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质量管理学论文

质量管理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管理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质量管理学论文

质量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1.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主要由教务管理部门和教学督导部门负责,虽然在教学管理方面各有侧重,但都要通过对教学的教务安排与管理和对教学工作的督导与评价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这些部门首先必须为保证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质量检查标准,做到考核有指标、分析有根据。其次,要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时掌握各教学部门对教学计划的制定、修订及执行情况。再次,要经常与其他教学科室沟通联系,形成教学质量管理网络,扩大教学质量管理信息源,增加信息量。最后,要建立质量管理档案,把各种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教籍材料、学籍材料等,进行搜集、整理、储存,为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提供有备可查、有据可考、有根可寻、有题可研的教学管理材料。

2.全面发挥教学部门的教与管双重功能,实现教与管的有机结合

教学部门的功能与作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组织实施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教学质量管理的作用。要全面发挥教学部门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发挥三个教学群体的作用。一是要发挥教学部门负责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业务管理与指导作用,确实把教学质量管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既要指导教学工作,又要对教学工作进行质量管理;既要布置教学任务,又要检查教学工作完成的质量如何。二是要发挥学科教研室(组)负责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骨干作用。首先,从学科教研室(组)教师的知识结构上看,它一般由同类学科或邻近学科的教师组成,具有成员的学科知识类型趋同的特点,而教研室(组)负责人作为学科带头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处于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线。其次,从教研室(组)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层次上看,它不仅是实施教学工作的最基层组织,而且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最基层机构,处于教学与管理的最前沿,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状况,抓教学质量管理不注意发挥教研室(组)的基础作用,就会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落空。最后,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直接作用。教师既是教学工作的第一实施者,同时也应该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实施者。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教与管第一实施者的地位,是由其本职工作的最前卫性决定的,可以说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如果没有第一线教师的直接参与,将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所以,学校要向教师经常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教育,实施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坚决纠正教学质量管理与己无关的观点,树立全员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形成抓教学质量管理从本人做起、从本学科着手、从本堂课开始,把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真正落到每位教师身上,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3.从教学环节抓起,使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化

教学过程,如果从教学环节上考虑,是教与学的同步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过程。从教师教的过程看,一般有备课、讲课、辅导三个基本环节;从学生学的方面看,一般有预习、听课、复习三个基本环节。教师的教的各个环节与学生的学的各个环节要相互对位、了解。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去组织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同步运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备课环节与学生的预习环节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听课中才能带着问题学习,而不会因课前不预习而导致头脑一片空白,教师的讲授也不会因课前不了解学生而出现无的放矢,基本做到课堂讲授能首先把握学生在预习中存留的难点和疑点,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讲课与听课做到有机配合。把教师的辅导环节和学生的复习环节结合起来,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所以教学质量管理不仅要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还要检查教师的备课环节和辅导答疑环节,同时还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和了解来掌握教学质量情况。只有将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化,才能避免管理上出现漏洞,才能及时发现教学质量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

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规矩就是规章制度,无规章则无管理,无管理则无质量。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对稳定教学秩序、搞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教的方面,从教学全过程入手,要逐步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学听评课制度、教师业务综合考核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等;在学的方面,从学生学的全过程开始,逐步建立一系列的学习考核评价制度等。教学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依制管理,科学评价,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5.实施科学的质量分析方法,保证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性

教学质量评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做到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公正,必须采取科学的质量分析方法。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多以教学管理者的直观和经验为标准,以定性为主。对教师教学质量状况的评价,也只能用“好”“较好”“一般”“较差”等定性评价的评语来表示。由于没有较为科学的数量指标,再加上主观随意性、片面性、局限性较强,因此所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可信度不高。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将对教学质量的分析从传统的单一的定性分析过渡到较为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实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基本做法是,首先设计出教学质量评价的量比表,规定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又分成若干等级,每个等级都拟出区别度的标准。根据各个项目在教学中的地位赋予权重,同时对不同的参评人员在综合评价中给出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从而构成多层次的权重矩阵。各方面各层次的参评人员按要求认真填表后,就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评判矩阵,并以此建立起数学模型进行复核,就可以得出定量评价数据,再对定量评价数据赋予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就可以得出定量综合评价的结果。由于定量综合评价的标准综合性强,而且参评人员面广也具有综合性。所以定量综合评价得出的数据基本上是准确的,评价结果所反映的状况较为接近客观实际。定量综合评价方法,基本上体现了教学质量评价所要求的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是教学质量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6.学生具有教学质量反映功能,必须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合力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同样教学质量管理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工作。不应当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学管理的对象,而应该同时把学生看成是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机构上,要发挥学生会的学习部、班委会学习委员、各学科的课代表等在参与教学管理上的积极作用。在观念上要经常向学生进行教学质量方面的教育活动,使之有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形式上,要经常召开有学生参加的教学质量管理座谈会,或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之中,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人人遵守学习纪律,努力完成作业,高度重视学习质量,逐步克服在学习上缺乏动力、无兴趣,纪律上缺乏约束力、散漫放任等影响教学质量的惰性因素。

二、结语

质量管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管理前状况:①快速血糖仪使用科室及其品牌、数量情况: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快速血糖仪使用科室有各服务站点、家床科、防保科,共有血糖仪15台,分别为伯乐(CareSens)、雅培(Optiunxceed)、罗氏(Active)、泰尔茂4个品牌。②操作人员及培训状况:操作人员为护士、临床医师和公卫医师,均为非检验专业人员,几乎均未进行严格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管理,只有血糖仪初次安装使用前,提供仪器的经销商对其进行基本的操作培训。③社区糖尿病患者监测和筛查情况:目前我社区糖尿病患者2400人左右,每年>65岁老年人进行糖尿病筛选约1万人次。由于便携式血糖仪具有体积小、快速方便、操作简单、用血量少等突出特点,而实验室血糖测定相对繁琐,结果报告所需时间长,静脉采血患者依从性差,便携式血糖仪广泛用于各服务点、家床科及防保科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随机监测及糖尿病患者筛选。存在问题:①使用品牌较多,测定结果缺乏一致性:由于使用品牌较多,不同品牌血糖仪血糖监测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与检验科静脉血生化仪检测结果有较大偏差,操作人员对此情况无法作出合理解释,容易发生患者对检测结果可信度下降以及医疗纠纷。②操作人员质量控制意识淡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操作人员缺乏质控意识,每工作日检验标本前几乎不做室内质控,也不参加室间质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检测过程的注意事项等知识了解较少,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心中无底,当患者质疑结果的准确性时无法给予合理解释。③结果报告不规范,对血糖危急值报告不了解:部分操作人员报告格式不规范,有些操作人员报告只写数字而没有单位(mmol/L),没有检测日期和检验者签名等,对患者信息及检测结果等无完整的记录。对血糖出现<2.2mmol/L及>24.8mmol/L的危急值不了解,也没有相应的血糖危急值报告报告制度。④缺乏对仪器管理、保养和校正:对使用的所有血糖仪均未进行造册登记管理,也无仪器维护和校正记录,有些血糖仪几年未作校正和维护,血糖仪性能的稳定性和正确性很难得到保证。

二、质量管理的实施

前期质量管理:①组织管理:首先成立了POCT血糖仪质量管理小组,由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负责分管,医务科、检验科、防保科及厂方技术人员组成,具体检验质量管理事项有检验科负责实施,由检验科建立统一的SOP文件,呈报中心主任批准后统一实施。②人员培训:由检验科负责厂方技术人员配合对操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以理论讲课和示范操作相结合。培训内容: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危急值、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对采样、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具体操作示范并现场演练,仪器的保养及校正,质控品的使用和在控、失控判断,可能发生误差的因素及处理,检验结果的报告及书写方式,检验结果和患者信息的登记和保存,检测后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培训完成后通过书面和实际操作考核评估给予资格认证。③统一仪器品牌及质控品:根据要求,同一医疗单元原则上应当选用同一型号的血糖仪,避免不同血糖仪带来的检测结果偏差。由检验科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科配置同一品牌血糖仪,选用仪器配套试剂试纸条及质控品。血糖仪必须选择符合血糖仪国家标准,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准入临床应用的血糖仪。质量控制管理的实施:实验操作规范化: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目前血糖仪使用情况来看,大多不准确的检测结果来源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不规范或不熟练人员。因此,熟练规范的操作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质量控制程序化:①室内质控:建立有效的血糖仪室内质量控制措施。在平常工作中,检验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SOP)进行检测,并建立质控记录。血糖仪需用于检测血糖时,不能直接进行检测,每个工作日在测定患者标本前必须用高低值质控品进行测定,使用统一配套试剂、试纸条及质控品,并将结果记录于质控表上,我们所要求的质控记录应当具备以下几项内容: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等。在控后方可检测标本,以确保每台血糖仪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失控时应分析原因并有具体纠正措施。在换用新批号试剂条及更换电池后均需要加测质控品。检验科负责进行质量监控,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员,定期检查和更新质控品,确保质控品的有效性。每月检查各科室质控记录和仪器维护和保养情况,并用质控品进行现场调查,对各科室的室内质控情况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并将统计信息反馈医务科和各科室,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对出现问题的血糖仪,交由质量监督员进行检查,找出问题所在,进行修复之后,再进行质控检验,确保达到最佳状态后,再用于社区服务工作中。②室间质控:每年2次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调查。确保每台血糖仪检测的准确性,如出现失控时,停用更换血糖仪,并分析失控原因及做好记录。③血糖仪的比对实验:血糖仪与本单位检验科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单位检验科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半年1次,血糖仪与实验室生化方法比对方案参照《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使用OLMPUSAU400生化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试剂方法学是己糖激酶法,用OLMPUS定标液进行定值,OLMPUS高低质控品监控全过程。④危急值的报告:血糖检验结果出现<2.2mmol/L及>24.8mmol/L危急值时,必须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以保证及时地治疗和抢救患者。操作人员对血糖的危急值都要熟知,并高度重视,如超过危急值下限或上限时,需重复检测1次,确认之后及时通知医生,如果存在需求,可复检静脉生化血糖。填写危急值报告,记录内容:检测时间、复核时间、检测结果、复核结果、向临床医生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和检验员姓名及处理过程。实施质量管理后情况分析

三、实施质量管理后情况分析

由检验科编写SOP文件发放至每个科室,操作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每工作日检测前认真做好室内质控,报告填写规范,统一血糖仪品牌和质控后,提高了各服务站点之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2年的葡萄糖POCT的应用准则指出,血糖仪的测定结果应统一以生化分析仪血浆葡萄糖浓度表示,要求血糖仪测定值>4.2mmol/L时,与医院检验部门之间的差异应<20%;血糖仪测定值<4.2mmol/L时,差异应<0.83mmol/L。根据这个标准,统一管理前的比对,医院15台血糖仪有3台不符合要求,血糖仪测定值与医院检验科之间的差异分别为28.95%、26.83%、21.43%。统一管理后使用同一品牌血糖仪及仪器原装配套试剂条,对血糖仪与生化仪进行比对试验和参加上海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控统计。15台血糖仪与OLMPUSAU400生化分析仪血糖值比对,方法:按操作规程操作采末梢血1滴用血糖仪检查测血糖,同时采静脉血3mL0.5h内分离血清生化仪测血糖。按以上方法每台血糖仪测取3份标本。血糖仪末梢血血糖测定结果与生化仪静脉血清血糖测得值比较。参加上海市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按室间质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5台血糖仪室间质控结果。管理后各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对照值的偏差较管理前有明显下降,血糖仪室间质评结果均较满意,未出现结果偏差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因此,要提高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需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规范,落实到POCT分析前、中、后的管理中。

四、血糖仪质量管理的临床意义

质量管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1目前有哪些问题存在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

首先是教学质量管理观念落后,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虽然在我国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之后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高校质量管理观念落后仍然是制约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观念的落后集中反映为两点:

一是分数仍然是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主要依据。进行教学质量评定的过程中,分数仍然被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依据,不仅如此,分数也是评定老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些高校甚至依靠分数的高低进行优秀教师和优先学生的评选、进行优等课程的评定、进行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评价。这些不仅不能完全反应高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同时也严重扭曲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低下。

二是规章管理“泛滥成灾”。在众多高校中,利用制度、规范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情况极为常见,这不仅偏离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本质,将管理流于“检查”的形式,还让教师疲于应付,难以激发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

2如何改进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在进行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提供“理论结合实际”,那么就要先树立一个正确的管理观念。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主体都是“人”,所以要将“以人为本”的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在管理这一行为的过程中,“人”作为管理活动主体的同时也是被管理的对象,在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人”的参与就变得极为重要,要提高在校师生的参与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要靠管理者,还要靠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基于此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首先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教师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再有教师要有对学校的责任感,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存在重大的影响;然后教师还要有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树立起对学生负责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这一管理行为的中心和重点;最后教师还要具有团队意识,要会为他人负责,这样才能使教师队伍团结起来,学质量管理这一目标并为此而努力;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场所,除了要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在给予学生学习技巧、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从思想上开始做到自律、自强。同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应该从因材施教的角度上给予学生个性化方面更多的保护,让教育做到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这样才能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

其次,要构建完整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包含有很多组成板块,例如:出勤、请假、评价等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并且具有动态特性的体系,所以应该将其系统化起来,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并尽快见到管理成效。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多员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师授课状态、学生学习效果等多层面的评价,通过对以上各方面内容的收集整理,并将数据汇总起来为管理人员提供评价依据,并为预防问题和修正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再次,要提高管理的管理水平。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管理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所以管理者要树立起正确的管理意识,要意识到这种管理过程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要有服务意识,以一个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服务学生。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其中包括职业道德、思想素质、创新意识、管理能力等等,如果一个高校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管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3全面质量管理的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最早产生于美国,强调在管理过程中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全面质量管理“把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作为其长远目标”,其中包括4个核心原理:让消费者满意、全员参与、保持质量持续改善、根据事实来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讲教育也是一种服务性的产品,所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也是完全适用的。

我国高校由于扩招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就读人数不断增加而带来的教学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有人认为,量与质两者之间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并会交替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很难兼顾,在就读人数大大增加之后,就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这段时期就是教学质量的管理期。

在这一时期内要建立起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高校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生产中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对教學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建立起必要的质量监控系统和管理制度。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同时参加质量管理的全员性管理;是对招生、教学计划制定、实施、运行、考试和学生毕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所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基本理论。

质量管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没能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或者制定的施工计划不合理,这就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的后期出现盲目赶工的现象,这就很容易使得施工单位在一些施工环节和施工工序上草草了事,甚至牺牲施工质量来追求施工进度,这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2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有效控制措施

2.1强化工作人员选拔、培训与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选拔优秀的工作人员,企业要严把人才选拔的质量关,选择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坚决反对“走后门”和鱼目混珠的现象,所有的人员都要进行相应的考核才能分配到各个岗位上。这些人员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要接受岗前培训,在日常的工作中,企业也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强化,同时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以及施工工艺进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始终将质量放在第一位,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此外,企业还要不断培养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合理运用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员工还要学习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以及施工步骤进行操作,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

2.2把好施工材料检测关与质量关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水利工程使用了劣质的、未经检测的施工材料,就会导致工程延期,影响工程质量等。为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企业应当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检测办法和流程,采购人员和检测人员都应自觉遵守这一规定,采取抽检和普检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做好施工材料的检测工作,并开具检验证明,交由相关负责人签字。施工单位要把好施工材料检测关与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到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逐渐消除施工材料质量给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此外,验收与检测合格的施工材料也要进行再进一步的取样实验,以保证其质量达到施工标准。

2.3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文件的审核、审批制度,通过较为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对项目的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以及指导,同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进行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注重技术人员与质量人员的巡检工作。

2.4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制定合理周密的施工计划,控制好工期为了避免盲目赶工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危害,施工单位要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水利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进行详细的勘察,根据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等多种影响因素和施工单位自身的施工条件,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缩短工期,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之前就要进行合理的造价预算,在保证整个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按照预算执行的基础上,充分的考虑气候、地形、地质等条件对工期以及工程质量的影响,尽量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中的监督管理工作,对进度计划、人员、料物以及各部分、各工序、各阶段的监督与审核,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规范化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责任制。

3结语

质量管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校风建设;学习能动性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加大,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旅游专业来弥补市场缺口。但是,旅游管理学科在我国新兴较晚,教师队伍在整体范围上资质浅,都缺乏相应的实战经验,纯理论的教学比比皆是,而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经济直接联系的物质观念、实用主义成了旅游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为了快速产出“使用人才”,不断进行扩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知识记忆上,将考试作为评定学生是否成才的最终手段,学生眼高手低,极富有功利性也造成了在旅游教专业学过程中,学生人浮于事,“分不在高及格就成、学不在深毕业就好”的思想。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重“量”不重“质”

旅游专业是一门社会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社会性门槛低,旅游企业在发展上,管理理念落后,对人才的培养不到位,没有给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得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出现重“量”不重“质”的现象,极大的打击了在校学生的积极性,相应的加大了高校教师在教学上的难度,学生认为学而无用,毕业后在旅游行业没有前途,很多都选择了“升本”、“公务员”等等方式来规避毕业后的就业风险,在这样严重的消极情绪下,教师还有何教学质量可言。

(二)高校对旅游专业定位不准确

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定位不准,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方面,相应的配套设施得不到很好的完善,就算有也只是餐厅、客房或者其他以操作性为主的实训室,而这种认为教学成本低的思想成为高校对待旅游专业的根本认知,在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为主,枯燥而乏味。也有许多院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和旅游企业进行联系对旅游专业高校生进行实训,这种实训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实地感受到了旅游专业的社会实用性,可恰恰是这种社会实践,摧毁了旅游专业学生最后一点专业兴趣,一方面高校对实训的学生管理、评估、实训教学不科学;另一方面旅游企业方用学生主要的目的是价格低廉,特别是在旺季,更是变相的让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在培训岗位上都是一些低级的服务生,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没有得到实践。

(三)教师教学方式陈旧

旅游管理学科在我国起步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大多是在各大高校出来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观念上很难突破以往,而这种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思想,压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性,让学生本来应该在“象牙塔”的净土里“百花齐放”、“百花争鸣”,变成了墨守成规的好学生,然而,旅游专业学生成才的最大难度不是技能的难度,也不是知识的宽窄,就是这种积极向上的人格品性和自省自学的生存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

(一)加强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生在自由的天地让思想自由翱翔的翅膀,学风同时也是高校建设的永恒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学风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时刻熏陶和感染着学生,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针对学风建设,高校必须全员共同努力,形成上下同抓学风建设,在上课、自习,作业,考试,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共同监督和努力,并且要做好学风建设的专项调研工作,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学风建设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专题活动。严格考风考纪,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在教、学、管上全面展开。

(二)积极促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本质是教育思想的转变,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授人鱼,共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如今,知识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教师是不可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也不能仅仅是知识,最紧要的是学到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正确定位师生角色,,主张把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

(三)努力培养教师队伍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教师学历学位职称的提高,还要采用进修、培训、实践锻炼等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要让教师不仅在知识上武装自己,同时在整理社会实践上也能成为学生称职的导师,对于年轻教师在提高其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他们在教学科研上进行突破,支持他们担任重大课题,比如景区的开发策划,酒店的管理督导等等。

四、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社会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高校学习气氛不浓,受社会习气影响大,特别是新兴高校在校风、学风方面都缺乏历练,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偏差,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都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并出现教学质量和人才输出质量的恶性循环,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学风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习能力和积极性,为旅游人才市场培养能开疆扩土的尖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卫,袁继荣。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力。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税务与经济,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