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被同学征服的妈妈

被同学征服的妈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被同学征服的妈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被同学征服的妈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环境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01-01

环境问题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当今世界,台风、海啸、水灾、旱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不断,水污染、空气污染、生活环境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非典、甲流感等流行性疾病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追溯其根源无不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有关联。环境问题,已是人类生存的最大问题,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孩子们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同时还要引导孩子们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之中,培养孩子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和悦纳自然的价值取向。

一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适时渗透保护自然的教育

现有的教学资源,有相当的篇幅涉及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在我们的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这些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文本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紧密结合,有效引导并激发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我的做法是:一方面利用文本中写景散文进行渗透教育。课文中有很多涉及风景名胜的文章,如《趵突泉》、《海底世界》、《鸟的天堂》、《浙江潮》等之类的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鼓励学生围绕课文重点句段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领会课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对自然、对人文景观、对非人生命体产生接受或喜爱之情。另一方面,说明文教学直接渗透。小学教材中有的文章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鸟儿的侦查报告》、《生命与水》等。这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渗透于教学中。

如教学《鸟儿的侦查报告》一文时,我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讨论鸟儿的报告:①第一份侦察报告向我们报告了什么?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报告的内容。追问:野鸡妈妈为什么孵不出小野鸡?②读文:请两位同学来做情景再现:一人读鸟儿朋友的话,一人读野鸡妈妈的话。③“忧郁”什么意思?“重重叹了一口气”说明什么?谈谈读了这份侦察报告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了环境污染问题使鸟儿频频受到伤害,我们想想吃草籽的鸟、吃害虫的鸟、吃鱼的鸟都受到了死的威胁,那么,我们人类呢?借机启发学生明白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教育学生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二 挖掘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认识自然,走进自然

虽然现行语文教材中已经蕴含了相当数量的保护自然的教育范本,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种教育,更有必要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保护自然问题为内容的语文实践活动。

1.开展视听活动

在培养学生听和阅读能力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环保视听材料,组织学生课外看和听,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书籍、图表、新闻报道等,还有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故事、小说和寓言等。

故事、小说、视频和寓言可以通过现实的或虚构的情节向学生揭示自然的变化过程,通过生动的语言或平面图像向学生展示各种非人生命体或非生命体由于人类活动而受到的冲击,激发学生对遭受破坏和屠戮的生物的同情感,使他们能理解和关注人类以外的事物,感受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让学生身临其境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自然的正确认识,讲解完《浙江潮》一文后,我不失时机地把同学们带到一公里的北戈壁滩。因为小宛学校就坐落在隔壁腹地。踏上戈壁滩,看到一望无垠的浩瀚沙漠,望着夕阳,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吟咏出了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的壮美诗句。同学惊叹于眼前的壮美景象,失去了刚来时的喧哗,一个个屏气凝神,神色庄重。于是,我问同学们:有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报纸宣传说,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壮举。根据你现在的领悟,你赞成这个观点吗?此话一出,同学们争相恐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登一个峰顶,只能算壮举,是人类勇气、毅力、耐力、冒险精神的显现,不能算征服。如果那样,漂流一次长江,就征服了长江。飞渡一次黄河,就征服了黄河,这如果要算征服,我们今天也叫征服了沙漠。我释然一笑,并解释说,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对自然我们不能用“征服”一词。我们的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而我们人类祖先的足迹据推测也只有一百多万年,有文字记载的也只有几千年,和地球相比,我们人类还非常年轻,有许多未知的领域还需要我们去探索,人类对自然的无知索取使我们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再不能用征服来对待自然,应同自然和谐相处,学会悦纳自然。这种课后及时的走进自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又领悟了人类和自然密不可分,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了起来。

三 培养环保意识,走和谐之路

被同学征服的妈妈范文第2篇

华英学校四(1)班彭伯权

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早晨,我背着爸爸妈妈为我准备的旅行包兴致勃勃来到学校,和肖老师会合。八点钟左右我们坐上了开往梦幻岛的豪华大巴。一路上同学们都恨不得身长翅膀脚生云,大家的心都已经飞到了梦幻岛,车沿着国道一路奔驰,我们望着窗外美丽的蓝天、白云、高楼、大厦和川流不息的汽车。心里兴奋极了!

大约九点三十分左右客车载着一车的“欢笑”来到了樟木头梦幻岛,我们随着老师一起排队进场。我一进场就迫不及待的玩起豪华飞椅、滑行龙、海盗船、双人飞天等既刺激又好玩的项目,当我玩得手也酸了,脚也麻了的时候,才感到腹中空空如也,才想起爸爸妈妈给我准备的零食。我一看已经11点钟了,同学们也开始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零食,看着同学们开心的吃着零食,才感到爸爸妈妈为我们春游付出了许多,虽然零食事情很小,但里面饱含的深情却很多很多。

被同学征服的妈妈范文第3篇

然而,正像人气大V“留几手”在微博中所写的那样:“小时候我们都嘲笑、歧视、欺负过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因为我们对世界了解太少,对他人不够宽容。”周玮的成长相对于普通人,充满了更多的坎坷。儿时的一场怪病让他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从此背负上和别人“不一样”的标签。学校拒收,母亲的反复哀求,才让十岁的他成为一年级的旁听生。在学校,他没有朋友,常被同学欺负,甚至不敢上厕所。在节目中,很多观众都发现周玮写答案时动作特别慢,大家都以为他是在思考。可是周玮妈妈却解释道:“小学时,他算得太快会被同学打。他只好故意写慢。到现在这个习惯都改不了。”

五年级的时候,周玮被迫退学。然而上帝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帮母亲打理小卖部的他表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他能自己推导等差数列,对自然数的高次幂运算、两位数、三位数以及四位数之间的相乘,高位数的开平方、开立方等都能迅速给出准确的答案。

这样的经历,让人将他和著名电影《雨人》关联起来,电影中的“雨人”也是个数学奇才,他看一眼打翻在地的牙签,便已数清有246根,开根号算术直接通过心算算出,但他因为自闭症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周玮仅凭家中的计算器便能演算高难度的数学题,这不得不让人惊叹这就是中国版的雨人。

周玮的母亲说儿子常遭受歧视,但家里人一直相信他不傻,参加这个节目,就是想证明一下。而对于周玮的经历和表现,节目评委李永波连叹“很悲哀和可惜,中国还有很多像周玮一样的天才,但是因为种种不公平被埋没。” 而表现十分激动的魏坤琳教授,当晚在微博上写道:“这个世界经常对新的天赋、新的创造不友好,到现在我终于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真正伟大的天才,但是每一个天才可能来自于任何卑微的个体。”

热议锐评:面对周玮,无论是为其经历感动的,还是质疑结果的,都无法否认,能同时掌握心算乘方计算、16位数开14次方根等计算技巧,很有难度,尤其是结合周玮的智力疾病看;都无法否认,周玮在台上呈现的人生履历,征服了被各种选秀娱乐轰炸得疲劳的眼睛。虽然将周玮动辄比作霍金,或许有失偏颇,但他还有那些和他一样的人,那些像钻石却被灰尘遮住光彩,或因不合常规而被歧视甚至忽视的人们,他们理应走到社会广场中来,受到尊重与关注。对我们来说,不妨就顺着周玮人生故事的“指引”,去关注曾被我们忽视的一群人,去翻新我们看待人和事的角度。(曾颖《新京报》)

被同学征服的妈妈范文第4篇

1、数学老师随着那刚响起的铃声直奔教室,他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的稳重,似乎让人觉得他在用步伐来计算从办公室到我们这教室的距离,一走上那讲坛,便将那个大大的三角哐啷一下放在讲桌上,职业让他一下子发现了班里的那几位爱逃课的家伙,随后说:"班长,跟我把没有来的同学记下来,我待会请他们喝茶。"下边依稀地响起一阵笑声。

2、他个他中等,一头乌黑的头发总是让人感觉那么的干净,总是在预备铃声响起之前就来到了教室的门口。铃声响起时,他来了,穿着还是那件夹克,很干净,手里只捏了二支粉笔。他不慌不慌地走上讲坛,将粉笔轻轻地放一支在讲坛上,生怕触折了粉笔。然后面带着微笑,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平视了一下同学们,然后将那只捏了粉笔的而显得枯瘦的手背在背后,往巷道里走了遭,似乎在看同学们的课前准备得怎样。他的微笑告诉我们,同学们很听话的,很乖!此时无声甚有声。

3、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得年轻,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

4、任老师有一双明亮又会说话的眼睛。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把小飞机拿出来玩儿,不料被任老师看见了。她用严厉的目光望着我,好像在说:"你手里拿着什么呢?"我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赶紧把小飞机收起来,重新专心听讲。

5、她俯下身子凑近我的脸,睁大了眼珠儿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

6、但的眼她是小个子,和她的爸爸一样的小而俊俏。她的眼最好看,很深的双眼皮,一对很亮很黑的眼珠,眼珠转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显着灵动俏媚。假若没有这一对眼睛,她虽长得很匀称很秀气,可就显不出她有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她的眼把她所有的缺点都遮饰过去,她的眼能替她的心与脑开出可爱的花来。尽管她没有高深的知识,没有什么使 佩服的人格与行动,可是她的眼会使她征服一切;看见她的眼,人们便忘了考虑别的,而只觉得可爱。她的眼中的光会走到人们的心里,使人立刻发狂。睛经常充血而且混浊,有时像死人般的停滞不动。

7、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8、今天上午,李老师先让几个同学上黑板上默写第一课3.4自然段,默完之后,便让我们一起来读。我们在一些地方读的生硬硬的时候,李老师便让我们停下来。他给我们示范一下,读到"我很快乐"的时候,李老师声如洪钟,气壮山河,怀着最大的激情这好象一把火,点然了我们班全部人的激情,只见李老师的双手向两边伸开,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当读到"也很惧怕"的时候,声音一下子下降了许多,双手紧贴聚拢在胸前,像很害怕的样子,表情也配合的非常好。他读得引人入胜!李老师的感情也随着文章变化着、起伏着,他的读书声如美妙的音乐,让我们如痴如醉的听。李老师就像一个专业的演员,也像一个乐队的总指挥等等。

9、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干墙角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自已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了,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10、你每天扳着脸走上讲台,我们刚下课玩后的愉快心情又被破坏了。这时我多么希望你能笑一笑啊!开始上课了,你一直眉头紧锁,忽然叫起一个正在开小差的同学回答问题,那个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答得牛头不对马嘴。老师顿时火冒三丈,问他怎么回事。后面的同学告诉我的,他解释道,全班哄堂大笑,但老师不笑,仍然眉头深锁,用箭一样的目光盯着我们,我们只好马上闭上嘴巴,正襟危坐。这时,我们多么希望老师你也能笑一笑啊!这样,你的不快、同学们的不认真,也许就会在一笑之中飘然而去,我们与你的距离会因这一笑而变得亲近起来。优美的句子

11、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一丝一毫的过错。老师的眼睛又像妈妈的眼睛一样,充满了对我们的关心和慈爱。

12、还有一次,下课的时候,我看见地上有张废纸,就随手拣起来扔到簸箕里。当时,教室里没人,谁也不知道这是的。过了一会儿,上课了,老师发现地上的纸没有了,很奇怪,我一边笑,一边看着老师。老师发觉了,眼睛弯得月牙似的,微笑着把目光投射到我身上。优美的句子

被同学征服的妈妈范文第5篇

我说什么她都听不进去

有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偏要去做什么,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惹得她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又无良策。我让她举例说明,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住五楼,最近她女儿下楼总把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然后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刺溜。她不允许孩子这样做,因为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这样做会把衣服弄脏磨坏。但孩子根本不听,屡说屡犯。最后,她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孩子见她生气了,便当面不做背后做,结果衣服袖子经常脏兮兮的。说完,这位家长失望地加上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别的孩子懂事,我不知给她讲了多少道理,可她一句也听不进去。”

我说:“你既然发现讲道理没用,就应该立即停止。”家长迷惑地问:“如果不讲道理,那我该怎么教育她呢?”我说:“回家找两块抹布,你一块孩子一块,把楼梯扶手擦干净,这样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另类下楼法的乐趣,多好。”家长一听,恍然大悟:“对啊,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

这位家长之所以没想到,是因为一直以来她只注意了如何“说”得有理,没想过“做”得有无道理。就这件事而言,孩子不过是想变个花样下楼,家长就不能容忍,那还谈什么尊重孩子呢!

教育,并不是“告知”和“被告知”的过程。要使孩子明白道理,不是仅仅把道理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地获得经验。

我从新闻中得知,广州番禺张中良夫妇收养了10个孤儿,孩子做错事,张中良与妻子从不责骂他们,也不讲大道理,而是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来认识道理。一天,张中良让小女儿慕恩带着眼睛看不见的姐姐美春出去玩。不知为何,慕恩将美春一人丢在外面,自己回家了。张中良知道后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用毛巾蒙住慕恩的眼睛,让她自己在外面走了一段路。从此以后,慕恩特别知道照顾看不见的美春。这一细节让我对张中良夫妇充满敬佩,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是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却非常透彻。

爱讲道理的家长有“问题”

为什么有人会喜欢讲大道理?这源于他的思维惯性。从小在家、在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成为讲大道理的爱好者。因为在他的经验和认识中,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就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这种单边主义的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入教育的误区。

有位家长说他没有孩子时,很瞧不起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后来,他有了儿子,遇到问题,他总是耐心地跟儿子讲道理,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以理服人行不通了,有时不管他说什么,孩子就是不听。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周围又不时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要狠一些,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怎么做,没什么好商量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一次,他和孩子发生了冲突,真的没能控制住情绪,打了孩子。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已经“堕落”为自己所不齿的那种家长了。

这位家长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长面对孩子犯错时,都是这样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批评,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或者在感情上做文章,陈述我为你付出了很多,你却这样不懂事……以此来“感化”孩子。

思想家卢梭说过,对孩子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样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三种办法恰恰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且纯熟运用的。

把“讲道理”当成教育,几乎是“问题家长”的通病。教育孩子时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是家长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教育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使问题复杂化。而家长一旦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教育方法,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有位妈妈晚上给孩子刷牙,小家伙不配合,任凭妈妈讲多少道理都没用。后来,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孩子有个很喜欢的小熊玩具,妈妈在晚上刷牙时跟孩子说:“宝贝,小熊这么长时间没刷牙,牙疼了,你帮它刷刷牙好吗?”孩子高兴地接过妈妈准备好的牙刷,帮小熊刷起来。给小熊刷完牙,妈妈表扬道:“小熊真乖,给它刷牙它配合得真好。”然后问孩子,“宝宝想不想让小熊看看你也很乖,也会好好配合妈妈刷牙啊?”孩子说好,史无前例地配合妈妈刷牙。这样几天下来,孩子再也不厌烦刷牙了。

还有位家长说他4岁的孩子有两个毛病,一是不听话,二是爱哭,并举例说,孩子这几天总是临睡觉前要下楼玩,家长讲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明天再下楼玩。孩子就是不听,非哭着要下楼。

我说,从今天起,你听孩子的。如果他临睡前想下楼,你就辛苦点,抱他下楼,他想在楼下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在其他事情上也采取类似做法。家长有些吃惊,但还是按我说的做了,结果让他意想不到。

他告诉我,当天孩子临睡前又要下楼,他没说什么,愉快地给孩子穿好衣服带下楼去。外面很黑,冷飕飕的,空无一人,他刚把孩子放在地上,孩子就抱着他要回家。他故意说,既然下来了,多待会儿吧。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多待,说要回家睡觉。回家后,孩子一下子变得很乖,让刷牙刷牙,让脱衣脱衣。此后其他的一些小事,家长也都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结果孩子的哭闹大大减少。

讲道理没用,不妨换个做法

孩子确实有不可理喻的时候,遇到这种时候,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感觉一下他的想法和愿望,不要轻易断言孩子不听话。家长可以直接给孩子讲一些正确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听,就应该考虑换一种教育方法。实践证明,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情绪上入手最容易,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

有个妈妈说,她儿子在3岁前经常跟着她上卫生间,后来她觉得孩子大了,就不允许孩子再跟着她上卫生间。但孩子不听,非跟着不可。妈妈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没用,只好强行把门闩上。结果孩子每次都在外面拍着门,哭得声嘶力竭。从此,孩子的注意力全放在妈妈去卫生间这件事上,即使他正和姥姥玩或正在看电视,一旦发现妈妈想悄悄溜进卫生间,立马丢下正做的事,冲过来高喊“不让妈妈上厕所”。这位妈妈非常发愁,每天上厕所成了警察抓小偷,感觉真累。

我说,既然讲道理没用,就不要讲了,换种方法,用问问题的方式给孩子做工作,效果也许好些。我建议她问孩子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不让妈妈去卫生间,那你觉得妈妈尿裤子里好还是尿马桶里好?”大多数孩子通常用第一问就解决问题了,因为他会很快做出判断,尿马桶里好。孩子一旦给出这个答案,多半不会再阻拦妈妈去卫生间。个别孩子因为这事和家长拧巴了挺长一段时间,会故意回答,尿裤子好。那么,家长可以接着问第二个问题:“你喜欢妈妈高兴还是喜欢妈妈不高兴?”一般情况,孩子肯定会选择前者,就像父母本能地爱孩子,而孩子也会本能地爱父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很少有孩子会选择后者。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对第一个问题重新做选择。如果孩子重新做出选择,要真诚地表示高兴,赞扬孩子的懂事,然后让孩子在外面等着,并给他一个期待,让他看看一会儿妈妈出来后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对幼儿来说,只要有一两次机会,看到妈妈因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问题多半就解决了。万一你的孩子太特别,仍然固执地选择要妈妈不高兴,那么你可以问第三个问题:“你希望妈妈只是今天不高兴,还是明天也不高兴?”

如果孩子选择了只是今天要妈妈不高兴,那么事情就可以回到前一个问题上,按前面的套路来解决。最意外的是孩子选择明天也不让妈妈高兴,那么第二天妈妈可以接着问孩子:妈妈今天因为不能正常上卫生间不高兴了,你希望明天妈妈高兴吗?家长问话的态度要拿捏好,要平和而真诚。因为夸张的口气会误导孩子,让他以为这是个游戏,而故意做出错误的选择,以延长游戏时间;当然更不能表示生气,那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坏,刺激其负面心理。只要孩子感觉妈妈内心没有恨意,他绝不可能一直要妈妈不高兴的。

后来这位妈妈告诉我,她问到第二个问题时,事情就解决了。

我见过一些屡教不改的孩子,确实让人棘手。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家长。有些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架子,不管大事小事,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劝孩子服从。如果有人告诉他说要改变的是家长,他会觉得被冒犯、被挑衅,因而生气。他爱自己的想法超过爱孩子,而孩子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投降”中,心理逐渐被打垮,如果没有阅读或其他思想导师扶植其精神之树成长,孩子的思想会逐渐萎缩,思维方式会慢慢变得畸形。

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首先会丧失倾听的兴趣,发展出超过常人的防御心理,同时产生道理免疫力,哪怕对方说得很有道理,他也本能地排斥;其次,独立意识丧失,不能对一件事进行诚实、深入地思考,失去了正常判断力,思维流于肤浅和平庸;再次,心态变得苛刻,对理解他人没有兴趣,兴趣只在如何运用自己的观点征服对方,占据上风――这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常见,他们和别人没有共同认可的观点,几乎从来不能在一件事上持有相同的看法。你说不要滥用药品,他就说生病了还是要吃药的,不能一概而论;你说孩子不能打、要尊重,他就说孩子和孩子不一样,有的孩子是需要打的……我老家管这种人叫“杠房里出生的”。从表面上看,这种人说话总是一分为二,全面又客观,其实他们只有两种观点:你的观点和我的观点,且你总是错误的,而我总是正确的。这种人其实思辨力特别弱,能量主要用在不停地反对别人上,一生也往往在这种无端的消耗中度过。这种心理,如果不自知,会通过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给“讲道理”家长的建议

做“不讲大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作用,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下面给家长朋友们三条建议:

第一,“讲道理”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道理,必须确认这道理你是相信的。比如,有的家长明明是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非常在意,却对我说:孩子成绩不好,想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太在意分数。家长把“如何说”仅仅理解为一种说话的技巧,是他们在教育上始终不得要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文字所到之处是思考所到之处一样,语言所到之处,也是观念所到之处。与其向别人讨要说话技巧,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二,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一些家长站位不高,却热衷向孩子传达一些不高明的见解,包括庸俗的人生经验。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要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因为别人进步了,你就落后了。孩子从这些所谓的道理中,学会了小钻营、小算计,丢掉了襟、大情怀。家长这样“讲道理”,真不如不讲。

第三,不可把“不讲道理”当成“不讲理”。

有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教育孩子很直接,三句话不合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这里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更有些家长,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事后却美化自己。例如,打完孩子后,又深情地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通过煽情为自己找遮羞布。这简直是强盗逻辑,是更深层次的不讲理。

相关期刊更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东省教育厅

景德镇陶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大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