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测量技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桥梁;施工; 质量 ;问题; 解决对策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speed of city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city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and its causes,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nagement, contact problem to solve the crack problem and road and bridge.

Keywords: City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K9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

1.1桥梁裂缝问题

桥梁裂缝问题比较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施工过程、外力作用以及混凝土的材料性质、构造特点等等。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混凝土浇筑初期,内部聚集了大量的水泥水化热并且很难散发出去,造成温度明显升高,而在拆模的过程中温度降低很快,这种温度陡降的情况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膨胀应力。而且在混凝土浇筑初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非常低,不能承受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这样就很容易形成裂缝。

1.2路面与桥梁连接的质量问题

在城市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桥梁与路面是两个不同的单项工程,在施工末期时要接触接缝连接的问题,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处理不当,就会在投入使用中出现沉陷问题,这样也会给交通带来质量,影响车辆的通行,要不就是被迫减速,否则就要跳车,都不能保证人们和车辆的安全。这是因为,路面与桥梁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压实机械的作业面非常狭小而造成了压实不到位,这样在建成通车以后就会引起路基的压缩沉降或者是收缩裂缝问题等等。

1,3城市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问题

主要质量影响因素有:①路基与基层的质量。路面的基础是路基,如果是路基防护排水不完善或者是路基填料不合适等引起了路基不均匀沉陷之类的问题,势必会造成路面的不平整问题。基层的管理不严或者是工艺水平地下也会使得沥青路面的厚度会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虽然在竣工验收时,表面的平整度看起来会比较好,但是在过往车辆反复作用以后,会由于不同的面层厚度,使得不同位置的路面出现小的不平整。②面层摊铺的材料质量。如果出现了不合理的沥青混合料,出现较大的油石比,会使铺筑的路面出现松散;此外,如果是矿料的质量不好,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或者集料的压碎值以及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会降低路面混合料的稳定程度,使得路面出现各种病害。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匀也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2提高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措施

2.1控制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的均匀沉降

(1)优化施工时间

道路建设中应尽可能地提前软土地基路段的施工时间,特别是桥台地段的施工时间,通过增加预压时间,以减少软基路堤工后沉降。同时,在桥台结构完成后,尽快安排过渡段路堤与一般填土路堤的施工,在路堤与桥台连接部位,路堤与锥坡预压填土应同步填筑与碾压。

(2)设置搅拌桩过渡段

在桥台处设置搅拌桩过渡段,并在搅拌桩过渡段末端与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加密区交接处设置土工织物砂垫层,以协调变形。

(3)准确安装检查井

检查井的砌筑质量应能较好地控制井室与井口中心位置,防止井体出现变形;检查井的井盖和座一定要配套好,安装时其座浆必须要饱满,轻重型号与面底不能错用,铁爬的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能太大,平面位置必须准确。

(4)台背路堤填筑前的排水

施工台背路堤的施工应按《公路排水设计规范》要求,充分注意填土的排水,防止水对填土的浸泡和冲刷,可以通过设置横向泄水管和盲沟,使施工填土不至于被浸泡而满足填筑压实度的要求。

2.2控制桥梁裂缝

(1)选择优质混凝土修补材料,修补混凝土面板

TK聚合物砂浆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表面修补材料,其分子中的活性基因与水泥水化中游离的Ca2+、Al3+、Fe2+等离子进行交换,形成特殊的桥键,改善了聚合物水泥砂浆的组织结构及内部应力状态,使其承受变形能力增加,大大减少微隙产生的可能性。同时。聚合物乳液在混凝土表面迅速凝结,形成致密、坚韧的保护膜,填充于水泥颗粒之间,减少雨水渗漏而引起的混凝土腐蚀和钢筋锈蚀。

(2)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同时,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3)加强混凝土模板强度

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分层浇筑及合理的养护措施来保证工程的质量。浇注腹板混凝土时振捣要充分,不漏振、不欠振保证混凝土浇注密实度。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材料吊装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设前,应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防止裂缝的发生。

2.3控制路面平整度

(1)控制松铺厚度

在基层施工中,严格抓好松铺厚度,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压尽量减少基层成型,经初压后进行人工整修,特别要加强基层边缘立模处的压实度,对因特殊情况碾不到位的应采用工人锤和振动夯,分层夯实,以确保其结构层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确保铺层材料的防水性。铺层材料的防水层在施工过程中应予以充分重视,要保证铺筑后基本不会透水,以防止水渗入材料引起各种水损坏,从而缩短桥梁铺面层的使用寿命。对于处于非冰冻地区的道路桥梁,可以在桥梁铺面层铺上一定厚度的防水混凝土(厚度可达到8~10cm);对于处于冰冻地区而可能出现裂纹的道路桥梁上,可以铺上沥青混凝土或者贴式混凝土,有效预防桥梁铺装层出现裂纹。

(2)控制基层的平整

在面层摊铺之前要认真清扫表面,保证基层表面的整洁,不存在松散的浮料及杂质。若有泥土可采用压力水冲洗,若基层表面的局部下封层已脱落,应在脱落处把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在补洒透层沥青或者补下封层,保证面层的平整度。

(3)提高回填质量

道路开槽至旋喷桩桩顶,将桩间软泥尽可能用人工清理干净后回填碎石至设计标高,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静碾一遍,振动两遍,以保证碎石填满桩间空隙。在回填沟槽的分段填土时,以分层倒退的方式留出台阶,且台阶的高应等于压实厚度,其台阶宽≥1m。填土过程中的大石块必须取出,而对于尺寸大于10cm的硬土块应将其打碎或取出。

3道路桥梁养护

3.1完善组织机构

要加强桥梁管养,应根据养护里程、辖区内桥梁数量设立若干名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并保证其工作性质的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换动。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制定、安排桥梁年度定期检查计划,组织实施辖区内桥梁养护的定期检查,提出检查报告。由桥梁养护工程师主持辖区内桥梁的养护、检测、维修、改造工作,考核桥梁日常养护质量,收集整理辖区桥梁的技术档案、提出年度大、中修以及改造计划,负责监督落实和质量控制。

3.2设立专业养护队伍

各级公路局领导高度重视桥梁养护工作,要逐步培养骨干,成立专业养护队。桥梁养护突出的是一个“专”字,做到专业人员、专门程序、专用方法,以保证桥梁工程师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随时掌握桥梁的使用状况,处治各种危急突发事件,并使队伍逐渐从日常养护过渡到具备进行桥梁中、小修甚至大。

3.3严格桥梁检查制度

养护队对桥梁以及各种防护设施应坚持日常养护巡查,注意观察桥梁的使用状况,做好巡查记录。同时各级桥梁养护工程师应分别组织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专业检查。经常性检查:由县级桥梁工程师组织实施,以目测为主,配合简单工具,至少每季度一次,填写“经常性检查记录表”上报。

3.4建立专门的桥梁档案

将桥梁档案的管理作为各级公路管理机构所进行的技术档案管理的重点来抓。除新建桥梁按规定收集竣工图表以及验收报告以外,对辖区的所有桥梁都要进行建档管理,实现一桥一册一档。要对每座桥梁建立基本状况卡片,收集设计施工文件,历次改造工程,大、中、小修施工原始记录,竣工验收资料,对历次自然灾害意外损害以及违章超重车辆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连同“桥梁经常检查表”、“定期检查数据表”等有关照片、音像资料等全部归档管理。为桥梁的科学规范管理打好坚实基础。

4结语

城市道路施工质量对城市的形象,市民的出行以及城市经济建设都有这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执行城市道路的有关施工规范及规程,对各工序施工严格按规范控制,使城市道路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 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建设工程的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工程质量的监管,就会给未来埋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轻则损害国家、人民的财产安全,重则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于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程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众利益与生命财产安全。施工企业要严格保证,从方案的设定到工程完工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程质量都符合国家要求。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建筑企业能否在中国建筑业立足。所以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家的经济建设效益也维系在工程质量上。建筑工程质量会对国家的经济建设速度造成直接影响,浪费国家人力、财力资源,不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施工初始阶段存在质量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人起到了关键作用。上至领导下至施工人员,都对工程监管有责任与义务,都要积极参与到监管中来。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项目经理往往不具备相关专业的学习基础,这些人员对工程的管理经验和个人能力不足,达不到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参与工程实施工作的后勤管理人员分工不清,缺乏相关负责人的统一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良莠不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质量。在工程施工现场,施工材料不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情况频频发生;材料在拖进工地时,缺乏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检验或走马观花式地走个过场;在使用材料和保存材料中存在不合规范的现象等都使工程的总体质量受到影响。

2.2 工程施工企业缺乏管理人才,技术设备落后 工程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上缺乏相应的人才,公司人才的部门分配不合理,公司内部的人才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我国建筑业主要采取的是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在必要的科技开发上投入比重较低,为了一时的利益忽视了公司的技术改革和设备更新等环节的资金投入,导致施工效率下降,最终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

3.1 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施工监管的重中之重,也是工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只有切实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才能给人民带来安宁舒适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保障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到损害。

3.1.1 事前质量控制。事实证明,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预防安全事故的方法。所以,施工初始阶段的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就应该对工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切实的安排,在各个方面严把质量关。

施工企业首先要将设计质量作为施工的基础,将科研作为工程的先导,妥善保存施工数据和图纸等技术依据,再三确认施工各个细节的实施方案,注意对施工队伍资质的考察,严格检验工程所需的建材质量是否达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对整个工程项目负责。

3.1.2 事中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环节的质量控制。对于事中管理主要以预防为主,将事后检查转化为事前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施工企业应该找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逐个击破,并对其进行跟踪质监,将隐患扼杀在初始阶段,避免其进一步扩散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地负责人要严格把守建筑材料的质量关,不要出现负责人或相关工作人员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施工工艺是工程的关键所在,在这个环节也要加大监管力度,为后续工程施工打好基础。在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后,相关负责人应该在第一时间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立刻停止相关活动和后续施工行为,做好应急措施。与此同时,要针对事故建立调查小组,尽快对事故进行分析调查,拟出详尽的调查报告,追究相关责任方,并予以相应处罚。

3.1.3 事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在所有施工过程完结后进行的一个对工程成果的检验和评价过程。首先,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工程进行验收,施工单位检验合格之后再提出验收申请表。然后对工程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严格检测工程施工质量,严把最后的检验关。最后进行资料归档,将相关的建筑资料和图表等归档储存,为今后的查询提供依据。

3.2 进度控制

3.2.1 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严格遵循项目进度流程施工。要想完善项目管理体系,首先要完善例会制度,保障每周一次的例会准时召开,针对一周内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未来一周的工作进行规划。在例会上对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要提出表扬,予以奖励,对待工作态度敷衍的工作人员要予以警告和处罚。不仅如此,对完善项目管理方面,还应该加强各个环节工作人员间的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层层上报,及时对问题或事故采取应急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遵循工作进度安排,严格按照流程施工,不赶工不慢工,时刻注意工程安全质量问题。

3.2.2 对工程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要想对项目工程的进度进行控制,就必须有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方式。当前有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将当代的高科技技术运用到工程的进度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进度信息的处理效率,使进度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利于公司内部促进进度信息的交流,促进工程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高效完成工程要求。

3.3 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主要是材料方面,建筑材料是施工成本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加强材料购买人员监督,提高材料购买人员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能力,在材料选购过程中,能利用自身的市场收集能力,材料购买“货比三家”,在慎重选择之后,工作人员要用最少的钱,选购质量好的施工材料。工程施工过程中变更处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工程变更一定要有力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变更的科学性。设计、投标、施工、竣工合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包括成本控制,在设计和投标阶段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预测工程投标过程中一切可能影响投标成本的因素,尤其是要控制施工进度,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能如期甚至提前完工,进而为建设单位节约工程成本。在竣工之后,工作人员要作好合同管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工程纠纷,减少单位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工程各个方面以及环节的成本控制,最终,能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成本,为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的内容多而杂乱。建筑施工生产流动性和整体性较强,工程的施工方式不同对不同的工程质量要求也不一样,施工过程受到自然天气条件的制约等因素,都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带来了困难。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施工的选材质量、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辅助设备、施工位置的地理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影响百姓生活的重要方面,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就是维护百姓利益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建设,2011(03).

[2]谭莉,胡均雨.当前质量监督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J].工程质量,2010(S1).

[3]杨瑞林.浅谈建设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33).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 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根植于行业的职业化教学背景的产物,它虚拟现实工作状态,是现实的再现式教学。同时,教师工作室也是教师科研的一个平台,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锻炼教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现状

在经历了初创期的艰难探索与发展之后,高职院校已经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体系。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脱胎于传统的中职院校,教学体系当中还留有普通中等教育的烙印,甚至有些高职院校还遵循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强调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于是,为了满足基础课时大量削减专业课时,形成专业知识与公共基础知识的倒挂。学生则普遍表现为动手能力及专业素质较差,对本专业的社会功能、发展与现状均不太了解。同时,现有教师队伍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 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室的定位

教师工作室是高等职业教育根植于行业的职业化教学背景的产物,它虚拟现实工作状态,是现实的再现式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创新性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也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强化训练。所有的分段主题教学都以实际项目为依托,学生在工作室完成学习过程。这样既能解决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创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室迫在眉睫、意义重大,它应当是融课题研究和市场实践为一体的复合型教师工作室,既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场所,又是教师科研的一个平台。

三、 创建教师工作室的现实意义

教师专业工作室是一种教师通过承接真实项目、有条件地组织学生参与,或以真题假做的形式把实际项目融到教学中去,使得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形成教学、科研、实践和产业化经营为一体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作室的教学势必与经济挂钩,因而也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如何摆正社会实践、创收、教学、研究等的关系,非常重要但又相当棘手。有不少院校成立了以教学、实践、营利为一体的研究所、事务所以及公司等,教学成果很快通过这些渠道服务于社会,与此同时也把教学的实践融合到实际的操作中。把产、学、研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如何处理好工作室的社会实践与教学的关系是设计教育管理中新的课题,应注重其实质,及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 教师工作室是教师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培养和训练的机会较少。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太快,教师普遍授课任务较重,而且各高校编制太紧,编制审批部门不是按高校相应师生比来批编制,而仅是逐年略有增加,编制增长速度严重滞后于学生数的增加,学校很难抽出教师参加专门的实践培训或到企业顶岗实训。

目前,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待遇偏低,许多高职院校非教师系列职称教师的津贴比同级教师系列职称教师的津贴要低一个档次,使得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觉得地位低人一等,容易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工作室作为一种开放的组织形式,可以通过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让教师更贴近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通过真实项目,反过来再审视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检查实训设备,看是否紧跟行业最新发展方向,是否贴近企业实际要求,是否具备足够的社会服务能力等。

让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负责一个实验或实训室,可以将这样的实验或实训室直接命名为某教师工作室,既可改善教师的教科研条件,也可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教师工作室也可以由学科带头人姓名命名并挂牌,吸引同一领域骨干教师加入而组成教育教学研训组织,集教研、师训、科研功能于一体。

从专业角度来说,通过收集专业情报和完成真实项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在本专业领域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认知和掌握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而通过某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教师即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因此可以说,教师工作室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锻炼教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个极佳平台。

(二) 教师工作室是学生实践的一个理想平台

现在大学生的失业主要是结构型失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的,只是市场需求与学校培养错位,造成学生就业难。建立教师工作室,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能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缩短磨合期,使学生及早融入社会。学生边学边做,从做中学到知识的不容易忘记,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 教师工作室的功能和任务

教师工作室是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是产、学、研的孵化器。它既是教学实践创新的场所,又可以为社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具体而言,教师工作室的功能和任务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对内设计仿真实训项目,完成校内实训活动。第二,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对外承揽建筑类工程项目,如建筑设计、装饰设计、预算编制、投标文件编制、工程测量、工程质量检测等,创造一定的经济收益,继而改进教学。第三,收集本专业科技情报,组织教师和学生参观各种专业博览会,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信息,编写专业科技简报。第四,直接为教学第一线服务,在小范围内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完成一线教学不便实施的课改项目,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开来,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 教师工作室的组织与规划

(一) 教师工作室的组织结构

教师工作室是完成专业课教学任务的主体。工作室以专业带头人为依托组织工作,以精选的项目为活动目标,根据不同研究方向配置专业教师。

各工作室组成人员由专业带头人、学生双向选择决定,一个工作室只能有1-3名教师,每个工作室配备5名左右的学生,以师徒的教学方式完成最后两年的教学任务。项目是据企业的需求,对企业当前的设计问题,提出项目解决的要求,以项目为中心展开的专业教学。

专业的教学项目完全由工作室自行组织,可以引入兼职专家,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有丰富经验的技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

实行双向选择的形式,学生进入工作室要求达到一定的条件,如专业基础、文化水平、学习、工作态度等,具体条件由工作室根据自身的教学发展提出。学生进入工作室后,从专业课的教学到毕业设计都是在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首席教师在学生进入工作室前应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向学生宣传与公布,让学生自愿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学生有发挥创新的空间与热情。

(二) 教师工作室的长远规划

教师工作室是一个孵化器。在工作室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可以孵化出相应的校办经济实体,如监理公司、建筑装饰设计事务所、专业技能培训认证中心、完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基地等。

六、 教师工作室的硬件与软件——以建筑专业为例

以建筑专业为例。工作室的设置是以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学科为依据,建立相应的专业学科组群,在学科群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方向,建立各个工作室。工作室的开设必须具备研究的基础,包括师资的能力、水平和明确的研究方向及比较充足的项目支持,经过申请及院学术委员会专家的讨论和考核方能开设。

(一) 搭建教师工作室平台

充分利用院系现有教学条件、资源,或共享或添置,初步形成教师工作室的雏形。

1. 提供工作场所、添置科研设备,比如一定规模的工作室场所、高性能电脑若干台、A3打印机、扫描仪、绘图仪、测量试验工具等。同时,应提供土建类电脑应用软件如AUTOCAD、天正建筑及结构水电、博奥预算、品茗工程资料制作等,以及各种技术资料如国家规范及标准、技术手册等。

2. 需要院、系两级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进行扶持。应建立工作室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在个人待遇、职称、培训等各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二)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体系

应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人员值班制度、安全防范制度等。院、系可根据拟定的项目进行评估、考核,并根据结果从工作室上缴的管理费用中奖励完成指标较好的工作室。这是对工作室的鼓励和鞭笞,目的在于形成良性的竞争运作机制。

经济管理方面,主要是由院系两级与工作室签订协议,要求工作室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完成既定的指标。在完成计划内正常任务外,把所有对外为社会服务的设计、制作项目纳入科研的管理范畴,采取一种较为宽松的经济管理模式,项目的资金绝大部分由工作室自己支配。

总之,工作室的课题研究能够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新知识的扩展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加上市场实践的锻炼,这样的三位一体式的运行机制与教学模式,势必使高职院校的工作室建设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产生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史士本.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 2001(6)

[2]覃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