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铁员

地铁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铁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铁员

地铁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铁火灾 疏散模式 分析

前言

地铁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优势不言而喻,但历史告诫我们,近 20 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地铁火灾事故,都以其惨痛的教训给我们以深刻警示,如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火灾,死亡125人,受伤138人,314人下落不明。成都市地铁交通自2005年全面开工建设以来,地铁交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都地铁1号线已投入运营近两年的时间,地铁2号线也即将投入试运营,其投资规模、速度可谓国内空前。到2020年成都地铁将建成9条运营线路,形成总长163.6公里的地铁运营网络。作为最先投入运营的1号线,从消防安全设计及施工方案而言,该线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通过分析影响乘客安全疏散的客观因素,进而对地铁火灾事故发生时如何有效实施疏散进行初步的探讨。

1、影响人员疏散的客观因素分析

1.1、客流量大,增加疏散难度

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正线全长18.142km,据有关资料显示,1号线开通以来,最大日客运量31.1万人次,最大高峰小时客运量为3.76万人次,最大上线列数15列;2012年1月1日至3月30日日均客运量为17.6万人次。在地铁突发火灾事故情况下,这么大的客流量,组织有序疏散很难,若要确保所有乘客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全部逃生,难度更大。按《地铁设计规范》第 19.1.19 条规定:“出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发生火灾的情况下,6min 内将一列车乘客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现以一号线天府广场站为例,该站作为成都地铁1号线和2号线惟一的换乘站,天府广场地铁站将是未来国内最大规模的地铁车站。该站根据双休(节假)日大客流情况,通过计算,该站一列满载乘客列车总人数 1860 人,高峰期列车发车时间间隔 6分15秒,候车乘客 400人,工作人员按 12人计算,须疏散人数为 2272人,设计 6min内疏散能力为 4320 人,疏散设计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但如上所述,据统计,该站 2010年 “十一”黄金周期间瞬间客流达到 37600人,大大超出了该站的疏散能力。

1.2、疏散条件有限。

1.2.1、垂直高度深。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设计规范的要求,商业营业厅设置在地下层时,不应超过地下 3 层,按常规最深只设置在地下 12 m左右。而地铁站台站厅一般埋深都在 15 m以下,如天府广场地铁站为地下四层,总建筑面积近10万㎡,最深处达到了28.5 m,除地下负一层的商业区域和负二层的地下停车场外,地下负三层是地铁1号线的站台层,地下负四层是地铁2号线的站台层。火灾发生后,乘客从站台及站厅层仅凭体力往地面逃生,既耗时,又耗力,再加上不可知因素,安全逃生的把握性不大,对老弱病残的乘客而言,更是凶多吉少。

1.2.2、疏散途径少。地下民用建筑的人员密集场所,每个分区面积都控制在2000㎡以内,且每个分区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当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过 10 m 时,每 100人疏散宽度指标约达 1 m,且均为安全系数较大的封闭楼梯间。而按地铁疏散计算方式,以天府广场广场站为例: 总面积3.1万平方米,地下四层最深近30 m,直通地面的出口只有8个,经计算,如不考虑扶梯继续运行,每100 人疏散宽度指标不足0.5 m,且人员均暴露在火场烟气中。另外,向上的疏散方式、检票闸机等障碍物挡道,也严重影响乘客快速逃生。列车若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乘客逃生的唯一通道是列车首尾一扇宽度仅为 80cm 的直通式紧急疏散门或宽 60cm 侧平台,其后果更为严重。

1.2.3、 逃生口不清晰、距离长。城市建成区地铁站大部分均设有通道连通地下商场(通道中间设有防火卷帘与地铁分隔)。每个站均设有不少于 2 个直通地面出口,疏散距离普遍较长。一旦突发火灾事故,乘客往往习惯性从平常行走相对熟悉的路线或盲目跟随他们逃生,这对选择较长路线逃生的乘客来说,被困受害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

1.2.4、能见度低。地铁发生火灾时,一旦电源切断,地下空间一片昏黑。即使采用了事故照明灯,但由于浓烟遮光,能见度仍然很低,人们不易辨识方向和路线,影响疏散和灭火速度。据资料介绍,人在烟气中若能见度小于 5时,逃离地下建筑空间将是非常困难的。

1.2.5、烟气流动速度快。由于地铁封闭空间,因此造成比地面建筑更大的潜在危险。在空间内受限制的火,由于热、气体以及烟雾的驱散受到干扰,因而大大提高了火的辐射反馈和增加燃烧速度,可燃物燃烧后造成燃烧区的温度急剧增加,气体膨胀,在热力作用下,烟气以平均 1 m/ s左右的速度扩散蔓延,随着火灾时间的延续,烟热强度不断加强,造成烟雾地带长,而烟热最集中的地方恰恰是狭长的通道、出入口等处,这些极不利于扑救和疏散工作的进行。地面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相反,人往下逃离就可以脱离烟气的危害。而在地铁里发生火灾时,人只有往上逃到地面上才算是安全的,而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一致,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步行快,所以人员疏散很困难。

地铁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铁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弱势群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76-03

一、引言

我国的流浪乞讨现象已有相当漫长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对于人口流动的限制日益松动,特别是沿海经济发展促使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与之相伴的是流浪乞讨人员大量涌入城市,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1982年国务院制定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将流浪乞讨人员视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盲流”,并给予强制收容遣送。实践中出现了“孙志刚案件”等一系列事件,引发社会各方面的争议。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出台,同时废止了实行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充分体现了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也显现出我国政治文明和法制建设的进步。首都北京市面临着众多的交通问题,为了缓解首都交通拥挤状况,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尤其发达。但是与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相比,地铁票价却相对低廉。国内多数城市使用的是累进票价的分段收费制度,例如上海地铁3元起步价,9元封顶;南京采用2元起步价,4元封顶。在北京,为了鼓励公交先行,则实行2元一票制单一价格。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使地铁成为流浪乞讨人员的聚集地,引发了安全、卫生、道德、经济等一系列的公共问题。

二、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现状

根据国家民政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定义,将那些在城市无固定居所、无合法经济来源、无正当职业的外来人员界定为“流浪者”,把以沿街乞讨的方式获取钱物的人员界定为“乞讨者”。

根据上述界定,按照流浪乞讨的经济原因,笔者将其分为四类,一是有经济能力但暂时遇到困难,如钱包丢失、寻亲不成等,这类人的数量不大,可以由救助站送其回家。二是无经济能力被迫流浪乞讨的,占流浪乞讨人员的大多数,而他们遇到的困难是救助站难以解决的。如一些未成年人因父母离异得不到家庭关爱、无父母且亲属不愿意养育等,即使送其回家也会再度出来。而成年人中多数是因为家乡极度贫困,进城打工又找不到工作,同时,当地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解决其基本温饱问题,所以即使救助站送其回家,他们也会再次出来流浪。三是无经济能力但愿意以流浪乞讨方式生活的人员,这种人数量较少,如果遇到困难也会到救助站接受救助,但是通常不会选择回家。四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以乞讨为业的职业乞丐,他们不愿意工作,靠乞讨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这类人一般不会接受救助站的救助。总的来说,北京地铁里的流浪乞讨人员来源复杂,流浪乞讨目多样,但归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项特征:多来源于北京周边省份;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成年人最多,其次是老年人和儿童;此外,还有少数精神病患者和传染病患者。

这些人员以各种手段获得乞讨,有的通过描述困境、称赞施舍者、劝告说教等语言诉求;有的通过爬走、作揖、拉扯、下跪、磕头等动作表达;还有的通过歌唱表演、劝导购物等。总的来说,他们通常游走在合法与违法的边缘。

三、流浪乞讨人员行为的负面影响

1.流浪乞讨人员对城市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负面影响。流浪乞讨人员大多没有好的住宿和生活条件,个人卫生状况较差,而且时常以残缺或者畸形的身体弱势来获得别人的同情。这与构建洁净舒适的乘车环境的期望相去甚远。

2.流浪乞讨人员聚集造成公共安全隐患。乞讨是有可能危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有些乞讨人员进入车厢,躲藏在车上,专职乞讨,使本身运力不足的地铁增加不了负荷,变得更加拥挤和危险。有的占据站台等人流密集通过的地方,或者长期滞留站台,给地铁交通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和紧急疏散压力。

3.流浪乞讨人员影响公共道德。流浪乞讨人员往往结成帮伙行动,一些能自食其力的人也加入其中,挑战公众扶贫济弱的观念。许多乞讨活动背后更搀杂了“黑手”操纵,乞丐帮伙不惜自残,或衣着褴褛伪装成残疾人,或租用流浪儿童行乞,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些乞讨人员变相抢劫,强行索要,这都破坏了公共秩序,对公共道德形成冲击。严重者则超越道德范畴,扰乱了社会治安,上升到了刑事法律层面。

4.流浪乞讨人员给城市形象带来极消极影响。一个随处可见乞讨人员的城市,对于游客、投资者而言是缺乏吸引力的。地铁是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投资者的重要窗口,地铁里不良乞讨行为将会给首都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流浪乞讨原因分析

1.社会发展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再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使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日渐扩大,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贫困地区农民和城市无业人员大量涌入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寻求生路的主要原因。但身无一技之长的他们很难在城市找到工作,一部分人逐渐演变成流浪乞讨人员。由于一些落后地区收入极低,生活困苦,农民在城市流浪乞讨所得也比在当地收入高,两相比较,外出流浪乞讨便成为一些人的“理性”选择。流浪乞讨的社会原因不解决,流浪乞讨就不可能禁绝。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农村老人、残疾人生活没有保障,一部分人被迫走上流浪乞讨之路。

2.个人环境原因。从个人环境来看方面来看,夫妻冲突、家庭破裂导致了流浪儿童的产生;部分农民及城市失业者由于个人无一技之长或无工可打而沦为流浪乞讨者;还有一部分人沾染了好逸恶劳的恶习,自甘堕落到流浪乞讨者的行列。近年来,还出现了以乞讨为发财致富手段的职业乞丐,他们有的幕后操纵,租借残疾人和少年儿童上街乞讨;有的结成“丐帮”,实行有组织的分工协作。

3.社会文化原因。流浪乞讨已成为一些地区或群体的文化。在他们中,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体系以及认同心理和归属心理。一些“乞丐村”里,村民的流浪乞讨不仅不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反而为其他人所羡慕和效仿。这种文化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支持使得流浪乞讨队伍不断壮大。

五、关于解决措施和建议

1.改变北京地铁的单一2元票价制,实行累进分段票价制。同时考虑到北京公交先行的交通政策,可以使起始票价略低于国内其他城市。另外,实行进站计时制度,对每次单程乘客进站超过一定时长的予以提高票价,减少其在站内的逗留时间。

2.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人员配置,完善基本救助设施,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力度,尤其是对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传染病、艾滋病患者等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的救助,提供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如,完善社区养老制度等。

3.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强化社会管理,并在相关法律的框架内制定地方性法规,将一些法律解释细化和可操作化。如,对未成年的流浪乞讨者,参照《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对其进行强制性救助;对强讨恶要,骚扰他人的乞讨人员及其他有轻微违法行为的流浪乞讨者,可以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治安处罚或刑事拘留;对于混杂在流浪乞讨者中间的刑事犯罪分子给予坚决打击,以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实现社会救助社会化、多元化。长期以来,我国‘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格局弱化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政府承担了过多的社会保障职责,及不利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多元化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例如,一方面鼓励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扩大社会救助路径;另一方面以多种形式完善社会救助方式,拓宽社会救助范围。

参考文献:

[1]刘华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释义[Z].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汤秀娟,王霞.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1.

[3]毕树沙.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王宝庆,等.当前我国社会乞讨现象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4).

[5]王淑霞,治理流浪乞讨人员的困境和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6.

地铁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发展,e-training,效率,车站值班员,培训

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由于信号故障采用运营闭塞降级方式运营的过程中,行车调度及行车值班人员未对正线运营列车准确定位,造成一列从豫园向老西门行驶的列车不慎与前方列车发生轻度追尾,造成多人摔倒受伤。这次事故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使得10号线停运了两天,由此也引发了全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大反思。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事故的整个过程:

时间:9月27日14时许;

地点:上海地铁10号线新天地站设备故障;

事件:14:10分交通大学至南京东路上下行采用电话闭塞方式,列车限速运行;15:51分一列列车行至豫园至老西门下行区间不慎与前车发生追尾;

进展:271人受伤,其中约20人重伤。上海轨道交通方面在事故发生后立刻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此次事故展开全面调查,事故也导致上海地铁十号线被迫停运2天。

在这里,我不是要研究这个事故的原因,而是想通过这个事故更直观地说明目前上海轨道交通行业所存在着的一个隐性的问题。众所周知,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诚如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3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国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都开始进入大发展时代。根据规划的通车目标,未来5到10年,上海的轨道交通规划将达到近1000公里,实现市区范围内步行15分钟便能到达轨道交通站点,同时每个郊区新城(除崇明岛之外)至少都有一条轨道交通到达。

与各地的地铁建设热火朝天相对应的,越来越多城市的轨道交通企业,正面临着合格的轨道行业专业人才却越来越稀少的现实。从众多行车安全事故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目前上海轨道交通行业在行车岗位的人才储备上确实存在很大的短板,而这个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上海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寻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新兴发展轨道交通的城市出现,急需人才资源的他们还纷纷向上海、北京这样的老牌轨道交通城市的企业员工抛出橄榄枝,不断地以高薪聘请方式挖角,使得老牌轨道行业城市加速出现了人才断层。

正是面临着规划如此远大,人才却越来越少的局面,再仅仅依靠传统HR的方式招收与培养员工已经远远不适应企业未来的高速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为目前上海轨道交通行业在HR方面的困局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在研究中,通过对现有培训模式所存在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得出了现有培训模式所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在轨道交通企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技术的e-training系统,从而使低效率的80/20模式转变为高效率的长尾模式。这是一种类似于制造型企业建立ERP系统及整合供应链管理的方式,可以整合企业在录用、培训员工的过程中与人力资源部门上、下级的关系,由员工自身开始逐渐扮演主动的角色,通过e-HR系统和e-training系统,获得更丰富的人才信息和培训资源,使之更符合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现实所需,同时通过互动平台和模拟操作环境,使轨道交通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短的时间、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与人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也能以更高的效率培养符合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然后以SWOT方法,结合上海轨道交通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组合论证,从而得出在轨道交通大发展的今天,上海的轨道交通想要赢得持续发展的机会、要成长和壮大、要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最便捷的道路就是建立起一套e-training平台的结论。从e-training系统的特点上讲,具有灵活性、便捷性、个体性、直观性四大特性,这也是e-training平台系统有别与传统人力培训方法或者单机电子培训课件的最大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变革性地区别。如果能充分发挥这些特性,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e-training系统的使用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从e-training系统的实现条件来说,e-HR建设需要企业具备四个前提条件:

①有一套规范的、可遵循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②完善的财务和运作定位;

③开放和敢做敢为的企业文化;

④高层领导和企业战略的大力支持。

而对于运营了近二十年的上海轨道交通企业来说,只需经过仔细的评估和进一步的改革,这些前提条件基本都可以实现。

最后在再辅以英业达公司成功要素的分析,对在上海轨道交通中建设e-training系统进行了指导。在我的设想中,e-training系统即电子培训系统对于整个降低人力资源的总成本、确保人才质量、缩短录用及培训周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此e-training也就成为e-HR系统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地铁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铁基地;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绿地;绿化

蒲汇塘基地是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基地,位于上海徐汇区,占地116006㎡,绿化面积65000㎡,绿地率为56%。基地内设置有办公区域、停车库、危险品仓库等区域,园林植物配置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草相结合,以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

1 中心绿地

中心绿地位于蒲汇塘基地集团办公楼处,是基地内最大的一块绿地,近10000m2,主要用于职工休息和游憩。该绿地植物配置采乔灌草结合方式,在集团办公楼门前,主要是两块大草坪,沿路种植的是8棵胸径25cm的香樟,在草坪的远景处点缀着几棵大朴树,树下栽植二月兰,外缘种植桂花、红枫、垂丝海棠、银杏、杜英等树群,该树群栽植方式自然,有远有近、有密有疏、有大有小、互相掩映;在树群的边缘处,弧线栽植色块红花继木、金丝桃、杜鹃,通过修剪使之呈现高低起伏状;从色块处到近处的道路配置低矮、叶片纤细、耐践踏、草感性强的果岭草。通过乔木、灌木、草坪配置,勾勒出由高到低,由远到近,活泼生动的轮廓线。

中心绿地的植物配置秉承着四季相变化和四季有景可观的设计理念。春有二月兰、樱花、垂丝海棠相继开放,夏有金丝桃花缨朵朵,秋有桂花香飘四方,冬有腊梅斗雪而开。同时,通过植物的叶色、红彤彤的红枫、金灿灿的银杏、绿油油的香樟、桂花等展现色彩斑斓的效果,给人美的享受。通过“实”的树丛、灌木丛,“虚”的草坪配置,虚实相间,简洁明快,使人在中心绿地上或坐或躺,或聊天或嬉闹,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亲切,平静中的动感油然而生,创造了大自然的情趣,缓解人们紧张的工作气氛。

2 研究中心周围绿化

研究中心位于大门口,植物配置以简洁而不失典雅为主。绿地中央配置几棵广卵圆形的大乔木银杏,小乔木是三五一组的樱花、造型五针松和紫竹,辅以金边黄杨、毛鹃、栀子花色块,地被为成片栽植的花色丽量多的红花酢酱草。

植物配置运用了观赏特性叶形(银杏扇形叶、五针松的针形叶)、叶色(火红的红枫,金色的银杏)、姿态(银杏张扬的冬姿)、气质(五针松、银杏、给人以顽强、长寿的联想),不仅体现春季的梢头青绿和花团锦簇、夏季的绿叶成荫和浓影覆地、秋季的金碧辉煌、冬季的松树青绿,还将植物人格化,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意境。

3 车间周围绿化

车间周围绿地的植物配置主要满足遮阴、降温、隔尘、防噪等功能要求,同时,因建筑物阻挡造成大面积的阴影,因此要选用耐阴树种。此外,周围管线多,种植乔灌木要适应地下管线的位置,不影响车间的通风和采光,不妨碍生产的正常进行。

3.1 停车库绿化

3.1.1 地面绿化

一般建筑物的线条多平直,而植物躯干多弯曲。停车库周围绿地多选用枝态有区别的树种,如杨梅和紫玉兰,以达到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此外,建筑物的位置、形态固定不变,植物则随季节而变、随年龄而异。

在停车库西面至研究所之间,是一片有地形的树群设计。随着地势由高到底的起伏变化,分别丛植着广玉兰、紫玉兰、银杏和樱花。广玉兰枝叶雄健、苍劲有力,其叶面受到强烈阳光的照射,使空间感觉鲜明;银杏冬季可观赏枝条的冬态,秋叶由绿变黄;紫玉兰浓密的枝叶挡住夏日火辣辣的阳光,绿叶中摇弋着一串串粉红的花朵。此外,在以广玉兰等为基调的树丛中,还配以茶梅、黄馨和耐阴的绣球花与麦冬。

3.1.2 屋顶绿化

迄今为止,蒲汇塘基地的屋顶绿化仍是上海市单体建筑上面积最大的花园式屋顶绿化,面积达33000㎡。由于屋顶环境特殊的立地条件,植物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选择耐旱性、抗旱性强的矮生灌木和草本植物;选择阳性、耐贫瘠的浅根性植物;选择抗风、不易倒伏、耐短期潮湿积水的植物品种;以常绿为主,冬季能露地过冬的植物。因此,蒲汇塘基地屋顶绿化植物的配置应满足以上要求。

停车库屋顶的植物配置更多地表现每一季的特色,其表现手法是以足够数量的一种或少数几种花木成片栽植。如体现春景的是的红叶李、花桃,下植红花继木、黄馨、春鹃等;体现夏景的是绣球花、夹竹桃、栀子花;体现秋景的是桂花、红枫;体现冬景的是梅花、慈孝竹、罗汉松。形成在某时、某处看某种特有花景。尤其是冬景,运用“岁寒三友”植物配置的传统手法,创造一种“几树寒梅雪后开,冰天谁与共徘徊。未因寂寞不芳菲,千朵万朵下凡来”的美景。

3.2 公务备品库和汽车库

公务备品库北面至围墙的绿化面积大,但其紧靠围墙,故作为基地的防护林带处理。从围墙到车间,依次栽植水杉、香樟、红叶李、桂花、腊梅、珊瑚、夹竹桃、杜鹃、栀子花、百慕大。其中,夹竹桃能吸收SO2、CL2、H2S,水杉能吸收SO2,珊瑚树能吸收CO2、HF、CL2,这些树木形成一道绿色屏障,既净化空气,又能减噪。中下层的栀子花等体现层次丰富,兼有观花作用。

3.3 危险品仓库

在危险品仓库的宅旁绿地中,树木的配置主要选用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如夹竹桃、石楠(吸HF)、栀子花(吸HF、CO2)、石榴(吸H2S)等。在危险品仓库和信号楼之间配置乔灌木混交,如常绿落叶混交的雪松与红叶李树丛、杜英与樱花树丛。在早春开花时,红叶李的朵朵白花和樱花的满树红花对比强烈,彰显春天明快跳动的色调;待到花期结束,又可观赏满树的红绿叶。此外,由于危险品仓库贮藏的各种物质均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味道,故在植物配置中要运用一定数量的闻香树种,如栀子花、桂花。沿道路配置金叶女贞整形绿篱,并以自然线条化为主,在人工修饰中,带有几分自然野趣。

3.4 河道旁

在信号楼至危险品仓库西侧,是一条流经基地的天然河道。植物配置主要依据水面的大小和水体形式而定。水边配置杨柳、红叶桃、黄馨等植物。杨柳树形优美,枝叶随风飘逸,形成一种幽静、朴素的清凉之意,与黄馨一起配置,树影倒弋,加强了池水的深邃感。

4 道路绿化

4.1 主干道绿化

主干道两侧选用枝叶茂盛的常绿乔木香樟为行道树,为了强调主景的作用,采用整齐的行列式配置方式。香樟间距为6m,香樟间配置茶花、垂丝海棠、红叶李等。由于基地中人流量、车流量较大,乔灌木种植应留出适当的安全宽度,乔木中心离道路1~1.5m左右。香樟的定干高度在3.2m以上,以免防碍货车。在道路转弯处留有一定的安全视距,不防碍驾驶员的视线。

4.2 铁道旁绿化

由于地铁车辆需要经常进行保养和测试其运行情况,基地有一定量的地铁专用轨道。为了保障安全和降低噪音,轨道周围设置隔离林带。铁轨南侧配置水杉隔离林带,北侧设置雪松隔离林带。在雪松隔离林带中,种植海桐球、石楠球等小树群和茶梅与红花继木组成的色块,修剪整齐,相应成趣。整个试车线的绿化依照流畅的线形种植,并利用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如雪松树群,远看是一片树,近看则是树中有树,显示别具幽深的封闭空间意境。同时,发挥了雪松的观赏特性,远看雪松高耸、稳重,近赏又觉树形挺秀、雄浑多姿。雪松、海桐、红花继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起伏变化的林冠线。

5 绿茵停车场

蒲汇塘基地绿化的另一个新的亮点是停车场中每一个车位旁都配置有乔灌地被。分别有香樟、瓜子球、麦冬,形成了一个绿荫停车场。从空中俯瞰,只见一辆辆汽车犹抱琵琶半遮面,若隐若现地掩映在树丛中,让人看起来好似车辆是绿化的点缀,真正体现了车和绿化浑然一体的意境。

6 结束语

蒲汇塘基地的植物配置基本上按照因时、因地、因材、因景的配置原则,在树种选择上兼顾速生树种(水杉、珊瑚等)和慢生树种(银杏等)。基地内绿量多、绿化面积大、物品种丰富、配置较为合理,维持和提高了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其绿化的配置形式应该作为正在建设或改建的其它地铁基地的示范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耀辉.园林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2]杭州市园林局.杭州园林植物配置[J].城市建设杂志社,1981(11).

[3]石铁矛,石天光,蔡强.建筑与绿化[M].辽宁: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1992.

[4]Brian Clouston.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孟庆武,杨松龄等.环境美化手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

地铁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铁;火灾;预防

引 言:地铁是一种在狭小空间内快速载运高度密集人群的复杂系统,空间狭小决定了其管理措施的难度和复杂性,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危害性最大的是突发性火灾事故。因此,研究地铁突发性火灾的成因,预防和处置火灾,对于减少火灾损失,降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地铁火灾的特点

地铁深埋在地下, 建筑结构复杂, 出入口少, 疏散路线长,通风照明条件差, 电器设备种类多, 人员高度集中, 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扑救任务将非常艰巨, 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掌握地铁火灾的特性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扑灭火灾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地铁火灾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 氧含量急剧下降,发烟量大。

地铁火灾发生时,由于隧道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 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导致人体四肢无力,判断能力低,易迷失方向甚至晕倒,失去逃生能力而死亡。 火灾时由于新鲜空气供给不住,气体交换不充分,导致CO 等有毒有烟气体的大量产生,不仅降低了隧道内的可见度,同时加大了疏散人群窒息的可能性。

2 排烟排热差

被岩石和土壤包裹的地下隧道,热交换十分困难。烟气形成的高温气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流动性很强的烟和有毒气体,在地下通道内四处流窜,短时间内充满整个地下空间,给建筑内人员和救灾人员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

3 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

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难度,相当于扑救超高层建筑最顶上一层火灾的难度。地铁发生火灾时,究竟发生在哪个部位,无法直观火场,需要详细询问和研究地下工程图,分析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才能作出灭火方案。同时出入口有限,扑救工作难以展开。 再加上通讯联络困难, 为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障碍。

4 人员疏散困难

首先地下隧道火灾时,正常电源切断,依靠事故照明,人的视觉完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保证。再加上浓烟,使疏散人员的可视距降低,疏散极为困难。火场中产生的一些刺激性气体也会使人睁不开眼睛, 看不清逃离路线。其次地铁发生火灾时逃生的出口和路线比地面建筑少,只能通过站台出口逃生。在地铁里发生火灾时,人只有往上逃到地面上才算是安全的,而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一致,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步行快,所以人员疏散很困难。

5 隧道狭小, 拥挤踏伤情况严重。由于地铁区间隧道走行轨间有效的疏散宽度较窄,因此一旦发生事故, 惊慌失措的逃难者乱冲乱撞, 这样必然会造成跌倒踏伤事故。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火灾时逃出车厢后分不清方向, 你推我拉, 乱成一团, 最后相互踏伤,中毒窒息死亡。

二 地铁火灾的原因分析

1 人的因素

人指地铁乘客、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在场人员。人的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

(1) 隧道维修施工过程中进行焊接、切割工作;或者机械碰撞、摩擦引起的火花都有可能引燃易燃的装修材料而造成火灾;

(2) 乘客吸烟时火星或随便乱丢烟头或携带易燃、 易爆物品。虽然地铁运营安全乘车规定禁止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但还是经常会有此类事故发生;

(3)人为故意纵火或恐怖袭击等其他原因。

2 物的因素

物指发生事故时所涉及到的实物。物的因素要比人的因素复杂许多,但物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可控制的因素, 可从一些具体措施和可量化的指标上去实施控制:

(1) 地铁内存在违禁和易燃物品:这些物品多由乘客携带进入, 若能在事故发生前查出,则可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2) 地铁工程及车辆材料选用不当: 如车站建筑装修材料没有采用阻燃无烟材料, 地铁列车车身和座椅材料没有进行防火处理, 电缆电线没有采用耐火阻燃低烟无卤材料等。

(3) 消防设施设置不当:如没有设置火灾探测器和报警器,缺乏足够的消防设备,导致对火情反应不灵敏而造成火势发展。

(4) 附属设施及装备没有重视安全化处理: 为了给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提供便利, 地铁内布置了很多附属设施,包括车站内的垃圾箱、 公共厕所等, 极易成为蓄意制造火灾和爆炸的渠道。

(5) 地铁电气设备存在隐患:这多是由于设计存在缺陷、 设备老化或没有定期检修所造成。

3 环境的因素

环境通常指存在于系统外的物质的、经济的、信息的和人际的相关因素的总称, 一般分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系统状态环境。

(1) 社会局势的影响:社会环境不安定或社会局势发生动荡,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不稳定因素急剧上升,诱发地铁突发事件。

(2) 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法治体系环境: 缺乏有效的专门的防火法律条款和规定, 将使得地铁防火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同时也不利于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3) 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力:这两者的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倘若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人员素质不高,则有可能诱发地铁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

(4) 自然环境变化:比如雷击、 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造成地铁系统设备受损发生事故。

(5) 地铁运营环境不舒适:地铁系统中较暗的照明光线、 不佳的通风条件、 迷失的方向感、 信息的闭塞和阻断、 空间的压迫感、 噪声等因素都将可能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

4 管理的因素

事故的发生除与人、物、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有关外,与管理上的缺陷是不可分的。

(1) 技术上存在缺陷: 多体现在因设备设计不合理、 检修不够而存在安全隐患的硬件设施管理上。

(2) 劳动组织不合理: 地铁运营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和操作规范, 或者操作流程存在安全隐患等。

(3) 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不够: 地铁运营部门没有对职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 将可能使得员工由于违章操作而出现意外事故;没有对乘客和公众进行足够的防火安全教育, 使得乘客的防火意识和应对火灾的能力不强,诱发事故出现。

三 地铁火灾的预防

1 严格按照防火规范设计

包括建筑结构设计、地铁列车设计、电气设备设计、消防系统设计、附属设施的安全化处理、安全操作规范的制定。

2 合理选用建筑和车体材料

地铁中使用的建筑、 装修材料, 车站用具和设备, 列车车体和车上用具等制作材料必须满足难燃、 阻燃要求。

3 采用合理和必要的消防设备

主要是消火栓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 加强日常管理与维护

在地铁入口和站台安排安全员巡视,防止出现人为事故。对地铁设备要及时维护, 排除电火; 要管理好各种火灾探测、 消防设施设备,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保证及时预报和扑灭火灾。

5 制订火灾时的应急方案,并加强防火演练

地铁管理部门要注意对紧急情况的预防, 制订多套紧急预案;加强员工和乘客的消防教育和训练, 和消防部门一起组织防火演练,增强地铁站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