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读老人与海鸥有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范文第1篇

老人海鸥》这篇课文写:在翠湖畔,一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喂养海鸥,他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子女,海鸥也把他看作了亲人。最后,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围着老人的遗像,为他举行了一场独特的送行仪式。这篇课文既表现出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又展示了海鸥对老人那令人震撼的情。展示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浓厚的情感,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真挚的情谊后,使我想到了我们的周围——人与动物之间的冷漠。

动物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所以我们要尊重动物,和它们相亲相爱,和谐共处。

在生活中,我经常遇到:大家捉住小鸟,把它的腿绑起来拉着玩儿,有意踩死蚂蚁等不良现象。

这就是对小鸟的不尊重,你想:把小鸟的腿绑住了,就等于约束了它的自由,任何有思想的人或动物,如果没有了自由,就等于生活没有了希望。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范文第2篇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而新大纲却赋予了其新的含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我不禁感到,原来读就是让学生有所收获。在潜心研究的过程中,令我想到了许多,让学生收获的是一种能力,让学生收获的是一份情感,让学生收获地是一丝思考,让学生收获的是一点个性,抑或是让学生收获的是一次顿悟。当我正沉浸在收获的快乐中,冷静下来,我才真正地感受到,原来让学生收获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生。

一、在品读感悟中感悟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于永正老师也强调: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既得到了猎枪又得到了兔子;而听老师,听同学易懂,只是得到了兔子。从而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品读感悟。例如教学《特殊的葬礼》的一个片断:

师:出示,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你们仔细地听,看看听出什么来,或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指名读)

生1:我再也看不见昔日瀑布的壮观气势,真难过!师:好,你带着这份情感也来读一读。

生2:往日那咆哮而下、一泻千里、从天而降、汹涌、雄伟壮观的景象不复存在,如今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为什么?师:谁能帮忙解答?

生3:这是因为建了伊泰普水电站再加上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才造成的。所以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才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师:你们还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生4:老师,“形容枯槁”一词的本来意思是指面貌干枯、憔悴。从这一词知道大瀑布的水流量已经不多了,再也没有往日一泻千里的壮观的景象了。

生5:“奄奄一息”这个词的意思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在这时我感受到了瀑布即将要完全消失,好像只剩下一口气了。水流量特别得少,那么读的时候可以小声点。口气若有若无的,像奄奄一息的老人。师:你体会得真棒,你也来试试朗读。(生读众掌声)

生6:老师,我觉得“无奈”一词用得更好,从这里我知道,其实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并不想变成生命垂危的老人,这都是因为人类的破坏才造成的。在老人生命垂危的那一刻,它其实还在挣扎,它似乎还在努力地生存下来,可是因为人类的破坏太厉害,太严重了,才会“无奈”地低下了头。师:是呀,老人垂危的这一刻,似乎想说些什么,可是它却没有力气了。多么的无奈呀。你也来读一读。(生读众掌声)

师:听到这我们义愤填膺,我们一定要把老人未说完的话说出来。请你们准备一下来当当这位老人,替它说完未说完的话语。

(适时让学生说,升华情感,进行环保的教育,教师适当指导。)最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在流淌着个性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了审美的愉悦,多角度地诠释了文本的内涵。正如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个诠释:只有对话,才是真正地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这一次唤醒了学生对生命的诠释,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从孩子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地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让学生收获的是一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二、在情境朗读中享受人生

阅读活动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口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展开想象的翅膀,以亢奋的心理状态心往神驰于文章所创造的意境,敏捷地把语言形象转化为视觉和听觉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整个生活场景形象地呈现在眼前。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的一个片断:

教师出示: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师:是的,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焦急而又悲伤的海鸥。生读。

师:海鸥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为父亲守灵呢。再读。

师范读这一段,海鸥跟人一样,有情有义,这样的所作所为,只有亲人才能做出来,也只有为自己的亲人才会这样做啊!生再齐读。

师: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此时此刻,老人是海鸥的亲人,海鸥是老人的亲人。虽然老人去了,可老人的身影留在了翠湖湖畔,这儿有老人的身影。虽然老人不在了,但这幅人鸥和谐的画面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定格在了所有人的心中。

正是在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情境朗读中,学生享受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执著的爱换来的老人死后,在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那份特殊的感情已经融进了学生柔软的心底,享受的是一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范文第3篇

一、 钻研PYP课程框架 营造语文学习乐园

PYP每个年级要围绕六大超学科探究主题(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如何共享地球)来自选相关与之匹配的教材内容,没有教材,要靠教师将很多学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实现各年级探究主题相同而中心思想不同的教学目标。初一看,感觉这六大主题与学科之间有较远的距离,但通过不断钻研课程框架整合教材反复实践,教学过程还是充满乐趣,教学结果也是收获多多的。我举个教学实例,请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PYP的语文教学吧!

我选择了六年级的探究主题“我们如何表达自己”,其对应的中心思想是“爱的行动”,然后我再对照PYP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求,进入了繁杂忙碌的备课状态中。备课时,我先将国内语文教学与PYP语文教学作个对比。

国内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老、慢、费等问题。“老”指的是教材更新不快,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学生思维成长的速度;“慢”指的是教学方法的陈旧,很难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费”指的是教师教学费神(备课、批改作业试卷),学生学习费心(乐趣少压力大)。许多课文的教学无外乎还保留一些固定的模式,学生永远只有几个活跃分子在表现着。很多课堂里尖子不尖,后进生还是“后”,多种因素在制约着师生的发展。

PYP的课程似一味中药,需要不断地煎熬、尝试、反思,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忽然药到病除,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尽在掌握之中。这里的“煎熬”指的是教师对PYP课程的钻研,“尝试”是预备几个教学方案,根据学情变化随时更新,“反思”是当“此路不通”的话就要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再看看这一超学科主题的“我们如何组织自己”中的“爱的行动”。我事先做好单元计划的大框架,然后寻找相关教材,是有关培养学生爱社会爱人类爱自然的课文(最多四篇,其余的留与学生去寻找),然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我设计了如下大课:课前的情景铺垫:学生表演课本剧《游子吟》后,再谈此剧表达的是母子情。顺势引导学生再类推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子情,《走过老师的窗前》中的师生情,这一切均源自一个“爱”。

除去父母与子女之爱,这个爱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自然想到爱国,那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爱国经典诗篇又闪亮登场了。再说到爱自然风光,《小石潭记》、《游褒禅山记》等古文便又新鲜出炉了。也就是说国学内容在这两节课内有了体现。

有了国学的热身,学生的兴趣增长了,我再适时推出《老人与海鸥》、《唯一的听众》等文章,学生在自学过程是全程投入的,师生共同探究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爱是什么”、“爱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表达我们的爱”、“你觉得应该为爱负什么责任”、“你希望能为爱付出什么行动?”学生愉快地分成小组,紧锣密鼓地合作探究以上问题,通过上网查资料、询问或采访他人、写作文、做PPT、办板报、演讲、辩论等方式在忙活着,我是他们的陪伴者与合作者,起到唤醒、点拨、引导的作用。

学生也搜集了不少“爱”的文章,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小老师”,有足够的平台与掌声让他们完成对这些文章的解读,台下的同学们似乎都是他(她)的“粉丝”,“师”与“生”频繁互动,妙趣无穷。

这个主题即将结束时,不少学生有感而发:“这次探究活动,让我感觉到爱的定义原来如此广泛。以前他人对我之爱,我浑然不觉,甚至觉得是理所当然。国家与社会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深圳的风光气候这么适合我,父母老师关爱我的身心健康,我应该也要学习关爱他人、注重环保、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很显然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涉及到其它学科他们更有兴致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觉悟提升了。那么学生关于语言学习的状况又如何呢?通过评估,很多知识点他们奇迹般地掌握了,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对文字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也超出我的预料。学生对“爱”不仅有较多较深的理解,也付出了相应的行动,一些环保事务、爱心捐助什么的,无需我发动,他们自觉地履行一些义务了。

为时一个多月的单元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忙碌而又快乐的,我也是既疲惫又开心,“爱他,就对他放手”这句话真没说错,这也是“爱”的一种。感谢PYP的课程体系,这种师生解放、省时高效、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让我品尝到做教师的价值!

二、 分层教学新解 集中优势共补弱项

国内课堂教学对学生座位的编排也是很讲究的,其中最负责任的是把学生四至五人编为一组,将优、良、中、差的比例安插在一起,教师的本意是以强带弱,这个想法是很为学生考虑的,但学生对于这些安排满意吗?

优生自然是众星捧月,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外,还要很辛苦地帮助“差”生,自然很辛苦,再摊上几个不配合的,他们会委曲与不平衡:我做完功课,为什么不能休息、娱乐或者阅读?我帮助他们,他们还不听话……而那些“差”生,日子很好过,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有人帮助我学习,我学与不学一个样。若“上头”(老师或者家长)催得紧,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团结好“优生”,就可以“贡献”出作业,与我“共享”,我还是很好玩的!教师也不轻松,通常这个组看看,那个组瞄瞄,还是忙不过来,某些不和谐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

学校提出学生按功课层次合理分组,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这个理念是不错的,但很多老师觉得有些不公平,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会不会对他们的自尊造成伤害?优秀生会不会闲着,后进生的会不会变得更弱?

我通过反复思考,结合曾经观摩过的新西兰小学课堂的分层教学,开始大胆尝试。每个学生的座位都不是固定的,按不同的课程进行分层。以某一学科为例,数学弱的坐在一组,强的则集中在另一组,其它学科也如此安排。在试运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居然是不错的。如在语文课堂,学习能力强的那一组的同学较快完成学习任务了,他们有很多选择,可以阅读可以写作也可以帮助较弱的那组的辅导一下。以前按强、中、弱混坐的学生学习速度是较慢的,但分层后他们觉得很舒坦,想在几个水平相当的“难兄难弟”中杀出一条血路,他们之间出现竞争了,若比组内同学学业完成得快些,他们无比高兴,以后居然学习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那个优胜组的同学也不甘落后,他们也不希望第一位的“宝座”被人换下,学习的劲头自然也增加不少。

我的“分组政策”不是一层不变的,让热衷于新鲜事物的小学生很感兴趣。如合作上网、到图书馆查询资料,结伴采访他人,合作完成小实验等自选的学习小组,我会用这些方法来分组:1、色块相同组。如把一把色块(五种颜色)发给学生,每人任意选一块,选到红色的为一组,绿色的再成一组,以此类推可成五个小组。2、拼字成组。我把印有“合作学习”的纸剪成小块,数量与班级人数一样。同学随意抽一块,再由他们合作拼字,拼成“合”字者为一组,“作”字者为一组,以此类推,可成四个组。3、形状分组。把一些瓶盖、跳棋、军棋、小三角尺等代表形状的物体让学生选择,可以分为球形组、方形组、三角形组、圆柱组等。

相关期刊更多

工会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总工会

绥化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

小溪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