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一。明确目标

九年级的学习就是为了中考。如果说七八年级的学习是打基础,养成学习习惯,形成各种能力,那九年级就是提高综合能力。

二。九年级特点

1.教材特点:学生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对九年级的教材接受度高。

九年级教材内容相对八下内容更容易些,只有宾语从句(2个单元),被动语态学(3个单元)的新语法点。而且,关于这两个语法点,在七八年级都接触过大量例句,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甚至许多程度好的学生已经会运用。其余的语言知识在七八年级都已经学过,九年级的对话,文本又大量复现。再一个就是有大量的新单词和新短语出现,其实,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看似内容增加,其实背诵单词,短语对九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是高难度的要求了。

2.学生特点:层次划分明确。不过相对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身心发展趋于平稳和初步成熟。

一是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二是有升学的愿望,有明确的目的,主观上也想学习,可是自制力差或是学习习惯差,比较懒惰。三是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不愿学习,对升学不感兴趣,升学希望很渺茫的学生。

3.学年特点:应试为主。任务繁重。

三。实施措施

1.坚持教授学习方法并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放首位。一自主激发兴趣。二主动练习并认真反思从错误中学习。要建立纠错本。主动学习,坚持课课总结,科科总结。坚持每天看笔记(教师在九上要进行知识小总结)。要建立笔记本。三是主动询问问题。

2总结+复述+检测带动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提升。

九上先进行小总结,要求学生每日复习巩固笔记。

复述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课堂要做改革。一切活动和任务最终以学生有效输出为依据。所以老师一定要精讲。

检测既可以有效复习,还可以提高应试能力。单元检测,同步配套,阅读检测,写作检测等可以综合立体的使用。

听的能力提升,主要是听说课专项训练,口语表演训练,教师课堂使用英语授课。辅助学生课下泛听。学生可以配耳机在跑步时听。

说的能力提升,主要是口语(2d)的表演训练,学生的对于2D,3a和 2b的复述。

读的能力提升,主要是课堂上3a和2b的精读,课下同步与配套的相关训练。抽出课活时间做阅读训练。

写的能力提升,主要还是加强面批与课堂上集体批与讲解。

3.抓落实。

单词短语掌握全体无障碍。单词的听写,短语的听写安排专人负责到底。

复述和背诵可以分层布置。复述由老师抽查,在课堂上完成。背诵加默写安排专人检查,课下完成。

同步配套题分预习,复习,检测三部分完成。

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化学教学

教育均衡发展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堂教学情况,让学生获得教育效果相对均衡,接受教育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是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接受知识、探索知识、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相对均衡。在初中九年级化学中如何让学生均衡发展,人人能成功、个个有成就呢?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诱发学习求知欲,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均衡发展

首先学生要有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对新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因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经常地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强调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等的地位与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而不是学生陌生抽象的问题导入教学课题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均衡发展。例如在九年级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时,我深刻体会到绪言是第一节化学课,所以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绪言课上最容易看到学生好奇的眼神和渴求的目光,最容易听到学生稚嫩的问题,最容易感受到学生由衷的赞叹。如何使这一切顺利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探究的渴望和科学的态度呢?我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导语]新学期开学了,对我们的一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门新学科要“开业”了,按照我们中国人习惯开业吧。[演示]让一位勇敢的男生在教室外燃放鞭炮。[提问]燃放鞭炮的习俗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燃放鞭炮不再是为驱鬼,而是为了营造喜庆气氛。刚才燃放鞭炮中你看到了什么?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你还感受到了其它什么?[演示]我拿出一个充好气的气球,让一位女生当场扎破。[提问]鞭炮的爆炸和气球的爆炸有什么不同?实践证明通过这些生活例子引入新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均衡发展。

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有效促进学生接受知识的均衡发展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每一个学生对学习都有不同的进步,不同的成就,都获得学习成功的教育效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接受知识的均衡发展。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实验活动情景。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的:(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①反应物中有无液体,容器可以一样吗?追问:连接仪器有什么不同?反应条件是加热与不需加热仪器选择有什么区别?②实验室有哪几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说出理由。让学生思考分析、小组讨论、交流问题。(2)将全班分为8个实验小组,每组6人,分别是A生2人,B生2人,C生2人,在实验过程中A生可以帮助B生,B生可以帮助C生。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3)教师从控制反应,废物利用,节约药品等方面点评其优点。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接受知识的均衡发展。

(二)适当增加规律实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教学中,我补充了: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原料易得,实验易做,并且现象明显。通过这个实验和铁绣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更能使学生理解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到和掌握规律。又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补充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减少污染,这样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三)恰当改进实验方案,丰富学生实验情感。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由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意义极大。新课程新理念也认为,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放出氧气”实验中,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会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的现象。然而我们的实验却不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看不到火星变旺,而发现会熄灭。是什么原因呢?它是由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引起的,还是由于分解产物中有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于是我让学生分组去探究。一组可试验10%、15%、20%等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另一组可加长导管,待生成的水蒸气冷却后,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测试。结果发现原因均存在。于是引导学生去改进这一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蒸发,有大量气泡冒出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或碱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效果都很好。又如:老师在演示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时,我认为这个实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环境,而且实验相对不安全,所以我对实验进行了如下图改进:

〖XC4.TIF;%40%40〗

经过改进实验可以使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实验效果好;安全性能好,有效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鼓励学生质疑,有效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均衡发展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题而新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的、直观且学生易接受的问题,去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启迪创新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均衡发展。例如在“再探燃烧与灭火”这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探燃烧所需条件及灭火原理,学生回忆回答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设疑:CO2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来灭火吗?学生进行实验:燃烧的木条插入二氧化碳中熄灭,但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学生由此得出结论。

3.再设疑:除了O2、CO2,还有没有其他物质也可以作助燃剂?

4.分组实验: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使水倒吸远远超过五分之一并设疑。学生可能会猜想:①O2;②CO2;③N2等物质与镁条发生了反应。

5.评价学生猜想,提出新的问题:如何证明镁条能否和N2反应呢?学生回答:将燃着的镁条放入N2中,看是否能继续燃烧。

6.设疑:如何由空气制取较纯净的N2,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分组讨论由空气制取N2的方法并设计实验方案。

7.小结学生的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师生配合完成实验:探究N2能否支持镁条燃烧。

8.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的收获,谈收获体会,发表收获感言。

9.师生共同小结,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便能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使学生一直处于高度积极的思维状态,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学生在探索化学知识得到均衡发展。

四、解题变式训练,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均衡发展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化学习题的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新授课、复习课、作业、练习、考试、以至总复习的各个环节中,当前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学得活,记得牢,简化教法、指导学法以及如何在化学习题的教学中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而化学习题的“一题多变”,恰好是目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一题多变”,可对同一知识点多角度辐射,通过变换题型、变换条件、变换题材、变换解题要求、变换知识点的覆盖面、变换命题的角度、变换数据等,克服了解题的局限性,它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增强考试中的应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巩固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简化学习环节,启发学生思考,可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学牢、学活,改变了题目的难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当然在变式训练中应该注意变式题的设计与训练,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阶梯度清晰的各类变式题组。天长日久就会起到理想的教学效益,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均衡发展。例如在初中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我对“一题多变”的题目设计为:

(一)变换条件。

【例题】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Ba2+、OH-、Cl- 〖WB〗B.SO42-、K+、Ca2+、CO32-

C.Mg2+、Cu2+、NO3-、Cl-〖DW〗D.Ag+、Na+、NO3-、Cl-

【变化】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Zn2+、Ba2+、NO3-、Cl- 〖WB〗B.Na+、H+、NO3-、SO42-

C.Ca2+、Mg2+、Cl-、CO32-〖DW〗D.Ba2+、Na+、Cl-、NO3-

在此题中,将pH=1改为pH=12,改变了原题的条件。

(二)变换题材。

【例题】Fe、Mg、Al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放出的气体质量相同,其原因可能是( )

A.放入Fe、Mg、Al的质量相同,跟足量的盐酸反应。

B.放入Fe、Mg、Al的质量比是28∶12∶9,跟足量的盐酸反应。

C.放入Fe、Mg、Al的质量比是56∶24∶27,跟足量的盐酸反应。

D.放入Fe、Mg、Al的质量过量,跟三种金属反应盐酸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

【变化1】将质量相同的Fe、Mg、Al分别放入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 )

A.Fe置换出的铜质量最多 B.Mg置换出的铜质量最多

C.Al置换出的铜质量最多 D.Fe置换出的铜质量最少

【变化2】将Na2CO3、NaHCO3、CaCO3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三者放出的气体质量相同,其原因可能是( )

A.放入的Na2CO3、NaHCO3、CaCO3质量相同,跟足量的盐酸反应。

B.放入的Na2CO3、NaHCO3、CaCO3质量比是53∶42∶50,跟足量的盐酸反应。

C.放入的Na2CO3、NaHCO3、CaCO3均过量,而盐酸的质量比为2∶1∶2、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放入的Na2CO3、NaHCO3、CaCO3均过量,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此题的两种变化均改变了原题的题材,由原来的金属与酸的反应改为金属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和碳酸盐与酸的反应。这样通过变式训练,达到“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效果,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角度,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均衡发展。

五、借助多媒体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均衡发展

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得化学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地进行想象、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和储存,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应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利用它会确保学生对于化学表象及本质的深入认识,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均衡发展。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为学生放映了下列实验录像:

1.淡蓝色的液态氧气从贮罐中倾出,部分液氧气化,如沸腾状;把鱼缸中的金鱼捞出放入液氧,金鱼冻得僵硬如石头,掷地有声,把这硬如石头的“死鱼”放回鱼缸,顷刻金鱼又“活”起来,款款游动。

2.一颗金刚石在火焰中灼热,投入液氧中,金刚石剧烈地燃烧,待燃烧结束,向容器中加入澄清石灰水,震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一对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钟罩里呆一天后逐渐疲乏、窒息,向钟罩内充入氧气,小白鼠又渐渐复活。不到3分钟的录像,把液氧的色、态,温度之低和氧气支持生命活动、支持燃烧的性质生动地呈现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讲解排空气法集气时,由于空气没有颜色,学生不易理解集气原理和操作要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瓶口向下的集气瓶,导入的气体为密度比空气小的有色微粒,微粒扩散聚集到集气瓶底部,并将“蓝色的空气”逐渐挤出来,接着演示导气管插入到集气瓶底部与不插入到底部收集的两瓶气体,是否纯净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利用媒体提供的“素材”结合排水法集气原理,便很易理解排空气法集气的原理,掌握操作要领。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致使学习激情高,让学生在探究新鲜知识的过程当中带着疑问来研究,使学生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以此确保化学学科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达到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均衡发展。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均衡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教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一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的知识、接受知识、探索知识、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相对均衡。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精随之处。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课标.

[2] 胡武亭主编.《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出版社.

[3] 胡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

[4] 《中小学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期.

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我校现有教师46人(含行管人员5人,有编在外人员4人)。一线教师全部有合格学历。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教一级教师12人,二级教师7人,。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我校一线教师42名,其中本科17人,双专科2人,在读本科7人,其余均为专科。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教育政策下,全体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锤炼教学艺术,遵循校本培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行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得到提高。本学期在校生大约1100人,有18个班级,10个年级。二.教务工作安排(一)德育工作针对我校实际,拟采取依靠校团委,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就建立健全全员德育机制,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计划机制,并不断完善其教学制度,实施学科为主渗透德育工作方法,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另外,学校还特别采取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紧紧围绕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家教育同时,还应加强个性化培养。(二)常规教学工作本学年2月7日开学,到-----月-----日结束,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每位教师按照教导处的总体安排,列出个人的教学工作计划,校本培养计划等,教导处将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检查。(三)领导分工说明

具体工作流程

月份 主要工作 备注 2月 1召开全体教师会布置新学期各项工作 2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以年级为单位 3.检查各学科教学计划,各班主任计划 以迎接县局检查。 4.做好县“教学新秀”评选活动的宣传启动工作. 3月 1.总结上学期工作,尤其是联考得失; 2.开展全县“教学新秀”评选活动; 3.开展听课月活动; 4.组织英语教师参加“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研讨会”; 5.组织部分学科教师参加县部分学科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6.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7. 一~八年级月考。 4月 1.九年级月考 2结合校本培训,集体备课,检查各学科 教学进度. 3.一~八年级月考 4.安排各年级学生问卷调查。 5月 1八,九年级做好数学,英语学校竞赛的选拔工作,并组织学生参赛 2九年级月考 3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了解班级情况及学生思想动态。 4.一~八年级月考 6月 1.在校内举行语文素养检测 2九年级月考 3.组织期末教学检查 4做好联考,中考准备工作 5布置填好学生素质报告单,抽查部分学生操行评语情况. 6.做好本学期工作总结 7.布置暑假事宜

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合理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这就往往会形成许多学生“七年级劲头十足”,“八年级情绪低落”,“九年级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九年级,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组,实行组间公平竞争

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2008年10月,我把所教的九年级一、三班学生,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0分以上12人;65-79分33人;50-65分以下28;50分以下29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过关,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弃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102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每班分为九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

每组均由好中差学生组成,要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相对平等的竞争态势,这也便于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

(2)实行组内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我把该班分成若干小组后,继而建立了小组互帮的个人承包责任制,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组员成绩提起来,并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二、针对学生实际实行目标激励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追求目标愈高则行动的内驱力愈大,但是面对心理素质还不稳定的中学生,如果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那么所定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所以在分组以后,我总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修订目标,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中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当学生在困难面前退缩时,我就用奋斗目标激励他们,使他们重新鼓起奋发向上的勇气,向着目标努力。鼓励各小组差一点的组员要不断努力,多思多问,时时想着为本组争光是自己的责任,教师也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和认可的依据,使整个评价的重心也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大家合作达标,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实现“人人进步”的目标。当小组成员通过共同努力获得进步或达到了共同的目标时,优胜组的每位成员便可得到同样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

三、分组教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1.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降低学校运行成本

首先,有利于教职工等人力资源的共用。而对于原陈升小学,特别是两个教学点而言,缓解了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整体而言,教师任课更加专业化。像体育、音乐、美术、微机、地理、生物、科学等学科,都可以逐步配置专任教师,提高了学科教学的质量,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特长能力的提高。其次,有利于场地设施、设备等物力资源的共享。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提高了使用效率,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物力保障。再次,有利于经费等财力资源的共享。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后,公共经费支出避免了重复,教师福利经费统筹安排,学校发展建设统一规划,资金运转更加有效合理。

2.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产生更大的办学效益

第一,九年一贯制学校体现了教育集聚理论。教育资源的重组,使内部各因素能较均衡的运行,达到较高的办学效益。第二,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体现了教育一体化理论,在学制的设置上,使教育的功能主要定位在发展而不是选拔,符合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第三,有利于实施一以贯之的德育系列活动。学校根据低、中、高“三段一体”的特点,系统制订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德育目标,要求及内容系列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牢固奠定了学生思想信念、理想、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转变的基础。第四,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学生特长的培养。对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风格、学习策略、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整体设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做全盘考虑,统一实施。学校对低学段的英语教学,全学段的计算机教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专业化教学和学生兴趣活动小组的指导培养都得到了加强,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第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学校减少行政人员,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充实了教学一线,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第六,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及特长,统一调配,使学科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一专多能提供了更多的施展空间。教师群体云集,人气旺,凝聚力强,有利于教学交流和生活互助,形成稳定健康的工作圈子、生活圈子。第七,有利于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后,教师队伍力量加强,有条件派出更多中青年教师到教学点兼课,教学点实现全面开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管理上把教学点纳入一贯制学校统一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二、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基本策略

1.队伍建设,实行人本管理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在班子成员分工上,采取分片管理和分段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校长主持全面工作,三名副校长分管教学、政教、后勤三个主要工作面,同时把从教学点到校本部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副校长各管一个学段。学校设置教务、政教、总务三个功能处室,每个处室设置正副主任各一名。学校按照分工,确定每个管理岗位上的责任目标,班子成员围绕目标履行各自的职责。二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实现学科专业化。除了语、数、外、理、化、政、史学科的教师专任以外,体、音、美、科学、地理、生物等学科都实现了教师专任。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次,实现学段一体化。教师任课学段上一体化,淡化中小学之间的区别,教师可跨越年级任课,保留教师原有的职称晋升方式。再次,实现上岗聘任化。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后,原中学教师到小学段任课,思想上还存在一些障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教师聘任制,学校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科任教师,未被聘的教师学校再统一安排,不服从学校安排的就待岗。最后,实现考评定量化。学校制订较为完善的教师工作量化评分标准,对全校教师每学期的工作进行量化评分。以评分为基础,确定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和评优评先。

2.建章立制,实行制度管理

管理制度是管理实施的依据。一个学校的管理制度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民主性、时代性和可操作性,要把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突出师生的利益放在重要地位。因此,陈升九年一贯制学校建立后,我们把2011年9月份作为征求意见期,10月上旬制订制度草案,并由教代会审议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征求意见和撰写草案由一名副校长牵头,各处室主任分头组织实施。经过民主合法的程序,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于2011年10月中旬正式形成。这套制度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以全体教职工大会的形式传达到全体教师,作为今后一定时期内学校管理的依据。在制度体系中,突出了对教学点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青年教师必须自主申请到教学点任教;二是对教学点任教的教师在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上给予一定倾斜;三是对教学点的管理明确作出了规范。

3.计划管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