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生实训总结

写生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写生实训总结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造型设计 教学改革实践

通过几年的一线教学管理实践经验,我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现就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中,多停留在绘画范围内,没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出发进行改革,更没有突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特色。

2.高职院校生源分数普遍较低,造成学生整体专业素质偏低。

3.高职教育讲究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详细的课程标准制定,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对课程整体设计以及单元设计等方面的思考,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为对一些作品的讲解、临摹,犹如高考应试教育。

4.很多专业教师以及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质疑基础课对自己专业的真正作用和效果,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呈现递减趋势,如很多专业教研室主任删除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风景写生、速写等基础课程的课时要求。

5.不少学生认为自己高中就学习素描、色彩,到大学还画素描、色彩,提不起学习专业基础课的积极性,以至于基础课水平得不到提高。

6.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其教学方法的特点是“理论实践合一”,虚拟教学、项目实做,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教学”,所以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二、专业基础课程应如何开展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积累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所以如何做好课堂设计,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应形成以单体练习、单元训练、课程综合实训、课外练习及项目实训的模式,在模式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1.单体练习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任课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实际范画演示等教学方法,讲解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以后学好专业课程有哪些帮助。

2.单元训练是对知识能力形成进行的小结,是任课教师通过理论的讲授、实际范画演示以及优秀作品欣赏、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总结这一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等。

3.课程综合实训是通过各个阶段的学习,以一个综合的技能实训来把单元训练中的点串联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技法运用,用来作为技能实训。例如,风景写生后,学生可通过之前所学的设计素描、色彩以及建筑速写等专业基础知识,对写生作品的表现手法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表达,所以学生在综合技能实训中能充分培养今后对专业技能的整体性把握能力。

4.课外练习是每天课程授完后,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并布置任务,由教师推荐与课程相关的书籍、资料,学生进行课外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针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的一个转化过程。

5.项目实训是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做好《项目教学实训任务书》,选取一到三个实际项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该项目进行分析、绘制(如建筑速写等),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进行分解、吸收、消化,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

三、试谈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教育思想的转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应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教学改革的先导,把如何拓展表现技能和审美素养、如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贯穿于整个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

2.教学内容改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要从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课程标准入手,改革传统的绘画教学、应试教学观念和方法,真正做到课程教学为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养成服务。

以素描、色彩课程为例,有些人反对把素描、色彩列入各个专业基础课,原因就是素描、色彩课程的基本意义和目的被忽视了,认为“应用型人才”不需要花时间学习、练习素描、色彩景物、写生等基础课程了。然而实际上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高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徒手表达能力和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绘画知识的延伸以及实际范画的演示,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绘画种类的传统特色及发展趋势,了解掌握传统艺术精神和语言特色。再如造型设计基础课(三大构成),对于同属于设计专业的不同方向来说,其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如平面设计和环境设计,对构成知识需求的侧重点就有很大的差别。

3.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教学结构,解决传统基础课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和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改革方向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研究探索,重新构建新的适应时展的教学模式,使高职高专艺术人才的培养向综合型、素质型转变,给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余勐.素描教学随感.美术大观,2006.

[2] 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美术大观,2006.

[3] 李晓林.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时代特征――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究.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4] 高权德.职业教育应注重适应性从业能力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0).

[5] 张晓庆.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2007(10).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素描;改革;课程资源整合

素描教学是任何美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训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艺术的全部基础领域。因此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打开艺术深宫的金钥匙。作为一门学科,它一向被视为绘画专业的教学课程,而当把它作为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手段,则有很多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设计类专业教学应削减素描教学时间的长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设计类专业是否开设素描课对设计能力的培养没有直接的影响,因为素描和设计是两种语言,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认为,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过于强调素描的绝对性和忽略素描的作用都是有失偏颇的。设计类专业把素描作为基础课程开设是非常必要的,但必须针对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素描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加以改革,才能区别于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体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使之适应现代设计的需要,为设计服务。

一、传统素描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国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一直是采用和照搬前苏联的“全因素素描”的教学模式,强调造型能力和技法,以教师讲授绘画经验、技法和学生课堂接受指导与训练为主,对待物像描写基本采用以再现为目的的表现方法,以此达到实现基础造型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素描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与后续课程脱节,忽视素描作为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未能针对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相应调整,还极大的左右着学生的艺术思想,压抑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欲及学习热情。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才华。继续沿用绘画艺术的套路教学,必然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产生较大脱节。

可见传统的“全因素素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设计类专业教学的要求。设计类专业开设的素描课,目的不是为了绘画,而是要以设计意识为核心,培养设计创意能力而进行的形象思维系统实践训练,掌握从设计思想向产品转化的手段。当然,设计类专业既不是纯绘画专业,同样也不是工程技术专业。设计的基本元素是图形,以图形来表达设计理念,设计需要一定的造型基础。设计师对素描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设计作品的质量。作为现代设计艺术类的素描,也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和重点,不能笼统一概而论。尽量缩短素描与设计专业课的距离并逐渐与其接轨,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以适应现代设计的要求和发展。在强调造型原理和应用方面,设计素描显然更适应现代设计的需要。

二、素描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实践

㈠ 本课程的创新与特点

1、专业性

设计类专业的素描不同于传统的基础素描,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着重要突出设计的性质,强调构思与想象能力的训练。而不只是满足于对自然形体与空间关系的精确临摹能力的培养以及追求画面的完整性。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注重“从具体的客体再现到独具生命的‘新形’创造;从自然物像的透视、解剖到超越自然的实际的构成;从素描基础的严格训练到个人(综合)情感的投入;从画面绎动关系的分析到图形结构的生命合理,而这些都是目前所谓‘绘画素描’教育所无能为力的”。

2、实用性

设计素描的前提是为设计服务的,而设计的目的最终是产品。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可以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表现性、解析性和超写实性,并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进行有侧重的训练,如装潢设计专业的素描应以结构,解析性为主,强调的是对空间造型能力的认识和把握;而广告设计专业应以平面,图形的创意为主,强调的是对创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表现能力的运用。

3、实践性

按照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思考和尝试把本来分散的结构素描、光影素描以及黑白构成整合起来,形成一种“系统”,并紧密与各设计类专业结合,切实体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

素描课程全程教学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穿行。教师在教学中寓理论教学于具体的、一对一的实践辅导之中。

4、审美性

学习设计素描强调学以致用,把主要任务确立为造就学生造型方面的艺术处理、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拓宽艺术视野、造就宽广的艺术设计胸怀。为将来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 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结构进行整合

遵循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办学导向,从实际要求出发,设计素描课程全程教学理论课与实践课应相互穿行。

理论知识及结构素描训练阶段是从设计素描基本理论教学起步,进入写生的基础素描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空间结构以及透视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光影素描等黑白技能训练阶段是研究对象在光的照射下物体的黑白变化规律,以及画面本身的黑白分割、构成训练。创意素描训练阶段是从不同专业方向出发灵活进行,包括:具象、意象、抽象、结构、精细表现训练,创意、临习与联想训练;空间透视解析训练。

通过这三阶段表现性、综合性的素描训练,突出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和针对性训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性应用设计能力。

㈢ 实践课教学的设计与效果

1、教学设计

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指在课堂(画室)进行的设计素描的全程教育,既包括写生为主的实践,也包括非写生的设计创意素描实践教学,它是对理论课的一个延伸,是实训教学的主要部分而有别于户外写生实训教学。设计素描实践教学,是通过以写生为主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以科学的观察方法,着力体会设计素描的思维方式,熟悉艺术设计的审美法则,建立和谐的现代设计素描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造型表达能力和现代审美判断能力;通过结构素描的技能训练,运用科学原理与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培养学生对于素描的创造性的表达能力;通过创意素描训练及不同表现手法的运用、通过各种形的联想与运用体现创造能力。

2、教学效果

通过结构素描实践训练,学生对结构、透视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线的体验与应用能力大大提高;通过光影素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物体形体塑造、画面黑白构成等方面能力得以加强;通过创意素描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动手能力、材料体验、思维开启、设计创意等方面有了更大的收获。

3、实践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把握好基本功训练和专业设计的衔接。认识基础训练对于专业设计学习的重要性,训练目标紧密围绕各专业设计方向。教学既要遵循“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有的放矢地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强调学以致用、为用而学、够用为度的原则。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 《园林美术》课程 课程调整 教学改革

《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单纯教学生欣赏和创作的具体技巧、技术、方法,它关注和思考的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意义,更注重真的追求和善的探索。它从宏观上启迪和引导着人们不断向人生更美好的境界努力和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实践对人们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挥审美意识的文化功能,关系到提高园林工作者创造和表现美的能力,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出更好的技术人才,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为园林规划和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现状

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就业岗位上的学生反馈和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建议,我认为该课程还有待于改进。

1.1本课程以往都是只开一学期,周课时4节,课时确实较少。三分之一的理论课,三分之二的课堂基本训练,室外写生、综合实训不到一周时间,根本达不到美术课的实践需要,无法实现技术的熟练掌握。

1.2教材内容过于繁多、分散,纯美术性较强,而且技法参差不齐。中职与高职用的都是“十一五”规划的高职高专通用教材,不区分中职与高职学生实际水平,与专业美术里的人体、静物《素描》、比例,色彩构成、技法,速写范例等基本要求一致,造成教学内容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1.3技法训练缺少针对性,显示不出专业特点。课程内容与园林规划设计所侧重的表现技法不大一致,技能训练与专业特点有脱节现象,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应多些人体形态、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园林小品等简笔速写和色彩渲染技法训练等。

1.4中职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文化底蕴不深厚,美术基础较差,美学理论知识甚少,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差。不懂得形式美的规律与特征,只能机械地描绘。在学生对园林只是一种模糊认识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描绘和创造园林风景,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2.课程特色与功能

2.1主要特色。园林美术属于实用美术范畴,是以绘画为基础并处于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和美术技法两者之间,将园林与美术相结合、自然与艺术相结合、功能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产物,在园林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认为园林美术基础课教学体系应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绘画基础部分包括艺术理论、美术理论、结构素描、铅笔及钢笔速写;二是工艺美术部分包括色彩原理、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三是手绘效果部分包括彩铅技法、钢笔淡彩技法、马克笔技法等。

2.2功能。绘画基础是园林美术课程的主干,主要培养学生树立园林设计的新理念,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及扎实的造型能力;工艺美术是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画艺术与园林要素、小品之间的关联性,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园林环境效果;手绘效果表现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行为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及表现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园林美的能力。

3.课程内容调整方案

3.1增加课时量,延长教学时间。建议该课程调整到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目前的60多课时确实有限,美术课重在实践,春天景色优美,到外面写生又方便。把园林艺术、植物等课程提到第一学年,使学生在掌握园林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园林规律的创造,达到预期效果。

3.2概述一章中增加部分艺术美理论、形式美理论、美术语言等美学基础知识课,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欣赏美和创造园林美的能力。

3.3增加人体动态速写、花草、树木、建筑等自然景观的速写内容。加强简笔画的练习,它是电脑绘制平面施工图、立体效果图的基础。

3.4在铅笔素描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钢笔素描的内容。因为钢笔画比较生动,最能表现出建筑、自然景物结构中既柔又刚的特点。构图原则、形体结构与比例尽量以自然景观和园林小品为例,具有针对性。

3.5色彩教学部分,重在讲解色彩原理与构成理论,彩铅的特征及用法,而后就是加强彩铅素描训练,并与钢笔素描相结合,绘制出园林立体效果图。

3.6人物、石膏像素描、美术字、插花、盆景,还有像水粉、水彩写生等内容可作为选修内容。由学生根据自身美术基础拓展知识面。

3.7适当增加实训课时,每周至少6课时,共108学时为宜。开篇课建议先观赏见习、对园林有个整体的了解,感知园林的基本构成、组成要素,增强学生对园林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挥其潜移默化和后续课程衔接的作用。

4.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38课时,实践教学70课程,共108课时)

5.多元化教学形式的改进

针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设计立体化的学习实践模式,是全面掌握学习内容的科学方式。打破长期的理论与写生分开进行教学的模式,实行理论实践并进的模式,挖掘校园周围绿化环境的美,按1∶3理论、实践课时比例随堂写生,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接受理论,在理论研究中提高动手能力,是全面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

5.1加强实践课外化措施的改善。扩展课堂,我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推及课外,在形式上采用了课外作业、课外参观、命题写生等,使学生充分且持续地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写生时,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视觉语言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色彩教学方面通过学生对自然界色彩的零距离接触,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悟、组织和对色调的控制能力。

5.2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改变传统以追求写实效果的沉默气氛。采用课堂示范,观摩技法比较好的同学的创作过程,研究与讨论、作业评析等教学法为主要手段,辅以名作评赏、名人讲座、参观展示等特色教学的立体式课堂。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课间组织学生多鉴赏一些优秀的手绘作品和园林风景,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对未来事业的兴趣。

5.3针对园林美术课程的特征,有目的地将学生的学习实践与重大节庆展览、活动场景美术设计、专业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加以丰富化、趣味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校园文化,取得了强大的带动效果,给学生提供了彰显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文化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体现课程介于“园林”和“美术”之间的本质。

6.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依据理论实践综合应用能力,重在实践训练考核,总分100分。课外强化练习速写作品占30,课堂布置命题作品占60,参加社团文化活动展示(包括态度)占10。

7.课程调整后的预期目标

通过艺术和美术理论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艺术的分类及形式美的规律与审美特征,培养了审美意识,提高了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通过《素描》与《平面构成》中具体化等形式因素进行抽象的、创造性的思考合理性设计,按照视觉语言规律对各种因素进行组织、结构,达到启发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

利用工艺美术与色彩相结合的课程分配模式,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属性及色彩的搭配原理,了解色彩在绘画中的基本概念与运用方法,以及写生中色彩变化规律与艺术规律。

根据园林设计类专业课程要求,通过手绘表现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表现技能,引导学生认识表现图与设计的密切关系,达到艺术表现与设计思维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表现和创造园林美的能力。

总之,鉴于中高职园林美术课的现状及不足,调整其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并针对园林美术课的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要求,注重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才能使学生正确掌握创造园林美的技能,并与后续专业课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马云龙.园林美术[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2001.

[2]奚传绩.美术欣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宁.环境艺术课程发展方向与课程设置[J].杭州:新美术,2002.3.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园林专业;手绘课程

一、园林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的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问卷96份,有效问卷9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00%。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创新创业是否了解;学生是否有想过创业,想从事哪方面的创业项目等[1]。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笔者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如何着手

在“您是否有创业的想法”这个问题中,58.92%的学生表示经常想,但是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28.23%的学生表示偶尔一瞬间会有想法,12.85%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想过,从这题可以看出我们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创业是有想法的,经常会有一些小的创意,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展创新创业工作[2]。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离

在“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哪些创新创业指导(多选题)”的问题中,72.3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专业课上应该多融入一些创新创业知识,67.7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多为学生宣传创新创业政策,50.26%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多为学生提供资金上的帮助。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在专业课堂上多了解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

(三)教师缺少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经验

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59.87%的教师表示没有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37.28%的教师表示自己有创业经历或指导过创新创业比赛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专业教师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教学,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较少。

二、园林专业手绘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园林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文化生,艺术生只有少数,所以学生的美术基础都不是很好,学生在一入学得知要学手绘,在心理上大多存在一定障碍,在没开始学习之前就认定自己一定会学不好,因为缺乏自信,对后期的学习也产生了影响;其次,手绘是一门需要耐心的课程,在课上需要学生能“耐得住寂寞”,然而有一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浮躁,眼高手低,对手绘学习缺乏兴趣,在课上不够主动,不愿意动手去画,慢慢地与班上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就更加排斥对手绘的学习了,另外手绘课程的开展大多是教师利用绘图展台和多媒体为学生演示绘图步骤,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绘图步骤进行练习,大多停留在每次课以学生练习为主和课后上交作业的形式上,课程开展形式比较单一;最后,学生学习手绘课程没有及时应用到物品和社会中,没有体现经济价值,所以学生总是认为手绘学习对以后工作没有帮助[3]。

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园林专业手绘课程改革

(一)改革教学模式

教师在开展课程之前应该在学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确定可以对学生开展创业或是就业的教学模块。之后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要教授的手绘内容上网查找资料或做市场调查,然后在课上为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手绘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在风景园林设计班大一的风景速写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在校园中进行风景写生,然后将写生作品直接绘制在明信片或书签上。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衡山进行写生创作,然后将学生作品扫描印在明信片、书签和书本封面上,作为旅游纪念品可以进行售卖,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的手绘作品产生经济价值[4]。当自己的作品转变成商品时,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在不断提高。

(二)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意识是人的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是指在创业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会对创业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对手绘模块的学习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能够直观地看到课程的经济效益,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手绘的学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对目前市场上手绘产品的种类和售价进行调研,从而激发学生对市场调研的主动性,因为后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必需自己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市场调研来解决,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无形中使学生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其以后步入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在手绘课堂中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手绘作品转化成商品,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创业意识,使他们养成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品质,他们慢慢就会发现身边的小商机,拓展创业面。

(三)创新作业形式

目前手绘课作业一般是要求学生临摹或是写生几张作品上交,多数学生是在作业上交前一天晚上匆匆把作业赶完然后上交,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将手绘作业从在速写本上临摹转化为自己动手制作明信片、帆布包、贺卡和帆布鞋等,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制作好的产品可以放置在创客空间展示,也可选用合理的价格销售,如采用淘宝、微信等网络销售,或者利用店铺销售,以取得经济效益。

(四)创新手绘课程的多维度评价

园林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手绘课程而言,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以往对于学生课程的评价都是通过闭卷考试或指定一幅手绘作品,让学生临摹并按时上交的形式。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实训课的考核评价除了以上形式之外,还可引入手绘产品的创新考核,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手绘作品运用到各类产品中,将自己的手绘作品转化为产品,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体现实用价值,然后教师根据手绘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另外,传统课程的评价方式都是由教师评价为主,改革后的课程评价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以外,还采用学生互评、企业专家评价和消费者评价等综合评价形式[5]。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勤于摘记,以读促写

读与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是材料的积累,写作是技能的运用。从心理学角度看,读是一种内化的吸收,写是一种外化的表达。通过读书理解并积累词汇,学习作者写作的方法,积累写作经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能力的巩固和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教育学生:阅读不要只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对那些描写生动的字、词、句应及时地用笔圈划起来,然后细细品味,思索用得好的原因,及时将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分类摘记下来。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词汇就丰富起来了,逐渐地把摘记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说话时就不知不觉涌来舌底,写作时就不知不觉涌来笔端。

二、勤于观察,写活素材

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勤于观察生活。要指导学生善于用生活之水行作文之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增加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关注焦点问题。把观察所得以片断的形式记下来,养成积累的习惯。观察日常生活,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积累的方法。观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未必每次都要精心设计,特别是在充满趣味性的玩中练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一次作文课上,我故意将班上一个叫卢苇的男生叫起来,让他从教室里走出去,并随手将门关上。我故作神秘:“芦苇同学大家熟悉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熟悉。”“那么,谁能说一说今天他穿的是什么样的上衣,什么样的裤子,留的是什么样的发型?”这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猜起来。“既然大家熟悉卢苇同学,为什么说不准他的穿戴和样子呢?看来呀,这是我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的缘故。”当我把卢苇叫进来时,班内一片寂静,大家睁大眼睛,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打量着卢苇。我随机在黑板上写着“外貌、衣着、神态”让大家按照这个范围去观察、去说。同学们看着卢苇,发言十分踊跃,且说得特别详细。一次写人物外貌特点的作文,就这样在非常热烈、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三、精练指导,写好片断

鲁迅说过:“作文没有什么秘诀,要说有,那就是多写多修改。”作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练、多练,也需要老师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地练、练有兴趣、练有提高。比如我教学生写“杀鱼”的过程,先从激发观察兴趣开始。课前,我提出问题:“你会杀鱼吗?”除少数几个同学外,大多摇摇头。可当我再问:“你能把杀鱼的过程详细地说给大家听听吗?”被指名的同学,更没有谁能说清楚的。见时机成熟,我立即从讲话台下拎出一条事先准备好的活蹦乱跳的鱼儿,请大家重新认真观察杀鱼的过程。这时,台下一片议论声,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观察的举动被充分地激发起来。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再如杀鱼,可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先把鱼放在台板上,再握刀,最后动手部等进行观察。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边看边想,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深刻了解事物、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把作文的内容写具体、写生动。由于整个杀鱼过程是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下,带着浓厚的兴趣观察的,加上教师在观察方法上的指导,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解决了作文无内容的难题。

四、当堂完成,及时品评

相关期刊更多

美术教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艺术教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美术大观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