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物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药学类;有机化学实训;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40-02
有机化学实训是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训课程,它的后续实训课程是药物化学实训、药物分析实训、药剂学实训等专业课。目前,在工学结合的推动下,药学各专业实训课都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对有机化学实训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当前高职药学专业面临的问题,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训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缺乏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主要问题有:首先,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有机化学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课程成绩主要由理论考试成绩来决定,使实训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作用不够明显,造成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其次,是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不适合高职高专能力培养目标。一方面,近年来,生源减少,高校扩招,导致大多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滑,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实训理论及验证实训偏多,综合有机合成实训较少,几乎没有开设综合设计实训,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部分实训教学内容和实训手段陈旧。这就致使与后续实训课程脱节,不适应现代科学的新发展。
二、实施工学结合有机化学实训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岗位适应性,为临床药学、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制剂等药学工作岗位第一线服务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要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以完成任务为主线,强调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要与企业岗位对接,使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能更胜任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思维敏捷、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新型人才。显然,目前有机化学实训教学现状难以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笔者所在的学校将“以提高综合实训技能为主线的模块化教学”应用于药学类有机化学实训课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工学结合下药学类有机化学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重视有机化学实训课程开设、优化课程结构,精选实训内容。目前,大多数高职药学类专业都把有机化学实训作为有机化学的辅助课程,课时往往是“68+20”式,即:理论课68课时,实训课20课时。从数据上看仅仅是帮助学习有机化学而开设的,难以完成当前教学培养目标。我校已将“68+20”式改成“58+40”式,即:将有机化学实训作为独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有机化学同等重要,而且建立了一套独立的考核制度。这样不但形势上重视了该课程的开设,更重要的是切实加大了实践教学,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训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性质验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等四个部分。为了优化课程结构我校把课程分成三部分:基本知识及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综合设计性实训。其主导思想是:精化基本知识和操作、删除性质验证实训、加大合成实训、增开设计实训。适当增开一些设计性实训,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优化课程结构,精选实训内容,使整个制备的产物不仅是各种有机化合物类型,而且是常见药物(如:阿司匹林、肉桂酸的制备等),这样可以兼顾到各种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不但能巩固有机化学知识,学到实训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学到一些药物知识,实现知识、技能和兴趣的三重收获。我们讨论修订了原实训教学大纲,增开了药物合成实训,删减了性质验证实训,并与合成部分合并。其中有机制备实训是综合实训,需要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基本操作能力、性质验证知识及有机化合物的鉴定知识,是学生有机实训操作技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体现.也是对实训水平的检验。如果在这一部分加强教学,可为后续课程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实课程验的药物合成、分离、提取及鉴定的操作能力打下扎实基础[1]。利用合成的产品进行性质验证,这样既节约了实训药品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的系统化,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改经典验证型的内容为应用型的内容,适当开设综合设计性实训。设计性实训由任课教师出题(如:乙酰苯胺的制备、水杨酰苯胺的合成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后,自选设计方案,经任课老师审阅后,再独立进行实训。这种实训方法和材料贴近专业,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与药学接轨,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探索知识、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实践表明:通过优化实训内容,既能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不断增强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实训兴趣,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综合实训能力,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2]。综上所述,我院有机实训课程作如下开设(表一):
2.完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性的课堂,培养实训能力。根据三部分实训内容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基本知识及操作模块,这一部分安排课时较少,可采用理论教学、动手操作与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曾加基本知识的信息量,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其中动手操作练习可以选常见的基本操作如:沸点测定、熔点测定、减压蒸馏等以提高动手能力,以满足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训操作的基本需要;其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模块是有机化学综合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运用部分,这一部分可以采用“四步走”模式:预习与问题操作与记录总结与思考再操作,在实训操作前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增强学生的实训兴趣,并记录作为考核参考;总结与思考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实训的成功与失败,并找出改进实训的方法,如:如何提高产率,如何提高纯度等;再操作阶段,可利用“开放性实训室”,即:建立课余时间开放的实训室制度,为那些一次实训不足,需要改进实训的同学提供弥补机会,也为那些追求完美、敢于探索创新的同学提供机会,而这些都记录作为考核依据,以鼓励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最后,设计实训部分,教师给出几个题目分组讨论,并根据设计有机合成路线总结组织实施实训总结实训成果及不足的步骤来检验效果。
3.细化考核,促进有机实训的高效开展。考核不是目的,考核是保证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手段,而实训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平时的实训中进行。本着这个原则建立平时考核(60%)+期末考核(40%)相结合。其中期末考核分为期末实训操作知识考试和期末单项基本操作演示,成绩各占20%,考核的目的是促使学生重视实训,增强学生参与实训的动力和兴趣[4]。平时成绩要细化到以学生每次实训的预习报告、回答问题、操作规范、实训报告及学习态度、良好习惯、开放性课堂等来进行综合评分,涉及到实训教学的各个方面,这样既保证了整个实训教学的有效进行,同时也避免了最后一次操作技能考试的偶然性。因此这个考核比例分配是比较具有科学性和人性化特点的。
参考文献:
[1]黄耀峰,何彬,等.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0,(02):55-56.
[2]郑明,卢薇等.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2006,5(5):82-83.
[3]王丽君,景蕾,等.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有机化学实验体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2):60-61.
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将工作任务完成贯穿教学过程始终,选取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构建知识,完成任务”这一行动体系组织各部分内容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构建知识和培养素质、技能的目的,使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
2以培养检验能力为主线,进行3层次实训
在药物检验教学中,技能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药物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的桥梁和纽带。我们改革过去由实训员准备试剂、药品及实训器材,教师讲述实训步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完成实训的传统方式。因为这样的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要求严重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实践教学设计中,我们尝试开展项目教学,即每个模块都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引领,技能训练分层次进行。调整后的实训项目包括基础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3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单项检验操作训练,如酸碱滴定、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第二层次是单项训练,如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维生素B1片的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的检查等项目,这些项目需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综合使用两种以上检测仪器或方法才能完成;第三层次是包含多种仪器和检验方法的综合实训项目,如药用葡萄糖的全面质量检查以及中国药典中典型药物的质量检查等,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检品全部理化项目检验的能力。
技能训练分层次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前一层次的技能考核不过关就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训练,力求层层把关。根据实训室现有条件和学时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综合项目在小组之间轮转进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每个项目。从过程和结果多方面进行评价和考核,包括资料查阅、试剂配制、玻璃仪器洗涤、仪器选用等,小组成员合作情况、自评和组员互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检验结果、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的书写规范情况等。通过上述3个层次的技能训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以“做”为核心,改进教学方法
3.1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突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特点。采用“教师下达项目任务书学生接受任务,分组完成资料查询任务分解及任务实施方案讨论教师检查讨论结果并告知重点和难点学生修订方案分工协作完成方案实施与训练记录数据与现象描述教师点评学生书写检验报告与总结教师批改意见反馈”的方式。选择《中国药典》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如将维生素C片的理化项目全检作为项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的测定,要求学生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制备阿司匹林原料药,二是测定自制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学生积极思考、查阅资料,团结合作,不仅制出了阿司匹林,而且测出阿司匹林含量基本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些原理、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药物检验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药物检验基本理论,掌握重点、难点。如在取样规则中,要求“注意核对样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装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并作详细记录”。我们引入了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青岛某制药厂某化验员在接到取样通知单后,未认真核对样品品名和规格,误将一批注射用红霉素无菌粉末原料当做口服固体制剂红霉素片的原料,原料的规格等级不同,取样环境和要求也不同。由于未在无菌取样间进行无菌取样,造成被取样的几桶无菌原料药受到污染,给该药厂带来较大经济损失,该检验员也被停职。这一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取样前认真核对的重要性。
3.3视频演示法
适时运用教学录像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实训课上,我们播放一些规范操作的视频,如葡萄糖中氯化物的检查、熔点仪的使用、旋光仪的使用、折光仪的使用等,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他们规范操作。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巡视指导中,把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或错误操作录制下来作为教学资源,在总结时以观看录像找错误的形式让学生一起找出错误,强化学生对规范操作的认识。
3.4互动实训法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边做边学,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可有效增进师生互动。如在学习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时,让学生按照《中国药典》的方法完成葡萄糖中一般杂质的检查,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穿插讲授氯化物、铁盐、重金属和砷盐等一般杂质的检查原理等内容。检查完成后,引导学生分析药物一般杂质检查的注意事项,点评学生的操作和实训结果,强调操作的注意事项。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结合实训中的亲身感受,边做边学,能很快理解并掌握一般杂质检查法的检查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
4以技能考核为重点,改革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方面,采用“平时成绩(20%)、技能综合考核成绩(50%)和理论考试成绩(30%)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在完成药物检验课程学习后,以具体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待检药品及相应质量标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际检验工作,从试剂选用、溶液配制、仪器选用与校正、结果判断到检验记录与报告书的书写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给出技能综合考核成绩(5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训报告、课堂表现等。这种评价方式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高起点、多功能的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室,更多的应该是在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中完成,其中“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只有在模拟或真正车间中才能完成,而药品生产GMP的内在要求,使得医药企业无法满足药学类专业人才GMP实训教学的需要。因而,符合GMP标准的、与现代制药工业同步的药学类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也就成为相关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本校拥有行业办学和江苏地区医药产业发达等特殊环境优势,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奠定了便利条件。本校注重本科教育,坚持特色发展,遵循“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九字方略,以“学生现在的学习环境,就是今后的工作环境”为目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总结了镇江校区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依据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规格搭建集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实训教学平台,作为项目化教学的载体,保持GMP实训与行业生产的一致性,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训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和实训互动,缩短了教学与实践间距离。本校GMP实训中心由安徽省医药工业设计院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讨论稿)进行规划设计,规范施工,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其中净化面积达3800平方米,现有各种设备、仪器价值1368.977万元。实训中心以公用工程为支撑,融药物合成、中药提取、生物制药及药物制剂等车间为一体。其中,冻干车间配备西林瓶粉针联动线、真空冷冻干燥机等设备,车间内洁净度设计为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注射剂车间净化级别设计为C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主要包括小容量注射剂、塑瓶大输液、软袋大输液三条自动化生产线;固体制剂车间净化级别为D级,主要包括片剂和胶囊剂,生产工序包括原辅材料的前处理、制粒、压片、胶囊填充、包衣和内包装工序;生物制药车间洁净级别设计为D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符合国家GMP要求;中药提取生产线主要包括浸出提取、过滤、浓缩、醇沉、干燥等工序;药物合成车间根据扑热息痛的合成路线设计,包括酰化合成、精制、浓缩回收等岗位;公用工程车间主要包括工艺用水系统、空调净化系统、冷水机组、空压机组等。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已达到国内制药行业先进水平,在国内药学类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制剂车间内生产线均采用国内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并配备了相应的辅助设施,使实训教学能够在医药企业真实生产情境下顺利开展。本校对GMP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定位是:职业技能的训练场、企业培训的推进器、继续教育的加油站、技术革新的试验田、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2.规范化、数字化的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从车间工艺设计、净化厂房建设到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均严格按照GMP要求实施,并同步开展GMP软件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包括药品生产、厂房、设施及设备在内的一整套GMP软件体系,如:净化厂房设计、空气净化系统、纯化水注射用水(清洁蒸汽)系统及相关制药设备的GMP档案文件。同时,采用数字化多媒体、计算机虚拟仿真等手段,全程记录整个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过程,为实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获取第一手实践教学素材。3.校内GMP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本校在充分调研药学高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成果,确立了药学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想,完成了药物制剂工艺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四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方案获教育部批准,在全国药学高职教育中实施,对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与管理,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二、构建实训教学体系
由于药学类专业本科校内实训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为此,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现代药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应用提升到主体地位,使理论真正服务于实践。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由“学科完整”向“工作过程完整”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虚拟学习、专题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入实训教学过程。以求实、求新、求变,体现工程实训特征为原则,以生产实践应用为目的,设计项目化实训课程,开发实训教材,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学类专业实训教学新体系。建设实训内容项目化、实训组织生产化、实训手段多元化的药学类专业本科实训教学体系。
1.实训内容项目化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但实训教学主要以基础性、规范性、通用性技能培训为主,需要将岗位能力分解为一个个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实训内容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实训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制药企业工作的过程,实现由“学科导向模式”向“项目导向模式”的转变。[2]学院把实训基地按照制药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划分为七个车间,即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生物制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合成车间、冻干粉针车间和公用工程车间,以各个车间的生产工艺过程为主干线,参照制药生产的实际生产岗位以及实训教学的规范化、项目化的需求,将每个车间划分成若干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制药企业的生产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对每个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再将每个车间的所有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加以整合,成为该车间的实训内容,然后将各个车间的实训内容融合起来,形成整个GMP实训中心的项目化实训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本科生的实际需求,对实训内容进行模块化组合、筛选设计,建立不同专业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等,从而建立了项目化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2.实训组织生产化本着“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的原则,以“生产过程即是实训过程”为出发点,开展实训教学的组织工作,实现由“学科体系导向模式”向“生产过程导向模式”的真正转变。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实训模块既是实训岗位也是生产岗位,针对每个实训岗位,建立一个实训教学指导小组,实训教师指导小组由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组成,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度,完成岗位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该岗位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岗位实训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研讨工作等。主讲教师既是岗位实训教学的带头人又是实际生产的班组长,实训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参训人员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再以各车间实训教师为基本教学单位,设立实训车间负责人,组建实训教学研究室,开展各个车间的实训教学工作,进而完成生产化的实训教学组织体系建设。3.实训手段多元化在实训教学实践中,学院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服务于生产实践为切入点,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以《GMP仿真平台软件》为平台,将现场教学、虚拟实训和现场实训三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根据实训项目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这三种教学手段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融合。一方面,现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软着陆,虚拟实训着力强化学生对制药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规范化、程序化的认知能力,现场实训则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实践经验技术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将现场教学中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实施于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在实践中理解、消化与掌握;同时将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的技术、经验和感性素材应用到现场教学中,进一步提升现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认知过程,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及影响
学院以中国药科大学雄厚药学专家团队为依托,以全国大型知名医药企业工程技术权威为外援,以GMP实训中心“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为中坚,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实训内容设计为理念,开展实训教学研究,形成“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利用所拥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原有的药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新增实训课时,合理安排实训内容,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训有机统一”,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交叉培养,以及行业岗位技能训练。加强实训教材和实训制度建设,优化实训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和方法,增加岗前培训内容,安全理念贯穿整个培养过程。设计了中国药科大学实训教学方案(模块化),制定了适合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中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等各个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案。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包括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冻干粉针车间、生物制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合成车间及公用工程等各个车间的实训方案、实训大纲,编写了细化到每个车间、每个岗位、每个工作项目的单元化、模块化实训讲义、实训教案。药学类不同专业本科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讲义等已基本完成,编写药学类实践性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初步构建了药学类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药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16-02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高职药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高职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靠通识教育、专业理论教学和单纯以“送出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药学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加强学生全程化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训基本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的训练、建设校内外高职药学人才实践孵育基地及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升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界定
对于职业能力的内涵,学术界尚无明确统一的界定。有学者将职业能力分解为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1]。也有研究者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活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2]。还有研究者认为,职业能力在最本质的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联系,职业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要素,如关系、对象和设备之间形成联系。因此,职业能力形成关键是要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紧密联系,而建立这一联系的基本方法是实训。这是职业教育教学论建立的重要理论基础[3]。本研究中提到的“职业能力”就是基于药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工作要素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学生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基本素养。
二、高职药物制剂实训教学:指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为了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对高职药物制剂实训课程进行设计,开展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实训任务,并通过实训考核的环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1.教学任务设计:基于岗位所需能力
根据制剂工作岗位的不同,我们将工作任务分成多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又分解成为若干个实训任务。实训任务是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经过加工设计后形成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每一项具体的实训任务就相应获得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岗位能力,完成一个实训项目所涵盖的各项任务,就获得了这种剂型生产所需的岗位能力,通过实训教学任务的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以双黄连片剂的制备这样一个实训项目为例,我们把这个项目分解为6个任务,分别为药材提取、中间体含量监测、双黄连颗粒制备、双黄连片的制备、双黄连片的包衣、双黄连片的质量检查,把每个实训任务进行加工设计,让教学内容在任务中充分体现出来。如对于药材提取这一任务就涉及到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方法的选择、提取设备及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等多个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集中在这样一个实训任务中体现出来,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药材提取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完成这一项实训任务就可以获得中药片剂剂型生产所需的岗位能力。
2.实训任务:职业能力培养的有力手段
实践证明,实训任务是技能训练的必要手段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工具。在药物制剂实训课程的实施中,开展情境化教学,将每个项目的具体实训任务进行情境教学设计,把教学任务和岗位任务结合起来,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效果。开展情境实训教学时,按GMP要求对工作环境模拟设计,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GMP对生产环境、人员、生产设备的规范要求。在具体的模拟情境中进行实训任务,学生对制剂生产的工作环境、工艺流程、质量要求有了切身的体会。通过实操演练,学生不仅积极参与实训技能练习,还共同研讨在实训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最后共同把问题解决并按要求撰写实训报告。通过这种情境任务教学,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得倒培养,同时还检验我们实训任务设计的合理性。
3.实训考核: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实训考核是检查学生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以往药剂学实训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训报告及学生实训的出勤率,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出现学生消极怠工的现象,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训任务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发挥每位一个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引入过程评价和教师评价体系。每次实训每个小组各派一名成员去其它组作为考评员,考评员的任务是依据实训考核评分细则,对相应小组实训过程进行评分。在实训中,老师会随时抽查,查看考评员是否有渎职行为或评分细则不到位的情况,老师对考评员也会给予扣分。最后,老师在审阅实训报告后打分并计算每位同学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让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对待每次实训,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实训任务中。在实训考核过程中,同学之间团队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气氛不断加强的同时,学生药物制剂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高职药物制剂实践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必须进入学生将来可能就业的一线岗位,确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适应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高职药学专业各课程实训课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原则,以药学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为主线,组织实训教学内容,体现由基本技能实训向职业技能实训转变的高职教育特色。
1.结合岗位需求,做好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步骤,使学生明白专业特点、就业方向和岗位需求,从而明确努力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启明讲坛”、“职业生涯指导月”、“简历大赛”及“模拟面试”等形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充分利用在校时间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三层次实训教学体系。根据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相应岗位群对高职药学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药学岗位工作中所需的基本技术为主线,组织实训教学内容,形成循序渐进的“基本技能实训-职业技能实训-药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三层次实训教学体系。①职业基本技能实训着重强调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基础技能实训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教师示范与学生动手相结合和课内教学与课外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确保学生能独立熟练完成相关基本操作。②教师通过行业实践提炼职业技能实训教学内容,在校内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完成医药商品实务、药物制剂、药物检测等各项职(转下页)(接上页)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设计药物制剂专项技能实训有溶液剂、混悬剂、注射剂、乳剂、栓剂、片剂、胶囊剂等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还包括溶出仪、压片机、胶囊填充机、制粒机等仪器的使用。③药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是学生进入药房、企业顶岗实习前的模拟训练,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操作,不仅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药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是在学生学习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后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发挥了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在实训课程内容设计上将基础课程的基本技能和专业课的职业技能进行重组,使学生能在药物合成、产品纯化与精制、药物制剂制备及检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训练,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药物检测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3.重视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药学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必须具备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为此,学校应该开设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与合作、商务英语、论文撰写等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关键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高职药学教育中,不仅要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上精益求精,还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时刻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药品质量安全。为实现高职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在药学各专业学中,应确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实践性、适用性和先进性的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10)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276-02
《药剂学》(pharmacy,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生产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的学科。药剂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制剂学和调剂学两个方面,是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由于该课程中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发展迅速,如何在规定的课程学时内使学生学习掌握现代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已成为药剂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实验实训教学是药剂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工作。因此,笔者就如何提高药剂学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做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首先,制定《药剂学》课程实验实训授课计划
课程教学是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依据而开展的教学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教育部和卫生部制定的“十二五”全国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在实验课程开设前,应先制定好药剂学实验实训课时授课计划,按照授课计划开展的教学工作。
二、制定出每学期、每次实验实训课的实验内容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工艺性很强的学科。从课程学时分配比例来看,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接近1:1。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药剂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药剂学实验实训课的目的在于:①验证已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巩固和提高;②使学生掌握常见药物剂型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剂型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为今后开展药学科研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③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为达到实验实训课的教学目的,应制定出整门课程每学期每次实验实训课具体的实验内容。其内容应含盖《药剂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滤过,粉碎、过筛、混合等;临床常见药物剂型的制备,如散剂、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液体制剂、浸出制剂、工艺用水、生产岗位工作着装、灭菌制剂、眼用制剂、软膏剂、膜剂、栓剂等,以及药物制剂稳定性、药代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学、药物制剂新技术、处方分析、药学服务等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3.精选出15~20个药物剂型的制剂处方做为实验课中需要制备的药物制剂和实验内容,保证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制剂处方的确定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验条件而选出;实验实训课常以2学时为一次课,每次课一般可完成1~2个制剂处方的制备内容。如在2学时的真溶液型液体药剂实验中,可完成2个处方薄荷水和樟脑醑的制备,但要注意配制顺序。在2学时的栓剂实验中,只能完成1个处方甘油栓的制备。而在口服核黄素片生物利用度的实验测定中则需要6学时完成。
4.加强药代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学的实验实训教学。随着药学学科的发展,以及现代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机构药学工作模式已由单纯供应型逐渐向技术服务型转变,既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为最终目的。同时,2011年3月1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规定”中提出,二级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临床药师,并建立起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为此,药代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学的实验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应加强这一环节的实验实训教学,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
三、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根据制定的每学期、每次实验课具体需要制备的药物制剂处方或实验内容,列出所需的药品、试剂、器材及仪器设备,应认真细致的进行准备,避免疏漏。保证实验实训课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做好预实验
授课教师可与实验教师一起共同进行预实验。通过做预实验,记录下实验所需的药品、试剂、器材及仪器设备;药物制剂处方的制备方法,操作要点,质量要求,作用与用途,注意事项和操作顺序等。逐渐磨炼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对学生实验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解答和处理,才能较好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训课的教学任务。
五、写好实验实训课时教案,精讲实验
1.实验实训课时教案是为了实现每次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每次实验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安排。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写好实验实训课时教案。
2.实验实训课前,安排15~20分钟精讲本次实验实训课时目标,制备的药物制剂处方和实验内容,实验所需的药品、试剂、器材及仪器设备,操作方法,操作要点,质量要求,作用与用途,注意事项和操作顺序等内容,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
3.研究设计性实验,则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公共探讨讲述清楚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以使学生清楚在实验实训课中所要完成的内容。
六、做好带教
《药剂学》的实验实训课可由2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2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在实验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巡视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发现学生错误的操作方法及时纠正;指导和要求学生严格操作规程,周密观察,详细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有分析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七、批改学生实验报告,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实验成绩
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的真实反映;教师应认真批阅,评出成绩,并作为学生的平时实验成绩予以记录。学生的实验总成绩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实验报告书写的评分,可占总成绩的50%;二是每次实验课中学生所制备制剂完成的质量情况,可占总成绩的10%;三是实验实训课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可占总成绩的10%;四是期末的实验考核成绩,可占总成绩的30%。
八、写好课后记
课后,教师可记录下实验实训课教学过程中遗漏的事项,新发现的问题,需要改进的方面,以便不断的提高。
九、整理药品器材,做好其请领与采购预算
每次实验课结束后,教师应对每次实验用药品、试剂、器材及仪器设备等进行查点,收放整理,管理有序。并系统的对整门课程中所有开出的每一次实验实训课所需要的药品、试剂、器材及仪器设备等,按照类别、序号、品名、规格、数量、型号等一一进行统计,编制成册,做为本门课程实验实训课所需药品、试剂、器材及仪器设备的请领和采购的一项依据。
十、积极开展药剂学实验实训教学研究和药学科学研究
教师在做好传授知识的职责时,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深入研究《药剂学》的基础理论与生产技术,同时,在院校的支持下,到各医药行业学习,了解药学的前沿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剂型、新设备的使用,拓宽知识结构,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药学科学研究,以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意义的提升实验实训教学的质量,以提高院校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杰.药剂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2]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药剂学实验指导[M].第一版.1998.
[3]张琦岩.药剂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龙晓英.流程药剂学[M].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5]杨世民.药事管理与法规[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通知[Z].卫医政发[2011]11号.中国网.2011-03.
.cn.
[7]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Z].中国政府门户网站.2006-02.