程要全盘考虑各产业公司的行业特点和储备要求,充分整合各产业公司同种类型设备备品备件的储备定额,既要满足各产业公司的使用要求,又要能从全盘角度上削减储备定额,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3、备的选、用、改、修管理

设备是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现有设备,用一流的设备管理方法,为企业安全、稳定、连续、满负荷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是现代企业进行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

(1)设备选型管理

选好设备是用好设备的前提条件,只有把最合适的设备放在最合适的地方,才能发挥它的最大生产力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2)设备操作规程的制定及培训

设备操作规程是指导员工进行设备操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文件,是设备能否被正确操作与使用的先决条件。

(3)设备点巡检管理

设备点巡检是一种先进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它的指导思想是推行全员和全面质量管理,以“预防维修”来取代“计划维修”

(4)设备改造,节能降耗管理

节能降耗,挖潜增效不只是生产部门的重要任务,同样也是设备主管部门不懈追求的目标和结果。

六、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工生产日趋大型化、规模化,追求效益最大化。化工企业设备管理是一个企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只有企业设备管理做得好了,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才会上去,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企业设备管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耀双,刘碧云.设备管理(第一版)[M].机械工业出版杜,2008:65.

[2]刘建新.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

[3]马冬冬,潘延辉.化工企业设备管理方法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0(2):49—51.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一、钢铁企业设备管理问题

钢铁企业中的设备具有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综合化、系统化的特点。由于这些特点,设备在投产后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1)停机损失巨大

由突发事故所造成的生产中止,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其影响会打乱生产计划、延迟交货期,增加产品成本,严重时导致全系统停产,所造成的损失使企业无法承受。以笔者曾工作过的条钢生产车间为例:每停机1小时将造成4万多元的损失。

(2)维修费用巨大

由于钢铁设备精度高、设备品种多、生产连续性强,增加了维护、保养和修理等工作难度,一旦设备精度劣化,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而且由于设备系统复杂,企业范围大,管线网路密布,管理和维修工作繁杂,一旦出现失误,诸如跑、冒、滴、漏等现象也会造成能源损失,导致产品成本增加。如此等等,均要增加维修工作量,维修费用相应也随之增加。据统计,年产60万吨的普通线材车间,日常设备维修及购买备品备件的费用每年就有400多万元。

(3)设备投资巨大

由于现代化设备的特征决定了现代化设备制造的投资是巨大的,因此对这些巨额投资的设备,必须严格控制达到设计生产规模的时间,充分发挥设备的能力,尽快回收投资,这样企业才能获得经济效益。反之,如果设备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原设计生产,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其结果就会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随着设备现代化的发展,设备与产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品产量和成本都受到所配置设备的影响,对此要求有一套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只有现代化设备与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才能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效益。

二、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对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设备管理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的保证

在现代化生活中,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由人们操纵机器设备来直接完成的。生产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本企业的生产任务的完成,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搞好设备管理,正确地使用设备、精心维护、修理设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的设备保证。所以,设备管理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装备水平的发挥和技术状态的保持。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设备管理,迅速及时地处理设备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设备管理是提高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

设备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设备维修时间和维修质量。必须看到,现在有些企业维修作业时间过长,效率低下,除了维修技术方面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安排不妥,备件供应不佳等管理方面的因素所造成。因此,如果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组织,就可以做到既保证质量又缩短工期,以确保设备开动率的提高。

(3)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搞好设备管理,不断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提高设备装置水平和利用率,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现代化设备管理的内容及主要任务

(1)设备的技术管理

设备的技术管理主要着眼于保证设备的技术状态完好和技术状况改进,其主要内容有:

①设备前期管理。包括设备的选型(包括研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验收等管理。

②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③备品备件管理。它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设备维修的重要物质基础。及时、经济地提供维修所用合格的备品备件是备品备件管理的主要任务。

④设备的改造、更新管理。设备改造、更新是现有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

⑤设备的专业管理。包括:机、电、仪、计算机、压力容器、设备等的管理。

(2)设备的经济管理

设备的经济管理主要着眼于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技术管理的对象是设备本身。而设备经济管理的对象是与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

其目标是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化,以获得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益。设备经济管理内容不限于设备投产后的维修费,而应包括设备一生的经济性。设备经济管理的内容归纳如下:

①对设备的投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价,以便确定最佳的投资方案。

②分析设备的经济寿命,按照经济寿命确定设备的使用年限和合理地提取折旧费用。

③以设备维持费(包括进行费和维修费)与事故停机损失费之和最小为目标,确定经济合理的维修方式,实现维修工作最佳化。

④合理确定备件的储备量和备件的流动资金。

⑤加强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实现寿命周期费用最佳化和综合效益最高。

(3)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通过上述对设备管理内容的分析,设备管理的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正确选购设备,为企业提供质好价廉的设备。

②积极推行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按照现代化设备管理的观点和方法,结合本单位特点,使设备管理能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③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是认真做好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和预防维修及改善维修工作,管理思想要从以修为主转为以防为主,尽量减少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突发性设备故障。

④做好现有设备的挖潜、革新、改造和更新工作,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使企业的生产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

⑤提高设备维修技术,学习和推广应用设备维修新技术,并且要做好备品备件的供应工作。

⑥做好技术业务培训,采取各种方法培训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提高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设备管理的新要求。

四、解决方案:建立一体化体系促进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设备管理一体化体系是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管理方针、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及管理措施综合形成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它是一个宏观的,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在不同的时期,应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目标和要求,笔者认为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一体化体系主要内容构成如下:

(1)管理思想现代化--以人为中心

现代化的设备要管好、用好,就一定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这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充公认识管理的价值,建立对设备一生的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的综合管理思想,树立经营决策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为企业经营目标服务。树立经济效益观念,克服单纯的技术管理倾向,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树立信息观念、时间观念,重视人才开发,民主管理和自主活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管理目标现代化--故障少,费用低

设备管理的目标是追求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使设备一生各阶段投入尽可能少,产出尽可能多。

(3)管理方针现代化--安全第一

设备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设备事故与灾害为零。要从造成设备事故与灾害的理论研究着手,加强可靠性,可维修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安全、可靠,可维修与经济性统一。要在企业中广泛开展危险预知训练,建立安全确认制度和科学的安全诊断技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实行企业全员的标准化作业规范。

(4)管理组织现代化--Line-staff

设备管理的组织是健全企业设备管理的经营机制,强化企业设备的基层管理,积极推进全员参加的自主维修活动。实行Line-staff管理组织形式,一方面要加强直线的集中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横向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

(5)管理制度现代化--TPM

设备管理制度是坚决贯彻TPM管理制度,实行全员维修,做到生产、设备一体化,推行全员维修与社会大系统的维修相结合的预知维修制度。

(6)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

管理方法是在总结和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把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既要采用管理科学中的系统工程,目标管理,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等各种定量的技术方法,也要采用行为科学的激励作用,并且与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也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全员的集体智慧,使企业生机勃勃,使设备管理工作更科学化。

(7)管理手段现代化--计算机

现代化管理手段很多,设备管理主要采用电子计算机以定量管理为基础,对原始记录、各种标准、基准、常规工程、备件、资材订购储备消耗全部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并广泛推广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及状态监测技术,实现设备劣化的倾向管理,使设备由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通过采用ERP等软件和网络系统,大大提升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一体化。

(8)管理措施现代化--P.D.C.A.

实现现代化管理措施是建立完善的信息与信息反馈系统,加强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实现设备管理体制的P.D.C.A.循环,使整个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和提高。

设备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现代化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如图1所示: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 总装车间 管理流程 再造

一、汽车制造业总装车间设备管理流程现状

设备管理看似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其为一项独立的保证正常声场工作的后勤工作,且由由职能机构和人员来管理,他们在设备管理范围内有一定的决定权和对所属下级单位的指挥权。但是他们的下级单位和管理人员各有隶属的直线部门,同时接收直线部门的领导。笔者对我国多家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常规企业都有四个管理层次,但是根据企业的规模和特色,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拥有四个管理层,但至少有两个层次。这种组织结构的缺点是:其一,纵向等级层次多,响应缓慢,容易产生信息的失真。例如设备出现故障,需要修理。先由车间维修工修理,如果修理不了再由技术员去查找设备相关资料确定是否在包修期,若已过保修期,则根据故障情况和设备使用性能,确定是否需要大修,无论大修还是委外维修都必须经过层层申报审批才能得到执行。这样繁琐的流程,不仅使设备停机时间人为地延长,综合效益低下,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其二,职能机构重叠,机构臃肿,管理人员比重大,管理费用高。例如某公司的发动机厂,职工人数仅有800人,而装备科就有40人,在其下属的4个车间内,每个车间有维修工8-12人,设备员2-4人。设备管理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十分之一。其三,横向沟通少,各个分厂之间和车间之间相对独立,互相沟通交流少,而且容易产生本位主义,难以协调一致。同时,信息只存在单个部门之间,分散在各个子系统里面,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影响先进维修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交流。其四,各分厂有自己独立的备件和工具仓库,库存积压大,造成资金和人员浪费。其五,职权下放过大,指挥不灵。公司的设备动力部对各分厂设备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决策易留于表面。

二、汽车制造业总装车间设备管理优化策略

(一)设备管理的流程再造方式的选择

管理流程再造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被国内引入,且迅速被很多企业接受,这种理论是由美国提出,在九十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它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它的重组模式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合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目前常用的BPR法有全新设计法和系统改造法两种。前者从根本上抛弃旧流程,零起点设计新流程;后者辨析理解现有流程,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系统渐进地创造新流程。因为前者在企业重组实践中的失败率很高,所以目前人们比较倾向后者,主张企业开展BPR活动应结合ERP系统的实施,循序渐进,阶梯式上升。BPR侧重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最优化,ERP侧重在合理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重新设计现有流程,或进一步完善流程,其目的总是使流程更好、更省、更快。在这里,更好是指进一步提高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经济。更快地是指尽可能快地提高设备维修保养响应速度,更省是指以更高的效率实现前两项任务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设备管理流程的再造方式

从上文不难看出,我国当前汽车制造业的设备管理主要存在管理组织机构混乱及业务流程欠缺等问题,根据BPR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针对这种管理模式和新的流程开发一套设备管理软件来协助和推动流程重组的成功实施。各个分厂和车间不再从事设备管理工作,其下各级设备管理机构取消。设备统一由原来的设备动力部管理。同时在设备动力部下增设设备监控中心、信息处理决策中心、工具备件仓库、维修保养中心等。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但是又紧密合作。(1)由设备监控中心对各个分厂或者车间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出现任何问题,及时提交信息处理决策中心。(2)信息处理决策中心根据设备历史资料和监控中心提交的数据,做出保养、修理、委外维修或者连续供应商保修决策,并给出具体实施方案提交由设备保养维修中心执行。(3)保养维修中心根据方案安排人员实施方案。

(三)设备管理流程再造的关键问题

汽车制造业总装车间的设备管理流程再造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关键问题。首先,对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也就意味BPR的开始。BPR与信息技术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二者密不可分。信息化的真正实现离不开BPR,BPR是信息化得以推广实施的保证,只有处理好BPR和信息技术之间相互支持与协作的关系,信息化的成功才能成为可能。同样,BPR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为BPR的实施提供了许多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它帮助并促进%&’得以顺利完成。所以要把BPR和信息化有机结合。其次,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是彻底摈弃多年来形成的旧的企业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重新设计企业营管理和运营方式,对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系统整合与改造。这一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出现种种问题和矛盾,需要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同时,重视员工思想的变革管理,由于人们常常安于现状,不思变革,而BPR不但是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还改变了企业原有的文化氛围,因而实施中遇到的阻力很大部分是人为的,因而要有效实施流程重组,对员工的思想观念教育必不可少。

三、设备管理优化后的效果分析

部分汽车行业通过对总装车间设备管理的流程再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职能上:设备管理从原来作为分厂和车间的附属业务上升为具体部门的核心业务,发挥出专业优势,同时减轻分厂和车间的任务,为集中精力于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流程上:重新设计现有流程,清除非增值活动,调整核心增值活动,充分应用BPR的基本规律方法,使设备管理流程更好、更省、更快。设备管理上:真正的把设备生命周期的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设备管理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将BPR和信息化完美结合:信息化巩固了BPR成果,而BPR又为信息化发挥潜能提供了平台。组织机构趋于扁平化,缩短信息传递途径,响应速度快,透明度高,信息高度共享。仓库统一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库存占用资金,有效的控制库存。

四、结语

管理的现代化决定了设备管理的现代化,也就是设备管理也要像现在的企业管理一样,融入集成化、全员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化、信息化。这一全局性的发展,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设备管理流程重组能从根本上改变汽车制造企业的设备管理瓶颈问题,能使企业以精良的武器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采石机械设备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采石场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经济效益的好坏。而采石机械设备管理又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体系,包括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的设备管理(三个层次,其中作业层的机械设备管理也称为机械设备现场管理)是保证生产作业按正常秩序进行的基础,同时机械设备现场管理也是积累经验、总结成果的源泉。下面,根据本人从事设备管理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加强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确保运用安全。

1.责任到人,对机械设备现场进行专职管理

首先,要明确采石场各级领导对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职责,健全组织领导体系,要求主管领导对采石机械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负总的协调及领导责任;设备技术人员对采石机械设备的管理、检修及消除设备隐患等负管理责任;车间主任或工长对采石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负检查指导责任;对操作人员应明确设备操作、维护和设备巡检、交接等责任;对维修人员应明确巡检、定检责任。其次,以各设备、设施、机组为单位,成立包机小组,机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包机责任,对包机目标实行定量考核,考核项目应包括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

2.整章建制,对机械设备现场进行规范管理

2.1正确使用机械设备

设备危险是指由于机械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构件、工具、工件或飞溅的固体和流体物质等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作用,可能产生的伤害以及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滑绊、倾倒和跌落危险。因此,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同时,管理部门要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积极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2.2制定防止采石机械设备故障产生、保证现场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使用采石生产机械设备,严格执行“二定”(定人、定号位)和持证上岗制度,按规定的“三好”(用好、管好、修好)和“四会”(会使用、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要求使用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现场维护要做到“四勤一定”(勤检查、勤擦拭、勤紧固、勤调整、定时准确记录),严格执行“清洁”、“”、“紧固”、“调整”、“防腐”机械设备维护十字操作法等管理方法和措施。

2.3制订科学的、详细的检修保养制度

采石场应针对机械设备不同部件的运用特点,制订不同的检修保养方式,以达到降低成本、保证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的检查保养项目进行检修保养,并认真填写《机械设备定期检查保养实施情况表》、《机械设备日常检查保养记录》、《机械设备运转记录》等,为在生产中更好地监控机械设备的运转、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创造条件。

2.4强化人员培训,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具体说来,一要抓好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采石场要坚持新职人员的岗前培训,特种设备必须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发证,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二要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要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要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机械设备安全防范要领和方法,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2.5分析机械设备故障产生原因、积累故障原始资料

要求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出现的故障必须及时上报,车间主任或工长接到报告后,要对机械设备发生的故障及时调查、分析,尽快拿出处理方案,不得盲目违章指挥,禁止机械设备超负荷或带病运转。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故障发生的规律,以便日后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日常应做好积累故障原始资料和故障统计分析工作。

2.6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检修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设备技术人员应做好设备检查、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和小修等费用的核算、统计、整理分析等工作,做好《机械设备材料消耗月报表》等各项报表,并争取将各项维修费用落实到各机组人员,使人人身上都有成本费用指标,让每一位职工都树立强烈的成本观念、效益观念。

3.加强监控,对机械设备进行动态管理

采石机械设备使用率高,生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作业,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应实行动态管理和预知性维修。这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操作人员较强的责任心相结合,对机械设备进行动态监控,并认真做好监测记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生产作业中的设备停机故障及跑、冒、滴、漏现象,还可以使机械设备总成或部件由计划修理尽快向状态修过渡,从而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节约机械设备检修成本。

4.奖惩并重,对机械设备进行完好管理

4.1明确机械设备完好标准

要求各机组所管理的机械设备完好,各项运行参数在允许范围内,无脏、乱、缺、锈、漏现象;认真执行设备管理专职制和设备维护保养等规章制度;设备做到“五定”和“三级”,过滤、容器完整清洁;维修工具齐整完备、灵活好用、摆放整齐;随机配件放置有序;各项记录齐全、准确、保管妥善等。

4.2开展红旗设备竞赛评比活动及“争先创优”竟赛

每年评选优秀“三手一员一者”(优秀设备检修能手、优秀设备保养能手、优秀节能能手、优秀设备员和优秀设备管理者),对在机械设备现场管理中作出一定成绩的先进个人和机组,要采取各种措施给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各机组间进行经验交流。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线电缆;生产设备;维修养护;现场管理

1.生产设备在产品制造的应用

1.1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

生产车间的各种设备必须按产品要求的工艺流程合理排放,使各阶段的半成品顺次流转。设备配置要考虑生产效率不同而进行生产能力的平衡,有的设备可能必须配置两台或多台,才能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得以平衡。从而设备的合理选配组合和生产场地的布置,必须根据产品和生产量来平衡综合考虑。

1.2专用设备多

电线电缆制造使用具有本行业工艺特点的专用生产设备,以适应线缆产品的结构、性能要求,满足大长度连续并尽可能高速生产的要求,从而形成了线缆制造的专用设备系列。如挤塑机系列、拉线机系列、绞线机系列、绕包机系列等。

电线电缆的制造工艺和专用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互相促进。新工艺要求,促进新专用设备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新专用设备的开发,又提高促进了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如拉丝、退火、挤出串联线;物理发泡生产线等专用设备,促进了电线电缆制造工艺的发展和提高,提高了电缆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设备的维护保养

2.1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

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设备和冷却系统维护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对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按定额进行考核,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应纳入车间承包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设备维护应按维护规程进行。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坚持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设备要达到整齐、清洁、坚固、、防腐、安全等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2)日常检查维护及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

(3)检查和评定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程度的内容和方法等。

2.2设备保养

通过擦拭、清扫、、调整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护理,以维持和保护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称为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主要有四项:

2.2.1清洁

设备内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的切屑、杂物、脏物要清扫干净。

2.2.2整齐

工具、附件、工件(产品) 要放置整齐,管道、线路要有条理。

2.2.3良好

按时加油或换油,不断油,无干摩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油枪、油杯、油毡清洁。

2.2.4安全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3.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

(1)设备管理人员包括生产单位的班组长要经常中巡回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设备的松动、异常响声、振动、泄漏等不正常现象,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汇报到生产部或设备部,由相关部门决策立即停机处理。

(2)监督设备使用者正确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不准无关人员随意乱动设备。

(3)贯彻执行设备制度,车间班组应定期自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明确设备使用人员在设备使用和维护工作和分工。

(4)督促设备操作人员班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班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填写各种相关记录,下班前对设备进行清扫,认真保养,要做到设备表面不积灰尘,不粘油污。

(5)定期开展设备的检查活动,内容包括:设备使用情况、维护情况、计划检修和制度执行的情况、检修质量和备件的使用、供应情况,设备缺陷及各种不安全因素,检查中要贯彻边查边改的工作方式。检查后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和设备升级改造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6)设备检查。对设备的检查活动是以“完好”为标准的,国家对完好设备的规定和定义如下:1)设备零部件齐全,结构完好,仪表、、冷却、安全防护等附属装置完好、灵敏、可靠。2)设备性能良好,功率达到规定和计划水平,产品质量达到要求,物料消耗不超过定额。3)设备运行良好,达到运行周期内,无异常响声、震动、温度正常。4)设备的坚固、清洁、良好,基本无跑、冒、滴、漏现象。

(7)确实执行设备的“五定”办法,做到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执行设备的活动。

4.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定期的对主管设备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系统地学习设备科学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去指导实际工作。例如,管理人员通过能根据本单位实际,切实抓好设备管理基础工作,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完好率,搞好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操作人员通过培训应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努力达到“四懂三会”的境界,所谓“四懂”指的是懂性能、懂原理、懂作用、懂构造;所谓“三会”指的是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维修人员通过培训能够学会准确、迅速地排除故障,掌握设备维修,学会维护保养设备的技术,消灭隐患,能当好设备的“保姆”。 其次,要完善维修机制。

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

4.1对要机械设备的维修进行预防。这是从预防的立场出发,为了对设备的异常做工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拟订的设备计划(或设计选型)和设备安装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要想做好预防维修,就需要进行技术分析并掌握设备缺陷,并加强日常工作的检查,如,定期更换零部件,机油调整等工作。

4.2根据设备运转周期对机械设备按预订的计划进行定期维修,这种方法对大型、连续性生产装置比较适用。要想做好定期检修,企业需要制定好完善的计划,制定好相关标准,准备好相关材料,组织好参加维修人员,争取一次性检修成功。

4.3对机械设备进行事后维修。所谓事后维修指的是,机械设备设备发生故障后所进行的维修。在企业中,有一些设备是比较重要但他们并没有备机,对于这类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这种维修。而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生产影响力不高但又有备机的设备,采取事后维修可节约维修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维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