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宿舍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研究者将宿舍关系划分为五种:“和谐型”、“弱和谐型”、“松散型”、“小群体型”以及“失控分裂型”。在这几种宏观的宿舍关系下,微观的成员关系分为:友好关系型、思想封闭型、孤立与孤独型、对立关系型四种。这些人际关系类型的不同,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显然也有好有贬。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宿舍成员获得一种归宿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相反,宿舍关系不和谐,会让人感到压抑、焦虑、烦恼,从而阻碍了人的潜能的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大学期间学习和工作的成败。总的来说,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以下一些影响:
一、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1.“家”的功能
大学生从中学跨入大学,远离了能给予他们情感满足的父母、兄弟、姐妹,宿舍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以前的家。在宿舍里。他们能够得到一些像在“家”中的那种安宁与温馨;当他们心情烦闷或者需要帮助时,能够得到舍友们像兄弟姐妹般的照顾与帮助;而且他们可以在自己宿舍的空间里展现真实的自我,因为宿舍有着像在“家”一样的安全感。
在宿舍里,由于时空上的临近性,成员之间最容易熟悉和接近,也相对更容易建立友谊,所以能够比其他任何人际关系都有一种先天的优势,容易形成一种“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这种感觉能够起到补偿精神上的空虚、孤独与寂寞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成员的归属与情感需要。
2.社会化的作用
很多学生上大学前很少住校,与他人紧密地相处的经验较少。但是在大学宿舍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非常紧密,然而大家又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习惯的不同,性格的不同,都很容易让大学生们相互闻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所以,这些矛盾就需要宿舍成员慢慢学习,慢慢地磨合来解决,这种磨合与相互适应的过程是学生迈向社会重要的一步。如果人际关系和谐,这种冲突与矛盾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掌握社交技巧的绝好机会。
大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他们很少接触社会。然而大学是一个社会与学校的分界点,大学毕业以后大部分学生需要直接走向社会。但是让一个对社会了解甚少的人在大学学习四年后直接进入社会显然有些突然而会产生诸多不适应感。因为在大学中,虽然有人称其为“小社会”,但是相对来说毕竟单纯了许多。一个人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慢慢摸索面向社会的一些规则远远不够,但是宿舍能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流和适应的平台,一个宿舍几个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会学到各自不同的东西,如果在宿舍里面进行分享,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他们能更快地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如何适应社会等。
3.促进心理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上的断乳期,他们由一个依赖父母处事型向独立处事型较变的过程。也就是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一个转型。不管是在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还是情感生活上来说,都与以前不同,面对的是自己生活尤其是心理上的独立。而在宿舍里,如果人际关系和谐,当他们感到困惑时,宿舍中的和谐气氛会支持着他,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和精神支撑去完成自然调适的过程。所以宿舍氛围可以让他们很好的完成这次转型,由原先的对父母、老师的依赖转向独立、成熟,心理功能也能得以健康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宿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却是困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这些问题有很多种,例如打扰了别人睡眠、打扰了别人学习、怀疑别人拿了自己东西、被人排挤等等,这些人际关系问题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有的大学生不愿回宿舍,有些心情由此抑郁,有些表现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最糟糕的甚至可能走向轻生或者发生恶性的报复事件等等。究其原因,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为中心思想的存在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单一,多数人上了中学后又没有住校,没有与很多人共居一室交往的经验。而这种非常紧密的接触显然就会由此产生一些冲突。但是,面对这些冲突,许多学生都会有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来看待或者处理。比如有些学生从小在家里是“小皇帝”,爸爸妈妈一直对自己百依百顺,要什么他们都会给什么,提什么要求他们都同意。但是到了大学后住进了集体宿舍就不一样了,在宿舍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谁一定要迁就谁,相互交往应该是礼让三分,诚以待人。但是如果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的话,就会出现问题,如果要求别人都要依着你、顺着你,显然不现实,这种自我中心的思想是宿舍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2.自卑与自傲心理
现在的学生进入高校前,存在许多的差异,例如家庭背景,原先的学习成绩,交际组织能力等等,这些差异本可以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从而相互得到促进与提高。但是如果把握不当,这种多文化、多差异的接触碰撞,往往也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负面心理问题,这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卑和自傲心理。
先说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一种事事不如人的情绪体验,例如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到了学校后,宿舍同学都有手机、电脑,穿着都是名牌,进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等,如果心理没有较好地调控,就会产生失衡,从而引起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些还会相应出现虚荣心理,攀比心理或者嫉妒心理等等。"’而那些条件较好的学生就可能相应产生自傲心理,当然这种条件较好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主观感受,有些学生有一种对自己的能力、条件、相貌等等感到非常自信,这种自信心态如果没有能调整好,也可能掉进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自大与自傲,甚至形成自恋的人格。而且,这种自卑与自傲的心理很可能进一步会演化成嫉妒和虚荣等更加消极的情感。已有研究表明,这些消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这里不再赘述。
3.处理人际关系技巧的缺乏
还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还不懂人际交往技巧a大学生们刚刚由一个依赖父母老师的中学生变为一个比较独立的大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缺乏一些基本技巧,他们相处的时候更多是凭自己的感觉,遇到冲突矛盾时不能合理解决。例如很多同学感觉到“很想和舍友交流,但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当舍友对我有误会,我不知道怎么处理”等等,都反映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所以,当有宿舍矛盾发生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变现状,促进宿舍关系融洽,却不知道从那里着手,最后使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恶化。
三、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要发挥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避免消极影响,就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增强宿舍凝聚力,让宿舍人际环境成为学生一个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_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增强宿舍凝聚力
大学生对宿舍的观念相对要强于班级的观念,所以要创造良好的宿舍文化。首先要增强宿舍凝聚力,通过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文化大赛、各类文娱体育比赛等,既让学生感到生活充实,又能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和团结协作意识。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的场所、休憩的空间和交流的中心,学校应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把学生宿舍办成文明、卫生、优雅、舒适的大学生之家,让学生对宿舍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事实证明:一个具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宿舍环境是产生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培养学生良好人格与积极情感
前面述及,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是个人中心主义和自卑自傲等负面情绪。但是人总是有欲望的,个人中心主义的人容易将通过比较激发出来的“动力”散发到嫉妒、攀比、磨擦上,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一个人格心理的教育,正确评价自己,跳出自我的圈子,学会换位思考,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心胸开阔、思想成熟的人,从而可以把由于与他人比较产生差距而激发出的“动力”用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上来。要让他们将视野放开阔一些,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志当存高远”,培养一种以优秀者为榜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赶上和超过别人的正常的心理。
3.让学生学会更多人际交往技巧
首先应该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指将自己设想为对方角色,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心理上的角色互换是消除猜疑、嫉妒心理的最好方法。大学生宿舍成员之间种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实际上多半原因是因为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觉得别人需要的满足超过了自己而引起的。这种心理反应,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因素。如果能与别人进行心理互换,将自己置于对方角度,处处为他人着想,那么宿舍成员之间的各种偏见和误解都会因此而“烟消云散”。
1.1物质文化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我国各高校加大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大学生宿舍条件不断改进,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但“90后”大学生普遍反映学校缺乏人性化、家居化、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比如,私密度不够、舒适度不够等。
1.2精神文化方面
从大学生在宿舍的主要精神文化看,基本上是健康合理的,符合青年特点和需求。但受到多元价值观的侵蚀,“90后”大学生宿舍精神文化也存在一些消极、不良现象: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个人本位主义严重;追求个性自由。
1.3制度文化方面
“以管为主”的传统模式与“90后”大学生追求的“服务育人”新模式存在矛盾。各高校都有一套严格有序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与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矛盾。某些具体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简单的统一安排宿舍,没有考虑个人成长背景、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2“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原因的分析
“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之所以呈现目前的状况,与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和家庭影响,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同时,高校在宿舍文化建设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2.1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为“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优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文化在宿舍盛行。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促使我国主流文化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促使宿舍文化多元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手机不离身”、“无网不能活”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负面影响极大地削弱了宿舍成员对宿舍的依赖感和归属感,使得宿舍只能成为学生学习、休息的场所,而非思想交流的地方,这对于宿舍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
2.2“90后”大学生普遍生长在比较宽裕的家庭经济环境中,拥有较为优越的经济条件,被称为“幸福的一代”,从小就享有较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他们对宿舍的物质要求相对较高。“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心,集两代家长的宠爱于一身,从而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和以“我”的利益至上的思维方式,个人本位主义严重,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分享、包容意识。这些导致“90后”大学生对于宿舍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3大多数高校普遍实行由学校后勤服务部门管理宿舍,由学生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齐抓共管”的方式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管理效率低,从而出现“教而不管、管而不教”的尴尬局面。宿舍文化建设管理观念落后,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宿舍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放在宿舍文体娱乐活动,像专题讲座、座谈会、演讲会等活动很少开展。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往往忽略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特征,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严重挫伤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3“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从“90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新变化、新规律,积极创新宿舍管理新途径,加强“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我们要创造的“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大力弘扬主旋律,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宿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全面发展。基于宿舍文化的现状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设对策:
3.1加大对宿舍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
在宿舍基本设施建设上体现人文关怀,注意功能和结构的整体布局,合理规划,比如,在宿舍区内配置相应的食堂、开水房、澡堂、洗衣房、超市等。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90后”大学生有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的高校在学生宿舍配置了空调,赢得了“90后”大学生一致叫好。国外一些高校,除了公用生活设施外,每个学生还有一个单间,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我国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向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独立的私密空间,既保证室友之间的交流,又保护学生的私人生活。
3.2完善宿舍管理制度
制定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宿舍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和健全宿舍区的安全保卫制度,完善宿舍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宿舍日常行为规范。加强“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需要壮大宿舍管理队伍,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其服务意识,对服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工作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掌握一些基本的思想教育方法与管理技巧,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管理素质。改进服务方法,通过座谈、个别谈话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学生对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的看法和建议,把合理化的建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3.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宿舍的主人,更是宿舍文化的主力军。“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具有明显的主体性特征,对宿舍文化建设富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因此,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将大学生吸纳到管理队伍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首先,深入到学生中去,听取“90后”大学生对宿舍文化的心声。其次,组建学生管理委员会,鼓励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制定宿舍管理条例、承担宿舍管理任务、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等等。第三,充分发挥舍长、班委、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
3.4充分利用网络新阵地
关键词:高校学生 宿舍文化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宿舍,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虽然有地域的差异,文化的差异,人生追求的不同,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慢慢的磨合,融入到宿舍这一个大家庭里面,于是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景。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宿舍文化。由此可见,“宿舍文化”是以学生为主要群体,以宿舍为主要活动的地方,来辐射课余活动时间,以校园文化为主要文化的一种多元文化,通过这种文化,不仅营造出一种具有新时代气息的鲜活的文化,更加使宿舍美化了学生的生活、优化校园环境、独立学生人格、健康了他们的身心的成长与成才。
一、当前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一种老师于学生共同拥有的群体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组成的大学文化的亚文化。大学生宿舍文化具有目的性、广泛性、互感性、自主性、时代性和动态性六大基本特征。大学生宿舍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具有文体娱乐功能、同化辐射功能、调适慰藉功能、激励促进功能、控制约束功能、教育导向功能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宿舍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休息的站台,更应该是学生梦想起航的地方,在这里学习,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找到人生的追求。与自己的舍友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四年大学生活。
二、当前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宿舍文化流于表面形式
现今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时时父母的手中宝,什么都依赖父母,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从没有受过委屈,基本也没有做过家务活,养成了大小姐、大少爷的脾气。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导致了生活上不能自理,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当然对于宿舍这一个大家庭来说,自然也不能建设好宿舍文化。只是为了简简单单的流于表面形式,在学校有人来检查的时候做做样子,平时还是自己顾自己的,没有从根本去想要解决问题,建设好宿舍文化。
(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脱节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深入,学生宿舍的管理由高校的后勤部门或者聘请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这就在学生宿舍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断层。很多时候由于没有老师的监督,学生的表现在老师的视野之外,老师无从掌握。所以,有时学生的行为失控,老师全然不知,仅仅从表面去判断学生。导致了学生宿舍只是学生住宿的地方,没有形成家的温暖,更不要说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学生思想懒散,成天浑浑噩噩。
(三)学生宿舍文化管理没有科学的方法
学生宿舍文化管理是一个全校性的系统工程,涉及了学校的诸多职能部门。一次,宿舍文化管理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管理学生的生活起居,而是应该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案,形成合力,综合治理。
(四)宿舍文化管理盲目跟风
有的大学生来自农村,没有见过大世面,对于学校的一切一无所知,看见高年的同学的宿舍文化建设搞得有声有色,羡慕不已。此时自己又没有一套完整、有序、科学的建设宿舍文化方案,于是盲目的跟风,学习别人。导致别人的宿舍文化与自己的格格不入,宿舍文化管理的建设也只是空有其外表,没有真实的灵魂。
(五)缺乏创新管理模式
传统的学生宿舍文化管理,容易造成职责划分不清,实际操作中容易存在责任相互推诿。缺乏专业的宿舍管理员,人才缺失,导致管理方案不当,管理力量单薄,管理的效果当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完善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策略
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实质上是课堂文化的扩展和延伸,是校园文化塑造学生良好精神形象和文化人格,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提出了多种宿舍文化建设的策略。
1、 要把宿舍文化建设作为学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从而引导和激励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2、 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在学生宿舍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
3、 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宿舍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完善辅导员、宿舍和管理人员、学生党员密切配合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体制。
4、 管理服务站老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由于深入的来接;对可能引发个人极端行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能够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累计激化,防止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走极端。
5、 高校对于学生宿舍文化管理要引起重视,把这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放在学校的会议上讨论,探讨出科学的管理方案,加强学生宿舍文化的管理建设,注重学生精神面貌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6、 学校聘请专业的宿舍管理人员,有专业知识,品德高尚,有专业系统的管理方案,统一安排、规划、管理。
结束语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强大部分群体,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与接班人,然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精神面貌,思想品德、情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高校想要生存,并且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对加强学生宿舍文化管理的建设,丰富高校内涵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学位论文 戴湘文 湖南师范大学 2006年.
[2]浅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论文 郑现镇 高校后勤研究 2008年.
论文关键词 学生宿舍 宿舍管理 模式
一、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现有模式
(一)综合管理模式
综合管理模式是相对应于行政管理体制而形成的一种宿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前基本采用的模式,其适用范围很广,现在仍有较多高校采用这种模式。
行政管理体制是高校按集权管理体制来管理高校的一种管理体制。学校采用行政管理的方法,集中领导,分散管理,由后勤部门为在校学生提供住宿条件,由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学校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及落实制度执行,住宿学生必须完全服从管理部门的安排,必要时管理部门会施行强制性手段,以保证学生宿舍的正常生活秩序。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宿舍管理模式普遍表现为综合管理模式。综合管理,主要基于参与宿舍管理的部门情况而定的概念。一般以后勤处为主管部门,宿舍管理科为主要责任部门。后勤部门、学生工作部、治安保卫部门及学院的班主任共同做好宿舍管理工作。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二)自我管理模式
自我管理模式是相对于高校学生宿舍自我管理体制而形成的一种宿舍管理模式。这种宿舍管理模式高度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及自治性,在当前环境下不能成为高校宿舍管理的主要模式,只是宿舍管理模式的补充。
高校学生宿舍自我管理体制是由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住宿条件,并配套设施设备,由住宿的学生自行选聘学生进行管理,成立管理机构,自行制定管理制度、考核及奖励办法等。对应于该种管理体制,形成了自我管理的宿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与学生宿舍有关的包括安全、水电、清洁卫生、生活秩序等由学生自己管理,学校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
(三)公寓化管理模式
公寓化管理模式是相对于企业化管理体制而形成的一种宿舍管理模式,是高校公寓社会化改革的要求。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要求公寓由行政型向企业型转变,以现代企业制度来要求其经营、承担责任。这就形成了当前高校逐渐采用的宿舍管理模式即公寓化管理模式。公寓化管理是近几年来在高校改革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形式是学生向学校交纳一定费用,学校负责统一购置设备及用品,并组织专人对宿舍进行管理,提供全面服务。
二、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宿舍功能定位单一
长期以来,国人均视大学生宿舍只是居住及休息的场所,忽视其在教育、塑人方面的重要功能。由于对大学生宿舍功能定位的单一,导致学生宿舍的生活配备过于简单,只有日常起居生活的必要设施,形成宿舍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局面 。学生在宿舍中能够选择的活动少之甚少。
2.宿舍管理过于分散
在各种现有模式中,除成立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的宿舍管理模式外,其他模式均由多个部门对宿舍进行不同方位的管理,其权责不够集中,导致分散及推诿。当前,绝大部分高校由学生工作部门(或学院)负责学生具体的宿舍安排、调配及纪律管理,由后勤部门(宿管科)负责卫生、用水用电等日常起居生活服务,由保卫部门负责学生安全等。由于各个部门互不隶属,导致在日常管理及服务中出现沟通协调不到位的现象。
3.宿舍配备过于薄弱
我国目前的每栋宿舍配备的日常管理及服务人员1-2人左右,且这些人员只是起着门卫的作用,缺少“生活顾问”方面的管理人员,导致宿舍管理人员对学生在宿舍的生活真实状态缺少全面掌握,学生也因此很难寻求到帮助。此外,我国大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大多属于聘用的工人,其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在宿舍管理工作中难免存在不足。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上述主要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1.对宿舍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宿舍管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片面地认为学生宿舍管理就是后勤服务工作,是其他工作开展的保障。由于认识不足,从而将宿舍功能定位过于单一,导致宿管力量配备过于薄弱,使宿舍管理止于表面,疏于深层。
2.管理体制老化
随着高校体制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部门理应逐渐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宿舍管理工作亦应逐步实行有偿服务。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基本施行以后勤部门为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即由后勤处对学生宿舍提供生活服务,由学工部及院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保卫部门对学生实施安全保卫工作。这种管理体制已经逐渐老化,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亦不再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导致了宿舍管理过于分散及管理不到位的局面发生。
三、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路径探究
(一)国外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发
在高等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主要存在四种宿舍管理模式:住宿学院制、生活区集中住宿模式、大学生服务中心模式以及校内学生集体宿舍和校外租房并存模式。
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均采用住宿学院制。住宿学院是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每一个住宿学院相当于一座小型的学校,里面设施齐全,有起居室、餐厅、娱乐室、图书馆等。管理上,由院长、学监、院士、生活顾问等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团队,各自承担不同的管理职责,共同管理学院。
巴黎大学是生活区集中住宿模式的代表。人们称之为“国际大学城”,这个大学城坐落于巴黎市区南部与郊区交界处。各国在此处出资修建了各自的学生公寓,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大学生服务中心模式的代表是德国。德国的大学生服务中心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其已经成为现代化的的大学生服务机构,其为全德大学生提供公寓,并定期组织学生旅游,举办文化活动等。
在美国、捷克等国家,学校均提供宿舍共学生居住,宿舍供应有限,应提前申请,且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但宿舍管理及设备均一流,如果不能申请到宿舍,这些学生则采取在外面租房子居住。学校对宿舍管理相当重视,认为宿舍不但是睡觉的地方,还是教育的地方。
纵观上述四种国外模式,其共通点及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在于:(1)高校普遍重视宿舍管理,将宿舍管理当成是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2)宿舍设备软硬结合,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宿舍的服务;(3)宿舍管理及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及专职化;(4)重视学生自治意见。
(二)类似学院制管理模式的尝试
虽然我国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宿舍管理理念及方法包括重视宿舍管理、重视学生自治等,但由于我国情况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仍不宜照搬国外的宿舍管理模式。鉴于我国各高校宿舍管理各自为政及各高校经费多寡不同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类似学院制的管理模式,并有条件地逐步发展为学院制。这种模式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1.每一栋宿舍楼形成独立的类似于学院的管理对象。
2.在管理意识上,重视宿舍管理,以人为本,将宿舍功能扩大为教育、学习及居住的重要场所。
3.在设施配备上,不但要有基本的生活起居设备,还应配备电视、网络、图书室等文化娱乐设施。
4.在管理上,成立统一的学生宿舍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宿舍人员调配、卫生、保卫及其他有关宿管方面的服务,还负责所有宿舍楼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而每栋宿舍楼配备专业类似于学院的管理人员,由具有宿舍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承担管理职责,这些工作人员除了负责宿舍楼日常学生管理外,还应成为学生的生活顾问、心理顾问等。同时,还从对应宿舍楼居住的学生中推举出代表,协助宿管人员进行管理。
论文关键词:高校宿舍;自主管理;双向互动;转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成数量级增长,需要住校的学生也急剧攀升,学生宿舍管理已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进步的新趋势、高等教育的普及及不断发展、学生群体特征的多元化等都要求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住宿生难管,要管好更难。现代社会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上大学后要离开父母去其他的城市独自生活,刚开始时会难以适应,家长也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外。住宿生的管理工作要怎样做到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学校领导舒心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学生宿舍管理是一项以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为核心的融多方面因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大学生争取独立、自主、自由的观念更为强烈,他们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等特点,这对学生宿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一、当前学生宿舍管理的状况与特点
由于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对宿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各高校加大了学生宿舍的建设,由原来大多是八人、六人的大宿舍调整为四人的小套间,并提供洗手间和洗浴间,配备计算机接口,甚至于为学生安装了空调和洗衣机,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相对于硬件方面设施的完善,软件方面的管理工作看起来效用不是很大,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学生和家长对管理工作也颇有微言。俗话说得好:“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因此,如何让学生宿舍软、硬件的建设协调发展,尤其是软件服务跟上硬件发展的问题,这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该重视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当他们遇到任何问题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宿舍管理员。此时宿管员充当的是一个“万能钥匙”的角色,大到宿舍的水电,小到衣服扣子缝补、借锤子换门把等,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解决。虽然学生离开父母身边独自在外求学,但生活上的依赖性还是很强的,所以当他们觉得哪一位或者哪几位宿管员是比较亲切和蔼的,遇上问题时会习惯性的去寻求他的帮助。这是一部分学生都会出现的心理。
二、学生宿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受社会环境的变化冲击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目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由于种种原因跟不上现代高校的发展步伐,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弊端,阻碍了高校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讲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管教分离”导致学生管理和教育功能弱化
在传统的宿舍管理体系下,高校后勤部门只是简单地负责学生的安全、保洁等辅导性工作,由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这种管理体系的优势在于,学生宿舍仍然在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之内,教育的功能得到了延伸。但是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宿舍管理员承担了一些原本属于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担负起教育管理工作。但是,从现实效果来看,由于从事宿舍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沟通技巧缺乏灵活性,交流内容缺乏有效性,这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并不适应。同时,由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市场化,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物业公司只为每栋宿舍楼配备几名宿舍管理员,这些管理员仅能应付正常的管理工作,根本无力再进行教育工作。这种“管教分离”的现象,使得学生在宿舍区内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缺少了应有的内涵和实效,导致宿舍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脱节。
2.宿舍管理工作缺乏双向互动机制
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缺少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学生争取独立、自主、自由的意识与规章制度相冲突,会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由于后勤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没有畅达的沟通渠道,后勤管理部门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实,加大了宿舍管理的难度。
3.宿舍管理工作的时空纬度扩大
高校学生除了课堂,宿舍承载了大部分的空余时间,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但宿舍除了必备的生活设施之外,几乎别无他物,学生在宿舍能选择的活动相对比较贫乏。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深入千家万户,为学校人才的培养提供极大的便利,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上网打发时间,对于在宿舍时间的评价则是无聊或者没事可做。
4.消防安全问题的松懈
这类问题对于新生来说应该是甚少出现的,绝大部分出现在高年级学生之中。在寝室里使用大功率电器的现象屡禁不止。虽然宿舍管理员再三强调寝室是严禁使用违禁电器的,但这似乎成为了纸上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多种,如学生偷偷使用,管理人员并不知情;管理员知情但在学生的恳求之下并未没收电器,也没做出相应的处理,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使用电器的风气。
三、解决高校宿舍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学生宿舍管理既要人性化,又要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管理,管理人员充满人情味能让学生感觉到亲切,拥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可以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让家长更放心、更贴心。在尽可能提供方便的同时,后勤部门也需要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用以增强学生的制度观念、纪律观念和时间观念,使这些规范逐步形成为自己的习惯,提高自我约束力。
1.更新宿舍管理理念,实现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
学生宿舍既是大学生上学阶段的家,又是课堂之外学习场所的延伸,是学生交流的主要阵地。相对于校园其他的公众场合,宿舍是大学生的私人空间。在宿舍里面交谈或者做事都较少有顾忌,这时候他们的语言和行为都更趋向于自我的真实性,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而言,宿舍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宿舍作为学生日常起居之所,是思想自由驰骋的地方,风气的引领十分关键。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宿舍的“育人”功能,树立以“育人”为核心的思想,把宿舍管理纳入到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体系中来,即由后勤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紧密配合,在工作中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通力协作,实现物业管理和学生工作部门管理的“无缝对接”,努力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学生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宿舍文化。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共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
学生宿舍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休息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宿舍管理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校风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宿舍的管理,树立先进的典型,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创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与舍友分工合作,运用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美化宿舍,设计出属于自己宿舍的风格,以增强宿舍的向心力和号召力。这样有助于宿舍成员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另外宿舍之间进行交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深入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增强整个班级的团结。让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学生班干部的工作重心下移,把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纳入到学生党团员、班干部的工作考核之中,激励学生党团员、学生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此外,宿舍之间应多进行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深入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增强整个班级的团结。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宿舍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的运行机制
好的秩序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前提条件,而良好的秩序需要严格的完善的制度来维护。要提高宿舍管理服务水平,巩固宿舍管理改革成果,确保宿舍管理服务模式的有效运行都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来保证和推进,因此,高校要根据实际需要梳理现行的规章制度,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宿舍管理服务目标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一整套合理、科学、高效的规章制度,制定学生宿舍管理基本准则,形成各服务主体深度参与、相互配合的组织架构。此外,各服务主体还应本着资源共享、信息公开的合作机制,借助先进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及时掌控学生宿舍区的实际情况,根据现实需要、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有共享信息才能确保宿舍服务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才能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4.建立畅通的思想交流渠道,双方加强沟通交流
目前,高校规章制度以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进行实施,学生宿舍管理也不例外。正是由于这种纵向管理模式导致后勤部门在进行宿舍文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以学校规章制度为准绳,强调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宿舍里的任何事情都“有章可循”、“统一规范”,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履行的义务。这种管理体制一方面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阻断了学生和学校的沟通渠道。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定期召开师生见面会、学生联谊会,让学生有沟通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宿舍文化建设当中来,利用校长信箱、短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真正了解学生诉求,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方式方法,采取亲和的柔性教育为主,道理先行,树立标杆,倡导学习。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党团干部和学生干部把工作重心移到学生宿舍,把学生宿舍当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阵地,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联系勤工助学岗位,提供实习就业机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学生乐于接受,另一方面也督促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