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在中等师范学校舞蹈专业的评价机制还是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价教学成果成败的主要标准是学生掌握舞蹈技能的程度。首先来说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对教师而言,仅仅用成绩来决定教师的能力是不公平的,而且也不能如实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尽力,另外一味追求高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教学的真正目的,而仅以考试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其次这种评价方式是不全面也不科学的,学生学习后的成果它不能够如实反映出,既不能反映出学习之后基础不好的学生是否有了进步,也不能反映在学习后那些自身基础较好的学生舞蹈技能是否有所提高。
2针对舞蹈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舞蹈教学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起来舞蹈教学是一个涉及人文、历史、美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课程安排上,我们要注重专业理论的教学以及和它相互关联的学科。实践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把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舞蹈的原因向学生们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更清晰地认识舞蹈的魅力,由此来引导和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在理论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可以交叉学习舞蹈理论知识与多个学科,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把不同学科知识融入到舞蹈教学中,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的视野,而且创造一种艺术氛围,潜移默化中学生掌握了舞蹈的含义,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对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逐步优化,以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强化师资力量,在师资方面,学校要着重培养年轻一代的教师队伍,选聘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便在教学中能传达给学生充分的教学内容。学校还要强化教师的责任心教育,首先要本着教好学生的心态,这样教师才能上一堂好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绝不搞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同时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找出教学方法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便进行改善,从而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时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教学方法,保证舞蹈教学的质量。
2.3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针对舞蹈教学的具体现状,对教学成绩进行全面评价,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实践方面,教师能否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在学生舞蹈实践中把引导作用积极发挥出来,让学生在舞蹈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达到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舞蹈的认识的目的;二是从教授理论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能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能否以学生为本,把其他学科与舞蹈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对这两方面进行评价,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被全面的反映出来,不仅让学生对学习中的不足充分认清,以便日后进行改善,而且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有所借鉴,可谓一举两得。
3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舞蹈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如何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更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责任感。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性。所谓的专业性并不是指音乐学院舞蹈学的专业化,而是指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不再像以往那样随意性的教学,而是在各个方面都已经逐步的规范化,同时也在逐渐的形成属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有的规范性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设施的规范化。目前我国很多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设施都已经纷纷开始建立,很多舞蹈教学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教学场地,以及一些配套教学设施也已经开始引进。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专业性。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舞蹈教学的内容已经被限定了,例如选修课的设置,很多舞蹈教学都已经开始设置了“幼儿舞蹈入门、编排”等专业。同时要求舞蹈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前教育机构儿童身心的发展特点。
2.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主要是表现在教学对象和服务对象都具有针对性。首先,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对象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将会走上幼师等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岗位,学前教育工作者与普通的教师不同,需要具备很多的技能,才能更好的教育儿童。其次是服务对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服务。目前我国很多儿童的家长为了培养儿童的各项兴趣和爱好。因此,可以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也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
3.创新性。所谓的创新性,就是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和改变。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舞蹈的编排和舞蹈的主题两个方面的创新。例如:民族舞蹈中很多动作并能适应儿童的身体发展,现代舞等很多高难度动作也不能让儿童接受,这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对难度高的舞蹈动作进行改良,以此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会动脑、会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舞蹈思维。
二、舞蹈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作用
(一)从学科涉猎范围角度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内容更加全面
舞蹈教学所涉猎的内容不仅仅是单纯的配合音乐把舞蹈展现出来,而是将很多民族舞蹈元素和相关知识与其相融合。从舞蹈产生时,很多人对舞蹈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德国著名的理论家恩格斯曾经这样评论印第安人的舞蹈“舞蹈俨然就是所有宗教祭祀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有很多民族舞蹈也是如此,例如藏族人民在藏历年的第一天举行藏历年的开幕活动时,有十多个舞童围城一圈跳起来了大斧头舞,以此来欢庆藏历年的到来。由于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随着舞蹈教学课堂的不断改进和拓展,这些民族舞蹈走进了课堂,让我们的舞蹈教学内容越来越全面。
(二)从应用角度看,有助于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那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设置舞蹈教学可以说是典型的教学案例。舞蹈教学主要是将与舞动相关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都知道,学习舞蹈不仅是要学习简单的动作,还有领略其中的动作要领,而每一个舞蹈动作有着严格的规范,只有按照规范去做每一个动作,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才能将一套舞蹈动作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舞蹈是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去支撑,而舞蹈也恰好能够将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理论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从学生角度看,有助于发挥学前教育的培养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对培养学生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编排舞蹈的能力。编排舞蹈不仅仅是按照音乐的节拍作出每一个动作,还要考虑多种因素,这样才能编排出适合学前教育儿童的舞蹈,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编排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设置舞蹈教学恰好能够满足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需求。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展现的能力。众所周知“台上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艺术领域亘古不变的道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秀作品,还要学习自己创作作品,如何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到作品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舞蹈动作中,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舞蹈展现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能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作用。
(四)从课程设置角度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逐渐符合学前教育机构的需求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设置舞蹈教学,可以帮助学前教育专业逐渐与学前教育机构接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设置。现阶段,我国很多师范类、中专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其教学内容考虑了很多元素,包括了学前教育幼儿年龄段身心和思维的发展特点等。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和“‘师、教、幼儿’的统一发展”。以此,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更加符合学前教育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二是对舞蹈教学的课程比例安排,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范畴中,涉及到了很多民族风元素,那么很多舞蹈教师在安排课程时会将这部分元素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配合学前教育工作的需求,也可以逐渐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工作的内容紧密联系。
关键词:学议导练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 展示点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2(c)-0132-01
“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1)明快,是课堂的节奏掌控,内容要做到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每节课教师讲多长时间,学生讨论多长时间,展示多长时间,重点难点如何突破,设计什么样的习题来进行演练这都需要提前计划好,只有充分的掌控好了时间和节奏,才能达到明快的课堂效果。(2)热烈。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引导,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具体的做法:一是教师的情绪,要有激情,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学习效果是最好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通过表扬,小组评议,以及讨论展示,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成就感。(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1 合作探究、分层讨论
从学生来看,合作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学生水平相差太大,是很难在学习上达成合作的目的的,部分基础差的同学由于基础有差距,而很难融入到小组里面,参与讨论。而对小组中水平最高的学生而言,在发言时是基本不会受到反驳的,因为差的听懂的很少,不好意思问,中间的部分同学可能有碍于大家围在一起,如果自己提出的想法被证明是不对的,那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和羞怯感。对发言的同学来说,听不到反对意见,合作中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从题目来看,一组题目中往往基础的占多数,然而并不是这些题目并不是大家都能学会,往往是出错率低,分布在各种水平的学生中,弱科生相对来说出错率高;难题较少,出错率高,这些难题也往往会成为课堂上的重点。成绩中上的同学可以听懂,并在思维水平上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对弱科生而言,几乎是听天书。鉴于以上两点理论分析:(1)要解决在合作探究中出现的组长一人讲解,中等生受压抑,弱科生一知半解的问题,鉴于此,我们要对学生分层。(2)题目难度与学生水平搭配不明确,导致弱科生,目标不明确,基础题都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中上水平的同学不能集中精力解决重难点,鉴于此,我们要对题目分层。分层讨论:题目分层,学生分层。实施方案如下:第一步:小组组长和学科组长讨论要求讨论的题目、组员研究其它出错的题目注:根据情况需要,组间可进行相互交流第二步:小组组长和学科组长对组员进行一对一指导。
2 展示点评 明确主体
大家常说“成绩好,学生是根本,学生差了,成绩要想搞好几乎不可能”,意在说学生的成绩与自身素质关系很大,除去牢骚,冷静下来看,这一句话恰好从侧面反映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在教学中还一味的讲,而不是放手让主体(学生)去探究,这其实就是一种本位主义,认为自己讲了,学生就会了,而事实上学生是“听会”,而不是“领会”!这与大家共同认识的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是不一致的,是自相矛盾的。问题1:很多人在质疑展示点评中让学生展示讲解,难道学生比老师讲的还好?我的认识:学生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不如老师讲的流畅,讲的到位!先说流畅,讲的不流畅,自然就慢了,慢了就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有的老师害怕慢了,可是别忘了慢工出细活,知识的真正理解是需要时间的。你五分钟很流畅的讲完,学生也跟着老师的思维下来了,但这样的学习不是学生真正领会知识的学习。再说到位,老师讲的到位了,学生就能学到位了吗?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循序渐进的,循的应该是自己学习的进度。如果老师把自己多年对题目的研究一下用几句精炼的语言直接点出来,学生如果没有做足够多的题目,学生领会的了吗?除此之外学生讲的优点。
(1)学生讲,可以体现初学者的思维过程。
(2)在自己讲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的缺陷,一想大体明白就过去了,其实只是大体知道,一知半解,下次有模糊了。
(3)对下面听的学生而言,听老师讲,说什么学生就认为是什么,只会顺着老师的思维,不会辩证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对题目认识不深刻。而学生讲,听的学生则会给讲的学生提问题,会问为什么。
(4)我们总是常批学生,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太差,总是告诉学生要主动学习。
反思一下,在我们开会时,领导想让大家领会会议的精神就自己一个劲的讲,可是下面听的人主动性往往不强,分析一下原因,两方面物质和精神,足够的物质吸引可以弥补精神上的不足,强大的精神也可以弥补物质吸引不够强大而带来的懈怠!单纯的说教面对现实是苍白无力的,肤浅的语言更不能改变学生的想法,而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点评,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问题:为什么进行专题专项练习重点题型仍没有解决呢?为什么重点题型没有攻破呢?因为一直是我在攻,学生在看!没有形成自己的攻略。反思――把战场留给他们才能真正历练他们杀敌的心智,杀敌的技能!问题:总有些题,考之前练了,考的时候错了,错了试卷讲评课上讲了,再变一变样子,接着考,又错了,或者是过一段时间又考原题还是错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认识:(1)讲的时候一听就会,一听就懂。但是仅仅停留在听会的层次上,而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没把解题思路整合到自己的思维中,没形成自己面对问题时而应该具备的心智。(2)基本知识不扎实,对题目考查点不明确。(3)忘了。老师方面:是不是讲的太多,没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学生方面:是不是只顾做题,没有静下心来琢磨,挖掘本质,体会思路?是不是没有把知识理一理,把题目分分类?最后再扪心自问一句,你真的想做好并为之绞尽脑汁,你把你自己为之做的列个表看看,你真的做了很多吗?应对策略:测试之后,传统做法:毫无疑问的自己改卷新做法:根据批阅情况,找出学生没吃透的考点,让学生复结。变讲评课为二次过关,变二次过关为讲评课!问题:总要求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却一直很难真正实现思想上的实质上的改变,错在谁呢?
总之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我们昌乐一中实行的学议导练高效课堂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课堂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只要坚持使用学议导练的模式进行教学,高效课堂就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晓姝.探究元认知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65-01
有效教育创始人孟照彬教授指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学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对于生物课堂来说,如何取得教学的高效?笔者认为,“以导促防”,能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何谓“以导促防”?“导”即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合理使用。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案。“防”即孟教授强调的“五防”(防空讲、防泡沫、防花架子、防形式单一和防以学生为敌)。下面谈谈“以导促防”的实施。
一、使用导学案卡纸防空讲
“防空讲”可理解为防止学生在交流中出现未经独立思考就发言。孟教授提出防空讲的一个方法是使用卡纸,让学生把自己要讲的内容写在纸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课堂上出现空讲。学生可以利用导学案并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完成卡纸的填写。这样既能弥补有时空白小卡要求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的不足,又能达到让每个学生“手到、眼到、口到、心到”的目的。如《花的结构》一节,在教授学生看图认识花的结构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看图填写导学案进行独立认知,然后组内交换导学案纠错,最后才是教师点图让学生回答。这样不仅能达到教学目的,还能强化学生对关键内容的认识,有效防止空讲。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问题防泡沫
“防泡沫”是指防止课堂上出现假听、假讨论等现象。为了知道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认真讨论,导学案在设计中对关键内容都会设置相应的问题或表格填写,用来反映学生听或讨论的情况。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节,在播放介绍三种血管的视频时,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了一个三种血管的比较表,空出的关键项要求学生根据视频信息填写完成,这样就能使看视频时的假听现象得以控制。另外,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单元组的组员评价这个环节,能减少各单元组中出现“边缘学生”,从而能有效避免假讨论的现象。
三、导学案中多个环节防花架子
“防花架子”是指防止教学中出现华而不实的教学活动,防止课堂上表面热热闹闹,而课后学生什么都不知道的形式教学。导学案开篇就是本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学生不是盲目地学习;后面在必要的地方设置知识链接,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涉及单元组合作学习时,导学案中设置了有梯度的问题,让基础好、掌握知识快的学生吃得饱,让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吃得好,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导学案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检测题对学生进行即时检测,以对照目标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达成度。这样的课堂就不会只有热热闹闹的外表,而且还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教师利用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知识链接“有关艾滋病家族的故事”及“甲流、红眼病的知识”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更仔细、更深入的讨论,而不是形式上的简单说说。
四、多样化的导学案活动防形式单一
“防形式单一”是指防止学生只用某种单一的形式进行学习,而对学习内容难于保持持久的兴趣。导学案的设计可以根据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灵活处理,以合理调控课堂活动。对于适合学生发散学习的内容,导学案可以设计留白,让学生尽情发挥,尽可能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花的结构”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学案中让学生设计花贴图,学生在感受创造美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输血和血型”时,教师在导学案中给出血型与血清的实拍反应图,引导学生根据反应图找出检测伤者血型的方法,学生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像医生那样操作,学习兴趣大增。
五、导学案的及时检测防以学生为敌
“防以学生为敌”是指在教学中不故意为难学生,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导学案注重课堂实时检测,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不留到课后,以提高课堂效率。把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检测的形式解决了,课后留给学生的作业就少了。遇到问题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温习导学案,回顾课堂教学。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学得轻松、愉快了,老师也自然不会成为学生的“敌人”。
【关键词】教育 舞蹈 探索 教学
一、基本训练
舞蹈的基本训练是幼师专业舞蹈学习的第一课,对于入学前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学生,加强基本训练和基功训练是非常重要,基本训练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身体由自然素质向舞蹈专业素质发展,应重点注意扶把练习和中间练习,首先要解决正确的站立姿态,一定要求学生:收腹、收臀、挺胸、立腰、直背、沉肩、提气的技巧以达到挺拔向上的健美姿态。进而再进行擦地、蹲、踢腿、控制、压腿、腰部等以腿和腰基本功为主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各个部位得到锻炼,达到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其次中间练习的训练重点注重单一动作、单项小组诸方面的训练,当然同时要把扶把练习的内容在此期间继续提高和进一步的开发。老师在基本训练过程中,不管舞姿、旋转、翻身、跳跃,一定要重视动作的协调性和美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肌肉的紧张与松弛度特要注意,只有这样,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才能较好地控制。当然基本训练不是老师说到学生就能做到,在教育教学中,坚决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老师生搬硬套专业舞蹈的训练方法是不合理的,一是学生伤身体,二是挫伤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所以基本训练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为以后舞蹈学习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舞蹈教学中的教育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在重视基本训练的同时,专业课的教育教学,万万不可疏忽大意。因为幼儿师范的舞蹈教育,是非常特殊的一门学科,它不光要强调技能、技术,更要重视文化理念的深入渗透,只有重视科学的教育和文化知识落实,学生才会有后劲、有潜能,才能缩短学生之间的能力素养、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各方面的差距。我在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通过各种民间民族的训练来实现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比如:通过某一个特定的民族舞蹈动作,给学生讲解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风情、民俗,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既学会了舞蹈动作,又了解了民族民俗风情,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达到了幼师舞蹈教育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补充:在教育教学中,自己借助藏族、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五个民间舞蹈,进行教育教学。如:维吾尔族舞蹈丰富多变的手势与眼神;蒙古舞的“腕”和“肩”的韵律;藏族的“弦子”;傣族“孔雀舞”的手势来讲解这些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劳动与风情,从而达到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教育目的)
三、幼师舞蹈的教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