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汉语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方案》;语音系统;缺陷
《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使用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在注音、拼音方面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对于推广普通话和汉字简化等工作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幼年时期基本已经通过语言环境掌握了语音,再学习汉语拼音只是为了识别记忆汉字。所以汉语拼音只是学习的辅助工具。
外国人从小接触的语音环境不是汉语语音,所以他们必须先学会汉语语音。汉语拼音就起到了学习汉语的桥梁的作用。《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26个拉丁字母,不再造新字母,与世界各国的使用的拉丁字母的保持了一致性。这便于了对外文化交流,尤其在推广汉语方面更是成效显著。外国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已掌握的母语中的拉丁字母或者英语的字母来学习汉语拼音。外国人完全依赖拼音学习汉语。所以拼音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他们学习汉语的主要工具、入门工具。汉语拼音能够帮助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即使这样《方案》还是存在几个缺陷。
1、抽象与具体的矛盾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它不是实体,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使用语言得到的结果,体现在语音上就是实际说出来的、听到的声音。《方案》中给出的是汉语语音的音位系统,是属于语言的,是从具体言语中抽象出来的规则系统。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将发音时不起到区别作用的音归位一个音位,只要能听得懂就忽略它们的差异。作为音位没有什么标准音可言,所有的音位变体既是标准的也不是标准的。我们说出来的话是具体的言语,是多变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时,看到的是音位系统,而听到的说出来的都是具体语音,这就产生了矛盾。所以在掌握的过程中就会有模糊性。
2、相同形式
书写时都使用拉丁字母,既是优点也是缺点。由于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所以任何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而记录语言的书写工具可以是相同的。书写形式虽然相同,但不同语言的相同字母所代表的语音是有差异的,也就使留学生在学习语音时经常将两种语言的语音混淆。外国留学生已经习惯了母语的语音,所以在学习目的语时,出于经济原则的省力原则,经常习惯性的运用已掌握的语音代替目的语的语音。学习汉语时,汉语e的国际音标读作?],而英语中的e国际音标读作e],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错误,把“乐(le)”读作“累”。汉语u的国际音标是[u],但是由于有的语言中读作[ju],所以在读“去[y]”时,读作“[ju]”。正是因为两种语言用同样的书写体才导致学生学习语音是混淆发音。
3、母语和目的语彼此没有的语音
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不完全一致的另一个表现是“你有的我没有,我有的你没有”。《方案》中有很多读音是其它语言所没有的,例如üy]这个音在很多语言中都没有,所以外国人掌握起来很不容易。尤其汉语拼音拼写规则的特殊规定更是使外国留学生容易出错:制定《方案》时,就规定在和j、q、x相拼时,ü上面的两点省略。这样,“jü”、“qü”、“xü”的汉语拼音形式就是“ju”、“qu”、“xu”。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说话时并不需要特意注意,也不会造成麻烦。但是留学生在学习汉通过先入为主的方法教会基本词语的发音,等完全熟悉了这些词语的正确发音与实际意义,运用自如以后,再让他们去接触完整的汉语拼音音节。
综上所述,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特别对外汉语初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熟练掌握《方案》,并且要了解《方案》中存在的缺陷,针对缺陷运用教学技巧进行补救。
【参考文献】
[1]李开.《汉语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丁迪蒙.《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憾及辨正[J].上海大学学报,2007(6).
[4]王玲娟.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音感教学[J].重庆大学学报,2003(3).
关键词:PDCA循环;对外汉语;教学
一、PDCA循环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所以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将管理行为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在管理活动中,这四个实施阶段具体体现为:制订计划,按计划执行,检查执行效果,将成功案例纳入行为标准、失败案例留待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这是一种依托PDCA循环模式的高效工作方法。“PDCA”由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组成,而PDCA循环也正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开展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过程并不是只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PDCA循环结束了,一些问题得到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将被放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继续解决,不断地循环往复,形成PDCA循环的阶梯式上升。
二、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实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具体体现为以下四方面。第一,P(plan)计划:首先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制订教学计划,并书写教学方案。第二,D(Do)执行:根据已确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执行。第三,C(check)检查:总结教学实践的结果,分清哪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指定、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具体实践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而哪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指定、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具体实践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或效果欠佳,依据教学效果确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以及正确、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找出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实施环节的症结所在。第四,A(Action)处理:处理检查和总结的结果,对成功的教学个案加以肯定,予以固化;对于失败的教学个案,引起重视,予以规避;对于未能解决的教学问题,应设法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三、PDCA循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工作中,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对外汉语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P阶段——教学准备、D阶段——教学实施、C阶段——教学检查、A阶段——教学改进。下面就以这四个阶段为基本框架,探讨PDCA循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P阶段——教学准备阶段
P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计划与准备阶段,是整个循环的开端和起点,对PDCA循环的后三个阶段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准备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P阶段。在该阶段,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者应根据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并依据所教学生的客观情况,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例如,笔者目前教授的学生以俄罗斯留学生为主,他们年龄普遍偏小,汉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储备不足,听说能力偏低。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他们年龄偏小,对于新媒介、新形式和情景化教学模式的接受度更高。鉴于此,笔者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初步确定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听说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汉语交流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案的表现形式上,减少传统的黑板书写、课堂讲授的形式,增加年轻人乐于接受的PPT、音频、视频、场景模拟、交互式教学等新形式。在P阶段进行教案制作时,除要客观分析学生的现状外,教学工作者还要客观分析、评价自己的实际能力,在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的同时,亦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能力,多使用自己擅长的教学手段,不盲目使用形式新颖但自己并未充分掌握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更利于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教学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便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空间和更强的实施能力。
(二)D阶段——教学实施阶段
D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实施与执行阶段,对整个循环的最终结果呈现起着关键作用,其既是对P阶段制订方案的实践,又是C阶段和A阶段重要的实践对象。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施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D阶段。教学工作者在根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后,就要进入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此阶段的重点是能忠实、有效地贯彻执行P阶段制订的计划。为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阶段,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课前沟通。在上课之前,应与学生充分沟通,使其了解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授课形式、考核方式等,也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预习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能更好地与教师配合、互动,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第二,课上互动。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主要为外国留学生,年龄偏小、基础偏弱、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宜更多采用新形式进行展示,如音频(音乐)、视频(电影、电视)、游戏等,同时在课堂上要着意构建一个模拟的社交场景,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场景里更自然地进行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快速地接受新词汇、新知识,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下更自信地与他人交流。第三,重点突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解惑。对于在汉语应用中经常使用、但不易掌握和理解的词汇、语法,要做到突出展示、着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此点,教师在课堂实践时要反复提醒自己,避免教学过程平铺直叙,使学生学习不得要领。第四,及时考核。课堂授课要在最后留出时间,对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和考核,以检验授课效果,并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复习考核可以提问的形式进行,也可做小测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宜的考核方式。第五,课后实践。教学活动并不以课堂的结束而真正结束,尤其是语言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一定要进行课后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汉语交流的学习习惯,并以此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课后实践可以预设一个交流场景,比如,看一场中文电影、办理一张银行储蓄卡、去超市采购生活用品、交一次电话费,等等。
(三)C阶段——教学检查阶段
C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检查和总结阶段,此阶段可以发现前两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总结前两个阶段的成功经验,以便在A阶段改进。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检查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C阶段。教学检查工作可参照下面的方法进行。首先,通过组织学生考试、复查,与学生互动交流,检测教学结果中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个案和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或效果欠佳的个案,然后分析原因,探寻是教学准备阶段出现了问题,还是教学实施阶段出现了问题。其次,对教学准备阶段进行检查总结。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合适,选择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能否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最后,对教学实施阶段进行检查总结。教学实施阶段是否忠实、有效地贯彻了P阶段制订的教学方案,是否认真执行了课前沟通、课上互动、重点突出、及时考核、课后实践等环节。并在完成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总结后,着意在第四阶段,即A阶段进行改进。
(四)A阶段——教学改进阶段
A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纠正与改进阶段,在PDCA循环中非常重要,但在实践环节却容易被忽视。A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发扬已有的优点,弥补之前的不足,以完成阶梯上升,持续改善教学质量。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改进阶段对应于PDCA循环中的A阶段。在完成教学检查,总结出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后,要将总结的成功经验进行固化和推广,并在下一次教学实践中进行复制;而对于不足部分,要想办法予以改进,这样才能使下一次的教学实践更有效、更成功,这也正是将PDCA循环引入教学实践的目的所在。四、结语PDCA循环符合“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要求,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行之有效的行为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能有效地、持续地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的方法。当然,因为我们的实践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思想、认知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在使用PDCA循环法改善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要不断检查和总结PDCA的执行过程和结果,不坚守固有经验,要因时因人而变,不断优化,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兹•戴明.戴明论质量管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庄坚.课堂教学行为改进中PDCA循环模式的运用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5,(10):72-74.
关键词:成人教育;对外汉语;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成人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有三种分类形式,分别是课程型、资料型及素材型资源三种形式。当前看来,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或者是一些教学声音及图片等,通常是存储在素材型资源库中。教师在开展成人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或者是电子教案,从而方便了教师的实际教学。因此,应重视成人教育对外汉语多媒体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一、建设素材型资源库的现实意义
建设素材型资源库进行成人对外汉语教育,可以有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创新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资源网络化的现实需求,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我们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潜力。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外汉语是一种语言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逐渐意识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逐渐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多媒体素材型资源库的建立,能够以其生动性与直观性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进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是当前信息化教育的主要形式。目前,在对外汉语教育中,还存在教学资源分散、无法实现有效共享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建立素材资源库来改变这种现实情况。另外,建立了资源库,可以减轻教师的一部分负担,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教学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中去。
二、设计素材型资源库的具体理念
从上述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建设素材型资源库意义重大。为了使素材型资源库的设计得到有效实现,还需要充分了解具体设计理念。
1.以资源建设的实用性来彰显教学为本
从具体的教学要求出发来体现资源建设内容的丰富性、可操作性及目的性,是建设资源库的主要目标。建设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为具体教学服务,为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资源。可操作性要求教师在具体选择知识点的过程中,要结合多媒体的现实表达形式,素材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合理科学性。丰富性是资源内容信息数量的具体体现,教学资源要具备多种表现形式,有图像、动画、声音等。除此之外,教师在具体开展成人对外汉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学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2.通过现代教学模式体现资源的前瞻性
多媒体资源为创新对外汉语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思路。前瞻性资源可以满足当前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同时利用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互动性,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外汉语现代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便是资源的前瞻性,教师通过资源的前瞻性,可以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实践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逐渐具备了开放性与动态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参与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除此之外,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协作与互动。在具体设计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角色扮演等课堂组织形式,将具体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融入其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开放性与实时性
资源库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开放性与实时性便是资源库发展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坚持这两个原则的首要前提,便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资源的开放性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资源库的开放性及建设资源库的开放性。资源库的开放性是指资源库是一个能够实现动态开放的资源集合中心,而不是一个封闭性的信息仓库。任何有助于成人对外汉语教学的资源都应该收录其中,任何库中的资源都能够为教师合理利用。建设资源库的开放性是指教师不仅是资源的利用者,还是资源的提供者与评价者,同时也是资源的建设者。
三、结束语
通过探究,认识到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对开展成人对外汉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新要求,又是改革与创新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因此,随着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成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林秀琴.基于成人教育的对外汉语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
[2]卢达威,洪炜.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
CDIO教育模式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现实践性语言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从大部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来看,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外汉语专业虽非师范专业,毕业后却要走向教育岗位,因而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其专业技能的标准之一。CDIO教育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在“做”和“用”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但从调查的情况及海外实习基地反馈的信息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根据留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活动设计,通常还是采用教中国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导致课堂组织不力,留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能力较差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和自我意识需加强培养。因而重视实践教学,夯实基础,加强改革是提高实践能力刻不容缓的举措。实践证明,教师就像医生和飞行员一样,其教学技能是可以经过科学的、严格的专门训练得以提高的。CDIO教学模式强调在用中学,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设计、训练和实施,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CDIO分析
在CDIO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现做中学,用中学,需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建立完整的体系。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根据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需求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类的核心课程群,帮助学生明晰所学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找到完善自身知识框架的方向和途径。在教学方式上,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验课环节主要体现“实现(Implement)”环节的验证。汉语国际教育系的大部分实验内容是并入在相关课程内的,任课教师同时也是该课实验课教师,能针对课程要求和学生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的现状,安排丰富的实验内容,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全身心投入进来;运作(Operate)环节主要体现在微格训练上,模拟的课堂环境让教学设计得以实现,通过重放录像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反馈,对授课效果的分析最有助于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真正地体现了在实践中学真知。而实验过程中,小组的活动和讨论使学生体验团队协作和互信互助的意义。建立并完善多元且连续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撰写教案,教学实施并进行教学反思,体现CDIO教学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完整的程序,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校园、校外实习基地、社会等多层次实践系统的建立,突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持续性和多元化。
3CDIO教育模式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其特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尝试着用CDIO的理念指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3.1围绕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课程设置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的课程设置。CDIO的理念强调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逐项挂钩,为了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在掌握基本汉语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学期先后开设相应的教育教学类课程,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法研究、微格教学等课程连成一个系统,按照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的来组织教、学、做,突出课程之间关联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在每门课程上突出重点的实践训练内容。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突出训练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教法研究侧重语言要素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技巧,微格教学重在提高基本教学技能,目标一致却又有所侧重。其他的课程如英语交际口语、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等课程也需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尝试进行课堂实践,着重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2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融理论学习、教学观摩、设计、实践于一体,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现了CDIO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视频案例教学是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依附在教学类课程当中实践教学。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正进入留学生课堂的观摩和实践相对较少。而视频案例教学是真正的课堂,也能从总体上展示教学技能并包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视频案例教学,边播放边分析边评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格教学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并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受训者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并通过从记录中观察教学技能的应用、教学内容的表达以及交流方法的优劣,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加强了他们对教材、课堂教学的处理能力。[7]微格训练中要严格按照正常的课堂程序,备课、教案、课件、板书等缺一不可,在完成教学环节后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微格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上的应用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做到了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也弥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较少的缺点,提高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3.3完善教学实践体系,提倡与留学生“结对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课堂实践环节系统主要是教学实践课的安排,包括以上提到的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视频案例教学和微格教学,也包括一些专业实践课和技能实践课,这些环节使学生获得比较扎实的职业基本技能。其次,充分利用本校的留学生和外教,深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与留学生或外教结成“一对一”的对子,保证至少一个学期的一对一教学和辅导工作,并安排一定数量的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实习环节,让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除了校园这个实践环境外,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拓展海外实习基地,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利用“交换生”和选派实习生、志愿者的方式,选送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出国为海外学员教授汉语,提高教学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小学、双语学校或者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也是锻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听课为主的教育见习活动,能进一步熟悉教育环境,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走上讲台上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训练目的语的口语表达,更重要的是能真正实践所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形成教学风格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3.4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课外活动中,组织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选派专业教师或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沙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兴趣小组平时可与校内的留学生进行文化联谊活动,对留学生进行文化讲座,既锻炼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又提高了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提高整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关键词:听力课;问题;教学法
1对外汉语听力课堂的现状
(1)“听”基本上是被动行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课堂气氛不容易活跃;
(2)有的老师没有掌握启发、引导学生听、解的方法,找不到分析讲解的切入点,上课没话可说,容易造成放录音带、对答案了事的结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3)学生不容易看到进步,容易失去信心,产生恐惧感。
2听力课难上的原因
(1)“听”基本上是被动行为,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难以发挥,课堂气氛不易活跃。
(2)有的老师找不到启发、引导学生听课理解的方法。
(3)听力水平的提高是缓慢无形的,往往不容易察觉,学生不容易看到进步,容易失去信心,产生恐惧感,形成恶性循环。
3怎样改变现状,上好听力课
汉语具有复杂而多变的语气表现形式,只有了解掌握它才能使留学生发出地地道道的汉语。对外汉语听力课中的“听”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材料和时间内,向学生介绍汉语语气规律,并辅之以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让学生逐渐摆脱母语的干扰,形成汉语习惯,最终学习好汉语。
3.1教师
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是信息收集者、决策制定者,课堂活动组织者,所以教师要从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把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工作:1)听前阶段:导入与输入为主,教师先要介绍要播放材料的背景知识,材料的主题句、对播放主题关键字是稍做提醒、放适量的实图讲解。2)听中阶段:整体意义识别、细节特征分析、选词填空、疑难探索、重组改编、概括总结。3)听后阶段:复述活动、配对讨论、小组辩论、复现巩固、畅谈感受。
教师的语言:1)尽可能避免无意义的输入。在初级水平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的是对目的语尽可能多的接触与熟悉,所以教学重点在于句子和段落,特别是一定语境下的听力技巧的练习。2)讲课的语速要正常,不应该故意放慢。尽管是初级水平,可是留学生在真实生活中面临的语速,一般都比教材中的快。听力课堂上的语速,相对于平行班的教师,要略快一些,尽量缩小课堂这个小语言环境和外界大语言环境的差异。刚开始,有些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但是,一个多星期之后,大家基本上都能适应。
3.2运用听力微技能
1)辨音辩调能力,重点在语调,句调方面;2)义群理解,识别句中停顿的能力;3)抓细节的能力;4)跳跃障碍,抓关键词语,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5)联想和猜测能力;6)预测能力;7)检索监听能力;8)记忆存储能力――边听边记;9)概括总结能力;10)快速反应能力。
在这些听力微能力里面,不同级别水平的学习者要运用不同的能力,如初级阶段的学习者,他们更多的是掌握辨音辩调能力、对语境的理解能力、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而终极阶段的学习者则需要掌握对义群的理解能力、跳跃障碍,抓关键信息的能力、预测能力、概括总结能力、检索监听能力等,所以,不同级别的学习者要联系不同的能力,以达到循序渐进,达到理想效果。
3.3听力课教学法
1)视听法:教材的听力只有声音,没有图像,听得时间长了学生会感觉枯燥。如果在每堂课加入一些视听材料,这样就听得很“形象”。这些视听材料可以是和教材听力内容相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拓展视听。2)听说法:先是模仿,包括生词和句子,没人至少两次,有错误后立刻改正;大量的重复;翻译所说的句子为母语;教师与学生改变角色对话。3)在听前布置明确的任务。使学生注意力定向,集中;多使用先提问后点名的方法,少使用先点名后提问的方法。
3.4运用高科技教学手段
随着高科技发展,听力课也由过去的播放录音发展到计算机多媒体予以学习系统,不仅可以播放录音,也可以实现师生交流示范、二人对讲、分组对话、视频音频的结合等等。
3.5外部环境的刺激
利用广播、电视、聊天等多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刺激,尽可能唤起学生对听力课的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汉语语音、语感、语调、语素的感知,而且还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
3.6制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克拉申认为情感因素与外语习得关系密切。在人类头脑中会出现对语言信息的堵塞现象,克拉申称为“情感过滤”。一般来说,自信和动机高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更佳的表现,对外汉语的学习也是一样。那么在听力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减轻学生心理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4结语
听力教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单纯想依靠某一种教学法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目前,对外汉语的听力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对以后要从事外汉语的教师,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汲取各种合适的理论,寻求适合自身的改进方法,充分发挥语言环境的优势,不断完善综合素质,促进听力课课堂教学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
[2] 李小琪.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M].商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