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舞蹈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舞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舞蹈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舞蹈学院;实践教学;实践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10-01

一、音乐舞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素

对于音乐舞蹈艺术院校来说,实践教学就是根据目前社会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艺术实践能力。这是音乐舞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基本构建要素,它主要包括了音乐舞蹈的作品设计、创作、表演与比赛等等。一切的实践都是源于理论,因为学生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再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去参加一下艺术设计比赛、创作比赛或者表演等等。这种实践强调的是走出课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为社会实践,为社会服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促进了社会艺术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实训环节。对于艺术院校的教学而言,实训就是在规定的一些场所进行专业技能操作的培训,如舞台、剧场、演奏厅等,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某一技能。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情况,艺术教育的实训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自身情况,给他们设计适合自己的课程培训,这也是增强学生未来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

(三)重视实习环节。这是培养艺术人才发展的最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舞蹈教育、音乐教育和艺术管理这三个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实习,其实就是走进社会,走进岗位,让学生真正了解职业和工作环境等。同时,这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环节,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世纪工作中去。

(四)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对自身学习的分析和总结环节,虽然这与实际技能有所脱节,但是它检验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因此,毕业论文也是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舞蹈音乐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目标体系的构建。1.调整教学目标。无论是音乐院校还是舞蹈院校,其实践教学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综合素质。但鉴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变,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学观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呆板、单一、乏味,会使得很多学生觉得无趣和枯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唱歌、跳舞兴趣这一方面下手,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等,对他们进行客观评价,并激发他们的跳舞、唱歌兴趣,随之引导他们树立学习计划、监督和调整。2.调整培养计划。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必须调整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要与专业水平相互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也应该覆盖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和条件,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考核,也要重视其理论知识的考核,才能使其全面发展起来,不让学生的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失衡。

(二)内容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经过实践的培养,而实现“二合一”,其实践教学的内容既包括了教师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包括学生将其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上文所说的实习、实训、实验等。当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包括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还包括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其中,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了教学人员、教学机构和教学基地等管理,还有实践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等。而保障体系的构建,重点是壮大师资队伍和创新教学模式。在这里,我们以声乐教学为例,分析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对多”的声乐教学模式,是指在大学二年级到四年级进行的一周一课时的音乐教学模式,它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唱艺术歌曲、民族歌曲等,加上二重歌唱曲实现音乐教学。还有“小组课”,可以学习一些中外艺术歌曲,“小组课”还要加强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既可以节约教师资源,还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还有“个别课”,这种教学是效率最高、教学质量最高的一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实现舞蹈或者音乐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其包括着多个方面: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但无论是哪个体系,我们都应该重视,因为它们都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各方面落实好,才能使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健.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3]程向兰.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之我见[J].昭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音乐舞蹈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的健康标准并不只是依据单纯的身体形态的发育指标来衡量,而是包含了儿童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发育水平等多方面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儿童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相对弱化,例如:“现在的儿童身体协调性较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误伤自己,做起事情来笨手笨脚。”类似现象在城市儿童身上更为明显,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将不加以论述。城市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将严重影响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本文试图通过音乐舞蹈活动对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促进,进行分析论述。

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的健康发展与儿童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以往对儿童健康的理念,主要是看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的“健康状况”。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的健康标准并不只是依据单纯的身体形态的发育指标来衡量,而是包含了儿童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发育水平等多方面内容。城市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将严重影响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本文通过音乐舞蹈活动,对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进行分析论述。

少儿舞蹈活动以其流畅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生动的体态动作,能很好反映儿童的童趣、童真,是少年儿童喜欢常见的一种活动。音乐舞蹈活动对于丰富儿童经验,培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的情趣与能力,开发艺术潜能;发展儿童理解、联想、想象、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动作与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儿童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等有着重要意义。

一、通过音乐舞蹈活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理论依据。

人的身体动作是以肌肉活动为中心的,而肌肉活动又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在舞蹈活动的影响下,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与机能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体的运动能力主要依靠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是人体实现快速而精确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长期的舞蹈训练会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发生适应性的改善。

1.舞蹈训练能改善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

人体在运动时,身体的各部分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肌肉活动的状况,不停的发生着变化。这些不同的信息将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中枢,到达运动感觉区域,产生相应的感觉,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所处的情况做出判断。依据这些信息发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制止或修正每一个动作。长期的运动训练能反复强化刺激信息,促进了人体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各种感觉功能的提高。

2.舞蹈训练能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舞蹈训练能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并且增加神经传递介质,提高条件反射的速度与灵活性,使反应时更短(一般人为0.4秒以上,有锻炼者为0.32秒以下[1]),个体完成各种动作更加的快而准。舞蹈训练还能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高,注意力集中,使人体表现出肌肉力量大和运动能力强,神经过程的兴奋性与抑制性更加均衡。舞蹈训练改善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3.舞蹈活动对神经系统的改善作用比其他形式的人体运动更有效。

舞蹈动作复杂多样,在舞蹈的过程中,大脑不仅要控制身体的各部位肌肉的运动,还要接收舞蹈音乐中节奏变化、力度强弱、速度快慢等信息,将各种音乐信息与肌肉的控制全面精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通过对肌肉运动的控制,最终表达出舞者的各种情感,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因此经过长期的训练,舞蹈演员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感知身体空间位置的能力和敏锐的“肌肉感觉”,其大脑更灵活、健全和细密,反应迅速、动作灵敏,舞蹈演员具有良好的灵敏素质就是舞蹈训练对神经系统改善的综合表现[2]。

4.舞蹈训练可以促进感官的机能。

长期的舞蹈训练可以促进视觉、听觉、位觉、本体感觉及皮肤等感官的机能。可以提高视野的宽广度、眼肌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视神经的调节机能;使听觉的敏感度得到提高;位觉对应急时的空间、方位、高度和速度等感应更准确;皮肤对气候、温度、触觉和运动等方面的敏感度更高[3]。

二、进行舞蹈活动的方法要点。

1.精心选材,通过欣赏音乐逐步使儿童对音乐舞蹈活动产生兴趣。

儿童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可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学习舞蹈时,首先引导儿童学会听音乐,学会欣赏音乐,逐渐让孩子对音乐舞蹈活动产生兴趣。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生理特征和特点的音乐,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音乐的理解有限,因此在启蒙阶段,选择的音乐比较肤浅易懂,节奏欢快,内容简单明确的音乐。先可以在每天清晨或吃早饭的时间,让孩子听音乐,熟悉音乐,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明白音乐的内容。再慢慢的让孩子随着音乐哼唱,在音乐游戏活动时,可让会唱的小朋友上台有表情的演唱,鼓励孩子边唱边拍手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2.恰当引导,模仿为主,通过简单动作熟悉简单节奏的音乐。

初步让儿童尝试练习打四分之二拍、四分之三拍节奏的歌曲,采用拍手、叉腰、跺脚的形式学习此类节奏,然后简单地模仿音乐中的主角,要求幼儿在音乐中表现人物或小动物的特征。恰当的引导孩子利用肢体动作去表达情感,没必要刻意强调动作的规范。

3.舞蹈动作训练,以基本功动作练习为主。

对于基本功动作练习方面,暂不要求儿童上把杆做练习,应多让孩子在地面进行系列规范的基本训练,以锻炼身体各部分肌内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柔软性。为了使儿童不反感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因把基本功动作合理地组织起来,编成儿歌故事等形式,让孩子边说边做边玩。例如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孩子们想象“小青蛙”的样子,练习双旁分腿,脚尖碰头等基本动作,让幼儿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锻炼髋的开度、软度及基本动作。再如通过教师启发孩子们数“树上的苹果”,练习眼手一致,懂得舞蹈的基本方法及眼神、表情的运用。

4.学习舞蹈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孩子初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应在上课时鼓励孩子敢做动作,不怕做错,错了没关系,只要孩子敢做,教师就要及时表扬。即使发现明显的错误也不要马上就批评。最好由老师示范模仿孩子的错误,通过老师把孩子的错误间接反映出来,再请别的孩子找出老师所犯的错误。通过这一环节,使孩子们既动了脑子,也掌握了动作特点。

5.注意做到教学的科学性,应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每个儿童的自身的身体条件、舞蹈感觉等都存在着不同差异。如果统一用相同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做到对症下每堂课对他们的积极表现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的指出孩子的不足,耐心的,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综上所述,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教师更应该关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更积极、更愉快的茁壮成长。另外,各种体育活动和器乐学习、音乐游戏、自制乐器等音乐活动的实施开展对儿童身体运动操作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和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本文旨在针对音乐舞蹈活动对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促进,进行分析,所以对上述其他活动领域暂不做论述。

音乐舞蹈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作为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戏剧创作与表演等特色学科,通过广泛调研数字化艺术实践教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数字艺术教学改革的新动向,针对数字艺术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专业化模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与探索研究准备。项目组根据数字艺术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把握专业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主线,结合音乐学、舞蹈学等艺术学科特点以及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全面做好艺术实践性教学的日常工作,并在团队建设、制度完善、理念创新、作品创作、策划组织、排练演出、宣传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大胆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两年,先后建立三个数字艺术实践性教学基地;创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成功申报两项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独立完成著作四部;创作完成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原创性音乐作品十余套,舞蹈作品十余部;组织三场专家学术报告会;完成各类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四十余场次,其中大型艺术实践活动十二场次;组织完成教师专业汇报、学生毕业汇报音乐会十一场次;修该、制定、完善音乐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大学生艺术团等相关规章制度十余项;成果完成人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并完成科研、教改项目八项;同时,成果完成人在国家、省市各级艺术展演、文艺汇演、公益义演和各项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

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基本框架是:以音乐舞蹈为主干,发挥与美术学、舞台美术、戏剧学、数字媒体艺术、灯光音响、化妆造型等相关学科交叉优势,凝聚学科群合力,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努力建设具有特色、优势、高水平的音乐舞蹈学科群,促进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及创新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大学生艺术实践又包含很多的内容和运行环节,努力做好高校艺术实践研究,主要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策划;二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运行与完成;三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与专项研究。第一方面加强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团队建设,加强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方案的策划。第二方面,立足陕西,注重西部艺术教育特色优势,考察了解艺术实践基地及地方艺术相关部门的联络。第三方面总结数字艺术活动策划经验,为广泛开展艺术实践奠定基础,为与更多的省内外以及国际间的友好交流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更广阔的机会。从舞台实践出发,旨在培养“教”、“演”、“研”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艺术人才,去研究艺术的表演和呈现,去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同时,又从生活现实出发,从历史风土人情出发,去探究艺术品的根源和本真,为舞台实践中的表演艺术与原创性艺术作品的研究提供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第一,注重实践技能,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文化课;实践课主要包括艺术实践、技术实习、技能实训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加强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全面素质和文化素养;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舞蹈表演能力,以及培养职业应用技能。两类课程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共同为培养音乐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服务。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普遍较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了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在内的的实践课程新体系。在做好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巩固。现今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的,如能在讲完理论课程后穿插些能为理解理论课程制定的专题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中体会乐趣,在乐趣中体会学习。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课程”模块,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该类课程设置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增设必修课程“创业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突破开设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增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中小学教育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教育政策法规”、“中学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通过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社会调查,音乐采风等环节实施。教育见习课程安排于1-6学期,每学期1周,教师职业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见习,包括观摩教学环境,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学工作等。教育实习延长为1学期,包括: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暑期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中学音乐教育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从而完成“零距离”对接,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中学教师职业角色的历练中。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以第7学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

第三,积极搭建试讲试教与舞台表演平台,确立多样化“师范性”实践机制。基础推进平台以“周末音乐会”、专业学习汇报演出与年级音乐会为主要形式。音乐舞蹈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要举办专业学习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与年级音乐会,已经形成常态管理机制。通过以校内外专业竞赛搭建风采展现平台。学院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原创作品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就各专业包括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就业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充分掌握我校音乐学(师范)毕业生在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听取中学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总结来自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评价、更新改进的程序和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学习、环境构建的新型工具、媒介和方法,已经充分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各个层面,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亟待在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和实践创新上不断提高,让数字化音乐环境成为音乐教学最强大的认知工具。在构建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型音乐教学的重要要素逐步成为先导,因此,更快更有效的数字环境音乐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并积极实践和探索。

音乐舞蹈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仫佬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舞蹈教育传承仫佬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当地中小学舞蹈教育传承仫佬族舞蹈文化的策略,旨在加强仫佬族舞蹈教育和促进仫佬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借此激发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及其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渐缩小,本民族特有的主体文化特性也不断被削弱,尤其是弱势文化面临着被强势文化同化的危机。仫佬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也收受冲击。因此,必须对仫佬族的民族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

学校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力军,利用教育手段传承民族文化的观念正在普及: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改革中,强调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基本理念纳入《中小学课程标准》;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要求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因此,在仫佬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中进行本土舞蹈文化教育有积极意义,传承仫佬族民族文化也应成为当地教育工作者迫切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小学的舞蹈教育为例,对此作初步研究。

一、 舞蹈教育与仫佬族舞蹈文化

中小学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石。舞蹈和教育都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们同存于人类文化这个机体之中,不同的是教育还起着传承和保护文化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中进行仫佬族舞蹈文化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舞蹈教育具有保护和传承仫佬族舞蹈文化的作用。仫佬族民间舞蹈是仫佬族民间文化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些传统舞蹈作为仫佬族文化遗产精华部分被传承下来,但是目前这些文化遗产正濒临消亡的边缘。仫佬族的依饭节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饭节是仫佬族特有的节日,它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还凝聚仫佬族人民的伦理情感、宗教信仰、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文化。同时通过节日的祭祀仪式的举行还能进行宣传教育、文化传承、娱乐审美等。依饭舞是依饭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态文化,变化的因素很多,传承也因此带有很大的阻力。在学校里传承依饭节舞蹈,扩大这些文化的传承面,对保仫佬族文化遗产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舞蹈教育具有促进仫佬族舞蹈文化发展的作用。纵观历史,任何民族艺术都处于一个发展的状态之中,仫佬族民间舞蹈亦如此。因为人在特定的环境中会有特定的审美观念,如果仫佬族舞蹈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与现代仫佬族人民的思想格格不入,那么它就很容易为仫佬族人民所摈弃,也不可能还流传到今天。因此,仫佬族人民取其民间舞蹈的精华部分,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社会环境等,使仫佬族优秀的舞蹈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仫佬族民间舞蹈是仫佬族历史文化的特有载体,在传承仫佬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还丰富仫佬族人民的精神娱乐生活,使他们的精神信仰在这个动态文化当中得以牢固加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仫佬族的群体性格,对振兴仫佬族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育对传承仫佬族民间舞蹈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 仫佬族地区舞蹈教育传承本土舞蹈文化的困境

在中小学舞蹈教育中进行舞蹈文化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当地的舞蹈教育发展滞后,难以实现在舞蹈教育中传承舞蹈文化。

(一) 对舞蹈基础教育的偏见

各个学科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课程标准,但舞蹈学科由于各方面原因还没有自己的学科课标,只能在音乐课堂中穿行,由此导致许多人对舞蹈教育的认识不足。《规程》规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规程》规定艺术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非课堂的教育不能称为艺术教育,因此罗城当地很多的学校和教师由于课堂上无法实现舞蹈基础教育而对其全盘否定,而且忽略其他两项内容,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方面。当地教育部门也按规定举行三年一届的中小学的艺术展演活动,但是由于大家忽略其中的教育意义,因而各学校对待这个活动只是应付式的参与,并没有达到教育目的。

(二) 缺乏师资力量

罗城的中小学舞蹈教学是穿插在音乐课堂中的,但是当地学校音乐教师绝大多数是兼职教师,他们兼职音乐课、美术课,甚至有些老师既上音乐课,又上文化课。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的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的教学上,而非艺术教学。更重要的是,兼职老师没有音乐舞蹈专业的能力去选择、整理和发展仫佬族的音乐文化、舞蹈文化,因而也无法进行相关仫佬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教学。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就缺乏这一方面的知识。

(三) 学生对本土舞蹈文化的价值认识缺失

在罗城的中小学里,仫佬族学生占了大部分。但是他们都不太了解,甚至有些学生从未了解和接触过本民族的民间文化。忽视民族文化往往导致学生缺乏民族文化修养,缺失对仫佬族舞蹈文化价值的认识。中小学生将来应成为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主力军,但是对本土民族舞蹈文化价值认识的缺失将使仫佬族舞蹈随着老一辈的逝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三、 对策建议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其位于桂西北大石山区,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原因,该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也相对受影响。长期以来,当地舞蹈教育面临经费不足、设备简陋、师资紧缺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因此不能按大纲要求实施,要改变现状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当地实施舞蹈教育以传承仫佬族舞蹈文化时,可以灵活多变。在学生主体核心地位不变、师资队伍和设备不变的情况下,探索一个适合本地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方式,实现本土舞蹈文化的传承。

(一) 灵活进行舞蹈教育

按《规程》的精神,在学校实现舞蹈教育有三种途径,除了在音乐课堂中穿插仫佬族舞蹈文化的知识外,学校还可以从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如可以在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中进行仫佬族舞蹈文化的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相关舞蹈的视频,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并以集体舞或是体操的形式给学生排练,让他们真正参与仫佬族民间舞蹈。在校园文化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可以以海报、黑板报、广播等形式进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安排教育手段。

(二) 探寻适合的教学模式

探寻一个适合仫佬族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教学模式,使其在传承仫佬族本土舞蹈文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要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界定“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四位是指教师、家长、民间艺人、仫佬族民间舞蹈文化,一体是指学生。这是在仫佬族地区中小学传承本土舞蹈文化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里,应严格遵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家长、民间艺人是合作伙伴,多方面互动,实现并依据学生所处的特定文化氛围,研究本土舞蹈文化教育传承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步,实施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进行多方面互动。那么,如何让民族地区的学生与本土舞蹈文化互动起来呢?首先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调查。在节假日期间,鼓励学生对其较熟悉的、周边的社区、乡村进行田野调查,收集仫佬族舞蹈文化。与此同时,民间艺人应积极与他们交流和沟通,家长也主动配合学生的收集活动。通过对家乡的文化、民族特色、民间舞蹈的形式、民间传说、民俗活动等这一系列民族文化资料的发现和收集,让学生感觉到仫佬族民间舞蹈近在咫尺。其次,探究本土舞蹈文化。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鼓励学生与教师、家长和民间艺人进行互动交流,并一同探讨一些关于本土民间舞蹈的问题,让学生以虔诚的态度去看待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对民间舞蹈的本源追溯,了解自身村寨和本民族的舞蹈特点,引起学生对本土民间舞蹈文化的关注。

第三步,体验舞蹈文化。本环节是激活学生对民间舞蹈文化的感悟力,以体验的方式认识本土舞蹈文化。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应鼓励学生展现收集的舞蹈文化,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演,并带动其他学生参与。通过探索和实践,亲身体验仫佬族民间舞蹈文化,使学生与仫佬族舞蹈文化“对话”,实现学生和文化传承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及教程[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音乐舞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辩论

新教材的创新教学途径有很多。如:组织辩论、讨论、表演、制作、撰写小论文等等。

组织辩论,它能培养学生用口头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一、选择好辩题

辩题要有可辩性,趣味性。如,秦始皇是个明君还是昏君?对于遏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是用儒家的方法好,还是用法家的方法好等。

二、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可提前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作准备,准备阶段不仅要指导学生多方收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还要指导学生提一些有趣味性的、幽默的辩论话题,这样能大大地提高辩论的气氛。

三、主题清晰

在辩论中,引导学生扣紧主题,语言表达要大声、清晰、有气势,同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如,对辩论中的精彩表现给以掌声,适当加分,能增加辩论气氛。

四、善于总结

辩论结束后,进行总结、点评,由学生或教师来做皆可。辩论可把全班学生分左右、前后或男女双方进行。对于不善言谈的学生,可让他多收集整理材料,对于活泼、外向的学生,可让他多发言,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讨论,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每小组人数为四至六个,效果较好。每小组讨论结束后,由一代表总结本小组讨论的成果,与全班同学共分享。不同班级之间,可由老师带着学生讨论的成果与学生分享,或学生课后交流。讨论的话题以发散思维型的较好。如,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在秦帝国向西开拓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秦灭六国后共歼灭200多万人,有人说,国家要统一就必须用战争的方法解决,而战争就难免有伤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讨论结束后,可由老师或学生进行归纳、点评。

表演,它培养学生表现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演是多方面的,可表演小品、游戏、音乐舞蹈、历史剧等。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要事先做好排练。如,为区别历史事实与传说,组织学生表演“传话”游戏;为认识任何事物打破常规后都会有新的发现,增强探索、发掘、研究的兴趣,培养开放性思维,组织学生找日常生活中能够敲击出声的东西,课前练习,注意节奏,上课时进行简短的演奏音乐舞蹈;为使学生对西域传入的舞蹈进一步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组织部分学生排练新疆舞蹈,课堂上进行舞蹈表演;为帮学生了解和说出“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课前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演出培训,课堂上进行历史剧“学生模拟表演西周分封时的情景”。

竞赛,竞赛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竞赛可分为常规赛和专题赛。常规赛即日常课堂的竞赛,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也可分成两大组(竞赛更加激烈)进行,题型可分为必答题(基础题,也可以让学生写黑板字)、抢答题(扩展题,有风险、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难度)、问答题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先准备15分钟,然后合上课本,竞赛开始。专题赛,往往需要充分准备,如成语故事竞赛。对于竞赛中的精彩表现以及获胜方给予掌声或奖励加分,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制作,它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利用粘土、橡皮泥、面团、小刀、水彩、画笔等,动手创作几件器具,并把心目中的美好事物、憧憬与理想描绘在上面,或仿制历史文物。制作完后,选出精品,在班级陈列;为加深学生对“丝绸之路”路线的了解,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用不同色的纸张剪成箭头,贴在丝绸之路路线上,制作丝绸之路示意图。制作完成后,选出优秀作品张贴。

撰写历史小论文,它是培养学生多种技能的最重要途径。只要用心去思索,课堂教学以启发式为主,经常关注现实问题,适当有意指导小论文选题,历史中有无数很有价值的题材可写。如,我看秦始皇;都江堰的启示;古楼兰消亡的感想;昭君出塞的感想等。指导学生选好题后,还应指导学生写作方法。如,提出论点要新颖、简明扼要、有创意,并注意学科渗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注意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论据要有说服力;论证要充分有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