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生活论文

课外生活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生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生活论文

课外生活论文范文第1篇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而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直观的感受构建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是相互为用、相互佐证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生活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活动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教师上课前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收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或先了解一下学生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及实践活动,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那么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去从事一些实践活动,学习就成了一种有趣的活动了。在教学《飞夺泸定桥》后,我设计了一道能力题:仿句(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用上带点的字写一句话,也可使用其他动词,注意准确使用动词。学生课前已作了充分准备,已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所以选材内容多,思路广。有的写“哄孩子”,有的写“大扫除”,有的写“救火”……文句描写精彩,引人入胜。如“火势越来越大,人们拎着水桶,捧着脸盆,拿着水管,投入到救火战斗中。”“小刚最喜欢舞刀弄剑,今天一出门,只见他头戴古帽,手拿大刀,骑着木马,大喝一声‘快下马缚罪’!”……仿句练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平时的生活体验也结合到课堂上来了。所以广阔的生活空间,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它们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

二、关注学生的智力背景,加强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联系

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的任何一个新概念,能够纳入他从各种书里吸取的知识体系里;这时候,课堂上所教的科学知识就具有了特殊的吸引力,学生会感到它们是帮助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学生两方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课前先让学生去欣赏有关的故事片,看看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初步评价一下其中的人物。上课时,让学生谈谈对人物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有的说:“我最恨曹操,因为他挟天子令诸侯。”有的说:“我喜欢关羽,他最讲义气。”有的说:“我喜欢张飞,他粗中有细、勇猛无比”……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抓重点句分析人物特点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作为教师、家长,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给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使学生养成自己主动阅读的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在知识的学习中,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忘得慢,听说做得来的记得牢。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如教学《长城》时,运用以“一”带“面”,学法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加上欣赏录象、感情诵读,使学生爱长城、爱祖国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时候,再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配上婉转动听的音乐、色彩鲜明的图象,学生如同置身于长城之上,再一次领略了这举世闻名的古老建筑。最后,让学生每人收集一个我国或世界各国的名胜古迹,当一回小导游,开展了“走进名胜古迹”的集体旅游活动。活动中,小导游们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名胜古迹的历史、规模、景观,使同学们坐在教室里游览了祖国和世界各国的名胜古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情感的体验,必定会产生乐学的兴趣。在设计的语文活动课上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也了解了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还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语文能力。课堂充满了活力、情趣、智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关注学生的家庭作业,架设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桥梁

课外生活论文范文第2篇

一、看生活,学会追寻语文知识的本源

语文知识要不要教,曾经让我们的一线教师很纠结。一段时间以来,中学语文高扬人文大旗,教材中删除逻辑知识,淡化语法、修辞知识。于是乎,教师在教学中重在谈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语文知识的教学简化为学习课文前点缀的认读字音环节。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却屡屡证明,这些知识渗透于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写作的方方面面,教学根本就无法回避。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语文知识应该教,但如何教,则成为一个核心的问题。

董旭午老师在他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字词怎么来的就该怎么学怎么教,知识怎么来的就该怎么学怎么教,具有一定的思维的创新。

以字词识记来说,对中学生而言,我们往往只是要求学生去记忆默写,往往忽略在“记”之前还有一个“识”。 汉字大都是因表意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就是由表意来决定字形的,都是有其特定的“出身”的。“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常会被学生误写成“鸠占雀巢”, 董老师告诉学生:“斑鸠的个头与喜鹊差不多,占了喜鹊的窝会有用,而占那么小的麻雀窝,连个尾巴都放不下,还有什么用呢?”我估计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应该会记忆深刻,不会再写错吧。更重要的是,他交给了学生一种回归本源、活学字词的方法和智慧。笔者在教学《赤壁赋》时,发现学生默写“舳舻千里”一句容易把“舳舻”这个词语写错,其实,这就是形声字,舳,从舟,由声。再与“轴承”的“轴”比较一下,轴,齿轮也。从车,由声。这样分析一下,虽然比单纯提醒学生费点时间精力,但教会学生知识的本源来自哪里,深入典故和生活情理去学习和积累,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留心辨析,这样,枯燥的字词学习会立即变得有趣起来。

语法、修辞、写法知识等的学习也是如此。在教学 《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学生分不清对比和衬托,董老师以生活现象通俗地进行解说:“衬托有主次,以次衬托主,次为主服务。比如,用伴郎和伴娘来衬托新郎新娘,是不可喧宾夺主的――伴郎伴娘是不能打扮成新郎新娘的样子的。对比就不讲究主次,而是两者平等地对比,以比出两者的不同或差距。比如,张三与李四比胖瘦,就不涉及谁主谁次,谁为谁服务的问题。同学们常常搞不清对比和衬托,不妨到生活中去找些活生生的例子来用心琢磨、比较。”你看,如果把这两者的定义告知学生,让学生去辨别,和这样的解说比起来,哪个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就不言而喻了。

美国教育家西蒙斯说得好:“如果教师能适当地用一种令人愉快而又认真的方式教授的话,那么所有的科学知识,就其本质和关联来说,都充满着趣味。”教师的教,最终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在于告诉学生知识本身并不枯燥,如果我们教学生学会找知识的本源,语文知识的习得才会和我们的生活水融。

二、思生活,养成自主思辩的思维习惯

语文教育说到底还是“语”“文”两个字,现代语文百年发展下来,有四个字是经验,就是:“听说读写”。但我们扪心自问,现在的课堂上还有听、说、读、写吗?我们现在只剩下两个字:问、答,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自问自答,学生作为听众而不是一个语文人生存在课堂上。语文教学远离当下生活,试问一下,除去当敲门砖,语文与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关系?我们还有什么资格称呼它是我们的母语呢?

以议论文写作为例,我们往往会教给学生论证的结构,论证的方法等等,但学生写出来的议论文却往往幼稚,更多的是罗列事例再加点简单的概括而已。尽管花上三年时间,其收效也往往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教会学生观察思考生活的习惯,议论文写好不容易,它不单是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的问题,更主要的在于思想有没有重量,观察思考有没有深度。

洪宗礼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想,是听说读写的总开关,是语文学习的总开关。”只有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辨的能力,学会观察思考生活,才能使我们每天经历的生活化为语文人的生活。吴格明教授认为苏轼的《石钟山记》是一个课题研究的经典,研究的课题是“石钟山名称的由来”。从中学教学的实际看,我国学生缺少的就是小课题研究的思路,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语言和思维辩证运动的过程。董旭午老师巧妙利用课文的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接受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为学生提供俞樾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俞樾客观地指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凭借这一拓展,学生知道,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结论也是错误的。深入讨论的要点是:苏轼“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的结论正确吗?学生们得到的认识是,苏轼的这一思想是正确的。董老师的高明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事目见耳闻,就一定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吗?学生的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这个“不一定”,未来才会有更大的思考空间。

我很欣赏曹勇军老师主编的 《高三(10)班在六楼》中开设“时事讲坛”微型课程的做法,这个课程具有天然的生活化的特点,能够引领学生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思考去表达,这是造就“语文人”的一个好办法。我曾经和学生讨论现在“不敢扶跌倒老人”现象的症结在哪里,学生一开始和社会舆论上一样把这归咎于道德滑坡。我反问学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敢扶吗?如果不敢,是否表明你的道德水准不高?学生哑然。我推荐学生阅读曹老师班上学生的演讲《“小悦悦事件”道德围观后的思考》一文,要求学生一要学会批判,二要学会建设。后来,学生在随笔中分析到,我们不能总是采用和稀泥式的处置方式,不能停留在对抽象的社会人的道德指责的层面上,而要反思,我们是否真正在依法办事,是否尊重了双方的公民权。我很欣慰地感觉到,学生已经品尝到了思想盛宴上的美味。

在课堂内教学生发现思辨点,当堂思辨或课下思辨随笔等形式来自主、多维、深入思辨;在课外依据课内所学自主观察、思辨,助推和固化这种自觉和习惯,董老师一直在这样做。我想,果能如此,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学语文,更学会了怎样生活。

三、说生活,锻炼自我表达的能力

无论什么作品都有其写作原由、意图和契机。教读课文时,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及其心灵世界,要深究他的写作原由、意图和契机。但仅仅教了还不行,文学的本质功能就是审美,教学文本应当成为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的动力。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表达的途径只有两个:说和写。

董旭午老师在教学《亡人逸事》时,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了“盯”“走”“跳”“钻”四个动词后,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生:受了您的启发,我认为,“走”这个词也很妙啊。

师:怎么个妙法呢?我都没在意,你快说说!

生:老师,您看啊,她从“板凳上跳下来”,当时是很羞涩的,她应该快跑才是。但她却只是“走”,没有跑,说明她本想再看看自己未来的丈夫是什么样子,但没好意思回头。

师:太棒啦!你不愧是女生,简直钻到人家的心里去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表面无情,可人家心里却有情啊,却很留心在意啊。(学生笑)这些动词都传神地写出了一个年轻姑娘娇羞含情的神态。难怪作者多年之后还记忆犹新,这第一次相遇真的太令人难忘了,简直就是印在脑子里了。这一段运用什么描写?谁来说说?

这个教学片断显示出授课者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他用一双慧眼,敏锐而迅速捕捉课堂现场的细微变化。不仅如此,这个片断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对来自生活的叙述语言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而对作者笔下的“亡妻”有了深刻的了解,引起了内心的震颤。

对作品文字的品读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态的隔离的过程,因为文字是内在情理的最终外化形态,品读文字与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要相互交叉,相互融通。阅读文本同时与自身的生活密切相连,注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帮助学生梳理思路,锤炼表达的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应该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的通道:生活体验,说和写也有一个共同的交集处:语言表达的艺术。

对那些宁可花费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表达而不仅仅是做题的老师,对那些始终坚持让学生写“成长随笔”,笔不离手地坚持历练的老师,我一直都深怀敬意。听黄厚江、曹勇军、董旭午等老师的课,感觉他们的课“慢”,就如同春风化雨,就如同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成长一样。他们都在课堂内外帮学生炼就了一双“语文人”的眼睛,让他们不仅仅在中学阶段,更在以后的人生中过上了“语文人”的生活。

四、结语

课外生活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第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

如果生活给了你一个柠檬

神秘适合年级:铃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

科教项目访谈——“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让自己随时“灵感在线”

亲历美好岁月——“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拾零

新闻

观点

思考

异域传真

读书

地外生命科学探索

点击科学

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阅读材料(一)]

抗生素滥用使得流感治疗愈发艰难

科学新闻

荷塘里的“不速客”

物理可以这样学

气候变化的故事旧报纸中的气候变化故事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硕果仅存的北京大学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端的标志

也许会引起你震撼的一本图书

感受发生的一切聚焦科博会 感受新科技——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拾记

广西青少年机器人赛事激情舞动五月天

学习钱老科学思想 传承科技创新精神——“学习弘扬钱学森科学思想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举办

感受绿色生活方式 培养科学探究兴趣——全国各地“我的低碳生活”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主题活动相继开展

传统混凝剂“搭配”处理高浊度钢铁废水

电容式谷物水分传感器探头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气吸式精播机种、肥作业智能计量检测系统

科普骄阳 辉洒八桂——2010年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广西活动成功举办

人工喂养北京雨燕雏鸟初探

小白鼠情绪与行为研究

双底多功能节水促生长花盆

夏至日正午日影测量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改善新密市矿区生态环境设计方案

青少年科学DV活动设计方案

叶脉标本DIY(初中一年级)

火山喷发

自制单向阀

飞舞的火焰

观察冰核中的气候变化

多功能实用画架

多用链节拆补器

安培力的大小方向演示仪

网文撷英

消失中的森林

科学新闻(2010—05—08)

老水塘里的“怪虾”

点击科学

科海拾贝

让孩子乐在其中——浅谈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

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巧设游戏,优化中职生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引导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思考

“氯氢化合”实验Flash课件的制作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STS”教育

在三江源活动中探索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有效地利用科普资源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

怎样把学生吸引到科学课堂上来

课外生活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运用能力

 

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部分学生相当于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根本不愿学习。身为中职英语教师的我们面临着许多教学难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不少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厌学思想严重,老师在课堂上维持纪律就要占用不少课堂时间。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中职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否合格,忽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向学生灌输英语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获得生存能力的社会获得。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中职英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不断探索出能加强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重语言知识轻语言应用

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和教学课时的限制,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仍然沿用以“词汇”、“课文”、“语法练习题”为教学重点内容的教师主讲模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侧重语言知识的传输,学生大多只是被动接受,练习语言技能的机会很少,语言交际活动缺乏。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生在沉闷压抑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要么讲话开小差,要么在课堂上消极麻木,无精打采,或是昏昏欲睡。即使是那些掌握了一定英语知识的学生,就算是能轻松应付学期考试或者毕业考试,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普遍不高,远远达不到中职英语的培养目标。

(二)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投入

多数中职教师把精力放在了对教材和教法研究上,作业和练习的批改中,而很少去研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接触外,课外与学生接触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交流和沟通很是不够。有的甚至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因而无法进行因人施教。对厌学和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若不及时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因势利导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影响中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重教学轻科研

目前很多中职教师在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提高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科研是学术性研究性大学的专利,仅仅把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作为完成了教师的本质工作。再加上大部分中职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同时中职教师培训进修的学习机会较少,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近年来,部分中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欲望虽有所增强,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部分教师只是在单干科研,集体合作搞科研的较少,大大影响了整个中职英语教学的科研水平。

二、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类交际活动中涉及文化的种种问题。波特和莫瓦把影响交际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1)观察事物的过程,其中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世界观及社会组织;(2)语言过程,其中包括语言与思维模式;(3)非语言过程,其中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空间的使用。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中职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基本能力包括:

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

2、文化能力

3、相互交往的能力

4、认知能力

三、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加强中职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思想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更新英语教育和学习观念

首先,应从师生的意识形态上消除语言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的陈旧观念。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绝不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单纯的符号系统。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人们在语言中储存了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词语则记下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叙了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后人通过语言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反之,语言包括语言的使用方式均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文化是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英语就必须学习其文化背景知识。中职英语教师不仅自己要转变这一英语教学理念,更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掌握英语文化的重要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单纯的知识传输性教学会使课堂沉闷乏味,学生往往失去听课的兴致而搅乱课堂教学纪律,造成课堂教学缺乏实效。因此,教师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点时,应结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输和讲解,让所讲的语言知识点在丰富趣味的文化内涵中娓娓道来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栩栩如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词汇教学

在讲解英语生词时,应采用英汉对比法,结合词汇文化内涵进行讲解。目前,许多英语教师讲解词汇多以概念意义为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而语义学告诉我们,英语词义有七种之多,只讲解概念意义而不解释其它意义是不能达到对词义的全面理解的,当然也就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深刻记忆和巩固。词汇的文化内涵是各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对特定事物的独特感情评价及联想等。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形象,汉民族一向以“龙的传人”自称。相反,在英美文化中,dragon 是民间传说中凶残的怪兽。在史诗Beowulf 等传说中有叙述为证。再例如,汉语里说一贫如洗,而英文却用as poor as thechurch mouse,因为西方人信佛基督教,常见建筑物是教堂。由于教堂里通常没有可供老鼠吃的事物,所以形容一个人极度贫穷在英文中就被比喻成了教堂里的老鼠。

2、语篇分析和讲解

除了词汇讲解,在做语篇讲解和分析时,更要重视文化因素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语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文(text)。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文化旁白”法给学生就课文有关内容加入文化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授中专英语课文All about Me时,教师可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各自的家庭模式,生活方式等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看看哪种家庭模式或是生活方式更好。既让学生学到了规定所学语言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3、跨文化交际情景对话练习,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培养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除了教师的科学合理讲授传授知识和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才能让学生记住所学的,运用学到的。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例如,当学生迟到时,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May I come in?”如果他不会说,老师可以教授几遍,等他会了,然后再让他进教室。这样他再迟到,就会想起并运用这句话来进行交际了。这对其他的同学也是一个教育学习的实情实景机会。中职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参与式”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打招呼的练习。教师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外国学生Tom、中国学生Lingling、外国老师Mr.Brown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给出早上在学校见面的情景, 让学生做跨文化打招呼表演。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对话内容,除了用“Good morning”或者是“Hello/Hi”向对方打招呼,还可以与对方进一步交谈,例如讨论对方的穿着服饰,或是当天的课程等等。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鼓励其说出“Good morning” 或者是“Hello/Hi”即可。

(三)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知识

中职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如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有趣的英美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并督促他们在早读时注意文化知识的积累,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听原版录音或看原版录像、电影以及多媒体画面,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通过视听感官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加深对英语语言和交际运用的印象。在逐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价值道德观等基础上,又不断促进自身英语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四)、强化阅读输入

阅读和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可以强化巩固记忆,阅读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中职学生阅读英语主要从早读和课外阅读来实施落实。英语早读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式之一,中职学校应该把学生的英语早读当成一件坚持不懈的长期工作来抓。英语教师应该在早读时间进班辅导。中职学生自律能力差,早读的场面往往是老师前脚刚走,教室里要么是鸦雀无声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要么便是乱哄哄的说闲话。因此英语教师应当为负责的班级制定行之有效的早读计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落实。做到早读有安排,有检查。这样才能有早读的实效性。学生只有通过英语早读,记住了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词汇和句型,才能学以致用。除了早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趣味性强,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英美报刊小说和书籍。既可以丰富课外生活,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积累和促进。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它具有多学科性质,与它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有四个学科,即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交际实用能力有待于学者、教育家以及工作在中职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的合作和研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A]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何自然.语用者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张静.强化高职英语日常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上海翻译,2011(03)

[4]张书青.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01)

[5]王晓军.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02)

[6]马玉梅.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课外生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大学生教育;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概念,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技术的运用,它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

一、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对传统大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的时间和阶段比发达国家要晚些,但我们的发展技术比较快,教学设备很快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大学教学进行技术和理念上的改革。课堂上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已过时、陈旧,不能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和交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大学生们需要更多地知识来充电,需要了解更多地国内外信息,这时,教师完全靠一本书已无法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大学课堂改革刻不容缓。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更需要重构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大学师生关系。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教学中应用,能够解决高校教育改革及扩招带来的教学方面的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学信息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促进大学课堂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立体化教材代替单一化的纸质教材,教学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趋势。面对高校扩招的挑战,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给大学课堂教学减轻了压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正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才使大学教育稳步向前发展。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高校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起到促进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应用,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刺激学生学习的目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所提供的材料直观,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感性认识,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4、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自主的学习知识,吸收和享受信息。他们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多媒体教材、网络课程、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库获取知识和培训,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信息资源。

三、重构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大学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给高校教学带来了改革的契机,也给大学师生关系的现状带来挑战,让大学师生关系的重构赋予了新的机遇。作为大学教师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到面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矛盾应从容应对,在教学实践中调整好自己的角色,积极主动地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

1、 把一言堂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模式。

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中,由于片面强调灌输式教育,使得这些知识往往被人为的冻结,因而缺少灵活性和发展性;课堂学习也往往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的局限性。我国传统教育历来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大学教师更被视为“道高”与“业精”的圣人,他们一般是“闻道在先”、“学术有专攻”,这就更加重了高校教育者的的角色的权威性,形成了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的师生关系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地、讲坛上的“圣人”再也不是信息来源的“权威”垄断者,全球化的进程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广阔平台。在高校教育中不仅要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抛开陈旧的“权威”思想的束缚,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自己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促进者、知识掌握的导向者以及知识体系构建的协助者。

2、 用“亲情式”关怀代替的“至高无上”的命令

在传统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代言人,行使着其“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命令,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性。“严师出高徒”的教条被用来要求学生,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导致学生对教师惟命是从,因材施教在课堂中根本体现不出来。这种以教师“至高无上”的师生关系严重缺乏人文关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大力推广,打破了传统的师生交往模式,大大拓宽了师生交往渠道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这是的大学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人与文化的双向建构的关系。

因此,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有利的条件,充分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艺术、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学管理模式,形成真诚的师生关系。用“亲情式”关怀代替“至高无上”的权威。

3、课外生活中建立“朋友式”的和谐交往模式。新时代的新特征是终身学习,也是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之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学习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为人们的而终身学习搭建了平台。因此,学生们可以坐在电脑桌前便可浏览并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享受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来说,如能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这对他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利用不当,则如一方泥潭,深陷进去就很难自拔,那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大学将会“生产”出大量的“拿来主义者”和为数不少的伪劣“商品”。

因此,教师的职责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的关怀应超越课堂,延伸至学生的课外生活。以教师为主导的交往模式应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模式。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学问造诣和人格魅力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大学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设身处地地倾听学生的感受与认识,消除学生因距离而产生的敬畏和疏远感,给予学生亲人般的关怀。

总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下,要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必须做到任何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育教学的手段,教师才是起决定作用的。教师应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重新定位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真正构建好平等、和谐的新型高校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周林林高云静浅谈高校师生关系[期刊论文]-新一代(下半月) 2011(8)。

[2]李硕豪王娟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浅析[期刊论文]-新西部(下旬刊)2011(6)。

[3]邹林斌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大学师生关系的重构[期刊论文] 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