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基本工作流程是,在相对中心地带的调控中心装置现代化的计算机,以此向四周辐射网络系统,围绕这一中心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则设置信息服务和反馈的远方监视控制装置,并时时进行监控,从而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网络覆盖面,形成全面的畅通的信息传达和指令传输,按所管辖功能范围分担和综合协调控制功能,以达到系统合理经济可靠运行目的的控制系统。

1.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

(1)迅速而正确地收集、检测和处理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的运行参数。

(2)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和安全要求,为运行人员提供调节和控制的决策,或者直接对各元件进行调节和控制。

(3)实现全系统各层次、各局部系统和各元件间的综合协调,寻求电力系统优质供电、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多目标的最优运行方式。

(4)电力系统自动控制不仅能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能减少电力系统事故,延长设备寿命,全面改善和提高运行性能,特别是在发生事故情况下,能避免连锁性的事故发展和大面积停电。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探讨

(1)主动的对象数据库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自动监视与控制中的运用面向对象技术在软件的重用性、继承性、封装性、开放性及软件工程等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已经深刻影响软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各方面,如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面向对象的编程等。新一代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该全面地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支持面向对象的标准。主动的对象数据库与一般的关系数据库相比,主要的优势在于主动功能以及对对象技术的支持。关系数据库要实现数据的判断(如数据发生变化,数据越限)以及数据的分析都是由外来程序完成的。而在主动的对象数据库中,利用数据库的触发子可以实现系统的监视功能,利用数据库中对象的函数可以实现系统的控制功能。由于引入触发机制以及对象技术,这就可以在数据库中实现自动监控,在节省数据读出和写入时间的同时,又充分地利用数据库对数据的管理功能,提高数据可靠性,维护数据的一致性,便于数据的共享等。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监控系统中触发子和对象的函数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实现电力系统自动监视与控制的更加复杂的功能。

(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FCS)实际上是将安装在工业过程现场的智能自动化仪表和装置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仪表和控制设备连接起来的一种数字化、串行、双向、多站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技术将专用微处理器置人传统的测量控制仪表,使它们各自都具有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采用可进行简单连接的双绞线等作为总线,把多个测量控制仪表连接成的网络系统,并按公开、规范的通信协议,在位于现场的多个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以及现场仪表与远程监控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交换,形成各种适应实际需要的自动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既是一个开放通信网络,又是一种全分布控制系统。它作为智能设备的联系纽带,把挂接在总线上、作为网络节点的智能设备连接为网络系统,并进一步构成自动化系统,实现基本控制、补偿计算、参数修改、报警、显示、监控、优化及控管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功能。这是一项智能传感器、控制、计算机、数字通信、网络为主要能容的综合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目前DCS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控制方式的实现需要通过传感器、变送器将所有被控设备的状态、电量、非电量信号收集到中央控制室的主控计算机上,然后在计算机上按照规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判断、进而向被控设备发出指令。其在本质上仍然为数字控制器与模拟变送器组成的模拟-数字混合系统,在电厂或变电站内受电磁干扰严重,难以达到严格的计算精度,并实施准确控制。另一方面,模拟变送器位于测控现场,而控制器位于集中控制室。这从构成控制系统的信号流的角度来看,在现场把被控参数转换为测量信号后,被送往位于集中控制室的控制器,再把所得到的控制信号由控制室送往现场的调节阀或控制电机。这样,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回路控制系统,其信号的必经路径也将会很长,因而会引起许多弊端和隐患。将FCS引入电力系统将在根本上优化控制系统的各种性能。将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功能分散,为每个被控设备就地配备专用的底层前置控制计算机,这些专用的前置机根据控制要求负责管理被控设备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经前置机处理后通过通讯接口由现场总线与上位计算机相联。此时上位机的任务已不再是全面监控所有设备,而是担负人机对话或向上级调度远传信息的任务。在上位机可以根据前置机上传的信息构造各种画面、图象、图表、曲线来直观地反映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不仅前置机可以配合PLC根据所取的实时数据对被控设备实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而且上位机也可以直接通过前置机对被控设备进行实时性不强的调节和控制,把控制功能下放到现场,仅由现场仪表就可以实现控制功能。这样无疑增强整个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组织的灵活性。并且基于这种现场总线技术的系统,还可与其它计算机、节点通讯,构成高性能的控制系统。

(3)光互连并行处理器阵列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光互连技术的特点:①光互连不受电容性负载的影响,其输入输出可根据需要具有很大灵活性。②光互连的扇出数主要受探测器功率限制。光互连既可解决无终端的电互连线受到临界线长度的限制的问题,又可解决有终端线受到沿该线输出端密度限制的问题,它可以在计算系统内部实现高性能互连。它以光速传递信息,可将时钟扭曲问题减小到最小程度。③光互连不受平面和准平面的限制,光在光波导中可以大于10°的交叉角相互交叉,自由空间光束可相互穿越而不相互作用,可提高系统集成度。研究结果表明,互连网络采用光子传输与电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拓扑结构具有灵活的编程重构特性。光互连网络的带宽不受传输长度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体现了光互连技术在并行处理器阵列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并行处理器阵列中的高速数据通讯和结构设计提供了方便。从而表明了光互连并行处理器阵列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中具有远大的应用前景,将使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可靠的运行。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遥控系统;监控;调度;管理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大大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所以电力调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如何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水平也成为了当前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1.电力调度自动化概述

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就是指借助电网运动化和数字化会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电网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人们的在用电量上有更高需求的同时也使得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个部件出现了问题就很有可能会使得整个电网有瘫痪的风险,这样就会出现大范围停电现象。因为人民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为了保证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产生停电现象,所以就必须要对电力的供应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在停电之前贴出通知,电力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严格的控制。

1.1电力调度系统的发展

在电力系统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期,最早是为了解决电网在工作中很难控制的一些问题,在那个阶段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系统信号进行及时的控制,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接点遥控或者是其他装置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对电网频率予以适当的调整和控制。通常我们所说的电力系统自动化通常就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其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体现出其自身的优势,保证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上的电力供应。

1.2电力调度自动化分析

在很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和研究之后,相关人员得出了如下结论。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中,要想有效的提高电力调度控制和管理的工作质量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只有这项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才能更好的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在实际的工作中,它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的工作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电力企业在发展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在节能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的发展就成为了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电力调度方面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通常所指的电力调度是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以计算机作技术作为主要的依托,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条件,将电力调度作为调度工作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它的运行方式也是有着自身独到特点的。

1.2.1信息采集与命令系统

该系统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系统的出现也是当今系统发展过程中一个刚刚起步的时期,在运行的过程中它主要是通过电厂、发电终端以及相关的设备对运行中相关的信息予以有效的整理,这样就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计算机集控平台,从而可以对系统进行有效的远程控制。

1.2.2信息传输环节

信息传输是整个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信息传输工作中,因为信息传输技术的不科学而引发了许多的工作控制失误,给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是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电磁波通信等新方式的产生,信息传输控制工作逐渐得到改善与优化,为整个电网调度系统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指导基础。

1.2.3信息收集、处理和控制环节

为了实现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从技术标准、管理策略方面入手,为实现对整个电网进行监测和控制功能,需要在工作中收集分散在各个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实时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及时的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将结构显示给调度员,产生相关的系统控制方法。

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2.1西门子SPECTRUM系统

该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32比特SUN点的SPACE或IBMMRS6000工作站硬件平台,引入软总线概念,服务器之间及内部各进程与实用程序问的信息交换实现标准化开发的。采用了分布式组件、面向对象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公司、城市电力司和工业用户。

2.2 CAE系统

该系统采用64比特ALPHAI作站、客户I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双以太网构成的EMS硬件平台,选用分布式应用环境开发研制的,集DAC、SYS、APP、COM于一体。该系统功能分布于各节点,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流,防止通信瓶颈问题。

2.3 VALMET系统

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可连接SUN、IBM、PHA工作站该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应用软件三个服务器。

3.自动化系统技术的产生背景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网络分布也越来越广。电力系统网络的运营与维护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传统的人工抄表、监测技术已经不再满足目前日益发达的电力系统现状。自动化系统能够对目前应用的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对在系统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与处理,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电力系统应用互联现状

目前,我国应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CC一2000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它由部分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合作而成,充分利用了标准化技术为软件提供接口,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实时数据采集的方式,在不同的服务器分布相对的应用功能,即使在某一区域发生故障,也不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已经体现出更多的成熟的特点,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中。SD一6000~量管理系统具有统一的支持平台,具有较大屏幕与调度自动拨号功能,在信息的传递时具有高实时性与超高质量的人机界面,是目前国内相对先进的的EMS系统,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已经得到应用。OPEN一2000,量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监控与数据采集功能、自动发电控制技术功能等软件,把调度与管理等应用于一体,具有开放型与分布式的特点,适合于省高调等新一代管理系统。此系统维护方便,已经在我国部分的市调项目上得以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5.1模块化与分布式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5.2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

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6.结束语

电力企业逐渐涌入了市场化的发展大潮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和竞争者都在实际的工作中引入了调度自动化系统,这样就可以对信息进行查询等操作,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还是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功能;应用

就目前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而言,虽然其在发电厂、智能变电站以及电力调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因投入资金的欠缺等方面原因,该技术长期集中在电源及电网建设中,而忽略了其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导致配电网因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等方面原因严重制约了自身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直接影响了我国电力系统供配电的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加强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应用研究,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自动化发展。

1电力系统配电网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主要功能简介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技术支撑,同时也是优化配电网结构,提高配电网供配电能力的重要技术前提,就其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功能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在线监测及数据搜集功能

即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不仅能实现对配电网的全面监控、全过程连续性远程监控,实现对配电网供配电过程中各项电流电压数据信息的搜集,同时还可集成先进的信息交流及反馈控制系统,实现配网中电压电流数据的双向交流,进一步完善配电网的在线监测及数据搜集体系,方便相关工作人员随时查看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1.2馈线自动化功能

电力系统配电网中该功能的实现使得配电网具有一定的“自愈”功能,对于进一步保障配电网的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功能具体是指,在电力系统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可将自动化技术中的广域测控技术应用到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测中,这样以来,自动化监测系统一旦发现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就可及时作出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行故障的自动诊断和自动修复或者是缩小故障的影响范围,起到降低配电网运行故障负面效果的作用。

1.3停电管理的自动化功能

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配电网中,则可实现对电网运行数据等方面信息的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配电网停电的自动化管理,即依托自动化技术而成的停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其所搜集的相关数据,对停电故障的原因、位置等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并及时判断出停电范围,提供相应的供电恢复信息等,为故障维修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便利性。

2电力系统中自动化配电网模式分析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最终促使配电网形成了自动化配电网模式,推动了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自动化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电网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2.1自动化配电网模式的方案构成

自动化配电网模式的构成及其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以下四个部分:2.1.1主断路器及馈线断路器部分该部分的构成主要以两个电源为主要支撑,其中的馈线断路器主要在配电网的自动化运行过程中与变电站的保护开关共同构成环网式的供电方案,实现电网及故障信息的自动化监控;2.1.2自动重合器自动化配电网模式中的重合器能自发的将由馈线断路器及变电站保护开关构成的环网进行分段,这样以来,一旦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故障问题,自动重合器就会对故障环网段自发进行隔离处理,缩小故障的影响范围;2.1.3自动重合分段器其主要是依据故障信息诊断来决定送电与否;2.1.4自动馈线其主要是对自动重合分段器及自动重合器等相关自动化装置进行自动化控制,以便于及时接收和处理故障信息,降低配电网分段故障对配电网正常运行状态的影响,实现停电管理的自动化。

2.2自动化配电网模式的人员培训

自动化配电网模式的实现依旧需要部分人员的人工操作以及故障诊断、消除。但与传统配电网模式不同的是,自动化配电网模式下的人员培训是以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系统中的仿真技术为主要依据的,即通过仿真技术科为员工提供逼真的培训环境,如模拟配电网运行故障的出现等,以帮助员工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电网操作及管理技术,以便于其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电网的管理过程中,能及时分析出自动化监测系统发送的故障信息,找出故障原因及位置,尽快解决故障,恢复电力系统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2.3自动化配电网模式的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的实现是现代化配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自动化配电网模式实施的重要目的。就目前我国自动化配电网运行模式而言,配电自动化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在10kv辐射或者是树状线路的设计及施工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使用自动重合器及自动重合分段器,以实现对10kv配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控制;(2)环网的设置,就目前来讲,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用于供配电的架空线路敷设存在诸多的不便性及不安全因素,基于此,可以在城市配电网线路改造过程中,可以采用环形电缆配网,配之一重合器或者是增设FTU,形成自动化的环形电缆配网。

2.4自动化配电网模式的信息技术及GPS技术

信息技术及GPS技术是电力系统配电网实施自动化配电网模式的重要技术支撑,其主要应用在自动化配电网运行的在线监测、数据搜集、故障位置定位及预测等环节,是有效实现配电网自动化运行以及管理监督,提高配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的重要构成部分。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是配电网各项自动化功能实现的重要技术支撑,有力的推动了配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了自动化配电网模式的形成,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以及效率性。因此,在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相关技术研究过程中,要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保障更加稳定的电力资源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航.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探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6):166.

[2]曾波涛.简析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运用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4):1.

[3]张洪林.刍议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与创新,2014,(13):107-108.

[4]牛保臣,王红亮.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0,(35):1153+1198.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监控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133-1.5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1.集中监控方式这种监控方式优点是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不高,系统设计容易。但由于集中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受到影响。

2.远程监控方式最早研发的自动化系统主要是远程控制装置,主要采用模拟电路,由电话继电器、电子管等分立元件组成。这一阶段的自动控制系统不涉及软件。主要由硬件来完成数据收集和判断,无法完成自动控制和远程调解。它们对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装置,相互之间独立运行,没有故障诊断能力,在运行中若自身出现故障,不能提供告警信息,有的甚至会影响电网安全。

3.现场总线监控方式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采用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I/0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节约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装置之间仅通过网络连接,网络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元件,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二、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应用

1.集中模式。集中模式也就是传统的硬接线方式,将强电信号转变为弱电信号,采用空接点方式和4mA-20mA标准直流信号,通过电缆硬接线将电气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一对一接至DCS的I/O模件柜,进入DCS进行组态,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这种模式又分为直接I/O接入方式和远程I/0接入方式两种,前者是将电缆接至电子间集中组屏,后者是在数据较集中且离主控室较远的电气设备现场设立远程I/0采集柜,然后通过通信方式与DCS控制主机相连,两者具有相同的实现技术,本质上没有区别。电气量的采集集中组屏,便于管理,设备运行环境好;硬接线方式成熟,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电缆数量大,电缆安装工程量大,长距离电缆引进的干扰也可能影响DCS的可靠性;DCS系统按“点”收费,不仅投资大,而且只有重要的电气量才能进入DCS,系统监测的电气信息不完整;所有信息量均要集中汇总至DCS系统,风险集中,影响系统可靠性;由于DCS调试一般是最后进行,采用集中模式通常难以满足倒送厂用电的要求;没有独立的电气监控主站系统,无法完成较复杂的电气运行管理工作(如防误、事故追忆、继电保护运行与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录波分析等高级应用功能),不能实现电气的“综合自动化”。

2.分层分布式模式。分层分布式模式从逻辑上将ECS划分为三层,即站级监控层、通信层和间隔层(间隔单元)。间隔层由终端保护测控单元组成,利用面向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的方法进行设计,将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布安装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网络层由通信管理机、光纤或电缆网络构成,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数据汇总、规约转换、转送数据和传控制命令的功能。站级监控层通过通信网络,对间隔层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间隔层测控终端就地安装,减少占用面积,各装置功能独立,组态灵活,可靠性高。模拟量采用交流采样,节省二次电缆,降低了成本,抗干扰能力增强,系统采集的数据精度大大提高。系统采集的数据量提高,监控信息完整,能实现在远方对保护定值的修改及信号复归,运行维护方便。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部件)正常运行。设置独立的电气监控主站,便于分步调试和投运,满足倒送电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厂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检修。

三、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与国外技术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所以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开发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1.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鉴于目前的运行体制、人员配备、专业分工,我国的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站内监控采集数据而保护相对独立的模式,以提供较清晰的事故分析和处理的界面。但是从技术合理性、减少设备重复配置、简化维护工作量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考虑,将保护与控制、测量结合在一起会更有优势。

2.国际标准的应用近年来,IED电力自动化方面有了广泛应用。为了实现不同厂家IED设备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性,使厂站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成为开发系统,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了IEC61850国际标准。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内已经开始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产品研发,相信这将是未来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3.以太网技术的兴起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需要传输的数据越来越多,对通讯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以速度快、传输数据量大为特点的以太网满足了这一要求。以太网最典型的应用形式是Ethernet+TCP/IP。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在继承了以太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工业过程应用,产生新一代以以太网为核心的现场总线技术。

四、结语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深入,这也使电网管理方式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使一些概念不断被更新和修正,传统的技术界线逐渐模糊,各种原来看似不相关联的技术会彼此融合和渗透,这些推动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国家电网

作者简介:蒋晓光(1964-),男,福建罗源人,罗源供电有限公司,工程师。(福建 罗源 350600)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82-02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不合理

我国电力的发展在世界上来说相对落后,尤其是我国经历了几次大型的城乡电网改造,加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上的不成熟,导致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我国当前的国家电网建设和工作运行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而在具体的电网工作运行中出现了安全事故。我国电网建设起步较晚,虽然经历了几次大型的城乡电网改造,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电网的统一指挥管理问题。正因如此,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无法满足不同设备之间接口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无法连接的问题。而且由于国家电网覆盖范围广大,各地对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程度不统一,采用的电力设备产品和型号十分复杂,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上的不合理便造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难题。这不仅仅造成了各地电网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开发的现象,而且为我国国家电网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电力设备的互操作性,从而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够满足各种电力设备运行的要求。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电力设备的质量问题

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时,往往会由于电力设备的问题在工作运行中出现安全事故。这就是因为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性能不达标而造成的。比如在电力设备的选择上,过分重视经济成本,忽视了电力设备的性能和实用性。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上,对技术成分要求过高甚至在设备质量之上,从而导致在工作运行中缺乏有力的安全保障。特别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操作上认识没能达到水平和要求,在工作运行中出现很多的漏洞和问题,尤其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上经验不足,从而导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出现安全问题,对我国的国家电网安全构成威胁。不仅如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电力设备工作运行中经常会出现抗干扰的现行。这个问题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非常重要,却十分容易被忽视,但是由于各种问题无法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拥有有效的抗干扰措施,无法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行可靠和稳定,对我国的电网安全形成较大的隐患。因此要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反复的定型试验,尽可能确立一个定量的指标,并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加以应用,减少电网事故和问题的出现。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不科学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但是在实际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人员水平素质并不符合要求,而且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上主要还是依靠厂家,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专业管理上缺乏人才,甚至是忽略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从而在具体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操作和维护上出现事故问题处理不及时和不科学的现象,从而增加维护成本,同时也为我国国家电网的安全埋下隐患。因此要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问题,必须要培养出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维护人员队伍,并加大电力安全宣传教育,从根本上处理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问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不科学不仅仅是由于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体制也并不合理,比如当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出现问题时,经常会出现多个单位一起解决电力问题的现象,从而造成个人造成责任推卸的问题,造成了人力资源和资金极大的浪费。不仅如此,如果问题十分复杂,则会在事故区域形成一个“三不管地带”,影响维护电网工作的展开,影响工作和业务水平。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

1.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水平

通过建立一批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方面具有高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并不断加强培训和教育,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上推卸责任和三不管现象。而且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应该将信息化大力发展,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的开发能够有力地保证我国电网工作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使电网中的运行数据进行综合信息和通信信息进行高效的采集和处理,从而达到规范和统一电网的有效管理目标,而且能够大幅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水平,使我国的国家电网运行更加稳定和安全,并且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有效降低工作运行成本,这对于我国的城乡电网改造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2.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得到普遍的重视和支持。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正确地判断形势,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深刻地认识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功能和优势,在此基础上加以开发和探索,从而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上开辟出一条优化我国国家电网工作运行能力和保障我国国家电网安全的道路。

(1)科学合理地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模式进行设计。由于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上我国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在对我国国家电网综合自动化的规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从而科学、合理、高效地进行设计,尽可能控制事故的发生频率。从专业的角度上看,为了保证电网工作运行安全和效率,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进行设计。第一,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分布式的结构设计,通过电力系统中的所有控制、保护、测量、报警等信号在单元内处理层数据信号的模式并通过管线来传输至电力系统的控制设备,在结构设计上让各个单元相互独立,避免单元内的相互影响。第二,可以加强电力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来进行自动化技术的管理。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由标准化的硬软件组成的,并在电力系统中配有标准的串行通讯接口,在不同的电网环境中能够灵活地适应自动化的需要,并能够在未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和电网改造中实现变电规模和电网功能扩充的需要。第三,通过简化电力系统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对电力系统大幅的简化二次接线,并使用高质量的多功能继电器来对传统和有质量问题的继电器进行替换,再对开关柜和主控制之间的界限进行合理地分布式设计,从而达到开关柜内接线简化的效果,有效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安全事故问题。这三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水平,并确保电网工作运行安全。

(2)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标准化。只有充分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工作运行中的标准化,才能够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保证电网运行工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同时实现标准化能够避免电力系统因无法统一标准而出现问题。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确定适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条件,并在实际的工作运行中使这种标准在电力系统的功能发挥上达到高效。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所需的故障录波、通讯控制器、无功装置与通讯控制器、保护与通讯控制器、RTU与通信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主站、小电流接地装置与通讯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模拟盘等设备都必须要做到与自动化技术接轨的统一标准,从而避免因为标准化缺失而带来的各种电网安全事故和问题。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网运行工作是我国社会对电力事业的基本要求,要充分保证社会发展所需的电力能源。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主流趋势,而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的实现进步和发展。为了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上采取争取的管理策略,通过管理的最优化、智能化、标准化、协调化来实现安全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目标。必须强化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不断提升和完善相关技术和水平,合理地设计和优化管理措施和方法,从而为打造运行稳定、安全的综合电网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罗毅.电力系统安全监控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