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报刊杂志登载了一系列发生在校园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罚"吃苍蝇"者有之,强迫学生互打耳光者有之,往学生脸上刺字者有之,剪断幼儿手指者有之,用火钳烫伤学生者有之,当众扒掉学生裤子者有之......一件件,一桩桩,无不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在我们学校,老师中虽然没有出现相类似的严重违背师德的现象,但老师中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失落心理、神经衰弱、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还是时有出现的。

下面摘录几段教师写给心理辅导中心求助信的部分内容:

1、“我是一名教师,从教十几年来成绩还不错,各种奖励证书也有七八个,还发表过若干篇论文,领导和同事对我的评价都很好。可是最近我好像出了问题。虽然我平时讲课挥洒自如,幽默风趣,可一遇到上大课的时候,一看到有其他教师、特别是有学校领导在场听课时,我就感到恐惧万分。有时甚至从头天晚上便开始感到不安,似乎觉得什么都不对劲了,虽然手里拿着教案,可我已经什么都看不进去了……”

2、“我最近工作不带劲,备课、上课都是有气无力的,总感觉有一种被掏空了般的疲惫,无法像以前一样以饱满的热情向学生付出关心和爱了。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我一想到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就感觉好像一晚上没睡似的疲乏,不只是身累,心也累。我力图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却始终未能如愿,只好选择暂时出走……”

3、“干教师工作已15年了,最近几个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本来最爱和学生们呆在一起,可最近总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生们凑在一起说话,我听见就心情烦躁,总想躲得远远的。在办公室里,原本我爱说爱笑,可最近总不愿主动与同事聊天讲话,每天就只是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希望谁都不要来打扰自己……”

4、“走上教师岗位之后,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来不得半点马虎。我对自己一向要求严格,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变得脆弱、多虑,有时甚至无端地多疑,思维方式也似乎出了偏差。常常是一件事情还没开始做,我便事先虚拟出许多后果。上课铃一响,我便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糊里糊涂地进错教室;接着担心自己上课时会不会因为紧张而在讲台上卡了壳;更担心自己会不会在分析例题时把解题步骤说颠倒了……总之,许许多多莫名的担心使我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5、“我的婚姻生活很不幸福,丈夫和我经常吵架,家里常常‘硝烟弥漫’,我的心情也总是‘多云见阴’。我这人很好‘面子’,家里的事不愿让学校的同事知道,平时在办公室与老师们相处时我总是和颜悦色。由于心中的烦恼无处发泄,我有时便不由自主地拿学生撒气。在教室里我经常板着脸,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是出了错,我借机连训斥带挖苦。我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问题的比率在20%左右。然而,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数据或许是枯燥的,但数据往往又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1、前年,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相当部分教师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

2、据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达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程度较为严重(严重心理障碍)。

3、广州市天河区在去年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4、杭州市教科所几年前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5、北京市对五百余名中小学老师的调查显示,近百分之六十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百分之七十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二、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平常生活中,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统称为心理问题。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或心理异常现象,叫做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心理问题的一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其他躯体表现。

2.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3.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4、嫉妒心理。表现为自己认为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超过了自己,而习惯地产生某种不满的情绪。这种心胸狭隘的常见病,是人际关系中的不安定因素,它产生出许多矛盾和磨擦,影响团结协作,给别人带来损害,使集体力量内耗,也给自己制造烦恼和困忧。其实,教师育人的工作是学校集体的劳动成果,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都不是某一位教师单独工作的结果,教师集体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尤其在教育目标和工作步调上的一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十分尊重同学们的劳动,珍惜学校集体共同取得的成绩。同时,应该如实地看到老师们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其他条件的差别性,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明白自己不可能事事都胜过别人,也不会事事都不如别人。放宽胸怀、扩大视野,防止自我认识失当,是防止和清除嫉妒心理的重要条件。

5、失落心理。是在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或工作成绩平平而未能引起领导注意而产生被冷落的苦闷心情。这种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如不及时克服,会使人消沉、颓唐而暮气沉沉。

6、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1)态度上的变化。在认识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可言,一有机会就想调出工作岗位;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于工作,无心投入。

(2)行为上的变化,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

三、教师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教师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工作负荷大。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四面出击”,现在加上开会、课改培训、教学论文、质量评比,变成了“八面受敌”,俨然成了“事务型”教师。

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且复杂多样。教师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学生,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以及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一旦教师犯了错,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甚至是不理解,一些教师难免会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教育理想产生怀疑,常常有种“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的失落感。

第三,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教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状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在各地,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事件时有发生。而那些在普通学校工作的教师,辛苦程度不比重点学校轻,甚至更操心,可是却很难看到成绩,职称等问题更难解决,在不公平感控制之下也更易引发心理失衡。

第四、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教师要加倍用心于教学以获得较高心理报偿——得到学生的尊重,家长的认可,而学生却认为我缴了高额的学费你教师理应高度负责,认真教学,这就出现了师生之间认识的偏差;另外,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个个望子成龙,孩子在学校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家长常常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向教师问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归罪于教师。如:李海燕、金亨布等。

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有利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热爱生活,热爱教育工作,在教育和教学中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积极奋进。反之,就会对生活和工作缺乏热情和干劲,精神疲沓,办事敷衍拖拉,得过且过。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其次,有利于教书育人。教育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的集体认识活动过程,需要师生双方都具备昂扬振奋的精神,而学生的情绪又需要由教师来激发和调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有助于形成和谐、合作、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信服老师的人格,学习和模仿老师的言行。例:许国华。

第三、有利于促进教师身体的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作为其物质基础,身体健康,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乐观向上,工作起来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反之,身有疾病或有生理缺陷,使人产生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身体健康,对提高身体素质起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精神愉快、心胸开朗、温和宽厚、善于合群,就会能够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使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反之,长期抑郁寡欢,焦虑烦躁,疑心重重,忧心忡忡,就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何况,心理素质良好,还是人脑功能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俗话说:心宽体阔。这也说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人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折的因素就是心理不健康。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素质指的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产生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个体有健康的心理,且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心理素质也越好。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

㈠、兴趣、活动广泛

心理健康的人大多能主动、直接从事各种活动,具有广泛的活动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某些事或工作。一个人参与的活动越多,他的心理越健康。

㈡、有较强的责任心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意识到个人对自己、对社会所负的责任,而且能在言行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个人及社会责任心越强,完成任务的主动性越大,其心理越健康。

㈢、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融洽

心理健康的人对他人、对社会能表现出同情、亲密和爱,而不是对立、对抗敌视和仇视。他们本人能与人交往,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别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即尊重、信任、喜悦等)常多于反面的态度(即仇恨、嫉妒、怀疑、畏惧、憎恶)。在一个集体中,他们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和集体休戚相关,安危与共,他们勇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为集体和他们谋求幸福。

㈣、情绪上有安全感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对挫折、恐惧和不安全、意外等有相当高的忍耐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坚定、果断、自制和耐心的顽强意志。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优柔寡断、遇事慌乱、感情用事、烦躁不安的不良现象,会破坏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

㈤、有较高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

受现实生活的挑战,不仅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且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通过工作和学习中的一次次成功来满足应付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特征。关于这一点,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刘绍禹教授曾经指出:精神健康的人,感觉生活有意义。做事一定有目标,对工作怀有热忱,他的头脑是清晰的,毅力是坚强的,循着计划去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凡虎头蛇尾,忽东忽西,态度消极,感到生活无味的人,心理就不健康。

六、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会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1.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很多,而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

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面对学生家长质问:你们班学生数学成绩为什么这样差,那这位老师肯定会泰然处之,并向家长解释这次考试的实际情况,使家长听了以后感到放心与满意。有经验且充满自信的教师,他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

2.换个角度想问题

客观地讲,教师是无法满足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提出的所有要求。而且,许多要求、期望,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期望都是非常极端的。比如:你希望所有的学生都遵守纪律,但现实是不可能的;你希望所有学生都掌握你所传授的知识,但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以你的理想去想问题,那你会体验到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而你从现实出发去想问题,那你就会心安理得地继续工作。这里我想说的是,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很多时候,这种失败实际上只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不一定是客观的。

教师有时也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比如许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班上某个学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了学校的通报批评甚至处分。对此班主任不必因此而过分内疚自责,正如教育心理学者张春兴所言,有些学生问题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学生的问题并非仅仅是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教师只要尽到了责任,就可以问心无愧。

3.控制并排除消极情绪

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坐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教师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因此伤害了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学生们反过来不仅是不尊重教师,不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

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二、从情绪本身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去排除。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升华。

4.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哭一场,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在QQ上跟朋友聊聊天写写日记。“身”方面如:参加剧烈的体力劳动,或到歌厅纵情高歌一曲,或与亲友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在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5.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不要盲目地去跟人家比。干着自己的工作去跟人家比生活,这容易使我们的心态或心理失衡。如拿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拿自己的待遇与人家的收入比较;拿自己的生活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这样一比,一些教师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冤气、憋气、恼火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有时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境界。

我们只要有个房子,有个快乐的孩子,有个相爱的他,有个存折就足够了。要看到还有人在为工作而奔波,还有人面临着下岗……

6.千万不要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快乐不快乐常常取决于自己有没有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取决于对待问题的取舍方式。一位校长事先没有打招呼就坐在教室里听某个教师的课。这位教师开始没有发觉,待她发现校长在听课,情绪开始紧张,语言表达也不流畅了。心里想:“课讲糟了怎么办?校长会怎么评价?会不会在大会上批评我?会不会影响我评职称定?”结果,这节课真的砸了。接下来几天,该教师为这节课的失败而郁郁寡欢,生活中也屡屡与他人发生冲突。

有一则寓言故事,一只狐狸走到葡萄架下看到葡萄晶莹剔透,心里想滋味肯定好极了,可是它的身高够不着葡萄,感到很难过,但它最终告诉自己,这葡萄肯定是酸的,没有味道,于是潇洒地走开了,这就是著名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故事。我想,吃不到葡萄,狐狸完全可以有以下二种想法:(1)是什么人跟我过不去,故意把葡萄架做得这么高;(2)这么好的葡萄在眼前都没有机会得到,我有什么用呢?如果这二种心态存在,狐狸就可能会郁郁不乐地渡过一天,不会这么潇洒地走了。

人又何尝不会犯选择的错误呢?一些人,每当受到挫折时,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时或怀才不遇,或认为有人与他过不去,于是总走不出痛苦的阴影。

7.从其它方面寻求满足感

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学校之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建立个人博客等等,使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另外,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对于中小学教师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8.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学校读的几年书就掌握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那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应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师不积极参与继续教育,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

所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9.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信念。

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生涯顾问专家建议,当你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就是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了。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目前的工作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当然应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2篇

**月24-29日,我和**、**三位护师参加了XX省护理学会举办的《神经精神科护理新趋势学习班》。

学习班的内容主要有讲义授课和论文交流分两大部分,讲义共有10个课目,如精神病护理学进展;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精神(心理)护理文书相关问题;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护理科研中的科研——选题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精神病护理学进展。国际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护理联盟关于约束、隔离精神病患者的原则。

1、ispn认为患者有权保持尊严、获得关爱、高质量的护理。注册护士应提倡和保护患者的权利;任何精神卫生机构应将患者权利以通俗懂的语言置于显着的地位。

2、应有合格专业护士,实行24小时责任制护理。ispn认为约束与隔离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无法保证安全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3、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应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方面、评估发育水平,既往精神创伤史,共患疾病,基础行为水平。

4、提倡依靠环境,设施尽可能保证安全及减少约束。

5、护士应接受行为评估,各年龄段用药,安全监控等专业培训,应接受对攻击行为评估和干预的培训,如症状的识别,语言干预技巧,选择最小约束的思考策略。

6、需完善制度及机构对工作人员涉及攻击的反应。

7、医生或资深执业护士应在约束后1小时内对患者进行面谈评估,24小时内对患者必须更改指令,同时应进行面谈评估。约束时间应标明:成人<4h,9-17岁青少年<2h,<9岁儿童<1h,到时需行行为评估。

8、资深注册护士是最佳再评估人,可以观察记录患者的日常行为试行解除约束后评估。

9、约束时不得遮挡患者面部,不得单独约束或隔离儿童,被约束的患者至少每2小时应活动其身体,必须提供给饮水,解便及测量生命体征。

10、有内外科疾病的患者应尽可能用其他手段代替约束以策安全,约束后1小时内必须告知医师或执业护士。

11、约束或隔离的决定应即刻通知家属,应予书面通知,不应以约束为理由阻止家属访视。患者及家属合作制定治疗护理计划,治疗护理计划是否正规、是否适合患者特点应受到监控。

12、使用约束或隔离时护士应接受患者的询问及给予清楚明白的解释。益处:促进对症状的认识、促进解决问题、提高冲突解决技巧,可减少约束对患者的负性心理体验。

13、精神卫生机构应收集约束,隔离的效果资料,以帮助改进有关指南,需要在循证基础上研究约束,隔离的有效性。

14、应警觉掩盖之下的“零容忍”规则,这将造成很多副作用及意外。

二、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

怎样看病人睡觉?

护理要点:

1、对所有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主要用药都要有一定了解,对睡眠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预感性。

2、重视对睡眠的观察:“窗口”,有无主观性失眠、有无打鼾及鼾声特点、有无表情和动作异常等;

3、与医生做好沟通,及时反应病情变化、“清醒”地执行医嘱;

4、重点病人的护理:睡姿、防护、观察生命体征和引流搐等;

2、做好解释、安慰和心里支持工作;

3、重视自身的睡眠;勿误导患者。

三、护理文书相关问题中的病情记录常见缺陷

欠准确:如;护理记录为“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要求吸烟,在大厅行走。”医生记录:“患者自诉呼吸困难,要求护士给烟抽就好,未见呼吸急速,缺氧表现”;

欠具体:如护理记录为“已认真检测心率、心律”,但没有具体的心率值和心跳节律的记录。

用词不当:如“未见抽搐行为”。“情绪不协调”。

抄袭检查结果没有护理意义:有时还抄错,例如:心电图报告非特意性st—t异常,护士写成“特意性st—t异常”。

语句组织欠妥,造成错误意思:“仍有饮酒欲望,按医嘱予凯西来利血生,沙肝醇等药治疗”。

欠全面:记录中有防压疮护理,但没有写皮肤情况。

病情观察无连惯性:例如;一些药物不良反映、腹痛、咽痛等情况,无跟踪记录。

护理措施不彻实际:例如“四肢肌张力高,已瞩病者放松”。患者便秘写:“瞩多饮水”,建议改为“督促病人多喝开水,或瞩陪护予多喂开水”。

自暴滥用约束:例如:“病者主诉没有不适,已告知医生,未见三防行为,按医嘱予2条短带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没有医嘱,解除约束后,未停医嘱。保护性约束病人无跟踪记录。

语句欠条理,表达不清楚:例如“三脂偏高,戒糖饮食”。

特殊病情没有交班:例如:病人空腹血糖2.2mmol/l,没有交班。

记录用方言:如:“烂饭”。

在疾病高峰期,护理措施为向病人讲解相关精神病知识,不适宜。

护理记录过期、留空行、字体太小、字体不能辨认、签名字迹不清。

四、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

(一)提高管理者的支持

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1、维护护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对策;

(1)制定特殊岗位的人才政策;

(2)推行一线留人的优先对策;

(3)解除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

(4)维护身心健康的咨询机构;

(5)提供调控护士人才职业心态的良好环境氛围。

2、注重护士心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1)注意提高在职护士,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社区保健护士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护士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掌握自我心里调适技巧。

(2)在发生各种冲突时,找有类似经历的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或朋友倾诉,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而减轻精神压力。

(二)护士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措施

1、培养乐观的阔达的人生态度;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

3、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4、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5、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

6、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

论文交流部分,有两篇交流论文使我有深刻的体会,

1、带教精神科新护士的体会:

由XX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担任护士带教工作的护士所写。我也有担任护士带教工作,所以对于这篇论文特感兴趣,通过论文交流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大,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精神科护理队伍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带好每一名新护士是重要的起点,只有基础打好了,才会有高素质的人才出现。要把带教工作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满足新护士的各种学习需求。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恰当地融入后现论,会给护理工作人员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在明确后现代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护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后现代思想在现代护士中的应用。

随着医院管理观念的改变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普遍实施,以及优质服务的提倡,传统的护患关系也正在显然发生改变。在实施“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的今天,对护士的要求日益增长,特别是护患沟通的能力。在临床实践中,护患沟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是建立护理工作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1],且更能使工作氛围协调一致。

1后现代思想的内涵

后现代,在西方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以定义。但是,正如伊格尔顿等曾指出的那样,仍然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加以界说:(1)后现代是一个历史阶段,在西方文化的历史上,它相对于近代和现代;(2)后现代是一种美学风格,用这一概念可以去理解后现代历史阶段中的一种普遍的审美风格;(3)后现代是一种哲学思维,可以用这一概念去总结后现代历史阶段中各哲学流派的共同特征。

2护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管理层、患者都对护士提出很高的要求,约定俗成的要求护士善解人意,言语和气亲切,在工作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永远不能和患者起冲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护士每天的工作量超载,工作紧张、繁忙,内容复杂多变,工作质量要求规范、严格,技术水平要求高,工作中的各种急救和突发事件具有多变性、不可控性,经常倒班、睡眠不足,并且有来自患者的不满和伤害以及被感染的危险,以及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升迁机会少、工作缺乏安全感、青年时期的抱负往往在现实中受挫,对未来不乐观等。长久下来,这些都消耗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内心资源,给护理工作人员维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带来了挑战。

3后现代思想在现代护士中的应用

现代的护患交流与沟通通常要求护理人员换位思考,即常常要求护士站在患者的立场为患者考虑。事实也证明,当护理工作人员站在患者的立场,为患者考虑,无条件的支持和关心、理解患者时,确实能使护患关系维持在一个很好的状态。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对护理工作无法正确理解的患者和家属,偶尔会对护理工作人员提出无法接受的质疑,这时候就需要临床护士不仅仅是要有耐心温柔地向患者解释,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可以尝试请患者换位思考,即很巧妙地让患者站在护理工作人员的立场上,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理解护士。这对传统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对现代护理工作人员的思维模式也提出了挑战。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批判和超越以及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反思和发展的浪潮中产生了后现代主义[2]。在后现代哲学中,有些学者发现单向思考存在很多缺陷,这开启了双向思考的研究进路。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到杜威、梅洛庞蒂、施密茨、普特南以及瑞士学者皮亚杰,都提出并不断完善了主客互动论,并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响应。有了“互动”,就可将传统的单向运思模式扩展成双向运思模式,强调人在认识自然世界过程中可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融入后现论中的逆向思维或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举例说明:曾经有过这样一位住院患者,怀疑护理工作人员克扣自己的药物,每次护士给他进行静脉输液时他都会用疑问的口气询问护士,输液瓶里有没有把药物全部用上去,听到这样的质问,不用说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的心里都会产生负性情绪,每次都给他解释,总是不能打消这位患者的疑虑。听到同事们讲了这件事后,笔者亲自去向这位患者解释。事实是这位患者向笔者提出了和前几天一样的疑问,笔者面带微笑很轻声的向患者解释,很有礼貌的请患者设想笔者与患者角色互相换一下,如果是笔者躺在病床上,患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患者会不把药用到输液瓶里,就这样来给笔者进行治疗。这位患者沉默良久,从此不再提任何让护士们无法以愉快的心情去接受的问题[3]。

由此可见,沟通是双方的,情感情绪的交流也是双向的,在沟通过程中,偶尔也需要很有技巧地温柔地向服务对象提出合理的要求,这样既解除了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误解,又很好地维护了护理人员身心和谐[4]。

4总结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恰当地融入后现论,以逆向思维或多元化思维,即以非线性的思维来进行工作,无疑会给护理工作人员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护理工作人员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既保持现代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也可吸收后现代的理念,灵活运用,更好地在工作中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5]。

参考文献:

[1]朱光丽.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4):108-109.

[2]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15.

[3]王月焕,张美丽.急诊护士心理疲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00-101.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链词:护生,护理;个性特征

人格特征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人的行为并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决定着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多维度的动态结构系统护生的人格特征将直接影响到今后能否成为合格护士,胜任本职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了解和掌握护生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在心理健康教育和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对护生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1人格的概念

“人格”一词出自于拉丁文“persona",又称个性,原本是面具的意思.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对人格所作的正式定义已不下十几种。艾森克把人格定义为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米歇尔把人格定义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中国《心理学大词典》中的定义为:“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2研究背景

人格类型的研究最早起始于医疗实践的需要,并从医务部门发展起来,这种研究为医疗教育、管理和职业选择等工作提供了便利。人格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能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行事风格,同时它也是预测个体职业成就、员工招聘、人事选拔的重要指标。护理是一门结合了科学、伦理与艺术的学科,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生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有研究表明护生的人格与其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焦虑程度等方面都有相关性,现将国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3护生人格的研究工具

任何一种人格理论都承认人格存在着个体差异,并认为这种差异是可以进行测量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来实现对人格的评枯,常用的可分为两类,即投射测验和客观测验。

3.1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chnique)是采用各种云图、墨迹图、插画、图片等测验评估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目前最著名且应用广泛的投射测验,一个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H.Rot-schach创立于1921年的罗夏墨溃测验,一个是由H.Murray创立于1938年的主题统觉测验。

3.2客现测验(personality inventory)是一种常用的对人格作客观测量的工具。是用经过精心选择编制的一系列问题调查表,要求被测验者根据提出的要求选定适合于自己情况的答案作出反应目前最常用的是Minnesota多相人格调查表、卡特尔16个人格因素量表(16PF),Eysenck人格问卷。

3.2.1 Minnesota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MMPI在全世界广泛用于人类学、心理学及医学的研究工作,在人格测定和精神病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引进中国大陆,至1989年正式推出MMPI的中国版.

3.2.2卡特尔16个人格因素量表(16PF)全称是《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H catell 16 personality factor test),系R.B.Cattell所编制适用于16岁以上的各类人群。作为测量个性的工具之一,16PF被广泛应用于个性测评、人才选拔、职业咨询等领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够预测被测者的稳定性、承受压力能力、成熟度等,并可以了解应试者在心理健康、适应新环境、专业成就、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2.3 Eysenck人格问卷(EPQ)EPQ系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教授艾森克〔Eysenck H.J)编制的有关个性的测量方法,1980年引进中国经过有关专家的修定,项目内容较适合中国国情,并建立了中国常模.

4国内护生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

4.1护生的人格特点用EPQ量表调查的结果表明护理专业学生的E,N,P量表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L量表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且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护生总体个性倾向于外向、情绪不稳定、孤独、掩饰度低、质朴性和诚实性较强社会适应性差Cs-vl采用16种人格个性因素测查表(16PF)对实习护生进行调查,显示实习护生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胜、幻想性、实验性、自律性的人格特征得分均不同程度高于全国女性常模,聪慧性的人格特征得分则低于全国女性常模。李瑜和苏志达等闭的研究显示,军校大专护生诚实、掩饰程度低,性格趋于外向,但人格倾向不稳定、焦虑、紧张、容易激动,尤其是从医院招收的大专护生人格倾向稳定性更差。杨群和王锐安等用对军校非军人护生进行调查,表明其个性特征为:内向、羞怯审慎、学识浅、严肃、沉默、理智、注重实际、保守、传统、果断刚毅、有进取精神,但也存在过分现实、忽视生活情趣、容易贸然行事等特点。刘喜文和胡文东等用对护生进行调查,护生在4种人格因素(C,G,N,q)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合同护士在2种人格因素(M,Q,)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合同护士。二者8种次级因素比较,护理学生在4种次级因素(Xo,YtIY,IY,)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合同护士,在2种次级因累M,凡)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合同护士。

4.2个性特征与护生焦虑的关系个人的个性特征决定其对外界因素的反映,情绪不稳定的明显精神质倾向的护生易于在外界因素刺激下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护生的人格与焦虑状态明显相关,内向型、偏内向m高护生的焦虑程度高于混合型、偏外向型、外向型的护生。

4.3个性特征与护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症状的产生源于个体所处的环境和对生活事件的适应不良,而个性特征在两者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中,心境,家庭关系满意度,人际交往、文体活动、工作学习以及健康的满意度.婚姻状况等与心理健康有关因素和各个性特征联系密切。

有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护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一般较好。

神经质分高的护生,易产生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冲突、精神质高的护生,易出现孤独、好攻击、与别人不友好等人格特征,这些都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不同的气质类翻也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多血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气质类型,胆汁质、抑郁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并且,具有固执、倔强、攻击、孤独、敌意和缺乏同情心,以及过于安静、深沉和过于紧张、焦虑,情绪不稳等个性特征的护生面临更为严峻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压力。

4 4人格特征对护生适应能力的影响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面对学习、人际关系等压力刺激,其适应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内倾型”学生具有沉默寡言、羞于表达、适应环境比较用难的特征。

4.5人格时护生沟通能力的影响性格与人际沟通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内向型与中间型及外向型比较,内向型护生的沟通能力最差。

4.6人格对护生其他方面的影响人际沟通能力、公共场合讲话能力、情绪和心境与外向型的人格特征有关,外向而情绪稳定的护生具有更强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调整自我的能力,她们似乎更适应护理职业要求。

5总结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指出了护士在高校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习理论的重要性.

1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1.1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1990年,WllO在有关文件中对健康的定义又加以了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干预措施川图。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学和健康教育学相交叉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它的发展来自两方面的激励和支持:一是社会的需要,二是专业自身的发展。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护理学专业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

护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按教育场所可分为: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健康教育。按目标人群可分为:儿童护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护理健康教育,妇女护理健康教育,老年护理健康教育等;此外还有按教育目的或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

1.2高校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校区医疗部门的护士为行为主体,以高校教职工及学生为服务对象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2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的人群特征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高校教职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激烈的竞争,时常处于紧张无序的脑力劳动状态,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教职工身心健康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最近,广东省教育工会对我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书面报告。报告显示,有大约1/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1乃的人处于各种疾病状态,而剩下约7/l0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数据意味着高校教师具有发生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条件,一旦因为某些不良外因刺激,如:短期过度劳累,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或心理创伤,营养不合理或生活不安即可导致某种严重疾病发生。如果这样,不但妨碍了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而且妨碍了整个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护理健康教育是运用教与学的理论,增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从而使人们自愿采取健康的生活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保障资源,最后达到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因此对高校教职工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3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根据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的特点,如心血管疾病从40岁开始明显增加,消化系统疾病从30岁开始就已经有明显增加,以及在高校中3040岁是亚健康的高发年龄等等,进行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3.1心理指导:处于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使他们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因为长期的精神紧张,极易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

3.2饮食指导:合理适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的好转、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多吃富含钙、钾、纤维的食物,尽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少饮酒。

3.3作息指导:不宜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或短期过度劳累,保持每日有6小时以上的睡眠习惯,注意调整工作、锻炼、休息与睡眠的关系。

3.4用药指导:应经常告戒病人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策略地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重时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3.5行为指导: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或促进健康的行为方法,这也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

4.1程序(步骤)。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从而使健康教育不仅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而且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应正确应用护理程序。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与应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一样,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z]:

评估: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进行一个总体评估。

诊断:对病人及其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

计划:对将要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

实施:将计划中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评价: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4.2方法(手段)。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咨询法、墙报法等等。其中护士在为教职工做护理操作时进行交流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其教育效果要远远高于专门时间进行说教。因为对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自身不适的需要。在与他们的接触特别是进行护理操作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放心且得到安慰。因此,与教职工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好机会。当然,这并不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5高校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论的重要性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尚需各方各面的支持与通力合作。而护士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做好护理健康教育的保证。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要能够像打针、输液那样娴熟地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但获得身体健康,还要获得知识上的增加。护士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要给别人一桶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两桶水或更多的水,不然就难以胜任或遭遇尴尬。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就必须不断地刻苦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