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经济效益

生态经济效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经济效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经济效益

生态经济效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032-02

0 前言

20世纪初,全球工业的急速发展,虽然大幅度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污染,造成了大自然的反扑,危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此危机的严重性,因而许多国家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对产品的环保要求日益升高。早期,企业在乎的是利润,环境保护被视为增加企业的支出成本,是对企业经营的一种威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加,环境保护成为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1992年生态效益理念的提出,向人们指出了一条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局面的道路,即,采用适当的环境管理方法环保议题将促使企业革新、改善环境绩效,不仅增加企业的利润,也能减少企业对环境的冲击影响,符合经济利益,亦可提升企业竞争力。

1 生态效益理念

1998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的定义为:生态效益的获得,需在提供价格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在商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冲击及天然资源的使用,逐渐减少到地球能负荷的程度。

依据此定义,WBCSD提出了鉴定生态效益的七点要素:

(1)减少商品和服务的原料密集度(material intensity);

(1)减少商品和服务的能源密集度(energy intensity);

(3)减少有毒物质的扩散;

(4)提高原料的可回收性;

(5)使可更新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使用;

(6)延长产品的耐久性;

(7)加强每单位产品和服务的服务效能。

第一至第三项的重点是放在资源生产力与减少对环境的冲击。第四至第七项则是协助前三项完成企业的营运、设计、生产及市场活动。每项都可应用于不同的产品,其目标是减少物质与能源的使用及减少生产或服务过程中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思维,他的核心理念就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负担起更多保护环境的责任,并使其因效率的提升和污染的减少,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

2 生态效益对经济效益之影响

生态效益期许企业重视生态系统的平衡,但并不与企业创造价值的经济目的相冲突。对生态效益的追求,可以帮助企业成功的应对中长期挑战,否则企业未来将承受不起不接受与实施生态效益而带来的损失。重视生态效益的企业关注的是资源生产力,而不是传统产业所重视的劳动生产力。对企业来说,使用较少的能源与原料、减少污染产生量与排放量,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生态而言,符合生态效益的产品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危害,有利于整体环境的发展,进而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1)生态效益的核心理念是“以少生多”。可通过企业和产业内部低投入高产出的生产,将经济的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传统的经济观认为,就生产而言,一定的产出依赖于相等的投入。生态效益理念则改变了这一观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的利用率及工业垃圾回收率不断提高。企业之间合作既可达成零废弃物的目标,又可以达到减少相关成本的目的。企业可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机密合作,减少天然资源的投入。如在一些发达国家,有专门的提供企业器材租赁的服务的机构,可为企业试投产或企业临时加产提供必要的机器设备,减少企业硬件设备投资。同时一些企业可通过提供闲置设备的租赁服务,提高企业收入。

(2)生态效益观念的提出,也对企业运营的革新起了促进作用,使企业产品更加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同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生态效益观念贯穿于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并体现在原料的购买,公司的运营,生产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占据市场大片份额的诺基亚公司已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贯穿公司运营的整个价值链,包括四大环境计划:为环境而设计,供应商管理体系,公司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生命周期后的实践暨再生、再利用、再回收处理。诺基亚手机为“环境而设计”的目标是以对环境影响更小的方式满足客户和其他利益共享者的要求。诺基亚的环保专家为产品设计师提供完整的分析工具以便进行材料可回收率的定量分析,通过使用这一工具,目前手机75%至90%的材料都是可回收的。

(3)企业形象的提升。垃圾减量,资源的回收利用,这一生态理念策略可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与信赖度。各国环保法规日益严格,银行业也开始重视贷款客户的环境绩效,将强风险评估,以降低客户污染整治责任带来的财务风险。保险业常因客户的环保事件,导致大额的理赔损失,因此环境风险评估已逐渐成为企业保险业务的重要工作。对此有台湾学者提出5R理论(reduce废弃物减量、reuse资源回收,recycle再利用、repair可使用物品修复和refuse拒接购买不符合环保概念的产品)来实现企业办公环境的生态化,使生态效益观念深入到企业文化之中。

3 企业生态效益观念的落实

1990年,时任杜邦公司总经理EdgarWoolard曾经这样告诫:“有些企业并不尝试以跨世纪环境绩效眼光经营,现在仍有一些这样的企业存在,但就长远而言,他们不会再有类似的问题,因为他们必然已经不存在了。”可见环境议题是个无法避免的挑战,现代化企业如果不能在环境课题中找到企业发展契机,就注定会被淘汰。

(1)就企业本身而言,企业负责人及员工在了解生态效益重要性的基础上,应制定一套科学的、可行的生态效益指标体系和详尽的行动纲领,以便将产品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冲击减至最低。该指标体系可协助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将生态和环保信息转化为财务数字信息,比较其所生产的不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的环境绩效;也可用于比较不同企业之间的生态效益,进而拟定改善策略、方案及具体措施,并依据量化结果进行跟踪考察。在行动方面,企业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中运用广泛的PDCA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以达到持续改善逐渐趋近生态效益的目的。

(2)政府在企业接受并执行生态效益过程中应扮演激励者角色。生态效益理念对中国的企业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观念,其形成及执行过程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为此政府必须能够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就行政方面,比如制定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外来竞争和风险投资开放,政策公开透明,使公众很容易获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制定政策对企业的研发予以鼓励,运用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具备生态效益的产业的成长。政府同时可以运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资源保护、污染预防、技术提升、公司组织重整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市场动力,引导企业逐步迈向生态效益的目标。

4 结语

面对全新的,越来越复杂的环境问题,企业应该意识到,正常的商业行为同时也是应该符合生态效益的行为。在生态效益理念的引导下,积极了解、追踪和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以便在绿色工业和环保革命浪潮中永保活力。通过提供深度的服务,可持续地增加产品的价值,并减少使用材料和能源、延长产品的耐久性、增加产品的可回收性,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保障企业能长期获得市场回报。

参考文献

[1]王小兵.邓南圣.面向未来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生态效益[J].环境科学与技术(增刊),2001,(12).[2]刘思华主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Claude Fussel.工业生态效率的发展[J].产业与环境,1995,17(4).

生态经济效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蔗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持续经济效益;投资收益率

一、论题的提出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蔗糖出口原产地之一,蔗糖业作为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蔗田生态系统每年给广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甘蔗渣也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目前已经开发的甘蔗渣产品有酒精、饲料、纤维板、可降解的一次性快餐具(代替具污染性的塑料快餐具)等等。

然而,蔗田生态系统产品开发越多、经济价值越大,意味着甘蔗作为蔗糖生产原料从蔗田生态系统中被拿走,甘蔗渣也作为酒精、造纸、纤维板等产品的生产原料被充分开发利用起来,整个蔗田生态系统成了无渣的甘蔗系列产业的物质基。以1994~2003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产量、产值为例,我们发现蔗田生态系统给人们提供很高的生态经济效益,可是人们对系统的回报只是些许的化肥和少得可以在统计学上忽略不计的农家肥,这种近乎掠夺式的生态索取、以牺牲生态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最终导致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逐年下降。本文通过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提示人们应该对保护蔗田生态系统问题予以重视。

二、研究区域和方法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与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么佬族、京族等12个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东与广东接壤,西与云南相连,西北与贵州交界,北部与湖南毗连,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相邻。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0°54’~26°23’,东经104°28''''’~112°04’,北回归线横跨广西中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资源丰富,且雨季、夏热与农作物生长期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广西年降雨量为1000mm~2800mm,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2000mm;太阳年总辐射量达90千卡~10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平均气温≥10℃,积温为5,000℃-8,300℃,持续日数为240天~358天。尽管广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土壤贫瘠,但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给广西带来了独特的物产,适宜人居。广西人过着自然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中最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群。

广西耕地面积为261.4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04%。其中旱地107.3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1.1%,旱地以种植玉米、甘蔗、花生、薯类作物为主。广西的耕地多数是红壤土,土壤的理化性质比较差,土壤的有机质如磷、钾等矿物元素含量低,而且大多数耕地土层比较浅薄,土壤较为贫瘠。近20年来化肥用量日益增加,绿肥种植面积和农家肥的使用量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氮、磷、钾比例失调。1982年广西土壤普查结果是耕地中缺氮的占83%,缺磷的占85%,缺钾的占87%;耕作的土壤有67%是酸性土,碱性土占33%。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以及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地力日益衰退。然而,近年来,随着制糖业的发展,甘蔗种植已逐渐成为广西旱地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我们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较分析的方法,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农村调查队的统计数据、广西南宁糖业集团香山糖厂的相关数据及广西崇左市农业局的相关统计材料,对广西蔗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持续生产力及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论是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主要经济收入原产地的蔗田生态系统238.85%的投资收益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对自然气候条件、蔗田系统地力的掠取,大自然恩赐的巨额生态经济效益支撑着广西甘蔗及蔗糖业的发展,占中国甘蔗种植面积一半多,是中国蔗糖业出口的最重要原产地。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1)广西早地作物总面积107.39万公顷,1994~2003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年甘蔗产量及产值分别如表1所示。

(二)讨论

蔗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微系统。Honing(1986)认为生态系统是生物的有机体集合,在该集合中生物间内在的相互作用对其行为的决定性超过外部任何事件对其行为的决定性。无论是关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还是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一般是指一个最大空间尺度上能自我维持的实体。农业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一种,它和一般生态系统一样,是在一个同质区域中或有限范围内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把生物及其环境联系起来的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特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渔业生态系统、牧业生态系统、农牧生态系统、林牧生态系统、农林生态系统等。

按照农作物的种类划分,从微观角度看,农田生态系统可分为稻田生态系统、蔗田生态系统、豆田生态系统、麦田生态系统等。蔗田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分,蔗田生态系统是指人们在旱地里以种植甘蔗为主,以获得其生态与经济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单一农作物生态系统。甘蔗作为土壤物质的载体,主要是通过甘蔗的收获和土壤肥料的施用来实现,甘蔗是蔗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甘蔗产量受到土壤养分的影响,甘蔗的收获也会带走土壤中的部分物质,使土壤养分数量减少,从而加速土壤物质循环的频率。农家肥作为载体可以增加土壤中物质的数量,直至维持土壤物质平衡的作用。

表1所示,1994-2003年广西蔗田种植面积、甘蔗产量和产值都有不稳定增长的趋势。表2所示,广西蔗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极大的生物量(NPP)和很高的生态经济价值,蔗农们以较少的农业资本投入,为蔗糖业的发展带来很高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蔗田生态系统的物产——甘蔗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附加价值即甘蔗产量、蔗糖产量和产值也很大。特别不同于其他农田生态系统物产的是其废弃物——甘蔗渣可以直接成为一系列甘蔗副产品的生产原料,为蔗糖产业带来巨大的、持续的经济效益。转1、蔗田系统生态效益及其生态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就是系统对其环境及其系统生态因子提供有便利或利益,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服务价值由生物技术产品及自然生物圈给予人们提供的技术与服务价值所决定(Costanzaet.al,1997)。蔗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就是蔗农们运用农业技术、种子、肥料作用于蔗田,蔗田系统为人们提供的物产,即蔗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

生态经济效益就是以市场行情所表示的生态价值,即系统生产力或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效益。生态系统生产力就是系统做功的能力,即能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或者能否在系统内适应自然的变化能力(K.A.沃科特etal,1997)。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从生物量上看,就是系统的生态价值(NPP),从价值量上看就是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BEE)。NPP和BEE都是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可计算的部分,但是人类大部分的福利都来自于纯自然的公共物品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它们不需要一分钱而直接给人们带来福利,例如空气、水、土地资源、气候调节、废弃物净化处理、美感和健康。蔗田生态系统也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一样,其生产力或服务效益除了为人类提供福利之外,还包括目前难以测算的价值,即系统为大气、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和为人类生存环境、精神享受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价值。我们有必要了解蔗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即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有其可持续经济效益。

2、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及其持续经济效益

从经济学角度看,蔗田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BE)就是NPP产值(NPP×价格)扣除生产成本,即生态经济价值扣除生产成本部分,也就是蔗农的纯收入。然而,蔗田生态系统在收获甘蔗之后带来的价值比甘蔗自身价值更大,它可以生产出蔗糖(PS)、蔗渣以及蔗渣系列产品和副产品(Pi),它们的产量和产值就是蔗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BP(PS+Pi)。从市场行情看,就是蔗田生态系统的持续经济效益。它是由蔗渣资源化利用生产出的酒精、纸张、纤维板、可降解餐具、饲料、燃料等蔗渣系列产品的产值扣除其生产成本构成的。

1994~2003年广西蔗田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BE)和经济效益(PS)如图1所示。

图1中的相关价格是按1995~2003年平均价格计算,以下图示相同。即蔗田生态系统的年生产成本是每千公顷256.88万元的肥料+135万元的甘蔗种子+13.5万元的人力资本,即每万公顷的成本为40.54万元;甘蔗的价格为200.6万元/万吨;蔗糖的价格为3064.35万元/万吨计算;甘蔗渣的价格为164万元/万吨;根据当地居民有以甘蔗尾、叶作为牲畜饲料或薪材用的习惯,其价格按广西类似牲畜饲料稻壳粉的价格200万元/万吨计算;甘蔗根则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只在土壤中参与物质循环,其经济价值难以测算而忽略不计

图1显示两个特殊变化情况:一是1999年、2000年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二是2001年以后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经济效益却显著提高。引起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1999年、2000年甘蔗市场价格下跌,糖厂收购了甘蔗却不能及时对蔗农进行支付,打白条现象比较普遍,蔗农的经济效益不能实现,来年生产资料的购买受到限制,生产积极性受挫。于是蔗农选择了减少甘蔗的种植面积,使经济损失尽可能减少,维护自身利益,从而使甘蔗的种植面积及其占旱地面积比率、甘蔗的产量和产值都分别出现负增长(图2)。其次是地方政府对甘蔗收购市场的管理政策和对蔗农利益的维护措施不到位。比如,对于糖厂对蔗农打白条的现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蔗农来年的生产资料的购买,忽视了蔗农利益的维护,也影响了糖厂来年的产量和产值。2001年起,地方政府制定了维护蔗农利益的政策与措施,不准许糖厂对蔗农打白条,还规定了甘蔗收购的保护价格。同时,银行对农民开发了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小额度贷款项目,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经过一个生产季节(甘蔗为一年)的政策时延,2002年农民大规模地扩增种植面积,使种植面积由2001年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46%逐年递增为48.1%和50.3%,种植面积及其占广西旱地面积比率、产量与产值的增长率、投资收益率同步迅速提高,使广西成为全中国31个省、区的甘蔗产量、产值和蔗糖产量、产值最大的省区,中国最重要的蔗糖输出原产地。

3、巨大的投资收益率支撑着巨大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相关产业

是什么原因使广西蔗田生态系统及蔗糖产业如此发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蔗糖出口原产地?从蔗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经济价值与蔗农投资的比率分析(见图2),我们发现,尽管甘蔗种植面积增长率(EGR)和甘蔗年产量增长率(IROP)基本一致——几乎重合为同一条线,并且随着市场波动而出现不稳定增长的特征,但是蔗农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即投资收益率(RRO)很高,因而种植面积占旱地面积比率(PDLA)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蔗田生态系统投资成本C由种子、肥料、杀虫剂、和人力资本价值构成。年均投资收益率(ROIV)则是年均生态经济价值(BEEV)与年均投资成本(CV)的比率。按2003年价格计算,近10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的年均投资收益率(RRO)为238.85%。

可是,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建立在极少的投资成本基础上,实际上就是对生态系统资源,尤其是对土壤养分的掠取。蔗田生态系统反馈的信息是每万公顷甘蔗产量逐年递减15万吨,按照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耗损计算法推算,以及农作物形成所需要的养分参数计算,蔗田生态系统每年每万公顷提前耗损300吨的氮、磷和450吨的钾。这就是土壤养分及气候、环境等生态因子过度耗损的信息。

四、结论与建议

1、蔗田生态系统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每年对广西人民提供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带来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近10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的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238.85%。

生态经济效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辽宁盘锦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50-02

湿地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是极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也是人类最重要、最适宜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类型也多种多样。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湿地效益是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功能、用途和属性的总称。人们可以直接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也可以间接地从湿地所具有的功能中获益。

辽河三角洲湿地主要分布于辽东湾北岸,集中于大凌河、辽河之间,即盘锦市境内。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的最南端,是辽河三角洲的核心,代表着整个三角洲的特征,地处东经121°30′~122°30′,北纬40°40′~41°30′。东西宽87 km,南北长85 km,总面积4 071 km2,由水域带、滩涂带、芦苇带和农田、草地带组成[1],辽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湿地芦苇沼泽和潮间滩涂,境内的大凌河河口、辽河与大辽河河口之间又分布着虾蟹池、河口水域等湿地类型,湿地分布比较零散,景观结构复杂多样;沟渠纵横交错,呈网状结构。辽河三角洲湿地总湿地面积为31.5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7.4%。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6.0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50.8%,人工湿地面积为15.5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49.2%。这就为此地区带来了天然的生态效益、丰厚的经济效益。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盘锦市的湿地现状方面着手,初步研究了盘锦市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1 生态效益

1.1 调节区域水文

湿地在调节流量方面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据试验,沼泽对洪水的调节系数与湖泊相近[2]。沼泽土壤具有巨大的持水能力,因此被称为“水物蓄水库”。据在盘锦湿地的试验,泥炭层的饱和持水量在500%~800%,高者可达900%;草根层持水量一般在300%~800%[3],沼泽径流模数小于耕地,一次降水产流量沼泽明显小于耕地[2],沼泽地开垦后饱和持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草甸沼泽土0~16 cm层年下降速率为6.22%[4]。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沿着主水道的800 hm2湿地缓冲滞纳洪水。每年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可达1 700万美元[5]。

据肖笃宁[6]研究,盘锦湿地在减轻洪灾中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存储功能。湿地有水库7座,调洪能力1.55亿m3,大小渠系可储水1.25亿m3,地表调洪能力达2.8亿m3;地下存储区每年腾出的地下库容空间为1.2亿m3,总计可储水4.0亿m3。如果能发挥出全部效益,在洪峰期可分洪约10%(20年一遇洪水量为38.6亿m3)的流量。二是输水功能。湿地内的灌溉渠系总提水能力877.73 m3/s。可解决25年一遇洪水约30%的泄流(Qp=25%=3 011 m3/s)。三是分洪功能。在一般的超标准洪水发生时,分洪区至少可分流10亿m3(未考虑到海水2.38~2.81 m时潮水位的顶托作用),若有突发性超标准洪水发生时,紧急分洪区可分洪2亿m3,这样可以保证盘锦市及主要工矿企业在大汛期间的安全。四是沿海湿地的作用。盘锦市湿地抵御波浪和海潮的冲击,防止了风浪对海岸的侵蚀。

1.2 滞留沉积物,净化水质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进入水体生态系统的许多污染物质吸附在沉积物的表面。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污染物。湿地中许多植物包括挺水、浮水、沉水植物,能够在组织中富集重金属的浓度比周围水体高出10万倍以上。水浮莲、香蒲和芦苇都已被成功地用来处理污水。根据在黑龙江省七星河流域芦苇田的试验,芦苇田对砷净化能力为96.06%,对铁的净化能力为92.78%,对锰的净化能力为94.54%,对铅的净化能力为80.18%,对铍和镉的净化能力为100%[7]。

盘锦市湿地可以有效防止近渤海海水污染。含有高污染物浓度的污水排入海洋,为一些藻类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环境质量报告书》,近年中国海洋环境环境质量一直在降低,渤海氮浓度从1996年超标16%恶化到1997年的68%,1998年在渤海发生了大规模的赤潮,给地方渔业和海产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如果让河水先流过三角洲湿地,经过沟渠和芦苇湿地的沉淀、稀释、氧化、溶解、蒸发和吸收,排入海洋的水质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发达的根系和海绵状泥炭土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使得芦苇湿地对造纸污水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尤其对COD、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效果最为明显,垂向COD的滞留率达到26%,总氮达到59.9%,有机氮达到69.7%,总磷滞留率为46.7%,可溶性磷滞留率为35.4%。沟渠对造纸污水也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当污水流过6 000 m长的沟渠进入苇田时,由于生物化学分解和沉积作用,可以去掉1/2的污染物。

芦苇湿地对采油污染物也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对钻井污水的净化能力最强,每年载水量为5.64 cm厚的漫流系统1 km2可以滞留COD 15 t和油1 t。

2 经济效益

2.1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2.1.1 水稻产品。水稻生产在盘锦市农村生产中占主要地位,在大辽河、辽河下游地区基本上是种植水稻,仅在盘锦市东北部和西北部的少部分地区实行旱作,部分地区在河套实行小麦和蔬菜的间套种。因此,盘锦农业生产基本属于一年一熟的水稻种植业,是辽宁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生产的优质稻米一直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109 001 hm2,产量967 377 t。

2.1.2 芦苇生产。盘锦苇田是集中分布的世界第二大苇田,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部苇田由东郭、羊圈子、赵圈河、辽滨及盘锦监狱5个较大的苇场管理,总面积约为7万hm2 [8]。解放后不断强化管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力兴修排灌渠系等田间工程,芦苇的收割面积和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芦苇收割面积达到6万hm2,产量达到50万t。

2.1.3 水产养殖。盘锦市海、淡水渔业资源丰富,海、淡水养殖业发达。从1956年大洼县荣兴农场在有雁沟建立占地100 hm2的海水养殖场开始,海水的对虾养殖、滩涂养殖兴旺发展。特别是1984年盘锦市成立后,由于调整了产业结构,加快了渔业的发展,淡水养鱼业也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到2010年,全市海、淡水养殖规模17.6万hm2。海水养殖面积为1.27万hm2,滩涂管养面积为3.87万hm2,淡水养殖面积落实2.6万hm2,河蟹养殖面积落实9.87万hm2。

2.2 提供矿物资源

2.2.1 石油天然气资源。盘锦市湿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至2000年累计探明含油面积达到1 007.5 hm2,总地质储量为211 162万t;天然气总含气面积约为153.1 hm2,总地质储量约为1 784.01亿m3。从地质构造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东部和滩海辽河盆地三大凹陷。近年来,油田公司本着坚持“平稳、均衡、效率、受控、协调”的原则,优化生产组织运行,推行效益生产,提高油田开发管理水平。2010年,在受特大洪水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原油地质产量950.01万t,生产天然气8.01亿m3。

2.2.2 井盐资源。盘锦市西北部的胡家、甜水农场及羊圈子苇场一带,地下赋存着大量的第四系孔隙咸水,面积达4 863 hm2。特别是马杖房—道口—大台子—立新岗子一线的周围地区,该区盐卤水成份特征是氯、钠离子占绝对优势,分别占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比的80%~90%和60%~80%,在中心部位矿化度高达50~60 g/L,为卤水,水化学类型为氯化钠型;在马杖房—小板桥—南锅屯—坨子以南地区,矿化度减至30~50 mg/L,为盐水,以北地区矿化度小于30 g/L;甜水河子—拉拉屯—红旗部以北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更低,小于10 g/L,水化学类型变为氯钠钙型。在垂直方向上,地下水矿化度具有由上至下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目前,全市共有盐滩面积650 hm2左右,年开采盐卤水37.5万~50.0万m3,产盐1.5万~2.0万t。

3 结语

以上简要概括了盘锦湿地提供的生态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实际上,湿地还提供了旅游、教育科研、野生动物栖息等社会效益,湿地的存价值是不可估量的[9-14]。因此,应该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加强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15-17]。

4 参考文献

[1] 金连奎,梁余,张跃文,等.辽宁盘锦湿地鸟类区系调查及综合利用研究[S].国家科技成果,2000.

[2] 陈刚起,刘兴土.三江平原沼泽对河川径流影响的初步探讨[M]//黄锡畴.中国沼泽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3] 张养贞.三江平原沼泽土壤的发生、性质与分类[J].地理科学,1981(2):79-88.

[4] 马学慧,牛焕光.中国的沼泽[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5] 孟宪民.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J].地理科学,1999(5):2-8.

[6] 肖笃宁.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 杨永兴,刘兴土,韩顺正.三江平原沼泽区“稻-苇-鱼”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研究[J].地理科学,1993(1):43-50,97.

[8] 吴东雷,陈声明,吕琴,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52.

[9] 辽河石油勘探局史志编纂委员会.辽河油田年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10] 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2011盘锦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1] 马昭玺.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平台[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4):33-35.

[12] 杨辉,于冰沁,何文姗,等.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27-130.

[13] 焦守峰.保护湿地资源促进内蒙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24,36.

[14] 孔范龙,郗敏,李悦,等.卤阳湖湿地的保护规划及效益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2,27(4):70-74,79.

[15] 刘永军,黄有志,熊家晴.人工湿地不同工艺组合经济效益比较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4):535-540.

生态经济效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生态经济效益;特点;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多和环境的恶化,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化在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地球上整个生命之网的一部分,在这个生命网中,植物和大地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植物和动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类和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园林绿化工程也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多是以树木、草坪和水池等组建而成。在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可持续性、环保性和系统性,从而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需要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关注与重视,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园林绿化工程中,为城市的健康与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园林绿化工程相关概述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分析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说,需要把握好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从而强化建设力度,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效益。首先,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其建设内容相对广泛,其中包括了各种彩叶植物、花卉等。在园林绿化工程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及时发挥出各种植被苗木的关键作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并对当前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其次,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其养护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且养护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长期性。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说,需要通过专业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养护管理手段,提高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生长效率,达到园林建设景观要求。最后,需要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艺术感与美观。在园林绿化工程中,需要确保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等的艺术性,以此来提高整体的景观效果。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按照城市发展的需求和要求,对工程建设环节进行优化和完善,并把握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出园林绿化工程的作用和优势,推动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二)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生态经济效益的关键作用

1.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园林绿化工程逐渐完善。而在城市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前生态环境,并充分发挥出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同时,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需求,为城市建设与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2.有效净化空气环境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社会进步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阻碍。在节能环保理念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通过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完善和优化,可以有效净化当前空气环境。同时,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不断优化空气质量。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能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发展来说,需要将城市文化和人文景观融合到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同样的,园林绿化工程也是城市发展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强化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时候,可以将城市发展具体情况得以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

二、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的对策

(一)提高园林布局的合理性

为了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需要就园林布局进行研究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园林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目前,在很多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其建设问题和不足较多,例如,人工雕琢过度、园林布局不合理等,对园林实际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同时,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当前生态系统结构也会带来很多问题,阻碍了园林绿化工程关键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园林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以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为基础内容,做好园林绿化工程中功能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等的划分工作,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此外,在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布局与规划的时候,可以结合城市发展特性,加强城市特色文化的融合,构建独特的园林绿化工程,从而为城市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二)优化园林结构,加强养护管理力度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需要按照生态环境发展需求,针对园林结构进行优化,尤其要做好园林中植被苗木的规划工作。同时,在园林绿化工程中,需要对乔灌草复层结构进行科学地优化,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植被苗木的关键作用。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光、水分以及空气的利用率,逐步构建科学有效的园林群落,提高生物多样性。另外,为了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出园林绿化工程的关键功效,还要做好长期性养护管理工作。在园林绿化工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植被苗木的生长状况,制定出对应的养护管理方案,安排专业的养护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的推进与落实,保证园林绿化工程中所栽植的植被苗木能够健康成长,从而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植被苗木生长特性进行区分、研究,定期对其进行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园林绿化工程中植被生长质量。

(三)提高植物配置水平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说,需要不断提高植被苗木的配置水平。实际上,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是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生态效益的关键内容,并合理降低园林绿化工程运行成本。首先,需要就当前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选择当地植被和苗木进行栽植,因地制宜,提高园林绿化工程中植被生长质量。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入适宜本地环境的外来植物,提高园林绿化工程中植被种类的多样性。最后,需要就园林绿化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各类植被生长状况,确保植被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推动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四)有序发展垂直绿化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为了能够合理节约园林建设空间,提高园林土地资源利用率,可以有序发展垂直绿化,从而达到园林绿化的目标。同时,在发展垂直绿化的过程中,可以对当前环境济宁优化和改善,并提高空气质量。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垂直绿化还能够增强空气负离子。除此之外,在进行垂直绿化的时候,可以对园林墙体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进一步增加园林的生机与活力。

(五)增加乔、灌木层绿化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草坪发展越来越快,甚至大有以草代树之势,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草坪和乔、灌木相比,草坪层厚度非常小,其绿量少,生态功能弱、种植及维护费用高,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茂密森林层厚度非常高,绿量差别明显。

三、结束语

生态经济效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营林工作;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模式

1 坚定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营林工作方针

营林,即林木再造更新,具体包括森林营造、森林生长发育、结构及其调整,森林抚育、更新和改造等内容。林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关键与纽带,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维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态属性。营林工作应当遵循林木的生态属性,采用科学栽种措施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林木维持区域生态和谐的重要作用,尽可能地获得生态效益。森林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物资,在百姓民生和国民经济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地应用,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营林工作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市场经济规律,要在确保营林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营林成本,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从理论以及实践2个层面来看,在营林工作中做到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其实并不矛盾,实现生态效益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前提,创造经济效益则为实现生态效益提供支持。各级政府及林业部门要始终明确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工作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营林战略,实现营林工作的重要目标。

2 构建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营林新模式的几点原则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营林工作所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具体的营林实践中,构建起以理解和尊重自然为核心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主题的、高质高效的营林模式,是全面推动营林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构建营林新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①尊重自然原则。尊重自然原则,是指以理解和尊重自然的态度来开展营林工作,并采取各种有效举措,使林业区域生态系统达到接近自然的状态。从实质上来说,营林工作可以看作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补偿,在具体营林实践中可以借助森林自身的修复和繁殖功能,来实现林业繁茂的目的。② 科学规划原则。科学规划,即全面考察营林工作的实际情况,遵循营林的科学规律,设定营林工作的总体目标并制定营林方案。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努力,在逐渐增加森林面积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改善森林生态结构、强化并发挥森林各项功能。③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即能够满足现实与未来并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发展特性。森林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营林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可持续性原则,从长远角度来合理安排营林计划,强调“护”重于“养”,突出“种”重于“伐”,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实际保有量。

3 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营林新模式的具体实施

3.1 考察营林环境

考察营林环境是开展营林工作的首要步骤。林区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中的各方面因素对于营林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要对林区的立地条件、植被及样地进行深入调查和详细评估,还应当充分考虑到林区环境中的其它要素,如道路、水域等等,为进一步制定营林规划、做好营林实践做好准备。

3.2 对林木进行分类

按一定标准对林木分类是开展营林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充分考虑到营林目标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一定功能或标准将林区中的林木分为目标树、干扰树、生态保护树和其它树木等若干种类,有针对性地采取营林措施,使林区中的每一棵树木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优化营林方案

编制营林方案是科学开展营林工作的切实保障。要在对营林生态环境进行细致考察,并对林木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筹全局、兼顾未来的最佳营林方案,使营林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使森林真正发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生产的多重功能。

3.4 科学开展营林评估

对营林工作进行科学评估是开展营林工作的重要步骤。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体系,对营林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改进,能够提高林木成活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营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传奇.浅谈营林工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