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归纳为“欣赏评述”部分。其要求指出: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用语言、文字等表达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从中不难看出,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本人通过长期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体会:

1.诱发兴趣,主动探索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可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导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那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呢?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情感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及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从儿童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分析儿童的欣赏习惯中发现:儿童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引起兴趣。我觉得课前就要让学生接触他们熟悉或适应他们心理特点的事物,会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如:学习《外国绘画作品欣赏》时,我在课前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毕加索在德国士兵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时,对德国士兵说,请允许他把画画完吧。学生一听,顿时对这位画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这个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等。讲到这里,我适时止住,给学生提出了要求: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同学们自己到书籍和网站里自己去寻找答案,下节课看看谁找到有关他的资料最详细。又如:在学习《民间美术作品欣赏》一课时,我也是先给同学们看了一个竹编的蚱蜢,学生都挺有兴趣的。我这时就问学生,你们自己家里也有这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手工作品吗?请你们也带过来,让所有的同学一起来欣赏。结果学生带来了很多的手工作品,课堂气氛瞬间调动起来。通过以上事例说明,要让学生产生兴趣,与其教师在课堂上绞尽脑汁寻找好的教学方法,不妨诱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

2.大胆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欣赏教学中,所有的作品几乎都出自名家之手,如《外国绘画作品欣赏》、《雕塑作品欣赏》等。以往大多数老师是这么做的:老师出示一张张的画提问,随后老师进行讲解。这样,往往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不象绘画课那样敢于回答问题。即使有同学回答也是屈指可数,回答的内容既简单,又枯燥,对所学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印象。而我们老师也是口干舌燥。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将老师的主动提问方式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提问。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首先要让他们有问题产生,然后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切入,最终达到了解这些作品的目的。如:在欣赏油画作品《又是一个两分》时,我问学生: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马上说,为什么名字叫“又是一个两分”呢?我也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为什么要叫“又是一个两分”?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意见各不相同,最后有提问变成了讨论。学生的回答并不一定很正确,重要的是学生这时候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这时适时点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欣赏课中,有很多的作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敢于提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实践参与,体验了解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体会生活,感受生活中艺术的魅力

“艺术源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领悟能力,应该让学生多从生活中去发现艺术,生活是一个大舞台,里面充满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很好的创作情感来源,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体会到伟大的亲情、崇高的友情、纯洁的爱情,如果将它们体现到艺术作品中去,作品会变得鲜活起来,这些就是艺术的源泉,只有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它变现到自己的作品中,提高美术作品的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户外实践活动,通过活动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为题进行创作,如好人好事,勤劳工作等,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美,体会美,从而感受美,创新美,从而让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融入于生活。

二、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意思维教学环境

在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时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及潜能,良好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作为一个好的引导者与学生互动学习,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情感上、思想上以及行动上的自由,营造出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教学内容上有一节是关于《家乡的水果》,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及想象力,学生可以任意画出水果的种类,盛放的器皿,当然学生也可以画出还长在树上及放在手里的样子,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去发挥,然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意思维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不会束缚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中,没有了刻意的模仿,为学生想象空间创造了基础,从而激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利用多元化方式,开展美术创意教学课堂

美术课堂是艺术的课堂、创新的课堂,应该是充分自由尽情释放思想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自由化及开放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潜能。美术创作过程可以看出个人的气质及性格,不管是追求外表的外在的格,还是追求主体的内在性格,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给予充分尊重,极大的扩展他们的想象空间,不规定束缚的模板,让其自由发挥特长。例如,在学生体会绘画工具时,根据版面材料和印刷方法,可以分为铜版画、木版画、丝版画、石版画等等,并不是版画都适用于所有人,学生因个体、性格差异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绘画;在选择绘画材料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多种材料给学生们,比如铅笔、粉笔、蜡笔、木炭、彩蛋等等,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这样学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极大提升美术创意教学效果。

四、开展多媒体教学,欣赏名作激发创作思维

小学美术课堂因其教学的艺术性及特殊性,可以采用多种创意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很有效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直面教授可能效果不会太好,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则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件上播放名作鉴赏,通过教师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从中领悟大家的风范,学习其美术的创作手法,并科学的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提高美术素养,学生在学习理解作品时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拥有更好的发散性创作思维,当然,教师在选择名作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理解接受能力,不能选择那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作品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们从中受用,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

五、积极全面评价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 美术设计 现状分析 应对措施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与艺术设计相关的技术人员。笔者通过在职业中等学校任教的亲身经历,谈谈对中职校美术设计专业存在问题的粗浅看法。

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艺术教育专业现状

据查,我省中等职业类学校大多设有与艺术相关的专业,或装潢美术、或服装设计、或广告设计等专业,甚至有些学校已经开始招收动漫专业和影视传媒等新兴的专业。但是实质上来讲,大多此类专业班都未能培养出具备专业艺术设计素质的人才,也未能使这些学生达到具备操作能力的技术水准。基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有的学校是将学生招到学校只进行美术专业基础课的开设、大力鼓动学生去报考同类专业高校,虽然使学生有一定的目的性,进一步提高水平,但这违背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如果完全提倡升学,那还不如完全成为艺术专业高考班,或者在职教的技能教学中做到真正的择优报考更符合实质,这种教育培养还是倾向了应试教育。

2.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把学生招到学校后,最终是输送到了其他与此不相关的企业中去了,根本就与原专业无任何关系,这样一来使教学质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即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经过了劳动部门的一些专业技能考核,但是这种考核证书从考后便束之高阁,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随便被招收到一些其它类别的生产线上重新培训做操作工。

3.更有甚者,招收这类班级仅是为了招满计划,招到学生、收到学费、满名额才是他们的目的,至于学生的去向,学生的质量已不是那么重要了。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此下去,这一专业门类虽有很大的需求性,但质量跟不上,必定会逐步萎缩。

二、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职教工作者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和蔼可亲。教师的尊严不应该是教师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教师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我们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亲其师”是“信其道”的前提。教师的尊重与鼓励,能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消除其因选择职业教育而产生的“低人一等”的情绪;能充分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愿望,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教师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可塑之才,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入学伊始,学生在与笔者沟通时经常流露出消极的想法:“老师,我们还能行吗?您不会白费劲儿吧?我们将来还能做什么?”望着学生充满希望却并不自信的眼睛,笔者坚定地说:“放心吧,你们每个人都是没被充分发掘的宝藏。拿起画笔,自由地画吧!”就这样,学生们将信将疑地上路了。

三、从改变课堂教学手段入手

首先,课堂教学要引入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让空洞抽象的设计理论与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结合起来,对名师名作的赏析,也用动态的视频将作品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调动学生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其次,在技能训练手段上要积极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如运用 CorelDraw 软件进行图例的绘制,运用Photoshop 软件进行色彩、 图案、款式设计、效果图的训练和运用 Internet 收集资料,进行远程教学等。这些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岗位竞争能力。

四、创新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至关重要。为此应该坚持实践性的原则创新美术设计教育的模式,培养出技能过硬与市场需求一致的合格美术设计人才,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基。

1.重视美术设计基础与美术设计思维能力培养。单纯的美术设计基础教育是无法培养出综合型人才的,必须结合美术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发挥其教育的有效性。我常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特别是思考现实中的美术设计现象。

2.加强美术设计基础与美术设计实践的密切配合,学以致用,用以所熟,熟以创新。在加强美术设计基础教育的同时,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实践性活动,有利于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并为美术设计的创新奠定基础。在现成的条件下能让学生参加的实践性活动尽量安排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既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并能在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为了保障实践的有效性,除加强与社会建立好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学生实践的可能性与通畅性外,还开展总结、评价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3.积极探索尝试性的美术设计教学新路子。为了加强美术设计基础性教学,我探索了“尝试性”教学方略。 “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 “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不仅使学生学会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全面教授,通过引导大胆地尝试、互相讨论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我经常引导学生尝试听、尝试雕、尝试剪、尝试刻、尝试画、尝试塑,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美术设计基础水平。

4.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设计活动。为了给学生提供平台展示自我,激发兴趣和提高信心,我常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大赛,并在班级中开展小小设计大赛活动,为学习美术设计专业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王艳.浅谈服装美术设计课中的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4)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课题设计;创新;新颖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小学美术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每节课的活动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课题的展示宜简洁、直观、趣味、新颖,在短时间内,通过学生各种感官,抓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探究的激情,引导他们在艺术课堂中自由地驰骋。在教师揭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时,如何抓住课题出示的瞬间,让它成为有效的教育契机,成为学生学习中璀璨的记忆。在课题的设计上,我注意做到:设计新颖;手段多样;适时出示;服务教学。

一、课题的设计制作新颖化

1、增加情趣――文学性

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较直白的课题,如“过新年”、“春天”、“彩条贴画”等。由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美术活动接受美的熏陶、扩大艺术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有些技能型的课题就显得缺乏生气、较为呆板,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如小学美术第二册中利用开窗原理设计制作一扇小窗子、并画出窗子中景物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标题就是“制作小窗子”,假如直接用这个课题,学生没有新鲜感,缺乏情趣,而如果改为“打开窗子看一看”这一课题,则既突出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制作可以打开的窗子;又增添了一些教学时代感,比较富有生活情趣,使学生产生联想。学生在制作好各种款式的活动窗后,以日常生活为创造依据,在窗子中画出各种景物,有人物、动物、窗帘、家具等形象,丰富多彩。可以开启的小窗与打开窗子后豁然开朗的景物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创作的乐趣。

2、图文结合――变字形

美术课要展示给学生美的画面,美的感受,美的享受,让学生每时每刻接受美的熏陶,作为课堂浓缩的课堂教学板书,我每节课都精心设计,改变常规中汉字或图画出示课题的方法,采用字画结合的形式精彩点题,让学生一上课了解课题时就被新颖的课题所吸引,如上一年级《洗澡》一课时,我将课题“洗澡”两字的三点水偏旁变成三滴水的图画,将“澡”字的品字头变成三个“泡泡”,“ ”两个字吸引了学生极大兴趣,然后我根据“水滴和泡泡”展开提问,学生有了思维方向和依据,暗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也给学生一份带趣味的启发,顺利地开展教学。如此课题设计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也给学生一份带趣味的启发。所以一个活泼新颖的板书使学生在倍感亲切的字体中,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课题的出示手段多样化

美术课的课题出示要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以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为学生顺利地学好新课创造良好的条件。

1.因势利导过渡出示

结合与本堂课有联系的内容,通过复习旧知识、讲评作业等作为过渡来揭示课题。一年级美术课中的《下雨了》这一课,教师将上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鸡的一家”展示出来,因势利导,讲故事的形式引出鸡的一家在下雨时的情景。由此出示课题“下雨了”,非常自然、富有童趣,学生也从中了解了雨天的天气及环境变化情况。

2.回顾总结比较出示

通过比较绘画及制作的形式、方法等异同引出课题。如在上《撕纸贴画》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几幅相同图案但用不同方法绘制的作品,有彩笔画、剪贴画、树叶贴画等,这些画种大部分已经学过了。其中一幅撕纸贴画不同于这几幅作品。它与剪贴画有点类似但是边缘比较粗糙,是手工撕出来的。这样在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比较后,教师及时出示课题,效果会较理想。同样,在教对称式、均衡式纹样时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3.优化资源谈话出示

师生通过谈话、讨论、发表见解来出示课题、导入新课。我在上《太阳》一课时,和学生谈话中,学生提到了“太阳兄弟”,另一个学生紧跟着说“天上原来有十个太阳”,我及时优化资源,将课题出示为《太阳十兄弟》,通过和学生继续交谈,在板书的文字课题下随手画出几个形态各异的太阳形象,将太阳形象从单一的丰富性、从丰富性到人文性,学生头脑仲单一的太阳造型得到拓展,变得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效果十分理想。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创设人物形象、自然风貌等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课堂环境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气氛下,教师适时出示课题,造成一种感染力和冲击波。五年级《万里长城》这一课,我们可以一试这种课题出示方法。教师先请学生听一段乐曲《驼铃响叮当》,看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根据学生道出的沙漠、骆驼,教师在音乐声中娓娓说出:在茫茫的沙漠中,中国的一条巨龙从这里向东延伸;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旷野上,长城筑下了座座雄关。然后伴着音乐,让学生看录像中雄传的长城。当他们沉浸在美妙的景色、优美的音乐中还未缓过神时,教师出示课题,引起学生极大的绘画热情。

5.激情引趣表演出示

教师或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现场表演后出示课题,能引起学生很高的创作热情。上低年级的《小手套》时,教师就可以用直观有趣的手形表演来激发兴趣,从而出示课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纸偶》《小纸人》等课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出示课题。“教有法,而学无定法。”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不会多变的,而具体的教学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美术课题的出示方法还有很多:通过故事、儿歌出示;通过游戏出示;通过提问出示;通过实验出示;通过欣赏出示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来出示课题,都必须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奏好一堂美术课的优美序曲。

三、课题出示把握时机

课题的出示可以一上课就写在黑板上,也可以随着课堂教学过程逐步完成,或者在整节课结束时,用过学生的探究、汇总归结出来,这需要美术教师有一定的扎实的基本功为底蕴的。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教育技术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04-01

将教育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模式,将多媒体技术设备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以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实现沟通和传播,不仅能够为课前、课中、课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还能够全面发挥多媒体设备等教学硬件的实质功能,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素质教育目标。下文将围绕多媒体设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论述。

1 善用多媒体场景重现功能,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多媒体技术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媒介为载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形并茂,使得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新颖,突出了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启发,改善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有助于学生丰富感性认识,展开深度思考。例如,在讲授“时间单位秒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择“春节联欢晚会倒数”为素材设计课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迎新倒数时段的场景,带着学生跟随主持人一起数“10、9、8、7……3、2、1”,由此将抽象、无形的时间单位,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元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又如,在学习“圆形”一节内容时,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构建动态场景,深刻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小婷准备骑单车去找小强玩耍,但她面前有三辆单车,她先选了一辆轮子是方形的单车,但踩不动;于是,小婷选了一辆轮子是椭圆形的单车,终于踩得动了,但很颠簸;最后,小婷选了轮子是圆形的单车,踩得飞快……课件播放完时进行追问:“同学们,为什么方形、椭圆形、圆形的轮胎有着不同的效果呢?”“为什么只有圆形轮子的单车才能转动自如呢?”如此引导,加上之前的多媒体场景演示,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带动学生思考,使其产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深刻学生对不同数学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 灵活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扩大课堂容量,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注重理性思维和空间感的学科,很多知识点的讲解单凭口述很难切中重点,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灵活特性进行讲授,则能够在视觉、听觉上双管齐下,在节约课堂讲解时间之余,还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速度。比如,在分析图形“角”时,课件的设计中可加入亮点闪烁工具,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添加“闪烁”,以此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再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左右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由此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图形概念和知识,深刻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短”的紧密联系。这种动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的知识,让思维活跃起来。又如,在分析“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教材上仅例举了“枫叶、天秤、蜻蜓”等平面图形,单凭这些来进行抽象图形教学,效果显然不好。对此,教师可事先搜索“轴对称图形”相关图片插入课件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另行搜索更多的“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来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不同图形的概念认识。此外,还可以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相关图形,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3 善于创设不同教学情境,形象地传递抽象的数学理论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对于直观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数学属于概括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灌输式的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t恰好中和两者,既能形象、生动地实现直观教学,又能以趣味性带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对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比如,在分析“相遇问题”相关知识点时,对于“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运动的时间,来求路程和”的概念较抽象,小学生很难明白其中意味,更别说代入推理计算。此时,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贴合题意的教学情境,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地说,首先,可用多媒体演示“小明和小华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四分钟后相遇的画面;接着,展示一幅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总和;再用颜色区分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将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总和。如此,两人走了四分钟,就有四个小线段,而线段总长度也就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在多媒体情境演示的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生动呈现了这一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使得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晰的概念、内涵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既能吸引学生注意,画面又富有启示,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理解概念公式,显著降低了抽象思维障碍所带来的学习压力。反之,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4 结语

新课改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要善于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理解新课改要求,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共同认知为指导,积极开展和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尊重学生实际,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庆花.巧用多媒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6(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