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校园生活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区、县侨务办公室、(侨务科)、财政局、民政局:
现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财政部(86)侨政会字第020号文件《关于对原在国外侨团、侨校、侨报长期工作的老归侨生活补助问题的规定》的补充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本市具体情况提出以下补充意见,请一并按照执行。
一、原在国外侨团、侨校、侨报长期工作的老归侨的生活补助金额调整为每人每月发给人民币五十元至七十元。所需经费在各区、县社会救济费内解决。
二、补助标准从一九八六年九月一日起开始执行。
三、对上述老归侨的生活补助工作,由民政局统一负责。请各区县将原有三种老归侨的姓名、性别、年龄、原侨居国工作时间、现在享受补助金额等情况填报《原在国外侨团、侨校、侨报长期工作的老归侨生活补助审批表》,于一九八六年底前分别报送市民政局、市侨办。今后如再有新增加者均由区县侨务部门提供情况,填写《原在国外侨团、侨校、侨报长期工作的老归侨生活补助审批表》(一式三份)报送市侨办审查批准。
一、修辞维度――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
阅读写作本为一体,从文章学的角度看,阅读往往是写作的前提,读出文字之妙方能体验写作之道,但这个文字之妙从阅读角度上看,其最核心的内容无疑是“遣词造句之妙,构思谋篇之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辞,简单地讲,修辞就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利用多种手段创造出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
中学生处于打基础阶段,首先应学会如何遣词造句,修辞训练就首当其冲。
1.熟练掌握基本的修辞格。不仅要从阅读中找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还要细细体味其内在的意蕴和妙处。
2.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修辞训练应从修改中获取灵感。“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对所写文字反复修改,揣慕得失,体悟效果,方能以小搏大,也只有过好语言关,养成良好修辞习惯,形成良好的修辞品质,才能为写好大文章打下基础!
二、情感维度――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文学即人学,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人是有感情的,用感情的,凡传世佳作,无不情采飞扬,感人至深,当下中学生的作文很多显得苍白无情、矫情,究其原因不是他们天生无情,而是他们不会表达感情,因此,训练情感的表达,依然是中学生写作品质培养的重中之重。
1.写真话方能传真情。只有真话才能传真情,也只有用真情才能讲真话,很多人也想把文章写得“情满于文”,但却无病,刻意慕仿,假话套话,虚伪矫情,焉能有真情!读者自然也厌恶这样的文章。
2.写真事方有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兴于海”,是因为有登山经历和体验,不吃梨子就不知梨子是什么味道,真正经历过方能写得真,写了真事才有真感情。很多学校都要检查学生日记,日记一般写得都是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是真事,不难发现,这不失为一种训练的好方法。
3.重细节方能动情。见微知著,以虚见实,以小见大,细节往往关乎到全局,写文章也如此,鲁迅在《孔乙己》中写出了孔乙己排出几文大钱打酒的细节,读者因此无不体会到孔乙己内心的情感,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中学生不能只知道几个语气词,还应该学会写细节,观察细节,积累细节,体悟细节,才能使文章成为有情的载体。
三、生活维度――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素材,写作不能脱离生活,不能避开生活。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的生活化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写作更应该源于生活,追求生活意识。很多学生写不出好作文,害怕作文,关健就在于他们的生活单调,为了应试“三点一线”。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生活的荒漠化,体验的单调化,大大扼杀了他们的写作欲望,部分教师对此视而不见,还大大推销自己的作文宝典,满分密诀,长此以往,中学生写作能力岂有能力可言!要真正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必须坚持发掘他们的生活意识,鼓励他们,放飞心灵,拥抱生活,体悟生活,最终才会写好生活。
1.利用媒体了解生活。电视、电话、网络、报纸都是学生了解生活的媒体,在有限的时空中,中学生应充分利用时间去看电视、读报、上网,了解周围的人和事。
2.利用校园生活平台,参与生活。对于中学生来讲,校园生活也不失一种生活,积极参入其中,才能积累素材,例如,社团活动,文学采风,读书、说讲、辩论、歌唱都是生活。
3.开发智慧,洞悉生活。对于有限的生活时空而言,开发慧眼,洞悉生活就等于拓宽生活时空,因此,要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平凡生活作出不平凡的思考,对相同的生活作出多元的解读与审视。
四、文化维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唐诗的意境、宋词的韵味、元曲的隽永,无不令人神往,文章有无文化底蕴,有无文化气息成为文章高下的重要元素。中学生虽然谈不上文化积淀,但却应加强文化意识的训练,写作并非简单的表达,而是一种文化元素的构建。文化意识的训练可从以下入手。
1.学会用典。典故本身带有浓浓的人文气息,是文化概念的历史疑结,更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固化与传承。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典故,所学的文学常识均可算作广义的文化典故。
一、关于作文题材
题材是写作者摄入文章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材料。了解学生熟悉哪些题材领域,了解他们作文材料的来源,对我们的命题及作文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所熟悉的题材领域从总体上来说依次是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到家庭生活,高中的人数呈递减的趋势,而初中则反之,呈递增趋势。可以说高中生的生活视野比初中生要广阔一些。二是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兴趣。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再加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形象性,使学生对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从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为了具体地了解中学生对社会生活关注的焦点,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答题:“在社会生活中(包括新闻媒介所报道的),你最关注哪一方面的事情?”回答当然是五花八门的,但比较多地集中在重大新闻、热门话题(包括《焦点访谈》中的内容)、世界体育赛事、国际军事冲突等,可见当代中学生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评论,如《向“下海”的老师进一言》、《闲话“追星族”》、《我看学校招收“自费生”》、《我为东亚残疾人运动会欢呼》和《小山智丽(即何智丽)该不该挨骂》等。
学生作文题材取自自身生活经历的为数最多,而虚构的也不在少数。学生的虚构不宜一概否定,但不合情理的生编硬造毫无疑问要加以反对。学生写作时生编硬造往往是教师随心所欲的“命题”逼出来的。以取自书刊的间接材料作为作文题材,高中生人数超过初中生一倍,可见高中生的阅读面更广,吸摄力更强。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应多引导、多鼓励学生去写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二、关于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指教师命题与自由命题、命题作文与供料作文。
喜欢自由命题的学生比喜爱教师命题的多,占被调查人数的66.6%。究其原因,一是自由命题在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灵活性,符合青少年自由、活泼的天性;二是有些教师命题或脱离学生生活,或过俗过滥,限制过死,以致倒了学生的胃口。适当地让学生做一些自由命题作文,即古人所倡导的“放”或“先放后收”,是一条契合学生写作心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汲取。欧阳修主张“作文之体,初欲奔放”,谢枋也认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刘国正先生也提倡让学生多写“放胆文”,即让学生自己拟题自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当然,完全“放”长期“放”是不行的,可将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结合起来,间隔反复,形成螺旋形上升。而教师的命题一定要切合学生的生活、情感实际,点燃他们写作的欲望。
喜爱命题作文的同学略多于喜爱材料作文的同学。从具体的调查材料来看,初中学生喜爱命题作文的更多一些,而高中学生在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与初中段较多地训练命题作文,而到了高中段适当地增加了材料作文所造成的学生的思维定势有一定的关系。
三、关于文体和表达方式
从表5、表6统计的数字来看,初、高中学生在文体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年龄段差异,初中学生喜欢记叙文和叙述、描写表达方式的占有优势,高中学生喜欢议论文和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占有优势,反映了初中学生偏重感性思维、高中学生偏重理性思维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可因势利导,引导初中学生多写记叙性的文章,要求写得具体、生动、形象;而对高中学生,应引导他们多分析一些社会、人生问题,力求深入、辩证,具有理性色彩。
选“说明文”和“说明”的只有20人和12人,分别只占总数的4.9%和2.9%。学生为什么对写说明文这么不感兴趣?一、说明文的内容要求具有科学性,不含或较少含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因此,一般来说,学生较难把握,缺乏探究的热情;二、说明文阅读教学往往显得枯燥、平板,知识讲解多,而情趣激发少,因而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对写作说明文的兴趣;三、说明文写作教学方法单一,往往满足于布置题目,不善于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不能使学生体验到作“有米之炊”的成功的乐趣。说明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表达能力,与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重视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要有一个搜集、分析、整理材料的阶段,决不能以布置一个题目或交给几则材料而简单了事。可以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上街检查、搜集错别字,然后,说明产生错别字的现象、原因和纠正的方法;也可以设置特定的情景,如让每个学生带一样自己心爱的玩具或工艺品,互相观摩、欣赏,然后说明它的形象特点和心爱的原因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
四、关于作文指导
根据“你对作文指导有什么要求和建议”的提问,学生作出了令人深思的回答。这些回答出自内心,发诸真情,是我们平时所不易听到的,对我们改进作文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生的要求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作文指导要着力于激发写作兴趣,打开思路,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作文指导应指在要害处,导在兴趣上,让学生的眼睛发亮、发光。”“指导时多点拨,少一些老师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使我们打开思路,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写,不致在框框里打转。”“对于一些题目,老师不应讲得十分透彻,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些话语在指出了教学弊端的同时提出了恳切的希望,值得我们反思。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作文指导经验可资借鉴。如英国的作文教学,鉴于学生不会写好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就在学生作文前,教师先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如看图画,读书,听音乐,看戏剧,讨论等,以唤起学生作文兴趣。
第二,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或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神游其中,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起成年人来当然不够丰富,但也并不是白纸一张。作文指导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学生说得好:“建议老师着重开发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从而使同学们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而不是按老师讲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确实,有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才有可能写好作文。
第三,适当淡化写作技巧的指导。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一些相机点拨,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喋喋不休大谈作法,而不注重开启生活、情感这一源泉,那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非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误导学生,使他们以为只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就可以包医百病了。不但如此,“过多地强调写作技巧的提高,学生反而对写作文易产生厌恶的情绪”。(王晨、徐同编《国外语文教学概况》第39页)因此,有必要提出“适当淡化写作技巧的指导”这一观点。对此,学生也有强烈的呼声:“作文指导对写法不能提示太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思路。”“应理论联系实际,少讲空话、套话。”“作文指导应将学生易写偏的地方加以点拨,但最好不要多举例,多讲解写法,否则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得不到扩展。”确实,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力戒空话、套话,作一点切实、精要的点拨。
五、关于作文批改和讲评
真正要求精批细改的学生只占少数(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差生),另有一部分认为不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改或互改,而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较有效的作文评改方式是教师批阅后加以讲评。这后一种评改方式是教师所经常运用并取得了实际成效的,为学生所熟悉和喜爱。
为了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作文讲评的要求和建议,我们又采用要求简答的形式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遵循鼓励性原则,就是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不嘲讽,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嘲讽决不是教学幽默。学生说得好:“讲评时,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和宣读,而对较差的文章则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讲评时,应将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改的方法。”“不要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我们应该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二是多采用比较的方法。学生说:“讲评时应重复一下作文指导时的话,好让学生与自己的文章对照一下,看是否符合要求。”“在作文讲评时最好把好的作文与差的作文都读一读,先让我们自己比较,然后再指出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哪里,最后再读一、两篇范文,让我们在比较之后有所收获。”“作文讲评应以一至两篇好文章和差文章为例,先让同学们发表意见,然后老师讲评。”这些建议包括了三方面的比较:一是将习作与写作要求进行比照,二是将好作文与差作文进行比较,三是将学生作文与范文(或优秀作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三是多分析“为什么”。讲评时罗列一些现象,套用几句术语是懒汉的做法,我们需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作一些具体深入的分析,正像学生所要求的:“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哪篇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好,哪篇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不好,都要使我们弄清楚。”讲评不必面面俱到,但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六、关于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作文教学必要的补充和延伸,理应列入我们调查和思考的范围。
应该承认,近年来通过教师的努力,课外练笔这块荒芜的土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离开理想的境界还有相当的距离。从表8可以看出,经常练笔的学生只有36人,占总数的8.8%;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的人数较多,占有62.7%;很少写和不写的却有117人,占有28.5%,呈现出头小、中间大、尾巴也不小的态势。我们应大力提倡、鼓励、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笔,使“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的学生向“经常练笔”转化,而不致滑向“很少写”乃至“不写”;使“很少写”和“不写”的向“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甚至“经常练笔”转化,形成人人经常练笔的可喜局面。要形成这样的局面当然需要教师的热情鼓励和精心指导。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浏览后兴之所至写点评语,重在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沟通感情;2.
正所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点滴,如果细致挖掘,自然会有不少的内容可写。在写作中,三个“真”字必不可少:同学们要用“真心”表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要用“真情”交流在学校的付出与收获,要用“真挚”体会校园中经历的喜怒哀乐。
建议大家用心体味文化课的学习,体验各门功课的特点,反刍具体内容;
建议大家从实验课、体育课、手工课、劳技课的角度挖掘学习的过程和独特的感受;
建议大家从课间活动、春游秋游、参观访谈、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军训经历、社团活动等角度感受学校生活,这样的材料会更新颖、独到、多维度。
角度一:我最爱学的一门课程
多姿多彩的语文让我们陶醉:
语文是一位高明的魔法师,总能变着法儿让我们“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总能使我们的面前“柳暗花明又一村”,总能使我们的世界“千树万树梨花开”;
语文,是一位热心的旅行家,让我们循着你的足迹,领略天之大、地之阔,祖国山河的秀美;
语文,你还是一位热心的导航师,你牵引着我,我追随着你,我的思维像欢乐的马儿,兴奋地奔驰在你广袤无垠的胸怀里。
漫步在语文的世界,我听到了莱蒙托夫、孔子、比尔・盖茨与三毛的对话;我登上了南北戏剧的大舞台,在《哈姆莱特》与《花木兰》的唱弹中,我领悟到了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随着你,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乘着艺术的快车驰骋;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我们描绘世界的和谐;我们享受一道道精神的美味、心灵的佳宴……
充满魅力的数学使我们痴迷:
数学是缜密的科学,我们在X、Y、Z的方程中运筹帷幄,享受逻辑与创造的愉悦;在排列组合的军阵中穿行,接受挑战自我的智力比拼;在全等性、相似性的判断中,体会我们严谨而缜密的推断。
数学又是好玩的符号,巴赫的音乐中充斥着数学,富于对称美,他的音乐可以顺着听甚至倒着听;埃及的金字塔,那就是具象的数学,多多少少的计算,演绎为建筑上的线条,让它几千年不朽,至今还屹立在尼罗河畔。
数学巧,数学妙,数学能让你心旷神怡,数学能让你富于创造力,数学能让你超越自己。
还有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体育、美术、生物、历史等等,充满魅力的课程一定已让你浮想联翩了……
角度二:课间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欢乐:
我们喜欢课间,喜欢那可以让我们自由的十分钟。我们高谈阔论着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我们讨论问题来提高彼此的成绩;我们依傍在栏杆旁凭栏远眺,展望我们的未来;我们在阳台上小憩,谈笑风生;我们聚集在长廊上,欢跳着江南style;我们穿行在林荫道,沐浴阳光。
偶尔教室中,也会发生童稚的争执:
“你……,……”
“我……,……”
一笑泯恩仇,牵手雀跃。
课间十分钟你也许有过如此的发现:
课间,我路过“老班”的办公室,下意识地向里面瞥了一眼,我怔住了。“老班”竟然在望着成绩单出神。她双手伏在案上,眼睛中充满了对我们的期待,而且还夹杂着几丝焦急。窗外在打雷,一会儿要下雨了吧,“老班”还不回家。我望着她那爱莫能助的神情,心里竟生出了一种莫名的心疼……
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也是你的课间十分钟的再现?这样的经历是不是也是你的发现?
角度三: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日子
这是一位同学眼中的老师:
我把我的老师唤作“先生”。因为初次见他时,他戴了一副圆圆的金边眼镜,见到学生先若有所思地推了一下镜框,接着憨憨地笑了两声,露出他那口大白牙,像极了封建社会的教书先生。
先生言传身教,用行动诠释了做人要求真。
那次物理课,先生为我们演示大气压的实验。先生用左手拿住玻璃瓶,右手提着暖壶,将暖壶中冒着白气的热水一股脑儿倒在瓶底。我看到先生的手已被热水烫得通红,眉头也已扭在了一块儿,但这个实验很不成功,没办法,他只得喊同学给他重灌一壶水。他用右手捂着左手,说:“记得啊,我要刚烧开的水!”
打来了开水。先生放开右手,又用那已经被灼伤的左手紧握住瓶子,右手迟疑了一下,还是坚持紧握壶把,将更烫的水浇在瓶底。水沿着瓶壁缓缓流下,沿着先生的左手一股股地淌到讲桌上,豆大的汗珠已经爬满了先生的额头,先生的手也由红变紫。最后,实验成功了,先生对着目瞪口呆的我们微微一笑。
……
你看,这位先生的笑容、做派,你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是一位同学眼中的同窗:
搞笑之王
“哈哈哈……”一阵笑声传入了耳中,不用问,这一定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吉尔波特・马里昂”来了。看到这个名字,你一定会好奇,怎么还是位“国际友人”?这是他给自己起得外国名,是两个NBA球星名字的组合,而且这个英文名中,恰巧也包含了他的名字,他就是我们班的“搞笑之王”――吉昂!
吉昂之所以得到我们班“搞笑之王”的称号,与他那张人见人笑的脸是分不开的。他有一张平实而又不乏笑料的脸,头发常常是乱蓬蓬的,好像顶着一个鸡窝,一双不大的眼睛总是眨呀眨的。更有特色的是他那张永远也合不上的“哈哈嘴”,一言一行总让人捧腹。
那天课间,吉昂突然心血来潮,拉着我要在楼道里表演足球运动员进球后的庆祝动作。只见他起步、加速,突然两腿一曲跪在地上,滑出了3米远,然后振臂欢呼,高唱《球迷歌》。路过的同学看到他的样子,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可他还郑重其事地继续表演。善良的清洁工阿姨担心他摔坏了,急得团团转,不停地劝阻,大声吆喝了好几声,他才停了下来。站起后,他还冲着围观的人说:“瞧见没?这叫功夫,学着点儿!”
楼道里刚刚安静下来,吉昂又回到班里“兴风作浪”,他见有几个同学在谈幽默,便主动凑了过去。有个同学说:“我见过一个人,他只要一张口,对方就立刻仰天长笑了。”吉昂不以为然地说:“谁不行呀!”那个同学说:“你行,那你来呀。”这时旁边的同学也都顺水推舟地起哄,弄得吉昂没有了台阶下,只好一展他的幽默天赋了。只见他眉头紧锁,左手扶着下巴,好似在酝酿着什么,没一会儿,吉昂一个人哈哈大笑,笑声很做作,但这无疑达到了他的目的,周围的同学笑成了一片。可他的表演还没结束,他向周围望望,我好不容易忍住了笑,问他干什么,他说:“没鸽子呀,他们怎么像吃了鸽子屁似的。”这一句使笑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教室里又笑成了一团。
吉昂不光在课下搞笑,课堂上他也会出出风头。他会在老师提问时拼命举手,当老师把他叫起来时,他又假装无辜地说:“忘了。”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下子活跃异常。
这就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兼我们班的“搞笑之王”吉昂。有他,我们班什么时候都充满着欢声笑语;有他,我们的课间活动更多了几分风趣。
你看,这位同学笔下的同窗,是不是引起了你雷同的记忆?
这是一位同学心里一段平凡而难忘的瞬间:
无言的爱
记忆就像一幕皮影,无声,却能在脑海里留下余音。
――题记
下午第一节课,教室里静静的,气氛沉闷,绰号“睡美人”的我岂能放过这样的良机?上课不到十分钟,我已眯着双眼处于昏昏沉沉的迷离状态,老师在讲台上投入地讲解着,我使劲抬着眼皮,不一会儿还是陪周公下棋去了。
突然间,一道刺眼的光从对面居民楼射了过来,直逼我的眼睛。我轻轻转过头,想避开它,可那束光却不准备放过我,照得我的眼睛生疼,眼泪肆无忌惮地流了下来。我低下头,轻轻地擦着泪,反复几次,把头挪到东、挪到西,怎么也避不开刺眼的强光,我无奈地低下了头。
这时,老师语速放慢了许多,似乎正朝这里走来。我有些慌了,莫不是因打瞌睡要骂我?我忙做出十分认真的样子,泪水流到桌面上也不敢去擦。只见老师边讲边把手放在窗框上,一阵“吱吱”声后,那束光便被朦胧的毛玻璃挡住了,同时老师向我投过来关切的目光。我从她眼里看到了关爱,找到了力量,睡意全无。
望着那洁白的窗框,看着外表严肃,心如润玉的老师,我的脑海中闪过了几个画面:
有一次班长的腿摔伤了,老师非常关心她,亲自带她去抹药、包扎,下课亲自给她倒水,放学亲自打车送她回家。我们几个小姐妹当时非常不满、很是嫉妒,议论她偏爱班长。可现在突然明白,老师的爱是平均分给我们班里的47位同学的:小娜肚子疼时送去一杯热水的,是老师;下雨时递给小强一把伞的,是老师;毛毛病了打去电话嘘寒问暧的,也是老师……
我一页一页地翻着记忆的相册,才发现,老师的爱很平淡,却如潺潺的溪水,在你周遭缓缓淌过,无声无息地涤净你的心灵,无形无状地送给你温暖,无言无语地传递给你力量。
记忆深埋心海,时不时打开翻看,下意识地整理一下那些远离的日子,淡淡的幸福便会在心海氤氲开来。
再看,这位同学对学校生活的留恋,是不是如你的心路:
我不想离开
三年前,那个桐叶蓊郁横柯蔽日的9月1日,我们忐忑地走进这个校园,怯怯地打量着陌生的教室,打量着同样陌生的同学们。
现在,就这么一转眼的当儿,分别就在眼前。50张面孔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某一天,班里有谁请假了,大家都格外地牵挂。当年懵懂的我们,彼此之间早已深藏了一种说不出的友情、亲情。
三年啊,弹指一挥间。是的,我们都没料到,这一天会来得那么迅速,那么突然,那么无奈!那时我天真地认为三年时间会很长,有1095天,有26280个小时,有很多时光可以共同欢笑,共同品味。
可是,再过两个星期,我们都会悄然离开,去过一个多愁而伤感的暑假。抑或踏入各自不同的高中,抑或步入让人捉摸不定的社会,再一次去迎接一张张新的面孔,去迎接各种挑战。那时,我们不可能每天看到那些“标志”性的笑容了,也不可能每天听到那些说话时特有的语气了,也不可能坐在同一个教室里,面对同一张考卷思考了。
不想离开……
我们都想奋力地抓住时光的手,但它却调皮地挣开,然后在我们无奈的目光中渐行渐远。
日子在飞逝,我们默默地看着老师在台上讲课。还有多少次,可以看到她们拿着教棒的姿态?还有多少次,可以听到她们的谆谆教诲……再过两个星期,哪怕是责骂,我们也听不到了!
……
再一次望一眼那熟悉的笑容,我真想大声说――我不想离开。
现在你的眼前、你的心里是谁的影像?写出来,相信与此文定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角度四:运动场上
秋高气爽的10月,我们迎着灿烂的阳光,迎来了渴盼已久的运动会。
各班入场进行表演;
广播操比赛展现青春的活力;
女子800米和男子1500米是考验选手体力和毅力的项目;
田径赛场上跳高跳远的运动员拼尽全力,即使失败也毫不气馁;
参加铅球比赛的选手互相竞争,他们手中的铅球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许愿球,不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家,我们在一起朝夕相处,无不希望自己的“家”能够出类拔萃。运动会上,我们为自己班里运动员如离弦之箭的冲劲而喝彩;拉拉队庞大的阵势也为同学加油助威;
运动会上显雄威,运动会演绎真情,运动会谱写新篇章。
【关键词】网络 生活作文 教学理论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19-03
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带来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本文通过基于网络的“生活作文”教学理论及其方法策略研究,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作文教学注入新的内涵,让作文与网络同行,改革作文教学;另一方面,在吸取世界各国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生活作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作文重返富有童真、童趣的童年生活。
一、基于网络的“生活作文”理论探究
基于网络的“生活作文”教学研究的前提是对写作本质的认识以及对生活教育理念、生活作文内涵的理解。
(一)写作本质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的本质就是表达、沟通与交流,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表达、沟通与交流。写作的意义在于写作主体的个性化的表达而不是公共表达。写作不但是语言表达活动,而且还是多视角的认识活动和复杂的思维活动。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写作教学离开了儿童的生活世界,必然导致假话、空话、套话蔓延的结果,导致教育与生活分离的现象。
(二)“生活”与“生活作文”的内涵
《辞海》关于“生活”一词的注解有:各种活动;生存、活着;犹生涯、生计。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与人的生命存在密不可分的一切活动,生活的内核就是自然的本性与冲动。从写作的本质与生活的内涵出发,日本生活作文观认为作文是一种生活活动,是同日常生活相连的活动,是同人的成长相连的活动,是同劳动、认识、思维相连的活动,是一种儿童自身文化的创造活动。日本生活作文的倡导者们呼唤让作文走进儿童的生活,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作文“生活化”和“儿童化”观点。
提倡“生命”作文的田上新吉指出:“作文不是再现性的记录,不是那种机械的操作,作文是依据生命要求的独创活动,作文的目的是:一是内省、统一自己的生活,通过文章将其表达出来。二是通过写作真正地了解自己,提高、深化自己的生活。”富原义德也指出:“作文是由生活环境的刺激而内发的。用自己体验过的感受,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种由生活力形成的自我的真实的心律就是作文生活。”方明生概括:“生活作文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在作文活动中促进儿童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综上所述,“生活作文”的内涵包括:生活作文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表现对象;生活作文尊重儿童的生命体验,让儿童发出自己的声音;生活作文通过写作使儿童反思、内省、统一和认识、提高、深化自己的生活;生活作文通过作文活动引领学生介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使儿童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健康、健全的完整的“社会的人”。
(三)“儿童生活”的分类
根据儿童生活活动的范围,“儿童生活”可以分为:自我的生活(包括精神生活与现实生活)、家庭生活(包括生活习惯、性格养成、情感的培养等)、校园生活(包括学习生活、个人成长的生活、人际交往的生活)、社区生活(通过关注与观察周围的生活、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分析与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社会生活(关注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如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战争问题、资源问题、自由与民主问题等)。
(四)“网络生活作文”的内涵
“网络生活作文”是指基于网络的“生活作文”。网络生活是现代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并非儿童生活的全部。网络是本课题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吸取信息、运用信息、表达和交流生活作文的媒介,虽然它对于“生活作文”有重要的意义,但网络教学不一定要事事在网上。教师在开展网络教学的时候要同时依托传统课堂。技术的选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要根据我们的教学要求、可供支配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具体情况合理应用。
二、方法策略研究与实践
(一)激发儿童表达、沟通的欲望和兴趣,增强作文的自信心
降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打破“写作”的神话,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只有充分的尊重和鼓励,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和自信。
调动生活经验,开放的作文内容,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写,写真实的生活,让作文的形式多样化:写计划、写总结、写活动方案,写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会观察和感受生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写出独特体验,说真心话,表达真情实感,大胆地展开想象与联想。让学生作文像农作物一样,神态相似,但绝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本课题实验班二年级的孩子曾经以诗的形式,富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生活: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小朋友背着重重的努力的壳/世界如果没有了努力该多好。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立教学内容
各年段教学目标策略见表1。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就是主客体不分,儿童的生活就是诗意的生活,所以这个年龄段作文教学的主要策略就是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以激发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为主。从作文训练的形式来看以口语交际、写话训练、童话、诗歌写作为主,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写自己的话,表达自我的生活。
本年度没有文体要求和修辞、写法的要求,重点在于让孩子感受到写作就是表达,就是交流,从而让孩子体会到表达的快乐,与人沟通和交往的快乐,进而达到乐于写作、不畏惧写作的目的。
中高年级逐步引导孩子关注现实生活,进行应用文体写作,与各门学科研究性学习结合记录学习过程、写计划、写总结、写活动方案、写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写生活的认识和体会等。
高年段适当可以进行谋篇布局的点拨,但要注意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要为了追求形式而追求形式。
(三)培养“生活作文”的基本技能
写作的发生阶段:观察与发现、阅读与联想、灵感与感悟。写作的构思阶段: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综合与分析。写作的物化阶段:组织、表达与修改。
习作的发生源于生活的观察、发现与灵感,人类文化的阅读、想象与感悟。“生活作文”通过“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激发与调动儿童的写作动机,让写作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在写作中通过观察、感受、搜集、交流、讨论、选材、立意、思考与创造,提高感受与思维的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认识与对自我的认识,通过组织、表达与修改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网络生活作文”通过网络发表、交流与多元评价,满足孩子的成就感,满足孩子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从而进一步促进儿童写作动机的形成,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激发与调动儿童的写作动机问题。
在众多技能中“发现”的能力是生活作文的核心。包括对生活经验的发现/对真实的发现/对社会的发现/对自然的发现/对自我及其对自我成长的发现/对人生的发现/结合书本知识对知识的体验性发现,对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法的发现/对思想的发现/对学习方法的发现,对作文价值的发现/对集体和环境的发现/对道德和人格的发现/对自由的发现,等等。发现的方法有: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人手去观察和体验;结合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在问题解决中发现;随时记录和发展性的记录,在记录整理中梳理过程的轨迹,从中感悟式的发现;反思发现;以主题的方式研究生活的方式发现;对细节的关注的发现;选择、提炼、排除、寻找意义和重点的发现;综合性的思考发现;积累和思考发现;与他人交流和借鉴时发现,等等。
(四)引领学生反思、内省、统一、认识、提高、深化自我的生活
要保持学生作文的兴趣,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指导写作,在写作中引领生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我们编写的作文系列指导丛书《作文金钥匙》第二册教材里,我们选编了两首同题材的儿歌。第一单元选编了《蜗牛》,第二单元选编了《不快乐的想法》。
蜗牛
蜗牛出门串门子,
背着一座小房子。
雷声隆隆下大雨,
蜗牛拍拍小肚子。
雨点来了我不怕,
我会躲进小房子。
不快乐的想法
蜗牛不快乐
埋怨自己每天背着
一栋又笨又重的房子
实在太累了
寄居蟹也不快乐
每天埋怨自己没有房子
一年到头忙着找房子换房子
实在太累了
寄居蟹羡慕蜗牛
有一栋那么大的房子
蜗牛也羡慕寄居蟹
常常可以换新房子
他们一直这样想:
我实在太累了
我很不快乐
在引导学生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和反思中,我们设计下列问题进行仿写与改写训练,引导孩子变换视角发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朋友,你能体会蜗牛和寄居蟹的不快乐吗?结合上个单元学过的儿歌《蜗牛》,你能把这首儿歌改一改,改成《快乐的想法》,并把它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们听吗?
(五)引领儿童介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写生活,到生活中去写
生活作文不仅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包括社会生活。网络是个开放的环境,也方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认识形形的人和事,从中明辨是非曲直,有利于培养真正完整的人,健全的人,而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促进儿童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六)“生活作文”教学形式参考
儿童诗创作:儿童诗教育的重点在于发展儿童的感性,对自然、人与人的交往的感受,以及通过儿童诗的创作发展想象能力、形象化能力等。要求用坦率、自然的语言写诗,将感动用语言表达出来。
调查作文:与各门学科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写作,有观察日记、参观记录、课题调查等。调查作文的过程包括自我定题、收集材料(观察、记录)、查阅资料、总结、讨论等步骤。方法上包括做笔记的项目、方面、查阅资料的方法,图、表的应用,内容归纳的条理化等方法的学习。
集体作文:自编书籍、刊物的集体作文、内含矛盾的课题的讨论及其作文、创造性活动中的集体作文。
自我成长史作文:生活记录、作文文集、从家庭认识走向社会认识,在阅读同龄人的经历中反观自我的作文。
(七)多元评价与沟通式评价激励学生乐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