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目标通常是在课前备课时制订,但目标制订得是否恰当,目标能否引导、控制、评价教学过程,学生能否达标却要通过实际教学来检验,通过课后反思来总结。回顾教学过程,如果学生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反应灵敏、思路清晰,则说明学生勤学好想、学有所得;如果学生无精打采、眉头紧皱、反应迟钝,则说明学生学习吃力、效果欠佳。由此分析教学目标是否存在问题,思考补救措施,并明确以后教学的方向。只要做到教学目标具有可实施性,其就能真正起到引导、控制、评价教学全过程的作用,教学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反思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学习、自己获得知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反思教学方法就是使教与学都不定法。每一次的反思,教师都要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以学生为主体,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最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例如,笔者在刚开始讲授月经失调妇女的护理时,认为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青春期女生,常常出现月经失调,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应该会很感兴趣、容易理解,因此笔者采用单纯的理论讲授法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多数学生兴趣不高。笔者课后通过了解得知,多数学生感觉这部分内容很复杂、很抽象、很难理解,因而无兴趣学习。经过多次反思,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探究月经失调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教学效果。
3反思学生心理,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学生的这种精神生活是学习兴趣的体现,而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和捕捉学生学习的心理反馈信息,加强学生职业心理训练,从而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在护理教学中探索科学、系统、切实可行的职业心理训练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促进当前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异常分娩时,感觉分娩很可能随时出现异常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产生恐惧心理。反思学生这种心理状态,笔者在教学中播放分娩视频,让学生感受接产者如何指导产妇在精神上、身体上做好分娩的充分准备,增强产妇分娩的信心,同时也感受产妇产后的幸福情绪,并结合临床资料说明充分的准备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异常分娩的发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4反思教师情绪,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情绪是能够互相感染和影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积极饱满,能给予学生正能量,感染学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互动、求知;而教师以消极情绪对待教学,无疑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压抑和紧张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全方位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以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课后笔者都特别注意反思课中的情绪状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经常通过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了解是否无意中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中,从而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增强人格魅力,增强教学效果。
5反思教学价值,净化学生心灵
教学的价值在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反思教学价值就是充分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情感价值、道德价值、行为价值能否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笔者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结合国家对妇女身心健康的相关方针、政策,加强学生爱国、感恩等思想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6反思教学遗憾,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备课时,有些问题不容易发现,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发现教学中的疏漏之处。因此,笔者很重视课后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实现自我超越,提高教学能力。
7反思教学亮点,积累教学、教研、教改素材
教学过程是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常有意想不到的“精彩片断”,包括学生的创新活动、精彩答题、探究质疑等,教师课后若能及时捕捉、提炼、记录,就能为以后的教学、教研、教改等积累宝贵的第一手素材。
8撰写反思笔记,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服务性学习;内科护理学;护理教学;护理软技能
服务性学习是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通过参与精心组织的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既服务他人又获得自身素质发展的学习过程[1]。“服务性学习”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在最近的十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其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育人方法[2-3]。我校内科护理学教研室不断学习引进国内外服务性学习的最新教学理念和有效手段,期望进一步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及各种护理软技能。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的48名内科护理学课程在学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2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服务性学习理念。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构成和平时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理论授课和实训室技能培训。
1.2.2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服务性学习理念。利用周末及假期时间,由专职教师负责,进行32学时的服务性学习项目。主要项目包括:(1)选取合适的社区,带领学生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评估、健康指导;(2)定期走访多发内科疾病患者,结合所学知识为其进行相关护理和指导;(3)走访癌症患者,为其提供医疗护理和心理辅导;(4)开展中小学和社区急诊急救技能培训活动,学生根据被培训人员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制作健康知识宣传展板及手册等;(5)开展小组讨论,结合课堂学习知识和服务性学习所见所闻进行小组讨论和反思,形成学习-服务-学习的螺旋式有效学习方法。
1.3效果及评价
采用理论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评估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和了解试验组学生护理软技能的提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2.6±6.5)和(87.4±5.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4.6±8.3)和(70.4±7.6),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本组采取的教学模式肯定率分别为88.72%和63.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在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的锻炼、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专业使命感的体验和服务意识的提高等方面的肯定率分别为89.62%、90.36%、85.42%、90.26%和88.73%,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8.09%、62.41%、58.13%、49.55%和59.6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教育模式以课堂教授为主,长期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承,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弊端,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教育途径之一[4]。护理专业的属性要求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必须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护理软技能(如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人际沟通、社会经验等),而这一系列技能的获得都必须融入社会,进行锻炼和开发[5]。本研究通过引进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社区服务项目纳入内科护理学课程体系,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和课堂教学的无限延伸。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试验组学生对引入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表明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参与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护理软技能如人际沟通等的提升,说明引入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更有益于学生的进步和后续职业发展。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服务性学习引入内科护理学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徐燕,刘娜.服务性学习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2):2305-2307.
[3]徐慧,王红霞,薛彩云,等.临床护理带教中引入服务性学习理论探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25-126.
[4]吴丽萍,许杰州,陈晓勤.构建社区交互式教育模式引领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5):49-50
(1)语言表述中的问题。如在试验青霉素是否过敏的过程中,询问患者以前有无过敏情况,对青霉素的解释及应该注意事项的表述,很多护生都能通过文字表达,但在具体向病人解释时就会出现着急和紧张的现象,表述过程中完全不关注病人的反应,忽略病者的理解。
(2)应变实际交流用语中产生问题。护生习惯于教师平时演练的用语,思维方式单一,不能对不同情况作出反应,无法用有差异变换的语言方式进行解释。
2.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途径
2.1老师课堂训练与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受教师的影响很大,尤其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崇拜老师,对老师讲课时的一言一行和着装情况都进行模仿和学习。因此,教师的语言等行为要从自身做起,具备较高的语言行为,用语不仅要通俗易懂,而且要用实际肢体、神态辅助语言表述,在平时课堂中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把课堂语言有效融入学生实际学习中。
2.1.1要注重基本语言的能力培养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利用课堂进行演讲、日常环境用语等语言练习,并从中探讨与病员沟通进行回答的实际情况,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发言过程中的音调、语速及措辞等表达情况,最后使表达的语言能力达到需要的效果。对护生交流用语的要求如下:
(1)用语要温和,语调要带有感情,使病人感觉到其爱心、真诚。
(2)通俗易懂且准确,表述用语要尽量与病人相同。
(3)表述不宜太快或太慢,要恰当合适。
(4)措辞要得当、表达意思明白。
2.1.2注重护理方面常用语的练习
2.1.2.1用语要礼貌。语言表述要有礼貌,这样使医护和病人之间气氛和谐,体现医护的良好素质,在训练过程别重视礼貌用语。如工作前要微笑,您好、请稍等这样的礼貌性用语要经常使用,要求病人支持工作多使用“请”,对做出配合后要说“感谢您的配合”。在此基础教学上医护人员要对不同性质的病人选择合适的称谓,杜绝“喂”、“床号”等直呼病人的情况,训练以后可培养文明礼貌、温和微笑的护生。
2.1.2.2对病人用安慰性语言。病人因为经过疾病的折磨,十分脆弱,特别希望护士和其他人的同情、安慰。所以要训练医护在和病人交流时多用一些语言进行安慰。如早晨见面可以很体贴地说“您今天气色比昨天更好了”,通过这样的语言进行安慰,病人愉快且增强信心。如遇到排斥治疗的病人,护生要有耐心,用支持鼓励的方式引导治疗。
2.1.3注重护理方面解释语的加强与训练护理操作训练过程中的解释用语可分为:操作前的解释用语、操作中的指导用语和操作后的嘱咐用语。这部分内容在基础教学学中是为了提高护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用语能力。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模拟角色的训练过程,把相关用语都用在实际训练当中,根据几个不同病例进行训练,要求病人、护生轮流互换来反复训练。把所学礼貌用语、指导用语、安慰用语和各种肢体语言相结合,并应用到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的语言练习中,在实际练习中有不恰当的地方再进行共同讨论和修改。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护生不仅用语表述流畅,而且能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用语,防止用语教条化,使解释语在使用过程中不僵硬。
2.2学生主动进行交流讨论有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者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交流。例如:对重症病人的相关护理内容,在讲课之后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个重症病人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病例情况,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利用学生主动思考与讨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小组为单位,最后把发言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护理感想,实现学生自学为主的目标。
3.结语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届高职护理11班(48人)作为实验组学生,2013届高职护理12班(50人)作为对照组学生。两组学生所用教材,教学大纲,授课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课时,各个章节的授课教学均相同。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成绩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加以病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具体方法是教师针对相应的章节内容设计典型临床病例,把学生分组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联系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学院图书馆的各类医学期刊和计算机网络查阅学过资料,协商并制定解决方案,然后课堂学生主讲,教师点评,师生互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有些病例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所给定的情景,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法逐步系统讲授,课堂教授,多媒体辅助教学,观看电教以及临床见习等方式授课。
2病例的选择以及注意事项
2.1病例选择要紧扣教学大纲
将病例从患者发病,就医,住院,手术到出院的全过程分阶段编写,针对患者的住院的整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编写3~4个相关临床护理问题。牵涉的临床护理问题要突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易忽略,易失误的问题和知识点来设计相关病例,并要求侧重于临床护理操作。外科的治疗大多是通过手术完成,学院特别重视模拟手术室的建设。
2.2编写病例的注意事项
病例选择最好来自于临床实践的真实病例,也可以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病例。教师设计的病例必须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达简洁,内容丰富。案例的内容与教学时间要相适应。病例中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循序渐进。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平时教学中学生反馈较多的问题以及属于学科前沿或者是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入病例教学,做到针对性强且具有实用性。
3病例教学法的实践环节与实践内容
3.1实践环节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操作是外科护理学教师迫切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病人病情,具体全面的辅助检查,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3.1.1选编病例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备课时根据外科护理学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及目标的需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系统性的临床真实病例,加以修剪设计,编写成准确,严密。重点突出的教学案例,再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围绕病例创设一系列难易适度,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且问题要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3.1.2学生预习教学内容
课前三天将典型病例及创设问题发给实验组学生,要求学生预习相关课本内容,查阅有关资料,寻找问题答案,最好能提出新问题,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3.2实践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扼要讲解相关概念,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根据所授章节内容选择临床典型病例,病例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所给定的情景,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主要内容选择护理专业常见的实际操作项目;如外科手术前的准备,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穿脱手术衣,各种手术部位的消毒,外科洗手法,识别器械,绷带包扎和心肺复苏等。
4考核与评价
4.1考核
两组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按大纲要求命题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统一安排考试,按标准答案,由课题组老师统一改卷,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每项操作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将各项操作考试成绩相加计数平均分即为技能考核成绩,然后对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4.2问卷调查
本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两组研究对象自主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积极性等15个方面,各项目分好,一般,差3个评价标准。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收回率100%。
4.3统计学处理
考试成绩与调查数据以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研究分析;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评价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C<0.05)。
5总结
1.1设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肝硬化的病因及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及抢救配合原则、常用药物及疗效观察、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2)技能目标———使护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培养护生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制订完整的护理计划及保健方案。基于此,进而梳理出教学重点: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常见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诱因、表现,肝功能检查结果,休息饮食护理及腹水护理,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护理细节等;教学难点是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抢救配合。
1.2教师备课,明确教学主线
教师备课是教学准备阶段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策划和准备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真实性和启发性的相应课题;另一方面,还需就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素质、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准备中,主要包括2个方面任务,即临床案例的选择与编译及确定授课流程。课程组教师深入病房,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医院典型临床资料,适当加入干扰因素进行一定修饰,作为授课案例,并设计与本案例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课中讨论之用。整个授课流程围绕教学主线开展:温习疾病相关知识、引入案例、病情演变的分析及处理、讨论总结与效果评价。
2教学实施与评价总结
2.1温习疾病相关知识
课前告知学生本次课的主题,并发放预先设计的相关问题,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如书籍、文字资料、音像资料、CAI及多媒体课件、Internet信息等,要求学生于课外自主阅读、思考判断。以课堂小结或教师提问的形式对肝硬化相关理论知识,如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的诱因及特征、一般护理及抢救配合注意事项、健康保健指导等进行简要温习回顾。
2.2引入案例
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采编的临床案例制作成PPT引入课堂。教学初始仅提供患者的基本病情资料,为病情的演变及深入展开讨论奠定基础。在讲授“肝硬化及并发症”时,案例选择如下。病史:患者,男,55岁,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近1年来常感乏力,进食较油腻食物后易出现腹泻,对自己的病情忧心忡忡。近1个月来腹部鼓胀不适并日渐加重,于2周前开始出现下肢水肿,因水肿加重而入院。查体:体温(T)36.8℃,脉搏(P)90次/分,呼吸(R)18次/分,血压(BP)100/7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对答切题,面色灰暗,巩膜轻度黄染,肝掌征(+),上胸及颈部各见1颗蜘蛛痣。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膨隆,质软,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及剑突下未触及,脾肋下4cm,质韧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辅查:血常规:白细胞(WBC)3.6×109L-1,红细胞(RBC)3.5×1012L-1,血红蛋白(Hbg)95g/L,血小板计数(Plt)80×109L-1;肝功能:A/G为0.8/1。
2.3病情演变的分析及处理
情景演变的创设以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为线索,力求在课堂上尽量创造一个真实的临床氛围,让护生亲临其境。此环节需将护生分成5~8人1组,教师引导组内成员就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协商、讨论,通过分析辨别当前拟解决的护理问题,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正确总结出目前主要的医疗诊断、护理诊断,进而完善护理抢救计划的制订,最终将小组商讨的结果填写于《病情演变表(学生用表)》中。病情演变示例如下:情景1:患者入院当晚晚餐后约2h出现腹痛,突然呕吐暗红色液体,约300mL,解黑色稀大便1次,伴头昏、心慌。查体:T37.5℃,P110次/分,R24次/分,BP80/55mmHg,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肠鸣音活跃。急查血常规:WBC7.8×109L-1,中性粒细胞(N)70%,Hbg76g/L,Plt125×109L-1。患者恐惧不安,家属倍感焦虑。情景2:经医护人员予止血抢救后,患者头昏心慌感好转,面色渐转红润,四肢皮温逐渐升高,P95次/分,BP98/60mmHg。情景3:患者入院后3周内病情基本稳定,睡眠、精神、饮食、二便尚可。情景4:患者入院第4周因进食红烧鳝鱼后出现烦躁不安、淡漠少言、昼睡夜醒,次日渐出现意识不清。查体:一般情况差,呼之不应,呼气中有鱼腥臭味,面色黝黑,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脑电图示:脑电波节律变慢。情景5:患者众多家属赶至病房探望患者,情绪异常焦虑。情景6:经医护人员抢救后,患者意识逐渐转清,一般情况逐渐恢复。情景7: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前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指导。
2.4讨论总结与效果评价
教师在情景模拟中起指导分析及总结的作用。《病情演变表(教师用表)》增设“得分”与“评价”两列评估护生的护理行为。评判时对护生在相应进程的每一步骤给予一定分数,以此定量评估护生的护理处置能力。同时,每小组委派代表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及处理意见做演示,之后进行组间比较、讨论、评价,教师认真倾听,适时根据其展示情况对护生的处理措施、语言表达、沟通技巧、应变与解决问题等综合表现予以总结评价,并告知相应结果,以加深护生对该疾病护理程序的印象。此外,课程组还配套设计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于教学完成后发放学生,以不记名形式就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是否提高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是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否培养了综合能力(如团队协作意识、评估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交流技巧)、是否加深了对护理程序的理解与应用等问题予以调查,综合评判授课效果,并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访谈,收集其对病情演变情景教学的感受与建议。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