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第1篇

一、为学生搭设平台促进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努力为学生搭设课外阅读的平台,让学生有条件进行课外阅读。

1.定期向校图馆室借书。校图书馆是学生课外书的主要来源,班级组织学生每周五利用午休时间向校图书馆借书,我们就可以借到自己感兴趣的好书,为课余时间遨游知识的海洋做好准备。

2.创办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个人闲置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专门学生负责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方便课余时间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把图书角里的图书分门别类编上序号,张贴在图书角边上,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同学之间交换图书。号召班级里的同学,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买书,每人带几本新买的图书,然后互相交换。这种方式,可以让你不用花钱就获得新书。

4.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二、活动的开展增进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很多,比如开展“讲故事”

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等,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班在下列活动的开展上行之有效地促进了阅读。

1.读书班会活动。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我班定期召开读书班会,交流读书心得,畅谈优秀篇章……

2.读书手抄报活动。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他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写字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我让学生自定栏目,大显身手,在制作的过程,也促进了学生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开展朗诵比赛。我每月组织一次诵读比赛,同学们自己准备材料。积极性可高了,通过比赛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第2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于是,笔者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二册21课《鲁滨孙漂流记》时,进行了如下教学尝试。

1 指导预习

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因此,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预习。《鲁滨孙漂流记》文本生成于遥远的异域,与学生生活经历距离太远,学生缺乏文本作者的生活体验。课前准备了“布置收集鲁滨孙的资料和正确面对困难和有关成功的秘诀的名人名言”两项作业。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既满足了学生渴望了解未知生活的需求感;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还扩大了课堂上的信息容量。

“《鲁滨孙漂流记》是长篇小说,作于1719年。主人公鲁滨孙因乘船发生海难而漂流到一个孤岛上,在那荒岛上生活了26年,历尽艰难困苦,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使自己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他是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是个英国的作家。这部小说是海上冒险小说。鲁滨孙在荒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都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

“上学期学过《向命运挑战》,霍金说‘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的自勉,使他后来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顽强搏斗的精神,他的事迹是感人至深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当他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种思想境界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强音。”

……

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起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关注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讲究教学的策略。

2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显示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真、神似、情切、意远等的特点,对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大有帮助;可以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能促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为一体。创设情境对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情感的投入,落实主体性大有促进作用。

在检查预习汇报结果结束后,出示设计好的导学提纲的“思考与讨论”如下:

1、初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以后;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3、研读课文,从鲁滨孙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依导学提纲“初读”、“细读”和“研读”之后,在表格里填上了“无住所、无食物、受野人威胁”的困难,“选地址搭帐篷、搬食物;捕猎,养羊种麦;插杨柳桩、分养羊群、救‘星期五’做伴”的方法,归纳“聪明、勇敢、无畏”的人物本质。这样,就较好地依靠每个学生自己以积极参与的姿态一边与文本对话一边思考,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感悟,以及发现认知、情感和语言形式上与文本的差距。“感悟”是个多层次的而又相互关联的综合性概念,是由学生“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再到“走出”文本所获得的多重感悟所组成。走近文本,是对文本的初识,是整体的把握;走进文本,是对文本主旨的感悟,是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走出文本,是对文本的超越,是学生视界的开拓。课堂教学中“初读”、“细读”和“研读”的设置,正是遵循这样的原则策略而制定的。

3 课外延伸

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应把眼光放到课外,放到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上,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注意为学生作好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教他们如何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记下所阅读作品的题目、作者、内容简介,并摘抄精彩片段,或写下一些感受等。还可以组织课外阅读汇报会,激发主动阅读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第3篇

一、让学生喜欢积累:有效激发旺盛的积累热情

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只有来自于师生、积累对象积极融洽的多向互动,学生才能“积”出智慧,“累”出热情。“积累未动,兴趣先行。”激发学生旺盛的积累热情,是让其真正喜欢积累必不可少的序曲。下面的两种方法就是有效激发学生积累热情的好方法。

1.展示诱导法。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精美的书面积累范例,诱导学生情不自禁地想亲自实践的愿望。需要注意的是展示的积累样板要精心设计,无论是版面设计编排,还是书写剪贴的巧妙布置,抑或是尾花颜色的合理调配,都要能从艺术的角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审美享受,如此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积累热情。反过来,当学生参与到积累中来时,隔一段时间不妨再挑选二些学生的优秀积累作业在学生中“现场展示”,利用反作用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积累热情,如此的有感而“积”,有“感”而动,有“情”而累。第一步曲方可水到渠成地谱好。

2.暗示激励法。通过活动方式每月定期开展班级汇报会,让学生汇报见闻、读书收获、积累感受,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内心都想成为创造者”的效应,对汇报内容独特新鲜的对象,大肆表扬,并告诉他们:这便是积累带来的“获”,激发起其内驱力,引起他们成功的,同时也“润物细无声”地暗示激发其他学生产生内心积累动机,从而积极参与到主动积累的行列中。

二、教学生积累方法:引导掌握科学的积累窍门

古人有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抄千曲而后知音。积累的“器音”是什么?许多小学生误解为只是简单地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其实积累的对象是非常宽泛的,积累的方法也是形形种种的。语言积累不仅仅是字词句篇的搜集,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对于小学生而言,笔者以为只要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想,均可以采用积累的形式,采用恰当的方

1.日记方式。通过记日记的形式,把一天当中从书籍中、课堂上、生活里、大自然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常用的旬式或书中的原文抄写下来。久而久之,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能够提高观察力、思维力,丰富生活积累和阅历储备。

2.剪切汇编方式。这是对书中、网上现有文句的摘取,这一类积累对象往往都是名篇中的千古佳句、古籍里的妙语逸事、报刊上的奇闻珠言,通过采用拼凑、归类、剪切、复印、粘贴的途径充实学生的文化积累。只是积累的方式往往会受到材料主体的限制,但因积累对象常常是现成文句的搬移,所以对于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是大有裨益的。

三、建立积累评价机制:助推形成持久的积累习惯

积累是一个储备知识、内化语言的过程,需要“五员大将”(眼耳手口心)的直接参与,更需要评价机制助推,由此取得最佳积累效果,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1.日常性评价。新课程三维目标告诉我们要重视过程。积累过程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积累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产生应付症、疲劳症,它需要教师建立科学的积累评价机制,并以此为杠杆,调控学生积累过程产生不良情绪,日常性评价便是一个有力的支点。如,在教室一角开辟一个“每周一秀”专栏,每周给一个学生提供展示书面积累的窗口,这个窗口记录了学生获取积累成功的快乐,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向良性方向发展。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第4篇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2、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收获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 我班坚持每日 5 - 10 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奥运"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向往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等。

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 ( 1 )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 )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四、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范文第5篇

第一,缺少阅读时间。不少教师、家长受旧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语文教学一般都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布置的“作业大餐”又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属于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微乎其微。

第二,缺少合适读物。各种书店里,娱乐性强的“文化快餐”比比皆是。学生阅读的书籍多数是与考试有关的教辅用书。即使是名著,不少也是对原版的缩写本,保留的是故事梗概,缺少的是细节,迎合了学生追求情节的特征,却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语言内化、情感升华无益。

第三,缺少阅读兴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并不感兴趣,阅读流于形式和情节,大都囫囵吞枣,停留在粗糙的浏览层面上,很少去品味其中的韵味。教师常把课外阅读视为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学生被动阅读司空见惯。

第四,缺少阅读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盲目性。有时,教师推荐一本书,却没有提出具体的读书要求,没有教给读书方法。一本书读完后,问起书中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心得体会等,学生们经常是一脸茫然,收效甚微。

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我在平时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给予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外阅读要由课内延伸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对学习课文有益的背景材料,教师应当堂阅读;布置家庭作业时,要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进行阅读。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资料,课后作业就让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学生有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心灵是放松的,思维的触角是自由延伸的,便成了阅读的主人。

二、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读物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低,课外阅读时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当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时,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生理、心理等特点,引导学生选择思想健康、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课外读物。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我选择了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等书。

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只有博览群书,有“许多花”酿的蜜才会甘醇芬芳。因此,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除了对真正有害于学生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一般不作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学生所读书刊涉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

三、激活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常常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课外阅读计划,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学期的阅读计划,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开好书单。同时,积极办好班级图书角。当学生看到图书角上丰富多彩的书刊,找到自己喜欢的读物,就会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我善于留下悬念。对精彩的文章,我经常只讲一段引子,“欲知故事情节,请到书中寻找。”学生因为急于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会迫不及待地找书去读。我还利用每周阅读交流课“我爱阅读”,开展“我的读书趣事”、好书推介会、小小故事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表扬对学生来说,就如同润物的细雨、雨后的彩虹。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其阅读的信心。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我总是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成功,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四、让家长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学生课外大部分时间是与家长在一起的,因此,家庭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只有喜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