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发工作计划

研发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发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发工作计划

研发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 关于门店和公司

1、配合公司的全年计划,为明年迎接我们的旺季,在2010年2月底做好xx上市所有的准备工作,培训好厨师团队。

2、对每家门店的厨房菜品操作进行有效监督与指导,严格按公司规定的标准提高执行力。

3、通过专业化培训与管理,对我们的厨师技术力量进行合理储备,合理推出适合季节的新颖菜品,菜品的设计开发,是我们厨师`及公司适应市场需求,保持旺盛竞争力的本钱,菜品创新是餐饮业永恒的主题,做到真正的“会聚随心”,不时开发新品去适应市场的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

4,每月对各门店和中央厨房的菜品质量检查不低于12次,并每周向公司领导汇报检查工作情况

5,主动收集各门店基层了解到对菜品的意见和信息,做出及时相应的调整

6,xx下市前准备好2010年保留下来的特色菜品的上市工作,并根据10年的流行趋势增加相应的新品种

二 关于xx店

xx店在暂停营业半年后于10年三月十八日将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开业,鉴于xx路的特殊情况,根据公司领导决定,这家店所经营产品将有别于其他几家分店,我们将以xxxxxxxxx--三大块为主,辅以其他门店销量较好的原有菜品,以原有菜品吸引新顾客,以新增菜品留住我们的老顾客,一部分店午市生意都很淡,但长寿路由于地理位置特别,我们将配合营运部把午市做好,如:推出简单快捷丰富的套餐和送餐为楼上公司员工服务。厨房作为整家餐厅的核心部门,现将整个计划做下安排

1,通过对一些和xxx路店地理位置,周边主要消费群体,经营模式大概一致的店的考察,根据营运部领导给出的大致方针,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在一月中旬将完成整个菜单的组成,包括午市套餐的搭配,到时候上报公司领导审核!

2,在10年2月底进行厨房人员组建,本着节约人员成本的角度,厨房人员将由外聘主要岗位和其他门店抽调优秀厨房人员组成!外聘人员工资尽量做到和公司现有厨房a级员工一致

3,菜单确定后,完成菜单所有菜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对厨房人员和前厅服务人员分别做全面系统的菜品知识培训!

4,了解原材料,调料的市场价格,根据对菜品毛利的要求核算,做出单个菜品的市场售价

研发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当代花鸟画发展概况

20世纪初,在中西两种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古老的花鸟画艺术并没有被西方绘画所摧垮,反而表现出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为其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当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让中国的花鸟画创作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创作者在艺术价值观上也出现了分流。一种是迎合主流的审美观,旨在参展或获奖;一种是走市场化道路,希望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一种是坚持传统,并尝试获得雅俗共赏的效果。这些变化难以用是非对错来进行区分和形容,只能视为是一种客观环境下的多元化表现。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一些青年创作者成为了花鸟画坛的主力军,他们普遍都是艺术院校的科班出身,不但有着较为扎实的创作技术,而且也还有着丰厚的艺术修养,更表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意识,在整体文化背景下,尊重当代人的审美需要,通过大量新的绘画语言和技法的运用,在表现出鲜明个人风格的同时,也使传统花鸟画呈现出了全新的风貌。体现出了当代创作者对这门古老的绘画艺术所做出的独到贡献。

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技法的发展

1.构图的发展

构图在花鸟画中,又被称为“置陈布势”、“经营位置”等,是花鸟画创作的一项基本技法,并对画面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代创作者在充分借鉴全景构图、边角构图、折枝构图、留白构图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点、线、面的深入思考,并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创造性探索出了很多新的构图方式。如满构图。在当代这个视觉图像时代下,一些平淡无奇的作品已经很难再引起观众的注意,唯有让作品呈现出一种新奇感。才能让人们停下匆匆的脚步,仔细的观察作品。而满沟图就是在这种审美心理下出现的,画面中各类表现事物几乎占满了所有的空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孙冀的《太平梨花》,一眼望去,满眼都是白里透红的梨花,且因为梨花的花瓣很小,使得画面的真实感大为增强,好像眼前真的有一片梨花,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又如平面构图。伴随着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很多创作者也从平面设计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并将一些平面设计的构图手法运用到了花鸟画中。如画家陈林,其在构图上就有着鲜明的构成主义风格,喜欢用墙体、屏风等事物,将整个画面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空间,并由此体现出一种纵深感,和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义一的构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他的《盛宴》中,就巧借一扇门,将整个画面分为了前后两个部分,表现出了强烈的“走入”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此外还有装饰性构图、陌生化构图等,都体现出了当代创作者在构图方面的创新。

2.色彩的发展

色彩是绘画作品给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从整体上来看,传统花鸟画色彩可以用“雅致”来概括,是一种朴素思想的表现。而在当代花鸟画的创作中,则融入了更多的主观性因素,即通过对“随类赋彩”观的突破,努力避免色彩的单一化和程式化,使色彩真正成为表现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如画家孙冀的作品,色彩都是十分艳丽和饱满的,在他的《霜色染山林》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似火的枫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但是与此同时,却没有任何的“匠气之感”,一方面是源于创作者对固有色的真实再现,另一方面则是将主观情感融入了其中,并得到了观众的认同。另一位画家江宏伟,善于将西方色彩观念运用到花鸟画中,在他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让曾经艳丽的宋画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调子,与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灰褐色表现十分相似。这既是传统花鸟画的色彩现状,也是当代创作者在色彩上的大有可为之处。对此他效仿西方古典绘画,通过反复的晕染,使作品呈现出了一种朦胧的感觉和古色古香的味道。再如江宏伟学生雷苗,其喜欢通过一遍遍反复的描写和渲染,将色彩处理的含蓄、朦胧而隐逸,在此基础上,再十分自然的引入几个半透明的光斑符号,从而有效避免了画面的过于沉闷,为作品平添了几分灵动。可以说,当代创作者在色彩创新上是大胆而多元的,使色彩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价值和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了当代花鸟画中的标志性因素。

3.造型的发展

造型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传统的花鸟画中,多采用以线造型的方式,不仅能够正确反映出形体的透视关系,而且也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单一的造型方式难免会导致创作的模式化和趋同化,所以很多创作者开始将一些新的造型技法运用到了创作中,既保留了传统花鸟画以线造型的审美特质,又呈现出了西方绘画中的写实效果。如雷苗的作品,其在造型上追求一种真实感,并注重对细节的刻画,但是这种对真实感的强调,并不是对客观物象的机械描摹,而是融入了个人情感的再现和表现的融合,因此整个画面效果让人觉得十分舒适和雅致。如她的《花卉条屏》,其对每一片芙蓉花叶都进行了悉心的描摹,但是对线条的运用却十分简练,给人以清新灵动之感,既有着宋画的风韵,又有着西方绘画的写实美感。又如何曦的《陌生》,虽然也是强调写实,但却呈现出了另一种风格。这部在全国美展上获奖的佳作,先用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写实手法,画出了一座座玻璃幕墙,而幕墙上空则是用传统笔墨技法画成的一只燕子,用一种隐喻的手法表现出了当代人在生活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可以看出,当代花鸟画对于传统花鸟画的写实造型是十分认同的,但是又根据个人表现需要对其进行了多样的创新,既充分表现出了个人的情感,也获得了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了创作的初衷。

4.工具材料的发展

工具材料作为创作者的“武器”,同样对创作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当代花鸟画技法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花鸟画创作,多使用熟绢或熟宣纸,其优点是材质较好,有着细腻的纹理,而缺点则是色彩的附着力差,难以进行反复的渲染。很多时候创作者想进行一些补充和完善,但是受到材质的限制只能作罢。在当代,很多创作者都认识到了传统材料和工具的这种局限性,为了获得更好的表现效果,将一些新材料新工具运用到了创作中。比如在材料方面,如亚麻布、的确凉、树脂布、皮纸、高丽纸等,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同的材料在纹理、质地、色彩附着力上各有不同,给了创作者以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也由此带来了多元化的表现效果。又如在颜料上,传统花鸟画的颜料都是来源于大自然,可谓是一种天然色。而在当代花鸟画中,则加入了丙烯、进口水彩、水分颜料等,使色彩更加鲜明和艳丽,充分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再如在工具上,毛笔一直是传统花鸟画创作的主要工具,虽然经过多次革新,但是仍没有脱离毛笔的大范畴。在当代花鸟画创作中,则是排刷、喷枪、拓印、撒色粉等一起上阵,让画面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效果。但是这种创新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创作者陷入了尝试新工具和新材料的误区,从而使花鸟画传统的笔墨表现和气韵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也给了当代创作者以深刻的提醒,即无论是哪个方面、何种形式的创新,都要遵循花鸟画最本质的艺术规律,否则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创新。

研发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务机;飞行计划;最佳巡航高度

中图分类号:V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22-01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增加,公务机越来越多的被国人所认识和接受,公务飞行的市场需求逐步增大。伴随着大型跨国公司购买公务机的热潮,公务机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公务飞行是通用航空活动的一种,指使用民用航空器按单一用户(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或个人)确定时间和始发地、目的地,为其商业、事务、行政等活动提供的无客票飞行服务。相比于大型公共航空运输,公务航空具有安全、省时、高效、灵活、舒适的优点,同时也需要相对高昂的费用。公务飞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每次飞行的起降机场、航线、时刻等都不确定,并且大多由小型飞机执行,其飞行计划的制作不能等同于大型飞机,而当前国内在这一方面少有研究。

1 国内公务航空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的民用航空业发展迅速。在上个世纪末中国自己的公务航空悄然出现,然而在它诞生后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公务航空却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进展,甚至可以说发展缓慢。虽然中国已经有了公务航空运营企业,但目前中国公务航空的发展水平与国家的经济规模相比,与航空运输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还不成比例。

2 公务飞行的定义和规定

公务飞行源于英文BusinessAviation,直译应为商务航空,目前国际民航组织也无正式定义,但在其对世界各国民用航空情况统计中,一直将其划为通用航空活动进行统计。公务飞行一部分是用户租用公务机进行的,一部分是用户自购公务机进行的,但共同点是单一用户、不定时、无固定目的地、无客票,其服务方式与要求、运营步骤与过程是一致的;为防止利用公务飞行开展加班包机,规定航空器的座位数是必要的;因此对公务飞行定义为,是通用航空活动的一种方式,系指使用民用航空器按单一用户(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或个人)确定时间和始发地、目的地,为其商业、事务、行政等活动提供的无客票飞行服务。通常使用30座(含)以下的民用航空器(轻型飞机、旋翼航空器、滑翔机除外)。

3 公务飞行计划的申请

国内涉及公务机运营的法规主要有CCAR135部和CCAR91部两部法规。不论是包机、专机,还是加班飞行,一切飞行都应当预先申请并经过批准后方可执行,未经批准的飞行预报不得执行。中国《民用航空预先飞行计划管理办法》总则第四条规定:航空营运人进行民用航空飞行活动,其预先飞行计划应当获得批准;未获得批准的,不得实施飞行;取消获得批准的预先飞行计划,应当及时向预先飞行计划的批准部门备案。

4 公务飞行计划的制作方法

飞行计划是签派员根据每次飞行航线的气象条件、NOTAM、航空器性能及业载等多种数据综合计算所得出的有关飞行时间和油量的计划,并为机组人员提供整个飞行过程的各航路点间详尽的飞行状态、高空气象信息、飞行时间和消耗油量等多种数据。从而达到保证飞行安全、节省燃油成本和提高商业载量的目的。

飞行计划最基本的内容是针对每一航班算出允许的最大业载、轮挡油量、备份油量、起飞总油量、轮挡时间等各项数据,详细的飞行计划还应算出到达航路点的时间、所耗的油量(或剩余油量)、在各航路点的速度、航向等。为了安全有效的使用飞机、得到高的经济效益,应该事先做出飞行计划,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油量和因此造成的损失。做飞行计划之前应知航线的情况和气象情况(航路上的风向、风速及气温)飞行计划中计算油量的方法应该符合条令中的规定及公司的燃油政策。

公务航空是以大型跨国公司为方便其商务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公务航空在通往没有固定航班的中小城市时显得犹为方便快捷,这也正是大型公共航空运输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正因为公务飞行的不确定性,就会有飞往尚无已开通航线的中小型机场的业务需求,这种情况在做飞行计划时就要选择航路和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我国,各地区发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西北内陆地区相对落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集中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公务航空需求。我国公务飞行所通往的地区城市大多已有成熟航线和大型机场,所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对较少,然而航路的选择同样也得考虑安全等相关可行性问题。同时也会存在飞往中小机场的业务需求,而且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的经济活动加强,这一市场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当前我国空域尚未完全开放,可供民航飞机使用空域的仅为有限的航路,所以航线选择即为航路的选择,选择的空间较小,所需要做的工作也相对较少。航线的选择要求距离最短,考虑航路的空中要交通流量问题,避开拥挤繁忙的航路,同时要求开始巡航重量条件下一发停车的改平高度高于航路最低安全高度。当出现航路最低安全高度高于一发停车改平高度时,找出航路上最低安全高度的航段和关键物,计算飞机飞行到该位置时重量和该重量下的改平高度,如果计算改平高度高于障碍物高度,则航路安全,可以飞行通过,否则得选择该航段的替代航路进行绕飞。

5 公务飞行计划中相关问题的计算

由于公务飞行为不定期飞行,没有固定的航线和起降机场,在每次飞行前都要计算起降机场分析数据。最大允许起量是机场分析得出的结果,是考虑了机场、气象条件、飞机性能、结构限制、跑道道面限制后得出的最小值。这些数据的是在飞行实施之前跟据起降机场数据(机场标高、跑道长度、跑道坡度、温度、风速风向和障碍物情况)丛飞行手册上查图表或编制软件计算得出。

研发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过程;实施效果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多元化与网络应用的普及,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高职院校的过程中,往往注重的只是规模的扩大,表面的发展,忽略了高职院校实质性内涵的建设,导致高职院校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我国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改革,然而,众所周知,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出发点。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的应变能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正处于转变模式、建立特色、与时俱进的关键阶段,只有彻底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成长要求,满足社会的需求。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过程,并分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教学中实施的效果。

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历程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点,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初露端倪。就课程体系而言,本文认为主要经历了四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见图1)。

(一)“理论模块 + 实践模块”课程模式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三段式”课程体系即:在一定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向某一专业方向纵深发展,通常分为三段,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这种课程体系模式一直是高校的主流,然而,自1980年高等职业教育从普通高校单独列出以来以后,为了使课程体系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在“三段式”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第一次的改革,这次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时间和内容,实训课程可以单独设置[1]。为了能对这一阶段改革前后进行对比,本文用图示予以说明(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改革后将实践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其改革的趋势是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理论和实践课程完全并列开来,有明显的分界,并没有将职业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统一起来,而仅仅将实践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一个补充或延伸,其整体导向实际上还是理论为主。故此,相对“纯理论课程体系”来说,本文将之命名为“理论课程体系”。

(二)“宽基础 + 活模块”课程模式

在此之前,高职教育实施的“理论模块 + 实践模块”课程模式只是将实践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一个补充或延伸,并没将实践课程与职业岗位进行有效的结合,对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的提升没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宽基础 + 活模块”课程模式是按照学习理论进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其课程教育目标定位非常明确,即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以及全面发展,这个阶段课程开发的要求就是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此阶段,综合职业能力分解为关键能力和从业能力,其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是通过集合一群相关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来实施的,体现一种专业知识面宽的局势,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知识与技能基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并不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我们称这部分为“宽基础”部分;“从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学习模块,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及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块,这主要体现教学中的“活”——“教学模块设置的活,学习模块选修的活”,然后针对相应确定的某个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做技能方面的准备。

(三)“项目课程”模式

项目课程开发模式与基于学科知识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的课程开发模式有着本质区别。项目课程模式是基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导向的一种教学新范式,是为了行动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此阶段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来确定课程门类,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同时通过职业能力来确定课程的内容,因为知识的掌握应服务于能力的建构,所以应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来组织课程内容;进而应该按照工作过程来设计并确定课程的顺序。整个过程我们图示如下(见图3)。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工作过程是此阶段课程内容重组的参照系,是课程开发的导向,整个过程主要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学生全程参与职业活动为序展开。在教学中表现为,感知和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相关知识要求,然后再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自始至终与职业实践相联系,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项目课程的开发更加凸显了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能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立马上手操作;但这种课程模式存在不足就是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以往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团队的观念更新等还无法适应教学要求,有时难以找到和开发出完全满足专业要求的项目,将所有的课程都改为项目课程还难以实现,同时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足的教学场地、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大量资金投入等。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

“项目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分析,从而构建相应课程体系,可以说是从工作过程分析到课程体系构建单向过程,而并没能很好的并有效的施行工作过程及课程的双向研究,这就使得“项目课程”存在难以找到和开发出完全满足专业要求的项目这样问题,为此,课程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到目前为止,“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得到重视,该模式体现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间的双向研究,如图4所示。

高职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有三层含义:一是将课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通过分析、综合,把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部分归入一定的顺序,并使各个部分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重新设计课程——课程自身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二是按照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顺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课程建设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三是对学生从入学到走上岗位的整个在校期间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2]。

总结本文所述四个变革历程,可以得出:高职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职业岗位的联系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单向研究到双向研究的过程。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要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按照综合情境的分析-行动领域的导出-学习领域的确定-学习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六步法)的路径推进,将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学习领域(课程)中。

(一)综合情境的分析

本文所指的综合情境分析是通过调查研究对职业岗位分析、企业综合分析及社会分析的综合分析。而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都能做到先对专业所涉及到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然后再对专业的课程进行开发;然而却缺少从更广的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以求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本文就认为不仅要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还应该从企业层面及社会层面予以综合分析。企业层面的综合分析包括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岗位职员需求、企业职业能力要求及企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社会层面的综合分析包括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到国家层面的分析,分析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关政策、行业发展需求、劳动力市场等方面。通过实时的综合分析,开发的课程体系实时更新以适应时代需求。企业综合分析与社会的综合分析最终还是要反馈到岗位的分析,企业综合分析与社会的综合分析所起的作用就是保证岗位分析的适时性,我们可以表示如图5所示。

(二)行动领域的导出

通过问卷、访谈、研讨等形式的调研,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资深教师、课程专家共同分析职业工作过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并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描述,从而选择典型的行动领域作为未来课程开发的重点。

(三)学习领域的确定

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处理的行动领域,它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明线,以知识掌握为暗线,最终编制出功能类似于课程教学大纲的课程方案[4]。学习领域以培养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强调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

(四)学习情境的设计

在进入实际教学环节前应对相应学习领域进行教学实施方案设计,即学习情境设计。实际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存在很大的区别,故此,如何在教学中模拟实际工作中的真实要素就成为学习情境设计的核心。前文提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双向过程,即“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互促进与反馈的过程,即不仅要从实际工作问题或情境出发,利用真实而有效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或规范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教学环节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差异,缩短“学”与“用”之间的差距。同时,学习情境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学校教学条件、教师执教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完成设计。

(五)教学过程的实施

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步骤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六个步骤的实施,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互动、体现了学生“学”与“评”的结合、促使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体提升等。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效果

通常的课程开发过程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过程对比如图6所示。

从图6我们可以得出,课程的开发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不仅强调理论(应知)与实践(应会)的结合,而且强调工作任务中的任务关联,从而使构建的课程体系体现知识的关联与扩展,这些知识的关联与扩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及构建学生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可以看到课程体系的完善可以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企业的岗位设置,引导企业进行岗位调整,从而重新知道课程体系的开发,体现教学与工作双向互动循环促进的过程。

迄今为止,国内高职院校通常较成熟的课程开发方法从注重理论的提升发展到不仅注重理论的提升而且还注重相关技能的提升。而工作过程化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是基于学生行动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种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是技能、理论与价值观的加和,如图7所示,总体趋势还注重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正处于转变模式、建立特色的关键阶段,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真正含义,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木特征,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开发和建设学习领域课程,才能建立起属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己的课程类型和教育类型。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赵惠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向[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6):1-6.

[2] 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0-15.

[3] 王风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2008,(98):38-39.

研发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首先非常感谢吉安市委、市政府和吉水县委、县政府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我到司法厅工作只有两个月,对司法行政系统还不太了解。今天我们来,一是调研,二是来学习。刚才看了丁江司法所、园区司法所和荟萃律师事务所,又听了曾县长对吉水司法行政工作情况的介绍,很受启发和感动。吉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司法行政工作,在人员和经费上尽最大能力给予了保障,吉水县司法行政工作有内容、有特色、有创新,普法宣传、安置帮教和司法行政进园区工作,在全省司法系统范围内值得推广。司法行政工作都是一些软工作、虚工作,吉水把虚工作做实了,很不容易,相信今后吉水将创造出更多的亮点工作、一流工作。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使命。关于下一步工作,司法行政工作要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必须要有所作为,有为才有位。为此,我认为,我们司法行政机关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作为:

一、在服务社会和谐稳定上要有作为。一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定分止争”功能。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一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既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的政治优势;既能解开当事人之间的“法结”,又能解开当事人之间的“心结”,真正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利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自动履行率高、后遗症少,理所当然成为当前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首选方式。要以组建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发展新路,加快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步伐,及时有效地化解重大疑难纠纷和社会热点难点矛盾。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探索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办法,真正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作用。要认真研究和落实人民调解经费保障机制,为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保障。二要充分发挥帮教安置工作“润物无声”功能。帮教安置工作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最大限度地转化消极因素的一种有效手段。要加大对“三假”和去向不明人员的查找甄别力度,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控,防止其失控流入社会,重新违法犯罪。要重视帮教安置基地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教安置工作,创新帮教方式,提高工作效果。三要充分发挥律师参与接待工作的“息诉罢访”功能。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特长和优势,通过担任政府和部门法律顾问、参与领导集中接访、网络在线咨询等方式,组织律师积极参与涉法涉诉接待工作,当好政府处理涉法涉诉问题的法律参谋和助手,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促其息诉罢访。

二、在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上有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各项职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服务。首先,立足于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定位,把握好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全过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其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努力提高司法行政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保障和服务。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机构,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法律服务,要主动介入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国家重大经济改革和经济活动,积极参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