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10
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教师不断革新教学观念,而且需要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将学生课前、课上、课后的学习作重新统筹,学习内容要整体设计,完全灌输—接受式学习方式要彻底转变,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正因如此,优质的“导学案”具备了这种功能性作用,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搭建了平台。导学案一般包含以下导学环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前预习”、“自主与合作探究”、“总结反思”、“课后评价”六个模块。运用这六个模块,将课本上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成有序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自主学习方案,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并由易到难呈现出来,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进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所以精心编制导学案,使学生按导学案进行学习,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教与学更有实效性,课堂更高效。但是,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常常会有以下误区,这需要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加以研究与思考。
误区一:学习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学习目标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简单照抄教参上提供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误认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流于形式,还有干脆没有学习目标。例如在进行编制《有机化学基础》醛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时,教参给出的学习目标为:通过对乙醛性质的探究活动,学习醛的典型化学性质,这其实是教学目标。
对策:首先,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它通过对学生的行动进行控制调节,从而使活动维持稳定的方向并指向目标的实现。而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其次,教师应重视学习目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作用。学习目标引领着学生的行动方向,学生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达到和实现学习目标,有学习目标的行为才可能取得最满意的结果。
第三,应当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且学习目标应当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有机化学基础》“醛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设定:
1.能够搭建甲醛、乙醛的球棍模型,能够识读甲醛、乙醛的1H-NMR谱图。
2.能够熟练书写乙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知道并能说出乙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实验要点。
4.能从得失氢、氧的角度和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有机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所以学习目标要具有行为导向,要具有具体的操作行为与活动体验。
误区二:“教的重点与难点”等同于“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没有关注学生的学情,学生学习重难点由教师主观认定。例如《有机化学基础》“醛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许多学案给出的学习重点为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学习难点为醛的氧化反应,这其实是教师认定的教学重难点。
对策:首先,教师应明确教的重点与难点与学的重点与难点的区别,教学难点是学习主体(知识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生理水平)、教师(教学能力)、技术结构和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构成了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学习难点是动态变化的,其中学生是发展的、不可预测的,教师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学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习难点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强调先有学习过程,然后才有难点。
其次,教师剖析教材,研究知识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教师应剖解教材,罗列、梳理知识,厘清知识间的内在关系,认定教学重难点。
第三,分析学情,确定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难点需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在发展上主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知识上主要考虑学生的准备状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难点突破。
例如《有机化学基础》“醛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重点和教学重点是对应一致的,但是大多数学生出现的难点恰是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记忆。
误区三:课前预习等同于浏览教材
教师编制导学案时,课前预习模块教师采取阅读XX页或者把从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以填空的形式简单地摘抄到“导学案”上。例如复习净水原理时这样设计:氯气与水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可以杀菌消毒,因为其具有____________性。这样学生就会在教材上直接寻找,使得学生深度思考的过程缺失。
对策: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方向、有目标、有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掌握课堂上要涉及的重难点和教学结构,知晓自己存在的疑点,更重要的是预习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加强听课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在编写“课前预习”模块时,要把课堂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变取为找,变取为思。这些问题的设置应呈阶梯性,由易到难,问题层次化,可分为基础、中等、较难三个层次,目的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根据“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在编制导学案时,要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度思考,重新认识,引领学生构建对知识的新的认识方式和新的认知结构,通过问题驱动产生对已学过知识的新认识,在导学中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扩大知识使用范围,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情感。
误区四:自主探究缺乏学法指导
教师编制导学案时,自主探究模块仅是书本内容的罗列,或者是一些记忆、认知内容,学法指导无从体现。例如学习乙醛的性质时,不少教师这样设计:
A.与银氨溶液反应
[实验1]:向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 AgNO3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即配成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实验结论:化合态的银被____________,乙醛被____________。
B.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实验2]:向试管里加入3mL 5%的NaOH溶液,滴入3~4滴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加入0.5mL乙醛溶液,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化合态的铜被____________,乙醛被____________。
以上的教学设计,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深度思考,没有激活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
对策:导学案要有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彰显了导学案“导学”、“诱思”的特色,是导学案所要突出的重点。学法设计要以知识点为载体,要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学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以知识为载体的学法,在导学案的学习内容中,设计学习方法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以让学生明白“怎么学”。通过导学案的启发和教师的引导,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的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摹仿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形象思维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索创新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依这几个方面,结合我们的实验,这里提供一个案例:(1)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问题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学生寻找解决方法;(2)设计能力训练点,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获得各种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3)分组讨论研究,提出疑点问题,相互合作,悟出新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4)引导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解决新问题。
例如:学习乙醛的性质我这样设计:
1.如何制备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学生实验)
2.乙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反应实验有何不同?(学生思考)
3.分析和配平这两个方程式,有何记忆的技巧?(师生交流)
4.乙醛能被氧气、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吗?(提出疑点,探究提升,感悟新知)
所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探究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拓展问题的空间、拓展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误区五:总结反思缺乏引领
许多导学案都有总结反思模块,但是在导学案中都是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填写,学生还没有达到这种高度,所以导学案使用后仍然是空白,效果不佳。
对策:好的总结反思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生成、重组、整合,建构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最优化,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因此在总结反思模块,教师应该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总结反思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学习乙醛的性质我这样设计总结反思:
(1)用概念图总结醇、醛、羧酸之间的转换关系。
(2)用一种试剂鉴别乙醇、乙醛、乙酸,如何检验CH2=CH-CHO中的碳碳双键?写出实验步骤。
所以,课堂教学中注重引领学生总结反思,可以完善和构建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误区六:课后作业缺乏选择和梯度
较多的导学案中课后作业模块多为习题的堆积,编者不注意练习的整体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很难发挥课后作业的功能与作用。
[关键词] 胆管癌;糖类抗原19-9;动态变化;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7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b)-0010-03
胆管癌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近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这种疾病的恶性程度也比较高,预后也比较差。因此,临床中如何尽早地诊断与治疗对提高胆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中常采取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癌症,而且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目前临床中对于胆管癌的肿瘤标志物较多,但是其特异性与敏感度均不是很高,从而造成诊断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人们对该病的不断研究发现,糖类抗原(CA)19-9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而且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度[1]。因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总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之后收治的50例胆管癌患者和同期的50例胆道良性疾病患者以及50名健康对象血清中CA19-9含量进行测定,探究其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总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胆管癌患者(研究组)和同期的50例胆道良性疾病患者(对照1组)以及50名健康对象(对照2组)。研究组男2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为54~78岁,平均(63.4±2.5)岁。国际抗癌联盟的胆管癌分期:Ⅰ期患者12例,Ⅱ~Ⅲ期患者28例,Ⅳ其患者10例。对照组1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为50~79岁,平均(64.2±2.4)岁。对照2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51~78岁,平均(64.5±2.3)岁。本次的研究对象均经总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三组对象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三组对象均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测定血清中CA19-9含量[2]。三组对象均在清晨空腹静脉采血3.0 mL,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1500 r/min,离心时间为5 min,并取上层清液,并将其置于-70℃冰箱中进行保存。120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由美国雅培公司生产)和相关的配套试剂盒,且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的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CA19-9的正常参考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CA19-9含量检测结果比较
通过对三组血清中CA19-9含量测定分析,研究组患者的CA19-9含量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CA19-9含量,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胆管癌是临床中常见症状之一,而且在近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中对于胆管癌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从而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临床中积极地、尽早地诊断,是提高胆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而且缺乏特异性症状,临床中常常采取影像学的诊断方法进行检查。由于影像学的检查定位比较准确,但是其定性比较困难,尤其是早期的诊断阳性率比较低[3]。因此,如何更好地诊断该病是临床医师们关注的重点。
随着人们对癌症的不断研究,肿瘤标志物成为癌症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4]。这种标志物在肿瘤组织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含量,常常依据其存在或者量变进行分析肿瘤性质,从而有效的了解肿瘤组织的发生和细胞的分化以及细胞的功能,尤其对早期肿瘤的诊断、分类以及预后均具有较好的意义[5]。近年来,胆管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报道也比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进展。因此,如何选取有效的肿瘤标志物对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这种蛋白主要是由唾液糖脂蛋白而组成的,属于识别单抗NS19-9抗原,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而且这种抗原并不是所有的肿瘤细胞而具有的,但是在正常的健康人组织中也有存在,一般主要位于胰管和胆管以及胃肠道等上皮细胞中[6-7]。一般在正常的组织中CA19-9的含量比较低,且不释放或者很少释放到外周血液之中。而且临床中对于CA19-9在胰腺癌的诊断中报道比较多,而且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8]。
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存在异常的表达,而且其表达情况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和胆道良性疾病患者的表达情况。本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CA19-9含量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CA19-9含量,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分析,CA19-9在胆管癌中表达,可以作为一种诊断该病的重要参考指标[9-10]。另外,本组的研究分析显示,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CA19-9含量也不相同,而且随着临床分期的不断增加,其CA19-9含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胆管癌Ⅰ期患者CA19-9含量为(118.6±47.5)U/mL,Ⅱ~Ⅲ期患者CA19-9含量为(222.3±54.4)U/mL,Ⅳ期患者CA19-9含量为(452.4±55.6)U/mL,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因此,临床中可以依据胆管癌患者血清中CA19-9含量进行判断其临床分期状况。而且陶鹏辉[11]研究也证实,通过测定血清CA19-9含量能够对胰腺癌的病情状况进行分析,而且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其CA19-9含量也不相同。陈锦隆等[12]及陈卓琳[13]研究显示,肿瘤标志物CA19-9在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该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标志物。另外,本组的数据显示,对照1组的CA19-9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选取的良性疾病患者其血清中的CA19-9含量受到胆汁淤积而致。并且选取的良性病变患者多数为胆结石患者,由于结石刺激其胆管壁,造成其通透性也增加,从而促进CA19-9的含量增加。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测定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的含量、对胆管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而且能够依据其含量的多少进行临床分期状况的判断,含量越高,其临床分期越大。总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动态变化对胆管癌患者的筛查和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锦隆,易石坚,贺德,等.胆管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242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08,29(8):1380-1381.
[2] 毛奇琦,严惟力,孙旭,等.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125在胰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23(2):231-232.
[3] 司序,谭桂菊.探讨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08,12(16):466-467.
[4] 甘绍军.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7(32):675-676.
[5] Shen Jianhong,Luproduct Phase. Serum CA199 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alignant tumor of digestive tract malignant tumor [J].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8,23(20):666-667.
[6] Li Siqiao. Changes of bile duct cancer patient sera CA125,CA19-9 and CA50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J].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2011,12(13):345-346.
[7] Zhou Zhaokui. The tumor markers of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 CA19-9 )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in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ovarian tumors in the application [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12,23(17):563-565.
[8] JIA Ang,XIAO JianYing,LIU Xin. Serum tumor markers CA199,CA125,CA242,CEA detection for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J].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ine,2011,(35):586-587.
[9] Zhang Yijie,Lu Yingying. The tumor markers CA125,CA153,CA199,CEA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leural effusion [J]. Capital Medicine,2010,24(14):671-672.
[10] Liu Q,Lu P,Zhang T,et al. Dynamic changes of 19-9 of the bile duct cancer tumor markers of serum carbohydrate antige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J].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2012,12(17):452-453.
[11] 陶鹏辉.血清CA199检测在胰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23(9):674-675.
[12] 陈锦隆,易石坚,贺德,等.胆管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9):96-97.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化学物质;环境污染
化学物质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世界丰富多彩。据美国统计,约有4万余种化学物质在商品中流通,每年约有500—1000种物质投入使用。另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50万人遭受化学物质危害,有近5000人死亡[1];而全世界每年约有75万人死于空气污染[2]。在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大量的化学物质经各种途径排放到环境中: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盐的泄露,深圳化学品仓库爆炸,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随着社会进步,绿色、和谐和区域生态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减少化学物质的排放,保护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
1 城市生态环境中的化学问题
1.1 能量供给中的化学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组成中70%为煤,而其中的80%用于工业生产,且利用率低于30%。2000年因燃煤排放的SO2为2000万吨[1]。供能过程中产生的SO2、烟尘(主要是颗粒物、飘尘)以及NOX等造成城区烟雾弥漫,环境污染严重。二十世纪30-70年代,引起世界重大的大气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物质,均为SO2和烟尘[3]。2006年,我国都市空气粉尘量为87.8ug/m3,位列亚洲倒数第三位[4]。SO2、NOX在环境中能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行成危害更大的第二次污染:
SO2+O2=SO3 SO3+H2O=H2SO4(酸雾) NOX+H2OHNOX(酸雾)
1.2 车辆能源供给的化学污染
世界发达城市的车辆密度最高约为每平方公里近1万辆;我国大中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正在逐年增加,石油产品的消耗量与日剧增,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增加。
汽油、柴油在发动机中反应的共同点是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的含有NOX、CO、CO2和其他的含炭化合物。据河南日报报道,郑州市大气污染的主凶是机动车,尾气中CO的排放量日均近500T,年排放量约为22万T,占市区CO总量的70%;NOX年排放量约7000T,占总量的40%[5]。
在未来的若干年中,我国家庭轿车和农用机械车辆将有更大幅度的增加,燃油生成的NOX、CO、CO2、粉尘、颗粒物、含炭有机物及由此引发的光化学烟雾等有害物质必然会大量增加,生态环境被污染的程度必将加大。
1.3 金属污染物
城市金属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型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原煤燃烧后的大气烟尘超过10%;油料约1%。矿石的加工、烧结;水泥的煅烧、运输、使用;各种矿物的开采、筛选、冶炼;有色金属加工;焦碳的烧制等都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含有多种金属微粒的有害气体,如Pb、Hg、Gd、Ba、As、Se、Fe及其氧化物。粉尘吸附NOX、SO2、CO2,在金属及氧化物的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再与H2O形成含有H2SO4、HNOx的高毒性酸雾。
金属、金属氧化物的粉尘,使大气生态的成份发生改变,对生物群产生危害,尤以人和动物受害明显。甘肃徽县有色金属(铅、锌)冶炼公司周围居民血铅严重超标,近300人住院治疗。10年间,该公司周边的土壤、水体、植被均遭受Pb、Zn的严重污染。据专家预计:污染作用将持续近30年[8]。
1.4 生活中的污染
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家中用的灭蚊、蝇、蟑螂、臭虫的杀虫剂中含有机氯杀虫;多氯联苯用于电器制造;阻燃剂用于塑料、纺织、小家电生产;氟化物用于不粘锅、防水服、防水家;人造麝香广泛用于化妆品、清洁用品的芳香剂;三氯生用于肥皂、个人护理品生产;双酚A常用来制造食品容器(如奶瓶等)、饮料容器、CD、DVD、镜片及环氧树脂的添加剂,……事实上,现代家庭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质材料,都与化学物质紧密相联,并有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的严重危害。
1.5 汽车装潢的化学污染
轿车装饰中的贴膜、胶合剂、装饰布、防虫剂等,,以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丙酮、氯仿、乙苯、苯乙烯、醋酸乙烯、芳香烃类为代表形成污染。甲醛,对中枢神经和视力有强烈作用,会诱发鼻咽癌,支气管炎;造成育龄妇女月经紊乱,甚至胎儿畸变。现代调查显示:甲醛超标地域,幼儿患白血病比例明显上升。苯进主要存留在骨髓和腹腔脂肪中,能抑制血细胞的制造和血机能,破坏白细胞,破坏人体免疫机制,危及生命。
1.6 塑胶运动场地
城市许多学校都建造的塑胶运动场地,材料都含有溶剂C6H6、C6H5-CH3、CH3COCH3等,主要基质是以二异氰酸甲苯酯(TDI)为主的软质泡沫材料。TDI它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醋酸乙酯、甲苯等有机溶剂,有特殊气味,挥发性大;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高浓度接触表现为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并能引起肺水肿、肺炎;长期低浓度接触,呼吸功能严重受损。据涂料协会统计, 97年涂料年产量为11万吨[7] ,而今更高。涂料的80%用于城市建设,家装也占大部分。
2 化学污染的危害作用
2.1 特点与途径
化学物质与环境体系中个体的作用有以下特点:a、低浓度;b、长期性;c、多因素;d、复合性。化学污染物与生物群落的循环(以人类为例)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1、以空气为媒介,由呼吸道吸入后经肺血液循环侵入人体。2、经空气、水、接触物(如衣物)为媒介,经皮肤、毛囊被皮脂腺吸收侵入人体,但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其溶解性不同,经人体皮肤吸收侵入的量亦不相同,如苯胺属水溶性物质,易于皮肤吸收,而苯经皮肤吸收的则较少。3、以各种食物为媒介,由消化道侵入人体,常见的有各种超标的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剂,如苏丹红、瘦肉精、亚硝酸盐、吊白块、水发食品中的甲醛等。
2.2 作用
各类化学物质侵入人体后,经血液、淋巴液输送到各器官(称为靶器官),以器官组织为底物结合并发挥作用,干扰受体的正常配体过程,影响细胞膜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生物细胞中毒或引起肌体组织变异而受害,甚至死亡。化学物质作用的靶器官各不相同:如:Pb,90%沉积于骨骼中;DDT、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多积聚于脂肪中;Hg:沉积在脑组织和肾小管中,虽然量小但属蓄积性物质;TDI,主要作用于肺部。
众多证据表明,现代癌症发病率的上升,与生态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种类、剂量增加的关系密切。
1.2006年8月10日,九龙镇某企业清洁工在实验室用丙酮清除地面胶滴污渍,突然发生闪燃将该员工的衣服烧着并造成2度烧伤。是因物理实验室的熔锡炉正在使用,处于高温状态。丙酮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闪点时,发生闪燃着火。
2.2007年9月23日,广深公路北侧的玮通物流公司仓库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1000平方米。因仓库的电线出现短路而引发仓库中存储的过氧化二苯甲酰起火,在存放纸张及炭黑等物品时,违规存放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
3.2012年4月20,沪昆高速一辆载36吨五硫化二磷的挂车行车途起火,造成大量剧毒气体外泄。因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专业性强,现场污染严重,清理难度大,车辆只能间歇放行、关窗通行。
二、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毒性危害
1.过敏
开始接触某些危险化学品时可能不会出现,长时间地暴露时会引起身体反应。即便是接触低浓度化学物质也会产生过敏反应,皮肤和呼吸系统都可能会受到过敏反应的影响。
2.缺氧(窒息)
窒息涉及到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涉。分为单纯窒息和化学窒息。
单纯窒息是由于周围氧气被惰性气体所代替,造成周围的氧气量不足以维持生命的继续。如氮气、二氧化碳、乙烷、氢气或氦气等,通常空气中的含氧量为21%,如空气中氧气浓度降到17%以下,机体组织的供氧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恶心,调节功能紊乱等症状。缺氧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化学窒息是由于化学物质直接影响机体传送氧以及和氧结合的能力,典型的化学窒息性物质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达到0.05%就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严重下降造成血液内窒息;另外氰化氢、硫化氢这些物质影响细胞和氧的结合能力,尽管血液中含氧充足,称为细胞被窒息。
3.昏迷和麻醉
高浓度的危险化学品如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等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一次性地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4.全身中毒
全身中毒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的一个或多个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扩展到全身的现象,中毒作用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
5.致癌
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引起细胞的无节制生长,形成癌性肿瘤。这些肿瘤可能在第一次接触这些物质后许多年才会显现,潜伏期一般为4-40年。
6.致畸
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对未出生的胎儿造成危害,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怀孕的前三个月,胎儿的脑、心脏、四肢等重要器官正在发育中,易导致胎儿畸形。
7.致突变
某些危险化学品可引起接触者基因改变,导致后生不希望出现的变化,实验证明,80%-85%的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有着严重影响。
8.尘肺
尘肺是由于在肺的换气区域发生了小尘粒的沉积以及肺组织对这些沉积物的反应。尘肺病患者肺的换气功能下降,在紧张活动室将发生呼吸短促症状。引起尘肺的病物化学质有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铍等。
三、危险化学品的污染危害
1.危险化学品的废气量会破坏地球的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引起酸雨,最终形成光化学烟雾。
2.危险化学品的废物会给土地造成土壤酸化、碱化、板结等现象。
3.含氮、磷及其他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赤潮”和“水花”。
4.重金属、农药、挥发酚类、氰化物、砷化合物等污染物可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造成损害、死亡,破坏生态环境。
5.石油类污染物可导致鱼类、水生生物死亡甚至引起水上火灾。
四、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1.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工作场所的危害消除或降到最低,防止工作人员在正常的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用无毒、低毒替代高毒、剧毒物质,选用可将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的工艺技术,加大作业人员与危险源之间的距离,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汽、粉尘等的浓度,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及个人卫生等等。
2.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就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和我国现行的相关标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程序及措施,这是预防在作业场所中危险化学品所带来危害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的危害识别、安全标签、安全技术说明书、贮存方式、安全运输、安全处理与使用、废物处理等。
3.危险化学品的环境污染控制
对重点有害的化学品要加强环境管理及执法力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对危险化学品中的废气及废物的排放要严格进行控制,强化危险化学品废物的管理、处置工作。同时,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来提高公众的安全认识。
五、结束语
总之,危险化学品管理和处置不善会严重损坏人的身体机能与自然环境的安全。只有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才能将危险化学品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环境激素 化学物质 内分泌系统 有毒有害
人和其他生物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根据个体生长阶段所需的物质,合成各种新陈代谢,并世代相传。然而近些年来,当产业化浪潮给人带来物质文明时,人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于生物机体之外的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获取暂时利益的同时,也蒙受了巨大危害。目前,无论人类还是动物,几乎都生活在“环境激素海洋”之中,环境激素污染问题已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一样,严重威胁着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
一、环境激素的概念
“环境激素”一词,最早见于1966年由美国记者戴安·达玛诺斯所著的《Our Stolen Future》一书,引起了美、欧、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对环境激素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欧洲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SETAC)1988年年会将环境激素定为大会的重要主题,环境激素迅速成为国际研究的新热点。
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一类化学物质,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它是以类似激素的方式,对人体或其他生物体产生作用,即使摄入微量,也会导致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的内分泌失衡,影响到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殖功能、生殖器肿瘤及各种生物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同时也可称作叫环境荷尔蒙(Environmental hormone),是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素。
二、环境激素的产生和种类
现在,全球已合成各种化学物质约1000万种,每年还新合成约10万种,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进入了环境,引起环境污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学物质都是环境激素,目前发现的环境激素物质首推焚烧垃圾中排出大量剧毒物质的二恶英;其次是避孕药剂;三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释放的损害人和动物生殖能力的物质,如农药DDT、多氯联苯、洗涤剂、稀释剂、发泡剂、林木防护剂、食品添加剂、汽车尾气、电磁波污染、儿童用的橡皮奶嘴、金属罐头盒内的金属防腐膜等,总计约70余种。
三、环境激素对人体的作用方式及其特点
(一)环境激素对人体的作用方式
环境激素对人体的作用方式有:其一,激素与受体的直接作用;即环境激素与人体中已存在的激素受体相结合,表现出激素的效果。其二,环境激素起代谢阻碍剂的作用;它阻碍人体内类固醇正常代谢,后果是产生性分化表现异常。其三,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与环境激素作用,间接影响生殖系统。内分泌紊乱可使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受到伤害;甲状腺性能低下也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活动;神经系统的发育阶段,雄性激素受环境激素的影响,会使生殖行为表现异常。
(二)环境激素作用的特点
人类使用的多种化学物质从单个来看是没有不良影响的,但如果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相当于个体150至1600倍的激素使用,即无数的内在信号(如激素、生长因子)或环境信号(包括化学物质、温度)构成了细胞的全部生物反应,不同类型的信号间形成了协同作用。另外一个特点是环境激素作用的复杂性。一些环境化学物质在竞争性的与妊娠激素受体结合过程中表现奇特,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也因组合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即使环境激素浓度低,也可能绕过血液的自然保护而与受体结合。一些无毒的人工化学物质通过肝脏转变为有毒的物质,怀孕妇女母体内无毒的化学物质可能对正在发育的胎儿、婴儿是有毒的。也就是说,环境化学物质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
四、环境激素的危害
(一)影响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1、具有内源性激素的活性。如苯酚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显示出雌激素亢进,1-二甲胺乙氧基苯基-1,2- 苯基-1-丁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显示出拮抗作用,烷基酚类化合物可以阻止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并能够将雌激素受体上已结合的激素取代下来,从苯乙烯塑料试管中游离出来的壬基苯酚可以诱导人的雌激素敏感型乳腺癌。
2、对生物体的神经系统产生毒害,从而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等对激素分泌的调节作用,导致激素合成、释放、传输异常,如有机膦农药进入人体后,即与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形成比较稳定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丧失对乙酰胆碱的分解能力,造成体内乙酰胆碱的积蓄,引起神经传导生理功能的紊乱,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3、作用于生物体的生殖腺,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在雄性生殖系统中,由于生精细胞的快速分裂繁殖使得对环境毒物非常敏感,金属铅、镉和许多农药都对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环境激素可以影响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性激素的合成与释放。有机氯农药对生殖机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鸟类产蛋数目减少,蛋壳变薄和胚胎不易发育;对哺乳动物大鼠的影响是损害和使大鼠的受孕和生殖能力明显降低。
4、作用于生物体的肝脏、肾脏。肝脏和肾脏拥有代谢和排泄各种激素的酶催化系统,它们的功能决定了激素在体内的半衰期。环境毒物通过影响肝肾代谢功能,改变体内的激素水平。如有机膦、有机氯农药可以诱导肝脏甾醇羟化酶、微粒体酶,从而加速内源性激素的代谢和排泄。
5、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机体对进入体内的异物具有识别、杀灭、清除能力,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但是人的免疫系统在环境激素的长期作用之下,会发生免疫失调和病理反应。如铅、汞可使机体产生过敏性皮炎,一些杀虫剂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二)致畸、致癌作用
一些环境激素作用于细胞的染色体,使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携带遗传信息的某些基因,使一些组织、细胞的生长失控,产生肿瘤,如发生在生殖细胞,则可能造成流产、畸胎或患遗传性疾病;胎儿出生后,体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易引起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许多农药接触者的染色体畸变率比非喷洒季节高5倍。多环芳烃、芳族胺、芳族偶氮化合物、酞酸酯、氯乙烯、有亲电子基的烷化剂等都是强的致癌物。
(三)蓄积和生物放大作用
蓄积作用是指环境污染物进入机体的速度和数量超过机体消除的速度或数量,造成环境污染物在体内不断积累的作用。生物放大作用是指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一些难分解化合物在机体内的浓度会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这种生物放大作用,使进入环境中的毒物即使极微量,也会使生物尤其是处于高位营养级的生物受到毒害,直至威胁人类的健康。如DDT和狄氏剂等农药,性质稳定,脂溶性很强,被摄人动物体内后即蓄积在脂肪组织中,很难分解排泄。
五、环境激素污染的防治措施
由于环境激素目前在世界上几乎无处不在,人类要杜绝它实际上不可能做到。为此:
(一)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对人体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化学物质进行优先管理。
(二)制定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和专项法律,加强对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从生产到使用的管理。
(三)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有效预防措施,如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不要将聚乙烯包装食品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不要购买塑料婴儿用品和儿童玩具;对含有激素的药要慎用;避免食用近海鱼;大量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蔬菜。
参考文献:
[1]王毓秀等.化学农药与环境激素,农村生态环境,1999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