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切实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在前几年学校组织四百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又号召一线教师暑期继续深入企业,到实践中去锻炼,提高职业技能。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本着“在实践中学习、在锻炼中提高”的宗旨,本人在暑假到xxxxx有限公司实践锻炼。结合专业建设,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今年主要在(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和汽车服务顾问岗位顶岗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企业实践,本人了解了汽车(新能源汽车)4S店的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为今后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以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类似的实习机会,使自己的教学能更好的实现理实一体化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实践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对于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开展,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利用暑假下企业进行锻炼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活动时间不长,我们对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不可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还要继续加强探索,加强同企业合作力度,进一步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企业管理。暑假企业实践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将把实习的成果带到教学、实训、产学研开发、产学研结合中来,为专业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实践能力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2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普遍不足,而下企业实践锻炼,则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 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和问题
1.1 现代职业教育观念还未深入人心
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下,作为高职院校,应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准确把握自身定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但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更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相应地忽视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而言,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实践能力先天不足,而职后又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也使得他们在教学上“扬长避短”,不得不偏重于理论传授。从总体上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还未深入人心。
1.2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结构性缺失
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应不低于50%,实践性教学也应占50%,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比例尚未达到这一要求,加之受到事业单位编制等相关制度的制约,高职院校难以从有关企事业单位引进富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工作,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存在较大困难。同时,由于实践教学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不少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比例偏低。
1.3 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存在制度障碍
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但不少学校在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方面的制度设计比较空泛,配套政策不细,保障措施不力,不能有效解决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实际问题,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缺乏有效途径,也使教师对提升实践能力有心无力,裹足不前。
2 下企业提升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做法――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近年来,高职院校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从企业聘用教师力度,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等,有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在这些措施中,教师下企业实践是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最佳渠道,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2014年以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360计划”,即:从2014年起至2016年,组织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每年暑期到企业或工程管理单位挂职、顶岗及见习,3年不少于60人,后期实现专业教师全覆盖。“360计划”实施两年来,已安排60多名教师轮流到企业锻炼,有力提升了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精心谋划,周密制定实施方案。学校为加强下企业锻炼教师管理,制订了《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360计划”管理办法》,规定“ 360计划”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由相关系部具体组织实施。系部的职责主要是做好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人员选派、单位联系及协议签订、日常指导、总结考核、经验交流等工作,并负责建立教师实践锻炼专项档案,保证资料完备可查。各系部要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以“楚天技能名师”、职教集团、实习实训基地等为依托,作好总体规划,每年6月制定年度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方案报学院审批后实施。
为了保障下企业教师的生活需要,学院还明确了下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的待遇,规定市外的按照差旅费开支规定报销一次往返交通费。在企业、单位锻炼期间,凭考勤表每人每天发放入企补助150元。在企业、单位锻炼期间,住宿由所在系部与相关单位协商解决,原则上在所在企业、单位提供的临时住房住宿,实在无法解决的,也可就近在宾馆住宿。
二是明确纪律,集中开展动员培训。系部制定的年度下企业实践方案经学院批准后,各系部召集下企业教师,集中开展动员培训,进行思想纪律教育、安全教育等。学院规定,教师下企业期间要明确工作岗位及工作职责,虚心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认真填写工作日志,由企业进行考勤,并及时收集技术资料。同时,明确了下企业工作纪律,不定期对教师下企业情况进行抽查。抽查不在岗的,脱岗一次,扣除本期实践锻炼入企补助的20%,脱岗二次,扣除本期实践锻炼入企补助的50%,脱岗三次以上,直接终止实践锻炼,不发实践锻炼入企补助和报销任何费用。教师确因有事、病请假一天以上的,须经企业、系部同意报人事处备案后,方能生效。
三是严格管理,全程掌握入企动态。学校人事处专门建立了下企业锻炼QQ群,便于教师及时交流情况,了解工作动态。学院和系部组成联合小组,不定期深入相关企业,对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情况进行抽查。暑假期间,入企教师有的在工程施工现场,参与施工管理、质量监理;有的在电厂,跟班熟悉生产流程,参与技术改造;有的考察当地水利工程,完成技术考察报告;有的在生产车间与工人一同安装接线,到现场参与设备调试,经历了不同岗位的专业训练。
四是总结考核,广泛开展汇报交流。教师实践锻炼结束之后,下企业实践教师及时进行了总结,系部进行了考核,建立了教师实践锻炼专项档案。各系部先后分别举办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汇报交流会,下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均在各自所属系部进行交流汇报。汇报会上,入企教师简介了各自所下企业的概况、实践工作岗位等内容,展示了收集的规程规范、技术图纸及劳动生产成果,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也深入分析了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同时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三方共赢,实践锻炼成效显著。教师下企业锻炼工作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师、学校和企业三赢。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对于教师而言,通过锻炼,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最新的行业规范、工艺、设备、技术,更新了知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把这些来自第一线的资料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讲课有了“货”, 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底气,不少老师了解了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能力的新要求,调整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提高了科研能力和行业影响。对于学校而言,下企业锻炼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双师素质比例快速提高,不少下企业教师及时把企业的真实项目融入教学中,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课堂讲授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有的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明显增多。对于企业而言,下企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开展职工培训,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为企业解决难题,受到企业欢迎,不少教师与企业建立了长期而紧密的联系,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3 高职院校开展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的启示
3.1 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实践意识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着眼职业教育的现代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下企业锻炼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摸准企业发展脉搏,探索其发展趋势,掌握实践技能。高职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师下企业实践是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技能的必经之路,是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重要举措,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实现形式,从而树立强烈的专业自我发展意识。
3.2 作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
首先,要改革现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在职称评审上分类指导,分类要求。如湖北省将高职院校与本科教师职称分开,并重新制定了评审条件,明确规定教师申报中级及以上职称必须有相应的下企业实践经历,同时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革新等实践创新能力纳入评审条件。其次,学校要制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规划,对教师下企业作出制度安排。学校应该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特别是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加强组织协调指导,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三是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学院要将下企业锻炼情况作为系部考核和教师业务考核的指标,给予下企业教师的必要的经济待遇保障,及时解决下企业教师的现实困难,为教师下企业打造良好工作平台。
3.3 加强过程管理,注重总结交流
相对于学校教学工作而言,企业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管理方式、企业文化都相差很大,W校要加强对教师下企业的过程管理,经常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保证下企业的实际效果。要及时开展总结交流,通过教师交流自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开阔教师视野,引发教师共鸣,提高教师对下企业锻炼的认识。
3.4 深化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
以教师下企业为契机和纽带,可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学校可以通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也可以从企业选聘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做兼职教师。教师通过下企业,在向企业学习的同时,可以随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新形势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是一本书,企业也是一个“实验室”,教师下企业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同时,把企业遇到的问题用于教学、科研,形成下企业与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实现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 李春燕.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2] 王素艳.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育探讨[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2).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File 200611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views of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to the corporate practice system"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corporate practice, aiming at raising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eacher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Through practice of years, some colleges’ teachers’ level has been improved in a certain degree, but it also encountered a variety of issues, which affect the practice effect in the corporate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effects, we should response positively.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实践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achers;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50-01
1提高学校认识意识,重视教师企业实践
大学之大,不在于搂有多高,校园有多大,而在于“大师”,也就是各行业的学科专家,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的高职教育,也是同样的。一所高职院校的好坏更取决该校“大师”数量的多少,也只有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可以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因此,职业院校应将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发动机”。纵观国外的职教强国发展道路,可以清晰的发现,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对于其促进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强调学生技能发展的基础上,应首先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这也紧密的关系到了院校的发展,学校应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作为全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职业院校领导应制定各项的校内政策,鼓励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由于学校工作时间的特殊性,一般都只能在寒暑假进行企业实践,而进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师们普遍感到疲惫,且企业的工作环境远不如学校舒适,因此部分教师就产生了畏惧性的心理,这就需要学校进行积极性的引导,在经济上、物质上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上、入党上,予以优先的考虑,以此来激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
职业院校在对教师进行物质、经济鼓励的同时也应加强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管理工作,学校不能因为教师进入了企业,就放之不管不顾,应该加强其考勤工作,保证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时间,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的直来那个考核,在实践结束以后,由企业技术人员对其评价考核,学校根据教师在企业的实践表现,对其进行奖惩,达到对教师的刺激作用。
企业作为教师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因素,应加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不能只重视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对教师的实践具有较大的抵触性心理,认为教师的到来,耽误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也有企业把教师当做是累赘,到了企业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安排,通常只是安排一些简单的参观活动,不允许进入生产线进行动手操作,还有些企业,安排某一名工作人员,充当“师傅”,进行指导,而现在很多企业都是进行经济考核,“师傅”往往由于经济原因,往往疏于对教师的指导,造成了在企业实践的教师普遍感到了学无用武之地,在企业实践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其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与实践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样也会最终影响到企业由于无法在学校招到合适的专业技能人才,导致企业无法健康快速的发展,企业应建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努力在教师企业实践中更好的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来企业实践的实际情况,为教师制定符合切身实际的实践内容,以达到教师实践的愿望和目的。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期间,应该与企业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并对反应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协调。
2关注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更好的完成实践任务,首先就需要确定实践的内容和目标。去什么样的企业实践,实践什么内容,这是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实践的内容需要由企业、学校、教师三方共同商定。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为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那么学校就应把握住这一原则,为实践的教师选择合适的企业,合适的内容进行企业实践:企业则根据学校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为来企业实践的教师尽可能的提供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结合企业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自身优势,为教师的实践制定更加紧贴实际的内容,以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来说,则需要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和自身的学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制定出最适合自身的实践内容,这样实践的针对性就会越来越强。解决了以往实践中没有针对性,导致教师们学非所用,实践的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实践效果也就自然不佳。
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后,实践教师也应和学校教学一样,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毕竟再好的内容如果不按照计划执行,也是白费的。教师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实践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细节。
注重总结,提升实效性。教师在企业实践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反思,把企业中的新知识、新科技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开拓视野,紧跟时展的潮流,将企业生产中的真实生产加工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还需总结在企业实践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次更好的实践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3采用多种企业实践形式,提升实践效果
为了解决教师无法很好的在企业实践的问题,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一线的生产工人,到学校为教师们集中授课培训,进行生产的实例讲解,这样可以使教师们在短时间内疚做到技能有长足的增长,这样目的性强,目标也相对单一,效果也自然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两主五步 项目教学 专业课
如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迅速就业,且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笔者学校开展了“两主五步”项目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两主五步”项目教学的含义
“两主”即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五步”即项目教学的五个步骤:选择项目确定目标、共商流程确定方案、分组协作项目实施、多种方式展示成果、多元评价项目总结。
项目教学就是学习者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从而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
二、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施
1.选择项目确定目标
按照工作实践的过程组织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建构理论知识,并力求建构的理论知识保持系统性。在项目的选择中要综合考虑下列要求:
(1)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常常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有时也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其他形式。
(2)按学习的需求,一般取材于生活,学习者面对的是真实而具体的问题,而不是被“挤干”了各种复杂因素的单纯而抽象的某个学习问题。
(3)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于具体任务之中,包容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项目的确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要学习的知识融入生活问题之中,以具体真实和活化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去学习、思考、实践和探索。
在这一环节中,企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的选择要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提炼生产流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技能分解梳理才能形成项目。
2.共商流程确定方案
确定方案的中心任务是:以项目实施流程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每一程序进行全方位认真的探讨与研究。基本要求是,在每一具体环节的探讨上,或者以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为序,或者以生产、制作、服务的操作顺序为序,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把握。要求教师一是要让学生说,不要自己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组织性的语言、引导性的语言。二是教师不要心急。要让学生在探讨中得出结论,教师不要直接说出结论。这一环节的基本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讨论后各组代表发言,也可以是进行课堂提问。其辅助手段可以是实物分析、图形引导,也可以是课件演示。
3.分组协作项目实施
该环节是项目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生主体地位最充分体现的环节,更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技能的环节,这一环节的中心任务是学生分组实践操作。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把项目内容用工作页的形式体现出来,工作页由工作任务描述、任务分析、工作流程及课时安排、具体任务程序等四部分组成。
4.多种方式展示成果
这一环节的中心任务是师生共同进行成果检测,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实行三级评定办法: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第二级是由小组成员进行互评;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5.多元评价项目总结
这一环节是对本项目的一个总结,又是激发完成下一个项目热情的引导。从总结形式来看,既可以由教师进行总结,又可以由师生共同总结。从总结的层次来看,既可以是班级的总结,又可以是小组的总结,还可以是学生个人的总结。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组织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进步最快的学生在座谈会或交流会上介绍经验。
三、体会与思考
“两主五步”项目教学我们进行了近三年的实验,对照目标来看,学生基本达到乐学―会学,教师达到乐教―能教,企业也基本实现由观望到参与,但离学生学好、教师教好、企业融合还有一定的距离。
【关键词】校外实习实训 工学结合 信息管理平台 工作流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15-02
一 高职高专校外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及管理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高教界逐渐形成了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潮流,国内也纷纷开始尝试教育改革以适应市场人才的需求。校外实习实训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中,实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亮点,而此亮点也正是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结果。
校外实训有别于校内实训的特殊实训形式,是学生在学期间到实际的生产环境参与工作、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达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只有参与实际生产实践培养的人才才是市场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由于校外实习实训企业的多样性、分散性等特点,在时间、地点、学生组织、教师管理、实践岗位、实习任务等问题上经常存在协调不一致的问题。特别在管理上,学校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到精细化管理,大部分企业基于廉价劳动力的目的对学校的实习实训要求理解不到位,直接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显得散、乱,对自己的实习实训目的不明确,犹如放鸽一样,自由发挥,甚至理解为打短工。多年来,国内在实施基于“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时,在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校外实习实训部分落实得相当差。
因此要不断改进实习实训的管理方式,有效地监控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对“工学交替”新教学模式下“工”这一教学环节对指导教师、学生实践情况的监控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规范总结,归纳实习管理模式
为有效管理学校、学生、企业的实训过程,取得良好的校外实训效果,很有必要对校外实习实训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督促企业、教师的指导过程,监控学生的实习日志、实训工作记录、作业评价、实训考核、综合报告等材料。不仅要评估学生的实训质量,也要把教师的实训指导质量细化为指标项目,融化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评过程中。
经反复调研、多年实践,依据实训开展的形式、时机、管理模式等可将校外实习实训总结为参观实习、体验实习、技能实习、就业实习等类型,对每种实习的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特别对学生的实习成果制定评价体系,最终形成实习成绩。
1.参观实习
通过参观本专业对口企业的工作情况、生产过程等,使学生对本专业有感性的认识,达到入学专业教育的目的。主要分为以下环节完成:(1)教研室提出计划,明确参观企业及时间、带队指导教师等;(2)系教务秘书统一审核,组织交通等事务;(3)参观回来后,学生提交心得体会,指导教师审阅。
2.体验实习
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按企业普通员工制度组织生产,使学生感受企业一线生产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其过程可分为以下环节完成:(1)系教学秘书制订实习计划,明确参与班级及带队管理教师;(2)相应班辅导员确定本班可参与学生,并逐个将学生分配给带队管理教师;(3)带队管理教师与学生到企业后,教师负责日常的生活管理,要记录与企业方的交流信息、与学生的交流信息、学生的考勤记录等,学生完成实习后,提交实结,其相应带队教师完成审阅工作。
3.技能实习
结合专业需要,将学生分配至企业专业岗位上,由企业指导教师完成指导,使学生真实体会专业岗位的工作情况及工作内容,达到专业锻炼的目的。实习环节可分解为:(1)企业人力资源制订实习用人需求计划;(2)系教务秘书确定参与班级;(3)相应班辅导员确定参与学生;(4)企业人力资源逐个确定学生实习岗位及指导教师;(5)学生到岗实习,提交实习计划、周记、完成实习后的总结等,指导教师相应审核学生的实习计划、批阅周记、审核总结等。
4.就业实习
就业实习主要是学生在毕业前结合就业开展的实习;很多学校还要求完成毕业前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二者结合起来完成,此时校内指导老师负责毕业设计的指导,同时还需对学生的就业实习过程进行辅导管理。实习环节可归纳为:(1)系教务秘书制订任务计划,明确实习时间,参与的班级、指导教师;(2)指导教师各自登记毕业设计题目,教务依次审核确认;(3)相应班辅导员确定本班可参与的学生;(4)指导教师、学生双向选择;(5)学生开展实习、毕业设计工作,提交实习过程资料、毕业论文撰写材料等,指导教师分别对本组学生审核、管理。
三 信息化平台建设要点
依据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过程及实习内容的特点将其归纳为四大类实习后,为了管理的规范性,提高效率,建立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就相当有必要。在建设此管理平台时要充分考虑校外实习的不定期性、专业性、分散性的特点,需重
点考虑:(1)根据每次实习开展的线性工作特点,系统设计为工作流的管理模式;(2)注意数据的共享和隔离,校外实习往往是各系、各专业分别组织实施,要做好各单位数据的相对独立性和共享处理;(3)每个用户在系统中应只见与本人相关的数据,避免陷入数据海洋;(4)做好每个工作环节的容错处理机制;(5)依据学校实际制定好量化指标,加强考核、监督机制。
四 效果及意义
由于实习企业及岗位的多样性,基于“工学交替”的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也就具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如时间、地点、合作企业、参与人数、指导教师、实践岗位等,这就给其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通过归纳整理校外实训的各种组织模式,整理为四大类实习过程,规范了管理,理清了思路。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对参与实践活动的教师、学生、企业进行实时记录,了解实习开展中的各种情况;建立完善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该评价体系评估实习质量,综合、客观、科学地指导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评价体系中加强了实习指导老师的管理,以实习开展情况核准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及报酬,督促指导老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指导水平。信息平台也能实时采集师生的反馈数据,对合作企业也实现了完善的考核评分机制,促进了实习合作企业的质量改进。采用以上过程化跟踪、实时改进、及时反馈的信息化手段,对不断改进基于“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有效监控实习中的不确定因素,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实习学生的监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立新.发达国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2]董晓青.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实习实训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1(9)
[3]吴宪洲.以就业为特征的高职教育模式[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