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选修五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五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复习;导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28-01

高中化学既有必修模块又有选修模块,既有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又有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内容多、范围广,到了综合复习阶段,教师需要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合理搭配,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一、科学定位,明确目标

复习的目标定位很重要。复习阶段,教师要以考纲的要求和学情实况的剖析为切入点,立足学情,解决学生在学习新课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正确处理好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的关系,以及知识与试题的关系,定好选考模块,以知识整合和题型的特征归属为基本策略,立足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高考的能力要求为落脚点,立足考情解决针对性问题。一般来说复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重点知识强化,对易混知识归类、比较,对易错、易漏知识解析、巩固;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建立化学模型,能迅速将题目给的信息与化学模型建立联系,从知识网络中提取有用的知识解题,并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进而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总结答题的规范化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以形成应试技巧。

二、根据实际,统配课时

综合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可按每周的课时数量安排复习进度。化学学科的课时往往偏少,这就要求我们提前做好教学计划,把原有的小专题进行整合,把教学任务细化到每一节课,以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我将主干知识分为了五大板块: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必修、物质结构选修。检测、讲评均列入计算课时中。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包括物质的量与物质分类、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电化学、物质结构等内容,可以用较多的课时;元素化合物包括常见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物质的制备与分离提纯、简单化学实验设计评价与改进,可以用较少的课时;综合性实验探究,包括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操作三个专题,可以穿插其中,一般用四五个课时即可。这样周密安排,教师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三、设定专题,学案导学

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专题的设定很重要。设定的专题要尽量与高考试题接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解题能力,使其做到活学活用。复习之前,要合理分工制定计划和小专题,把整个复习专题细分给每一位教师,两位教师一组作为主要备课人,提前一周精心编制完成学案初稿并发送给全体组员,全组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做好记录,及时修改、定稿,最后由备课组长审核后印刷。导学案的设计可分为“考纲解读”“课前预习区”“课堂互动区”“课后巩固区”四大部分。“考纲解读”能使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课前预习区”要呈现不必在课堂上重复的但仍然重要的知识点;“课堂互动区”主要按照如下模式编写:典型例题―规律总结――拓展与归类――变式训练,即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掌握高考试题如何考查,从而梳理考点、总结规律、拓展归类,通过变式练习来应用、感受规律;“课后巩固区”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规律的总结与灵活应用。

四、形成网络,突出重点

第一轮的复习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一般通过阅读梳理课堂笔记、编制表格、画知识网络图等方式,可以使学生较快速地形成化学知识网络。第二轮的复习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突出重点。在学案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选取高考中的难点作为复习重点,对于那些易错、易混、易漏点,则要求学生反复复习;同时还要通过拓展与归类,引得学生复习与这个知识点相关或相近的知识,即抓住线。二轮的复习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注意把点复习到位,把线梳理清楚。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将知识的复习置于问题情境中进行,例题的选取即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在题目解决过程中的拓展与归类或将题目进行变式训练也很重要。复习课上教师要尽量少讲,应多设置有层次、有思维容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知识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力求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关注一个高考热点,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思路,构建一种解题模型。

五、适时检测,反馈补救

化学选修五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考;化学;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分析近两年高考理综(全国课改卷)化学科知识分布等相关信息,对揭示新课改后高考命题特点、领会高考命题精神、指导高三化学教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标《高考考纲》要求

《高考考纲》指出:为了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基础知识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课改前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相比,现在更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测试。

二、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全国课改卷)给我们的启示

从去年(2011年)新课改的高考试题看,命题已基本与新课改理念接轨,即:以高中化学基本知识为载体,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尤其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深入细致地研究化学学科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标准的挖掘上,紧扣课程标准,围绕课程标准用好教材,而不要拘泥于教材展开教学,并适当、适度地扩展整合。

1.在夯实基础知识上多下工夫

高考必考必修1、必修2和选修4的内容。通过分析可发现试题不仅关注学生对单一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更关注学生对这

一知识点认识的深入程度和拓展程度,还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学

科基础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所以我认为除了重视课本有关知识之外,还必须注意和加强以下几点的教学:(1)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2)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如果不教选修5则有机元素化合物知识也需拓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必考知识内容的

要求。

2.重视能力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脑动、手动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核心。所以,在创造条件的前提下,应该加强探究实验教学。

3.充分体现新课改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中重视选用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素材,培养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主动关注现实生活中

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注试题研究,把握命题方向和题型特点,高效指导学生学习、备考

教学中适当选择体现知识、方法、能力综合等特点的题目,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探究,配以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三、新课标下高三化学的有效教学

高考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有效教学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现在已经是我们实施的第五年。在这五年的实践中,借鉴了别人的经验,同时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1.新课程教学过程的精心备课

新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出发点。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师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不仅要钻研教材,还要备学生,也需要备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在我们学校,年级组始终坚持集体备课,同课教师共同讨论一周的课怎么上,集体研究方法与过程,首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再思考怎样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备课,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新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教学的主导性作用,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要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新课程教学。新课程教学,突出了人际交往,师生间、生生间合作意识的增强,竞争意识的增强,变过去教师硬性灌输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觉接受。学生层次不一,教学时间紧张,如何做好这个工作自己还在不停地探索。

3.新课程教学要渗透“探究性”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教学,是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发现问题,产生探究主题,进而通过对材料、案例的分析(分析法)、逻辑推理(分析思辨法)以及实验(实验法),最终释疑并获得结果的活动。探究性教学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已知知识进行一次“再发现”,从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找到一种“研究”的感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实施探究性教学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探究与知识基础的关系。探究性教学必须以基础知识为基础。我们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不能一概否定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应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以实现二者之间的整合。

(2)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师生的“交互”作用,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新课程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文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学习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新课程化学教学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外广泛阅读可以逐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并能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运用化学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而课外活动则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没有主体强烈持久的学习兴趣作依托,阅读势必将流于应付,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把他们的兴趣激发出来。

5.教材的使用

化学选修五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考;化学;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一、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高考试题立足基础,对历年高考试卷分析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因此,复习必须要回归课本,借助课本落实双基,借助课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借助课本实现查漏补缺.对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回顾与归纳,所以我们要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逐条清理知识点,要求能在不看课本的前提下,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回忆、总结和概括.通过上述清理,一方面让我们对高考范围和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检查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便自己查遗找漏,并及时进行弥补.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还要随时回归课本,找到知识在课本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化学知识.

二、梳理主干知识,形成立体网络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看书,回归课本.冲刺阶段复习要紧密联系高中化学教材主干知识,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主干知识一般可分为以下五大块:(一)基础理论知识:(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表;(3)晶体结构与化学键;(4)物质的量及其他物理量;(5)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7)氧化还原反应;(二)重点掌握几大族元素(1)卤族元素;(2)氧族元素;(3)氮族元素:(4)碳族元素;(5)碱金属;(6)镁、铝、铁及其化合物;(三)有机化学(1)同分异构体、同系物;(2)烃及烃的衍生物;(3)糖类蛋白质;(4)合成材料;(四)有关综合计算(1)涉及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2)有关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化学式的计算;(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溶液浓度、溶解度的计算;(五)实验内容(1)化学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3)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主干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三、重视把握化学学科特点,力求最佳的复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分析近几年来高考实验试题,发现均具备以下特点:素材的选取呈回归课本的态势;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的考查;试题考查方式体现由浅入深,从课本到创新;试题考点是考查学生实验的能力;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试题设置渗透或含有学科间综合内容;实验仪器、装置、现象、操作、设计均在考查范围之中.

因此在平时复习中,不仅要重视实验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还应当适度增加启发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实验设计,尽量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在复习后期可进行实验录像播放,历年高考试题中典型实验装置的展览等,以强化对实验装置、原理的理解.

四、加强纠错,保证不重复犯错

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高考,因此,模拟考试也就不可忽视.模拟考试不但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题能力,注重解题时的求准与求快.每次考试过后,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试卷的得分和失分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利用以后的时间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注重改错与反思,对错解题要仔细推敲、研究、对比,重新整理解题思路,找到失分点,以免以后再出错;所以在学生刚刚入学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养成自己整理一本“纠错本”,道理就在此.同时还要注重答题的规范性,特别是叙述性的题目,训练时必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语言的准确性和解题步骤的规范性.通过综合练习与模拟测试,及时发现普遍性的错解题,进行有针对性练习.

五、注重科技发展,准确及时掌握新信息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命题依据仍然是《教学大纲》中包括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但试题的取材将会结合新课程知识面广,知识新等特点,更快捷的反映当今科技成果等诸多方面.当今世界,信息量巨大,信息传播的渠道也非常丰富.网络、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等传播媒体数量庞大,教师应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主动收集反映当今科技成果的信息,及时演变成习题,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综合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在高考化学最后冲刺阶段复习中,既要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盲点,又要兼顾知识网络的构建,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化学选修五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支架式;教学模式;上位学习;教学设计

为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效果,笔者在漳州市对部分中学的教师进行了随堂听课,对其中的新课教学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举例子、列图表、做实验、搭情景、提问题、学案导学等方法或模式的情况如。(表一所示)

从表一可见,传统教学模式的举例子、列图表、提问题等方法得到普遍使用,而体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的、突出学科实践性特色、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做实验、搭情景、学案导学(侧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或模式的使用则明显偏少。笔者在观察及访谈中还发现,教师在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教学中更趋向于采用讲授-接受式、示范-模仿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原因是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中有较多概括性强、抽象度高、应用起来难度较大的内容,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基础或拓展应用经验,难于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而达成学习目标。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积极推广和创新应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以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一、支架式教学概念与教学程序

支架式教学最初是由布鲁纳借用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个术语,用于说明学生可凭借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提供支持来完成自己原本无法独立完成的某种学习任务,但该任务一旦可以独立完成,这种支持就如施工后的脚手架一样逐渐被撤离。后来,在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支架式教学得到教育者的普遍重视并不断发展,其基本特点就是以学生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系统有序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曾对支架式教学有过一些明确的定义,但到目前为止,支架式教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在此,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并整理后,将其定义为: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系统有序地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如图1所示)其中学习支架包括:情境支架、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图表支架、文本支架、实验支架、建议支架等。学习支架的搭建是支架式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这与常规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或手段等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学教师不难掌握。

何克抗于1997年开始对支架式教学进行评述,并提出其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包括创设教学情境、搭建脚手架、独立探究、合作探究、效果评价)。之后十多年,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与研究普遍都是在这个基本模式上进行,如在化学概念、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原理的教学等方面。根据该模式的教学,能够很好地契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创设情境、独立探究、合作探究阶段对常规课程中做实验、搭情景、学案导学这些教学行为的缺失起到修正作用。但是,该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鉴于不同学段或不同课程知识点结构的不同,以及学生认知基础的差异,有些知识点可能比较适合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逐步探究达成学习目标,但也有些知识点因为学生缺乏原有的知识支撑,必须由教师提供更多帮助才能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原有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变式,使之能够更适合中学化学教师使用。

1963年,奥苏伯尔提出了认知结构同化论,根据新旧知识的概括和包容程度的不同,把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学习三种模式。笔者以此为基础,通过与原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相结合,针对学生对高中化学课程中概括性强、抽象度高的新知识的学习,设计出如图2所示的“上位学习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学程序。为更好地说明该模式的使用,笔者以苏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4之“分子的空间构型”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分子的空间构型” 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包括“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及其简单应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电子原理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难点是“杂化轨道理论”。笔者根据上位学习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创设学习情境】

1.事实情境

请从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观察、分析下表所列四种烃分子的信息。你们发现了什么新问题?为什么?(让学生集体讨论并回答)

2.问题情境

基态碳原子价电子排布为 。为什么一个碳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稳定分子是CH4而不是CH2或其他?为什么CH4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键长、键能均相同,键角也均为109°28′)?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取原有知识,并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搭建学习支架】

1.模型支架

教师动画演示并解析一:碳与氢原子结合成CH4分子时,碳原子价电子可出现如下激发、杂化等过程。

教师动画演示并解析二:碳与氢原子结合成CH4分子时,碳原子能量相近的2s轨道、2p轨道可以“混合”形成4个相同的新轨道(称为 sp3杂化轨道),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做杂化。

2.范例支架(sp3杂化过程)

教师解析: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与4个氢原子的1s轨道发生轨道重叠,可形成4个sp3-s的σ键。由于杂化后电子云分布更为集中,可使成键的原子轨道间的重叠部分增大,比原有的s轨道或p轨道的成键能力增强,因此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能结合成稳定的CH4分子。由于sp3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09°28′,所以CH4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展示CH4分子结构模型),同时由于每个sp3杂化轨道能量相等、成分相同,所以CH4分子中的4个C-H键是完全等同的。

上述sp3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09°28′,其伸展方向分别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这可以使其成键之后的四对共用电子对的排斥力最小化,有利于结合成稳定的CH4分子。同理,若杂化轨道数目为3或2时,则其夹角趋向于为120°或180°,空间结构也趋向于为平面三角形或直线形(可简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图表支架

在上述支架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一些典型分子中心原子杂化情况及其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程抽象性强,较难理解。我们通过动画或模型演示,化微观为宏观,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有关基础知识;通过范例解析构建学生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通过整理归纳、拓展应用完成上述图表,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稳定的知识系统。学生经过上述学习支架后,已初步具备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也积累了一定拓展应用的经验。

【自主验证探究】

学生以阅读教材、观看模型等形式,自主完成上述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支架的帮助下自己完成其他学习任务,并通过表格的形式使所学知识系统化,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

【合作验证探究】

分组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后,上台板演交流以达成统一认识。

设计意图:本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在自主探究阶段会有部分学生无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帮助,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又促进更多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总结与评价】

最后,教师先通过答疑、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达成统一认识,再借助sp、sp2、sp3杂化轨道模型、有关分子以及乙烯、乙炔、苯的分子结构模型等,促进学生完成好本课程学习任务,确保达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反思

化学选修五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迅速吃完早饭后,急匆匆往教室赶,六点半早读开始,班主任通常已经站到了班门口或讲台上。看见他,仅存的睡意也没有了。

打起精神来,又一天开始了。

上午五节课,下午三节课,晚自习三节。十点下了晚自习后,我会到操场跑步。跑个两三圈,一天的疲累都一扫而空,很畅快。回到寝室抓紧时间学习到凌晨,写日记,结束这一天。每天晚上躺到床上的时候,想想今天的自己足够努力,明天的自己也不会懈怠,就觉得生活如此美好。

如今的我,疯狂怀念那段无声无息的时光。怀念下晚自习后,独自在操场上跑步的夜晚。怀念耳边呼呼刮过的风声和暗夜里的星辰和月亮。怀念睡觉前听的两三首歌曲,轻轻的,很温柔。怀念埋首复习,安静又自由的日子,以及所有被给予的安慰和拥抱。回忆起当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榜单第一行的时候,我觉得我配得上那个位置。因为那些看起来轻而易举的收获,看起来不费力气的优秀背后,都是寂寞和坚持。

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到了高三,老师讲课时再没睡过觉,偶尔困得狠了,就采取一些略极端的措施,让同桌掐自己的胳膊,或者直接站起来听课。化学英语一轮复习资料,空白处都是补充的知识点。如今翻开看,好像能透过时间,再次看到那个倔强认真的自己。

化学复本的基础知识至少看了五遍。生物三本必修一本选修共四本书,也来来回回背了五遍以上,有些重要的部分,比如实验,背的次数就更多了。语文文言文,每逢大考过一遍,背了十几遍之后,不用再看了。英语记了数不清的单词和词组,每一张卷子讲评后,密密麻麻都是红色的印记。数学错题本记了300多道,生物化学各一整本易错知识点和错题。物理分章节画知识框架图和知识树。倒计时50天,数学45套模拟题认认真真写完,每天抽出时间练习五道物理大题,写了200多页。

每天定计划,按时跑步,每周写反思,大考写总结。

313个日夜,刷不完的理综卷,解不完的数学题,填不满的错题本。疯狂的考试,凌晨的灯光,在日记里反反复复说给自己的加油,情绪崩溃时的大哭……点点滴滴,留在记忆里。

只有坚持和努力能让自己不再焦虑和紧张。

让我惊喜的是,努力不仅带来了稳定的成绩,也让我相信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相信自己可以去把握重要的东西,相信自己也能成为人群里耀眼的存在。

高考前两天,我一个人去看的考场。非常幸运,考场在我的母校,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教学楼,熟悉的花花草草,熟悉的老师……这一切,都给了我至高无上的安全感。

那天下午天气很热,我的座位在第二列最后一个位置。桌子有点晃,我拿废纸垫好桌角,坐到那里感受了一下,然后就出来了。至于高考前一晚,我真的没有失眠。就跟平时是一样的,看看错题本,然后洗澡睡觉。五月份最难熬的时候,高考曾令我恐惧万分,但当它真正来临之时,我对高考只有期待,不再有畏惧。

高考前夕难受的时候,总幻想着一切结束后的生活。想自己一定要不管不顾的,坐在马路边嚎一场……但是真结束了,只有平静。高考前从不敢喊累叫苦抱怨,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信心满满,努力燃烧小宇宙。

但真的,我其实好累。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没有出现什么遗憾的低级失误,平稳发挥,也算不错了吧,至少对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