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结构新一轮的改革与调整升级。相关企业单位对汽车专业人才的用人需求也有所提高。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业国。但就目前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掌握现代汽车关键性新技术的人才十分稀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们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为适应新时期背景下对汽车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与自身发展情况相适应的新课程体系与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汽车专业人才。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特点

德国高职院校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会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参加企业实训。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我们所说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德国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中。汽车检测维修专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双元制理念的指导下,德国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十分注重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德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训练时必须像其他正式员工一样持证上岗,目的在于加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汽车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实训正式就业后,在汽车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着相当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是生产高质量汽车最基本的保障。

以培养学生职业资格为教学重点。在德国。职业资格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因此。德国汽车专业类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有效保障了汽车专业人才的技术涵养与创新能力。

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直以来,德国职业教育都领先于国际水平。这是因为德国企业并不是很看重学历。因此。德国学生在初中毕业后。绝大部分可以选择直接进入企业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只有少部分的人会选择进入“普高圈”。德国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也为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生源基础。

基于德国双元制的我国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对德国双元制教学理念的了解,我国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切实提高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加强汽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质量水平的教师队伍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地。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构建“双师素质”培训机制。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为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任职的研究生。M管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深厚,但实践操作能力普遍不强,对于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不是很清楚。因此,培养“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可以据此制定一系列较完善的培训机制。如要求教学年限在十年以下的教师必须进入企业参加一线生产培训,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参加进修,以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带动新进教师等等。

聘用企业教师。拓宽“双师”教师队伍来源。针对高职院校现有“双师”教师人员匮乏的情况,高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引入机制聘请一些汽车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指导学生们的实训课以及教师们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传授他们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不断加强汽车专业“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促进校企合作教学。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与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应用性人才。有必要将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与企业的实践培训相结合。为此。高职院校应与相关企业建立起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除了定期组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前往企业参观一线生产,还应安排学生们参加为期数个星期的顶岗实习,既锻炼了高职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型人才。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第2篇

汽车智能检测是通过智能仪器对使用车辆进行高效的检测和维护保养,所以我们需要对使用车辆进行定期的检测,及时的找到可能的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5]。汽车检测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综合性能检测,另一种是安全性能检测。综合性能检测主要是对使用车辆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其性能提高的检测与诊断。主要包括:汽车制动性检测、汽车动力性检测、汽车前照灯检测、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汽车车速表检测以及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等内容。安全性能检测主要是对使用车辆的安全部件进行检测,如刹车、ABS 等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的检测[6]。汽车检测不是只针对已经有故障的车辆进行检测维修,也包括未发现故障的车辆,是对汽车的各项性能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测,以确保日后安全行驶,减少因为车辆故障原因造成的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1.2 论文立题背景

本文主要对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中底盘测功机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由于嵌入式技术在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尤其是在工业控制、交通管理、医疗器械、工程设备上都是不可缺少的,而 ARM 具有系统内核小、专用性强、系统精简、软件固化等特点,因此,本文将 ARM 嵌入式技术用到底盘测功机的测控系统中,在检测过程中的图形数据的显示、数据的存储、运算以及系统传感器的信号采集、驾驶提示的显示等工作也交由计算机来完成。该系统具有工况定位准确迅速,操作简单,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我们需要提高检测设备的精度与安全可靠性,提高对汽车检测设备研究的创新性,使控制系统更加智能,这也是我国汽车检测行业的努力的方向。

............

第 2 章 汽车底盘测功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2.1 汽车底盘测功机结构

滚筒装置是汽车底盘测功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底盘测功机上分为单滚筒式和双滚筒式两种,单滚筒式测功机精度很高,在测试时对中定位的精度要求更加严格,由于滚筒需要模拟平直的路面,所以要求直径很大才能做到,这样对于施工的地基要求更高,滚筒的成本也就更大,主要用于科研单位和汽车制造业。双滚筒式测功机比较常见,它是由两组双滚筒组成,每个滚筒直径在 180~500mm 范围内。双滚筒式对检测车辆放置要求不高,设备成本较低且使用方便,适用于诊断与维修的汽车检测站、汽车修理厂等行业。本文主要对双滚筒式底盘测功机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2.2 汽车底盘测功机工作原理

当滚筒旋转带动转子旋转之后,由于涡电流的作用,使得转子上产生了制动力矩,同时,定子上的力矩使其按照滚筒带动的方向旋转,该力矩的大小与转子的制动力矩大小相等。可绕主轴旋转的定子上安装一个端部有压力传感器的测力杠杆,该传感器所测得的数值与实际压力信号成正比,将该压力值与压力传感器到主轴的距离相乘得到的就是定子所受的力矩,进而求出了转子所受的制动力矩大小,由于该制动力矩等于驱动轮旋转时驱动轮所受的驱动力矩,因此在已知车轮半径的情况下可求得滚筒上所受车轮的驱动力的数值[23]。

用底盘测功机模拟车辆实际行驶的状态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车辆实际运行时所受的惯性力及行驶阻力,这样才能更精确的描述车辆的动态性能。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在底盘测功机上用惯性飞轮来模拟汽车的惯性力,针对不同的质量的车辆,采用不同数量的飞轮组组合来模拟车辆的转动惯量及直线行驶的惯量。对于汽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及非驱动轮的滚动阻力,采用功率吸收加载装置来模拟。底盘测功机的滚筒用来模拟实际路面,滚筒相对于汽车做旋转运动。通过上位机对采集的转速、转矩信号进行处理,形成曲线参数图,同时根据设定的算法换算成功率参数,形成相应的曲线[25]。

第3 章 底盘测功机控制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13

3.1 汽车底盘测功机控制系统分析 ................................. 13

3.1.1 汽车底盘测功机工作方式 ............................. 13

第4 章 底盘测功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9

4.1 ARM 芯片最小系统设计 ................................ 29

4.1.1 ARM 主控芯片 ................................ 29

第5 章 底盘测功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5.1 控制系统程序软件设计 ................................... 41

5.1.1 采集处理单元软件设计 ....................................... 41

5.1.2 驱动控制单元软件设计 ................................... 43

第 6 章 控制系统验证试验

6.1 程序验证试验

如图6.1和图6.2所示是此程序将继电器通过GPIO的输出高低电平实现对继电器控制,达到对 LED 发光二极管“亮”“灭”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对继电器预期的控制目的,效果理想。试验前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是连接测速传感器。如图6.4所示,为试验用底盘测功机实物图及编码器,将光电编码器的信号线连接到试验用的接线板上,接线板还分别连接了ARM 开发板,遥控器电路板,如图 6.8所示。笔记本电脑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为开发板供电,如图 6.5所示。图 6.5是开发板以及J-link 连接器,图6.6是遥控器及遥控器电路板。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文化 教学改革 实践

一、教学理念的革新

为培养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我们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遵循职业教育本质,设计教学课程及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在做中学”,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使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汽车文化课程是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分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整形技术专业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公共平台课程。本课程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该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主要面向汽车维修企业和品牌4S店,培养具有汽车专业知识及维修技能,能够熟练使用诊断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保养作业、拆装维修、故障诊断及排除,能够从事汽车机电维修和服务顾问等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汽车文化课程在本专业中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的作用,更负有培养学生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爱车情结,鼓励大家为中国汽车工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品牌文化、赛车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再配以简单汽车构造知识的讲解,突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特色,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爱好汽车。

按照教学要求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把本课程设置成了4个教学模块,并对教学模块进行了学时安排,且设计出了具体的课程内容,如下图所示。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韩国汽车品牌前,给学生布置两个任务:“北京的出租车大多是什么品牌的汽车?”“为什么韩国汽车用40年时间,就走向了世界?”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韩国汽车从“笑话”到“神话”》及查阅资料来解决以上问题,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

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每次上课,教师提出1~2道思考题。思考题都是选择生活中和汽车文化相关的现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课上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提问式讨论,由学生自主回答,作为本门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在总成绩中得到加分。例如,在讲授法国汽车品牌雷诺汽车时,提出“变速器、传动轴是谁发明的?”学生们经过讨论,引出了发明者路易·雷诺,加深了印象。同时,使学生对汽车变速器和传动轴作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今后汽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展示学习法

小组展示学习法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角色扮演或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运用小组展示学习,大部分学习任务都由学生来完成,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多参与课堂,给学生个人展示的机会。老师要组织好小组合作展示,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等得到发展,对于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例如,在讲解汽车发展史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扮演某品牌车型的市场营销团队,讲解某一国家某款车型,并加入个性化的理解,每个小组至少有3人参加展示,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师生和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友谊,也为职业道德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四、考核方式的创新

考核方式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它影响着培养出来人才的质量。长期以来,职业学校课程考核,大都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方法进行,这样的考试方法僵化死板,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考试前临时突击,放松平时学习,不可能真实全面地考核出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汽车文化课程打破了以往主要以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限时书面考试的传统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能力。而采用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对本课程的考试设置了课堂出勤表现(20%),课堂品牌车型展示(20%),结合所学专业的论文(60%)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所学专业的论文涉及整本书的内容。这样将考试由被动变为主动,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积极地思考,更容易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了出现学生死记硬背、平时放松学习、考前临时突击的现象,更加杜绝了作弊情况的发生,可以全面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及实践内容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汽车文化的教学中,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革新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专业性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自主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曲金玉,任国军.汽车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 汽车维修 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本文梳理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弄清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探索性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汽车维修专业深度融合,提升了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国内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三种理解:(1)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2)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3)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认为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应以理解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基础。

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认为,“提高就业能力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教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技能传授。高校要以智力为支撑,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课程学习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总目标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人才。

(2)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多是在专业领域内开展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支撑,良好的专业教育为日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3)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强化、促进专业教育的作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心理品质,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产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求。

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汽车维修专业深度融合

3.1建立“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汽车维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规律:(1)要强化学科交叉。坚持“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原则,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强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营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多学科交叉,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发展潜质。(2)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与汽车维修技术产业及其重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3)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适应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方法。按照按照“学科交叉、共建共享、模块课程、分类培养、教研贯通”的原则,建立融业务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生产为一体的“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汽车维修技术开发、生产与管理、创业与经营等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2构建“3 个平台、6 大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

按照汽车维修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构建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文、理、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整合。将课程分为基础、专业和拓展 3 个平台,设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能力拓展课 6 大模块,实现必修、选修课程的多向选择。

3.3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实践,开设“四个一”的创新创业实践必修课程,实行开放式教学。即开设一门基于综合运用汽车维修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模拟生产实际训练的“企业顶岗实践”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汽车维修技术专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创业计划训练”课程;开展一套创业技能实训体系,培养创业精神与素质,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3.4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创新创业实践

建立包括选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方案评审、方案实施、总结讨论、撰写论文、成绩评定、总结交流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施的9个程序,逐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通过校企合作创建创业基地,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公司运营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创新创业理念、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4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构建了汽车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和汽车营销技术等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汽车电子技术 人才培养方案 学习领域课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被评选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期间,汽车技术服务系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以就业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开发。在对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当中,借鉴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开发与研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习领域课程特点

社会进步和劳动生产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对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行为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注的重点由原来重视技能训练,转变为注重专业复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学习领域则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中一种全新的、为企业要求而设计的课程方案。

所谓学习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计划,是案例性的,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每一个学习领域是一个学习课题。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通过若干个互相关联的所有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及资格。

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1-4-1”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

1.打破“三段式”,构建“1-4-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深谙传统 “三段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在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里,课程被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三大块,即“三段式”专业课程模式。“三段式”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为辅;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自成体系。“三段式”课程设置的弊端是忽视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知识体系虽完整,但学生的职业能力却未能形成。

参照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我们构建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1-4-1”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1-4-1”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模型

2.“1-4-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4-1”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工学结合的思想构建的,在第1学期整合公共基础课,将数学、语文、外语等向专业渗透;参加各种汽车文化活动,去汽车企业参观等。学生要撰写调研活动的报告、论文;要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写出专业文章,力达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服务。

在第2、3、4、5学期进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通过“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6步教学法,使得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计划,在独立操作中去掌握职业技能,构建经验、知识、能力的个人体系。“学习领域课程”中,学生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现代轿车的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学会阅读英文汽车维修手册。在实践技能方面,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智能化的仪器,能检测诊断和维修现代轿车出现的故障,进而形成专业能力。

第6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中亲自操作,在工作情境中成长,并在企业实际中选题,撰写毕业论文。并且聘请企业人做指导教师,采取学校为主、企业参与、校企共同管理的模式,将论题融入企业实际,使学生初步形成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围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设定学习领域课程

从企业调研中得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对应岗位有:汽车维护业务接待员(维修顾问)、汽车维修电工、汽车维修业务主管(业务经理)、汽车维修技术主管(技术总监)、汽车配件管理员。

学习领域是跨学科的课程方案。我们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明确一般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据此,构建出10个学习领域课程,如有:汽车F1车模制作与测绘、发动机电控系统管理及修复、汽车底盘电控系统认识及修复、汽车局域网技术等。其中,发动机电控系统管理及修复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框架(见表1)。

表1发动机电控系统管理及其修复教学计划框架

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 学习领域: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及其修复 学时要求:120

职业行动领域描述:

汽车检测员必须有能力对年检车辆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并及时准确判断其是否合格,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能进行调整,并了解其合格标准,能对顾客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从事工作时要遵循标准的规范要求,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遵守事故防护规章。

必须有能力对故障车进行判断故障点,会用解码器、万用表、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示波器等仪器进行检测,会用正确的维修思路进行故障分析,并能解决故障。从事工作时要遵循标准的规范要求,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遵守事故防护规章。

学习目标:

能根据作业合同,查询相关信息,制定发动机的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计划,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及其原因分析,完成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任务,做好记录和归档工作,掌握安全环保知识,并能与顾客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工作中安全和环境保护。

教学内容:

1.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2.维修资料的使用和查询;

3.工作安全与环境保护;

4.工作场所的准备;

5.空气供给系统控制原理与检测方法;

6.燃油供给系统控制原理与检测方法;

7.发动机点火系统控制原理与检测方法;

8.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原理与检测方法;

9.发动机计算机管理系统原理与检测方法;

10.用检测设备读取数据流,进行分析,确定故障原因;

11.制定工作计划,维修质量的检验和工作评价;

12.向客户解释维修工作;

13.填报工作记录单。 实践、实训内容:

1.会填写接车单、派工单和工时估算;

2.能够制定维修计划,其中要有诊断分析思路和排除故障的方法步骤;

3.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维修手册,实施故障车辆的诊断与排除;

4.能够对检修工作质量给予评价和鉴定;

5.遵守设备和车辆的安全运行守则;

6.工作场地要清洁、有序,正确处理维修作业中产生的污染物质;

7.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且符合操作规程;

8.填写维修记录,它包括:维修故障部位、维修内容、实施步骤、实施结果、客户和车辆的信息及其相关说明、交车时间等。

工具:

1.多媒体教学平台;

2.汽车维修手册、数据库;

3.汽车发动机台架和整车;

4.发动机检测设备及工具;

5.常用材料;

6.教学课件、软件;

7.视频教学资料;

8.网络教学资源;

9.任务工单。 要求:

1.具备汽车拆装的技能;

2.具备汽车电路及元件检测技能;

3.会查阅维修手册;

4.能正确使用常用工量具;

5.能正确使用举升设备;

6.具备安全操作知识。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2.任务驱动教学法;

3.四阶段教学法;

4.角色扮演法;

5.引导文教学法;

6.问题导向法;

7.范例教学法。

汽车运行之中,其性能的变化总会以故障现象而显露出来。在汽车修理工艺运作中,也总是从故障现象出发,通过检测其故障参数,遵照相关的工艺方法及步骤,诊断和排除故障。在专业学习领域,即发动机电控系统管理及其修复中,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中都设有工作任务。任务分别是:发动机系统管理的结构认识、发动机不能启动的故障检修、发动机启动困难的故障检修、发动机怠速过高的故障检修、发动机怠速过低的故障检修、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故障检修、发动机排放超标的故障检修和发动机爆震的故障检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每一个工作任务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为从业人员所需完成的一个完整的汽车维修工艺过程。因为,一个故障现象往往由多个子系统或元件所致。同时,一个子系统或元件会引发多种故障现象。为此,针对每一个工作任务又确立了若干个工作项目,即学习情境的子情境。学习情境选择的载体可以是故障现象、项目、任务、设备等。如学习领域中的发动机电控系统管理及其修复里,在“发动机不能启动的故障检修”学习情境设计中的子情境电控点火系统引起发动机不能启动的故障诊断排除中,确定典型电控点火系统工作原理等学习目标;介绍电控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等主要内容;明确使用工具或器材;阐释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提供学习型工作任务单等教学材料。

4.学习情境过程考核

每一学习情境中,皆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考评占70分,期末考评占30分。这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见表2)。

表2 考核要求

考评

方式 过程考评(项目考评)70 期末考评(卷面考评)30

素质考评 工单考评 实操考评

10 20 40 30

考评

实施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 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工单情况考评 由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按照教考分离原则,由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

考评

标准 根据遵守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和生产纪律等情况进行打分10分 预习内容10分

项目操作过程记录10分 任务方案正确7分

工具使用正确3分

操作过程正确7分

任务完成良好3分 建议题型不少于5种:填空、单向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

备注 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的本项目计0分

不难看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挣脱了学科体系的束缚,强调系统学习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基于学习领域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三、关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实施的思考

根据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针对基于学习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有以下几点思考。

1.行动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教学实施原则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无论是从教学论的理论层面,还是从教学实践的操作层面,都被认为是将专业学科体系与职业行动体系集成化的教学方案。“学习领域”以行为活动为导向,强调涉及更广泛的社会活动,着力于在活动中重新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岗位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其他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

2.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基点,开拓职教课程改革的新维度

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挣脱了学科体系的束缚,强调系统学习与案例学习的有机结合。它的教学理念是:职业教育应通过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于各学习领域中的典型案例来学习,在以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情境中实施,从而使得职业教育更加贴近职业实践。

3.课程实施以行动体系为依托,提出了职教师资培养的新要求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构建采用主导型问题方法,形成学习主题序列。从职业情境中的工作过程到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行动领域,从对其进行通用化处理使之成为具有普适性的课程―学习领域,再从学习领域转化为“学习情境”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整合企业现场工作与学校专业教学的能力。特别是课程标准确定之后,教师对学习情境的构建就成为课程实施的关键,要求教师按照跨专业能力培养和学生个性要求构建的“学习与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把原先封闭的专业课与现在开放的行动课的教学理念、专业内容与跨专业内容有机结合。这意味着,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为职业学校教师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徐涵.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对教师的新要求[J].教育与职业,2007,5

[3]姜大源.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