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 资源共享 职业资格

供人们使用的房子是否舒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设备中给排水、供暖、空调、燃气、电气的应用,这些建筑设备就是建筑的神经、血管和内脏,它不断地向建筑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并逐步走向智能化[1]。而相关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则决定了这些建筑设备能否正常工作。

《建筑设备工程》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物业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专业主干或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包括给排水、消防、燃气、通风与空气调节、供配电、电气照明、防雷与接地、弱电(安防、监控等)等系统的组成、设备、材料、施工工艺、施工图识图、管理维护等基本理论和技能,以便学生能从事建筑设备工程建设期的预算、施工、监理以及运营期的管理维护工作。

一、《建筑设备工程》课程的教学特点及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1.《建筑设备工程》课程的教学特点

(1)课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知识面广,内容繁多。本课程主要包括给排水、消防、燃气、通风与空气调节、供配电、电气照明、防雷与接地、弱电(安防、监控等)等系统,这些系统里面的每一个都可以独立出来作一门课甚至一个专业。

(2)因为专业总课时的限制,课程课时偏少。大多数安排课时在30~50之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出工程应用能力,难度非常大。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教学目标上的侧重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

(3)课程教材内容陈旧,内容丰富,面面俱到,没有体现出针对性。教材应本着高职“高素质、技能型”的培养目标,书中的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不强调学生的设计能力,而强调实践性环节。还应根据专业需求来进行编写,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使用的教材应主要是设备施工图的识读,施工时各工种协调问题,设备对结构的要求,以及设备用房(如水泵房、锅炉房、电梯房等)的要求等内容;工程造价专业侧重于造价咨询和管理工作,则应重点强调对图纸的理解;物业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应主要是建筑设备的认识及管理维护知识;建筑设计、装饰工程专业使用的教材应主要是与对管线所需的空间要求的认识和设备用房面积、位置的确定;监理专业则需要学习各方面内容,要求全面。

(4)还在存在着诸如缺乏实际工程案例、时效性差、理论多实践少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造成的。

2.《建筑设备工程》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目前,网络上仅有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省级精品课程《建筑设备》和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校级精品课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这个两门课程建设时间较早,存在内容较为单一及资源数量较少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学需要,及时建设《建筑设备工程》课程资源共享对于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设备工程》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1.教学目标确定及教学内容选择的思路

要进行整体化的职业资格对接,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接施工员、监理员职业资格,工程造价专业对接预算员、造价员职业资格,物业管理专业对接物业管理员职业资格,通过不同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落实将各项教学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以建筑设备各个系统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建筑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重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课程内容和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落实课程学习领域和教学大纲,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照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达到通过工作而学习的目的。

2.课程基本资源的建设思路

以建筑设备的各种子系统组成来划分课程模块,具体划分方法见图1。

图1 建筑设备工程的课程模块组成示意图

课程概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内容,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覆盖面、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授课对象要求、教材与参考资料等内容。教学大纲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教学日历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表,明确规定教学进程、授课内容、课外作业、授课方式等。这些内容都要按照不同专业需求来单独制作。

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各专业需求为依据,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将各教学模块划分为若干教学单元,例如可将建筑给排水系统模块划分如图2所示,不同的专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单元来进行相应的学习,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侧重于施工管理、施工工艺和施工图识图而无需学习系统管理维护。

图2 建筑给排水系统模块的教学单元组成示意图

各教学单元的教学资源包括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例如“常见设备、常用材料的认识”单元的课程资源组成如图3所示,以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主线,收集网络上的共享资源,同时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给排水设备、电气设备、消防设备等现成的工程实例来做教学资源,这些设备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触手可及的、非常熟悉的,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

图3 “常见设备、常用材料的认识”教学单元的教学资源组成示意图

3.课程扩展资源的建设思路

课程扩展资源一般还包括: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

案例库的建设思路:选取校内有代表性的几栋建筑,分别画出建筑平面图、建筑设备平面图、建筑设备系统图、建筑设备大样图等图纸,拍摄相应照片和录像。同时根据图纸、照片、录像,撰写建筑设备各个子系统组成、材料、设备等概况,分析各子系统的施工工艺,估算各子系统的造价,描述各子系统管理维护的现状及改进方向,设置练习题等内容。

专题讲座资源库建设思路:

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分别做建筑设备工程造价、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建筑设备管理专题讲座,摄制讲座录像。

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建设思路:

利用FLASH和3D MAX等软件制作设备仿真模型、施工工艺流程、设备维修工艺虚拟/仿真程序。利用游戏开发软件,以建筑安装工程招投标、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建筑设备管理等知识为蓝本,分别开发相应游戏。比如,施工方面的游戏,分别设置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设备供应方等角色,其中,施工方又可以分为企业法人、企业总工、项目经理、施工队长、班组长、工人等角色,设定一个特定工程,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扮演,按照该角色的岗位职责去完成工作,这个工程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工作,例如一个星期,教师则担任裁判的角色,随时关注学生(所对应角色)的工作,指出其工作的问题所在,直到最终工程结束,在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分析。

4.课程网站建设

基于学院网络课程平台,整合并上传课程资源,建设满足课程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共享课程。

三、结束语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资源的建设可以有效满足现代教学需求,改变原来满堂灌和理论脱离实际等教学弊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技术在不断发展,课程资源建设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更新,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茹,贾孟立.高职院校建筑设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教育,2013(07).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预算;教学;探讨

《建筑电气工程预算》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课时量少,且课程学习单调枯燥,导致在教学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根据笔者在建筑电气预算教学方面的经验,分析该课程目前教学现状,提出合适的教学方式的改革调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的效果,培养出适宜社会发展的专业电气预算技能人才。

1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内容多、课时少

对于高职造价专业,建筑电气工程预算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加之有综合实训等课程,建筑电气工程预算安排的课时量在40学时左右,而课程的讲授包含照明、动力、防雷接地、弱电等方面的图纸的识读、工程量的计算、定额的套取、相关费用的计算等等。要在较少的课时内深入理解如此庞杂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1.2教材难选

目前市场上建筑电气工程预算书籍版本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规范的变化[1],很多书籍是以地方规范编写的,具有一定局限性。而能作为教材,适用高职教育特色的就更为匮乏,导致很多教师只能选用培训教材或岗位考试书籍作为教材。没有合适的教材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很好的与学生形成共通,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

1.3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在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教师和学生。教师方面:建筑电气预算的师资较为匮乏,很多教师对土建造价方面很专业,但对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方面较陌生,而对安装施工较熟悉的教师,对造价方面较弱。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己先学习甚至一边学一边教学生,耗费大量精力且不能保障教学质量[2]。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基本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课程的实践性。学生方面:高职造价专业包含的方向较多,但很多学校把教授核心都放在土建预算方面,导致学生对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该课程识图、算量、编制清单、套定额等繁杂枯燥的内容,让学生望而却步,没有学习兴趣。消极对待,从而使教学效果降低。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模型与多媒体教学

要学好电气预算,识图是关键,而要能很好地识图,就需要对建筑电气系统、设备和施工有所掌握。在讲解电气设备系统时,可适当运用模型进行教学,把搬到课堂上的小型模型作为工具配合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官上一目了然,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讲解也轻松。对于一些无法用模型展示的,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及一些三维软件建模图直观展示整套系统,将电气工程中设备的位置、线路的敷设、走向等图文并茂、动态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电气系统,更有利于学生在脑中形成三维图示,对施工图的识读形成直观印象。而且图片、动画、视频及三维建模动态的效果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丰富多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点,提高教学效果。

2.2现场实践教学

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电气系统设备。讲解配电系统时,结合教学楼的电井、配电箱,让学生认识总配电到层配电再到分配电的系统,通过观察配电箱,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其构造、开关设备、接线及安装等。由于电气系统中大多数的管线都是隐蔽的,利用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效果会更好。结合学校的建筑电气实训基地,将实训楼(实训楼中电气管线设备已安装但未隐蔽)的整套电气图纸发给学生识读,学生对照图纸,参观实训楼中电气设备、管线敷设及安装,就像在实际施工现场一样,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利于学生对图纸深刻理解,掌握图纸识读、系统组成和安装工序等知识也相对容易很多。

2.3任务驱动教学

建筑电气工程预算课程中的图纸识读、工程量计算、清单编制及组价等内容仅仅靠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需要通过一定的实际训练才可以,因此在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知识点的讲授,在适当的时间设计课堂实训任务。比如:给学生某房间的电气图纸及任务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识读、工程量计算、清单编制等工作,并提交成果表。小组成员通过互相配合讨论、将不懂的搞懂,把电气预算中容易出现的工程量计算数字错误、清单编制不完整[3]等问题都得以解决。任务完成后,还可组织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在完成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方法等,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一个房间的小任务到一层楼一个厂房,最终到一栋楼,这种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任务驱动,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分散,各个击破,针对性强,综合性强,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

3结语

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枯燥繁琐却要求细致的工作,这对本课程的教学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尝试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改革、如何加强教学实践性都是值得探讨的,只有不断努力深入,才能找到一套适合电气工程预算的教学方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备综合性预算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乔慧萍与顾海燕,建筑设备教学方法改革探讨.山西建筑,2015(23):第248-250页.

[2]康清,吴渝与白先梅,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高教学刊,2016(10):第239-240页.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排水设计;预算;安装;综合实训;教学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90-03

为满足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对岗位的要求,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中推行“教、学、练”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道德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这些能力,教学团队将设计、预算、安装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实训教学。

这种综合实训教学正处于尝试阶段。是以一个单体(卫生间)为设计对象,分别设计室内给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室内采暖系统,通过电脑出图;根据设计图完成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暖系统的预算;最后在“教、学、练”教室完成各系统的安装。综合实训教学是在完成建筑给排水工程、供热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实训教学的设计:以室内排水系统的设计、预算、安装综合实训为例(见表1)。

1.4.1 安装顺序

排出管――底层排水横支管――底层器具支管――隐蔽管灌水试验及验收――立管――各层排水横支管――各层器具支管

1.4.2 安装过程

(1) 排出管安装:采用比量法下料将其预制成整体管道,待达到接口强度后穿越基础预留孔洞安装,立管与排出管用2个45°弯头连接。注意管道要有坡度。

(2) 底层排水横支管安装:多为直埋或地下室顶板下或地沟内。下料长度是以各卫生器具安装中心线及管道上斜三通45°弯头承口内侧为准。坡度要符合要求。

(3)底层器具支管安装:下料长度是先定出横管标高(根据设计标高和排出管三通口的水平标高及横管坡度定);量尺:尺头对准横管上垂直向上管件承口内侧,量尺到一层地面得尺寸基数,支管长度=尺寸基数(或蹲便10mm)。器具支管一端与三通连接,另一端接卫生器具排水口。

(4) 立管安装:指从一层检查口到通气管的垂直管段(分层预制,自上而下逐层安装)。楼板上预留孔洞,弹出整个立管安装中心线。确定各立管下料尺寸,通气管(延伸出屋面0.7m,顶部设铅丝球通气帽)。立管按要求设伸缩节。管道采用粘接,用管卡固定。

(5) 灌水试验: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灌水的高度不低于低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其检验方法是灌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水观察5min,液面不降、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6) 通球试验:排水立管做通球试验,通球直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2 综合实训教学的总结

虽然综合实训选用小的系统,但涉及内容广泛,软件要求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软件EXCEL,辅助设计软件CAD以及广联达预算软件;遵循教学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模拟到真实,逐步发展,教学体系逐步完善。能帮助学生实现所学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职业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智能建筑 设计与维护 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运用自动化、通信、信息技术等智能化手段,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节能高效、舒适智慧、配置更新,实用愉悦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具有系统集成特点,发展历史短,但涉及范围广,进展速度快,是动态和相对的概念,随着高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变化。

产业信息网的《2012-2016年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分析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2012年为861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3.2%。如果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每年保持15%增速,如果智能化工程投资占投资额1%,那么智能化工程投资总额2013年在830亿左右,2015年为1100亿左右,2020年将达到4400亿左右。随着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聚焦在新兴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细胞,发展势头很强。

教育部于2006年在土建类学科开设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希望在培养建筑类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对电气智能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我校以此为契机,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着重对智能建筑解决方案的前期设计、工程施工建设到后期的运行维护,围绕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运行维护的费用占到全部费用的60%-70%数据分析、人才使用分析,开设智能建筑专业方向,面向建筑、物业管理行业。为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智能建筑”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以建筑为平台,依照建设部2003年颁发的《建筑智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技术标准要求,住建部2013 年《智能化系统工程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结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共同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运维一系列过程形成规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模块式课程开发,编写《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教材,探讨教材教法,强化智能建筑中智能弱电各子系统的原理、设计与工程实施实践。加强学生对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运行及维护中实践技术的传授,使本专业的同学获得对智能建筑的整体体系及系统原理的掌握。我们的课程主要包含了智能建筑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重点讲授这些智能系统的原理、组成、设计原则、工程实施及维护运行等,使学生对每一个子系统的原理、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各环节都进行学习掌握,培养建筑、物业管理行业建筑智能技术方面的综合技术人员。以满足智能建筑行业不同环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内容包括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智能建筑的用户需求与基本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主要任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会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专业协调、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要点、智能建筑的建设管理、智能建筑的工程招投标、智能建筑的施工与调试、智能建筑的工程验收与人员培训、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安全运行等。

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涉及的知识面广、工程性强,既要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把握实践技能的学习,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归结的主要问题有:

(1) 《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知识点多面广,增加了学生对所涉及的技术与系统掌握的难度。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对于每一个系统,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原理,还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系统的设计,因此学生就要掌握系统的构成、设备的选型,同时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时还要考虑工程实施的具体因素。

(2) 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投入,实训设备运用与技术升级、更新,教师的知识架构与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匹配。学生对这种工程背景较强课程的学习理解与知识掌握难度增加。因此建立并改善专业的智能建筑综合实验室对于该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课程考核所涉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考核无法展示学生处理工作现场各方面及各种问题的能力,无法完整体现出课程的工程实践背景。

(4) 学生理解《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所涉及的一些设施与设备还可能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切身体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进取。

教学实施与改进:

1、紧密结合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需要,不拘一格提升教师素质。

结合智能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人才培养要求,分析《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教与学全过程,根据学院当前本专业建设现状,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改善本专业教师的知识架构,实行多条腿走路,分几步落实,聘任本专业专职教师、校内兼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

《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专业实践性强,切忌闭门造车,可以考虑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将智能建筑专业领域业内专家、其他大学相关专业教授、建筑公司负责人、建筑行业协会负责人、系统及技术运维负责人聘为客座教授或者教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或者授课,鼓励一些相关专业的中青年教师转行,到国内重点大学相关专业进行单科进修,改善行业专业人才运用与学院人才培养效果。

2、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1)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开展企业交流与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校企合作共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及开放性开发方法,重构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2) 通过构建企业岗位认知、理论实践一体化情境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完整教学环节,依据“学生培养重在职业能力、内容选择基于工作过程、教师结构趋于专兼结合、教学环境模拟职业场所、教学方法遵循职教规律”五大核心理念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与工作过程的结合。

(3) 教学项目实施设计采取:设计的学习情景单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在同一实训场所完成,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实施法来支撑。

(4) 教学考评体系坚持:注重职业能力考核,根据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等五项指标综合评定。

实践教学与效果:

1.优化课程结构,增强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依照高职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智能建筑专业行业企业人才使用需求,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帮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包括口试(日常提问记录)、笔记、制定工作任务各项目的独立作业、现场测试、实际操作等多种综合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总结能力。

3.落实好教学实训实习实践过程三阶段工作。

(1) 实训实习实践前(计划准备):制订实训实习实践方案;公布实训实习实践的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宣传动员,学生结合实训实习实践岗位,拟订实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三方面教育: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责任、义务和权利教育;三是安全教育等。

(2) 实训实习实践中(过程监控):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规章制度教育、岗位技术知识运用、操作工艺、技能训练;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作业;教师和企业指导学生撰写业务报告(技术小结和业务总结报告);教师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每个同学按照所领取的任务在确定的岗位,按要求完成课题和规定的作业文件。

(3) 实训实习实践后(评价总结):评价、总结、交流和表彰。

经过多年来对《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教学,逐步探索对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适应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同时,加强教学方式及手段的创新,积极建设小型实践平台;最后,完善考核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注重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任课老师一直从事智能建筑中相关弱电子系统的实践教学,并承担企业项目生产的技术组织、工作,比如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不仅参与这些系统的方案设计与方案评价,而且还到工程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结合智能建筑专业技术运用,开展对一些系统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比如视频监控中的智能视频分析、人脸识别等。教师能够很好地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在课程理论内容授课时,对案例涉及到的典型系统应用来讲解涉及的系统原理、设计思想及工程实施。并运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及一些小的故事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并对工程中遇到的可以提升为学术问题的困难传递给同学,让他们多思考,学会从工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路。

比如通过建设社区的安保系统来讲解智能建筑中的安全防范系统的视频监控、门禁系统、自动报警、安检等内容,同时讲授安保系统应用的一些新的智能技术比如射频识别技术、人像比对及定位技术等。通过将教师的技术成果融合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工作促教,项目帮教,教与学促进,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一个体现,为智能建筑的良好建设、运行与维护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是我们高等教育教育的本职工作。本文从一个非建筑类工科专业开设智能建筑课程的角度,阐述了我们课程建设的思路以及对该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希望对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智能弱电系统相关专业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富川.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 2008年

[2] 林建军,金炳尧.基于项目的实验室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111-113

[3] 高建华,胡振宇.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建筑技术》 2013年02期

作者简介: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作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一、项目教学法分析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工作法,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即在一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中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提倡学生注重新技术、新理念在生产与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以项目为主线。项目是串连整个教与学过程的学习活动线索,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项目而展开。项目既要做到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又能促进学生发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给学习者布置具体的任务,但并不指定完成任务的唯一途径。学生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对所学习的问题能够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

3.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时,要做好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以课本为中心到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到以实验情境为中心的转变。

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结题后,教师要制定一个标准,公平准确地对各个学生进行评价,重点应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教学阶段进行:

首先是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是制订计划。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再次是实施计划。这是实质性阶段,根据项目中的具体问题,确定学生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形式,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展工作。

最后是评价和总结。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要适时地做相应的总结,项目完成后要有明确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的项目作出合理评价,在此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利用学生做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出客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二、项目教学法在建设类高职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一)广泛深入进行调研

建立“市场要求”调查小组,采取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调查与分析等手段,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对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技术人才要求十分迫切。

(二)分析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

以建设类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学生必须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从事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其他技术工作。

(三)传统的学科体系

课程开设: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大学人文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应用数学、建筑工程材料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与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专业课——地基与基础、建筑法规、建筑设备、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

(四)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任务;教师讲解及演示内容及时间安排;学生准备的知识、讨论的内容及时间的安排、学生应完成的训练内容等;练习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

(五)项目教学法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1)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能将某一建筑工程技术的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3)能与建筑施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进行组织,安排自己学习的范围;(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学生自己独立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7)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注重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实施要求

(1)课程内容分析:要求依据项目任务将原有课程内容重新进行取舍组合。

(2)校本教材的开发:项目课程的实施需要配套的新版教材,教材开发要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重点挖掘并拓宽课程内在的运用的关联、延伸和互动。

(3)教师的培训:学校组织课程开发专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进行项目课程的培训。项目课程开发采取边开发边实施的策略。

(4)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要及时反馈,以利于修正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

三、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在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应做到以下几点:(1)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打破“三段式”“学科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解,构建起“模块化”的课程体系。(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工作组,逐步建设与课程改革体系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校本教材内容。(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加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形成项目课程开发团队。(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校内实训设施、设备应有足够的工位,满足所有实训项目的正常开展。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每两年必须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不得少于两个月,了解企业对学校教学的要求。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四、结语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习的角色、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项目教学法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项目实施前要引导,实施过程中要指导。新知识的讲解要抓重点、避重复。项目实施的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但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尽量做到“授人以渔”。

3.评价要恰到好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学生学习评价是以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为依据,具体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成员情况进行互评,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综合三级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向丽.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探析[J].职教论坛,2007,(12).

[3]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教育,2005,(8).

[4]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初探[J].教育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