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课程论文

美术课程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课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课程论文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美术史类的课程教学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全国各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都有开设。学生在学习美术史论课程的过程中,了解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当中出现的各种艺术风格、装饰造型,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了解美术思潮的变迁理解人类文化特质的形成和演变。我们知道,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在于创新、在于创造。而这种创新又常常来源于对世界民族文化特质的了解。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艺术设计专业的创作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软件成为艺术设计的主要创作的工具。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也越来越依赖软件而忽视对艺术素养的培养。但是学生设计作品的水平高低与否却往往并不取决于他的软件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他能否对设计本身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一定是具有深刻的对生活的理解和开阔的艺术视野的,只有这样他才可能设计出具有文化意蕴的作品。所以,在国家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史课程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积累,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各种艺术风格的变迁并从中汲取营养,使得灿若繁星的美术作品可以成为学生设计时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例如德国设计师冈特·兰博的作品中就借鉴了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形式,而设计史上极为著名的“红蓝椅”的设计者里特维尔德也是借鉴了蒙德里安的绘画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就是来自古希腊雅典卫城上的巴特农神殿的主立面的轮廓,这个标志非常鲜明地表明了该组织的特性。

2艺术设计专业中美术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国内各个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都有开设美术史类的课程,但是目前这类课程所面临的情况却比较尴尬。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的工艺美术领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被认为匠意浓重的“工艺美术”被“艺术设计”这个新名词代替,这场开始自设计概念争论的变革,继而冲击了工艺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设计学科和与其血缘最近的美术学科表现出逐渐疏离的趋势。艺术设计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科名称发生改变,但是这种现象却表明了一种不甘受制于人,力图摆脱传统美术教学的影响的思想潮流在设计学科当中的流行。艺术设计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它迫切需要建立独立教学体系的愿望有可能会走向极端———这一切使得同属造型艺术领域的艺术设计与美术之间的距离被人为地扩大。在目前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美术对设计的影响基本被降到了最低点,即便在课程改革当中被保留的素描和色彩课也必须在前面加上“设计”二字,以显示设计专业不同于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至于美术史论类课程,目前只有艺术设计学科下设的艺术设计学纯理论方向会把美术史课程作为必修课学习,这实质上反映了美术史教学在设计专业中被边缘化的倾向。长期以来,美术史论类课程总是处于陪衬地位,很多学生对美术史论类课程有偏见,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美术史论类课程时,大多数学生都相对被动,学习动力不足,相对于其他专业课上课的时候更容易走神。这种情况对美术史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导致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史论课程师资力量不足。高校美术史论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本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美术史论专业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就业形势整体比较严峻,因此,大多学生都不能进入高等学院从事美术史论教学。同时,有一部分学校虽然有专业的史论课教师,但是却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史论课程课时相对较少,教师们为了能够完成规定课时量,常常需要开设多门课程。从艺术概论到美术史再到设计学,以至于只要是理论课就无所不教。这样也就致使他们成了“万金油”,学术方向博而不精。甚至还有些学校让设计教师兼上史论课程,设计教师长期从事实践教学,在史论基础、学术累积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开讲美术史论课程,其教学效果同样难以让人满意。

原因二:美术史课程目前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目前大部分的教师还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教授美术史课程,讲授的内容让人感觉是在口述历史。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比较擅于形象思维,对视觉上有吸引力的具体物象感兴趣,对于纯理论的美术历史的讲述较易感觉乏味无聊。自然比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只用美术发展的历史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来教授,往往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上课无精打采,很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要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史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学识水平决定着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水平。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必须重视实践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并能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专业技能型教师,同样也需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史论型教师。艺术设计院系应出于让教师更加专业化的目的,设置专门的史论课程的教师,让他们专门教授几门在专业上关联紧密的课程。也可以从现有教师队伍当中选择有一定史论基础知识并能起学科带头人作用的专业技能型教师,培训他们系统地学习美术史专业理论知识,使教师学有专长,对教授理论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对于学术上的热情会感染到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升。不仅如此,在课程结构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也要做积极的努力,使美术史教学能够和设计实践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3用启发性教学方法解决当前美术史教学中的问题

工艺美术史课程关注器物的材质研究,注重器物的制作技术的发展演化的历程,设计史课程和工艺美术史课程相互搭配,让学生在人文科学的大构架之中,认识造物艺术的发展规律和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造物思维的演化。而人类文明对视觉美感的探究过程以及对其间出现的艺术形式的分析和学习的任务该由哪门课程来承担呢?或许不必担心,大多设计院校的基础课中一般都设置了一些实践操作课———素描、色彩等等,但这些课程都是以技法的演示再加上学生动手体验的形式进行的,没有要求教师为他们所讲授的技法在美术史中对应一个合适的位置,同时逼仄的课时数也是不容许的。很明显,当前没有任何一门课程能够替代美术史的作用,美术史课程的缺失会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上的重大缺陷,使得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无法从美术作品中收获灵感和营养。可见,美术史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课堂人数多课时少的现实情境之下,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法越来越显得落后保守,美术史科目自身所具有的繁复浩大的内容体型,复杂的发展脉络也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只有通过启发性教学的方法,从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改革,课程结构安排上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美术史启发性教学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设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敢于取舍,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选择有助于学生开拓设计思路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授,其他的可以简要介绍,有一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启发性教学的关键就在于使美术史当中的丰富的作品与设计实践相连接起来,在教学中恰当地设计问题,利用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入浅出地讲解内容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美术史中的深奥规律,发现美术作品的实际作用,研究美术和设计的共通之处,了解美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对设计实践的作用,让美术史课程的实用价值真正被开发出来。

4进行美术史启发性教学的方法

4.1围绕设计专题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传统的美术史课程通常以时间、地域为单元进行知识点的罗列,这种讲述方式重点不突出,大量知识的罗列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启发性教学当中我们对于课程结构的设计采用打破传统的方式,开设以艺术风格为中心的模块式的专题讲座。模块式的课程设计易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在知识传授方面重点突出,给予学生的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课程整体安排可以改变以前按时间顺序分段式的美术史授课,注重中西方美术发展过程的对比,将设计和美术史的内容相链接。比如,可以把课程设计为一些专题,例如:中国山水画与设计,传统书法艺术与设计,西方绘画与设计的联系等,或者利用富有个性的标题“动画设计中的巴别塔”、“山水灵性的设计表达”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专业的美术史教学尤其要重点突出在历史当中发展出的种种艺术风格能够对今天产生什么样的实用价值。因此,利用现代著名的设计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例如,新苏州博物馆水榭后那堵极富写意韵味的片石假山的灵感就来源于中国山水画艺术,我们可以以这个景观设计案例作为设计与中国山水画艺术之间的一个连接点,发动学生在上百张的传统山水画中去找寻这段景观造型的原型,这比教师单纯的演示图片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到他们终于在水墨山水画传统里找到设计师灵感的源流之后,就可以开始介绍中国山水画演变的过程了。当找到最终的谜底“米氏云山”之后,原本让人觉得深奥难解的传统文人画笔墨意趣就有了现实的价值。经过这样的导入铺垫,学生对于水墨和青绿山水画的差异、文人画意趣的争论才会有更多的切实体验。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看,一个人积极自主思考得到的知识,比起他人灌输的知识印象和持久性都要强。在教学活动中用美术作品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兴趣,一定会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就能同时达到既传播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多重目的。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很显著的,使得每位设计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马上就会体悟到,在从事空间造型艺术的过程中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中汲取营养的重要性。

4.2发现美术和设计的相通之处

设计学院的美术史课程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教师要努力让课程的内容能为学生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审美经验。这是追求实用审美统一的设计学科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改革高等教育模式的时代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的同时体会美术和设计的相通之处,这样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实现审美与实用的统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过程几乎就是中国书法艺术与当代设计艺术的磨合过程,它的造型设计取自于中国传统书法篆刻,它的造型与色调体现着汉字所显现出来的民族气韵,它的创意对于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讲述中国印章和书法的历史时可以由这个设计实例展开,在有如此优秀的设计作品的提示下,学生会对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书法艺术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发现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类型所蕴含的形式审美经验与现代设计有着相通之处,在文化含义的层面的是单纯的字体设计课无法相比的。

4.3在艺术作品之中探索美术与设计的文化内涵

美术史的启发性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欣赏其中所体现出的形式美感,使美术史成为设计实践所需要的灵感来源。世界设计艺术中有大量经典实例都可以从绘画、雕塑、建筑当中找到形式的来源,也就是说对于设计艺术实践活动来说,中外美术作品完全可以作为设计时的素材库来使用。种种实例都表明了美术史课程可以更好地填补设计与美术两大学科之间的缝隙,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把造型艺术中的经验及时转化成孕育现代设计的营养。教师在美术史课程的教学中既要介绍中外的艺术大师和代表作品,还要讲述大师的成长经历、学习艺术的艰难历程和伟大的人格,在故事的讲述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启发作用。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想象力、创造力,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修养。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偏颇的认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重技法轻素养;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再认识

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1."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其实怎样蹲、怎样看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要尽量争取把握所教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基本规律,多从他们的视角观察和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其次,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处于和他们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在宽松、自由、平等、愉悦的气氛中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既意味着每位学生都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不论他们的背景、基础、个性等如何不同,都能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基本能力和素养,并获得不同的成功,使得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的儿童作品散发着孩子花季般纯真可爱的芬芳。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极力维护孩子这种天性的充分发挥,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扰孩子的行为。研究证实,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志自由地表达和表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援助者”而非“教导者”。优秀的美术教师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和个性进行创作和表现。在这种美术教育中,我们在了解学生精神价值的同时也会认识自我,当我们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同时,也就会尊重他们。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怎样培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房间,他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从房间里往外拿东西,总有一大房间会变得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教孩子学习画画,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会看,这就如同不断地往房间里装东西。在学生画画时,教师不应催促他快画,或者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意思或已有的概念去画,而应提醒他们时时停一下笔,仔细把所画的事物同自己脑中原有的概念比较一下,让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提高比较和求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鼓励孩子在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细心观察,一旦孩子养成了从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中扩展自己想象的习惯,他们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强化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3.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个人基本素质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创造力。要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u,\“能否得奖”、“能否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教师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的画相比,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细节和更多的情趣,不难发现这其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这是一堂“发展式”美术教学改革的实验课。教学目的是在使用油画棒与水彩色配合进行的创造性绘画游戏中,运用排水技法制造意外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艺术创造表现的兴趣和欲望。运用绘画语言和文字、音乐语言在形象思维的心理时空中互相启发,启发学生创造表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观察识记与忆想创造的能力。

实验教材要求把教学重点放在观察与识记,和忆想与创造形象语言的训练上,认定教学的难点是创造“欢乐”、“节日”的色彩语言。根据实验教学的教法建议,执教者在备课案中,为完成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作业与指导,总结欣赏与审美教育,都做了认真的设计:

一、选择录像进行直观的启发,配合学生的日记导入课题。通过演示儿童画,运用儿童的绘画语言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出作业要求。通过音乐语言调节情绪,创设节日快乐的情境。演示动作补充形象,向学生输送形象信息,启发联想,丰富创作的形象语言,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导表现高兴的色彩、快乐的色彩、五彩缤纷的节日色彩,进行色彩配合的游戏,突破创造色彩语言的难点。

二、学生作业分两步走;先让学生直接用油画棒构思做画,引导学生尽量完美、充分地表现出忆想构思的情节内容,再让学生使用选择的水彩涂染,利用排水技法创造意外的艺术效果。

三、总结欣赏学生自己的艺术创作,让学生谈画题,谈画意,讲内容情节,讲场面故事,用语言补充发挥,交流思想感情,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为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作文引导。

四、把美育贯穿在忆想创作的活动中,欣赏作业艺术美的重点是色彩美和人物动势的美,通过节日气氛的美的表现,引发对生活美的感受。

执教者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课外活动中选取六幅儿童画。反复筛选收集了适合教学启发使用的春节录像和锣鼓乐曲。还与语文教师共同备课,商定了由日记——记忆画——作文的教学配合与分工。

教学过程是,启发导入开始放了一组《春节》的电视录像,把学生带入寒假春节的欢乐情境中,教师插话激发学生的感情和对自己节日活动的忆想。两个学生讲述自己的日记,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己日记描绘的画面自然导入课题。

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有集中指导,也有个别指导,重点突出,程序分明。

表扬引导学生直接使用油画棒构思作画;谈话启发学生选择画题和内容、情节、环境场面;演示表演动作和让学生自己比划动作,通过观察识记和运动感觉的体验,让学生自己扑捉形象信息,补充表象,启发联想。

引导学生边想边画,边画边想,随意的组合画面,表现视觉空间的主观印象;用表扬的方法鼓励启发表现出近似三维透视空间的作业;运用“五彩缤纷”等色彩形象词语,引导学生表现“高兴”、快乐、的节日色彩,大胆地进行创造色彩语言的游戏。

用表扬快手,激励学生追求速度。展示有创造性的画面内容丰富情节感人的优秀作业,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地大胆创造。

展示作业中画出人物背面和侧面不同角度和活动方向的造型,启发学生创造表现多种神态的动向造型。

整个教学辅导过程中,教室里充满了惊讶和赞叹。教师满腔热情地鼓励,帮助学生突破了加工艺术形象语言和色彩语言的技术难点,画面上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体验到审美的感受。

总结欣赏时,师生们饱含激情品味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课堂教学达到了。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要求到前面展示和发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人感动。黑板上展现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形象语言与热烈温暖的节日色彩,感动了旁观者,在场的一位局长说,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美术课。

这节美术课所以能够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主要是它发挥出了美术教学的优势,在直接认知、艺术与创造和艺术与感情三个方面都发挥出了美术教学的教育作用。

首先它改革了依靠临摹教材抄袭资料的教学常规,发挥了美术教学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训练的教育作用。

其次这节课在启发引导和教学辅导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绘画欲,引导学生观察识记。形象信息教学的传导是通过吸引注意、直接观察与识记和自己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生动的直观信息,经过自己的加工处理,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发展。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一、开放

1.开放命题形式

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出“母题”,再由学生出“子题”:如苏教版第3册“夏日印象”一课,教师可以以“我与暑假生活”为主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回忆假日趣事后自由拟题,于是作业时“神奇之旅”、“我和鱼儿一起游”、“我买的大西瓜”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

又如“梦中的另一个我”一课教学时,学生在自由出题时更是如鱼得水,“10年后的电脑专家”、“名模—我的梦想”“2008的超级拉拉队”等别有情趣的命题跃然眼前;纸版画、剪贴画、泥塑等作品形式多样、独具创意。

2.开放题材形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单元,可以激发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以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些形式比起美术课本里的纹样设计、二方连续设计等有趣的多。在制作新年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技法,是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

3.开放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装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4.开放教学程序

大胆突破从低—中—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低年级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学生同样感到新奇而快乐,作业效果也会令人吃惊:太阳火红的骄艳、彩虹的七色眩目……。

二、沟通

1.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和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对音乐、舞蹈的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利用美术与语文学科联系:进行故事插画、日记画、诗配画……;与音乐学科联系:制作会跳舞的小纸人、线的交响乐……;与自然学科联系:表现有趣的昆虫、我和动物朋友……,这一堂堂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的教学内容,是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转换的一种有机结合,更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一种好方法。

2.沟通课堂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像来滋养学生的意识。”如在第十一册创作画《家园》一课学习时,课前让学生收集、阅读我们的家乡——溧阳的历史变化、风土人情,并运用作文的方法描写自已的家园。课上再结合欣赏有关表现家园的作品、诗歌、音乐,最后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情感来表现自已的家园,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表现在画了一张好的绘画作品中。

此外还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如在学校定期举行手抄小报、校园美术节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热点话题”:如“我们周围的环保”、“我与e网”、“新世纪畅想”等,促进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主动参与,让学生有内容可画,有感而发。

三、合作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靠、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以及“男女生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活动的自由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帮助。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程;人文精神

[Abstract] Humanism should be advocated in the art education. However, because of a variety of reasons, humanism in the art education declines gradually in junior high schoo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humanism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put forward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ultivate humanism in junior art curriculum.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art curriculum;humanism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一、中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当今时代,社会充斥着对物质的更多追求,缺少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社会中听到的更多的是“利益、效益”的字眼,这种大环境对中学生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现象。具体表现为:第一,责任危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他们大多是独身子女,父母与社会给予了过多的关注和溺爱,从而埋下了“精神荒芜”的种子,他们不懂得付出,只知道索取,不关心他人,只在乎自己。在丰富的物质生活面前,没有责任意识,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第二,理想信念危机。在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大多没有信仰追求,缺乏爱国主义情怀。第三,情感危机。在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环境下,他们精神营养严重匮乏。找不到奋斗目标和人生方向。缺乏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可见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尤其迫切。

二、中学美术课程人文关怀的缺失。

众所周知,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美术课程不仅是教学生绘画,掌握一门技能,更重要的是超越这一层次,不能是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画家和画师,而是要升华到培育人、安顿人心灵的高度。美术课程作为人文教育的前沿阵地,目前的教学状况却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体现在:第一,美术课程教育在教学中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小科”地位当仁不让,“主课”教学挤占美术课教学非常常见,甚至美术教师本人对美术教学也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人文认识的理念。第二,美术教学过程单调乏味,内容呆板。上课只是照本宣科,阻碍了学生自由思维的发展。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创造,扼杀个性,学生没有独立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全体用一个大脑思考,一个声音表达。结果是,美术课程忽略人文精神,丧失人文价值,缺乏人文气息。

三、初中美术课融入人文精神培养的措施

如何做到在美术课程中融入人文精神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旗帜鲜明的把人文精神作为初中美术教育的目标

教育目标的设置取决于当前社会与学生的需要以及专业学科本身的特点。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可目前,人类(特别是青少年)的精神无所依托,没有崇高的理想,人性所具有的优良的品质在逐渐被漠视,人文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培养人文精神正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理应成为大肆宣扬人文的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应该旗帜鲜明的扬起人文的大旗,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培养人文精神放在首位。

(二)提高教师的现代意识和人文素质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他们素质高低直接反映在学生的身上。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的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现代教师应具有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思想观念上,还是知识结构上都要不断地更新改进。现在的中学生拥有比任何时代的学生多的多的知识和信息,作为教育者更不应墨守陈规。另一方面,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人文精神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自觉、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发觉人性的闪光点,做人文精神的示范者和哺育者,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人文型、学者型的教师。

(三)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创新教学观念,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阵地。这里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最频繁的地方。要加强教师的培养,更新教育观念,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逐步渗透人文思想。

每位教师要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改革,重新认识和理解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互相对话的场所,而不是教师单独表演的地方;让课堂成为教师引导学生的场所,而不是训练学生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师生探究知识技能的场所,而不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场所;课堂教学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还特别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师要逐渐的转换好自己的角色,由教学的实践者成为研究者;由教学的管理者成为引导者;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者。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培养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格、品性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它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校要努力营造一种上品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以正统的、经典的文化为主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体现浓厚的学术氛围,做文化底蕴的积累。克服校园文化过于单一、肤浅的局面。也要加强校园自然环境的建设,用版画、雕塑、彩绘等美术手段装点校园,创造一种整洁、有序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浓厚的人文环境熏陶下,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做人和学习,逐步提高人文素养。

初中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也是教育者应该密切关注和积极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施光明,《技术与人文》――对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2]程彦葳、马忠艳,《坚持先进文化培养人文精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