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结业论文

会计结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结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结业论文

会计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字】: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从职业道德与经济的关系来看,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基础经济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赖以产生、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根源,因此,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一经建立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反作用集中体现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从职业道德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来看.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思想在注册会计师从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注册会计师作为特殊的从业人员,对其职业道德有着较高的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基本准则》从五个方面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通过对注册会计师行为的导向或约束,要求注册会计师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是去指导注册会计师怎样去进行职业活动的。会计法律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能依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甚至会计法律的有效实施还要以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为基础,会计法律如果离开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支持,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从精神方面调控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是注册会计师职业活动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一个前提条件。

3、从职业道德与社会风气的关系来看,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和形成。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运转过程的中介人和监督者,注册会计师制度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总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相关方的利益,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社会的道德风尚。如果每一个注册会计师在从业活动中,都能正确行使自己的职业权利,履行自己的职业义务,自觉遵守其职业道德,那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就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一种健康向上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和形成。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条件

1、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构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首先要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既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又包括形式上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必须以”独立、客观、公正”为原则,站在中立者的立场,对所审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对于如何保持独立性,尤其是形式上的独立性,目前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影响形式上独立性的因素,主要是”混业现象”,即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揽客户的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由于五大国际会计公司(现为四大)经常在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因此,对”混业现象”笔者认为.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同时承揽同一客户的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必须加强必要的监管机制,有力的监管将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基本条件。

2、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独立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经济监督工作,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要有助于企业的利害关系人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注册会计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目前,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证券市场会计舞弊行为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理念。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树立谨慎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审计理念、采取分析的方法,能否评估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管理层的舞弊风险.能否判断有无重大的关联交易,值得我们深思。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遵照《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教育、培训和执业实践不断保持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采取的措施

1、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可由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职业道德具体准则、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和职业道德裁决指南组成。事务所也可制定适宜的职业道德指南以供内部考核使用。

2、应加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应增加职业道德内容,并加大分值。学校教育应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作为专门课程讲授。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应编写职业道德专门教材。各级协会应精选职业道德案例.树立典型,供同行学习。注册会计师应注意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3、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应坚持以主管部门监管为主,事务所内部监管为辅的方针。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设立职业道德监管专门机构,由协会工作人员和聘请的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专业人员组成.以保障监管部门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4、事务所应建立职业道德自我纠错机制。安排审计项目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定期(一般五年)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跟踪客户动态,必要时采取非常规措施。有步骤地调整客户。

5、应加大惩处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有关执法部门应加大对虚假会计信息和虚假审计报告的惩处力度,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要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使注册会计师的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从而对注册会计师造假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会计结业论文范文第2篇

近些年来,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金融企业业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企业会计作为对金融企业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也做了全面的改革。具体表现在:

(1)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将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金融企业会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并趋同与一般企业会计。

(2)金融企业会计还有着与一般企业会计不同的操作规程和核算内容,这些相关规范分散地见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若干具体会计准则以及监管部门的规章中。因此,金融企业会计与一般企业会计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性。

(3)随着一卡通、企业银行、流动银行、网上银行等金融新产品不断的推出,金融企业会计核算从核算程序到业务办理范围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4)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那种传统的笔、纸质账薄、算盘早已与当前的金融企业会计工作不相适应。计算机技术已经在金融企业广泛应用,电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金融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主要工具。为适应以上需要,我们将金融企业会计的工作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工作任务模块都以相关的制度法规为基准,同时考虑金融企业业务创新及电算化等其他方面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任务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范围是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从事柜台业务、客户服务、现场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的许多具体工作如临柜交易、客户服务、业务管理、产品营销、理财规划、产品推介等都需要熟悉金融企业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其主要原因在于,会计职能在金融企业里面并不是一个独立部门的职能,它是渗透在金融企业每一个岗位中的。因为金融企业的经营对象就是货币,各项业务活动引起的资金活动绝大部分是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如银行柜员吸收存款、信贷员发放贷款等等经营行为必须伴随着会计核算行为的发生,否则经营业务无法完成,因此,金融企业会计核算是直接参与经济过程,并创造利润。所以,会计核算技能是金融企业基层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根据金融企业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同一的特点,同时又考虑到金融机构体系中银行业的主体地位,且银行、证券、保险是金融业三大支柱,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主要选取了银行柜台业务处理、证券业务处理和保险业务处理。另外,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选取了三大金融机构的共性业务。

三、课程内容兼顾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金融专业学生毕业时,大部分可能从事的是一线岗位工作,在熟悉各岗位柜台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会计操作处理。但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很可能一段时间后走上中高层管理职位或会计主管,会计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始终贯穿着其职业生涯,学好会计可以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加入了相关的财经、管理类知识,触类旁通,比如国际金融会计惯例,宏观政策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的能力,金融行业业务创新对会计的影响等,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素质和能力准备。

四、以金融企业会计工作流程为基础,按照教学规律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取得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审核并做出职业判断、选择相应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账务处理,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这个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多个不同的金融企业业务。按照教学的规律,多个内容放在同一个循环中组织教学的效果通常会大大逊色于按照过程相同内容不同的多个循环来组织教学。因此,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采用了按照不同金融企业业务会计核算的多个工作循环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即将日常工作中表现为取得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审核并做出职业判断、选择相应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账务处理四个步骤且每个步骤有多个金融企业业务核算的工作组织方式整合序化为在每个金融企业业务中安排四个步骤教学组织方式,并以此为载体设置课程的主要学习情境。课程内容主要部分表现为每一个金融企业业务的四个工作步骤,有些重复的过程中如果有相同内容在前面的循环出现以后,在后面的循环中适当省略。

五、合理安排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

与金融企业会计课程配套的实训教学体系,包括三个步骤:课堂一体化实训操作、金融项目中心的真实项目操作及毕业前半年的顶岗实习。第一个环节是模拟的实践教学。“模拟”是指在以实训室为课堂进行的课程教学中,通过九大)工作项目的工作过程转移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此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是模拟的工作项目。第二个环节是真实的业务训练。“真实”是指在课程的某一个学习情境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在校内“教学企业”(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金融项目中心进行真实的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的业务,这时的项目是真实的项目。第三个环节毕业之前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或其他企业进行为其半年的顶岗实习,安排学生进入金融企业一线个人储蓄、现金出纳、会计核算、银行卡、客户经理等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延伸。

六、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技能的教学

会计结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电算化基本上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持续了10年,第二个阶段是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的稳步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第三阶段是1996年至今,全国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主要存在的不足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计算机和会计两种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前提,但实际上在岗会计工作人员经过各个等级的计算机专业培训之后,在操作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对于能够熟悉计算机知识的,又不能灵活掌握会计数据的预测及应用,一样做不好会计工作。因此,能够有效让两者有机结合,不断丰富会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才能确保会计工作的严谨性。

2.电算化会计管理工作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虽然减轻了会计工作者的工作量,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及要求。一个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发挥电算化的优势。比如有些单位将计算机的维护和数据修改、输入等工作交给一个人做,给舞弊及增加错误提供了空间。有些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没有重视,从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一直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约束,从而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比如保留大量传统方式下核算的会计资料,无法提高甩账率等现象。另外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工作者,在建立电算化管理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计算机与手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工作量。

3.财务软件的使用情况混杂、财务数据共享性差

市场上的会计软件很多,而且很多软件通用性非常差,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导致企业的系统没办法与其它企业的系统完成对接,无法实现共享的目的。另外也是当前市场缺乏统一协调,没有从整个行业角度进行考虑,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各自为政的局面。财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信息无法进行共享是满足不了信息时代对信息传输和处理要求的。因此,在购买会计软件时,应以整个企业为基础,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4.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安全隐患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也得到了关注。越来越多的社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恶意攻击及破坏,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造成企业内部机密文件及数据流失等现象,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对于企业来说,会计数据是绝对机密,当前很多会计软件研究企业在开发其它便捷功能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保密问题,有些软件就算有加密功能,也起不到会计数据的保密作用。

二、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会计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也特别高,面临着当前网络技术及各种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需要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解决,否则会阻碍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1.加强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人才,为了让会计电算化能得到更多的发展与应用,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断更率知识,在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各项技能,培养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由传统的核算型转变智能型或管理型。因此在培养会计复合型人才时,应着重会计--计算机--管理,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

2.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可靠性,发挥会计信息化作用。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指导下,确实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短期发展计划,认真组织会计的分工,提高企业管理要求等措施。

3.加强财务软件开发的共享性和通用性

有些发达国家利用政府手段对会计软件进行规定,以便发挥通用性与共享性。企业在购买会计软件时,尽量购买成熟的管理系统软件,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出发,仔细衡量通用性与共享性,方便以后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及信息交流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如同一个行业的主管部门应该把会计软件纳入考核,在使用过程中对各个单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安排处理,真真正正实现系统信息管理现代化。

4.加强会计电算化保密性及安全性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机密,建立安全可靠的内部控制以及网络系统具有重要意义。(1)建立内部控制,比如实行用户权限,会计岗位责任;另外对电脑黑客及病毒加强防范措施,增加软件本身限制功能、会计信息实行多级备份等制度。(2)网络安全防范。网络的建立虽然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共享,但也带来了风险,如泄密及黑客攻击等。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如信息加密、网络防毒、防火墙、授权认证等技术措施。(3)数据的保密与保护。进入系统时需要验证口令、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另外可以考虑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如专机专用。

5.建立健全会计工作制度。

在电算化模式下,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规范,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及数据真实性。在录入会计数据时采用相应代码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失真问题。因此,需要健全完善会计工作制度,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进一步要求自己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信息数据处理,确保信息科学性。另外,企业也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做好监督工作,运用网络系统对财务的各项数据进行核对与监督,提升资金利用率,让企业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会计结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

教学环节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师资方面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使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针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呢?

一、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单一,教学内容重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另外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也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使实践课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教育观念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上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再加上会计知识的原则性和规定性较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按部就班地以教科书为依据,实施“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上课记笔记,下课学笔记,考试考笔记,学生思维闭塞,把记忆当做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对知识的应用,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显得不足。另外,教学手段落后、单一,主要的教学仍是依靠“黑板+粉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不能将原理与实务,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与分析加以有机结合,不能满足各种层次的高职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

(四)成绩考评单调,实践能力测试不足

学生成绩考评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仅以一次成绩作为成绩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成绩考评体制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五)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高职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能及时掌握专业方面的新信息、新知识。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使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现有的高职会计教学方式,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高职会计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解决措施

(一)转变观念、注重实效

作为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充分认清高职教育目标。树立“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际会计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方向。教师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以及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应用。

(二)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材结构

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一是对教学内容,根据国家有关制度、政策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如对《财务会计》内容及时补充了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对专业主干课程之间的重复性内容,则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进行协调。

应根据会计结构的新变化,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全面设置相关课程,尤其是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会计理念、新颖的会计制度等,更深入地进行会计领域与策略的研究,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的研究等。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开设专业讲座的形式来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会计教学不仅要妥善运用咨讯科技,同时亦需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及统计分析等领域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科技整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畅导新的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和效果。案例教学法、课堂演示性、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要大力提倡,此外应鼓励学生通过相关的参考书、全国会计师与注册会计师中有关会计实务的内容、网络信息等进行多渠道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内的“会计从业资格”与全国“注册会计师”等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鼓励会计专业的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以弥补知识结构上的不足。这样既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进行恰当的融合,又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会计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会计教师的综合素质,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鼓励会计教师参加会计职称考试,以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二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会计教师到社会上做会计兼职工作,参加会计学会、审计学会及相关学术社团组织并任职,承担财政、税务、银行及企业组织的财税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三是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

(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结业论文范文第5篇

于增彪教授长期从事会计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管理会计、行为会计、预算及管理控制系统、成本管理、薪酬与激励制度、职业道德、管理会计与流程优化等。于增彪教授研究成果丰厚,已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一百多篇,出版《管理会计研究》、《行为会计基础研究: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等著(译)作二十余部,完成纵横向研究课题二十多项,曾荣获美国伊利诺大学(uIuc)“高成就证书”(certfficate of HighAttainment,)、财政部“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等荣誉,在我国行为会计、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等学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是我国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

管理会计作为为现代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信息的系统,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引入战略思想、流程理念以及行为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等之后,管理会计,尤其是成本管理,越来越在企业发展中凸显出其重要作用。于增彪教授始终积极呼吁学术界开展成本研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于增彪教授认为实体经济应把成本管控放在首位,亟需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成本管理系统。于增彪教授提出,必须转变理念,树立用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强化成本管理的理念,摒弃将成本管理等同于降低成本、将降低成本等同于减员增效、将减员增效等同于减少生产工人或降低生产工人工资的偏狭;在降低成本方面,要降低原材料成本,但不限于生产耗费阶段,而是要沿着供应链条拓展到企业外部,要引进目标成本法,将新技术的采用系统化与企业竞争战略相结合,要引进作业成本法,降低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在成本增值方面,应建立系统、有效的资本预算评价与跟踪制度,保证资本支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些成本管理对策对指导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具有指导意义。

在预算管理研究方面,我国传统的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编制的起点是产能(生产观预算),在引入西方教科书之后,我国学术界接受了“销售观预算”的观点,于增彪教授认为这两种预算观念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上都有局限性,不适用于现代公司制企业,现代公司预算编制的起点应该是“每股收益”(EPS)或利润,“利润观预算”的确立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会计和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而且有可能解决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问题。对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于增彪教授将其结构理论化,他提出了预算管理系统包括编制、执行、计量、分析、报告、奖惩、鉴证(内部审计)和计算机支持等八个模块,同时认为预算管理作为系统具有技术、组织、行为和环境等四个层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整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