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端餐饮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日, 作为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资讯和分析服务的提供者尼尔森公司,在成都索菲特万达酒店举行了中国消费增长论坛。会议主要为大家和解读了2011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如何把握数字化大潮中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网购时代的中国消费者、全民微博如何真正利用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以及营销策略、产品创新和中国白酒市场营销秘诀等。
葡萄酒正被消费者接受
正是在这次会上,尼尔森公司了一份关于酒行业消费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葡萄酒正在慢慢抢占白酒市场份额。
尼尔森公司对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在酒类市场,一二线城市里18岁D60岁的白酒消费者中,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的12个月里,有55%的人喝过白酒。而在一二线城市里18岁D60岁的葡萄酒消费者中,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的12个月里,有47%的人喝过葡萄酒。数据显示,目前葡萄酒正在慢慢抢占白酒市场份额。
酒行、会所、酒窖虚热
尼尔森中国区烟酒行业研究副总裁宋颖说,随着进口葡萄酒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很多城市涌现出大批的葡萄酒行、葡萄酒窖以及葡萄酒会所,以此销售模式来寻求市场突破,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营销方法做指导,很多酒行、酒窖及高档会所运行得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好,甚至出现倒闭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宋颖表示,葡萄酒行、葡萄酒窖在中国市场的出现本身是件好事,用这种新的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但经营者一定要想清楚,消费者最想要的是什么,最关注的是什么,他们怎样享受这种酒文化、酒生活。
宋颖表示,目前,很多消费者并没有想到去酒庄饮酒,如果经营者只是盲目地去经营酒行、酒窖,就会出现倒闭现象。这就像十几年前的中国零售业,大家都知道零售业要爆发,很多人都去投,后来就是“大鱼吃小鱼”,小的零售业都被大的零售业吞并了。同样的道理,葡萄酒经营者首先要弄清楚,消费者最想要的是什么。
白酒应追求销售扁平化
宋颖还对白酒营销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说,随着白酒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都在创新中求发展,如渠道扁平化,即把经销商部分压缩,通过成立分公司让生产商直接走近消费者。如今已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购物在中国发展迅速,因此,电子商务平台正日渐成为零售市场的一个重要新兴销售渠道。
据尼尔森报告显示,在亚太地区,中国和韩国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越来越多,95%的互联网用户表示,在未来6个月有意进行网络购物。这为商家们寻求了新的发展,目前已有商家进入淘宝商城以及微博营销。
反对者:白酒受到的冲击微乎其微
尽管尼尔森的报告看上去有理有据,但从笔者掌握的资料分析,2011年1D9月份整个酒类市场的情况并非像尼尔森所描述的那样,目前的中国市场,白酒依然占据国内的主流市场,葡萄酒对其冲击微乎其微。
前三季度白酒增长远大于葡萄酒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统计,1D9月份,全国白酒产量为714.05万千升,同比增长22.6%,工业总产值2614.62亿元,同比增长40.21%,销售产值2483.55亿元,同比增长39.02%。9月单月产量94.66万千升,同比增长29.32%,工业总产值340.82亿元,同比增长43.52%,销售产值335.19亿元,同比增长35.77%。
从数据来看,我国白酒已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其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酒种,葡萄酒增长虽快,但总体消费量仍然无法与白酒相比。1D9月葡萄酒的总产量为106.91万千升(含进口葡萄酒),稍稍超过白酒在9月份单月的销量,而白酒的工业总产值甚至超过了葡萄酒1D9月份的总量297.76亿元(含进口葡萄酒),由此看出,葡萄酒想撼动白酒市场的份额还是不容易。
消费:商务宴请依然白酒为主葡萄酒为辅
酒类市场的繁荣得益于近几年国内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居民追求生活品质的心理变化及餐饮业的发达。据统计,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重要的商务宴请中,仍以高端白酒为主,葡萄酒只能作为辅助角色出现。价位在100D300元或者300元以上的中高端酒尤其受青睐,成为市场消费主流用酒,存在着巨大商机,这也是白酒工业总值和销售总值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之一。
进入下半年,高端白酒提价已经成为白酒市场的普遍现象。第四季度后,也意味着进入白酒销售旺季,白酒价格也将水涨船高。据了解,许多白酒品牌,如泸州老窖等公司已经开始拟定新的涨价计划,预计在一个月内新价格便可以执行到位。一位泸州老窖华北地区经理透露,公司打算到12月中旬将终端零售中的酒行、商超指导价提高到每瓶1389元,每瓶涨了89元。高端酒的涨价之风从2009年刮起后,非但未停,反而愈演愈烈,带动整体白酒价格上扬,这也反映出消费者对白酒需求仍是有增无减。相比之下,葡萄酒虽然也要承担因原材料成本、人工等成本上涨带来的管理压力,但终端市场却没有引起太多价格上的变化。
酒类市场盘子增大给葡萄酒带来增长空间
麦当劳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从产品到品牌到组织架构再到单店盈利能力,各方面都遇到了困惑。
洋快餐失去光环
洋快餐从进入中国市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二十几年前,麦当劳、肯德基绝对属于高消费,但消费者仍络绎不绝,很多人都是带着孩子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新鲜的口味、高端的价格,令无数少年向往。
那时候,在麦当劳吃饭,更多是出于一种炫耀心理。
30年前,肯德基在内地开出第一家店,就有人在这里举行婚礼。香港的麦当劳前些年还专门推出麦当劳婚礼服务。在麦当劳给孩子过生日,更成为很多家长的选择。
而如今,去麦当劳、肯德基吃饭已是再平常不过事情,而去那里吃饭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餐饮有着更高的诉求,甚至很多人开始远离麦当劳、肯德基,把其视为“垃圾食品”。也再没有父母会不加节制地让孩子去吃洋快餐。
之前已经有机构建议百盛和麦当劳剥离中国业务,理由是这些餐厅本该接待中产阶级顾客,而现实却恰恰相反。
中产阶级正在抛弃洋快餐,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有潜力的庞大消费人群。
尽管洋快餐极力想扭转人们的印象,甚至推出了中式快餐,但洋快餐等于垃圾食品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
近年来,麦当劳、肯德基还屡屡被卷入食品安全事件,2014年7月,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被曝光,牵扯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大部分快餐连锁店。此后,麦当劳全球同店销售额连续11个月下降。
“速生鸡”、H7N 9流感等食品安全事件都对洋品牌造成累加的负面影响。
其实在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放弃麦当劳。最近,美国唯一的跨行业调查顾客满意度的经济指标“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的《2016年餐厅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麦当劳在众多参评的快餐连锁店中垫底,仅获得69分。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快餐店是一个主打鸡肉汉堡的 Chick-fil-A(福乐鸡)品牌,得分为87分;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棒约翰位居第二,82分;赛百味以80分并列位居第六。
福乐鸡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顾客可以在原有订单的基础上增加小额费用便能获得一个额外的健康菜品。
中式快餐的崛起
对洋快餐造成最后一击的,是中式快餐的崛起。
中式快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与洋快餐相提并论。产品、管理、营销、设计、文化等差距很大。经营理念落伍,制作流程非标准化,配送环节跟不上,这些都是中式快餐的软肋。
可一旦这些问题获得解决,中式快餐就显示更加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优势。
目前,洋快餐在中国市场饱和,中式快餐也有部分西式化,国人意识逐渐在淡化,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式快餐店吸取了西式快餐的营销方式,这无疑给麦当劳等洋快餐的发展环境带来冲击。
丰富多样的中式快餐迅速崛起,更容易抓住消费者的胃口。
在互联网+的快餐环境下,随着美团、百度外卖、饿了么、口碑外卖等在线外卖平台的兴起,为中式快餐提供了爆发式增长的大好机会,而洋快餐的外卖业务严重流失。
麦当劳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同属于洋快餐的肯德基、汉堡王、棒!约翰等,以及中式快餐真功夫、永和大王等。当前洋快餐的发展普遍不容乐观,门店转让、关闭的情况较为常见,洋快餐在中国已经集体走向衰落,但是无可计数的丰富多样的中式快餐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扩大。
麦当劳已经不再是人们心中曾风靡一时的老牌洋快餐了。
全球扩张存在资金挑战
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大规模放开特许经营,一方面是按照其全球运作的惯例加大特许经营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迫于来自运营方面的压力。
有分析认为,餐饮巨头在全球扩张过程中,资金挑战一直存在,引入资本方的合作,对缓解资金压力有很大帮助。
麦当劳2014年四季度财报显示,四季度营收为65.7亿美元,同比下滑7%,而净利润更大幅下滑21%至10.98亿美元,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出现下滑。
2015年第四季度,麦当劳以近4年最好看季度财报收官之后,又迎来2016年的开门红――首季盈利1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8.12亿美元有较大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麦当劳盈利贡献最大的部分,并非来自亚洲,而是营收涨幅高达5.7%的美国市场。
2015年全年麦当劳的销售额达254.2亿美元,同比减少7%,纯利润为45.293亿美元,下滑5%。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2015连锁百强榜单显示,2015年麦当劳销售增长率为-13%。
近来,麦当劳的销售增长轻微反弹,部分归功于全天早餐供应等新刺激举措。但是,麦当劳在中国面临的宏观气候改变,并不能扭转其颓势。
日前,野村证券宣布,将麦当劳的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原因是餐饮业已出现低迷迹象。并将麦当劳的目标价从142美元下调至129美元。
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几乎渗透到了传统产业的方方面面,随着传统经济的觉醒,互联网正在迎来一场真正的战争,其形式也体现在旅游业中。随着全球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包括交通和旅游等即时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为旅游业拓展了网上交易的商机。依据互联网为平台的在线旅游打破了地域界限,直接面对全国用户,与其合作的航空公司与酒店遍及全国各地,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高端市场的发展份额给传统旅游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迎合快速发展的在线旅游市场,港中旅、中青旅、康辉、国旅等传统旅游服务商线上分支进来了,国内外传统航空公司进来了,像Qunar“去哪儿”这样的在线旅游搜索引擎进来了。2007年,携程、e龙等在线旅游企业将与新兴旅游搜索品牌共同备战在线旅游市场。一份权威的网络机构调查报告称,目前全球约有超过17万家的旅游企业在网上开展综合、专业、特色的旅游服务,约有8500万人次以上享受过旅游网站的服务。
全球在线旅游走势
美国作为全球在线旅游消费的领头羊,到2009年,其度假和非商务旅行消费者将会花费12240亿美元。亚太地区是美国市场规模的1/4左右,但在未来的几年内,预计会飞速发展。据有关报告统计:在对美国、亚洲和亚太地区旅行者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年纪稍长的旅行者、婴儿潮一代也就是二战后大量出生的婴儿,年龄在45到60之间、健康、喜欢冒险、精力充沛的人使用互联网,这一部分人是在线旅游的潜在群体。
目前,中国在线旅游占据整体旅游市场的份额不足5%,距美国25%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所以市场竞争会越来越大,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巨大。从中国在线旅游现状看,服务提供商大致分为两大阵营:第一阵营为携程旅行网和e龙旅行网,他们掌握着绝大部分旅游预订资源,提供全面的网上旅游服务,与第二阵营的服务商相比存在明显的优势,而与全球一流的网上旅游服务商(如Expedia、Orbitz等)相比,仍有着明显的差距;第二阵营以中国通用旅游网、游易和“去哪儿”等服务商为代表,他们中的部分服务商除了作为一级商外,还作为二级商向一级商提供用户,或提供旅游搜索服务等,网上旅游服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据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在线旅游的群体:进行在线预订的消费者是热衷旅游的人士,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人群。他们其中73%使用信用卡,22%拥有或者驾驶小车,69%家里拥有电脑,35%拥有自己的公寓或房子,88%有大学学位,57%在线购买机票,43%在线预订房,24%预订打包旅游服务。很明显,他们是中国新兴的消费群体,拥有不菲的收入,是被广告者追捧的一群。互联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靠有效的媒介,让他们可以接触到为顾客提供大量优惠的公司。
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成熟,行业类型方向将不会再出现一枝独大的局面,市场将划分为在线旅游服务商、传统旅游服务商线上分支、在线旅店预定服务商、传统航空公司自营以及在线旅游搜索引擎。
网络推进在线旅游发展
2006年,中国宽带网民总数第一次超过了1亿人;随着3G的到来,手机逐渐成为新的网络终端;47.4%的网民依赖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中国网上旅行预订市场将在继续壮大的同时,业务结构更加多元化,各业务比重总体上趋向平衡。从旅游类型市场份额来看,未来休闲旅游的市场份额将逐渐赶超商务旅游。而休闲旅游中多数人会通过网络在实现自己的旅游计划,所以未来旅游与网络结合产生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风靡全球的电子商务也正改变着旅游业务的传统运作模式,给旅游业带来新的商机。刷卡支付方式以其便利性和安全性日益受到各国游客、包括中国旅游者的青睐。作为旅游产业与电子商务方式的结合,在线旅游支付服务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界高度看好以旅游业与电子商务方式融合发展的中国旅游支付领域前景。
网络营销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线旅游市场具有较大优势的携程网正在不断尝试新的营销方式增强品牌影响力。例如广告投放和线下活动营销相结合,包括提供给VIP会员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以中青旅、国旅为代表的传统旅游企业也纷纷尝试网上旅游服务,提供网上订房订票服务。网上旅游服务市场整合营销的趋势将随着更多传统企业的进入而变得更加明显。
尽管目前国内网上旅游产业规模不是很大,但在线预订服务的方式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旅游习惯,通过网络开始旅游生活的群体会越来越大。但是无论是与中国传统旅游产业的庞大市场规模相比,还是与美国网上旅游行业的高度成熟特征相比,目前的中国网上旅游市场都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当中。
在线旅游发展优势
1、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30年中,传统的旅行社、票务商的发展不得不受到地域局限,要将业务扩展到其他地区非常困难。因此,大大小小的旅行社通过圈地运动,在属于自己的区域内与数量有限的航空公司或酒店合作。据了解,国内较大旅行社的酒店资源最多不过几百家,与其密切合作的航空公司更是屈指可数。而与在线旅游公司合作的酒店数量却数以千计,以艺龙旅行网为例,仅国内签约酒店已近4000家,更有国际最大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EXPEDIA为其带来的数万家海外酒店资源。
2、电子客票给在线旅游公司带来新的机遇。IATA决定于2007年开始在国内市场全面推广电子客票。而携程、e龙网等这些在线旅游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有强大的技术背景做支持,目前携程、艺龙、游易分别就电子客票合作与推广与四大航空集团展开合作,尽管电子客票还存在着改签、退票、变更姓名不方便等种种缺陷和程序烦琐对合作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困扰,但其崭新的营销模式,可直接减低配送成本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电子商务的跨地域营销优势尽显。这种机遇给在线旅行公司带来了很大发展的空间。
3、航空公司机队规模扩张给在线旅行公司带来了影响和机遇。未来三到五年内随着航空公司机队的扩张,这也意味着未来日均座位投放量比现在每天多出十几万个,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票价水平预计进一步降低。对在线旅游公司来说,虽然机票部分利润水平不会增长很快,但因为票价水平下降也导致旅行更加容易,旅客流量的增加也意味着对酒店住宿等服务量需求增加,因此在线旅游公司的酒店预定业务等其他连带领域会大量增加,也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中国在线旅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外包为何会在作为推动自由贸易发展主力的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吸引政府、民众和媒体的广泛注意,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外包概念的兴起及发展出发,讨论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包业务发展特点和趋势,分析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影响。
美国高科技咨询机构——ForresterResearch的报告称:“美国服务经济领域在经过了3O多年的持续扩张后,离岸外包将成为美国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效率转变的一种催化剂。”
2004年6月10日,联邦劳工部宣布,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因业务外包而损失的就业机会比例为2.5%。约有2/3的职位流动源自制造业,在第一季度的失业者中,制造业工人占1/4。这是该部门首次对外包所导致的就业机会损失量做出评估。
外包近来在美国引起的争议还远不止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国政府、民众和媒体对外包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呢?本文尝试从外包概念的兴起,其近年来在美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来分析它对美国就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
一、外包概念的兴起与离岸外包的发展
企业总是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其组织的构造和边界。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福特汽车公司所倡导的“垂直一体化”战略所带来的所有权优势、规模效应、对供应链和市场的控制力,随着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而逐渐黯淡。由C.K.Prahalad和Gary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第一次提出的“外包”(Outsourcing)概念在过去的l5年间一跃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趋势。
所谓“外包”,指的是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并借助企业外部的专业机构的资源完成企业内部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的功能或业务,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在于强调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有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而把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交给外部专业的服务供应商,获得成本和效率优势。
作为一种经营手段,外包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但它在80年代开始才得以广泛应用,并从无价值增值的辅功能(如清洁、保安、餐饮供应),发展到关键的支持和增值性功能(如人力资源管理、审计IT技术、制造、营销、物流),甚至延伸至研究与开发等领域。
伴随着更经济的运输方式的出现,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变革,企业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效率和质量得以显著提高,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此之上建立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市场和企业自身,在网络和一体化组织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使跨国界的离岸外包成为可能。
二、美国外包业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就规模而言,外包从一种企业控制成本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业务模式只不过经历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邓百氏公司在(《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中称:相比1997年23%的升幅,l998年全球年营业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中,业务外包的支出上升了27%,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的总支出增加至2350亿美元。米切尔·F·卡伯特联合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发表的《2002年全球外包市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2001年全球企业对14.8%的日常运营业务进行了外包;全球外包业务正在以每年l9.6%的速度增长,美国占到了全球外包市场的2/3,其特点和趋势表现为:
1.大公司首当其冲。中小企业紧随其后从主体而言,外包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配合全球化资源配置而采取的经营战略。外包市场的2/3由大公司消费构成,1996年,美国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中有25%选择了外包。2000年,年销售额l000~5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也很快加入到外包行列,选择外包的中小企业数量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约25%。外包不是企业能力弱的标志,相反,它为中小企业创造机遇,使其得以利用外包商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和规模效应,配合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位于美国中西部的IT企业就早大公司一步,率先将部分业务外包至印度。
2.离岸外包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从外包活动实施的地域而言,当今的信息技术环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企业寻求最佳外部资源的可能性,外包突破国界、地域的限制从本土扩展到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据美国葛特纳机构的估计,2004年,有超过80%的美国企业考虑离岸外包美国的IT工作,其中40%的美国企业将完成某些类型的外包,或者从非美国本土的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IT服务。
在制造业,离岸外包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手工制品、纺织品、轻工和化工产品),发展到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如汽车、飞机的重要零部件)。
离岸外包逐渐向价值链的上、下游拓展。为了节约研发成本,规避研发风险,处于价值链前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技术离岸外包逐渐兴起。据美国EIU(TheEconomicIntelligenceUnit)1993年对50多家世界级大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承认,它们在90年代,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技术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外部。外包的技术也从企业的非核心技术、容易购买的成熟技术、标准化技术转变为决定企业未来技术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外包。另外,欧美很多企业将客户服务中心或售后服务的电话支持系统转移到了印度,又创造了售后服务外包的可能性,如AT&T就将电话交换中心搬到了印度。
三、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在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沃尔夫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合作的《减员在美国:现实、起源和后果》中归纳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就业市场:减员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新创造的职位数目长期而言远远高于失去的旧职位数目。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创造的职位达到2400万个,同期失去的旧职位只有800万个。外包所引发的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特别是近来由高技术和服务为主的外包所导致的情况与90年代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
首先,虽然长期而言新创造的职位仍将远远超过失去的旧职位,然而短期来看,外包在过去几年新创造的职位并不比失去的旧职位多多少。按照美国经济研究机构的估算,2001年l1月,美国经济应开始由低谷回升,而到2003年底,就业机会却减少了大约70多万个,形成了与90年代高增长、高就业率相对应的“失业型复苏”。而且,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失去岗位的员工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更为复杂,其间所经历的过渡期必然更为困难。
其次,外包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必须指出的是,即便是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员工也从外包中获得了利益。制造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美国雇佣了6.5万名员工。仅在新泽西州,索尼公司就雇佣了2000人。全球主要图像公司之一、比利时的AgfaGevaert集团也在美国雇佣了5000人。西班牙TerraLycos公司也在美国雇佣了4l8人,这仅仅是一些例子。拥有微软、IBM等美国IT大厂会员的美国信息技术协会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公司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报告说,去年美国净增加了9万份工作。报告预测,到2008年,公司通过业务外包将在美国创造出317000份新的工作机会。
第三,白领工作蓝领化,美国知识型服务岗位向具有智力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转移已成定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的调查表明,占全美白领工作l1%的大约140万个工作机会,面临“外包”的威胁。那些无需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且与信息密切相关的工作首当其冲,像电脑编程、软件开发、医嘱转录、会计和税务、技术、建筑绘图、初级法律和投资研究、保险索赔处理等。同样的工作,一个中国工程师每月工资大约为500美,印度为700美元,美国则是4000美元。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的结合,使得美国外包至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机会,从制造业向技术含量提高的软件设计和售后服务发展。虽然劳动力成本同美国达到同一水平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短,但外包使美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国际人力资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四,外包带来的岗位流失,从本质上必须依靠自身优势,通过创新制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来解决。ForresterResearch最近的报告预言,在外国设有分公司的美国高科技企业雇用的外国工作人员将从目前的40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330万人。而在未来的12年中,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将把300多万个工作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和菲律宾。另一家咨询机构加特纳资讯科技服务公司的资料表明,300万个工作机会占全美工作机会的2%。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工作机会一旦被外包到国外,几乎再也不可能回到美国国内。多余劳动力转向相应的高增长行业的难度也增加了。因此,通过再培训等方式的继续教育,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同时,必须利用美国企业的优势制造新的就业机会。70年代制造业大举向国外转移引发的反对声浪,就是通过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带来的新的就业机会化解的。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补偿现在在高端制造业和软件开发业务上流失的工作机会。需要指出的是,据美国商务部门统计,目前美国信息技术人才短缺34.6万名,到2008年,缺口还会扩大到130万名。尽管美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但每年毕业的有充分劳动技能的工人还是不足,应当引起美国教育系统的反思。
趋势一,关店潮难阻。零售业实体店关店潮根本原因在于2013年至2016年,很多零售企业的门店将迎来物业到期,续租将是一个风险不可控的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租金的大幅上涨,已经使零售企业很难承受,大部分市区内门店在物业到期后将难以续租成功。
趋势二,线上线下争夺生鲜。生鲜本是实体零售业在与电商抗衡中最有效的武器之一。但随着顺丰优选、本来生活网等生鲜类电商的强势出击,生鲜开始成为电商争夺的热点,很多农业基地和公司也开始纷纷推出有机蔬菜或定制果蔬的一对一配送服务,并且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粉丝”。从2014年开始,实体卖场里纯粹的生鲜品类和价格上的优势不再存在。
趋势三,技术商业时代到来。以“中国首家未来超市”而闻名全国的安徽乐城超市,当时正是采取了电子价签等20多项新技术而备受瞩目。通过这些技术和设备来分析、引导、吸引顾客再次燃起到实体店购物的兴趣,或许就迎来了实体店兴起的第二个春天。
特许加盟:加盟店比例会变大,各种加盟规格成气候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郭会长指出,2014年特许加盟领域将会出现以下几个趋势:
趋势一,连锁企业未来2/3为加盟店。2011年时有些企业更加青睐于直营店,因为这种做法对品牌起到保护作用。但从市场现状看,越来越多的特许企业开始青睐加盟店成为主体的模式,而最佳比例约是三分之二,即加盟店数量占到特许品牌旗下门店数量的三分之二。
趋势二,多种加盟规格渐成气候。2014年不少特许企业开始青睐多种加盟规格,拓展加盟店数量。将加盟店铺分成创业店、标准店、形象店、旗舰店和豪华店等供不同层次的加盟者选择,也是特许企业开始逐渐采用的方式。
特色餐饮:亲民路线有“钱途”,社区百姓大厨房成趋势
天津烹饪协会郭会长指出,2014年特色餐饮领域将会出现以下几个趋势:
趋势一,中高端餐饮企业转走亲民路线,随着国家“八项规定”的持续发酵,中高端企业纷纷转型,开始走亲民路线。据了解北方中高端餐饮企业中已经有超过80%都已在2013年尝试转型,并确定了不错的业绩。
趋势二,开店选址布局,不再以旅游景点、商业区为主要选址范围,而是改为社区周边,其目的是打造“社区百姓大厨房”,让百姓外出就餐更加方便。
电商:盈利为重取代规模为上
调查显示,仅有18.67%淘宝店铺表示半年内利润上升,38.67%的卖家表示利润持平,而42.67%表示利润在下降。而以淘宝为例,目前C2C店铺大概950万家左右,但其中有300多万卖家停业,剩下约80%都亏损,真正赚钱的只有10%。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电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让公众产生了强烈的审美疲劳,如何盈利将取代“烧钱”买规模成为主流。
社区商业:迎来新模式
对实体零售来说,社区商业绝对是下一个十年的增长亮点。但目前单个便利店、洗衣店的传统模式已经落伍,未来一种新的模式更受欢迎。即安徽乐城超市日前推出的第三代社区店也颇有可借鉴之处,其新开的一个1000多平米的社区店里,有一个低温菜市、一个超市、一个花市、一个美食城、一条娱乐街,让小小的社区店成了一个涵盖诸多服务的邻里中心,广受欢迎。
儿童消费:体验式消费比重加大
趋势一,国家“单独生二胎”的政策开始逐步落实,政策的鼓励,无疑会进一步扩大儿童消费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政策的出台会带来近千亿的市场需求。
趋势二,体验型消费比重逐步增加。现今商场逐渐增加体验式消费的比重,这需要店面更大,但是销售额一般远高于纯销售型的商户。
趋势三,亲子活动成聚客利器。儿童消费具有一人带动全家的特点,“亲子活动”就成为各大商场不可或缺的主角,也成为商家吸引客流的一大有效手段。
茶馆:投资回报期延长
趋势一,目前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茶馆数量越来越多,占到总量的7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更多的投资者看好茶馆业的发展前景。
趋势二,随着规模的扩大,以及受到房租、人工成本的上涨影响,其投资回报期开始延长,其中2年可以收回成本的占27.2%,3年可以收回成本的占33.3%,尚无一年可以收回成本的。大部分茶馆的利润率在20%-30%之间,25%的茶馆利润率高于30%。
婚纱摄影:电影成趋势,电商是亮点
趋势一,爱情微电影。微电影的素材取材都非常广泛。类似于拍摄电影的感觉让新人们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趋势二,电商模式。目前电商模式已开始进入婚纱摄影领域,顾客通过网上挑选摄影师、摄影套餐、摄影外景基地,大大节约了时间,也大大降低了影楼的运营成本。
橱柜:电商、环保、微营销
趋势一,线上线下渠道战依旧火热。电商是行业发展趋势,就目前来看,线上发展态势还存在诸多问题,网店消费者评价中,关于物流和售后是抱怨不断。
趋势二,节能环保继续饱受关注。节能环保一直以来是橱柜行业不变的主题。对于橱柜产品的消费者而言,不少人不再把价格当做优先购买考虑要素,比如产品风格、质量好坏、环保性等都成为选购的重点。
趋势三,“微营销”成行业营销新趋势。随着素质的提高,我国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而“微营销”更已被顾客所接受,互动性更强,成为新的行业营销趋势。这股趋势在2014年会越演越烈。
陶瓷:微营销火热,智能化继续
趋势一,智能陶瓷卫浴风起云涌。随着经济的发展,不锈钢五金行业在新的形式下也越来越趋于绿色化、智能化。而卫浴不锈钢五金产品作为现代化豪华生活的标志性用品,它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趋势二,“微营销”态势不减。陶瓷业算是最早使用“微营销”的行业,由于效果明显,加之传播成本低廉,2014年微营销将会成为陶瓷业主流营销方式。
礼品:个性化礼品将成趋势,连锁经营模式逐渐扩大
趋势一,品牌、个性礼品将成为礼品市场的宠儿,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增长使个性礼品成为未来趋势。
趋势二,连锁经营模式逐渐扩大。在礼品业中已经建立起自己成熟连锁品牌的企业,一般市场知名度更高。
趋势三,行业商会的作用日渐凸现。
卫浴:适老化产品成新卖点
中国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养老设施当中,非常值得关注的空间就是卫生间。老人的日常清洁和保健依赖于卫浴设施,因此未来的卫浴进入老年市场将大有商机。
卫浴空间的适老化改造包括:卫生间门可做成双向开启或推拉门,以防止老人晕倒后没法呼救;马桶两侧设置u形或L形扶手,解决老人蹲坐障碍;做到干湿分离,设置防水插座。
咖啡店:强力回暖
目前商业地产火爆,导致咖啡店再度成为热点投资项目之一。不过鉴于现在房租成本偏高,2014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可能要比预想的偏少。
汽车美容:快修连锁大势所趋
济南市汽车用品美容协会预测,汽车美容行业中,连锁快修店将成为大趋势。快修店是以经营汽车美容、装饰、改装、快修等服务的店铺,是近两三年在市场中出现的新兴汽车后市场服务项目。目前国内市场仍以单店为主,但是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连锁经营是未来的出路,一是连锁经营能降低居高不下的成本;二是连锁经营采用统一标识,更容易让人记住。
早教:品牌效应或成盈利关键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整体加盟市场中客流量和订单额平均增幅不足5%的大前提下,2013年儿童教育培训业的两者增幅在10%以上,这间接说明市场需求旺盛。而普遍能够取得高盈利的项目则是具有品牌效应的项目,因此未来加盟品牌早教机构是投资者盈利的保证。
家纺:渠道变革双线融合
根据家纺产品的属性与细分市场进行预测,未来家纺产品的销售渠道将会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低端产品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大量直销,而对于中高端产品,更多的将是C2B和020模式的结合。简言之,就是企业借助互联网的支持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流互动,然后由线下对接,让消费者获得完美的体验和服务,使其消费需求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