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收款管理论文

应收款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收款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收款管理论文

应收款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近15%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增加了一倍,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方式的不同和对货款收回管理力度的强弱不同程度影响着应收账款增减。有的企业全年余额占月平均销售收入的比例较大,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与其制度需要及其自身发展现实不相适应,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上市公司,在我国国有企业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高居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疾。造成应收账款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扩大市场分额的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也是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表现。

从主观上讲,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重视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而客观上他们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是十分缺乏。

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直接引发财务危机。企业通过赊销方式不断扩大销售收入,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在具有良好的赢利状况下,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我国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经常出现利润可观,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 应收账款管理的坏账风险对企业赢利状况的影响。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其追帐的成功率在50%以下,二年以上的债权成功率就更低了,而我国相当多的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已达到三年以上,收回更无望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际已成坏帐但未做坏帐处理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有的企业因为收入回笼不畅而无法购买生产用料,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全年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占全年平均销售收入较高的比例,必然会对个别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不良影响。

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就恰如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你带伞出门,可到中午却下雨了,而当时你很难说你未带伞的决策是对是错,你事先收集了当天的天气预报,可依旧会“天有不测风云”的。此时你未带伞的决定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由于你未带伞而由此带来的全身淋湿,你的身体是否能承受淋雨才是关键。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宜是如此。要从源头控制,防范于未然,因而防范机制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应收款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前景理论应收账款决策

建立在经验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的前景理论是正在兴起的行为财务学基础理论。根据CNKI检索的结果,目前,将行为财务理论运用到企业内部财务领域分析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尝试选择了内部财务理论基本问题之一的应收账款管理作为研究探讨的对象,以期望能在前景理论视角下取得新的收获,并能对行为财务理论应用研究有所发展。

一、前景理论及其启示

前景理论突破了“经济理性人”假设,从现实中的人的角度来解释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更注重分析当事人决策心理的多样性,刻画出了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下决策的四个重要心理特征,也给予决策研究新的启示:

1.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人们会选择某个参照点去对比自身损益情况,并可能会因参照点的不同而使得决策行为有所改变。

2.不确定环境中的框架并非完全透明的,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框架的描述方式会影响其决策行为。

3.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其偏好常常会受到很多与被选对象本身并不相关的诱因的影响而改变,如问题的描述方法等。

4.人们对亏损的心理敏感程度大概是盈利的两倍左右,这种差异会影响其决策偏向。

二、对现有应收账款管理方法的分析

应收账款是依靠信用政策进行管理的,信用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等。而信用条件又是三者的核心,一般用符号“折扣率/付款期限”表示,如“2/10~1/20~n/30”。在现金折扣的条件下,对应收账款入账金额有两种不同的确认方法:总价法和净价法。

在总价法的核算方式下,总价是其决策参考点。对付款企业来说,取得现金折扣是获益,而人们对收益的心理敏感程度比损失要弱,难以刺激其付款积极性。对于收款企业而言,恰是一个损失框架,心理敏感程度强,这很可能会刺激其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采取过于积极的收账政策,增加收账成本。

在净价法的核算方式下,对于付款企业而言,决策参考点是净价,失去现金折扣是损失,而人们对损失的心理敏感程度强,会提高付款主动性。对于收款企业而言,就相对减少了收款难度和收账费用,有助于合理缩短收款期限,提高资金周转率。

不难得出,净价法优于总价法。但是,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以及净价法核算工作量大、手续繁琐的特点,这很可能正是现行会计准则采用总价法的原因。另外,现有方法受其假设上的局限性,仅限对结果的研究,而忽视了心理因素对于当事人实际决策过程的影响。前景理论恰是提供了一个改进思路。以下是笔者的尝试性思考。

三、对应收账款管理的改进

传统财务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经济理性人假设之上,认为框架是透明的,人们总是能够识别并做出一致、准确和无偏差的理性预期,按照预期效用理论来追求效用最大化,在决策过程中不会受到主观心理及行为因素的左右。实际上,现实中的框架是不透明的,甚至是晦暗的,当人们难以看清整个晦暗的框架时,其决策行为就要依赖于他们所使用的框架,表现出框架依赖性。现实中的人也不是纯粹的经济理性人,其偏好并非是能事先确定的,其决策行为还会受到复杂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不确定环境中表现出某些非理性。根据心理学实验观察:人们的实际行为会不自觉的系统偏离于预期效用理论的预测。因此,不能忽视心理因素对于当事人实际决策过程的影响,而现有方法恰是忽略了这个过程。:

前景理论视角下对应收账款管理方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对应收账款管理政策的核心——信用条件使用方法的变化上。具体做法主要有三点:1.将应收账款的净价作为客户的付款金额。2.将原信用条件下可享受的最大折扣的期限规定为对客户的免费期限。比如,在2/10~1/20~n/30中,将10作为免费期限。3.将现金折扣重新规定为客户无法在免费期限内付款而支付的资金占用的利息费用。利息费用的计算方式可按照原折扣期间和折扣率进行逆向计算。比如,在2/10~1/20~n/30中,将利息费用的计算方式重新规定为n/10~1/20~2/30。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客户的决策参考点是净价,客户意识到如果不在折扣期内付款不是失去现金折扣,而是要为此支付资金占用的利息费用,是一种更加强烈的对“消极偏向”心理敏感性的刺激,客户付款的主动性会更加高涨。对于收款企业而言,更易实现安全与效率的资金管理目标,并且可以采取适当宽松的收账政策,着眼于培养与客户的良性关系,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回收账款的狭隘目的,从而提升营销效果。此外,这还将有助于减缓双方在立场、信息、经济利益、对收(付)款活动理解上存在的差异程度,减少日常纠纷。可以说,改进后的方法具有更加积极的效果。

本文在对现有应收账款管理方法从前景理论视角下进行了尝试性改进。但是,新方法的提出并非旨在比较方法间的优劣,而是为了说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够弥补原方法的某些不足。正如超Y理论和权变理论所指出的那样:现实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需要类型,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因此,这种改进实际上是为收款企业改善应收账款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揭示了客户在付款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方面,这将增强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灵活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应收款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对策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成因

1、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求生存,经常采用赊销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特别是在市场疲软、银根短缺的时候,赊销具有重要的促销作用。在这种销售策略的推动下,应收账款不断增加。

2、企业自身的问题

目前企业领导层对销售业绩过度重视,而忽略了内部管理。体现在:

(1)会计监督不到位。没有定期对账,财务、审计部门未能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能,使得应收账款越来越多。

(2)设立指标不科学。企业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只注重收入和利润,没有对应收账款的回笼情况进行调查。

(3)风险意识不强。企业在建立信用关系时,没有深入了解客户的信誉,为应收账款的回收带来了风险。

(4)没有健全的控制制度,没有明确责任,管理者责任心不强。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转变。一些企业一味抓生产、重产值、抓销售、重收入,盲目赊账,未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忽视了对资金的管理,最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其二,没有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

其三,对应收帐款的会计监督力度不够。首先,没有定期对账,造成时效中断;其次,财务、审计等部门未能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能;再次,有关责任人认为钱收不收回与自己无关,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三、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1、虚增企业利润,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在我国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企业当期发生的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这使其账面利润增加,但并不表示实际现金流入增加。因此,一定程度上大量应收账款虚增了企业利润。若企业不能及时把盈利转为可供支配的现金流,就会失去投资机会,从而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

2、费用增加,资产贬值

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拖欠在外,会使管理应收账款的成本增加,当然也加重了资金周转负担。与此同时,以物抵债已成为目前一种重要的还款方式,但是收回的抵债物资实际价值低于应收账款价值,造成资金缩水,同时也可能因为欠款人无钱还债,将货物退回,时过境迁,商品因陈旧过时而贬值,或者因为债务人失踪、死亡、所在公司倒闭造成应收账款无法追回。

3、丧失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就能进行投资以产生更多的利润。如果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不仅损失了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伴随着应收账款而产生的各种费用,而且损失了大量投资机会。通常情况下,缺失投资机会造成的损失是不能用资金来衡量的。

4、提高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使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因而使企业必须举债经营。为了维持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不得不以大量举债为生。这一举动使得企业的财务费用增加,经济效益下滑,更加使得企业走入了资不抵债的深渊。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1、树立正确的赢利观念

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市场及自身状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将赊销水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企业才能良好发展。再者,销售人员要加强责任感,摒弃只重视销售收入而不重视运营能力成长的观念。

2、降低企业应收账款赊账的风险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应收账款对于公司来说意义重大,它决定了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因此,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时也需要估测一下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当企业实际收回账款的天数过长,就必须引起重视,因为这表明了赊销方信誉度低,同时也说明企业催收账款的力度不够,使资产形成了呆帐甚至坏帐,降低了资产流动性。

3、拟定特殊应收款项的认定标准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综合风险重大的应收账款要进行特殊管理:单项金额重大是指单笔款项数额超过一定值,或者超过企业净资产的某一比例。例如,当应收账款超过企业净资产1%时可认定为特殊应收账款。综合风险重大是指一些不再进行合作的客户,最后一笔应收账款长久拖欠,则这类可认定为具有综合风险的特殊应收账款。

4、设立专门的坏账计提方式

计提特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应该有专门的标准,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分别予以计提。第一,应收账款单项金额重大的,在账龄计提的基础上再增加计提10%。第二,对于应收账款综合风险重大的,可根据风险等级分别计提坏账准备。比如,一等风险单独计提30%,二等风险单独计提50%,三等风险单独计提100%。虽然这种管理方法不能完全避免坏账的产生,但至少可以提前发现存在的隐患。

5、加强与银行合作

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向企业提供保理服务,这样的服务,不但一次性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困境,还可以帮助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科学管理。公司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后,取得了银行支付的对价,还免除了应收账款的收款风险,使公司能够放开手脚大力拓展业务。有些银行提供的保理业务服务具有多种选择和功能,企业可在没有抵押或担保的情况下获得银行融资支持,加快现金回笼,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企业也可将应收账款卖断给银行,规避到期无法收款的风险,达到了优化财务报表的目的;同时企业更可将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外包给银行,避免影响与下游客户的关系。

6、合理定位企业的发展目标,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不应只顾眼前利益,为获得市场份额而盲目扩大销量,片面追求利润,应该注重企业价值。要认识到应收账款坏账存在的危险,明白其危害。制定合理的政策,在赊销过程中形成应收账款时,必须要谨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加速资金的回笼、周转,提高资金使用率。

除以上对策外,还要谨记策略。即建立完善的开户制度;签订严密的销售合同;控制适当的铺货广度;掌握恰当的发货频率;培养优先的回款意识;形成有序的对账制度;养成勤劳的拜访习惯;配合健全的内部考核。

【参考文献】

[1] 张俊杰.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

[2] 高明武.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分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

[3] 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应收款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管理

一、应收账款概述

《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的定义: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收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收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对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种债权,在应收账款发生时,企业一般会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或劳务合同,以及签订还款协议。

二、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赊销是目前公司普遍使用的信用促销手段,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大、帐龄老化、坏账比率大。由于我国企业信用观念较差,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绝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还是基本上是简单的“收账”管理,根本不存在制定详细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日常发生额的监督和控制;采取严格的逾期账款收回措施这一系列事前预防、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严格收回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办法。

三、应收账款的成因分析

企业利用应收账款实现销售固然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有效机制,但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应收账款状况恶化,以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一)公司内部原因分析

1.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转变。一些企业治理者侧重于日常的成本支出控制,对现金流出有较为严格的审批制度,但对应收账款及赊销治理制度的制定不够重视。企业赊销审批程序不规范,在对赊销对象资信情况缺乏充分了解的条件下,贸然发货。经营者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账,使其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最终最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明确。一些企业对营销部门工作重点的界定,一方面是怎样去调查、了解、开拓、占有市场,另一方面采取销售额作为考核营销部门的指标,使营销部门只抓市场和销售,对销售回款不重视,销售与收款的不同步性使得企业营销人员侧重于销售而较少考虑清收欠款,加之清收欠款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再加上财务部门对各客户的欠款信息不及时反馈,使销售回款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由此造成各部门责任不明确,周而复始,应收账款数额也就居高不下。

3.应收账款日常治理措施不力。开具发票不及时,没有及早与客户沟通,致使收款时间延长;另外,开具发票要严谨,根据发货实际情况及客户要求,如购货方信息、货物规格型号、单位及发票专用章盖讫范围等等,都应严格细心,以避免退票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有的企业财务部门与销售、仓储部门沟通不够,造成工作脱节;对客户所欠的应收账款数额、帐龄及增减情况不明,风险意思薄弱;没有根据客户欠款情况进行分类建档,对逾期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清收,导致企业出现呆账、坏账。

(二)公司外部原因分析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竞争压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业已形成的买方市场使企业间竞争加剧。一些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率,不适当地采取赊销方式,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的经济环境下。

2.缺乏专门的资信统计机构,未建立企业资信库。市场上没有一个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全面统计各企业的资信情况,来建立一个企业资信库。这样企业就难以准确、全面获取客户的资信信息,而且那些恶意欺诈的企业的信用低劣情况也得不到全面反映和记录而使其发生信用危机。

四、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信用体系

1.确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在制定信用标准的过程中,应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最优平衡点。

2.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风险。为促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可以附加现金折扣条件。

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实际上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当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对信用额度进行必要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二)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

1.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实行过错追究制度。企业销售负责人应对企业销售负责,按照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对企业销售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这一措施将清理应收账款的压力层层传递,促使尽快回收应收账款。

2.采取灵活多样的应收账款回收办法。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序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对逾期较短的客户,不便过多的打扰,以电话或信函通知即可,以免失去这一客户;对尚未到期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收;对逾期较长的客户,应频繁地进行催收;对故意不还或上述方法无效的客户则应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诉诸法律。

总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产品销售,就必然会出现赊销,而赊销是扩大销售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总是并存的,我们要认真研究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从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使应收账款风险降低、收益更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