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课前的生活中对本课的生字一定会认识一部分,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先展示一下自己在生活中已经认识的生字,然后再一起让学生们运用以前所学过的方法来认识那些还不认识的生字。这样学生们学习一定会很有针对性,很有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学方法:生活经验识字,游戏识字,图片识字,字谜识字。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夏天那美丽的荷塘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的美丽的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配乐出现荷花池荷的画面。)
2、(画面定格,荷叶特写。)师指荷叶:这满湖的荷美吗?
学生回答。教师学生共同板书“荷叶”。
3、这荷叶是怎样的?(生:圆圆的、绿绿的……)教师板书“圆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老师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清教师读的字音,听一听是否准确,然后给老师评价。请同学们听听并标出自然段。
2、同学们能像老师一样准确地读出这篇课文吗?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一读。遇到有不会读的生字,可以去请教一下拼音宝宝或是问一问同桌。要把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并思考:这么美的一池荷叶都引来了哪些可爱的小伙伴?
学生回答,老师贴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字卡
3、同学们看,圆圆的荷叶给我们送来了这一课中我们要认识的生字宝宝,请同学们读一遍,
4、展示本课中以前就认识的生字。
看一看,这些生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
学生自豪地读自己认识的“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已认识的生字,再把不会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5、不会认的生字,我们有什么办法认会它们呢?让我们画出它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吧!
6、你愿意把自己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课件出示学生读的句子,红字标出生字。
指名读,教师相机教学生字。
预设:
①学习表示事物名称的字:珠、摇篮、翅膀、坪。
珠:出示小水珠和它的好伙伴(木珠、眼珠、珍珠、佛珠)问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圆的)生活中比较小的球状的事物我们一般可以用珠来形容。
摇篮:图片、提手傍、竹字头。
翅膀:出图、问怎样记住这两个字?(联系“羽”与“月”来记)
坪:出示真正的停机坪与蜻蜓停在荷叶上的图片来对比、练习“()的草坪”
② 认识表示动作的字:“训练集中营”看词语做动作:摇手、蹲下、笑嘻嘻、停
③字理识字:晶(歌诀、字形演变)
④比较运用中识字:
“透”与“秀”对比,
看图“透明的翅膀”
说一说:透明的()
7、读带拼音词。
8、读去拼音词“青蛙过河游戏”
9、读单独的字。“夺奖杯游戏”
10、换语言环境识字。读小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生字词学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大家再完整地自由读一遍课文,想一想小伙伴们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2、完成填空题。
3、学生配图和音乐读课文。
四、拓展作业
回家把课文读给家长听一听。
教学反思
这节语文课从总体上来说达到了教学预定目标,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会了本课的12个要求会的字,初读了课文,也初步的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将执教本课过程中自己认为比较成功与存在的不足问题总结如下:
一、识字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通常状况下的语文识字课在开始时学生们都愿意学,但是因为基本上每一课中我们都要认会12—16个生字。这样大的识字量,教师每遇到一个字都要细致的讲解一番,没多久,学生的识字兴趣就会渐渐的淡去,也会逐渐地觉着识字课是枯燥的。这样枯燥的课上,学生们识记生字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很好。怎样能让学生们整节课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呢?这是我们这节课中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对所有12个要求认的字进行分析之后,我打破了以往分段随文识字的思路,把这12个字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表示事物名称的字“珠、摇篮、坪、翅膀”,第二类是表示动作的字“摇、停、蹲、笑嘻嘻”,第三类是难记字“透、晶”。按照这三类字把识字教学的过程分成三大块,第一块学习表示事物名称的字,主要是通过联系生活、看图、运用来识记的。如识记“翅膀”时,我先出示一以翅膀的图片,再结合生字,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这两个字。学生们联系图说“翅膀有羽毛,所以翅字有‘羽’这部分。”紧接着学生们又跟着我饶有兴趣地做了小鸟用翅膀飞的动作,启发问:“鸟的翅膀是长在哪的?”学生们回答:“当然是长在鸟身上的。”继而,我说:“表示人身体的一部分的字一般都有‘月’字旁。”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轻松自然的认识了这两个字。
对于第二部分教学表示动作的字,这个环节我设计成了在活动中休息的形式,带着孩子们做了一个“看词语做动作”的游戏。把字组成“停下、摇手、蹲下、笑嘻嘻”这几个词,教师不停地变化词语,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做动作,在活动中认识了词语中的生字,此时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也油然而生。
对于第三部分教学“透、晶”两个字,我采用了看字的演变过程与歌诀相结合,“透”字与“秀”对比,运用“透”完成“透明的()”来识字。
整节课中都充斥着学生们的欢笑、好奇、跃跃欲试的表情,学生们学得很轻松。
二、反思问题:
1、识字后应把生字送回到原文再读一读课文。
2、由于整节课环节设计的比较紧凑,所以没有给学生们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展示,学生们有时也会感到没有参加活动,很遗憾。
【关键词】高职 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流程 框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76-02
一、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其特征与功能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高职教育的有效工具,它具备下述基本特征和功能:
(一)特征
1 职业性。资源库应以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而制定的专业教学或职业培训标准为基本依据,厘清专业教学或职业培训所需的基本教学元素,从而合理设计数据库的基本框架,有效配置与之相关的各类优质教学资源。
2 应用性。资源库中存储、管理的各类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只有通过广泛使用才能为学习者了解并掌握,因此资源库不应只停留于资源的开发、收集、加工等基本建设,还应着力于大力推广与有效使用。
3 共享性。资源库只有实现校际、校企间的共建、共享,才是全面发挥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弥补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实现国家启动该工程建设初衷的有效途径。
(二)功能
1 可提供规范化的专业教学或培训服务。通过提供符合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或职业培训标准的教学资源,可规范高职专业教学或培训活动,保证教学或培训的基本质量。
2 可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服务。通过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素材和案例等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并结合在线答疑辅导、网络交流、在线考试、在线实训等教学辅助系统,可使学习者自主完成专业课程或培训项目的学习。
3 可提供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使用者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资源库,可自由上传、下载和使用库中资源。
二、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定位
(一)意义
1 通过构建符合高职教学规律、特点和标准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有助于规范高职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确保基本教学质量。
2 通过推进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校际间的共建、共享,利于辐射优质高职专业教学资源的示范作用,进而弥补高职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短板、促进高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3 通过形成开放的教、学环境、创建自主的学习空间,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便于教师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业务素质。
4 通过面向社会开放涵盖“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内容的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可为社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平台,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定位
由于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服务对象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和一线工人为主,故其建设定位也与“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和“职业”的双重属性关联,即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汇集大量优秀专业教学资源,具有专业教学和职业培训功能,能有效满足学校和企业的职业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工具”。
三、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基本建设流程、框架与内容
(一)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基本建设流程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最具代表性、成果相对突出的建设项目。但由于该项目仅针对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即并未以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为对象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故目前尚无法完全发挥精品课程建设服务于专业建设和教学的最佳能效。本文认为资源库建设应以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逻辑起点,以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教学标准或职业培训标准为准绳,以构建与之配套的网络精品课程体系或职业培训教程为支撑,进而搭建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其建设的基本流程见图1。
(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主体框架和内容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应至少包括以下5个子资源库。
1 专业教学基本信息库。包括专业和课程的教学标准等教学相关的基本文件。专业教学标准应具体规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课程标准应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实施建议、考核方式等内容。
2 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库。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讲义、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生产实录资料、典型例题、应用案例、模拟课堂、在线答疑辅导、网络交流、在线考试等内容。
3 在线实验实训仿真库。在线实验实训是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完成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包括实验实训室介绍、仪器设备介绍、实验实训内容介绍、演示录像、实验实训素材、仿真系统、交互式多媒体资源等内容。
4 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库。该库主要为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服务,包括培训的案例、教材、技能题库、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学习视频、职业技能的在线测试系统等内容。
5 职业信息资源检索库。该库主要提供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文献等信息资源的检索、阅读等服务,包括行业标准、政策法律法规、企业生产管理资料、企业专业技术资料、工艺设计、技术规程、绝技绝活、专利、期刊和会议文献、数字图书、资源目录索引等;收录和专业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及研究资源。
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保障体系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艰巨工程,只有在组织、政策和资金的可靠保障下方能建设一系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有效推进高职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实现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运用和共享,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加强组织保障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涉及专业知识的传授、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影音文件的制作和编辑、仿真和在线测试系统的研发等大量复杂工作,因此需要一支由具有不同背景、不同专长的专任教师、网络技术人员、录像专家和影音视频编辑人员等构成的建设团队的通力合作方能完成。
(二)加强资金保障
充裕的资金投入是保障专业教学资源库顺利建设、使用和维护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及有关单位应以多种渠道筹集必要的建设资金,并通过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完善投入和受益机制,确保该工程的圆满完成。
(三)加强政策保障
关键词 毒理学;综合实验;实验教学;水生态毒物
中图分类号 G642;R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25-02
高等农业院校中的许多专业开设有不同的毒理学课程,如《食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这些课程都是毒理学的不同分支,是毒理学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及实验技术方法。此外,毒理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高等农业院校某些专业学生,如水产、食品及农学等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内容包括化学物的毒理学评价及毒理学科研,这就需要这些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毒理学实验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目前,大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了毒理学实验课程,但教学效果不佳,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许多毒理学教师就毒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观点[1-2]。笔者也尝试对毒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毒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 毒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应用脱节
目前毒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一些经典的实验项目,如Ames试验、微核试验、动物实验基本技能等。这些实验教学内容既是毒理学实验技能的基础,也是进行毒理学评价必须掌握的技能。但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实验项目在方法、材料、步骤等方面已经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但高等农业院校毒理学实验教学项目还是多年前的方法,内容陈旧。此外,高等农业院校的毒理学实验未根据自身特点,围绕“农”的特色筛选符合自身的毒理学实验项目,而是参考医学、药学等专业的毒理学实验教学项目。因此,高等农业院校毒理学教学效果不佳,需要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1.2 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
毒理学和其他学科密切联系,是一门交叉学科,学习毒理学需要具备一些基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但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特别是动物实验技能[3]。大部分学生在上毒理学实验前未接触过任何实验动物,缺乏做动物实验的基础和动手能力。此外,现代毒理学实验发展迅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体解剖及计算机分析能力,而这些都是高等农业院校水产专业学生所缺乏的。有的高等农业院校一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甚至没有安排毒理学实验课,学生除了枯燥的理论知识外,没有掌握任何毒理学操作技能。因此,高等农业院校水产专业的毒理实验教学不仅设置不合理,而且基础薄弱。
2 毒理学综合实验设计
对毒理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是为了缩短毒理学理论及分项式教学的课时,在理论及分项实验教学之后,以化学物的毒理学评价或科研为目的,设置独立的综合实验环节,考虑到课时限制,将部分理论及实验教学整合到综合实验教学中。
2.1 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毒理学技能培训
把综合实验安排在毒理学理论及实验技能教学结束后,由于课时的限制,在开展综合实验之前,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和动员,利用4个课时,以课堂讲授、演示、视频等多种手段强化及补充相关理论知识,重点围绕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整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此外,采用4个课时,以示范及实践的方式,强化培训学生掌握基本毒理学实验方法及技能,主要培训项目有:动物操作基本技能,包括抓取、固定、编号、随机分组、灌胃、注射、取血、处死等操作;Ames试验;骨髓微核实验;血清SOD等氧化指标检测;LD50计算;统计分析软件SPSS功能介绍及操作演示。
2.2 目标化学物的确定
毒理学综合实验以具体的化学物为对象进行毒理学评价实验。在选择具体的受试化学毒物时,应该考虑农业院校中可能开设毒理学实验的专业特点,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各专业交叉领域的化学物。以天津农学院为例,水产专业的水生态中某些毒物也可能出现在食品中,是食品毒理学的目标化学物,水生态同样也是环境毒理学的内容,是农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之一,因此,让学生在水生态领域选择有代表性的化学毒物,如重金属、农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4~6人,指定小组长1名,每个实验小组完成各自的毒理学实验。各小组要选择合适的目标化学物,需要学生广泛查阅相关的文献,并分组进行讨论后确定受试化学物。通过确定目标化学物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强化专业领域中的化学危害因素理论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查阅文献及科研选题的能力。在实验之初,学生就已经对所选的化学物有较深的了解,有利于下一步实验的开展,与以往教师指令式的选题比较,这种选题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 实验项目及实施方案的确定
目前,我国化学物的毒理学评价是按照规定的评价程序进行的,对于各实验小组所确定的目标化学物,需要根据相应的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因此在确定具体的实验项目之前,必须查阅相关的毒理学评价法规,并根据毒理学评价程序确定各阶段的实验项目。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毒理学评价程序。目前,我国关于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分4个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都安排有不同的毒性检测项目,学生不可能实施所有的实验项目,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1个试验项目进行试验。不同的实验小组实施不同的毒理学实验。选定毒理实验项目后,各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试验试剂耗材、实验动物、分组、剂量、试验方法及步骤、数据分析方法等环节。各实验小组尽量根据毒理学评价程序的要求准备试验。
2.4 综合实验的实施
根据各实验小组制定的实施方案开展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实验项目实施时间。对于急性毒性实验、致突变实验等实施时间较短的实验应该集中安排时间。而亚急性及亚慢性实验,每天实验1 h对动物进行基本操作,但要持续14~30 d,因此,设计此类实验的小组,应在教师的帮助下合理安排实验,可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操作。小组内部也应该进行分工。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予以指导,规范操作,维持实验秩序。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采用SPSS软件、EXCEL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作图,实验小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实验过程,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实验报告。
2.5 实验成绩考核
传统的毒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是依靠单项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进行的,不利于学生对毒理学实验的综合应用及科研思维的培养。为此,要改进毒理学实验考核模式,以综合实验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师在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考核时,不能只简单根据最后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情况评定成绩,而要根据整个实验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从试验之初的培训,到最后的实施完成,将综合实验拆分为以下几个考核环节:理论及技能培训、文献检索及实验设计书、实验实施、数据整理与分析、小组讨论及撰写实验报告等,并根据培养目的和要求规定各环节占总成绩的权重,如数据整理分析环节定为30%,撰写实验报告定为20%。此外,除了实验部分,还须对学生完成实验的态度进行考核,可规定此部分权重占总成绩的5%。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全面评价学生毒理学实验教学效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参加科研的兴趣和爱好。
3 高等农业院校开设毒理学综合实验探讨
3.1 整合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对试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以开展毒理学评价或科研为目的,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及应用,通过综合实验的开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毒理学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本次设计的毒理学综合实验最大特点就是围绕毒理学评价的目的设计实验,整合相关的实验项目和理论内容。在开展综合实验之前,以讲授及演示的方式进行培训,集中学习、补充及强化毒理学评价相关的各基础理论知识,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实验技能培训。这种实验前的强化培训,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既增强了学生实验和动手的兴趣,又起到了较好的实验前动员效果。
3.2 以综合实验强化分项实验的教学效果
毒理学实验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往往是理论部分结束就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但由于学时分散,单个实验教学内容独立,学生往往难以将多个独立实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降低了学生综合应用毒理学单项实验的能力,而现实工作中,毒理学评价及科研都是多项毒理学技能和实验项目的综合应用。因此设计了以目标化学物的毒理学评价或科研为目标的综合性毒理实验,在实验室中模拟毒理学评价或科研环境,要求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和标准开展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核心毒理学实验技能的掌握。
3.3 加强教师自身能力培养,教学中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毒理学与多学科紧密联系,相互渗透。指导教师需要具备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加强学习基础学科,如人体生理、解剖、药理、生物化学等。此外,要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毒理学实验,还需要教师具备熟练的实验技巧,特别是动物实验技能,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较好的应用多种科研软件。通过综合毒理学大实验,指导教师能在实验过程中与学生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在实验中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兴趣,强化基础知识,与枯燥的课堂讲授及单一的实验课教学,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性更强,教学效果更佳。
4 结语
毒理学实验是毒理学课程的基础,是毒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高等农业院校毒理实验教学应结合农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农业院校的优势和专业特色[4],有选择和针对性的设计实验内容和项目,建立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新型毒理学实践教学体系。
5 参考文献
[1] 张海晖,段玉清,张红印,等.食品毒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探索[J].陕西教育,2010(1):147.
[2] 高晓平,黄现青,魏战勇.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9):72-74.
摘 要:《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调整职业院校分布和学科专业结构,支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人才模式,打造全国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省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改革同步。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职教集团化办学 作用
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来,河南省立足省情,顺势而为,坚持政府主导,行业参与的原则,通过开展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不断改革体制,创新体制,整合资源,强化合作,加大投入,河南省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乡结合、以城带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河南模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河南省省级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和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达到30个,吸收成员单位913家,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达到259万人;全省财政已累计投入71亿元,资助职教学生1177万人次,为河南省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获得国家的肯定和支持,河南省职业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对此,河南省职教集团应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输出大省。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关资料显示,河南省全省常住人口9400多万。其中,农村长住人口6000多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6250多万。农村人口多、人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外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缺乏已经成为河南发展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大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技能教育,应积极承担起这些任务,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途径,加大对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培训力度,丰富他们的就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提升河南省全省人口的整体素质,推动河南省由劳动力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
二、优化产业机构,支撑经济增长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长期以来,河南省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农业比重大,发展不均衡。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设想提出以来,河南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一大批工业项目在河南落地,一部分国内外知名公司到河南投资办厂,全省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经济总量也连年攀升。据统计,2009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1.94万亿;2010年,达到2.3万亿,增长12.2%;2011年,达到2.7万亿,增长11.7%左右,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增速,位居中部省份前列。但是,就目前而言,河南省劳动力劳动技能缺乏,专业型人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此,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应发挥自身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工业化”、“生态化”、“农业化”建设提供技术精、素质高、会经营、有头脑的各类人才,推动全省劳动力人口由普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化,实现省内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河南省各项事业发展给予了明确定位。河南省职业教育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目标,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区域分布等方面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对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立足“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围绕理论成果转化,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运用于实际生产,转化为生产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2003年,河南省大力推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职业教育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2008年,河南省开展了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开展执教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河南省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就目前来言,河南省职业教育特别是集团化办学方面,还存在体制机制不畅、办学资金缺乏、政策保障缺位等问题。《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人才模式,为破解制约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对此,河南省职业教育应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全面总结以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找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同时,要发挥先行先试功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灵活办学方式方法,理顺体制机制,完善保障措施,解决资金缺口,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地办学活力、吸引力和针对性,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崔炳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来自中原大地的报告[R].河南:大象出版社.2008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Z].2011.09
[4]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Z].2011.03
Abstract: As the instructor and leader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growth of talent, guidance counselor also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work as a kind of important social relationship capital available. This paper digs into the guidance counselors' unique advantages carrying on work in graduates' employment,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 in the counselors' work under way,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into strategies that helps the counselor play a role in the graduates' employment.
关键词: 社会资本;辅导员;大学生就业;作用
Key words: social capital;guidance counselor;graduates' employment;play a rol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010-02
0 引言
面对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学生教育管理根本实施者、最直接管理者与服务者——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中依赖的重要的社会关系资本,应承担着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主要责任。因此,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对于促进就业工作效果、提升就业工指导和服务水平、保证学生充分、高质量、均衡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独特优势
辅导员作为学校培养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者,在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有着独特优势:
1.1 角色优势明显,开展就业指导可信度高 辅导员长期与学生相处,有的辅导员甚至入住学生公寓,且目前辅导员普遍年轻化,共同话题多,容易交流,消除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得到学生充分的信任。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凭借其角色优势,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准确定位,提高就业指导可信度,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1.2 容易提高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实效性 辅导员处在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了解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取舍、求职意向、家庭背景、心理素质等基本情况,利于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1]。
1.3 便于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并轨 就业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将就业工作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就业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诚信意识,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进行。
2 辅导员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拥有独特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劣势:
2.1自身经验和知识能力方面 现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大都趋于年轻化,社会经验和求职经验均比较匮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资本利用空间,针对学生职业规划和求职时遇到的问题,不能提供有效的建议;辅导员普遍缺乏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从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素质上来讲,不能很好的胜任就业指导工作;各高校针对辅导员专门开展的就业指导培训较少,这就造成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能力上的失衡和欠缺。
2.2 工作模式方面 辅导员的工作中常规工作居多,经常陷入事务性工作当中。这种工作模式让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去研究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更没有时间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指导技巧和方法,只是满足于一般的就业信息服务[2]。
2.3 职责定位方面 辅导员的职责定位限制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尚未明确划入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没有具体的职责范围和权利限制,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工作也没有纳入辅导员的考核范围,工作开展上与学校就业部门有重复的现象,无法形成真正的合力来开展相关工作。
3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作用发挥的策略研究
3.1 教育注重“三个结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由于长期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联系紧密,容易与学生沟通。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此优势,紧密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安排,积极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在工作中体现“三个结合”,即把“就业过程与学涯规划相结合”、“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就业定位与自身发展相结合”。通过班会、周点名、个别谈话、“QQ群”交流、博客等形式,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合理定位自身发展,树立科学的、合理的就业观,让毕业生勇敢走上推销自己的兑技场[3]。
3.2 服务注重“主动参与”,实现社会资本价值最大化 辅导员身上有丰富的实际或潜在资源有待攫取,辅导员要充分了解学校和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制度,并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本班学生;要结合年度就业特点和规律,提前制定相应的就业对策,做到未雨绸缪;辅导员要结合所带班级实际,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关系、就业与困难学生就业的关系、就业与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关系),提高工作针对性;保证就业信息的充分利用,探索完善大学生“供需见面”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与用人单位一对一的“单线对接”,挖掘、创造新的可利用的关系网络资源;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必要时要联系学生、沟通家长,想方设法消除单位招不到学生和学生找不到单位的不和谐现象;加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辅导员要通过日常生活、工作的交流,用心熟悉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各项能力情况、综合素质、相关背景等信息,分析学生个体与职业的匹配,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3.3 指导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辅导员应重视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特别针对那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差的学生,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联系和推荐工作岗位;实现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可以组织安排已经就业的优秀学生每人帮助一名就业困难大学生,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环境、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和压力,以正确定位自己。对于就业“困难户”要做到辅导员、学生家长、学生骨干全方位教育和督促[4]。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经济贫困生的就业问题。主动掌握每个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逐个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地照顾和帮助他们,做到了重点指导、重点服务和重点推荐。
3.4 学习注重“分析研究”,提高辅导员素质及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性很强的学问,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门的学科,辅导员要加强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借鉴他人经验,注重分析研究,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通晓就业政策,准确分析和掌握就业形势和趋势,从容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同时,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辅导员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聘请就业指导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并有计划,分批次的选送辅导员去参加就业指导师培训和考试,给辅导员提供外出考察学习和就业职业培训的机会,加强对外的工作学习和交流,以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学校的总体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
3.5 工作注重“考核激励”,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应明确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将就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细化到辅导员层面,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完善相对独立的辅导员就业工作考核体系,建立专门的相对可量化的辅导员就业工作考核表,纳入总体考核范畴。
完善对辅导员就业工作的激励,建立形式多样的辅导员就业工作激励方式:比如设立一定数额的经费,对在就业工作有突出表现的辅导员给予奖励;给辅导员提供外出考察学习和就业职业培训的机会,加强对外的工作学习和交流;推荐并帮助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加“职业培训师”的培训,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加强对表现突出的优秀辅导员的宣传工作,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为其他辅导员树立榜样;为辅导员的发展晋升创造一定的条件,对完成就业工作任务指标的辅导员在其职务晋升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等。
参考文献:
[1]姬海苗.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J].出国与就业,2010,(2):44.
[2]李佳.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发挥[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