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文为悦己者容
对于考生来说,“文”为悦己者容,梳妆出一个靓丽的外表,给阅卷老师以美感,虽不是赢得高分的关键,却是赢得高分的基础。
“文面即脸面”,书写端正、卷面整洁,眉清目秀,方能和善可人。 “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分别是高考作文评分“表达”方面一、二、三、四等的一项具体要求,是评分判分的标准依据,书写欠佳,被扣分数。
再者,作文超出空格,自然影响美感。
二、意与命题者同
如果说文为阅卷者容,塑造形象,是奠定基础;意与命题者同,提升内涵,则是抓住关键。当今高考作文分“内容、表达、特征”三个方面给分,三者之中,“内容”是基础,而立意又是内容的关键。作文立意大有讲究,立意失误,严重的话会使整篇作文覆没。要观点明确,立意正确,观点由所给材料提炼而出,主旨与命题者命意相同,格调高雅,敲定内容,方能赢得高分。
顺向立意,慎作逆思
2012年全国十七道作文题,除江苏卷为命题作文外,其他皆为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般都是“三‘自’方针”(角度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三‘不’要求”(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三‘自’方针”给灵活,“三‘不’要求”做限定,相辅相成。但总有一些考生,只看到“角度自定”,却忽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故意顶牛,钻牛角尖,坚持其所谓的逆向思维,脱离材料内容,违背材料主旨,刻意唱反调,来“标新立异”。
取材恰当,说话有度
有些考生没有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所持观点也是由材料引出,切入角度也可以,就是选材不当,说话过激。有一考生尽选一些诸如小悦悦被撞路人冷漠这类事件,截取一些暴力血腥镜头,竭力渲染社会黑暗,仿佛我们的国家暗无天日一样。虽然文章也呼唤道德良知,祈盼风正爽河山,但因选材不当,得分不高。
三、注意细枝末节
尽管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两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三项(内容、表达、特征)四等”,共有涉及五十二项具体内容,但与自己作文真正相关的也只有十项左右。且考生一旦记入考场,水平能力即为定值,大的方面不好改变。考生要想适当提高作文分数,需要注意以下细枝末节。
缺少标题,字数不足
有的考生,文章写得完整,却没有题目。高考作文“三自”方针,其中一项就是“题目自拟”。题目缺失,便是“明伤”,定被扣分。考场之上,一时紧张,若实在拟不出标题,议论文不妨以“由××所想到的”“读××有感”等万能标题为题,记叙文不妨以人物或事件为题。
如若字数差别不是太大,议论文联接现实,记叙文稍作升华,都能弥补。若作文水平实在太差,一定写够四百字,即使写一些重复的话,也要四百字多一点,因为四百字以下分数是非常低的。
文体自造,格式不当
“符合文体要求”是高考作文评分表达方面的第一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就表达层面来讲,要列为第四等,分数非常低。考生一定要有较强的文体意识,根据文体“性别”,选定相应模式,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
滥用题记,开篇兜圈
题记能交待写作缘起,创设氛围环境,展现主要内容,揭示作文主旨,用得巧,用得好,有画龙点睛之妙。而当今考生作文题记写的太多太滥,不少已让阅卷老师望而生厌。不是所有文章都适合写题记,不是所有文章都需要写题记。
错字刺眼,标点失误
按说,紧张考场之上,有限时间之内,出现一两个错别字亦属正常。但是,作文中一旦有错别字,给人的感觉不是考生极不认真,就是语文功底较差,扣分是比较重的,远非“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那么简单。有的考生,作文标题上出现错别字,分外扎眼。
标点符号,辅助表意,新课标考纲“作文基础等级”就有“标点正确”的具体要求。考生作文标点失误主要有四点:1.逗号运用过多,影响表意。2.行首写点号,不合常规。3.标题结尾处有点号,不合要求。4.句号英汉不分,变圈为点。
四、打造闪光亮点
高考作文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想得到发展等级的高分,考生“或在文体上制胜,或在构思上取胜,或在感情细腻方面制胜,或在语言方面胜人一筹”。河南高考阅卷作文组组长许兆真教授(河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写作教研室主任)的话语启示我们,只有倾力打造亮点,才能得到高分的眷顾。就阅卷而言,以下六个方面最易赢得阅卷老师的芳心。
标题拔萃,一鸣惊人
“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作文标题是显现考生作文水平的第一窗口,阅卷老师一般借助标题,推定文体,知晓角度,把握主旨,品评文采;考生最好兼顾“标明文体、显现角度、突出主旨、彰显文采”四个方面,拟出灵韵标题。
观点新奇,立意喜人
近几年来作文审题难度降低,切入角度巧拙、所持观点的深浅,成了区分考生审题立意高下的关键。考生最好横向找角度,纵向挖深度,方能别有洞天,立意喜人。立意一般的文章,是得不了高分的。
材料尖端,见识服人
高考作文写议论文的占90%左右,而在议论文中,采用事实论证的又占90%左右,所以材料,也就是事实论据的选择非常重要。材料一要新鲜,二要典型。新鲜,才不给人以陈旧感;典型,方论证有力。对材料选择要精益求精,首先选定时段,以求新鲜;其次结合论证,以求典型;第三整合加工,力求尖端。如陈贤妹一“抱”、张丽莉一“推”、吴菊萍一“接”、吴斌一“靠”,皆为时鲜素材,都表现善行义举,与所给材料主旨契合。另一方面,要分析材料,揭示本质内涵,提出卓异见解。这样尖端材料伴深刻分析,材料感人,见识服人,组合一起,内容丰实,说理充分,赢得“丰富”这一发展等级得分。
靓词丽句,辞采醉人
语文考试毕竟要更多地考虑语文本身的因素,语言表达才能最好地体现一个考生作文能力的高下,文采飞扬是高考作文取得高分特别是满分的最重砝码。考生最好运用“五比”( 类比、对比、比喻、比拟、排比)写作文,巧用“三比”(比喻、排比、比拟)著靓文。高考作文字字珠玑、语妙莲花不易做到,但题目、开头、结尾,甚或文章小标题、分论点,一定精雕细琢,讲究形式,注入灵韵,打造靓点,辞采醉人。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立体化 实施的现状 变革
当今“注入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依然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我们时常发现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一大批学生在教室里昏昏欲睡,师生在课堂上均处于被动的相对静止状态,思维难以活跃,彼此交流有限,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克服这些弊端,语文界的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课堂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大胆的改革和有益的探讨。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多媒体技术,它将会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不重视这场革命,不能不及早研究它对目前教育的巨大冲击。中国语文教育界应尽快利用多媒体改进教学,带来语文教学的又一个新春天。
一、多媒体实施的意义――使语文教学立体化
1.有助于形成“四环节语文立体教学艺术模式”。
所谓“四环节语文立体教学艺术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开头、过渡、和结尾四环节上,要系统设计,艺术处理,优化整合,启思开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CAI课件或网络优势,共享文字、图片、图像、画面、音乐及语言等多媒体资源,全面实现视听教学,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对文本的学习。例如在教《长江三峡》一文时,许多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长江,无法领会刘白羽笔下三峡那雄伟又瑰丽的特点,我就在播放《长江之歌》的同时,让学生看当年刘白羽乘“江津号”在长江上畅游的录像。瞿塘峡的雄奇、巫峡的秀美、西陵峡的险恶,让学生仿佛置身其境,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2.创立了文本――教师――学生动态立体教学模式。
从空间看,语文课堂教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三要素)。这三个要素立体交叉形成复杂的多边关系。多媒体参与教学,教师可以将教材选择性、创造性地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呈现出来,从而缩短学生消化教材的时间并激发学生对教材更大的兴趣。同时,教师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可以有机地将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就师生互动而言,以往的“注入式”教学,它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仅仅是教师学生,教师不能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因而“教”得不到及时调节;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被动的,活动是静止的,因而“学”的积极性被抑制。即使是“问答式”教学,虽开辟了教师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双向轨道,但获得的反馈信息是有限的,仅来自于少数或部分学生;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应答的地位,因而“学”的积极性仍然得不到充分调动。与上两者相比,多媒体教学带来师生间的立体交流,不仅有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有学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它有助于教学双方充分的信息反馈,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信息状态转变为富于强烈的参与意识的主动灵活地接受和及时处理信息的积极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呈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教学效果,二是时间消耗,即在规定时间内,取得一般教师所不能取得的效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交互性强、教学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广的教学信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多感官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的词《沁园春・长沙》时,我在(3)班和(8)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3班按照传统的方法,主要靠讲解和板书;而8班除去讲解分析外,还播放了《沁园春・长沙》的歌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学会唱这首歌。课后同样要求背诵这首词。两周后用书面默写形式进行抽查(无准备情况下),结果8班比3班成绩好很多,表明运用音乐配合,教学效果更好,学生以唱带背印象深刻,记得牢。8班有几个学生说,当我默不下去时,《沁园春・长沙》的曲调回旋在我的脑际,曲调哼出来,歌词也就忘不了。
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重复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重温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具有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和作业,即在教学内容、时间、方式、方法和辅导形式等方面进行控制和调整,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多媒体的动态形式和立体型的教学模式。
4.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延伸到课外。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往往是学生嫌课堂时间太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不可能完全在课上解决,这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资料,拓宽知识面。例如在上《胡同文化》时,我简单介绍了茶文化、酒文化等,学生意犹未尽,很多学生课后自发去了解各种文化,第二天他们能向我说出更多的宗教文化、脸谱文化等。
5.多媒体的语文教学重视因材施教,集训练、辅导、达标于一体。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师生利用网络环境,建立语文教学网页或语文学习的专题网站,不仅可以通过网页将课文的作者生平、历史背景、写作意图、主旨内容、知识体系等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展现,还可以将复习巩固的练习题和测试题直接在网络上完成,并能迅速得到信息反馈,大大减轻了教师批阅作业的工作量。减少了教室大量解释、答疑性的工作和教学准备工作,教师的精力可以放在根据专家设计的教学预案中,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组织因材施教。师生也可利用网页上的留言簿、教师信箱或设计聊天室进行教学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改革。在网页方式的教学中,教师真正能够从课堂讲授中解脱出来,可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和消化知识”。因此,可以说正确运用多媒体会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将引起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
6.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优质的课堂教学应是严密的科学性与巧妙的艺术性高度结合的教学,它以科学性为基础,为前提;以艺术性为先导,为手法。二者相辅相成,和谐一致。多媒体进入教学领域后,新型的现代化的教材体系出现了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光盘、计算机软件等新型音像教材,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了一次艺术熏陶,这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变革。
二、多媒体实施的现状
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高职语文教育中运用得当,必然会推动语文教育的全面改革,使语文教育走出困境;如果运用不当,不但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阻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现实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一些误区,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使发展态势良好的语文立体教学又趋于平面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为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而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象、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是被多数人认可的。但是部分教师有为运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的毛病。例如:将大段大段的课文原文搬到屏幕上,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难道学生看教材原文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吗?另外,一些教师认为一个多媒体软件必须完整地包含多媒体各要素,才能达到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的目的,所以就出现了不管内容是否需要,总要生搬硬凑些声音、影象以体现多媒体的现象。一些让学生自己阅读的部分,硬是配以朗读声音;当一个选择题做错时,呈现一张哭丧的卡通脸并来上好大的一声警告,吓人一跳。
2.剥夺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时间。
语文学习中要讲究凝神谛听,用心感悟,无论是新的教学大纲还是旧的教学大纲,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悟的能力,而多媒体使得学生失去了领悟文章意蕴的时间。当一首首精美的唐诗宋词被制成卡通画面,语文的诗意不再;当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被定型为影视里的人物造型,语文的想象不再。这些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学生成了“网网先生”,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多媒体本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力保障。而过度运用多媒体,可能使学生过分依赖于网络,有什么问题只要上网查找就行了,头脑里空空如也,长此发展下去,学生懒于去记忆一些名句名篇。对于写作需要的素材也只能在电脑上查找,甚至是写作构思、谋篇布局也不去独立思考,寻找网络来帮忙……这样的教育令人担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4.师生情感的“冷漠化”。
由于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是经常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细微的表情往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师生情感交流较频繁。而使用多媒体,在师生之间隔了一层现代教学媒体,使得师生情感互动趋于“冷漠化”。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很难体会到“如沐春风”的感觉,更无法感受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教师也无法看到学生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或充满成功喜悦的目光。
5.作文语言趋于“网络化”。
近两年兴起的写作新类型――博客,虽具有传统日记写作的某些特征,但学生大量使用的网络语言口语化、简洁化、符号化,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书面表达的严谨、规范和精致。从实用角度来说,一些新鲜的网络术语无法得到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欣赏,从而大大降低作文的等级。
三、面对多媒体:高职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变革
凡事都有其两面性,我认为要使多媒体与中学语文教育有机结合,首先要充分认识多媒体的特点和中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件要有鲜明的教学主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课件制作必须上升到知识、能力、智力相结合的三维高度,没有主题的课堂教学谈不上什么科学性,主题不鲜明的课堂也就是科学性不强的课堂。我国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无“帅”的课堂教学也就是“乌合”的教学。课件制作不能为运用而运用,并不一定每堂语文课都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运用不当,只会节外生枝,喧宾夺主,破坏语文教学。我们利用多媒体就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弥补教材的不足。多媒体的最大特点在于信息量大,在于突破时空束缚,在于学生可以有自主的学习空间,所以利用多媒体,应着重于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了解课文中无法了解的东西,将语文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
2.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传统语文教育的关系。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史,传统媒体发挥了它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至今“魅力不减”,我们现在的很多教师都在继续使用着这些方式,并且这些方式将永远使用下去,永远也不可能“过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定带来教育的变革与进步,现代教育的新手段、新方式已悄然走近我们,也使我们无法拒绝、不敢拒绝;现代教育的高速发展迫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走近它。因此,我们一方面不能抛弃传统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也不能拒绝现代教育手段;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统一起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例如传统语文教学中对名篇、名句的背诵,对学生文字书写能力的培养,我们仍然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3.要尽量排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环境鱼龙混杂,其无序化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也容易使学生造成思想混乱。例如: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图片,影视资料等往往使学生挡不住诱惑。因此,对于学生上网查资料要给以严格把关,尽可能地发挥网络积极的作用。
4.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电脑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真正万能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头脑;电脑多媒体教学仅仅是手段而已,而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依赖这些手段,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电脑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师轻松起来,但不是完全地放弃“教”,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切不可把过多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上,一味的追求课件的花里胡哨,追求视听效果,而忽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迷信多媒体,要重视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综上所述,对教学而言,多媒体可以虚拟各种情景,引起学生兴趣;注重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解放教师重复机械的一些教学活动。然而正如所有新兴事物一样,发展到一定程度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杜绝其弊端将是语文教学界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4年第六、七、八期.
[2]语文学习[J].2004年第四、五期.
[3]何克抗.论多媒体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J].北京师范大学多媒体研究所.
[4]温振祥.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之结合[J].
[5]孙春成.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模式[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6]周立夏.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课堂教学探讨[J].多媒体,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