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毕业生个人总结

大学毕业生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毕业生个人总结

大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今天,看看日历,我才在恍然中发现,已是六月底了,还有半个月,我将离开这间 小小的拥挤的宿舍。大一我是第一个踏进7#楼223室的,那时候,觉得这间宿舍光线昏暗 ,狭小压抑,真的不习惯极了。可是,四年之后,还是这间堆满了行李和各色杂物难以 有落脚之地的小屋子,却让我如此眷恋,如此不舍。一枝松枝探到窗前,于是,便有了 无数四季美景。冬天是雪压松枝,冰凌悬垂;平日里时不时有小鸟落于窗前,姿态轻盈 ,歌声婉转,每每让我驻足观看,不忍打扰更不忍离去。夜晚月光翩翩撒落,皎洁如玉 ,如流水般默默伴着屋内四个女孩子的零点夜话。大家看了这番描述,不知7#223是个怎样浪漫的好去处,殊不知,它和一般清华宿舍无二,之所以在我心中如此温馨和美,只 是因为,我爱223。

我爱7#223,它是我在清华最喜欢的宿舍,是让我最有归属感的地方。我爱南北主干 道,远远超过那荷塘月色荒岛美景,因为它有着鲜明的季节变化,伴我走过每一个普普 通通却有如此有滋有味的日子。我曾经最喜欢3407上自习,因为一点小小的心情和一点 小小的秘密;从大三开始迷上了旧馆,只为那透过绿绿的爬墙虎飘落进来的一束阳光, 那浓浓的带着尘封的书卷气和清晨七点钟既辛苦又野蛮的占座。我们几个姐姐妹妹曾经 最喜欢一起跑到八食堂吃饭,就是觉得很好吃还边吃边分封那肥得流油言语不干净的食堂师傅是大小"特色菜"。最欣赏的一次讲座是大一上学期北大法律系贺卫方做的,引得我当顿足捶胸觉得如此遗憾没有进北大却来了这个风格和我如此不协调的清华,讲座的内容全然不记得只记得贺卫方声若洪钟风流倜傥,没想到前几日他又来清华却是头发半白皱纹可见,恍然间已是四年岁月催人老!我最喜欢大三下学期五六个人同上工物系 的马哲课,百多人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提问上台演讲声色张扬言语出众就是要把那群木木讷讷的工科学生比下去。最喜欢杨永林老师的三局口头禅:"是不是呢?" "That's the problem!" "If so, so what?" 足以应付世上一切情景局面而绝不失大家从容风范正如杨公子所说:"We waited and waited, but nothing happened." 最忘不了在我们办主任的口译课上一群懒人为了少做翻译少动脑筋拼命与何洪华老师胡侃天南地北无所不包从语言学词汇学到国家大事国计民生到何老师那个有名的女儿何嘟嘟。最痛苦的时期就是大二有一周每天只吃一餐还不包括主食,每次饭后都如狼似虎般的盯着空盘子酸溜溜地说"真好吃呀!"然后舔舔嘴唇恶狠狠地毅然离开,可惜一周过后依然如故于是减肥成了我的世纪之梦和一贯目标只是梦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四年里骑车带我最多最稳的人就是涛妹,可惜临近毕业他的车子先是车轧坏掉又在散伙饭那天不幸被窃,于是我就只好徒步走在清华园里怅惘不已。

自打大一入校我们宿舍人就说要在秋天银杏树一片金黄时出去照相,可惜都四年过去银杏树黄了绿绿了黄始终没有机会留下我们的倩影,总觉得以后还有机会明日复明日转眼间将要物是而人非。每年都想生日时去西门外的铁木真因为过生日的人可以免费自助,年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去成于是这家普普通通的餐厅几乎成了我的一个心结。四年里过得最开心的阳历生日是大三那年好多同学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就是这时我收到了涛妹送的最最经典的生日礼物:装在一个非常漂亮的巧克力盒子里面的两块Fa香皂;最开心的阴历生日是大四这年,因为我和我的男朋友一起度过尽管当时我对他毫无感觉但四天后我们还是莫名其妙神经兮兮地走到了一起。最抱歉的事情就是大三暑假本要去新华社实习结果因为不喜欢那里的氛围没有去而给吴锦老师添麻烦,这也是我大学里唯一一次挨老师批评;但似乎还是值得的因为接下来我美哉美哉的去连云港教书过了九天与世隔绝桃花源般的逍遥日子,和同行的兄弟姐妹们成了好朋友尽管被带队的老师误认为和观保关系不一般。最佩服自己的就是大二那个炎热的暑假呆在清华,每天泡在旧馆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萨缪尔森纳本著名的经济学的英文本,一时间什么事情都喜欢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尤其是博弈论的角度作切入,可惜现在脑袋里空空如只能崇拜当年的自己了,不过陪着刘艳考G我们两个共度的这段辛苦而单纯的时光恐怕是谁也忘不掉的。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在经历了无数的思索徘徊迷惘之后,我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兴趣自己最初的道路到法学院学习法律了,其结果就是让我松松散散颓颓废废得过了一年什么正经事情都没有做。

大一刚入校很想家很不适应环境很不喜欢清华的时候,有一次,我走在南北主干道上,想到:"必定有一天,我将怀念我呆在清华的日子,甚至包括这些不开心的时刻。" 这一天毕竟到来了,现今,我是如此的怀念和珍视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如此的执著于彼此之间这份多年经营而来的感情,如此的愿意收藏这一路上点点滴滴的欢笑与悲伤,同时却也清楚的知道,这是不再的时光。

大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求职 面试技巧

随着教育体制和人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竞争越发激烈。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除了要看学校的推荐表和毕业生个人的简历、自荐信和成绩单外,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要对毕业生进行面试。面试是求职过程中关键一环,对于能否获得所谋求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也可以认为,面试是求职成败的关键。求职者要想谋职成功,就必须在面试中表现出色。相当一部分求职者缺乏面试必要的心理准备和求职择业的技巧,导致了择业的失败。因此,大学毕业生应充分认识面试的重要性,认真对待、了解掌握面试的基本技巧,做好充分的面试准备。

一、大学毕业生面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面试前的准备不充分。原因:思想上不重视、准备不细致、存在侥幸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一是自我定位不准,期望太高;二是自荐书上弄虚作假,如获奖记录和社会实践内容上进行夸大;三是对面试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准备不充分;四是心理准备不足,面试时情绪紧张,缺乏自信。

第二,礼仪修养欠缺。原因:时间观念不强面试迟到、不注重仪表的修饰、面试过程中不注意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注意力不集中、言行不礼貌。毕业生事先未对应聘单位和目标工作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注重薪金,便盲目投简历,面试时对招聘公司的历史、现状和工作内容等基本问题都一问三不知,使得招聘者因此失望,即使毕业生的学历经验和各项素质令人满意。

第三,自我能力的展示欠缺。有些自我吹嘘严重,有的展示不足,缺乏自信。

二、面试前准备

1.心理建设

(1)审时度势,合理定位。高校逐年扩招,应届毕业生的人数一年多过一年,毕业季就业难现象越发严重,就业市场呈现饱和状态,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由过去被视作精英逐渐地沦落为弱势群体,面临着极大的就业难问题。而如今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自负心理,对自身评价和社会定位过高,不了解社会现实,往往对自身的职业定太高。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应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能脱离社会,要认清现实,审时度势,认真研究未来就业前景,对自身素质进行系统的分析,扬长避短,制作最合理的职业定位和评估,理性的做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2)把握时机,勇于竞争。毕业年是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最重要时机,在此阶段,无数的机遇和挑战出现和消失,这个阶段,毕业生要像弦上之箭,时刻把握机会,和无数对手竞争。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在择业时最基本的心理准备,首先要在正确定位评价的基础上,敢于通过竞争去实现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其次,拜托旧观念,告别“铁饭碗”心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根据职业规划时刻准备好竞争。

(3)树立信心,越挫越勇。求职过程,饱含成长和磨砺,既是一个考验人的过程,也是求职者因为获得经验变得优秀的过程。所以面试之前,应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和经验,继续为实现目标而战。

2.信息了解

(1)掌握就业政策信息。大学毕业生应时刻关注国家的就业政策,国家就业政策是大学生就业的方向标,是求职择业的指导方针。就业政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市场的需求动态,影响人才市场需求流动,了解当下的国家就业相关政策是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

(2)了解用人单位信息。求职者在衡量自身条件了解自身能力的同时要充分了解面试单位的背景、类型、规模、组织结构、特点、发展前景等情况,准确把握其主要职能等。若面试之前不能对单位做好充分的了解,面试时会处于被动地位,不仅在面试时给面试者留下准备最足诚意欠缺的印象,而且自身而言不能做到理性求职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3.应聘材料准备

包括毕业生推荐表、求职信、个人简历、成绩单、各种奖励证书等。材料要进行适当包装,要求美观大方,内容筛选编辑恰当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4.仪表形象

发型简单优雅,梳理整齐,穿着整洁整齐,颜色和谐搭配,仪表神情精神有活力。整洁端庄的仪表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外在表现。面试官对求职者的印象常常在前15秒内就已经形成,他们更注重求职者的精神状态。仪表着装适宜,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还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礼貌。

三、面试原则

第一,讲述简明扼要,有条理。事先认真计划,要求内容简短,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第二,语气自信,口齿清晰。语气速度适中,口齿要清晰,语气里充满自信和感染力。第三,诚实谦虚,避免炫耀。第四,不要突然打断对方的说话。第五,小心地谈工作和报酬。面带微笑,保持自信,热情不过分。第六,用心倾听,配合对方的语气,提出自己的意见等。第七,保持适宜姿势。第八,控制自己的思绪,不同其争辩。第九,摆脱视觉上的干扰。第十,自我推销。

参考文献

[1]罗芳.大学毕业生求职面试印象管理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白霞祖,张有平.大学毕业生求职面试技巧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4):28-29

大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影响

大学生创业是指毕业生不参与传统意义上的规范就业,而是通过单干、合伙等方式,依据各自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等,以自主经营活动的形式取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今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密切关注,不仅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接受过多年的教育,而且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和社会各界也相应地做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举措。

一、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原因

创业是每个大学生心中的一个梦想,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是在大学生比比皆是的大环境下,想找一份心仪的工作越来越不易。招聘会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大学生寻找工作的方式,其会场也常常爆满,但是在招聘会现场常见一个个大学生垂头丧气、失望而归。为了减轻就业压力,增多就业岗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动创业政策,以求创业带动就业;很多创业传奇人物也举起了创业的大旗,以自身作为榜样,鼓动大学生进行创业;而大学生自己也希望能有一份工作,该项工作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够自由地掌控时间,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够迅速获得回报。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国家政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其中,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可向所在高校申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离校后创业的,可凭毕业证书直接向创业地县以上人社部门申请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享受政策的凭证。在创业基金方面,除贷款享受优惠利息外,还可以向青年创业引领计划公益扶持基金等机构申请3-30万的创业基金。

2.高校教育。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每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地增长,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因此许多教育部门及学校相应地推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真人实景模拟大赛”、

“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各类营销技能大赛等比赛,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企业创业实验、企业模拟经营实验等相关课程,开辟校园创业基地,旨在让学生对企业的经营大致了解,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3.企业环境。基于节约企业运营成本的要求,现在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主要选择的是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员工。企业如果选择招聘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就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对新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归属感建设、凝聚力建设等,而如果企业选择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很大程度上会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二者一比较,很多企业就不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继而加大了就业压力。

4.家庭环境。家庭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其影响主要取决于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知程度、创业生的性别、家庭所处的阶层以及家庭的创业氛围等因素。随着创业观念的不断普及和推广,更多的家庭对创业潮流有了更深的了解,家长对自主创业行为的认同度也有所提高,有效发挥家庭要素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

(二)个人因素

1.性格特质。一个人性格特质中的积极特征会对自己的创业新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性格特质中的消极特征也会对自己的创业新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创业者的性格特质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发展空间。自信是创业的动力,勇气是创业的基石,爱心是创业的支柱,各种性格特质作为创业的催化剂,可以塑造产品和企业的公众形象,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对创业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

2.个人经验。个人经验是大学生创业者机会识别的重要初始条件。大学生创业者的个人经验积累了一定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创业选择提供了方向指导,使大学生创业者更容易地识别和把握住创业机会、更容易从高密度的网络结构中发现创新,从而增加大学生创业的几率。为了创业成功做铺垫。在校期间,大学生个人兼职、摆地摊等活动,可以接触到市场,积累创业所需经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3.个人技能。大学生创业者作为创业大军的中坚力量,却没有丰富的经验、广泛的人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创业的力量,仅靠一腔创业的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只有具备制定目标的能力、制定决策的能力、营销能力、社交能力、革新能力五大基本技能,有明确的目标、有决策的魄力、有销售自己产品的能力、有结交合作伙伴的眼光、有去旧引新的果断,才能形成更好的创业支持。

(三)风险因素

1.项目选择。项目的选择需要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结合当下环境的变化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当下大学生创业常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就选定创业方向,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无形之中会加大项目的风险。

2.资源。资金、人脉、市场开拓、产品推介等企业资源,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创业资源,有效的资源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形象,广交人脉,建立一定的客户基础。但大学生在这一方面通常会感觉到非常吃力,而这些资源的积累并非短期内就可以拥有。

3.财务。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记账,还涉及对财务的预算、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各方面,大学生创业者在校内接触的财务方面知识基本都是理论上的,实际操作技能方面十分欠缺,缺乏足够的财务意识及能力。

总结

在国内外经济增速都趋缓的情况下,就业压力不断增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高居不下,但普遍“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为了实现创业带动就业,需要国家继续出台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企业改变招聘思路,家庭在可承受范围内给予更多的支持,大学生本人也应该抓住每一次可以锻炼提升的机会,为创业打下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闫幸,陈雅姿.个人经验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 (5):55~57.

大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长尾理论 大学生 就业工作

[作者简介]彭英(1981- ),男,河南新野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魏银霞(1978- ),女,湖北武穴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工程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096-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的人群,担负着振兴国家和繁荣经济的重要使命。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和高校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当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复杂情况下,寻找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办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长尾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新兴理论,在高校就业工作中运用长尾理论为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工作思路。

一、长尾理论的含义

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是美国著名互联网杂志《连线》的主编,他在2004年10月《The Long tail》文章中首次提出了长尾――“The long Tail”的概念。安德森对亚马逊网站的图书销售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制成了一幅销量随图书种类变化的统计图。其中,大约20%的畅销图书占销量的一半左右,而80%的非畅销图书则占销量的另外一半。克里斯・安德森通过研究这个现象,提出了著名的长尾理论:在商品销售领域,在存储和流通渠道足够大的前提下,那些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商品销量也能够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销量相匹敌。

长尾理论的提出,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20/80定律”。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根据经济学统计结果归纳出“20%人口拥有80%财富”,后来形成了著名的“20/80定律”。“20/80定律”主要在于描述和诠释在经济和生活中少量的人(或事物)可以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的现象。与之应对的长尾理论则转换视角,关注被忽视的80%部分。长尾理论认为,只要储存和流通的途径足够畅通,80%非热销或迫切需求的商品的市场占有额是完全可以和市场上的热销产品相匹敌,甚至在一定时间后能超越热销产品市场占有额。“长尾理论”提出后,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并被深入研究甚至推广到各行各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图书销售学、经济学、出版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长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过程问题分析

长尾理论中的长尾实际是一个幂律曲线,它不会被供给瓶颈切断,幂律曲线的值域无限接近但永远不会下降到零,并且只要有消费市场存在,幂律曲线就会在三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出现:“(1)多样性;(2)不平等性;(3)存在某种网络效应比如声誉或口头传播效应,这些效应容易将质量的差别成倍的放大。”①我们研究目前高校学生的就业过程就能发现,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刚好提供了长尾幂律曲线出现的必要条件:(1)大学生求职愿望和途径以及来校招聘企业层次、类型多样性存在;(2)大学生素质、能力参差不齐,个性化发展;(3)高校发达的校园网络和大学生之间迅捷的传播渠道,将招聘企业的差别成倍的放大。因此,在高校就业过程中存在长尾效应是必然的。然而目前高校就业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1.社会过于重视20%精英人才,忽视80%一般大学生毕业生。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产品”。社会和企业对于高等教育的“产品”态度不一:小部分优秀大学毕业生是传统的“精英产品”,自然是被极力追捧的;占80%比例的一般大学生毕业生则遭受不同待遇,多多少少要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只依靠精英人才,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不同种类、不同个性的劳动人才。

如果80%的普通大学生在不同行业和企业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合适的职位做出贡献,这些分散的庞大人群所做出的成绩完全可以等同于精英人才甚至远超他们。这就是长尾理论所揭示的内涵,也就是众多小众市场的汇聚,能够产生与主流市场相抗衡的市场能量。从高校角度来讲,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过于关注拔尖和优秀学生,对于就业困难的尾部学生则缺少培养和指导,普通学生群体获得的权利与优秀生相比存在不公平现象。

2.高校和学生就业重视热门企事业单位,轻视中小企事业单位。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未能运用长尾理论,一味紧盯长尾头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热门企事业单位和一些抢手职位,在求职大军中激烈厮杀,争过独木桥,轻视长尾尾部大量适合自己的如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提供的合适岗位,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人为设置了就业障碍。从高校层面看,高校往往高规格联络和接待声誉好、行业排名在头部的企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等,轻视长尾尾部的大量的民营和三资企业,留住了少量来校招聘的大型企事业单位,虽然花费巨额接待费用、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却只解决了小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丧失了分布在尾部区域广大中小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大量招聘职位。

3.企业过于重视重点名牌高校,轻视普通地方院校。根据教育部近期统计,全国有普通本科院校1108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有996所,高职院校1239所,地方高校担任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企业在制订招聘计划的时候往往只看到长尾的头部,紧盯排名靠前的985、211等重点本科院校,忽视长尾末端大量的二本、三本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即使是一个很小的不需要高超能力和素质的普通岗位,也要从重点高校招聘,造成人才的浪费。在国内高校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生培养同质化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付出了巨大的招聘成本却招纳不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同时却因工作没有技术含量留不住重点高校的优秀学生。

三、用长尾理论推进高校学生就业工作

从上面长尾理论和高校就业工作的关系来分析,长尾理论虽然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经济规律,但其核心思想非常适合在深入改革的高校就业领域里运用,对于高校就业工作而言,可以运用长尾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就业工作蓬勃发展:

1.改革传统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企业需求的人才长尾。在大学生中,文化知识、素质能力都全面发展的尖子生是人才长尾的头部。长尾尾部是指社会满意的合格学生,即具有某一方面能力倾向与个性特征的学生。实施人才培养长尾理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应大力培养品学兼优能力出众的优秀、拔尖学生,加强长尾曲线的头部;另一方面,重视培养社会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抓住人才长尾。要达到此目标,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更新,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加大力气,在延长长尾的头部曲线的同时,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等,培养出社会企业需求的人才长尾。“长尾理论”可以很好地解决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大众化培养与差异化教育的矛盾,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和层次的课程体系模块,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高校通过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结构,使每个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得到培养和锻炼,而且在毕业之后都能在庞大的产业结构各类细分市场中寻觅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2.建设基于长尾理论的职业指导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人才长尾培养能否能取得成效还取决于培养过程和职业发展指导体系的选择。当前,高校大学毕业生的供应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二者之间存在双向选择的关系,一方面单位和企业选择自己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也在挑选自己心仪的职位。高校毕业生的差异化程度越高,企业在选择人才时范围就越广,大学毕业生错位竞聘的优势越显著。构建基于长尾理论的职业指导体系:一方面应在高校招生、培养到就业的整个过程中建立基于长尾理论的就业指导体系。从大学生走进校园就开始构建贯穿于整个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大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就业期望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除了专业和专职的职业指导教师提供的职业指导课程和服务之外,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乃至任课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体系中来。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利用不同的场合和渠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尤其是要注意抓住长尾部的学生,力争让每一个高校学生都勾勒出清晰的职业规划蓝图。

在就业指导上,运用多个渠道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教育学生将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企业需要相结合;做好自我定位,就业时根据就业形势避开一些竞争激烈热门的岗位,选择就业区域时既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更应关注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努力使大学毕业生认识到在基层工作虽然条件艰苦,对个人意志存在挑战,但是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有较多机遇,不仅能出成绩,而且能获得同龄人在经济发达地区未能实现的大收获。同时,响应政府号召,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努力构建创业拉动就业良性循环的就业环境。

3.高校与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是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最佳途径。对于学校来说,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促使广大尾部毕业生职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使毕业生能力符合企业要求,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有效避免学校教学脱离企业需求的矛盾。对于企业来讲,由于存在广大尾部合作高校的支持,企业获得了高速发展所急需的规模人才和适用人才。而且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关乎千家万户,可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形象,促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校企合作,通过参与岗位实践,对职业生涯及今后的成长道路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头部和尾部的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大幅提高。②

四、结语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是高等教育永恒的话题,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长尾理论提供了企业与大学之间需求关系的一个新视角,在就业过程中运用长尾理论是解决目前就业难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同高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合理构建基于长尾理论的就业工作体系,加大在就业服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建设,结合学校情况探索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信息合作和共建工作,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方能在解决就业难题的同时为各行各业培养大批优秀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注释]

大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模型 因子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的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经济转型逐步加快,高等教育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高等教育缺乏对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受到雇主的质疑,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8%,与2010届(91.2%)基本持平;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率(9.8%)比2010届(10.4%)下降0.6个百分点;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14.0%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有10.4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自愿低就业,有3.6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非自愿低就业;我国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约为499万人,按比例推算,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70万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52万,非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18万。王培君指出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就业能力严重不足。从能力结构上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和培养,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基于职位分析而构建的“任职资格模型”。

“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90年代以后,就业能力成为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的重要研究工具,成为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的核心驱动力。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概念的界定没有统一和清晰的表述,通常采用就业通用能力、可雇佣能力、转移能力、关键能力等概念来表述个体的就业能力。从内涵看,一部分从与个体相关能力的角度来界定,一部分从个体能力和影响个人获得就业机会外部因素结合的角度来界定。不论哪种视角界定,都比较认可就业能力核心内涵为个人获得并保持工作机会的能力。我国学者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采取了经验总结法、统计调查法、因子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等提出了从二因素、三因素到九因素模型。现有能力模型侧重静态分析,忽略了教育这一外在动力对就业能力的作用,难以适用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本文试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高等学校任课教师等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根据就业能力动态变化的特征,在现有侧重静态分析的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追加了教育变量,从教育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以期为大学生就业、高校教学提供建议。

二、研究设计和方法

1、量表设计和初始量表施测

通过参考现有文献所形成的概念界定,并经过课题组成员与相关专家的论证和分析,参考了罗峥等、陈洪余、郑天驰、杨旭华等文献的调查问卷研究成果,提取和分类汇总相应的测量变量,编制相应的访谈提纲和开放式问卷。根据访谈提纲对天津城建大学部分主管就业的教师(2名)、班主任(6名)、已经工作的毕业生(10名)、大四学生(10名)、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领导(4名)进行实地访谈和开放式问卷填写。访谈过程中针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潜在影响因素、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辅以具体的情景描述进行访谈。访谈结束后,将开放式问卷结果和访谈结果进行初步整理合并,提炼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50个测评项目,并请3名心理学教授和3名企业中层领导对题目的适当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等进行评定,进一步修改,最终得到包含45个测试项目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初始量表。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抽取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大四学生300名,并组织填写大学生就业能力初始量表,回收有效问卷2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33%。

2、项目分析和正式问卷施测

利用SPSS21对初始量表测得的数据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及高低分组T检验等项目分析。将区分度大于0.2,决断值大于3且达到0.05显著水平作为项目保留与否的依据。据此,共删除区分度在0.2以下(P>0.05),决断值小于3(P>0.05)的项目6项,保留39个项目。然后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去因素负荷值小于0.3、共同度小于0.2的项目4项,最终形成含35个项目“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四所大学的大四学生进行为期5天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问卷610份,剔除未回答完毕以及数据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共10份,有效问卷共600份,回收率为96.7%,问卷有效率98.36%。

三、研究结果

1、探索性因子分析

利用SPSS21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检验样本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判定标准:KMO取样适当性度量,当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因素利特(Bartlett)球形度检验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是否有共同因素存在。本研究KMO值为0.898,根据Kaiser的观点,KMO>0.8属于很好;Bartlett的球形度值为4852.211,Sig.=0.000

在本次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根据以下标准来确定因素的数目:(1)因素特征值大于1,并结合碎石图检验来提取因素;(2)该项目在某一因素上的负荷必须大于等于0.3;(3)每个因素至少包含一定的项目,项目数为大于等于3。根据以上标准,经过3次探索因子分析,剔除3个项目,结合碎石图结果共提取7个因子。用保留的32个项目进行主成分提取、最大方差旋转的因子分析,得到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32个变量可提取7个公共因子,公共因子解释了变量大部分变异,累计解释总方差的56.748%,每个变量都在其中的一个公共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值(大于0.5),而对其他公共因子的载荷值较低。分析各因子所包含的变量指标,可以用以下因子进行解释。

因子1:包括教育对工作能力的提升作用、教育对实践动手的提升作用、教育对应聘方面的提升作用、教育对内在品行的提升作用、教育对团队合作的提升作用、教育对情绪控制的提升作用,共6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教育在大学生大学期间起到的提升作用,可以解释和命名为“教育接受的提升作用”。

因子2:包括自我营销能力、自我包装能力、准确定位能力、竞争意识和能力、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共5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大学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用到的基本能力,可以解释和命名为“应聘能力”。

因子3:包括团队精神、团队配合、团队影响力、角色扮演能力、规划和组织能力,共5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大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可以解释和命名为“团队合作能力”。

因子4:包括道德品质、正直、社会公德、责任意识,共4个指标,这些指标放映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可以解释和命名为“内在品质”。

因子5:包括进取能力、抗挫力、抗压力、心理调适能力,共4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的承受调节能力,可以解释和命名为“情绪管控能力”。

因子6:包括感染力、倾听能力、就业信息获取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共5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大学生就业后的基本工作能力,可以解释和命名为“基本工作能力”。

因子7:包括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解决方案的能力,共3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大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要求,可以解释和命名为“实践解决问题能力”。

2、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对正式问卷的总量表和分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对信度的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eh’)系数和折半信度系数来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探索因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因素负荷矩阵中的因子负荷值比较高,结果结构清晰,因子载荷大多数在0.428―0.724之间,对总体方差的解释量也很高,达到56.748%。模型的各拟合指标达到拟合优度的条件,说明了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四、分析与讨论

1、构建了合理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

研究首先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前期半结构化访谈和开放式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初始量表;其次,采集预试样本,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问卷的修订,形成包含35个项目的正式调查问卷;再次,采集正式调查样本,通过探索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7因素模型,并通过了拟合度检验;最后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研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从教育视角提炼出就业能力由基本工作能力、教育接受的提升作用、内在品质、情绪管控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聘能力构成,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作为一种概念模型,用作管理工具对政府政策制定、高校教育改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注: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与对策研究(HEYP6034)。)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王培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

[3] 杨伟国: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N].中国教育报,2008-11-05.

[4] HARVEY L.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7(2).

[5] 王培君: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9(32).

[6] 王爱兰、金戈、马文菊: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J].甘肃高师学报,2012,17(1).

[7] 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2010(1).

[8] 陈洪余: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初步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

[9] 郑天驰: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