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救济申请书

救济申请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救济申请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救济申请书

救济申请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反渗透膜;膜清洗;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运行周期加长以及高浓度含盐海水的冲刷,海水反渗透膜表面会逐渐结垢、污堵,此时膜端压差升高、产水流量下降、产水含盐量逐渐升高。为了反渗透系统安全运行和恢复反渗透膜脱盐性能,需要进行清洗。最大限度地恢复被污染膜的性能,使反渗透系统能持久、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

一、反渗透工作原理

在渗透过程中,盐水一侧液面升高会形成压差,这个压差能有效抑止淡水像盐溶液渗透。最终,当浓水侧液面高出淡水水面一定距离后,其渗透倾向可以通过其产生的压力抵消时,就能有效抑制浓水侧液面上升。在此条件下,通过半透膜进入浓溶液的水的量基本相当于由此离开的浓溶液的水量,这就维持了一个平衡的状态,盐水和淡水之间的液面差H就是二者的渗透压差。若将淡水改换成纯水,这个渗透压差就相当于盐水的渗透压。

由此可见,只需在浓水侧外施加一个高于渗透压的压力就可以阻止纯水向盐水渗透,从而使盐水向纯水反向渗透。

二、反渗透膜污染原因分析

(一)反渗透运行参数变化状况

污染性质和污染速度取决于各种因素,如给水水质和系统回收率。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污染是渐进发展的,如不尽早控制,污染将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损坏膜元件,同时反渗透系统产水量逐渐达不到额定产水量。为保证锅炉正常运行,必须尽可能提高额定出力运行,一段进水压力不断提高。通过查阅化水车间RO运行记录,可了解主要运行参数变化情况。

(二)反渗透污染物分析

1.无机盐垢的确定

原水中含有的溶质决定成盐的种类。通过了解原水中各类结垢性离子质量浓度,就能确定DE系统二段结垢的主要成分。取水源水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数据见表1.

表1水源水质分析数据mg/L

按照回收率75%计算,表1中的各种离子均4倍浓缩后,通过浓差极化作用会导致碳酸盐垢及硫酸盐垢生成。因此,确定RO系统污染物主要以碳酸盐垢及少部分硫酸盐垢为主。

2.有机物及微生物的确定

取10L原水,在30psi(206.8kPa)的给水压力下,置于微孔滤膜(精度0.45μm)的测量装置上过滤到不出水为止,测定反渗透进水污染指数(SDI)。取下滤膜,进行灼烧减量试验。550℃灼烧减量所占比例为93.12%;750℃干燥至恒重后,剩余无机盐所占比例为6.88%。因此,可以认为微孔滤膜上截留物以有机物和微生物为主。

三、反渗透膜清洗

(一)清洗条件

反渗透系统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标准化的产水流量和系统脱盐率会因污染出现分别下降或同时恶化。其根本原因为反渗透元件内的膜元件受到污染。污染来源包括:无机盐垢、微生物、胶体颗粒和不溶性的有机物质。这些污染物因设备运行而沉积在膜表面,导致设备运作环境下降。当下列情况出现时,需要进行化学清洗膜元件:

1.标准产水量降低10%以上;2.进水和浓水之间的标准化压差上升15%以上;3.标准化透盐率增加5%以上。以上的标准(基准)比较条件取自系统经过最初48小时运行的标准性能。

(二)清洗方式

反渗透系统的清洗方式通常分为在线清洗和离线清洗。

在线清洗方法主要用于对反渗透系统进行常规的保养和维护,适用于污染较轻的情况。在线清洗操作方便,经济合理,只需将清洗药品运至生产现场,利用反渗透系统本身即可实现对膜元件的清洗。但是,在线清洗受到运行设备条件的制约,清洗效果不够彻底。

离线清洗方法是将反渗透膜元件从运行系统中拆下,使用专用的清洗设备进行清洗。当反渗透膜污染严重时需要进行离线清洗,离线清洗可根据污染物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清洗药剂,并可以反复、交替进行清洗,其清洗效果要好于在线清洗。但是,膜元件的拆装比较繁琐,并且周期长。

(三)清洗方法

1.物理清洗

经常使用的物理清洗方法有低压高流速清洗,反压清洗以及这两种清洗方法联合使用。低压高流速的清洗方法是指在较低的操作压力下尽可能加大膜面的流速。这种方法不但能降低溶质分子在膜面停留的机率,而且能减轻料液与膜面之间的浓差极化。反压清洗是指通过在膜的透过液一侧加压,致使透过液反向透过膜的一种清洗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冲掉堵塞在膜孔内的污染物,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冲洗掉料液侧膜表面的附着物。

2.生物清洗

生物清洗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具有生物活性的清洗剂;另一种是将生物剂通过特殊的方法固定在膜上,使膜具有抗污染的能力。生物剂大部分选用酶制剂。酶制剂能够切断蛋白质的肽链,还可快速溶解短的蛋白质片段,因此酶制剂对脱除污染物中含有蛋白质的混合膜非常有效。

3.化学清洗

当膜运行较长时间后,污染物在反渗透膜表面大量沉积;此时,物理冲洗很难恢复膜性能,则需要采用化学清洗操作。化学清洗是使用相应的化学药剂,改变污染物的组成或属性,使其排出膜元件,从而恢复膜元件的性能。化学清洗过程:

1.用泵将干净、无游离氯的反渗透产品水(或相应水源)从清洗水箱打入压力容器中并排放几分钟;或用反渗透冲洗水泵对反渗透系统进行低压冲洗3―5min。

2.在反渗透清洗水箱中配制指定的清洗溶液。配制用水必须是去除硬度、不含过渡金属和余氯的反渗透产品水或去离子水,清洗液的温度和pH应调到所要求的值。

3.将清洗液在压力容器中循环清洗一定时间(30―60min)、在初始阶段,清洗液返回至反渗透清洗水箱之前,应将最初的回流液排放掉,以免系统内滞留的水稀释清洗溶液。在化学药剂与反渗透装置接触后,装置内的污染物在化学反应的作用下会被大量冲出,为了避免污染清洗液,这些清洗液也应该被排放掉,直至清洗液颜色转淡再进入循环清洗。

4.停反渗透清洗水泵,让膜元件完全浸泡在清洗液中。为了维持浸泡温度,也可采用很低的循环流量。另外,也可根据需要交替采用循环清洗和浸泡程序。浸泡时间可根据制造商的建议选择1―8h。在整个清洗过程中要谨慎地保持合适的温度和pH。

5.清洗完成以后,排净清洗水箱并进行膜组系统冲洗,然后向清洗水箱中充满干净的产品水以备下一步冲洗;该过程需时5―15min。

6.在冲洗反渗透系统后,在产品水排放阀打开状态下运行反渗透系统,直到产品水清洁、无泡沫或无清洗剂;该过程通常需15―30min。

四、研究进展

目前,文献和专利相继报道了一些比较新的清洗方法,包括研制出新型的清洗剂组合物配方以及发明出一些新型的清洗装置。经验证,清洗效果都非常好。主要的成就有:姚克明等人研究了一种反渗透化学清洗方法,包括酸洗――碱性粗洗――碱性精洗――杀菌清洗4个环节。王亭等人发明了一种清洗剂组合物和反渗透膜的清洗方法。以及韩培和毛林发明了一种离线式清洗反渗透膜装置。该装置包含清洗溶液箱、冲洗水箱、清洗水泵、高压泵、反渗透装置和膜处理装置。连接方式为清洗溶液箱与冲洗水箱相互连接,且清洗溶液箱与清洗水泵的一端连接,清洗水泵的另一端与保安过滤器的一端连接,保安过滤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膜处理装置连接,且管道上连接有高压泵。这种清洗装置的优点为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应范围广、功能齐全;无需在列清洗,从而避免因药剂原因而造成的膜再次污染。

结束语

反渗透膜的清洗是反渗透系统运行维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清洗效果直接影响反渗透膜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科学优化清洗手段,监督调整反渗透预处理,可有效实现膜系统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梁睿荣,颜幼平,姚兴.微滤-反渗透工艺深度处理造纸废水及效果分析[J].环境工程,2014,06:33-37.

[2]王维平.反渗透与电镀废水回用[J].电镀与环保,2014,03:50-53.

救济申请书范文第2篇

2012年,我国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空间站工作,届时,我国将有能力在空间站上开展育种科研实验,这将为我国建成“太空农场”打下坚实基础。

太空育种中国专利申请检索分析

2011年12月26日,笔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sipo.省略/zljs/)中,在“摘要”中输入“关键词=(航天or太空)and(农业or植物or种子or育种or细菌or菌株)”进行检索,经数据整理,得到与太空育种有关的中国专利申请共74件,其中发明71件,实用新型2件,外观设计1件,举例见表1。

1.太空育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主分类号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太空育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C12N(微生物或酶,17件)、A01H(新植物或获得新植物的方法,15件)、A61K(医用配制品,14件)、A01C(种植,6件)、A01G(园艺,5件)、A01K(畜牧业,3件)等领域。

2.太空育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人地区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尚未检索到境外申请人,境内发明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西安(20件)、北京(15件)、甘肃(10件)、厦门(3件)、湖南(3件)等地区。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58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航天育种技术试验基地和新品种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北京为核心示范区,以海南、甘肃、黑龙江、福建等为推广示范区的全国范围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航天工程育种正在农业、林业、微生物制造业以及细胞工程等众多产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牵引和带动作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网,2011年9月15日)。

3.太空育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主要职务发明专利申请人

太空育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共有47件,占66%,分布在农业、制药、酿酒、水产等领域,这表明我国正在逐步实现航天工程育种产业链的延伸及多元化发展。

4.太空植物育种典型中国专利申请

据2011年9月7日中新网报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专家、神舟天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庞欣博士2011年9月7日对媒体说,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无关,前者为自源基因,基因变化属于基因修饰范围,而后者则需要通过外源基因转入。

卫星搭载过的种子只有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的变异概率,育种专家要经历至少4~6年的时间,通过选择、淘汰、试种、审定,才能选育出“太空种子”。我国已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先后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花生、芝麻、番茄、青椒、苜蓿等多种作物上培育出进入省级以上区域试验的优异新品系200多个,其中“特优航2号”水稻、“航麦96”小麦、“中棉所50”棉花等85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认)定,利用航天技术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总数达到110个。

当前,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些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宁愿选用进口大豆也不采用国产大豆,导致国产大豆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缓慢,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林业局农林科研所的刘秋香和张广学开发出“绿色大豆”新品种航天2号栽培技术,并提交了专利申请200710089908。该航天2号大豆产区比搭载前的品种原产区向北移了4个纬度,达400多千米,尤其适宜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1~4积温带种植,为我国大豆单品种大面积推广、回收、加工提供了前提条件,为提升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打下了良好基础。辽宁极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河南长葛、甘肃白银、辽宁海城试种太空大豆时,发现了优良大豆植株,提交了专利申请200710158752。令人惋惜的是,200710089908、200710158752都因视撤而失效,这表明航天大豆育种的专利工作仍需要加强。

5.太空微生物育种典型中国专利申请

在微生物诱发突变育种研究中,寻找突变率高、突变谱广的诱变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1987年以来,我国发射了多颗返地卫星和8艘宇宙飞船,每次均搭载微生物材料进行研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贵州茅台酒厂等单位搭载了近30种微生物材料,已经获得赤霉素产生菌,双加氧酶产生菌,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的产生菌,食用菌,庆大霉素生产菌,头孢菌素酰化酶基因工程菌,紫红曲霉菌和东方红一号酵母菌等高产菌株,并开发出相关的制剂产品。

太空菌株育种对实验条件要求非常严格,这可从专利申请200810017415的说明书中窥见一斑:研究人员将菌株封装,装入代号为B的包装袋中,包装袋上贴有北京市公证处封条,盖有证据保全印章。2005年8月2日,菌种被密封装入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返回舱内。2005年8月2日15时50分该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27天运行,返回舱于2005年8月29日7时40分在四川省中部地区回收着陆,于8月29日18时30分运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于8月29日18时41分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舱。为使菌种安全运回西安,陕西省公安厅出动专人前往北京将搭载菌种直接押运回位于陕西杨凌的特殊太空育种中心。

由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公司自主研制的一种航天生物辅酶Q10终端产品航天东方红牌辅酶QIO维生素E软胶囊已成功实现民用转化,并作为保健品进入大众消费市场,该公司就此提交了专利申请200910238024。该公司还提交了专利申请200810215543,200810215542,分别要求保护“航天育种得到的红益粉,和蜂胶、吡啶甲酸铬得到的制剂”,“航天育种得到的红曲粉,和罗布麻提取物得到的降压保健品”。

6.太空育种设备典型中国专利申请

随着科技的发展,太空已逐渐为人类敞开了大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发明了航天搭载型水产生物太空育种舱等多项技术,提交了200820145775、200910308275、200910308269等专利申请,并自豪地宣称“为水产生物将来能够移居外星球作技术储备”。中日友好医院发明了基因工程细胞的太空搭载装置,提交了专利申请200410008829。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0研究所发明了防水透气包装袋,提交了专利申请200710044872。上海光兆植物速生技术有限公司发明了植物细胞空间搭载新方法,提交了专利申请200710041033。

太空育种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

由于空间技术发展和产品开发需要巨额费用的支出,各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吸引民营资金参与。美国宇航局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后,计划采用商业公司投资16亿美元开发的太空运输系统,太空商业活动已逐渐渗透到太空育种等领域。笔者认为,国际上在“太空花园”中进行商业育种的行为需要专利法加以规范,这些行为应是在太空(包括航天器、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等)实施的商业育种、栽培、收获行为,不是在地球表面上实施的行为。

在“太空花园”中进行商业育种行为的专利法律问题,华中科技大学郑友德等学者已进行了初步研究(《我国外空相关发明的专利法保护》,《知识产权》2007年第6期),他们认为,虽然人类共有太空(包括月球、太阳、行星等),但是,中国的航天器、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等应当是中国的拟制领土,中国享有管辖权,在中国的“太空花园”发明的新育种方法、新的微生物都可以授予专利权;在太空新发现的任何物种都不能被授予专利权;基于全人类利益、公共利益、发展中国家利益、科学研究实验的目的,这些外空育种专利权应当受到限制及强制许可。

救济申请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植入式;电刺激;专利;申请量

1 概述

植入式电刺激技术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早期的植入式电刺激系统电路采用分立元件设计,功能简单、可靠性低。到了90年代初,电刺激系统开始采用CMOS专用集成电路以实现程控逻辑功能,但是其研制费用和风险大,硬件逻辑灵活性差,逻辑功能有限。90年代中期以来的现代植入式电刺激系统设计多采用带微处理器的专用集成电路,再和电容、晶振等分立元件一起组成系统电路[1]。目前植入式设备可以更密切的与病人身体结合,它们的整个运行寿命都将位于病人体内。

以美国为例,目前已有19万病人装有脑部或脊髓刺激器,前者用于控制帕金森氏病引起的震颤,后者用于减轻疼痛或预防尿失禁;大约有3万病人体内植入交感神经电刺激器用于治疗癫痫;还有6万病人装有植入式电子耳用以恢复听力。此外,植入式神经电刺激在治疗痉挛、痉挛性斜颈、舞蹈病、强迫症、老年痴呆症及戒毒等方面也有着诱人的前景。

2 植入式电刺激技术专利状况分析

2.1 国外分析

植入式电刺激技术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号(IPC)[2]为A61N1/36 (刺激用,例如心脏起搏器)和A61N1/39(心脏纤颤器)位置,以VEN数据库的专利数据为基础,对国外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进行分析,检索日期截止2015年12月31日。

从图1中可以看出,植入式电刺激技术的申请量在国外上下浮动不大,说明国外有关植入式电刺激的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

2.2 国内分析

图2反映出了国内植入式电刺激技术专利申请量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知,虽然国内申请量比国外申请量少,但是呈逐年递增现象,并在近几年急剧上升,表明植入式电刺激技术逐渐成为发展热点,国内对该技术的专利保护不断重视。

2.3 重要@申请人分析

在CNABS和VEN数据库中,针对1994年以来基于植入式电刺激技术的国内外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图3和4反映了国内外排名前十的申请人的分布情况。

从图3中可以看出,国内申请人中有两位为高校,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理论阶段,产业上的应用还相对落后,且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主要申请技术领域集中在低功耗设计、电池动态能量管理这两个植入式电刺激技术方面的传统能力管理领域,对于前沿技术领域涉及相对较少。而在图4的国外申请人统计中,麦德托尼克公司专利申请量最多,该公司的专利申请涉及植入式电刺激技术的各个领域。

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植入式电刺激技术方面的前沿技术绝大部分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3 植入式电刺激技术核心专利分析

植入式电刺激技术中最为常用的应用有植入式深部脑刺激技术、植入式耳蜗假体技术、植入式心脏刺激技术等,下面就这三种应用分别进行核心分析。

3.1 植入式深部脑刺激技术

深部脑刺激(DBS)系统通常包括两个部件:植入的脉冲生成器(IPG)和探针(电极),其中IPG是电池供电的神经刺激器,该神经刺激器通过探针(电极)向脑部发送电脉冲以干扰目标部位处的神经元活动。其典型代表案例有:CN102215906A,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度脑刺激器探针中的螺旋形导线;CN102470240A,沙皮恩斯脑部刺激控制有限公司,用于电刺激的医疗设备。

3.2 植入式耳蜗假体技术

在许多严重耳聋的人中,其耳聋的原因是感觉神经型听力损失。这种类型的个体通常可以从向接受者的听觉系统的神经细胞传送电刺激的植入式听力假体获益。耳蜗植入体一般包括植入在耳蜗中的刺激组装件,用于将电刺激信号传送至听觉神经细胞,从而绕过不存在毛细胞或有缺陷的毛细胞。其代表案例为:CN102215796A,耳蜗有限公司,植入式听力假体。

3.3 植入式心脏刺激技术

植入式心脏刺激技术的应用类型通常包括两种形式,即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植入式心脏刺激系统通常包括植入式设备IMD、导线和电极。其代表案例为CN1863574A,麦德托尼克公司,具有改善的空白、定时和治疗发放方法用于期前收缩刺激起搏治疗的心脏起搏形式;CN101039717A,罗切斯特大学,无引线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4 结束语

文章分析了植入式电刺激技术申请量、国内外重要申请人和核心专利,可以得出结论植入式电刺激技术在国外发展比较早,技术较为成熟,这就要求我国需在这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逐步积累有效的专利,加入国际化的竞争中。

参考文献

救济申请书范文第4篇

现将近年来中国LED企业应对“337调查”事件整理于此。

2008年2月20日

美国纽约州的发明人Gertrude Neumark RothsChild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lTC)提出申请,要求对发光二极管(Short-Wavelength Light Emitting Diodes)、激光器二极管(laser diodes)及其下游产品进行337调查。涉案产品的美国海关税号为:85414020,85414060。

本案涉及新加坡、中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中国、韩国、芬兰、瑞典8个国家(地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确定了34家涉案企业,其中日本11家,台湾地区8家,中国6家,韩国3家,美国国内2家,新加坡、芬兰、马来西亚和瑞典均为1家。

原告指控包括6家中国大陆企业在内的全球34家公司侵犯其专利权,生产、销售二极管产品,要求USITC对此启动337调查并发出普遍排除令和禁止销售令,禁止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对中国企业而言,所有中国企业生产的涉嫌侵权的二极管及其下游产品都可能因此永远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中国6家应诉企业为:深圳超毅光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市鸿利光电子有限公司、佳光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凯信光电有限公司、深圳市洲磊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雅佳誉电子有限公司。

截至2008年8月中旬,中方两个企业与申请人就和解协议达成一致。鸿利光电成为中国惟一取得美国授权的LED封装企业,洲磊电子获得一项应用授权。和解协议同意中国企业继续对美出口涉案的LED产品,中国企业对原告进行赔偿。

2008年8月30日

RothsChild女士就亚洲11家企业,又向lTC提出“337调查”申请。这次,涉案中国企业仍为6家。他们是:大连路美芯片科技有限公司、西铁城电子有限公司、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光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冶星光电子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2月

继2008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退休教授Dr.Gertrude NeumarkRothsChiId控告全球逾30家LED厂商侵权后,时隔一年,2009年2月,RothsChild再次提出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TC)对部分大陆和台湾LED厂商启动337 LED专利侵权调查。

RothsChiId控告的对象有台湾的奇力光电、泰谷光电、东铼科技、鼎元光电、全新光电及大陆厂商厦门三安。RothsChild认为上述厂商销售至美国的发光二极管及激光二极管产品涉及侵害其拥有编号5252499的美国专利。

2011年8月31日

应英国利特潘公司(LitePanels Ltd)及其美国生产公司(LitePanels InC)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对我国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共6家企业向美出口和销售的LED照相闪光灯设备发起337调查。上述企业被指控侵犯申请人5项专利。这是2011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涉及中国输美产品的第14起337调查。

方利特潘公司是美国LED照相闪光灯设备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之一,凭借其在美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其主要面向政府采购和集团采购的市场,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据有关国际权威机构判断,其产品性能落后、品质不高而市场价格却居高不下。由于中国物美价廉的同类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令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大为减弱,因而选择了使用337调查这种行政的非关税壁垒手段,来打压中国对手。

据分析,目前美国LED摄像灯产品的市场份额,中国仅占有一点点,但预计年市场容量至少有3000万美元,这对中国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是一块巨大的发展空间。利特攀公司企图独占市场之产品相关的美国海关税号几乎涵盖LED摄影、摄像灯光的所有产品。如果中国企业在这场诉讼中败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所“普遍排除令”,意味着中国的同行业将永久失去美国市场,还有可能殃及欧洲市场;如果胜诉(以实现专利无效、专利权不可实施或和解为诉讼目标),涉案企业的上述产品将全面进入美国市场,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

面对美国LED摄影、摄像灯企业的涉嫌滥诉、恶意调查,我国LED摄影、摄像灯行业面临又一次挑战,人们对应诉结果拭目以待。

2012年1月23日

美国Neptun照明公司及专利人Andrzei Bobe向美国政府申请发起“337调查”,指控有关企业生产、为进口到美国而销售以及进口到美国的紧凑型调光荧光灯涉嫌侵犯其美国专利,要求颁布永久有限排除令以禁止侵犯涉案专利的产品进口到美国。美国政府将于2月23日前决定是否立案调查。

据悉,该案的涉案企业为5家美国公司和7家中国公司,厦门通士达有限公司名列其中。2011年,通士达公司向美出口的该类产品8万个,货值约30万美元,在其对美出口中的比重较小。不过,紧凑型调光荧光灯是一种大众型产品,涉及企业相当广。

“目前,通士达公司已接到相关信息,且正在对此进行技术分析。”一个知情人士透露,“经过初步分析,我们认为构成侵权的可能性不大。”同时,该人士还表示,尽管眼下美国政府是否立案调查尚未可知,但无论如何,作为厦门一家骨干的LED照明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及行业的利益,未来通士达都将积极应对。连接:

“337调查”的主要程序

337案件可以由原告提起或由ITC自行发起,但多数都是由原告提起的。原告提交调查申请应以书面方式提交至ITC秘书处(OffiCe oftheSeCretary)。申请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对涉案知识产权的描述;对涉嫌侵权的进口产品的描述;涉嫌侵权产品的生产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相关信息;涉案知识产权正在进行的其他法院诉讼或知识产权程序;国内产业情况及原告在该产业中的利益;诉讼请求。

ITC收到申请书后将进行审查,并在30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如果决定立案,ITC将在《联邦纪事》(Federal Register)中登载原告和事项,并向每位被告送达申请书和调查通知。立案后,ITC指定一名行政法官主持案件的法庭审理,同时从不公平进口调查办公室指派一名调查律师参加审理。如果ITC决定不立案,应当向原告说明理由。

立案后,ITC会立即向申请书中列名的美国被告以及外国被告所在

国驻美国大使馆送达申请书副本及调查通知。如果申请书及调查通知未能由ITC送达,原告可以在行政法官同意的情况下自行送达。

被告应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20日内针对调查通知提交书面答辩意见,决定是否应诉。被告在美国境外的,上述期限可以延长10日。如果原告同时申请了临时救济措施,被告还必须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较为复杂的案件为20日)提交对临时救济措施的答辩意见。被告没有做出反应的,视为缺席(不应诉)。

根据《ITC操作与程序规则》,“337调查”启动后当事人有权就其申诉或抗辩有关的任何非保密问题进行取证,包括:书籍、文件或其他有形物是否存在、(如存在)具体描述、性质、保管情况、具体情况及位置;任何知道可取证事项的人员的身份和位置;合适的救济措施;被调查方合理的保证金。取证一般包括以下形式:承认要求、质询、传票、供词、进入财产和文件提供。取证程序一般会持续5个月。

在调查启动6个月后,行政法官可以主持召开听证会,全面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质证和答辩意见。在听证会上,每一方当事人都有权进行询问、提供证据、反对、动议、辩论等。听证会一般需要1~2周时间。

听证会后,在不迟于立案后9个月(如果调查目标日期超过15个月的,则在调查结束前的4个月),行政法官应该向ITC提交对该案的初裁决定,说明是否存在违反337条款的行为,并对救济措施提出建议。

初裁做出后,ITC可以应当事人的申请或主动要求对初裁进行复审,并初裁做出后90日内决定是否进行复审。ITC的复审决定将成为最终裁定。一旦ITC的最终裁定和救济措施(如有)被做出并登载于《联邦纪事》上,则终裁和救济措施均已生效。终裁后,被判侵权的外国产品可以保证金方式进口,直至总统审议期结束。

终裁做出后,ITC应将其提交美国总统审议,如美国总统在ITC裁决做出后60日内未基于政策因素予以否决,则该裁决将成为终局裁决。实践中,极少出现美国总统否决ITC终裁结果的情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专利侵权案件中,当事人可以通过签订和解协议解决争议,终止调查。整个“337调查”程序中有3次法定的和解会议,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和解协议的内容通常包括:被告停止进口、原告放弃对被告的指控、授权被告使用专利、对侵权事实的认定、对争议产品的销售时间或区域的规定等。签订和解协议的当事人必须向行政法官提交一份协议文本供审查。行政法官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审查和解协议是否存在反竞争因素以及是否违背公共利益。如果审查结果是否定性的,行政法官可以做出初裁决定,依据该协议而结束调查。如前所述,ITC有权最终决定是否结束调查。

据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正在组织专利池的建设。而该专利池负责人王国宏者表示,由于专利池的建设过程中要集聚企业、研究单位的专利,在这一过程中要用法律手段对各单位专利的价值进行衡量,并进行保护,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在这方面我国还是空白,因此,在专利池的建设过程中,还面,临很大挑战。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行业一起积极探讨,政府项目基金的新制度。而记者认为,LED行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知识产权战略,需要全行业一起积极摸索出一条道路,可以实践和落实。

救济申请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缝网压裂;体积压裂;分段多簇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058-02

缝网压裂(Network Fracture)改造的对象主要是基质孔隙性储层、天然裂缝不发育、低渗、超低渗油气藏,这类油气藏的压裂裂缝扩大了井控面积。由于垂直于人工裂缝壁面方向的渗透性很差,垂向渗流能力弱,因此出现了压裂产量低或压后产量递减快等一系列问题。而通过缝网压裂技术在垂直于主裂缝方向使其形成人工多裂缝,这样就使储层的渗流特性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储层改造效果和增产有效期。

1 缝网压裂概况

1.1 缝网压裂机理

缝网压裂是指天然裂缝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不断扩张,并与脆性岩石发生剪切滑移,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之间相互交错形成裂缝网络,增加了改造缝网,使初始产量和最终的采收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缝网压裂近似于体积压裂(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当裂缝延伸净压力大于两个水平主应力的差值与岩石的抗张强度之和时,就很容易产生分叉缝,当产生较多的分叉缝时就会形成“缝网”系统。缝网压裂改造形成的缝是复杂的网状裂缝系统,它已不再是双翼对称裂缝,裂缝起裂与扩展存在着剪切、错段、滑移等复杂的力学行为,已经不单纯的是裂缝的张性破坏。

1.2 缝网压裂方案

现在国内外流行的缝网压裂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 “分段多簇”射孔缝网压裂技术

分段多簇射孔的特点是:一次装弹+电缆传输+液体输送+桥塞脱离+分级引爆,每级分4-6簇射孔,每簇长度0.46 m-0.77 m,簇间距20 m-30 m,孔密16-20孔/m,孔径13 m,相位角60°或者180°。国内长庆油田提出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思路,最高实现了10簇20段压裂,其中一口井施工后试排日产纯油最高达112.4吨。

1.2.2 大型滑溜水压裂技术

滑溜水黏度低,它可以进入天然裂缝中,使裂缝的范围扩大,增加了改造体积,此工艺体现了“两大,两小”特点,两大指大排量和大液量,施工排量在10 m3/min以上,单井用液量2271 m3-5678 m3。两小指小粒径支撑剂和低砂比,支撑剂一般采用70/100目和40/70目陶粒,平均砂液比为3%-5%。

1.2.3 其他缝网压裂改造技术

除上述两种主要缝网压裂技术外还有端部脱砂缝网压裂技术、转向剂缝内转向缝网压裂技术、暂堵剂或液体胶塞缝内堵塞缝网压裂技术等,廊坊分院还开发了“层内液体爆炸”缝网压裂技术,目前还在研究阶段。

2 压裂方案设计

缝网压裂要满足几个方面的要求。

2.1 裂缝计算

式中:-裂缝总长;-网络裂缝半长;-裂缝宽度;-裂缝间距。

2.2 缝网压裂的地层条件

2.2.1 矿物质成分与含量(脆性指数)

2.2.2 天然裂缝发育情况

缝网压裂的改造对象是基质孔隙储层、天然裂缝不发育、低渗和特低渗砂岩油气藏。

2.2.3 天然裂缝方位与主裂缝方位

缝网压裂是要在垂直于主裂缝的方向形成“人工多裂缝”,改善储层的渗流特性,在裂缝破裂与延伸过程中,如产生分叉缝,则符合裸眼条件下的破裂条件:

式中:—井底破裂压力,MPa; -孔隙液体压力,MPa;—地层最小水平主应力,MPa;—地层最大水平主应力,MPa;—岩石抗张强度,MPa;—岩石触点孔隙度;—岩石孔隙度;—泊松比。

2.2.4 地层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差异

当裂缝延伸净压力大于两个水平主应力的差值与岩石的抗张强度之和时,则容易产生分叉缝,裂缝延伸净压力可通过施工排量、砂液比、压裂液粘度等设计控制,最大最小主应力之差可通过简易公式计算:

式中:-地层压力,MPa。

2.3 选井及方案设计

2.3.1 选井

红30-26井测井解释22号储层孔隙度11.27%;渗透率7.82mD,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依靠储层自身渗透率不能获得高的产量,需要进行压裂施工改造;但测井解释22号层为干层,压裂改造效果不能保障。红柳泉油田水平最大最小主应力差平均为5.37 MPa,红柳泉油田地应力差值不大,易于实现裂缝净压力大于最大最小主应力差的形成缝网的临界条件,该油田有利于实施缝网压裂。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红柳泉油田储层岩石平均杨氏弹性模量:2.12×104 MPa;储层平均泊松比:0.197。计算得岩石脆性指数为48.6%,岩石较脆,有利于在储层形成缝网。

上述条件符合缝网压裂条件,当裂缝内延伸净压力达到5.37 MPa时,天然裂缝开启或形成剪切分支缝,储层内开始出现缝网系统;裂缝内延伸净压力达到9.16 MPa时,在储层岩石本体开始破裂形成分支缝。

2.3.2 设计原则

为增加裂缝和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油井的渗流面积和油藏改造体积,采用30/50目陶粒压裂施工,到施工过程的后期夹杂16/20目大粒径陶粒进行缝内暂堵缝网压裂技术。并在辅助转向剂、段塞和酸预处理技术手段:由于压裂层段距上部含油水层35.4 m,且目的层与上下隔层间应力差小,前置液阶段采用线性胶造缝并加入上浮转向剂控制裂缝向上延伸;由于该井地层温度为93.8℃左右,故采用有机硼交联的胍胶压裂液体系,保证在缝中温度下压裂液应保持粘度大于50 mPa·s;由于该井计算地层破裂压力高接近66 MPa,故采用前置酸预处理,降低储层改造的风险;施工中加入低浓度支撑剂段塞以达到打磨近井裂缝的目的。

2.3.3 泵注程序设计

红30-26井基本泵注程序

序号 施工

程序 排量

m3/min 支撑剂 备注

1 前置液 2.0 上转向剂

2 前置液 4.0 两级40/70目陶粒段塞

3 携砂液 4.0 30/50目陶粒 后期16/20陶粒

4 顶替液 4.0 顶替量到60%时开始降排量

3 红30-26井现场应用研究

3.1 施工情况

红30-26井试压105.00 MPa,施工最高压力71.90 Pa,最大排量4.08 m3/min,破裂压力47.90 MPa,共加砂52.00 m3,共施工总液量459.40 m3,平均砂比19.85%,净液量407.40 m3。施工泵入前置液15.00 m3,转向剂8t,用液42.00 m3,顶替13.50 m3,停泵反应50 min后泵入前置液121.00 m3,段塞加砂1.30 m3,携砂液255.40 m3,加砂50.70 m3,顶替12.50 m3,测压降30 min,施工结束。

红30-26井施工曲线

3.2 施工分析

1)由施工情况可以看出,在30/50陶粒施工时施工压力一直在57 MPa左右,在152分钟时加入16/20目大粒径陶粒后压力升至63 MPa,随后的施工压力也缓慢上升,达到设计大粒径陶粒暂堵造缝网的目的。

2)该井改造层位为干层,本不具备增产的条件,施工前日产油0.1 t/d,压裂后日产油1.3 t/d,增产了13倍,达到措施改造的目的。

3)缺乏对缝网实时监测,对缝网形成没有有效的监测手段.

4)在设计上还有待优化,特别是因为上部有水层而用上转向剂增加应力遮挡,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裂缝的扩展延伸。

4 结论与建议

1)缝网压裂的研究有助于油田低渗、特低渗油气藏的开发,为低渗油气藏寻找到另一条增产的手段。

2)缝网压裂为青海油田页岩气储层提供了一条改造路径,为油气藏增产奠定了基础。

3)开展好缝网压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裂缝间距与导流能力优化、缝网压裂实施与控制技术研究等,有助于提高缝网压裂成功率和措施有效率。

4)在选井上选取有一定难度但又能体现缝网压裂优势的井位,并能保证施工成功,为后期的研究奠定基础。

5)开展好缝网压裂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特别是水平井“分段多簇”缝网压裂。

6)采用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和测斜仪监测技术评价压裂复杂裂缝扩展情况,对现场压裂设计与评估效果进行指导,其他监测技术如分布式声传感监测和直接近井筒裂缝监测技术的准确性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利春,陈勉,金衍.国外页岩气井水力压裂裂缝监测技术进展[J].天然气与石油,2012(2):44.

[2]江怀友,宋新民,等.世界页岩气资源与勘探开发技术综述[J].天然气技术,2008,2(6):26-30.

[3]白兆华,时保宏,左学敏.页岩气及其聚集机理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11,29(1):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